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管理全面概述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559859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5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管理全面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和谐管理全面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和谐管理全面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管理就是找到合理的管理途径前言和谐是当今社会开展的主旋律,在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各领域的竞争到达白热化的情况下,提倡和谐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人们已经开始充分认识到,只有和谐才能开展;只有和谐才能进步;只有和谐才能实现终极突破。和谐的开展观为企业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企业消耗很大的精力才有可能获得竞争的胜利。然而,胜利的结果通常不是丰厚的利润;相反,还有可能是巨额的亏损。在疲于应对外部竞争的同时,企业的领导者还不得不应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平息员工的不满,消除怠工和懒惰。这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要想解决这一系列的管理难题,惟有依靠和谐管理。和谐管理的真谛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是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的,最终是为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企业的管理只有在所有相关利益人员工、供给商、顾客等之间达成和谐,才能实现整体的和谐共振,突破成长和开展的障碍,从而到达理想的管理境界,实现组织的奋斗目标。实施和谐管理是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必需,只有和谐管理,才能培养出对企业忠诚的客户,提高品牌的凝聚力和市场的战斗力;只有和谐管理,才能消解企业与各级供给商以及销售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到达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开展;只有和谐管理,才能充分调发动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规划一条科学合理的经营途径,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绩效优化。在21世纪的今天,和谐管理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之源,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开展的终极动力。不进行和谐管理的企业必将因竞争过度而遭遇开展乏力的困境。本书从众多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出企业和谐管理的精髓所在,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生动的阐述。为了帮助读者更深切地了解和掌握和谐管理的本质和内容,本书还选取了最具启发性的精彩案例予以辅证。相信本书对正处于经营困境的企业管理者一定有所启发并能帮助管理者建立起广泛的和谐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开展。 和谐管理就是找到合理的管理途径我们知道,不同企业因为规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开展阶段不同,管理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不管企业的管理者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他们所希望到达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到达这一目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要达成和谐。管理者要想取得这样的和谐管理就必须找到合理的管理途径。重要的是在情感上达成和谐中国人向来有“家和万事兴的说法,兵法中除了“天时、地利之外,也将“人和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而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企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创造出和谐的管理模式,才能够让在各个位置上的“家人各司其职,团结合作。这样,到达了“人和的企业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任何时候都是和员工分不开的。企业中的人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支撑,而人是有感情的。管理者时时为员工排忧解难,员工才会与企业休戚与共。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合理的管理途径,也是和谐管理的表达。许许多多的世界优秀企业正是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够长盛不衰。以人为本,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管理,到达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和谐,才能够使整个企业和谐开展。我们只要研究世界500强企业的核心理念就会发现,这些理念里并不强调管理者的力量,甚至没有涉及商业利益,而把人性做为亘古不变的经营真理。例如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对人充分信任与尊重,我们追求高标准的奉献,我们将始终如一的情操与我们的事业融为一体,我们通过团队,通过鼓励灵活与创新来实现共同的目标我们致力于科技的开展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财富,在企业管理中不能简单地套用“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和“价值管理来衡量员工的工作。企业不能只关心结果,而不看重员工的工作过程。好的管理者,不仅仅关心员工的工作和任务,而且关心员工的工作状态,甚至关心他们的亲人、朋友,以及他们的生活和感受。这样的管理才真正到达了和谐的管理,形成了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有情感存在的和谐关系。世界上那些最优秀的公司,不仅把对人的尊重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还以此作为指导企业长期开展的根本原那么,作为每一位员工工作动力的源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特别是在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人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更是重视人与人之间亲情式的关系,即使是在企业管理上,这一特性也显露无遗。韩国的鞋业大王梁正模的成功就鲜明地表达了这一点。在梁正模的意识里,员工就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开展的命脉。他对自己的员工关心备至,不管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在他这里得到帮助。他创业的早期,工厂里有一位技师是他高薪聘请来的。当时政局不稳,导致那位技师与家人被迫别离。因为思念家人,技师感觉非常痛苦,每天以酒消愁。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梁正模每天陪那位技师一起喝酒,常常半夜才回家。正是这样设身处地地体贴员工的疾苦,才深深打动了那位技师。从此,那位技师不再去喝酒了,而是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使得工厂的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工厂在市场竞争中也渐渐处于领先地位。凭借人性化管理模式,梁正模为自己建立了良好的人情资源,这成为他创业初期珍贵的无形资产。即使在他的工厂遭遇了几次火灾之后,他仍能够奇迹般地站起来。对于企业来说,真正成功的管理既不是封建大家长式的权威管理,也不是让管理者和员工“水火不容,更不是管理者体味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管理者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调发动工的积极性,帮助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气氛,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到达和谐,使企业的运行到达最完美的状态:管理者令行禁止,又能够和下属保持亲密关系;员工工作有条不紊,又能够和上司沟通顺畅。“南风法那么强于“北风理论当然,我们强调在企业开展中员工的重要性,并不是否认管理者的奉献。管理者对企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可能靠个人能力成就企业的开展。所以,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去实现企业的长远开展才是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要让每一个员工认识到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管理者就不能采用强势的铁血政策,甚至有必要弱化自己的形象,借此到达和员工站在同一阵线上的目的。这是和谐管理的又一表达。在企业管理中有一条著名的“南风法那么: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得意洋洋地释放出自己的威力,寒风凛冽,一时间冷得刺骨,行人都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那么缓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它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暖洋洋的。行人们觉得身上暖起来,开始解开衣扣,脱下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在这个故事中,北风就像那些以“管人为管理方式的管理者,他们的管理,就是用权力将领导和员工隔离开,形成完全的对立,这样的管理只能使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可以说,这些管理层有一个错觉,他们认为人们服从的是权力,认为压制员工才能让企业获利,不肯成认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显而易见,这样形成对抗的管理是很难到达和谐的。而南风式的管理方式那么是采用一种柔和的手段,把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放在了同一层面上,管理者并不高高凌驾于员工之上。在这种和谐的管理方式下,员工服从的并不是权力,整个组织也不会形成对权力的依附。这样的管理方式让每一个员工相信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致的。企业的开展靠的不是单打独斗,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权威力量而取得长远开展,要实现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集体作战,团结合作,采用柔性手段是很有效的做法,也是一种合理的管理途径。世界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由于公司里很多问题没方法解决而十分苦恼。于是,他跑到寺庙里去请教一个老和尚。他问道:“师傅,什么叫做管理?那个老和尚拿起一个空杯子给松下幸之助,然后,提起茶壶往杯子里倒水,直到水溢了出来。松下幸之助很奇怪地问:“师傅,水不是满了吗?老和尚说:“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满了,你就懂得了什么叫做管理。杯子只有在空的时候才能够被用来装水,如果杯子满了,它就没有用了。企业的管理也一样,管理者只有维持空杯状态时,才能够和员工共同努力、团结奋斗,而不是自以为是,表现出自己的强势力量。这样,外表看来,管理者弱化了自己,但实际上,他却有如整个企业的主心骨,引导着员工团结在他的周围,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和谐的同心圆,不断成长壮大。在任何时候,管理都需要和谐。管理不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对抗赛,而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团结协作的团体赛。管理者自我神化的结果是企业的最终消灭,只有员工集体努力才能使比赛获得胜利。 建立共同的风向标和谐管理不但要达成管理者和员工在人际关系上的和谐,还要使他们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共同的信念,也就是让他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奔跑。在福特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让每一个人用得起汽车。福特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对此的说明是:“我将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建造每一辆汽车它要很廉价,使得那些没有很高收入的人也能买得起,从而使他们能与家庭一起分享上帝赐予我们的快乐时光马车将会从公路上消失,拥有汽车将会变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为此我们要让大量的工人在更好的收入下工作。在这个所有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下,福特公司的员工都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他们和管理者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使得福特公司取得了长远的开展。而那些只注重短期利益的企业那么做不到这一点,且往往生命周期也很短。仔细研究不难发现,那些失败的企业的管理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是强调员工特别是重要职位上的员工对老板的绝对忠诚;二是频繁地换人。这样的企业,个人的权威和金钱的力量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管理者并不企图到达整个企业的和谐运作,他们只要求自己的员工服从于权力和金钱,当这致命的武器不能俘虏自己的员工时就立即换一批新人,靠新人短暂的热情来维持企业的短期行为。他们并不需要员工的认可,所需要的只是服从,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使用的是铁血政策,“顺我者留,逆我者走。在这样的企业里,员工并不被看作是平等的人,而只是管理者为了到达目标而使用的工具。这样的企业,没有员工和企业共同认同的理念,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自然就没有和谐和开展。无数事实证明,企业长久和持续地开展不可能依赖于金钱和权力。因为,金钱和权力并不能达成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如果员工努力的动机完全是为了钱,管理者只靠金钱来挽留员工,平衡员工工作中的不满,就会导致企业的本钱不断增加。权力的依附也一样,当整个企业都依附于权力时,管理者个人的力量被不断神化,只会导致合作精神的缺失,执行意识的湮灭,结果同样是可怕的。这些都不是企业的长久开展之道。尽管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远景规划,那些美好蓝图让人听了以后热血沸腾,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取得长足开展。许多企业之所以中途夭折或陷入困境,就是因为这些管理者的个人远景并没有转化为企业员工共同的远景,而进入组织的血液,这些企业没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只有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才能使企业里的每一个人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和谐的真谛在于鼓励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管理最成功之处并不在于“管理,而在于“鼓励。一个懂得鼓励员工的管理者,就掌握住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自发性的一把钥匙。鼓励员工不仅仅是一种合理的管理途径,也是使管理到达和谐的一门艺术。和谐管理就是一个不断鼓励员工的过程。借助鼓励,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被肯定,从而产生荣誉感和满足感,也对管理者的“慧眼识珠产生了知遇之感,必然会更加努力 ;而管理者那么因为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不断提高而对员工更加刮目相看。这些都可以使员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实现自我管理,使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形成更好的认知和共同的认可,到达和谐。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弗隆的绩效公式说明:鼓励能力=工作绩效。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工作能力,但是如果对他不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也不会挖掘出最大潜能,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被表扬的,对奖励和惩罚十分敏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而鼓励式的管理就可以满足员工这种愿望。员工在得到满足后,工作绩效就会提高,从而使企业的利润增加,管理者更加满意,也就会对员工进行再鼓励。这样就会形成“鼓励努力绩效提高满意再鼓励的良性循环。美国IBM公司,为了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欲望,就有一个别出心裁的鼓励制度:对有创新成功经历者,不仅授予“IBM会员资格,而且对获得这种资格的人还给予5年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创新活动。这一管理方式的推出,成为优秀创新人员的一个强有力的促进剂,给了创新者最大的自主权,满足了创新者追求成功的心理,而且作为一种经济奖励,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促使创新者更加努力地进行新的创新,同时,还为公司创造出了最经济的创新投资手段,可以说是一举数得。积极的鼓励,是管理者和员工和谐关系之间的一个桥梁,通过这样的管理途径,可以到达员工和管理者双重满意的良好效果。顺畅沟通减少内耗每个人都有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欲望,这是人类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也是精神方面一个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一个懂得和谐管理艺术的管理者,就懂得沟通的重要,他们有着民主作风,在遇到问题时,善于争取更多的人出主意、想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所以,创立沟通顺畅的组织,这也是一种合理的管理途径,是和谐管理的充分表达。在沟通顺畅的组织里,管理者为员工提供了献计献策的时机,借此诱发员工许许多多不寻常的创见和有价值的建议,也使得自己的决策更科学,更易于被员工接受并执行,使目标也更切合实际。即使是在管理者和员工意见不一致或者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沟通顺畅的组织也有积极的解决措施,而不是暗中对抗,形成企业的内部消耗,浪费企业资源。沟通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也让员工对于管理者的决策有更清楚地认识。当管理者对员工坦诚透明时,会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而这两者相互间的信任是企业和谐开展的根本条件。上海有一家成立于1958年的老工厂,正是凭借着顺畅的沟通,走出了建厂以来的最大困境。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它的管理者实施了厂务公开,干部与职工一起拿393元最低工资,创造出同甘共苦的创业气氛,凝聚了职工们的心。自这个管理措施出台以来,这家工厂再也没有出现过各部门互相扯皮,员工因为不满意而消极怠工的情况。当企业走出困境、效益逐年上升之后,管理者仍旧坚持了透明的管理方式,保持着和职工们的顺畅沟通,通过职代会实施干部与职工工资同比率上升5的方案;同时,经过民主商议决定,每年把利润的1补偿给为企业做出奉献的下待岗、提前退休等人员,作为“共享费。这样的做法,使得管理者和职工的关系十分融洽,企业取得了健康开展。上海中美合资企业富士施乐公司也采取每年一度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来到达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沟通通畅的目的。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员工意见,包括对管理层的决策、执行、沟通,管理层对下属的交流与反响、尊重与信任、公平与合作,以及对员工鼓励、培训、开展、薪酬、团队合作等方面。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管理层进行根源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借此实现提高员工参与积极性的目的。当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可以顺畅沟通的时候,员工的工作情况就可以及时反映到管理者那里,这必将在企业内部形成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防止了紧张、怨愤等情绪,从而使工作效率倍增。保持经常的意见交流和相互交往的企业将是一个十分有凝聚力的企业,也将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企业。 和谐管理绝不是讨好员工在和谐管理中,我们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倡将每一位员工都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而且主张管理者弱化自己,采用柔性的管理方式。但这并不是说,管理者为了到达和谐管理,建立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就需要讨好员工。和谐是指双方彼此尊重,团结合作。成功的和谐管理是要实现管理者既要“少管理,又要“管得住;既要让员工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又要促进企业的长远开展。授权而不是放权企业中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的事情,所以要靠大家来办,分工合作才能共同开展。?孙子兵法?中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意思是,对于有指挥才能的将领,君主就不要干预他的行动,任由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一样,不是所有事情都要领导者亲力亲为,而是由管理者把一局部权力授予有能力的人,任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去工作。管理者的工作就是管理,他给员工下达工作任务之后,具体的工作便由员工负责完成。这样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会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并能够形成有效的授权和责任机制,从而实现和谐管理。但是,管理者授权给员工并不是讨好员工的表示。授权表达了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能力的信任,通过合理授权,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拥有自己发挥能力的平台。但授权并不是放权,管理者下达目标之后虽然并不干预员工工作的具体细节,但也不是任由员工为所欲为。管理者授权之后的工作表达在合理的监督上。被授权的员工要向管理者递交进度报告,在关键时刻还要和管理者共同探讨工作的进展情况。通过检查员工的工作,管理者进行适当的指导、鼓励和控制。这样,企业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和谐的管理下,管理者对于自己授权的员工无疑是信任的,他们秉承了用人不疑的原那么,让员工有责任心和归属感。但同时,管理者并不放任员工,不是盲目地信任,而是在既有的工作流程和制度下,进行着有效的指导和控制。信任而不是放任,也说明了和谐管理并不是讨好员工。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制约就像是“边线裁判的作用,在界限范围内的工作可以由员工独立处理。对于懂得授权的管理者来说,员工就像是在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确定了起点、终点和比赛路径之后,员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跑。但是管理者就是裁判,他掌握着比赛规那么和最终成绩。所以,授权不是不管理,不是讨好员工,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在许多高科技公司里,管理者采取弹性工作时间:不规定员工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甚至不规定员工工作的具体时间,而是下达一个任务,给出一个完成期限,具体的工作全部由员工自行安排。最终,管理者只以结果来衡量工作业绩。正是因为公司给了员工足够的空间,反而使员工回报给公司最大的努力,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授权很大意义上是让员工自我管理,而不是讨好和放纵。有规矩成方圆在和谐管理中,同样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者和员工形成人际关系上的和谐才能够沟通顺畅,但和谐并不是靠讨好员工得来的。即使是在柔性的管理方式下,也要有刚性的制度。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但一定要坚持原那么,令行禁止,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管理中必须遵守的规那么。如果管理者在员工面前一味讨好,只求一团和气,不但不能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反而会使员工骄横跋扈,肆无忌惮,管理者的指令就不能顺利地贯彻执行,更不必说企业的长远开展了。当然,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也不能过于教条主义,只有原那么,没有灵活性,只有制度,没有人情味,这样,也会使员工敬而远之。所以,管理者要恩威并用、刚柔相济。美国的麦当劳是世界知名的快餐公司。它于1979年打入了法国,如今麦当劳在法国已经拥有115家餐馆,分布在30多个城市。麦当劳法国公司负责招聘的人是这样开始招聘谈话的:“法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的位子等着你们去争取但是,每一个进入公司的人都必须先熟悉炸薯条和做汉堡包的工作。这是他们一个铁的制度,因为他的管理者认为,从脚踏实地做起是在这一行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尝试,在各个岗位亲自实践过,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餐馆。麦当劳许多优秀的人才,正是从收款到炸薯条的工作岗位上造就出来的。管理者要实现和谐管理,令行禁止是很重要的一条原那么。这一点特别明显地表达在员工犯了错误的情况下。面对出错的员工,管理者不可为了外表的一团和气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可为了讨好员工而姑息纵容。权责清楚、奖罚清楚才能够调发动工的积极性,这与和谐管理并不矛盾。帮助员工认识错误,找到改进工作的方法,吸取教训是管理者工作的一局部。管理者不应该责骂员工,同样,姑息纵容员工的错误也是不可取的。让员工承当起他应该承当的责任,是给予他相应的权利的一局部。和谐管理是在一个团体共同遵守规那么的前提下团结协作,如果规那么被打破,那么团体的力量也必然被削弱。 要员工敬业而不是追求员工满意管理者靠讨好员工取得的可能是员工的满意,但并不是企业整体的和谐开展。因为员工可以感到满意,但不一定能够把满意度转化为更出色的工作表现,或者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一个管理者如果只是使自己的员工感到满意,而不能够让员工把满意转化为对企业有利的工作业绩,这个管理者无疑是失败的。一位企业家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一个满意的员工并不是一个高效的员工,甚至有可能成为企业开展中的障碍。他会为了维持他的满意而阻碍公司必须的改革。只有一个敬业的员工才会为企业的开展奉献出极大的力量。敬业的员工每天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他还希望借由工作成长,期待从工作中得到肯定,甚至盼望透过工作实现自我、发挥影响力。而这些,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来满足的。但是讨好员工的管理者只能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一味地加薪、放假,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帮助甚小,也不能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管理者除了要考虑员工的薪金、福利之外,还要考虑工作的内容,员工的开展时机,企业文化,甚至人际关系等因素,这些因素才能在最大限度上调发动工的敬业精神,从而鼓励员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这些因素充分表达了公司对人的尊重。在那些致力于提高员工敬业度的企业里,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才可以称为是真正的和谐关系。在这样的企业里,管理者每天都亲临第一线。但他们并不是来监督工作的,而是希望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并确认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棘手问题。他们平易近人并关心员工切身利益,即使有些员工被裁员,也同样会对管理者的做法给予肯定,而不是感觉到受骗或不公正。摩托罗拉就是一家充分尊重员工的公司。它实行了有情裁员制度,将裁员变成一个协商过程,尽可能对员工做到尽心的照顾,直至员工找到下一份工作。他们裁员的步骤是:首先将员工召集起来,告诉大家需要裁员几个人,每个部门有几个人离职,让所有员工清楚整个过程。人力资源部门会和员工进行单独沟通,向员工说明工作交接、职位削减的原因,并推荐员工到公司的其他部门去。公司还会为员工举办一些培训,指导被裁员的员工去寻找新的工作。正是凭借这样人性化的做法,摩托罗拉的员工感受了极大的鼓励,和企业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也为摩托罗拉建立起了长远的人力资源储藏,从而实现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在注重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的企业里,管理者还会充分关注员工的深层需要,将员工的个人开展和企业的长远开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做法和一心讨好员工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不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开展,可见,和谐管理并不是讨好员工。 和谐才能到达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利益关系。管理必须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企业才能够得以生存开展。在传统的观念中,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相对立的。管理者会把员工当作分享企业利润的敌人,在这种管理理念下,企业与员工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员工只是企业的一颗螺丝钉,管理者可以随意对员工发号施令,员工必须服从。当时代开展到了今天,管理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在这个以效劳为主导、信息密集、竞争剧烈的时代,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个人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主动精神,才是现代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和谐管理就是为了到达企业和员工双赢目的,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把员工当作“合伙人管理者正视了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就会突破那种把人当作企业的赚钱工具的观念,从而更好地发现人,将员工看作是企业的合作伙伴。毋庸置疑,合作伙伴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自然是一致的。当管理者致力于和员工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时,员工就成为了企业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人。企业不会轻易解雇员工,而且会创造出最适合员工开展的工作环境,管理者会重视员工,关心员工的利益,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使员工感受到尊重,并充分调发动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过来,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当作企业的一个合作伙伴来对待,就会产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也会负起自己作为一个“合作伙伴的责任来,积极主动去工作,为企业的开展献力献策,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可见,和谐管理能够在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麦肯锡曾对数千名经理人做过一个调查,想了解这些企业精英们的离职原因。结果发现,这些人离职的前三大原因是:工作和成绩得不到公司充分的认同和肯定 ;在公司里得不到充分的沟通和信息 ;在公司里或所在的岗位上没有开展的时机。可见,人的需求并不仅仅表达在物质方面,管理者仅仅把人当作一个追求物质财富、分享企业利润的“经济人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当人们满足了根本的物质需要之后,就会有被尊重的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管理者一旦把员工看作是合作伙伴,就会将人作为企业中的第一位因素来对待,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这一点在福特汽车的兴与衰上表达得十清楚显。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业的一面旗帜,可以说,福特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他是美国人民的英雄,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但福特在管理上的独断专行和他与员工之间的对立状态,却使得他的企业惨遭滑铁卢。在福特的观念里,员工无异于商品,对于不服从命令的员工可以随时扔掉,反正只要出钱随时能够再“买进新的员工。从1889年开始,福特曾经两次尝试创办汽车公司,但最终都因为管理不善而失败。1903年,福特与其他人合作创办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后来,他聘请了管理专家詹姆斯库茨恩斯出任经理。在詹姆斯的非凡管理下,1908年,独霸天下的福特T型车诞生了。随后,T型车极其迅速地占领了汽车市场,而福特汽车公司也一举登上了世界汽车行业第一霸主的宝座。成功和荣誉让福特变得更加独断专行,他认为自己的所有员工都只是花钱雇来的,所以员工必须绝对服从自己,否那么就只能离开。直到20世纪20年代,福特公司在长达19年的时间里,只向市场提供单一型号、单一色彩的T型车。他的销售人员屡次提出增加汽车的外观色彩,但福特的答复是:“顾客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只要它是黑色的。因为不愿改动自己的汽车设计去适应市场需求,福特公司就这样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因为福特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员工纷纷离职,最后连库兹恩斯也只得另觅他处。在1928年,福特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被它的对手通用汽车公司超越。亨利福特为他的独断专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亨利福特晚年时,福特汽车公司已经风雨飘摇。他的孙子从祖父的手里接过了掌管公司的任务。为了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公司,福特二世聘用了一大批杰出的管理人才,如原通用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内斯特布里奇、后来担任过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等。福特公司在这些人的大力改革下重新焕发了生机。“福特王国又一次迎来了它的事业顶峰。但是,福特家族固执的血液又一次发作,福特二世继承了老福特的独断专行,他开始嫉贤妒能,为福特的再次辉煌立下功绩的布里奇、麦克纳马拉等人纷纷离开公司。福特二世还接连解雇了三位和他意见不和、功勋卓著的总经理。失去了人才的福特公司再次开始败落,最后只得把整个公司的经营权转让给了福特家族以外的人。如果员工只是被当作商品,当作用工资雇来的打工者,那他们自然没有义务和公司同开展共命运。当员工不被尊重的时候,他们自然没有积极性,企业也不会取得好的开展。在独断专行的企业环境中,员工更倾向于消极抵抗,甚至是掉头而去,而不是努力去执行管理者的命令。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那么不同,在这样的企业里,员工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充分地发挥了出来,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42位的惠普公司的管理之所以优秀,靠的就是这一点。在惠普,对人的重视是公司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惠普采用了开放式的管理。在惠普成立的18年间,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的人事部门,以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保持高度的接近和联系。直到1957年,惠普成立了人事管理处,但是惠普的创立者比尔休利特为它慎重地确定了角色和职能它是只用来支援管理工作,而不是替代。 在惠普没有一间办公室是装有门的,包括首席执行官在内。在公司里,所有的人都以名字相称,而不是称呼头衔。公司鼓励员工用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员工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都可以找到管理者进行沟通交流。公司的实验室备品库是不上锁的,工程师不仅可以在工作中随意使用这些备品,甚至可以把它们拿到家里去供个人使用,这样的充分信任使得公司成为大家共同的家。1976年惠普在波布林根工厂实行了弹性工作制,现在这样的工作方法已经在惠普的大局部工作岗位上广泛使用。公司里没有时间表,不进行考勤。惠普人事政策的主要原那么是利益分享。员工和管理者一起分担制定和到达目标的责任,通过股票购置方案分享公司所有权,分享利润,分享个人与专业开展的时机,甚至分担因营业额下降所引起的麻烦。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企业对员工充分信任,和员工以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开展,所以,员工也以同样的信任回报了企业,和企业同甘共苦。在利益一致的根底上,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都在同步提高,从而到达了双赢的目的。员工第一,顾客第二在剧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强调了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许多企业提出了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十分重视顾客的需求和意见。但企业对顾客的重视并不是停留在外表上,就能被顾客所感知的。顾客能否对企业感到满意,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推出的种种措施和政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员工的效劳态度、主动性等等的影响。只有对企业满意的员工才能为顾客提供周到全面的效劳,才能获得顾客的满意。所以,要想获得顾客的满意,首先要获得员工的满意。假设管理者认真关心自己的员工,竭力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保全员工的利益,使员工心情舒畅,员工自然就会努力按照顾客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要。相反,如果企业对员工冷漠、严苛、不信任,员工对企业怒气冲天,那么在效劳客户的时候,员工的这种不良情绪就会降低效劳的标准,难以给客户带来良好的感受。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本,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可以说,在当今时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员工发挥出更多的知识和才能。借助于员工付出的时间、精力、才智和经验,企业才得以保持活力和开展,顾客的需要才能够不断被满足。所以,企业要确保和员工合作的长久和稳定。同时,管理者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舞台,任由员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干,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搭台,员工唱戏。在企业提供的良好工作环境、薪金待遇以及开展空间下,员工可以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表达。当企业为员工提供了最能发挥其潜力的位置时,员工也可以得到最好的个人开展空间。这样,对管理者怀着知遇之恩的员工自然会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惠普公司就声明要给顾客提供最好的效劳:客户总是希望惠普的产品和效劳具备最高水准,同时希望所获价值亦能持续长久。为满足客户要求,所有惠普人,尤其是经理人员必须率先积极热情、加倍努力地工作。同时,他们的管理理念中仍旧声明了员工的重要性:“我们面对任何情况都坚信:只要给予员工适当的手段和支持,他们就会愿意努力工作并一定会做得很好。我们吸纳那些能力超卓、个性迥异及富于创新的人参加惠普,我们成认他们对公司所作的努力和奉献。惠普人积极奉献,并能分享其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功。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时时为员工的成功感到欣慰的时候,同样是员工对管理者的回报在一天天增加的时候。企业和员工是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的成功就昭示着企业的成功。即使是员工的高薪也不会剥夺企业的利润,因为企业本钱增加的同时,它的利润更是在快速增长。日本著名企业索尼公司从二战后一家仅有20人的小作坊一跃而成为今天年销售额到达300亿美元的大型跨国公司,与它依靠科技、不断创新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但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深深地知道,不管企业有怎样的创新都离不开员工的奉献。索尼有一个政策,不管身在何处,什么职位,只要是索尼的员工,就是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分子。在索尼,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相处融洽,亲如一家。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工人,都穿同样的工作服,在同一个食堂吃饭,都有权利对企业的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即使后来公司的规模扩大了,盛田昭夫也坚持与员工进行密切的接触。一次,盛田昭夫注意到一个小伙子闷闷不乐,就耐心地询问他。听说他是因为自己的意见得不到上司的注意而苦闷,盛田昭夫立即重视起来,他们发行了一份内部周刊,及时通报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并建立了内部职位流动的制度。正是由于管理者重视员工的意见,员工的创新精神才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索尼保持着同行业技术创新的先导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顾客是上帝和员工是上帝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和谐管理使两者相互相统一,使企业和员工产生双赢。 无为而治是一种管理上的和谐和谐管理所要到达的最理想状态是无为而治,也就是实现“不管之管的目的,以最小的管理行为取得最大 的管理效果。要想使管理到达这样的理想境界,管理者就要将监督和指挥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员工的自主化管理。当一个管理者只管自己该管的事的时候,他所在的企业必然能够在最正确的状态下运行,员工工作自动自发,效率显著。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自信。据一份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管理中“管与“理的比例大多为80%与20%,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中的管理者将80%的时间用在管理上,只有20%的时间用在工作上。正是这样的管理方式,造成了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结果。要想使所有员工恪尽职守,到达自我管理的目的,管理者就要减少管理的时间,对员工放手,从而实现无为而治。用文化引导员工,而非用制度控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雷鲍夫有一个著名的管理法那么,他认为,对于管理者来说,在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语言中:(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成认我犯过错误;(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5)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6)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管理者就是员工的表率,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对员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管理者以身作那么,将企业的价值观念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去时,员工也就会忠实地遵守那些信念。而当整个企业的员工拥有一个共同的根本信念时,将会对企业的成功产生积极的推动意义。我国的古代先贤早在2000年前就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足见管理者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管理者管理工作的重点并不在于指挥和命令,而是引导和影响。每一个人的开展和成长都是在某种精神力量的指引下,一个组织的成长也一样。借助于一个牢固的信念,企业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下,更好地应对挑战,取得事业的开展。管理者的引导力量就在于把企业的信念、目标和理想转化为员工的信念、目标和理想。在这种文化策划力的引导下,管理者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的目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不同企业的战略也是不同的,但是所有杰出企业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约束力对企业开展所产生的作用,比技术、革新和企业的组织机构还要大。所以,管理者不需要绞尽脑汁去思考和处理企业中的具体事务,更不必费尽心力去指挥员工做这做那,他们要做的,是借助于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员工去认同甚至塑造企业的文化和愿景。美国管理学家笛尔和肯尼迪在其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中提到了象征性管理的概念,也就是说管理者不是从事日常事务性工作的,他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思考文化的价值观上,引导员工支持和塑造企业文化,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因日常工作的起伏而引起的价值观冲突上。拥有共同信念的员工会自动自发去做那些对企业有益的事,而不会敷衍工作。即使是在企业遇到困境的时候,员工也会积极地献计献策帮助企业脱困。这样每一个人都能够自己管好自己,管理者对于整个组织系统的控制就显得十分容易了。这种引导员工建立共同文化和愿景的管理方式充分表达了对员工的尊重,让员工在自己认可的理念下工作,员工就会自觉遵守表达了这种理念的制度,并积极采取行动来执行。而如果管理者采取的是“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方式,那只能让员工在工作中时刻小心防止那些“不好的行为,并为自己一旦出现的“不好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提心吊胆。这样谨小慎微地工作,很难让员工形成认同感,也不能够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他们只是小心防止犯错,而不会大胆创新。所以,要想到达无为而治,管理者的工作不是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而是引导员工建立和企业一致的文化约束力,在员工认可的文化和理念指导下,员工会自发去做正确的事,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超脱管理,信任员工所谓“君忙国必乱,君闲国必治,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少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原那么是,管理者应该干自己的事,而不干别人能干的事。所以,管理者有必要实现超脱的管理,把自己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而更多地去关注一些有关企业开展方向等战略上的问题。管理者需要掌握授权的艺术。如果管理者事事亲力亲为,不但精力不允许,而且也难以把事情真正做好,同时还可能造成个人的专断和专制,从而使员工滋生不满情绪。更会促使一些依赖性强的员工,将管理者看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事事都要管理者代劳,使得整个团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下降。所以,管理者要懂得用人。选择适宜的人来做适宜的事,是管理者的职责之一。荀子认为,君主的职责就是选择一个好宰相,这样,宰相便可以率领百官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使得天下统一。这样的君主所主管的事务极其简单又十分周详,所从事的工作及其安逸却又非常有成效。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过:“假设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走,只要保存我的组织人员,4年以后,我仍是一个钢铁大王。可见,只要管理者用人正确,就可以对企业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授权,不但减轻了管理者的工作强度,而且会使员工感觉到被信任、被尊重,工作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在授权过程中,管理者可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并赢得更多的工作时间去处理更难的工作。而员工,获得了管理者的信任和尊重,也获得了一次大显身手的时机,他可以独立去处理一件事,从而获得成长和开展。对于企业来说,当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时,企业收获的是员工的忠诚和员工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开展。适当的授权,可以实现管理者的无为而治。授权给员工之后,管理者要任由员工发挥主动性去从事工作,让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时机,而不能授权之后还横加干预。如果授权之后,管理者还要指指点点,就会阻碍下属的工作,这样授权也就失去意义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曾经聘请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担任他们的管理参谋,在德鲁克上班的第一天,斯隆就明确地告诉了他的工作职责: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要你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出什么结果。这些都应该是你的任务。我惟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你把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响,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为我们接受而调和和折中。在我们的公司里,人人都会调和和折中,不必劳驾你。你当然也可以调和和折中,但你必须告诉我们“正确的是什么。斯隆的这番话很明确地说明了他的授权原那么,管理者不会干预智囊人员的工作,也不会以任何形式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给智囊团人员。管理者要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独立工作的宽松环境。这样,智囊团人员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充分全面的参考。要实现超脱的管理,管理者不但要完全授权,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分级管理。如果管理者“一竿子捅到底,那将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在明确了权责之后,要给下属的管理人员一定的职位和权力。即使遇到了问题,只要不是关系企业全局的大事,就要由所属的部门自己解决。这样的管理不但使管理者从沉重的管理负担中解脱了出来,而且可以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他们的责任感,从而实现“不管之管。员工参与,自主管理美国管理专家米勒说:“管理人员必须完全摆脱梦想。完全控制事事都要插手,既不可能又不需要。有趣的是,我们的管理人员发现,不试图完全控制,反而能得到更多的权力完成事情的权力!他所说的就是一种无为管理的境界。让每一个员工从自助到自立,按照预定目标完成任务。人们内心深处都是抗拒被控制被管理的。人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不能够被当作机器来对待。人们只有执著、关注自己的工作时,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参与的愿望,当他们感觉到被欣赏、被尊重时,就会从内心焕发出热情,而这样的热情可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利益。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的。管理者通过员工的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者是依赖员工的。而员工通过工作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开展的需要,员工也是依赖管理者的。时代开展到了今天,知识和能力成为最大的资本,管理者无法通过强硬的手段来实现对员工的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员工参与进来,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而员工只有感受到了被尊重、被鼓励,才会焕发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在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家钢铁公司的子公司一度经营不善。公司派了个名叫丹尼尔的人出任总经理,企业很快就开始盈利。丹尼尔的做法是,在工厂里到处贴上这样的标语“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没有笑容,请把你的笑容分些给他,“任何事情只要做起来兴致勃勃,才能取得成功。他还把工厂的厂徽改成了一张笑脸。平时丹尼尔也常常是笑容满面,和所有的工人打招呼都是微笑着,并笑着向工人们征求意见。就在这样的笑容感染下,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大大提高。工厂虽然没有增加人和投资,但3年后,生产效率却提高了80%。可见,大棒管理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而当管理者把员工当作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人来对待时,员工们的自我意识会提高,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和创造中去,会自动自发地工作。这样不但有效地实现了自我管理,完成预期的目标,而且会创造出奇迹。中国知名企业海尔集团的管理者就十分重视人的自主管理。在海尔,从最普通的员工到最高决策者,每个人都有自主的精神。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海尔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让员工自主管理,表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和尊重,管理者并不是不管,而是从尊重员工、肯定员工的重要作用开始,给予员工最大的鼓励,从而实现无为而治,到达管理的和谐。 和谐可以消解不确定性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环境都是十分复杂易变的,这就使得员工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也就对员工的应变能力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状态下,企业要想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就必须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而不是时时将规章制度放在第一位。和谐管理才能消除员工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给一线员工解决问题的权力企业处于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之中,政策、市场状况、竞争对手等等因素复杂多变,使得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分工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管理者进行决策时必须整合企业内部各类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而且要及时迅速地制定决策以把握市场良机。这就要求管理者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让员工拥有独立处理问题的权力,而不必层层请示汇报。因此,那种管理者权威式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管理者只有通过和员工建立和谐关系,给员工相应的自主性,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开展空间,才能够掌握有用的决策信息,和员工更好地沟通,从而使整个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达纳公司无论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都将员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管理者给员工足够的自主权,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从而很好地适应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它的管理者麦雯逊说:我们不把时间浪费在愚蠢的举动上。我们没有种种程序手续,没有大批的行政人员。在这样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人就是那些提供效劳、创造和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就是员工。企业应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每个人的志愿和每个人的成绩,让每个人都有所作为,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尽其所能。正是这种将员工放在重要位置上的管理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员工们都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创意和能动性,更好地消解了外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问题,也促进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部门分工严格的传统管理方式,尽管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但同时也会使企业内部出现互相割裂、难以协调配合的弊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内部可能会多出一局部工作,如果各部门之间只是严格按照部门之间的分工进行工作,就会使这多出来的一局部工作无人去做,也没有人会去承当相应的工作责任。一旦工作出现问题,各部门之间还会相互扯皮,推诿责任。而且由于各项管理活动相互交织以及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任何重要环节的活动,都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合与协作。所以,想要实现和谐的管理,就必须突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为实现市场环境变化下的某一特定目标和任务,建立跨职能的机动团队,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如果管理者能够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注重提高员工自我完善能力,那么得到肯定和鼓励的员工就会主动承当起多出来的工作,从而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使工作绩效得到提高。把员工打造成应变高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管理者不可能靠详尽地给员工分派任务来实现工作目标。当管理者把某项工作任务交代给员工之后,更多的是要靠员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来决定应该怎么做才能到达工作目标。而且企业内部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动手去做那么简单,员工的思维和创意在工作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这些需要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的工作,管理者单纯地依靠权威的管理方式是难以掌握和控制的。员工的应变能力是自觉自愿地发挥出来的。所以,管理者就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从而消解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难以预测的变化和问题。日本的著名企业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借助于鼓励员工的创造性来应对企业中复杂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