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375850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4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A布鲁纳B桑代克C皮亚杰D廖世承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A1879B1897C1789D1798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测验法B问卷法C观察法D谈话法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实验法D问卷法二、多项选择题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如何学B如何教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E如何管理学生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群体差异B年龄差异C性别差异D学习方式差异E个体差异5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 )。A描述和测量B解释和说明C预测和控制D探索和发现三、填空题1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_ 、_。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环境两部分,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3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_、 _、_ 和社会文化研究。4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5教育心理学是_心理学中的一种。四、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 2学习过程 3自然实验法 4教学过程五、简答题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六、论述题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略。2B解析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中可看出该研究方法为观察法。3D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4A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5C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6A解析在成熟时期,人本主义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7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8B解析四方面有各自的研究范畴,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过程;反恩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学与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社会文化研究是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9A解析测验法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10C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1ABCDE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2ABC解析略。3ABC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帮助教师了解问题、预测干预学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和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方向。4AE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属于群体差异,而学习方式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5ABC解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质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三、填空题1教材课程 2社会 3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 4评价反思过程 5应用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四、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五、简答题答案要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这一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典型真题评析: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ll15岁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 )。(2008年4月)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评析】答案为D。此题旨在考查认知阶段理论的年龄阶段。1115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2人格的核心是( )。(2007年)A性格B气质C风格D理想【评析】答案为A。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此题旨在考查人格与性格的区别。同步模拟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和定向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B是最佳时期C是较慢时期D已开始有所下降4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5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7少年期指( )。A3岁6、7岁B11、12岁14、15岁C6、7岁11、12岁D14、15岁25岁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A比纳一西孟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书克斯勒量表9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英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10研究材料表明,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二年级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智商分数差异E同龄团体差异3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是( )。A场独立与场依存B独立型和顺从型C沉思型与冲动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E外倾型与内倾型4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性格的社会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5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是(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一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三、填空题1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2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_ 。3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_。4埃里克森提出了_,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_成分和意志成分。6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差异。7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8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 。9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和_两个维度。10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11美国 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12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四、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 2人格 3最近发展区 4关键期五、简答题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2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六、论述题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2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心理发展有一定方向和先后顺序。在认识客体时,是从外部现象向内部本质演变因此C项错误。2B解析略。3B解析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4A解析心理学上将气质类型分为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胆汁质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抑郁质故选A。5A解析由心理学常识可知,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B、C、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A。6A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题干所指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7B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8B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9B解析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种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但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10B解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转载于:二、多项选择题1ABCE解析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见大纲中心理发展特征的论述。2ABC解析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的差异。智商分数与同龄团体的差异属个体差异。3ACD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是属于性格差异。4BCDE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5ABDE解析略。三、填空题1社会自我 2青春期 3精确性 4自我同一性 5情感 6类型 7自我体验 8认知能力差异 9纵向横向 10性格 11斯金纳 12情感体验四、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人格: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3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4关键期:个体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五、简答题答案要点1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2(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3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4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六、论述题答案要点1(1)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可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2)青年初期:14、15岁到17、18岁,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方面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于,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2该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l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随着信任感的确立,儿童开始与父母分离,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3)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4)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陛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第三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典型分析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2008年4月)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评析】答案为D。此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定义。由学习定义的三点说明:(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可知答案为D项。2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2007年)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沦C认识学习论D联结学习论【评析】答案为A。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由此可知,题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学习论。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2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都认为( )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A动机B强化C诱因D需要3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4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5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A强化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成败归因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7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刺激一反应理论B认知发现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9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1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1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1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二、多项选择题1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 )表象形式来呈现。A数字B动作C图像D符号E字母2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A主观主义B客观主义C环境主义D强化E发现学习3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A动作学习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经验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4下列属于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是( )。A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B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C连锁学习与辨别学习D信号学习与概念学习E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5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的是( )。A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消退E惩罚三、填空题1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_行为和_行为。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和态度五个方面。3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_以后的进一步发展。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_三个过程。5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6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_。7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_、刺激泛化与分化。8强化物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的概率,故强化有_与 _之分。9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的学习、_的学习和行为规的学习。10奥苏伯尔对学习也进行了分类,他强调的是_学习。1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_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12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说及奥苏伯尔的说。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四、名词解释1学习 2刺激分化 3消退 4知识五、简答题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哪些?2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六、论述题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四个选项中,“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均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只有“叶公好龙”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故选D。2B解析略。3D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4A解析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5D解析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说明该生的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需要层次理论,故选D。6B解析布鲁纳提出认知一结构学习论,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7A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属于联结学习理论的一种,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被称为刺激一反应理论。8C解析陈述观念的能力的学习属于加涅对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言语信息。9C解析略。10c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 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11C解析略。12D解析桑代克依据小猫“迷箱”实验,提出在尝试一错误过_程中,形成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二、多项选择题1BCD解析布鲁纳的教学观认为知识结构可用动作、图像、符号表象形式呈现。2BCD解析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基本主张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3BCE解析略。4AB解析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之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5ABCDE解析略。三、填空题1应答性;操作性 2动作技能 3认知主义 4评价 5心理 6准备律 7消退 8正强化;负强化 9知识;技能 10有意义的接受 11结构 12有意义接受四、名词解释1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2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4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要映象。它是来自反映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1(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2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六、论述题答案要点第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使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获得、转化和评价。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通过获得、转化、评价去掌握新知识,从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第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以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强化原则。让学生知道结果应该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强化作用的发挥。教育含义:根据布鲁纳的教学观和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要注意运用反馈的原理,促进学生自我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第四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典型真题评析:1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2007年)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评析】答案为C。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2动机有激活、_和_三个基本功能。 (2008年4月)【评析】指向 强化 此题旨在考查动机的三个基本功能。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需要层次理论是( )提出的。A罗杰斯B班杜拉C奥苏伯尔D马斯洛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3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5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 ),最有利于学习。A较低B中等C较高D以上都不对6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是( )的理论。A罗杰斯B班杜拉C奥苏伯尔D阿特金森7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 )。A学习动机B学业动机C成功期待D成就需要8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10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B50C75D10012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14一般说来,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15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二、多项选择题1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2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A低级的学习动机B高尚的学习动机C外部学习动机D内部学习动机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E维纳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A学习需要B学习迁移C学习心理D学习期待E学习技能5青年期( )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社会发展的内驱力E学习内驱力三、填空题1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_,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_。3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4_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5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_学习动机和_学习动机。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_的动机。8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_强化和自我强化。9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_期待。10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 ,同时,_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11_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1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 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13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高级的是_的需要。1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_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是 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体现。15_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四、名词解释1学习期待 2动机水平 3附属内驱力 4自我效能感五、简答题1简述动机的含义及功能。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4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六、论述及案例分析题1论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同步训练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2c解析内部动机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外部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成;近景性与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的久暂来划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内部动机,故选c。3C解析略。4A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5C解析略。6D解析成就动机理论将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7B解析在心理学上,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被称作学业动机,故选B。8A解析各方面内驱力随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9A解析B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为稳定的外在原因;D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10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故此题选B。11B解析力求成功者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和过高的任务。12c解析略。13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动机与远景的间接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动机的概念。14c解析略。15A解析努力、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在因素。二、多项选择题1ABCDE解析正强化指通过奖赏,以增加活动出现的概率。2ACE解析略。3BCD解析应当详细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代表的流派。4AD解析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力系统。5AB解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三、填空题1自我中心论 2降低 3利他主义 4诱因 5内部;外部 6附属 7避免失败 8替代性强化 9效能 10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归因方式 11替代性强化 12高尚 13自我实现 14行为;人本 15自我强化四、名词解释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2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诱发的情绪详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4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l977年提出的,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五、简答题答案要点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即动机能激发人产生某种活动。(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3)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2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对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就应当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且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通常,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而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它还要受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4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六、论述及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则学习积极性必然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成正比,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多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2)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习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将学业成败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这可使优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使差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取得成功。2(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