企业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开发要求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8675580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开发要求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企业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开发要求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企业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开发要求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规(试行) 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 一九九二年五月目录1. 引言 1.l 目的和作用 1.2 主要容 1.3 性质和适用围 1.4 引用标准2. 定义 2.1 系统 2.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3 现行系统 2.4 目标系企业管理信系系统开发规 2.5 开放系统 2.6 需求分析 2.7 概要设计 2.8 详细设计 2.9 生命周期法 2.10 原型法 2.11 资源 2.12 运行环境 2.13 文档3. 可行性研究与总体规划 3.1 目标 3.2 主要工作容 3.3 工作要求 3.4 交付文档 3.5 (推荐)使用的方法4.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4.1 目标 4.2 主要工作容 4.3 交付文档 4.4 推荐使用的方法和工具5. 详细设计目标 5.2 主要工作容 5.3 交付文档 5.4 (推荐)使用的方法和工具6. 实现与测试 6.1 目标 6.2 主要工作容 6.3 工作要求 6.4 交付文档 6.5 (推荐)使用的方法和工具7. 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 7.1 目标 7.2 组织与管理 7.3 系统运行 7.4 系统维护 7.5 系统评价 7.6 工作要求 7.7 交付文件8. 项目管理 8.1 目标 8.2 组织保证 8.3 人员培养 8.4 质量管理 8.5 进度管理 8.6 系统资源管理 8.7 资金管理附录 l附录 2附录 31.引言1.l 目的和作用为了指导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系统开发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水平。便于系统的维护,促进我国软件商品化的开展、特制定本规。1.2 主要容本规足以大中型企业为背景。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将系统开发划分为:可行性研究与总体规划、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与测试和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五个阶段。对各阶段的目标、主要工作容、文档要求、推荐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作出了相应的技术规定和管理约定。1.3 性质和适用围本规是我国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性文件。本规旨在适用于尽可能广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包括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所建立的不同系统。各行业在贯彻执行本规过程中可根据本行业企业的特点对规的有关容进展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对于采用商品化软件建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省略(或简化)开发过程中的某些工作。本规所推荐的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开发系统的不同规模进展选择。1.4 引用标准1.4.1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 GB8566一881.4.2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8567一881.4.3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规 19862 术语定义2.1 系统系统是具有同一目标的假如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局部结合成的有机整体。2.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管理科学,对企业外部管理信息进展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辅助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判断决策、控制行为、预测趋势,以实现企业开展目标的火机系统。2.3 现行系统现行系统是指正在运行的企业管理系统,其职能部门可能是手工操作。也可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2.4 目标系统目标系统是指将要建立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2.5 开放系统是指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有关软件、外围设备、终端、操作员、物理过程、信息传送手段等组成的实系统在与其它实系统进展信息、物质、能量交换时,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并被广泛采用的国际标准的系统2.6 需求分析研究用户需求以得到系统或软件需求的定义过程。2.7 概要设计分析各种设计方案和定义系统结构的过程。2.8 详细设计扩大概要设计,以获得关于处理逻辑、数据结构相数据定义的更加详细的描述。2.9 生命周期法系统开发严格按照可行性分析、总体规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测试、运行、维护、评价等阶段进展开发。2.10 原型法根据用户的根本需求,快速建立系统原型,经过抽取、描述和求精、屡次迭代地建立,最终目标系统的开发方法。2.11 资源指系统开发过程中可利用的人、财、物、技术、知识、数据等。2.12 运行环境指目标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平台与与之相适应的企业部运行机制。2.13 文档在系统开发和维护过程中产生和使用并经过整理的有关资料、报告、记录等文件,它是软件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3. 可行性研究与总体规划建立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应在调查企业外部环境,开展战略与资源利用的根底上,从技术、经济、运行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研究并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制订总体规划对于较大规模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须经过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的鉴定和评审。3.1 目标提出一个优化、可行的目标系统模型与系统开发方案。主要工作容3.2.1 企业外部环境调查一一国家有关行业开展政策一一外部实体对企业的要求一一行业开展动态一一竞争对手的情况一一产品市场状况一一计算机资源状况3.2.2 企业现状调查一一企业目标一一经营战略与方针一一开展历史与企业文化一一管理根底工作一一生产特点与规模一一产品特点与结构一一设备构成一一用户特点与分布一一人员数量与结构一一组织机构与业务围一一信息的类型与数量分布一一计算机应用情况一一标准化工作情况一一企业地理位置与厂区机构分布一一企业财务状况3.2.3 企业现状分析一一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一一企业投入、适应能力分析一一机构设置与职能划分的合理性一一管理功能与信息的需求分析一一主要问题与解决的可能性3.2.4 目标系统规划一一制定系统目标(应成为开放系统)一一确定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一一确定目标系统的主要功能(子系统划分)一一确定目标系统与外部环境的接口一一确定目标系统与计算机在其它领域应用的接口一一确定目标系统的运行模式一一规划目标系统的运行环境一一有关改革和调整的建议3.2.5 系统配置初步方案拟定系统配置初步方案确定系统选型原如此几种选型方案的比拟3.2.6 制定目标系统开发计划一一系统开发阶段划分一一系统开发策略的选择一一改善系统运行环境的方案与计划一-系统开发资源配置计划一一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计划一一系统开发进度计划 -技术可行性分析一一经济可行性分析一一运行可行性分析3.3 工作要求一一组织和人员落实一一企业领导层参与一一对企业高层和中层干部培训一一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充分沟通3.4 交付文档一一可行性分析报告与总体规划一一可行性分析与总体规划审核报告一一系统开发任务书3.5 (推荐)使用的方法一一结构化系统分析(SSA)一一经营系统规划(BSP)一一需求工程(SREM)一一贝台尔方法4.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需求分析是在总体规划的根底上,详细调查和分析现行系统的现状和需求;并根据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有的成功红脸或原型、构造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确定系统配置的方案。4.1 目标通过分析比拟各种系统方案的目标、功能、环境和技术经济性能指标。获得一个优化和可行的目标系统设计方案。4.2 主要工作容4.2.1 现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一一各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业务围一一各项业务的主要处理模型和算法一一绘制业务与数据流程图一一信息(或数据)分类分居和定义一一信息的收集、输入、传递、存储以与输出的形式一一信息处理的方式与方法一一信息处理的速度、频度、准确性、安全性与共享情况一一现行代码体系状况一一己开发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的主要功能、围、结构与存在的问题一一各部门管理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现行系统的分析一一企业目标分析一一生产规模与特点分析一一产品结构、特征与系列化通用程度分析一一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的合理性分析一一业务流程和主要处理模式合理性分析一-详细说明各部门对信息处理过程的各种要求一一绘制部门间的业务关联图一一现行代码体系的适用性分析一一现行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分析一一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一一支持条件和保证体系制定确认测试计划4.2.3 调整系统总体规划方案(必要时) -一适用性一-可靠性 -安全性一一可维护性一一可扩大性一一经济性一一系统的工作效率4.2.5 目标系统的概要设计方案系统目标和功能确实认一一系统逻辑结构一一子系统划分与功能定义一一子系统间接口定义和系统关联图一一总体数据分类和数据组织一一系统与外部环境和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定义子系统描述一一子系统管理模式一一子系统控制结构一一功能模块的划分与定义一一功能模块间的接口定义一一人工处理过程与计算机处理过程的划分和接口一一子系统部的处理逻辑、模型和主要算法一一子系统的数据分类和组织 一一静态数据的组织和逻辑描述一一动态数据的组织和逻辑描述一一部生成数据逻辑描述一一输入/输出的种类、形式和根本要求 一一数据来源、围和采集方法制定组装测试计划4.2.6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方案一一管理体制、思想和方法一一新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一议的合理化业务流程一一标准化的根底工作一一各类责任制和规章制度一一新的信息模式和意识4.2.7 确认代码编制原如此一一唯一性一一标准化和通用性一一可扩性和稳定性一一实用性一一简明并易于修改4.2.8 系统配置方案系统配置一一计算机一一外围设备一一系统软件一一工具软件 -商品化应用软件一一处理形态一一一网络协议一一确定信息载体4.2.9 机房设计技术要求参照GB2887一82系统开发进度计划的修定任务分解和工作且核算一一分阶段分任务的时间进度表系统开发费用和投资计划方案一一分阶段分任务估算系统开发费用一一提出系统开发软硬件投资方案系统评审4.3 交付文档一一需求分析说明书一一需求分析审查报告 -确认测试计划一一概要设计审核报告一一数据库或数据结构设计说明书一一组装测试计划一一系统配置与选型报告一一机房设计说明书 4.4 (推荐)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一一结构化系统分析(SSA)一一模块化转化法(概念一逻辑一物理)一一实体一联系图(E一R图) 一一数据流程图一一业务流程图一一判定表一一调查表5. 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根据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其物理模型,即根据目标系统逻辑功能的要求考虑实际条件,进展各种具体设计。5.1 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系统逻辑功能的系统实施方案。主要工作容5.2.1 代码设计一一代码结构设计一一代码校验设计一一使用围和期限一一编制代码表5.2.2 功能模块设计一一模块的分解一一模块的层次结构和控制一一模块间的调用关系一一模块的处理流程图一一模块的处理逻辑和算法描述5.2.3 人工处理过程设计一一处理的方式、方法一一处理流程一一时间要求一一输出要求一一应具备的条件5.2.4 输入设计一一输入类型一一输入源一一输入时间一一输入格式和存一一输入设备和介质一一输入校验5.2.5 输出设计一一输出类型一一输出格式和容一一输出时同一一输出设备和介质5.2.6 人机对话设计一一对话方式一一对话容一一对话格式5.2.7 数据结构的逻辑设计一一确定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一一数据库和文件的逻辑模型一一数据共享方式 -数据与安全设计 -编制数据字典 -文件的用途一-文件间的接口 -文件的逻辑结构描述一一文件的组织方式一一文件的处理方式一一文件的存取方式一一文件的存取介质一-文件的性一一文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格式要求一一存贮结构设计一一存贮介质的分配一一确定数据块和缓冲区一一存取路径的选择一一数据库使用权限系统可靠性设计一一一故障恢复与再运行一一意外情况处理一一后备系统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一一围一一口令、加锁一一防措施目标系统与OA、 CAT、 CAD、 CAM、 CAPP、 FMS与其它计算机应用系统接口的物理设计制定模块测试方案硬件配置方案的调整、修改与人购置制定用户培训计划机房建设与硬件系统的安装设计编制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审核 一一选择程序设计语言 一立数据文件和数据库 一一编制程序 一一按照测试方案准备模拟数据 一一按照测试方案中规定的方法进展测试 6.2.5 组装测试 将经过测试的模块逐步进展组装和测试 一一模块有无错误连接 一一系统的输入输出处理 一一系统的容错能力 6.2.6 编制系统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 6.2.7 确认测试 按照目标系统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与确认测试计划进展测试,检查是否达到了设计要 求。 一一功能测试 一一性能要求测试 一一实际运行环境模拟 一一使用户手册证实其实用性与有效性6.2.8 数据采集6.2.9 系统转换 一一编制转换计划 一一选择转换方式 一一系统初始化 一一数据录入 一一系统试运行6.3 工作要求 必须严格按照详细设计进展编程;假如发现设计问题应征得设计与分析人员同意后方能修改,并要记录备案。6.3.3 源程序应参加充分注释。6.3.4 按照测试计划进展各项测试;假如发现问题应予以详细记录并上报,由测试组组长召集分析员、设计人员等一起分析、讨论并予以解决。6.3.5 按照系统转换计划进展系统转换;假如发现问题应协同分析员、设计人员以与企业管理人员等分析、讨论并予以解决。6.4 交付文档一一可运行的目标系统源程序清单一一系统测试报告一一系统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一一系统试运行报告(包括修改记录)一一系统转换计划6.5 (推荐)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一一结构化程序设计一一各种黑箱、白箱测试法一一现有各种测试工具7. 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目标系统经试运行证明达到了设计要求并满足企业当前需求后,应与时取代现行系统,进入目标系统的运行、维护与评价阶段。7.1 目标保证目标系统正常、可靠、安全地运行、并根据新的需求和环境变化改良、完善目标系统。7.2 组织与管理7.2.l 建立与系统规模相适应的运行与维护组织。7.2.2 制定各种详细的运行管理制度7.2.3 建立系统维护的标准工作程序和严格的审批手续7.2.4 组织系统评价7.3 系统运行7.3.1 制定操作规程7.3.2 填写运行记录7.3.3 提交系统问题报告7.4 系统维护7.4.1 制定维护计划。根据系统问题报告和系统运行要求、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修改方案。其主要容包括:一一维护任务的围一一确定各项任务的优先级一一维护本钱一一进度安排一一其它必要的技术条件7.4.2 编制系统维护手册7.4.3 实施维护工作与系统开发工作一样,分力分析、设计、编程、测试等步骤。7.4.4 记录维护人员在维护工作中必须作好记录,在修改程序时,必须同时修改有关文档。7.4.5 验收软件经过修改后产生新版本时,亦应进展严格的验收。7.5 系统评价7.5.1 应用指标一一提高管理水平程度一一管理业务覆盖程度一一管理人员满意程度一一社会效益7.5.2 性能指标一一联机响应时间一一信息共享程度一一资源利用率一一操作方便性一一可维护性一一安全性一一可扩大性7.5.3 经济指标一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一一投资利润率一一投资回收期(年)7.6 工作要求7.6.1 投入运行的系统要抓紧修改、完善、防止长期双轨并行。7.6.2 系统维护必须在严格的管理控制下进展,防止错上加错的情况出现。7.7 交付文件一一系统运行报告一一维护计划一一系统维护手册一一系统评价报告一一系统问题报告(文件编制见GB8567一88)一一系统修改报告(文件编制见GB8567一88)8. 项目管理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保证系统开发成功必须进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8.1 目标在有限的资源和系统环境等条件的约束下,通过工程管理协调各种因素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有效组织,合理地利用资源,按计划进度完成开发任务。8.2 组织保证8.2.1 成立企业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企业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有关计算机应用的开展战略、资源策划、工程进度的控制和协调等项工作。随着系统开发工作的开展,各阶段的领导小组成员应有所调整,工作也应有所侧重。一一企业第一把手一一具体项目负责人一一精通业务的有关中层主管一一信息管理机构负责人-一咨询专家(必要时)职责一一提出目标系统的目标和需求一一负责系统的总体规划工作一一协调各方面关系一一监视和控制工程进度一一调整不适合目标系统运行的管理体制、制度一一进展资源的重新分配一一论证和审批可行性分析与总体规划报告、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一一组织目标系统的鉴定、验收和交付使用一一督促检查信息管理机构的工作一一定期或不定期向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和全体员工汇报工作情况8.2.2 建立信息管理机构目标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企业应建立全厂的信息系统管理部门,成为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信息管理机构的地位应与其负责全厂信息系统建设的职责相适应。职责一一组织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等工作一一提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规程一一负责目标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一一开展用户培训一一负责控制全厂信息系统运行的日常费用信息管理机构至少应包括:一一信息系统主管一一运行管理部门(人员)一一开发(维护)管理部门(人员)一一一数据管理部门人员)一一文档资料管理部门(人员)8.3 人员培养系统建设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包括: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编程人员、数据录入人员、数据管理人员、硬件维护人员等。培养造就一文与系统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是系统建设的关键。8.3.1 制定各类专业人员的需求计划一一调查企业现有备类人员的状况一一确定系统开发各阶段各类专业人员的结构一一确定各阶段各类专业人员的数量、质量要求一一根据系统开发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展培训一一对企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人员进展培训,使他们能熟练地土机操作一一对企业所有人员进展计算机应用的普与教育,逐步形成对应用计算机的共识。8.3.3 建立正常的培训制度。包括对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培养教育。质量管理系统开发人员应全面地控制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高质量地完成系统开发任务。系统开发单位由负责工程质量的机构或个人,必须制定工程质量保证计划。 8.4.2 进展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教育一一提高系统开发人员的素质一一普与全面质量管理知识一一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一一一提高用户对系统开发的正确认识、消除对系统开发的抵触情绪。 8.4.3 建立系统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见附录2)一一系统的实用性一一系统的正确性一一系统的适应性一一系统的可维护性一一系统的文档完备性8.4.4 系统开发周期的质量管理一一分阶段确认项目质量指标一立质量保证体系一一加强各项工作任务的质量检查一一严格各阶段质量评审一一与时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8.5 进度管理8.5.1 项目开发之前必须认真制定项目实施计划8.5.2 制定网络图,描述各局部工作进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需指明本项目的关键路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保证各子项目的开发工作不会因其他项目的拖延而影响进度。8.5.3 项目进度控制。企业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应定期听取工程进度汇报,检查进度解决问题。8.6 系统资源管理8.6.1 软件资源管理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各类文档,程序以与修改正程中的实现状态记录和报告进展妥善的管理。一一对建立和定义的文档进展标识一一对包含程序、文档或两者在的所有文档和计算机软件介质进展标识,包括其标题、标号、编号和分类规程。,必须置于严格的控制之下,不经批准、不能对软件资源进展任何修改。8.6.1.3 状态记录和报告。应定期生成软件资源的状态记录和报告、能对受控产品的修改良行追踪。8.6.2 硬件资源管理对计算机硬件系统以与辅助设备进展妥善管理、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安全使用制度生成运行记录和报告定期进展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根据应用与计算机技术开展的需要,有计划地进展设备的更新改造、8.7 资金管理8.7.1 资金概算一一硬件总投资(包括必要的系统软件和软件工具)一一硬件分阶段投入费用一一系统开发总费用(整个开发周期)与购置商品化应用软件的费用系统开发各阶段所需费用一一估算系统运行后的固定费用(包括软件更新的费用)一一企业自有资金一一技术改造资金一一摊入本钱(根据有关政策)一一申请项目拨款一一银行货款一一系统运行后取得的局部效益 -按子系统、项目核算资金的使用一-按有关财务制度列支附录l. 1.1 生命周期法流程图。 1.2 原型法工作流程图。附录2.系统开发文档编制指南2.0 关于文档编制的说明2.1 总体规划报告目录2.2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说明书目录2.3 详细设计说明书目录2.4 系统测试说明书目录2.5 系统使用说明书目录2.6 系统转换计划目录2.7 系统维护手册目录2.8 系统开发总结报告目录2.0 关于文档编制的说明文档是应用系统的一局部,是系统开发的重要保证,也是严格管理、方便使用的重要手段。作为系统开发各阶段的工作成果和完毕标志,文档一方面记录了系统开发中的技术信息,同时也提供了系统开发中的管理信息,文档编制充分表现了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可见性。 1 文档分类本规把文档分为管理文档和技术文档两大类。系统开发各阶段与文档要求的对应关系见如下图:管理文档系统开发阶段技术文档可行性分析与总体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分析与规化审核报告与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报告系统开发任务书需求分析与概要需求分析需求分析说明书设计审核报告与概要设计概要设计说明书确认测试计划数据库或数据结构设设计说明书组装测试计划系统配置与选型报告机房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审核报告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块测试说明书硬件安装设计说明书系统试运行报告 实现与 系统使用说明书系统转换计划测试系统测试报告源程序清单系统运行报告 系统运行与维护 系统问题报告系统评价报告系统维护手册系统开发总结报告系统修改报告2 文档编制本规共列出27种文档、其中管理文档10种、技术文档 17种。这些文档对于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来说都是必备的,对于小型系统的开发可对上述文档进展适当归并,为了使文档编制规化,我们选择了其中8种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文档,对其主要容和根本格式做出了规定,供文档编制时参照执行。2.1 总体规划报告目录1. 引言1.1 背景一一系统开发的由来一一系统开发的组织单位一一系统的服务对象和围一一系统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关系和联系1.2 参考和引用的资料一一系统经核准的文件、合同或批文一一本报告引用的文件和资料1.3 专门术语的定义本报告使用的专门术语与其定义,缩略语全称等。2. 系统开发概述2.1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2.2 系统开发的特点2.3 系统开发的原如此2.4 系统开发方法3. 企业概况3.1 根本情况一一地理位置与分布一一组织机构一一开展战略和经营方针一一人员数量与分布一一产品结构、生产规模一一顾客特点与分布一一企业开展史3.2 企业生存环境一一国家宏观政策对企业的要求一一国外同行业开展动态一一竞争对手的情况一一与外部实体的关系一一系统开发资源市场的动态一一产品市场动态3.3 企业资源一一人的知识构成与来源一一近几年的经济效益情况一一设备情况一一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情况4. 分析企业现行系统4.1 企业开展规划一一开展目标(目标树)一一经营方针和战略一一企业文化4.2 根底工作一一国家颁布的各类有关技术、管理标准的执行情况一一自行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的种类和执行情况一一各种定额的执行和修正一一根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4.3 企业管理状况一一企业管理的职能划分和层次一一管理业务流程一一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4.4 现行信息系统状况一一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一一系统目标一一运行模式(人工或计算机)一一主要功能与结构一一信息载体的种类、数量一一年信息处理量估算一一信息收集、处理、传递方式一一系统配置一一系统开销一一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4.5 现行系统分析一一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一一投入能力(资源)一一适应能力(观念一一生产和管理特点一一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一一一职能划分的合理性一一业务流程的合理性一一抽象出现行系统的概念模型5. 需求调查5.1 思想准备5.2 对目标系统的要求一一主要功能一一管理思想和方法一一对信息处理的各种要求一一运行环境5.3 相关需求一一现代化管理思想、方法、各种化模型一一OA一一计算机检测、监控一一CAD一一CIMS6.规划设计目标系统定义目标系统的目标一一综合指标一一技木性能一一经济效益6.2 目标系统的概念模型一一主要功能一一人机界面的划分一一规模和结构一一运行模式和环境一一与外部环境的接口6.3 目标系统的整体运行环境一一系统运行的根本要求和条件一一新管理体制、思想和方法的设想一一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调整设想6.4 系统配置初步方案6.5 几种方案的比拟7. 系统开发计划7.1 实施方案一一系统开发的根本条件一一确定开发组织方式一一阶段划分7.2 投资方案一一数量一一来源一一时间安排 组织和人员保证一一组织机构一一确定各类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一人员来源7.4 改革措施保证一一改革不适合目标系统运行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一一提出有利于目标系统运行的各种建议8. 总体方案的可行性分析8.1 技术可行性一一现有技术的估价一一使用现有技术进展系统开发的可行性一一对技术开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展预测一一对关键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水平估价一一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8.2 经济可行性一一资金来源可行性分析一一系统开发费用分析 一一系统运行和维护费用分析 一一对系统效益进展估价(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一-投资回收分析8.3 运行可行性一一改革不适合目标系统运行的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可行性一一实施各种利于目标系统运行建议的可行性一一人员适应的可行性一一环境的可行性(公共设备、自然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一一法律的可行性(、拷贝、转让的限制)9. 几种方案的比拟分析10. 结论:可按某方案立即进展,或待某些条件成熟后再进展,或不可行必须停止。2.2 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说明书目录l.引言1.1 摘要 -一系统的名称、目标和主要功能一一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主要任务一一系统分析的组织方式与承当者1.2 背景一一系统分析的依据一一系统分析的条件与限制一一总体规划后的主要变更事项1.3 参考和引用资料l.4 专门术语的定义2. 关于系统分析的组织与管理工作3. 现行系统的详细分析3.1 现行系统的详细说明一一各部门的职能和目标一一业务流程一一数据流程一一信息输入、处理、输出描述一一各种具体技术和管理标淮一一编码体系和适用性一一现行系统的运行环境一一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3.2 系统分析一一系统目标体系分析一一系统环境分析一一功能分析 -人机处理过程分析一一关联分析一一数据分析一一用户需求分析 -人机处理过程分析一一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分析一一现行系统运行的概念模式4.系统总体规划方案的调整5. 目标系统的逻辑设计5.1 系统目标和功能确认5.2 总体结构设计一一系统总控结构一一子系统划分与定义一一子系统部处理逻辑一一子系统与各种外部接口5.3 子系统设计一一子系统控制结构一一功能模块划分与定义一一模块间的接口一一模块的主要处理逻辑一一定义经济数量方法和模型5.4 数据结构的逻辑设计一一确定数据模型一一数据库和文件的逻辑模型一一输入/输出的种类、形式和根本要求一一数据存贮的目的、组织形式一一数据共享方式一一数据的安全要求一一数据字典5.5 通讯网络设计一一处理形态一一网络协议5.6 人工过程与计算机过程的合理划分一一各自的处理围一一操作环境一一人机接口5.7 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确认6. 目标系统整体运行环境的设计6.1 管理体制、思想和方法6.2 新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6.3 合理化的业务流程描述6.4 优化后的数据流程6.5 标准化的根底工作6.6 制订各类责任制6.7 树立新的信息管理意识7. 确定编码原如此8. 确定系统配置与选型报告9. 系统开发费用与时间估计l0.有关经济数量方法和模型的说明11.遗留问题与今后解决的措施和途径2.5 详细设计说明书目录1.引言1.l 摘要一一说明所设计系统的名称、目标和功能一一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1.2 背景一一系统设计的依据一一系统分析的审核结果一一条件与限制一一系统设计的组织方式和承当者1.3 参考和引用资料l.4 专门术语定义2.1 工作效率2. 系统设计指标2.2 可靠性2.3 工作质量2.4 适应性2.5 经济性3. 代码设计见附表1、附表23.1 代码结构3.2 检验3.3 使用围和期限4. 人工处理过程设计4.1 方式和方法4.2 处理流程4.3 时间要求4.4 支持条件5. 功能模块设计(见附表3)5.1 功能说明5.2 模块的分解5.3 层次结构和控制5.4 调用关系5.5 数据流和控制信息6. 程序设计6.1 名称6.2 关系:从属模块、所属子系统与下调子系统或函数6.3 功能描述6.4 接口描述6.5 性能描述6.6 维护记录7. I/0设计8. 对话设计9. 数据文件物理设计10. 数据库物理设计11. 系统可靠性设计12. 目标系统与OA、 CAT、 CAD等接口设计13. 硬件系统安装设计14. 机房设计15. 系统运行设计和实施计划 附表1 功能模块说明书模块名定义类型从属子系统功能概述调用数据文件名外部输入输出信息 加 工 说 明设计日期审核日期 附表2 代码设计表编码名称使用围设计位数1234567891011审核位序性质根本码名含义12345678910说明 附表3 功能模块说明书编码名称位数设计日期使用围性质审核日期序号代码 具体含义序号 代码 具体含义2.4 系统测试说明书目录1. 引言1.1 摘要一一概要说明系统测试的主要目的。1.2 背景一一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与须知事项一一测试围和规模一一执行测试单位一一开发者和用户2. 系统概述2.1 系统的主要功能2.2 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2.3 系统测试环境的说明3. 测试容3.1 测试对象说明3.2 测试对象的功能3.3 测试对象的技术指标4. 测试说明4.1 测试方法4.2 测试条件4.3 测试流程4.4 测试数据4 5 测试的评价方法2.5 系统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目录1.引言1.1 摘要一一本手册的宗旨、目的一一如何使用本手册1.2 背景一一系统开发的由来一一承当者一一与其他系统的关系1.3 引用的有关资料1.4 专门术语定义2. 系统概要2.2 系统的功能2.3 系统的运行环境2.4 系统运行过程描述3. 系统安装3.1 准备与初始化3.2 系统安装3.3 系统起动3.4 系统的完毕处理4. 设备操作说明4.1 各类设备名称4.2 功能4.3 使用方法5. 运行说明5.l 运行表一一列出每种可能的运行情况一一每种运行的目的5.2 运行步骤一一运行周期一一步骤间的关系5.3 运行控制5.4 操作信息5.5 涉与的数据文件5.6 输入/输出信息5.7 故障后的起动恢复过程6. 非常规过程6.1 应急操作6.2 后备系统的切换6.3 故障恢复7. 系统维护8. 操作命令一览表9. 各类信息一览表2.6 系统转换计划目录1 引言1.1 摘要一一试运行的系统名称、功能1.2 背景一一本系统任务的提出者一一系统开发单位一一用户1.3 参考和引用的资料1.4 专门术语定义2 系统运行的准备2.l 操作规程的准备一一系统的硬设备与软件的操作规程一一系统运行的每一步骤的详细过程一一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所需的操作信息一一启动和故障后的恢复过程一一非常规过程(如故障)的操作和信息2.2 运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一一运行管理规章一一 I/0管理规章一一操作规章规章一一程序管理规章一一文档管理规章一一介质管理规章一一维护管理规章2.3 系统维护手册(参见系统维护手册目录2.4 运行经费的准备和落实一一劳动力费用一一租用线路费一一维修费一一能源费一一管理费一一设备折旧费一一机房租金或折旧费一一保险费一一软件租金一一其它费用2.5 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一系统外的业务接口关系一一外界条件对本系统的约束的协调一一本系统对外界条件的影响的协调2.6 历史数据的准备2.7 人员的准备3 试运行与系统转换计划3.1 进度的安排3.2 人员的安排2.7 系统维护手册目录1. 引言1.1 摘要说明系统名称、功能和目标1.2 本手册的用途与须知事项2. 系统概述2.1 系统构成2.2 系统结构3. 系统诊断和测试3.1 诊断方法3.2 诊断工具和手段3.3 系统测试4. 系统维护4.1 维护请求4.2 数据维护的方法和手段4.3 数据维护的权限4.4 数据库维护的方法、手段和权限4.5 应用软件的维护4.6 系统软件的维护4.7 系统的日常维护5.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6. 系统维护的规章制度7. 系统维护信息一览表系统开发总结报告目录1.引言摘要一一说明系统名称、目标和主要功能一一系统开发过程的组织工作背景一一系统开发的由来一一系统开发的承当者一一最终用户一一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参考和引用资料一一计划任务书或合同、批文一一有关资料文档2.系统开发概要说明系统开发的目的系统开发背景系统开发过程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统计数字系统开发的技术方法、原如此和组织形式3.实际开发结果系统构成一一子系统划分一一配备的主要软件和主要数据存贮一一主要文档资料一一构成关系与根本流程主要功能和性能一一各种功能和性能指标一一与设计要求比拟重要技术问题的解决进度控制费用支出情况4.系统开发的评价系统的主要特点4.2 开发效率4.3 开发采用的技术方法与评价4.4 系统质量评价4.5 经济效益评价4.6 各类人员对系统的反映4.7 存在问题的分析5. 经验、教训与建议 附录3 系统开发质量管理指标体系3.1 质量指标体系3.2 目的性评价指标3.3 操作性评价指标3.4 性能评价指标3.5 可靠性评价指标3.6 稳定性评价指标3.7 保护评价指标3.8 适应围评价指标3.9 可维护性评价指标3.10 文档完备性评价指标311 量控制和检查点31 质量指标体系目的性 可使用性 操作性性能可靠性正确性稳定性保护可扩性互换性兼容性质量管理体系适应围 可移植性推广性可维护性可维护性 容易测试性容易理解性容完备正确文档完备性表现明了具体自然结构清楚3.2 目的性评价指标 分类 评价指标 说 明 信息处理速度缩短的时间(l信息收集,处理所缩短的时间/单位的提高或时间缩短率%) (2)信息管理周期缩短的时间,周期 工作效率的提高减少的用工数、资源 减少的用工数或经济效益/单位作业或效率% 可靠性的提高 减少错误的因素减少错误的困素/单位作业 (或可靠性提高率%信息连接的地理 连接点数 系统连接的终端数围的扩某某接的信息量系统输入/输出的吞吐量 适用对象的扩大 适用对象数 适用对象的人数 或使用对象率% 可提供的决策信息 提供决策信息的种类决策程度的提高决策信息的可信度旧系统决策准确度新系统决策准确度3.3 操作性评价指标分类评价指标说 明 从初学者到根本能使用的易掌握时间平均掌握时间 中级人员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用户操作效率的操作时间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作业提高程度 随着熟练度的提高 平均熟练时间 从使用根本功能的中级人员到能使用 生产率提高程度高级功能的高级人员所需的平均时间 由于熟练而使生 高级人员的生产率、中级人员的生产率 产率提高的程度3.4 性能评价指标 应用围 评价指标细目评价单位 通用响应时间过程的时间 sec/功能单位计算时间 CPU 时间 msec/功能单位固定程序区 KB主存需要的容量动态程序区 KB工作区 KB固定数据区 KB工作文件所需要的容量动态数据区KB输入/输出次数 初始分配次数 次/功能单位 open/close 次数 次/功能单位输入/输出次数次/功能单位目标性能过程的时间 sec/功能单位 CPU时间 msec/功能单位编译程序目标表固定程序区 kB动态程序区 KB工作区 KB从操作开始到画面显示时间sec/功能单位显示完毕的时间会话处理软件从操作开始到 sec/功能单位开始显示的时间数据传送量数据传送量 byte/画面数据传送压缩率数值计算软件精度 有效位数 位数3.5 可靠性评价指标 a. 系统开工率A A = MTBF/MTBF + MTTR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TR:平均恢复时间b. 故障度BB = BNT/AT BNT:故障次数 AT:运行l时间或周期(即周、月、日等)可靠性还可以作定性评价,其根本指标如表c所示。c .可靠性根本评价指标项号分类细目评价指标输入功能空间 l.允许错误数据输入的种类的排错 1 2.输入值在限制围外的排错 3.不允许组合输入数据的排错时间 l.指定不存在状态的排错 2.指定不允许状态转移的排错 3.指定不允许输入顺序的排错 通信 l.输入应答不允许的排错 2.对误输入信息的排错物理资源数据库(或文件) l.指定了属性错误的数据结构 2 的操作 (文件)的排错 2.数据库(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