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9课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1.了解论据的类型,掌握选择和使用论据的方法。2.能恰当运用论据,写一篇论点明确、有力的文章。3.培养宽容大度的生活态度。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2.观察生活,拓宽阅读面,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比较选择用于支撑论点的论据。3.理论运用于实践,完成写作练习,不断提高恰当运用论据的能力。1.把握选择论据的原则;培养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以及恰当取舍论据的能力。2.明确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革除议论文观点与理由脱节的弊端。1.导入要引起学生兴趣。进入正题后,应通过环环相扣的引领和联系实际的运用,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正确选择论据的方法。2.教学中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比较,能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获取写作经验。3.结合相关资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1.找一找下面的作文片段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的问题。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抱歉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答:自我核对(1)所选材料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缺乏典型意义,没有代表性。(2)事例叙述过程中旁生枝节,有一些与论点无关的内容。(3)事例叙述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2.在平时的写作中,许多同学在选择事实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同学们在选择材料时应该有一定的方向。以“学会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你会选择哪些事例作为论据?答:自我核对(1)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多分给他黄金,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2)伟大的政治家林肯把政敌当作自己的朋友,他认为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3)大卫不允许别人有与他不同的个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挑剔中失去朋友。(4)巴勒斯坦少年哈提卜因手持玩具枪被以色列士兵枪杀后,父母将其器官捐赠,用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包容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有苦难,但有人仍能够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包容苦难,包容你所遭遇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的两旁,苦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鸟语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沧海明月。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中,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让我们回到那段令人惊悸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伤害史中去,看一看那些海洋一般浩瀚、天空一样广阔的心胸。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与钱钟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饮酒,寻找乐趣这些看似优雅从容的舞步,有谁知道是旋转在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口上的呢?他们承受了疯癫的历史对每一个清醒者在人格与人性上的践踏;他们包容了苦难的生命质地,包容了绝望的生存境遇。唯有如此,才等到了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能够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着太阳;能够包容的个体,即便死伤都会迸溅出钢花。伏尔泰蹲过巴士底监狱,被流放过英伦三岛,挨过政敌的毒打。所有的一切,都未能摧毁这颗“欧洲的良心”,他依然以哲学通信召唤同道,以百科全书启迪民众。此时他包容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苦难,他呼唤所有的人正视生命,从沉沦中崛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伏尔泰,将其不老松式的包容心镌刻在了历史的里程碑上。生活之中常有苦难,由于奋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断地仰望、攀缘,生命才不至于全然黯淡,不仅自己能超然物外,熟视岁月如流,甚至还能唤醒他人麻木的心智,背负起全人类的精神引导责任这一切,皆缘自包容。(1)这是一篇很有品位的佳作,也是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议论文对论据的要求:第一是典型;第二是新颖;第三是能证明论点,即与论点有内在联系。仔细看看,这篇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是否符合要求。答:自我核对文章选取了知识分子的“包容”精神,列举了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与钱钟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饮酒等事例,论证了正是因为有了包容精神,“才等到了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接着更进一层,举了伏尔泰的例子来论证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着太阳”。由此可见,本文的论据典型、新颖,有说服力,紧紧围绕着“包容”所指的含义来进行论证,是符合要求的。(2)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这篇文章使用论据达到这些标准了吗?答:自我核对本文主要是使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引述的事实论据有略有详,涵盖中外,在行文中将“例”与“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夹叙夹议地进行分析和阐发,真可谓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显然,本文的论据使用是达到了标准的。(3)这篇文章在选择和使用论据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答:自我核对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从中外的文史资料中引用材料,颇有左右逢源之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阅读功底。这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不是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这就是作文水平提升的正道。1.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与你交流】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议论文的论据有哪几种类型?请简要分析其各自的作用。【与你交流】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1)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2)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3.运用事实论据应遵循什么原则?【与你交流】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再次,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事情描述取胜。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应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4.运用理论论据需注意哪些问题?【与你交流】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其次,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5.论据选择的要求有哪些?【与你交流】(1)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2)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论据选择应避熟就生,避旧就新,这样论据的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6.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应如何使用论据?【与你交流】(1)围绕论点概括论据。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在议论文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2)紧扣论点分析论据。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在列举事例后缺少必要的分析,是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具体怎么分析呢?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分析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那些优秀的考场作文中寻找和借鉴分析的方法。7.议论文写作中,应如何分析论据?【与你交流】(1)阐释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而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的一种分析方法。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意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2)求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钧之效。(3)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的一种分析方法。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诫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地戒奢尚俭则更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性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4)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后的一段分析:“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母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抱负!有同学以此为话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下面四个论据。请大家讨论这样选择是否合适。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都倒得出水来。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德国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答:答案论据合适,不合适。王羲之、韦钰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他们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姚明的例子也是如此。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材料,使之可用作事实论据。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其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与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是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答:答案清朝有桐城“六尺巷”这一传奇。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张英见信后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是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