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上传人:住在****她 文档编号:83068496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串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11个字。认识多音字落、调,正确理解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2.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三、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四、说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五、说教法。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3.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六、说学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以下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深刻体会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三个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七、说教学理念和策略。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八、说教学过程。(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1.鼓励学生自由说说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2.教师评议并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的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自信、满足、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伊始,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深情的提问和交流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激起了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悄然无声地把学生很快地带到了课文中。(二)对比体会,感受变化。1认识以前的英子。课件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感悟: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文静、胆怯、自卑、忧郁)交流后学生自由朗读,很自然地感受到残疾人会因受到的嘲笑和委屈而产生自卑的心情。2.认识现在的英子。(1)了解英子的变化及其原因:课件出示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交流: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开朗、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同学们的掌声。)(2)了解第一次掌声: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有关句段,进一步体会-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小英的,以及她情感的变化。出示课文中心句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含义。(3)了解第一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又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由重点词拓展开,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的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4)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掌声前后性格变化的比较,引出学生的质疑:掌声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三)以情导行,品悟真爱。1.叩击微笑着面对生活。正是这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瞧,英子来信了。(课件出示:英子的信)指生,读后交流: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了英子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通过以上交流和学习,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想象到英子会怎样地微笑着面对生活。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人人都需要掌声,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在交流中让掌声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分享。2.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当堂进行交流评价。九、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4号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伙伴。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六部分。一、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真情”,伙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猎人和他的伙伴猎狗、乌鸦之间的故事。它们互相关心,彼此牵挂,很多细节都令人感动。这个故事会引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处等现实问题,对学生很有人生指导意义。二、学情分析学生课前预习本课,了解了课文大意,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但对重点生字词的理解有所欠缺。对文中“伙伴”一词的内涵理解比较片面。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勾画重点语句,情感朗读,来理解课文。2、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谈出自己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伙伴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珍惜伙伴之间的情意,与伙伴友好相处。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是真正的伙伴”。四、教学重点:要让学生体会文中“伙伴”间的关心、帮助与牵挂,珍爱生活中的“伙伴”间的情谊,重新认识自己身边的伙伴。五、教学方法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以朗读促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孩子们已经预习本课,了解大意,通过查字典、问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初步理解它的意思。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直接出示课题伙伴,(板书:伙伴)。今天我们来学习伙伴,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说都有“单人旁”),老师再接着问,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会说与人有关),你们知道什么是伙伴吗?(学生可能会说伙伴就是朋友,就是在一起玩的人)通过这样的交流,既渗透了汉字教学,又了解学生对伙伴的理解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第二环节:自读课文、深入理解(1)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内检查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小组合作解释、师生共同理解等等,利用多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2)接着检查认读情况,首先出示3个句子,然后出示8个词,最后出示9个字,分别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学生的认读,为下面的学习扫清障碍。(3)指名读课文。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这篇课文讲了几个人物之间的几件事?”的问题指导学生从两方面把握故事:一是护林人马哈多和猎狗救助乌鸦;二是乌鸦和猎人救助猎狗。(板书:马哈多、猎狗、乌鸦)这里的问题还隐含了猎人与猎狗、乌鸦之间的平等与真情。第三环节:品读课文,感悟文本,体会真情。(1)在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并对课文主要内容有较好把握的基础上,出示本课中心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伙伴?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的,先用“”画一画,并把自己的理解、想法、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并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与小组合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只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保证学生自我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充分体现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2)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引导学生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感悟。(读幻灯片)比如:通过“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感受三个伙伴在一起和谐幸福的生活。通过重点语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得了大病”等,来让学生感悟马哈多对猎狗的关心和牵挂,(板书:牵挂)。从“焦急不安”中可以看出他们三个谁也离不开谁,都把自己的伙伴装在心里(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挖掘重点词语、句子进行感情渗透,让学生体会伙伴在一起的快乐,及伙伴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3)当学生谈到“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时,同时出示:“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的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在这设计了多义词的教学,让学生说一说“究竟”一词在两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可以通过换词的办法,让学生弄清楚第一个究竟是“到底”的意思,第二个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意思,初步感知多义词。原来,可爱的猎狗掉进枯井,井太深,爬不出来。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体会到乌鸦为救猎狗不辞辛劳地在家与枯井间奔波,正是在乌鸦的关爱下,猎狗才活了下来,也可以说是爱心使猎狗获得了新生,从中可以看出乌鸦对伙伴的关心,爱护。)(板书:关爱)。(对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将理解深化。)(4)马哈多看着她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体会马哈多为什么流下泪水?(是为猎狗失而复得而流下的欣喜的泪,是看到两个好伙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而流下的激动的泪,是为三个伙伴又可以在一起富有诗意的生活而流下的欣慰的泪。)(5)第一课时结束后,我会布置一个这样的作业:请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将这个故事排演成课本剧。这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兴趣,排演课本剧的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再理解的过程。第二课时:第四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课伊始,请几个小组展示课本剧,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生生间的评价,更要渗透“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第五环节:结合实际,体验感情(1)从课文故事引发开去,理解“伙伴”的含义。“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伙伴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学生的理解从学习本课之前“在一起玩就是好朋友”的层面将上升到“伙伴应该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能够和谐相处,在一起很幸福”的层面。(板书:互相帮助)紧接着请学生以“伙伴是”进行写话练习。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伙伴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珍惜伙伴之间的情意,与伙伴友好相处。)(板书:彼此关心)(2)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决不能“就课论课”,而应该站到真正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的高度。所以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朋友,你为你的伙伴做过些什么?”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学会和伙伴和睦相处,彼此关心,互相帮助。交朋友是学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雨果曾说过“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但有句名言说的好“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所以文章学到这,为了升华主题引起孩子们的思索,我会给学生出示农夫与蛇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后再来谈一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出示图片)(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将文本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升华文本内涵,使学生学会思辨,懂得人与人之间既有像马哈多、猎狗、乌鸦一样真心关怀对方的真情,但如果交友不慎也会遇到像蛇一样对帮助自己的人反咬一口的人。所以交朋友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交益友而非损友。)第六环节:巩固练习本课出现了多义词,了解多义词能帮助我们更准确的理解文章和表达情感,所以在此环节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首先出示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感受“讲究”、“麻烦”两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接着加大难度请学生用“骄傲”的不同意思各说一句话。这个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完成,让孩子们的思维在与同伴们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第七环节: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在识记生字时,重点指导“巡” “逻”两个字,我会问学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会说都有走之旁)再问走之旁与什么有关?(走之旁是由“走”字变化而来的,因此与行走有关)。接着问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学生会说半包围结构)因此在书写时要先里后外,再指导笔顺笔画。以上就是我对伙伴这篇文章的说课。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所以,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提出宝贵建议,因为我渴望有像您一样的良师益友。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人文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任务的规定,概括地说就是一句话: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二、说教材:谁该得第一这篇课文是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略读课文。本单元要是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别人,自觉遵守法规。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阅读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培养识字能力,进行朗读训练及综合实践活动。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中提到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建议同样适用于略读课文。三、说学情: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和朗读能力;能够边读边思考,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了解课文内容,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和生动,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懂的关心他人。四、说教学目标:1、认读4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3、在评画讨论的过程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4、参与绘画比赛,在说“画”中,练习想像,渗透人文关怀。说教学重点:在朗读、评画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感染。说教学难点:想象画的内容,感受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对“参赛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五、说教学过程:1、针对课题提问题,导入本课。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清学习障碍。3、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自学提示边读边画批,小组、班内交流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熏陶。4、演一演说一说,加强语言积累渗透人文关怀。带学生进入角色表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情感上受到更深的触动、感受画中的丰富想像力。参与绘画比赛,在说“画”中积累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渗透人文关怀。六、说特色:1、培养学生审题、质疑的能力。学生从质疑题目入手,针对文中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根据学习提示边读边思考,分层逐个地解决问题。2、重视朗读默读,注重语感和想象力的培养。本节课采取了多种形式读课文,真正做到了读中感知课文内容;读中感悟画中的丰富想像力;读中培养语感,读出学生的关爱之情老师的高兴心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体会孩子们的善良、正直,受到关爱别人、关心环境的美好心灵熏陶。3、利用填空、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本课抓住课文中句式让学生说一说,带学生进入角色演一演,这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人文关怀,为写话打下了基础。总之,本设计紧紧围绕课标,以读贯穿全文,做到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将自学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我所执教的是我校国学校本教材三年级千字文中的第13课渠荷的历。这一课仅有32个字,却包含四季景象。这一课中写到了春天的草木,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枇杷树等。除了要了解文中描写的几种景物外,课后还安排了“莽”字的演变过程,焦尾琴的故事,古诗欣赏,以及用自己的话说图意。因教学国学没有以往的教学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教案,因此,在认真研读教材和与同组教师一起研讨之后,将本课主要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初步了解文中介绍了几中动植物。3、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简单的画面。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诵读千字文2、初步了解课文意思。二、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新课复习背诵千字文片断,引入新课。第二环节:读文(由读正确到读流利)听视频范读正音,在听读基础上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之后分句指名读,读对跟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读。在读正确后自由练读,要求读通句子,指名读全文并齐读。第三环节:借助视频、图片感悟课文课上播放视频讲解,要求认真听。听后让学生找找文中讲了哪些景物,并动笔画出来。指名交流时,提示学生按照“从哪句知道了什么”的句式回答,随机将文中讲到的7种景物板书于黑板上。借助注释让学生说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荷花、园莽、枇杷、梧桐的,同时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在学生汇报到“渠荷”时,相机引导学生背诵课后诗歌苑中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学生汇报交流到“园莽”时,随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后汉字宫中“莽”的本意。在学生汇报到“梧桐”时,引导学生自读课后故事焦尾琴。在学生学习理解了前两句后,后两句作为略处理。出示图片,让学生借助图片找到相关句子,读句子即可。第四环节:诵读课文指导背诵积累时先练背,由出示填空背到借助板书看词背,由易到难降低背诵难度。第五环节:拓展说图意模仿千字文的形式用四字形式描述画面。三、说教学反思由于千字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怎样在这节课上很好的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为此教学中采用视频导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件的合理利用,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在听、说、读相结合的学习中,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感悟了文本,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这节课上最大的一个亮点。遗憾的是教学中时间划分不匀,课堂调控不及时,导致课堂上没有进行小故事的阅读,拓展说图意用时有些长了。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文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与物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二是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因此,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和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珊瑚、绽开、蠕动、栖息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说教法、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朗读这几种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以下饿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说教学过程:在学习完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照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整体入手,组织自学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在学生明确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后,组织学生按小组选择喜欢的方面合作学习。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给出学习提示:1、你们最喜欢西沙群岛哪方面,读一读,读出喜爱感情?2、合作中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遗留问题?3、你们想如何展示学习成果:读一读?写一写?还是画一画?这样进行把目标转化成任务驱动,可以驱动学习的学习。二、汇报展示、品位重点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充分尊重学生汇报、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如交流学习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地图理解,体会西沙群岛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学生学习、交流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这句时,教师可展示图片资料,图文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交流西沙群岛海里鱼多、海鸟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和学生交流。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三、回归全文,丰富积累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所以我在回归全文时学生伴着音乐一边读课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边想象西沙群岛的物产、风光,让学生明确文章首尾呼应写法并能有意识借鉴到写作中。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通过范读、学生练读、小组赛读的方式,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这样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赏、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狼和鹿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说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电教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体情悟理。【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比比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具体说一说第二课时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说教学过程】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准备这样去突破这一难点:“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这一自由王国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国吗?”通过这二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不过,这里的处理,我没有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的引导没有体现出来,而只是进行了总结。以设计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收集这样的事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中,渗透整合,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学习方法等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瀑布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散文诗,作者运用准确的词、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点,描绘了鲜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讲没见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第二节讲远望瀑布所见到的样子,着重写其色彩;第三节讲仰望瀑布是什么样子,着重写其形状。这首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第三单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用词要准确,它比第二单元要求要高,难度要大,体现出了反复训练,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本课是单元的开篇文,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作者用词准确,使读者闻声见形。例如一个“啊”加上感叹,把令人惊喜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座珍珠的屏”,一个“屏”字再加上“珍珠”两字使一座晶莹透明,酷似珍珠,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的壮观瀑布跃然纸上。最后的“如烟,如雾,如尘”更是把风中的瀑布写得白茫茫,轻飘飘的一片。【说理念】这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据此,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三个由远到近的观察点:远听瀑布声,遥望瀑布状,近观瀑布形,写出了瀑布“声、色、形”三个方面不同的特点。其间,作者用了确切的比喻写出了瀑布给人的感受,因此,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这是文中语文知识的教学要求。对于这样一篇富有节奏感,韵味十足的现代诗,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的好教材。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词语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的手法。大多数学生对瀑布是陌生的,对比喻句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因此,讲清诗文中如何运用比喻句来写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说教学目标】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习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说教学过程】一、理清思路。本课对瀑布的描写,是让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追踪作者足迹读第一节诗,边读边思考:诗的第一节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瀑布?诗的第一节写瀑布的什么?诗的第一节用了哪些比喻句描写瀑布?从第一节的学习中,推测作者观察瀑布的过程。理清思路,了解诗的文路。二、欣赏比喻句。巧用比喻是本课语言特色,比喻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瀑布的形象。教学第一节,设计填空题: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磅礴)。教学第二节,设计填空题,瀑布好像(一道白银)。说明瀑布(色彩鲜明)。教学第三节设计填空题,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瀑布画面,出示填空题: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三、情境教学。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教学时除教师的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外,教瀑布我还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努力:(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前让学生背一背望庐山瀑布,再放瀑布配乐朗诵,由旧知迁移到新课瀑布;使学生脑子里呈现诗中描绘的画面概貌,感受瀑布的画面美。(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教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里可播放浪涛声、松涛声让学生用耳去感受瀑布的声音。“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里放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如烟,如雾,如尘”,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感官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学生带入情境。(1)整体阅读,理清思路。叶老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散文的文路有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本文可从课题入手,提挈文章中心“奇”,展示全文脉络。设问“瀑布”的“奇”表现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瀑布”奇表现在:声势磅礴、色彩明丽、形状奇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方面划出课文层次,让学生明白这是以作者所见所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作者在生动准确的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积极修辞,文中几处比喻具有特殊的审美效应。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务必“咬”住这几个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比喻句子,首先让学生掌握作者将什么比作什么,然后着重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作比?(3)表情朗读,入情入境。一首散文诗,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诗,也就是饮这杯好“酒”,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这必须要善于朗读,由“细读”到“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断、章节,读出神韵。读瀑布的声音时,指导学生读出声音的气势雄伟,这里“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吹过松林/”注重重音与停顿。让学生在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三幅画面,从而达到领会诗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诗作的内容与主题。四、学法指导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因此教学时要通过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想象的能力。(一)反复朗读,自学质疑。这首诗生字不多,一开始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根据朗读的要求进行吟诵,并教给朗读方法:本文是首现代自由诗,呈长短句式,且抒情性强,指导学生掌握以意群为单位划分音步的特点,如:第一节: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朗读时,结合语感,考虑朗读音步,指导学生运用“意群”为单位划分二、三节的音步,反复朗读,并完成直译,试讲诗意,鼓励学生质疑,初知诗中大意。(二)授之以渔,教给方法。根据诗歌的教学要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掌握学诗的方法:(朗读)分词解句描述欣赏背诵1.分词。分词就是把一句句诗分解成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意群。学生得心应手地解析句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意会诗意,开动脑筋的积极思维过程,通过反复朗读,揣度上下诗句,学生对诗句得以初步掌握理解,并进行准确划分。2.解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如“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设问:(1)“这般景象”指的是什么?(瀑布的全景)(2)把“这”换成所指代的事物,说说前句的意思。(瀑布的全景没法比喻)(3)读下句,想想,没法比写的是一幅什么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4)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接着又将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呢?(再看上句,找出原因)(5)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3.描述。描述是把诗歌改成散文,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是我们教学中常常提到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诗的意思”的提法。4.欣赏。讲析完诗意让学生再回味全诗,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欢的地方说出来,并陈述依据。5.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最后一个环节是熟读成诵,学习积累。【课堂作业】作业练习的设计采取“易难较易难”。1.培养朗读能力,训练朗读技巧。本课是一首充满画意的短诗,课堂训练以朗读为主,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朗读能力。读的形式可听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读的方式有“读出惊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动的语气读出感叹的感情”,“通过读理解作者对瀑布的壮丽景象的心情”,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感受。2.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填空,再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1)瀑布的声音像_(2)瀑布的全身像_(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_(4)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风吹得_3.联系诗句的意思,解释带点词的意思。(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涌:_(2)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屏:_4.按瀑布诗的内容填空。作者按_的顺序观察瀑布,全诗描绘了瀑布_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_的深厚感情。5.背诵课文。上面设计的作业,第一题是在通过课堂的指导,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技能训练,是“易”,通过了第一题的检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第2题则有一定的难度,需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这时,学生已得到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因此第三题填空题,仅是课文现成的词句填空。它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两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这时,胜利在望,学生会有信心向难题冲刺,整个作业设计,主要想引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把老师的作业布置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说板书】瀑布山路上 听 瀑布的声音 浪涌,风吹远瀑布的全身 一道珍珠的屏近伟大,壮观 如烟,如雾,如尘【说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抓住特点,形象比喻的手法,作者正是抓住瀑布声音、色彩、形状的特点,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描绘,所以板书时要注意把作者的观察点,瀑布的声、色、形,这一比喻的本体列出,再把喻体分别突出,这样就把作者的观察点、事物特征和比喻特征排列出来,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的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国标本苏教版选编了这篇课文东方之珠。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香港的介绍层次非常清晰,把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风貌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二.说教法1.指导观察法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形象直观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2. 多媒体辅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优美的图画,也为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词语做铺垫。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激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力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4.情境教学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设置了一个“扮演播音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 学法.1. 合作学习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涵的情感,感悟出学习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在说说、读读、评评中,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美读训练法.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遍读都具有目的性和指导性。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并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运用图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视听材料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体会到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本课通过让学生扮演播音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读等方法,增强学生朗读课文的趣味性,同时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或文字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养成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这一课需用三个课时,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四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感受香港的繁华、著名、迷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续练、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的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体会“东方之珠”的美丽繁华,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五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巩固新知课一开始,我就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并让学生结合画面去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导读课文,引导实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会通过出示地图,引读课文,让学生朗读,然后用指导观察法,在观察中初步了解香港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第二至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最想去哪里玩?”引导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用旅游者的眼光读课文看香港,我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借助图片,课前收集的资料,或者播放香港的录像片,让学生扮演播音员,对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进行朗读。然后用鼓励欣赏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再组织大组交流,品味课文意境。在朗读和交流中,重点让学生品味本课优美语言,感受作者对香港的赞美与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香港、对祖国的情感。在二至五自然段中,“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是本课的理解难点,教学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们结合画面,这样便能轻而一举的理解这些词语了。第六自然段也就是本课的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贯穿全文。从而使情感有浅入深,由弱到强,抒发对香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六.课外延伸,拓展练习课文和实践都是相结合的,脱开书本后呢,可以开展“香港”专题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行选题,或组织专题学习交流活动,可以开展小报展览,图片展览。或者“我爱香港”的专题汇报活动。同时,我会充分发挥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作用,给学生简单介绍香港的工业体系,商业区,还有天坛大佛、宋城、九龙城寨公园这些旅游景点等。这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铺设桥梁,达到抛钻引玉的目的。现在我说一说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潜水湾 迷人东方之珠 海洋公园 举世闻名铜锣湾 热闹夜晚 灯的海洋整篇课文是从“潜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夜晚”这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的。我会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总结概括出这几个景点的特点给板书出来。我这样设计板书呢,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5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