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介绍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91670635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银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纳米银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纳米银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多邦 纳米银胶体抗菌液介绍一、什么叫纳米银胶体溶液液体混合物分为溶液、悬浊液和胶体溶液三种。1、溶液是指溶质在1nm以下的液体,其性能稳定,光线能够自由穿过;2、悬浊液是指溶质在100nm以上的液体,其性能不稳定,光线不能穿过;3、胶体溶液是指溶质在1-100nm之间且性能稳定液体,光照时会产生慢反射出现丁达尔现象。 银多邦 纳米银胶体抗菌液就属于胶体溶液,该溶液中的金属银离子做不规则的布朗运动,光照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金属银的比重虽然很高,且不管其浓度有多大,纳米银胶体抗菌液中的银离子永远不会积聚也不会沉淀。溶液纳米银(胶体)悬浊液 丁达尔效应二、前抗生素时代对金属银的认识中国本草纲目有“银屑,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的记载。银自古以来就被用于加速伤口愈合、治疗感染、净化水和保存饮料,在基督诞生之前,古希腊就用银器保存饮用水,防止细菌生长;古代腓尼基人为了保鲜,在航海过程中用银质器皿盛水、酒、醋等液体;古代地中海居民把银币放入木水桶中,来阻止细菌、海藻等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公元前338年,古代马其顿人征战希腊时,用银片覆盖伤口来加速愈合;我国皇帝和大臣用银筷进食;中世纪一直用银箔保护伤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用银线缝合伤口,不易感染;古埃及金字塔内已发现银器;据记载德洛伊僧侣普遍使用银器;世界各地,长期爱用银质餐具,俄罗斯、瑞士家庭爱用银过滤水;美国早期将银币放进牛奶罐,可以保鲜;太空卫星中贮水均是银罐; 三、银的化学药物在医药卫生行业中的应用1884年,德国产科医生F. Crede,把浓度为1%的硝酸银溶液滴入新生儿眼中,预防新生儿结膜炎导致的失明,使婴儿失明的发生率从10%降到了0.2%,直到今天,许多国家仍在使用Crede 预防法。 银盐:0.5%的硝酸银是治疗烧伤和创伤的标准溶液;10-20%的硝酸银溶液涂抹,可以用于治疗宫颈糜烂。 磺胺嘧啶银:自 1968年引入市场,由于它对各种细菌、真菌都有高效的杀灭作用,能够自然、无痛地对伤口部位进行完全修复,不用植皮,已成为治疗外伤(如烧伤)的重要药物。已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胶体银或银蛋白是有效的局部抗感染物质,胶态银可以用于妇科洗涤消毒杀菌。 镀银物质:在绷带上涂一层银,作为敷料使用。镀银缝合线、镀银导管等。四、当今国际国内有关纳米银科技成果科技日报2002年6月25日讯:从在北京召开的首届“纳米技术产业化与投资高峰论坛”会议上获悉,深圳清华源兴纳米药业公司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防集聚纳米银抗菌微粉”抗菌产品。中科院、医科院、军科院、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检测认为,这种纳米银微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均有极强杀灭作用。专家认为,这种纳米银抗菌微粉还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纺织服饰、水果保鲜、食品卫生、日用化工等领域。中国新闻网于2008年4月29日报道: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发现,把极微细的“纳米银颗粒”注射进病人体内后,银粒会依附在乙型肝炎病毒上以抑制病毒复制,10分钟内可减少40%病毒,1小时后可使约90%病毒消失,患者近乎痊愈,而且不会出现抗药性。医学院估计,通过药物、动物等测试后,最快3至5年后可以临床应用。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和理学院化学系经过3年的研究,发现“纳米银颗粒”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伴随QB/T 2881-2007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从2008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可以看出有关纳米抗菌研究应用已经如火如荼。五、银的杀菌机理细菌病毒是有机生物,它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是由磷脂质双分子膜组成,带有负电荷;而银带有活性极强的阳离子,也就是带正电荷。银的杀菌作用首先表现在物理学中讲到的“同性电荷相排斥,异性电荷相吸引”。当银在其材料表面释放出大量正电荷后,漂浮在空气中的带有负电荷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生物,就会被吸到其表面。正负电荷发生反应后,就抑制了细菌的呼吸,同时使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彻底变形破裂,失去繁殖和生存能力,发生“溶解死亡”。另外,重金属本身具有的超强的降解功能,当细菌被吸到银的表面时,银离子的超强降解功能就会破坏细胞内的酶系统,影响细菌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使细菌死亡。一般的抗生素平均只能对6种病菌起到作用,但银能消灭650种病菌。因此,银的杀菌原理不是药物性的,而是对人和环境没有任何破坏的物理方法”。因为,银离子不会离开载体进入空气或者人体,它会像一块磁铁一样,把如同灰尘的细菌吸住后,即使细菌死亡,也不会放开它们而污染环境。这样就不会破坏微生物的平衡,也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六、银的杀菌与纳米银胶体杀菌的区别 经过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前抗生素时代的银杀菌是因为金属银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依赖其活性释放电子而产生银离子的缘故,这才出现人们常常把银加工成粉末、丝线、丝布来增强银的杀菌效果。因此,在抗生素出现以后,银的抗菌历史渐渐被抗生素取代。在纳米技术的今天,人们能够很容易的生产出相当浓度的纳米银胶体溶液,实验证明,百万分之一的浓度的纳米银胶体溶液就具有强大的杀菌效果可抗菌能力。七、纳米银胶体杀菌与含银药物杀菌的区别李时珍说:“银本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此话当属一语道破天机。在纳米技术尚未问世的前抗生素时代,人们除了研磨银粉末、切削银丝及合成含银的化合物之外,很难推广银的抗菌技术。而银的化合物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否则对人体就会产生危害。比如: 0.5%的硝酸银是治疗烧伤和创伤的标准溶液;10-20%的硝酸银溶液涂抹,可以用于治疗宫颈糜烂。该药物起杀菌作用的就是银离子本身,而浓度高了以后,硝酸对人体的伤害就大,因此,浓度必须控制在人体承受范围之内。而纳米银胶体中的银离子是自由扩散在纯净水中,无须“诸物”参与作用,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任何浓度完成杀菌任务!这就是纳米银胶体和其它含银药物的区别。八、纳米银胶体的安全性 早在明代,中国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生银,味辛,寒,无毒”的记载,李时珍说,“银本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银通过阻断微生物的呼吸酶系统(阻断其能量产生)来杀灭微生物,但对人体细胞没有负面影响几个世纪以来银的使用证明了银对人体组织是无毒的,毒性是由用于传输银的结合物质引起的,比如硝酸和磺胺嘧啶。”1990年,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处及美国公共卫生局委托Clement国际公司进行了银毒性的调查,内容涉及银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该研究,至今还没有外用银引起人毒性反应或影响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以及发育和遗传毒性的报道。100多年来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银非常安全。人们针对银的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Lentz将含1.52克/升氧化银的饱和溶液静脉注射给不同的动物,每天3次,一次4毫升,连续3周,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这相当于7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1190毫克的银;Gompel和Henri4研究了长期重复注射胶体银溶液对豚鼠的影响,他们发现,豚鼠静脉注射0.25克/升的胶体银,每天1-2毫升,连续2个月,没有出现异常反应,这相当于70公斤的人每天注射17.5-35毫克的银;1975年,M.S. Wysor每天将1050毫克/千克的磺胺嘧啶银(含30%银)口服或皮下用于小鼠,连续1个月,实验结束时,受试动物无死亡,体重无减轻,没有行为改变,也没有腹泻,将动物处死,组织切片分析发现,受试动物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1050毫克/千克的磺胺嘧啶银相当于70公斤的人使用22克的银。C.E. MacLeod医生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了化学制备的胶体银,在此基础上,他在1912年的“Lancet”上说,500ppm的胶体银可以局部使用、皮下应用、静脉注射或口服,没有毒性,皮下使用的剂量可以不受限制,注射1-2毫升500ppm的胶体银会提供0.5-1毫克的银;1916年的“Lancet”中,T.H. Sanderson-Wells用胶体银成功地治愈了1例产后败血症,他报道,“20毫升500ppm的胶体银(等于10毫克的银)没有副作用。” Roger Altman Eng.Sc.D博士为了了解银的排泄情况,用自己做实验,进行了银平衡测试。他每天摄入2.34mg的胶体银,连续几个月,结果发现,银很容易从体内排出而不会蓄积,在测定期内排出的银量超过同期内摄入的银量。 磺胺嘧啶银自引入市场以来,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几十年,每天最多可使用30g(含银9.06g),至今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银是微量元素,在前列腺中含量较高。银能促进免疫功能的提高(支持T细胞对抗外来物),所以银不但杀菌,还能有利于细胞生长,伤口愈合。正常人银的需求量是0.1/日(锌是100/日,镁是350/日),而银在食物中是很少含有的。国外有人讲,你戴银是装饰,服用银才有利于健康,当然这是指银原子,不是银离子。80年代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产生耐药性、副作用,人们重新认识到银才是真正的广谱天然抗生素,它无耐药性、无毒、无过敏、无交叉药物干扰等优点再次引起人们兴趣。大量研究发现,银之所以广谱杀菌而不伤害有益菌和正常细胞,是因为病原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它有呼吸酶来维持生存,银遇到呼吸酶,才变成离子与其结合,使细菌死亡。象正常的银原子是没有多大毒性的(银离子过量会产生一定毒性,如银斑沉着)。九、纳米银胶体抗菌的特点1广谱抗菌纳米银颗粒直接进入菌体与氧代谢酶(-SH)结合,使菌体窒息而死的独特作用机制,可杀死与其接触的大多数细菌、真菌、霉菌、孢子等微生物。经国内八大权威机构研究发现:其对耐药病原菌如耐药大肠杆菌、耐药金葡萄球菌、耐药绿脓杆菌、化脓链球菌、耐药肠球菌,厌氧菌等有全面的抗菌活性;对烧烫伤及创伤表面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及其它G+、G-性致病菌都有杀菌作用;对沙眼衣原体、引起性传播性疾病的淋球菌也有强大的杀菌作用。2强效杀菌据研究发现,A g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纳米银颗粒与病原菌的细胞壁/膜结合后,能直接进 入菌体、迅速与氧代谢酶的巯基(-SH)结合,使酶失活,阻断呼吸代谢使其窒息而死。独特的杀菌机理,使得纳米银颗粒在低浓度就可迅速杀死致病菌。3渗透性强纳米银颗粒具有超强的渗透性,可迅速渗入皮下2mm杀菌,对普通细菌、顽固细菌、耐药细菌以及真菌引起的较深处的组织感染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4促进愈合改善创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有效地激活并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生成。5抗菌持久纳米银颗粒利用专利技术生产,外有一层保护膜,在人体内能逐渐释放,所以抗菌效果持久。6安全性高经试验考察发现小鼠在口服最大耐受量925mg/kg,即相当于临床使用剂量的4625倍时,无任何毒性反应,在兔的皮肤刺激实验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刺激反应,其独特的杀菌机理在杀菌的同时不会对人体组织细胞产生作用。7无耐药性纳米银颗粒独特抗菌机理可迅速直接杀死细菌,使其丧失繁殖能力,因此,无法生产耐药性的下一代。 十、我们所生产的纳米银胶体及其生产设备纳米银的制造技术原理很多,其主要难题是什么状态下可以生产出什么等级纳米银胶体产品,其检测手段复杂价格昂贵,为此,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足够的资本投入是无法生产的。本公司拥有关于纳迷胶体银(简称CS)的制造技术的多项专利技术。其中,主要的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家发明专利:18(一种纳米银胶体的制造设备及其浓度的估算方法)来源于在多伦多大学留学获应用科学硕士和航空工程博士学位的朱上翔先生。实现了最小的投入最智慧的设计掌握了只有拥有巨额资本和世界一流技术的少数人才能完成的生产技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我们的设备生产出来的纳米银胶体抗菌液已经于2007年9月20日通过了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消毒技术规范2.1.1.7.4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操作规范,对最难杀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杀菌试验,重复三次,其结果完全合格。详见川疾(消)检字(2007)0238。十一、纳米银胶体抗菌液是我们的生活卫士在抗生素泛滥的当代,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维护健康离不开药物,而药物又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抗生素的抗药性更令人担忧。我们生活中的抗菌消毒除了使用药物就是高温处理,存在相当的局限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纳米银胶体抗菌剂的出现,改写人类“是药三分毒”的千古定论。纳米银胶体抗菌剂不仅本身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只对细菌病毒的单细胞起杀灭作用,对人体创口还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从此,让我们生活中的抗菌消毒变得简单方便、安全高效。纳米银抗菌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1、溯口、洗脸、洗手、洗脚:可以轻松消灭细菌病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防止病从口入,对口腔牙龈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和预防效果;2、有盆浴习惯和条件的家庭可以用来洗澡,不仅可以辅助治疗皮肤细菌瘙痒,还可以预防浴盆相互交叉感染;3、清洗私阴部位,其效果将大大超过各式各样的类似洁尔阴洗液的效果,且舒适安全。适合在性生活前后使用,不仅可以防止疾病传播,且对常见的生殖器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妇科疾病。医院采用10-20%的硝酸银溶液涂抹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尤其是居住在生活条件差的地方,更应当携带和使用。4、对有腋臭的患者,用来清洗喷洒腋下,杀灭腋下深层汗腺细菌的繁殖。5、侵泡衣物(尤其是内衣内裤匈罩毛巾等):不仅可以杀灭衣物上的细菌,且长期使用后,残留在衣物纤维上银离子不仅能够杀灭细菌,且能够抑制细菌繁殖;6、浸泡餐具、喷洒冰箱碗柜,浸泡蔬菜、瓜果及肉类食品不仅可以杀菌消毒,还可以延长相当的保鲜时间,以维护保鲜食品的营养价值。7、生活中遇有创伤,可以用来清洗,以防伤口感染。特别适用于有郊游踏青习惯的人随身携带,其效果将超过酒精、创口贴。长效纳米银灭菌剂:主要应用于公共场所包括学校l、宾馆、医院、车站、健身房以及交通工具的表面消毒,同时也可用于室内环境包括教室、办公室、实验室以及家具表面的抗菌消毒,并兼有清新空气之功能。多功能纳米银喷剂:广泛满足个人的日常消毒需要,携带方便,随用随喷,可对您所不放心的所有表面进行喷洒,无腐蚀性无毒性,是居家旅行必备良品。家用纳米银灭菌剂:家用消毒,可用于瓜果蔬菜的消毒,也可用于厨房、冰箱、电脑的消毒。十二、产品质量附疾病防控中心检验报告、保险公司产品质量保险。十三、售后服务二八年六月二十三日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