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PPT大纲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062826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PPT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PPT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PPT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农广校中职教育郯城教学班PPT大纲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现代农艺技术班第一学期课程)授课人: 二一一年一月专题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解读学习方法请结合“多宝鱼事件”的案例,带着下列问题展开学习:(1)案例对于你的启示是什么?(2)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能在生产与消费的哪些环节产生问题?(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会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4)对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而言,在实施质量安全管理时应注重些什么?在展开学习时,结合教师的课堂讲解和专家的讲座视频索,认真学习课本相关内容,加深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案例及其背景的理解,开阔知识面。学完这些内容后,本专题还附有相应的“课后练习”题目以便复习巩固。重点:(1)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2)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难点: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热点和主要措施。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主要内容(一)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这里讲的“农业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传统农业活动,也包括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广义的农产品概念,包括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未经加工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粗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初加工产品。区别于经过加工已基本不能辨认其原有形态的“食品”或“产品”。 这样来理解农产品的具体内涵有利于我们明确对象,有效采取措施。(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还要求吃得好,也就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通常所说的农产品质量既包括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质量要求,也包括涉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口感、色香味等非安全性的一般质量指标。换句话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食用的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食用农产品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受各种污染的机会很多,其污染的方式、来源及途径是多方面的,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出现污染,因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仅局限于微生物污染、生物毒、化学物质残留及物理危害,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标签及安全教育等问题,大致包括兽药或农药残留超标、动物疫病、环境因素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及人为的掺杂使假等几个方面。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当今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其影响面非常大。(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会危及公众健康科学研究表明,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影响人的生长发育,诱发急性中毒和慢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因食品污染、饮用水污染而患病。在美国由于食品受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每年造成近2万人患病。英国发生疯牛病后,虽然因病直接致死的人数只有69人,但由于疯牛病潜伏期长、确诊困难,至今人们仍心存恐惧。(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会造成经济损失在过去20多年中,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对农业、食品业、旅游业等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每年全球食品安全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例如比利时因二噁英事件,不仅本国大量销毁大量活鸡和鸡肉加工制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欧元,而且使整个欧盟畜产品贸易蒙受巨额损失。(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近年来,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在普遍实行关税减让后,根据世贸规则,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限制他国产品进入。通常的做法是采取修改技术法规、提高技术标准、严格合格评定程序,要求食品出口国生产企业具备较高的食品安全生产条件、出口产品必须取得国际认证等,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进口门槛。200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共提交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通报651件,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多达357件,占通报总量的近六成。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由此设置的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争端和磨擦的焦点之一。(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会影响政府公信力从国际经验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会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会破坏社会稳定、危及国家安全。因此,能否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政府能力的重要尺度。比利时由于发生二噁英事件,直接导致了政府的更迭;德国也因发生疯牛病导致了联邦政府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辞职。因此,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三、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总体状况我国农产品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据监测结果表明,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达到99.6%,比2001年提高30个左右百分点,饲料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连续三年为零。从监测情况看,中国农产品的合格率总体上是有保障的,达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近两年,国内发生的“多宝鱼”、“红心蛋”、“海南香蕉”等质量安全事件,由于部分媒体的不实报道,放大了事件负面效应,给相关产业造成了极大损害。据估算,“多宝鱼”事件,给“多宝鱼”养殖业造成20多亿元的损失;“海南香蕉”包括个别媒体传播香蕉致癌的假信息事件造成1亿元以上的产业损失。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管理的热点和主要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农产品消费安全问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农产品。但从长远来看,安全性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将是未来的主攻方向。(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四城市试点的基础上,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的监管,有效改善和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用5-8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和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主要解决: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水果中农药残留超标和激素滥用问题;茶叶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畜禽饲养过程中药物滥用和畜禽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及动物疫病问题;水产品生产过程中药物滥用和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及贝类产品的污染问题;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污染问题等。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3%以上;畜产品中“瘦肉精”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课后练习一、填空题:1.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_,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2. 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_、_的要求。3.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大致包括_、_、_及_等几个方面。4. 我国农产品的合格率总体上是_。_、_和_是我国积极打造的认证品牌。5.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力争用_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_,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_。二、简答题: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给经济、社会和政治造成哪些影响?2.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专题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解读学习方法请结合案例,带着下列问题展开学习:(1)案例对于你的启示是什么?(2)通常对相关部门而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工作?(3)这些工作具体有什么内容?本专题涉及较多政策、法制和技术体系中的规定性内容,因此在学习时先认真听取专家老师的讲解,形成帮助理解的线索。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全面把握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最后,通过“课后练习”进行复习和巩固,根据练习情况查漏补缺。重点难点重点:(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内涵及推动其发展的政策措施;(2)扶持性政策的具体要求有哪些;(3)法律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规定。难点:农膜残留产生的危害。一、政策篇(一)鼓励性政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既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业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这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的要求,2005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鼓励各地方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经有关部门认定,安全质量指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的农、牧、渔产品(食用类,不包括深加工的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由农业部门认证,其标志的使用期为3年。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期为3年。有机农产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二是生产转型方面,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其他食品(包括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三是有机食品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注重生产过程控制。从发展方向来看,农业部门始终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树立品牌形象。从发展的目标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要迅速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机农产品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提升质量和效益从发展的政策来看,各级农业部门都要积极争取计划、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定认证、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等。同时,将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创建等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要以标准化生产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和验收的基本条件。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为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户纳入财政支持、奖励范围。积极争取将鲜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尽快纳入绿色通道实施范围,减免过桥过路等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二)扶持性政策推进农业标准化是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从“十五”规划, 2001年以来的历次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2004、2005年连续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到今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的“十一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标准化。温家宝、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专门批示。“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农业标准化全面推进的战略机遇期,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机遇期。“农业标准化”看似简单,但却包含多个方面,多层意思,内涵深厚。一是“农业”,它既指出了这一工作的领域和范围,也表明了这项工作的难度。二是“标准”,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一种规范化文本,它是技术的行政化体现,也就是说带有国家意愿,在我国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其中强制性标准是国家为保护国家安全、保护人体健康与安全、动植物健康、资源环境保护、防止欺诈而制定的,生产者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是国家为提高工艺技术水平而制定的,一般自愿采用,但一旦被国家行政法规采用就具有法律效力而必须执行。三是“化”,它是一种渐进融入逐步达到的动态过程。按字面理解,农业标准化就是将“标准”“化”入“农业”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的过程。换言之,就是用“标准”这一工具,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行为进行规范,使之统一、有序的过程。不同时期因国家政策的不同,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目的却相同,都是为了提高社会效益、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农业部计划每年在全国建设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实现产地环境无害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流通品牌化。通过三年建设,标准化示范县(农场)核心示范区农产品生产主要环节标准应用覆盖率、标准入户培训率、标准简明手册入户率、农业投入品(农药、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等)经营档案管理、农业生产与经营档案管理、产品商标注册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率达到100%,形成市场占有率和社会知名度高的名特优品牌。非核心示范区除主要生产环节标准应用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产品认证率达到100%外,上述其余指标均达到90%以上。项目区种植养殖环节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比非项目区增加10%以上。具体要求有:(1)完善标准体系。示范县(农场)围绕示范产品,按照目标市场要求,依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完善示范县(农场)产业、企业标准体系,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和管理标准,并对标准进行集成,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明白纸”。(2)核心示范区建设。示范县(农场)要建立1-2个核心示范区。核心示范区要明确界限,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示范规模不少于示范种植面积或者养殖面积的30%。(3)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与宣传。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和宣传,每年培训和管理技术干部至少一次,每年培训农民至少两次;同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信息平台,开办农业标准化专栏,加强宣传,扩大示范效应。(4)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完善标签、标识制度。核心示范区要实行投入品定点销售,建立档案制度,鼓励发展连锁经营。普及安全使用知识,杜绝违禁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依法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5)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6)完善质量控制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购置小型速测仪器等设备,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二是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各项标准的落实、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动态监督。三是建立例行监测制度,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示范县(农场)纳入例行监测范围,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示范县人民政府和项目单位,督促整改。四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活动,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水平。(7)培育品牌。示范农产品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实行分等分级、商标注册和包装上市,通过产品推介、展示展销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市场营销,培育品牌,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限制性政策 多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过量或不合理使用,投入量大、利用率低,导致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加以限制和引导。盲目地过量使用化肥以及施用不合理,会带来化肥的养分污染问题。未被利用的养分通过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方式进入环境,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应按相关标准或规范严格使用或处置。目前针对以上化肥污染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形成合理的肥料供应结构、按需施肥、配方施肥、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等。径流: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称为径流。淋溶:是指一种透过天然下渗雨水,或人工灌溉,将上方土层中之某些矿物盐类或有机物质溶解,而将之移往较下方土层中之作用。反硝化: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或一氧化二氮的过程。反硝化作用使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含量,对农业生产不利。吸附:指各种气体、蒸气以及溶液里的溶质被吸着在固体或液体物质表面上的作用。侵蚀: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侵蚀作用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2005年底,在我国取得登记的农药品种约600个,其中生产使用量较大的农药品种350 多个;登记产品22000 多个(含原药、分装)。其中有机磷农药是我国农药的主体,近年来年产量在万吨以上的7个杀虫剂品种有6个是有机磷类,它们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氧化乐果。另一个万吨以上的品种是杀虫双。目前,我国在兽药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滥用抗菌药物和药物添加剂,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等。兽药残留超标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增强,也可直接或间接污染环境。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减少环境污染和人体危害,促进和保证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2)残留农膜对农作物的危害。残膜在土壤中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环境,形成阻隔带(层),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造成烂种、烂芽,使幼苗黄瘦甚至死亡,还影响农机具作业质量,堵塞沟渠。连续覆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多,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就越大。由此可见,治理残膜污染、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将是地膜覆盖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3)残膜中添加剂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在农膜塑料中除烯烃类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各种抗氧化剂、紫外线稳定剂、阻燃剂和增塑剂。我国多取酞酸酯类化合物为增塑剂。我国增塑剂年产约37万吨,其中酞酸酯占70%,年产量约26万吨,除大部分作为塑料增塑剂外,还有约8%作为农药载体和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或辅料。正是由于它们的广泛使用,使得这类化合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这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累积性,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已将其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之中。此外,农田土壤残留农膜还会对土壤物理性状、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等)、大田作物及蔬菜的生长及产量产生影响。因此,在法律上和政策上已经对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化工产品的使用加以限制和引导。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农业部在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加强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又停止受理一批高毒、剧毒农药的登记申请,撤销一批高毒农药在一些作物上的登记。现公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高毒农药品种清单。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有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有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19种高毒农药。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不得用于茶树上。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二、法制篇2006年4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法律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产地、投入品、生产、包装和标识以及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规范农产品生产、销售行为和秩序,保证公众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产地环境管理要求农产品产地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产地管理进行了规定,确立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改善产地生产条件,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等基地建设,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区域生产食用农产品和建立生产基地,并对禁止外源污染和防止农业内源污染作了规定。具体要求有:(1)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划分,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确定。(2)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3)禁止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农业生产用水和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4)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化工产品,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二)农业投入品管理要求农作物种子种苗、种畜禽、水产苗种、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医器械、农机及零配件、渔机渔具等农业投入品是农业活动中重要生产要素,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或不合理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现行农业投入品法规主要有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农药管理条例建立了农药登记制度和生产许可制度,兽药管理条例建立了新兽药注册、兽药生产经营许可、动物及产品兽药残留监管等制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建立了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审定、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企业生产许可制度。另外,依据有关规定,农业部对有关肥料实行登记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业投入品使用中的共性问题予以规范,具体要求有:(1)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2)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淘汰或者未经依法许可的农业投入品。在农药方面,2002年6月5日发布的农业部公告第199号,明令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毒鼠强等18种农药,同时,禁止将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等19种高毒农药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禁止将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用于茶树上。2006年6月28日农业部等四部委公告第632号规定,自2007年1月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三)标准化生产要求优质安全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者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农产品生产,科学合理地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适时地收获、捕捞和屠宰动植物或其产品,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农产品,才能保证消费安全。具体要求有:(1)农产品生产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适时收获、屠宰或者捕捞农产品。(2)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如实记载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使用和停用日期、用法、用量;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者捕捞日期。(3)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四)农产品包装和标识要求农产品大多以鲜活产品为主,且多为异地销售。为确保广大消费者能够吃到色、香、味俱全和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在包装、贮存、运输过程中适当采取一定的保鲜防腐技术是必须的,也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同时,法律还确立了农产品标志管理制度,明确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其它优质农产品标志受法律保护,禁止冒用。具体要求有:(1)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产品,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2)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保鲜剂和防腐剂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3)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标识。(4)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检疫合格标志、检疫合格证明。(5)销售的农产品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可以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优质农产品标准的,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绿色食品等质量认证标志。(6)禁止伪造、冒用前款规定的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根据我国2002年3月20日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转基因产品实施标识制度。但是,记者近日走访超市发现,在以大豆为原料的商品中,现在只有食用油普遍遵循了规定。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品牌的大豆食用油上都有使用转基因原料的标识,清楚写明:“本产品使用转基因原料,但本产品已不含有转基因成分”而在陈列大豆饮品的区域,尽管产品花色繁多,却竟然没有一种带有“转基因标识”的产品。其中,记者只在维他奶原味豆奶饮料纸盒装、维他奶原味豆奶饮料易拉罐装与维他奶黑豆奶易拉罐装的包装面上找到“非转基因大豆”的标注。(五)市场监督管理要求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是对生产或流通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持续监测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抽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从市场准入条件入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止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上市销售,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不得销售:(1)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三、技术体系篇(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农业标准体系中涉及农产品安全和质量中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有机系统。为适应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农业部和财政部从1999年开始,设立了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加大了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的力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彼此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由于不同层次、不同地方以及一些重点企业都在制定标准,不了解内情的人就会感到标准太多,目不暇接。标准按性质可分为推荐性和强制性两类。就农产品而言,一些普通的经济性状指标多为推荐性标准,而涉及消费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性状指标都是强制性标准。如果产品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就不得上市销售。像农产品卫生标准、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等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属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从农业标准化活动来看,农业标准体系是由范围或领域、内容、层级等三维立体结构。农业标准体系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所涉及的标准。种植业包含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糖料、麻类、橡胶等不同产品所涉及的标准;畜牧业包含猪、牛、马、羊、鸡、鸭、兔、蜂、饲料等产品所涉及的标准;渔业包含鱼、虾、贝、藻等产品所涉及的标准。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主要构成来看,包括了农产品产地环境,灌溉水质,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动植物检疫规程,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标准,包装材料卫生标准,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等方面,涉及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及制品、乳与乳制品、肉禽蛋及制品、水产品、饮料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等食品,基本涵盖了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目前,农业部共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800余项、行业标准2235项,指导各地制定农业地方标准8000余项,是此前农业标准总量的1.6倍,标准范围拓展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内容延伸到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手段,以可靠的实验环境为保障,对农产品生产(包括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学、公正的监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保障体系。根据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以全面提高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以科学、合理的布局为前提,以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建立健全体系,以满足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需要。据农业部统计表明,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设国家级(部级)质检中心323个,涉及种植、畜牧、兽医、渔业、农垦等各个行业,检测项目涉及到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业产出品等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很多省份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配置了必要的速测设备或自检设备,有力地推进了基地到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根据农业部的规划,到2010年,国家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投资装备1个部级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42个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15个部级优势农产品区域性质检中心、36个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和1200个县级质检站,进一步提升农业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省级以上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同类质检机构水平。(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以追求数量为主,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普遍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技能培训无从谈起。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略;农业部从1999年开始,与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2001年又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科技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食品安全专项”、“技术标准专项”;一些高校也开设了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或课程,一些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工作。课后练习一、填空题1.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_,_是这三类食品突出的共性。2.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_、_、_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_和_。3. 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_和_。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_等同于有机食品。4. 标准时经公认机构批准的一种规范化文本,在我国分_和_两种。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法律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_、_、_、_以及_、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二、简答题1.有机食品和其他食品的区别是什么?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包括哪三大技术体系?专题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本专题从水稻、小麦、蔬菜、苹果、猪肉、鸡蛋、鱼类等常见农产品出发,重点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这些技术的核心是什么,又应当怎样掌握和使用。学习方法本专题涉及的内容与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实用性较强,为充分表现各种生产技术操作过程的细节,我们主要采用的视频和Flash的形式来呈现学习内容。在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内容进行选择,在观看视频时注意对技术核心进行把握,如种植业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中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禽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中免疫和兽药的使用等。此外,应当在观看视频时多进行归纳总结,并与自己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重点难点不同农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注意对不同类农产品的技术要点进行区分和掌握。一、种植业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一)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无公害水稻生产的产地要符合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5116),生产技术要符合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 5117),整个生产包括选择合适的产地、优良的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1、产地选择无公害水稻产地要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水源充分、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2、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株型较紧凑,分蘖力中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虫、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组合),并注意定期更换。3、培育健壮秧苗苗床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水源方便、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旱地或水旱田。苗床面积依照移栽秧龄的大小而定,移栽秧龄年龄越大,苗床的面积也越大。有机肥在播种前两个月施用,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旧肥2-3吨。速效肥在播种前10天左右施用,每亩施肥量尿素6-9kg、磷肥6-9kg、钾肥7-10kg。均匀撒施,使苗床土层0-15cm内土肥相融。播种前要精细整地,按标准开沟做畦。做好畦面后压平表土后再浇水,使5cm内床土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精选种子并进行晒种,播量按移栽叶龄来确定。播种后要及时轻压畦面,使谷粒入土,然后洒上营养土或者细土等覆盖物,厚度为1cm左右。为防止杂草,还应使用无公害除草剂。薄膜要平盖,平盖前在土上放一些稻草对土和薄膜进行隔离,覆盖后还要加铺一层稻草等覆盖物,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播后5-7天齐苗时,要及时揭膜练苗。秧苗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稻飞虱危害,以免随秧苗携入大田。经过20多天的培育,生长健壮的秧苗就可以移栽了。4、施足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1:0.5:1。 施足基面肥,基蘖肥与穗肥的配比为7:3。有机肥占基肥中的70%,有机肥料还要检测重金属的含量,防止重金属超标。有机肥要腐熟以后才能施入到田里,基肥用量因地力和秧苗移栽叶龄不同而不同。绿肥可以肥田,在绿肥田上种稻要少施氮肥。秸秆还田可以避免焚烧,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还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良土质。一般秸秆还田量为每亩135-180kg。5、合理稀植栽插适宜基本苗是高产健康栽培的关键。适宜基本苗数可以用叶龄模式基本苗估算公式计算。确定基本苗数后,要实行宽行稀植,以有利于通风透光,控制病害的发生。6、高效追肥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进行追肥。追肥要控制化学氮肥量,还要采用高效施肥技术。分蘖肥能促进分蘖发生,健壮生长,是增加分蘖穗的关键措施。要应苗、应地适量施肥,一般田块在载后5-7天每亩施用纯氮2-3kg。 穗肥在稻二叶至稻四叶抽出期施用,能促进壮秆大穗,是提高成穗率和增加粒数的关键措施。穗肥根据其促花的功能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费。促花肥在叶龄余数3.5叶时施用,保花肥在叶龄余数为1.5-1.2叶时施用。穗肥最迟在收割前30天施用,以免影响卫生品质。7、清洁灌溉灌溉水一定要清洁水,还要根据水稻生育进程的要求进行水浆管理。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采取多次轻晒,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8、病虫害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鱼、稻蟹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生物防治: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代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持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9、适时收获早、中稻当穗轴变黄,85%以上的实粒黄熟后即可收割,切忌割青。晚稻可待完熟后收获。(二)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无公害小麦生产的产地要符合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NY5332),整个生产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产地、优良的品种、整地、种子处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入仓等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肥料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防治。1、产地选择产地选择符合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NY 5332)标准的适合的地块。2、种子质量及处理选择品质好、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小麦品种。引种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当地生态特点、生产条件与产量目标等选用良种。注意品种的区域性和生育特点。注意品种适当搭配。避免盲目频繁换种。注意品种纯度,防止混杂。播前要精选种子、晒种,筛掉小、秕粒;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要保证不低于95%。对有地下害虫发生的地块,用0.1kg 50%的辛硫磷对水5kg,拌50kg种子闷3-5h。4、整地麦田耕作整地是改善土壤条件的基本措施之一,一般包括耕翻和播前整地两个环节。在秋季深翻整地基础上,早春在土壤5cm处地温稳定通过0时可进行耙地、整地播种,要求做到土表细碎平整。4、播种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及时进行顶凌播种。基本苗数是实现合理密植的基础,通常采用“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方法确定播种量。播种量还与实际生产条件、品种特性、播期早晚、栽培体系类型等有密切关系。一般公顷播量在260-300kg,以保证每平方米500-600株的密度。播种要均匀、一致,防止漏播;覆土要浅,以3-5cm左右为宜,并要深浅一致。5、施肥平衡施肥除了满足小麦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外,还有对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调控作用。具体的施用量、施用时期要有利于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构建。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根本在于土壤肥力,施肥对增产的贡献小于土壤基础肥力对产量的贡献,因此,应通过合理施肥来培肥地力。具体措施有:(1)基肥使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是一种既降低成本又培肥地力,还能保护环境的好办法。分层施用化肥。第一次耕前施用,将基肥总量的2/3于耕前撒施,深耕翻埋深度要达到20-25cm,精细整体使肥料分布于根层中下部。第二次播前使用,使用化肥总量的1/3,再进行浅耙,使肥料均匀分布在根层中上部土壤中。(2)追肥:尽量采用耧播、开沟条施或撒施后立刻浇水的办法进行。冬前慎用肥水防旺长。返青期杜绝肥水,提温保墒促返青。起身期看苗施肥促稳健生长,防群体过大。拔节期重施肥水,促壮秆发大穗。孕穗期饱浇水增加穗粒数,提高粒重。后期浇水防止早衰,巧施叶面肥,改善品质,提高产量6、田间管理(1)冬前管理:小麦从出苗到越冬开始前称为冬前时期,是培育冬季壮苗、保证安全越冬的重要时期,称为冬前管理。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小麦不断长叶、长根、长蘖。这一时期播种的冬小麦出苗后有50-60天生长时间,在管理中分为苗期和冬前两个阶段。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苗全、苗匀,使基本苗达到预定指标。包括以下具体措施: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匀。及时破除土壤板结,以利出苗和防止龟裂失墒。酌情浇分蘖水。当土壤水含量低于65%时,小麦分蘖将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降低,因此当低墒不足时,应及时浇好分蘖水。早管弱苗,促弱转壮。因苗追肥。防治苗期虫害。控制旺长,对过旺麦苗及早镇压。冬前管理主要是对是指越冬前半个月的管理,中心任务是巩固壮苗,保证安全越冬。浇好冬水以稳定地温和土壤水分。追施冬肥。对于年前有旺长趋势,总茎数超过预计数量的麦田,可进行冬前压麦或深耕断根,以控制小麦生长。(2)春季管理小麦的春季管理主要包括返青起身期管理和拔节期管理。这两个时期是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合理群体结构形成的重要阶段。当春季温度回暖,小麦从越冬期的休眠状态恢复生长,小麦返青是决定每穗小穗数目、提高分蘖成穗率,为穗数和穗粒数奠基的主要时期。其管理方向可归纳为促进麦苗早生根、早返青、培育春季壮苗;巩固年前分蘖,控制春季分蘖,提高成穗率,确保穗数;促进小穗分化,争取大穗;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奠定基础。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耧麦或锄麦,不仅可以松土保墒,还能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根据苗情的生育特点和地力,决定是否施用返青肥水。根据墒情、地力、温度和苗情决定是否浇返青水。应依是否需要保蘖为主要衡量指标决定是否施用起身期肥水。小麦起身后,植株生长进度加快,当穗分化进入小花分化期,茎的基部节间开始明显伸长,进入拔节期。拔节期的生育条件对小麦单位面积的穗数形成、每穗粒数的形成、合理群体结构的建立等都有重要影响。在前期肥水得当、个体生育健壮、群体大小适中时,应视地力、苗色适量追肥,以防止后期脱肥。施肥量一般为全生育期施氮量的40%左右,施肥后应及时浇水。前期群体过大、麦苗有旺长趋势、土壤肥力又高时,应酌情少施或不施拔节肥,但要适时浇好拔节水,并在孕穗期视苗情酌情补肥。对群体和长相相似的麦田,肥水施用时机应看基本苗和分蘖质量。对于基本苗基本接近要求穗数的晚播麦田,肥水时间要看总茎数和苗色。(3)后期管理小麦孕穗至成熟期间统称为后期管理,在此期间不仅是决定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粒重,决定最后产量的关键时期。小麦进入孕穗期后,营养体和结实器官已基本形成,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小穗数、小花也基本形成,但此期对小穗、小花、结实率影响极大,是制约每穗粒数的重要时期,同时对后期建造高光效的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生长后期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养分运输、籽粒灌浆、产量形成的阶段。该阶段的调控目标是保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与贪青晚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争取粒重。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保证水分供应。按地力和苗情酌情追肥。防治病虫害。防止倒伏。7、病虫害防治(1)小麦锈病小麦锈病是小麦主产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又叫“黄疸病”。根据锈病发生部位的不同,又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大多发生在小麦的叶片上,叶鞘、茎秆和麦穗也有发生,蔓延非常快。条锈病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重,最重的可减产80%左右。叶锈病表现出来的病斑显得比较散乱,呈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地散生。叶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华北和东北麦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与条锈病相同。秆锈病的发生部位以小麦的茎秆和叶鞘为主。秆锈病发生的病斑较大,呈红褐色,有点是椭圆形,有的是狭长形。秆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西北、内蒙古等春麦区,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决定于发病的早晚和轻重。如果小麦早期发病,减产最多可达74%-84%。小麦苗期锈病病叶率达到10%,而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三唑酮1000倍液进行防治。在扬花抽穗期、灌浆期,当小麦锈病的发病率达到麦田的1%时,每亩用2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40%戊唑双可湿性粉剂60g加水50kg喷雾防治。(2)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也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感染白粉病的小麦,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的小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并转变为绒絮状的霉斑,严重时甚至覆盖整个叶片。受害麦田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到20%-70%。小麦白粉病多发生于小麦秋苗至成熟期间,5到6月份为暴发流行期。如果温度适宜、阴雨天多,麦田湿度又大、光照不多,白粉病最容易发生。当小麦白粉病发病率达到麦田的10%时,每亩用40%戊唑醇加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加水50kg稀释,喷雾防治。(3)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到病菌侵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然后沿主穗轴上下扩展,直到临近的小穗。病部呈褐色或枯黄,潮湿时可产生粉红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严重时可损失30%-50%。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情况下,小麦抽穗到扬花期间只要有三天以上的降雨天气,就会造成赤霉病流行。开花后可以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60到100倍,对麦穗喷雾防治。(4)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随着高产品种的推广和水、肥、密度的增加,危害日益严重。感染纹枯病的小麦往往在叶鞘上形成中间为灰色、边缘为褐色的病斑。发生严重的病斑,如果侵入小麦茎部,小麦的根部会变黑、腐烂,这是纹枯病在小麦生长后期导致倒伏、死株和枯白穗的重要原因。小麦苗期、返青拔节期和扬花抽穗期,纹枯病发病率达到10%以上时,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150g喷雾防治。(5)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又称腻虫或蜜虫。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是地下叶片的蚜虫最先产生,然后往上爬到穗上,如果温度过高,小麦蚜虫怕高温,会从穗上往下爬躲避强光。蚜虫吸食小麦的汁液,不仅阻碍小麦生长,而且传布病毒造成小麦感染其它病毒,一般可减产20%-30%,严重可达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