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39466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第6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汪炜,郑扬扬(浙江大学,杭州310027)摘要:“互琰网金舷”不仅包括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金融业态创斷,也涵盖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金仗实务发展与日俱进,剖析与之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但目前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c本文贴合互联网金触的本质与特点,运用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金融中介理论,联系我国互联网金駛各类细分领域实务发展情况,探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其中,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解说了互联网金駛发展的优势与相关现象,金舷中介理论论证了互联网金融中介的存在性与作用。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金融中介理论170170、引官在西方国家,与“互联网金融”对应的是“电子金融(ElectronicFinance,e-finance),可简单理解为“利用电子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金融活动”,而对互联网的运用只是其中一种传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传统服务方式的改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电子金融浪潮逐步席卷全球。在2000年前后,“电子金融”的热度达到高峰,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讨论电子金融带来的变革金融全球化与产业整合、金融产业内部格局变化及对其所带来的微观影响,二是在网络经济(networkeconomy)”理论基础上,对电子金融安全与稳定、垄断与竞争政策、消费者保护、金融全球化战略等方面问题的探讨(Claessensetal.y2001;Claessensetai.92002;Allenetal.,2002)。该时期,我国学术界也对电子金融进行了讨论,使用了“网络金融”或“网上金融”的名称(王月霞,1999;戴建兵,2000;狄卫平,梁洪泽,2000),研究基础仍是西方对电子金融的一系列探讨,并将“网络金融”基本上等同于“电子金融”。直到2012年,“Internetfinance(互联网金融)”被学者正式提出(Xie&Zou,2013)U】。但是目前对其的定义并未统一。部分研究将“互联网金融”界定为一种“新金融模式”(谢平、邹传伟,2012;钟向群,2013),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其仅是金融服务形式的升级(戴险峰,2014)3)。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一种观点并未厘清技术工具改进和金融产业革命的区别,也人为地排除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第二种观点轻视了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产业内部稳定结构的动摇以及优胜劣汰、去旧存新的作用。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浪潮尽管还未产生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或金融功能,但毋庸置疑,其已然超越了技术创新、服务升级的层面,引入新的要素组合,不仅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创生了单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金融业态,也催动传统金融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自发学习适应、追求内生性进步,以契合变动中的市场格局,从而使产业均衡进入不可逆的动态调整状态。互联网金融主体的创新动机与偏好、创新能力与资源等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内在的原动力和先决条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跃迁、较长时期的监管空窗和巨170170作老简介:注烯(1967專,浙江大学经济李陀、浙江大聲氏勞经济研兗中心教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司金融和互联网金*k;郑扬扬(1988-),女,浙江大学经济学忱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会砂和法经济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01年将E-finance定义为“通过互联网传送的金融服务,包括零皆与批发.前台与后台、信息与交易等若干要素JAUen(2002)将E-finance定义为“通过电子信息交互计算系统,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E-finance活动包括在互联网空间发生的所有类型金煦活动,如网上银行.电子证券交易、各种金融产品、服务的提供和传输。Fight(2002)将E-finance定义为“通过电子途径所进行的所有与金融活动有关的信息的收集、处理、检索、传输以及产品与服务的传送、买卖”。Ge枕ei&Garland(2006)提出了Efinance的“CCMP模型J使E-finance的IE架突破了技术视角而变得更具综合性.该模型由四个耍素组成:电子财富的创造(Creation)、积累(Collection)件理(Managemenl)和保护(Protection)。170大、多元的市场需求等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外在的激励或倒逼机制。在可预见的未来,逐步深化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很可能演变为一场颠覆性的金融产业革命。本文研究的“互联网金融”范畴不仅包括依托互联网倍息技术的金融业态创新,也涵盖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深入剖析与之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契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本质与特征,从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金融中介理论入手,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联系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类细分领域的具体发展情况,试图构建起一个用以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框架。二、产业经济学与互联网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国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和范围经济(EconomicsofScope)足产业经济学的两大重要概念。规模经济分为“供方规模经济”、“需方规模经济”,分别指同一供方内部成本随规模扩大而下降(Chan,dler,1990)ul,需方所获价值随规模扩大上升(Shapiro&Varian,1999)(。范围经济是指同一供方内部品种越多,成本越低(Chandler,1990)2。互联网金融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范国经济效应。供方规模经济与互联网的对接,使信息、知识、技术等要素超越传统经济中居于首位的资本与劳动力要素,打破了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的传统经济学规律。这些信息经济时代的新要素能够零成本地复制与应用,随着其投入的增多,产出越多,供方的成本与收益就分别呈现出递减与递增态势。标准化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否则互联网金融服务就需支付与传统金融服务相当的高单位成本(Claessensetal.,2002)。互联网上开展保险销俗业务是供方规模经济的典型案例。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不受货架和仓储的物理限制,成本主要有平台建设投入和宜传费用,投入运营后,依托计算机系统推行自助业务办理,打通标准化产品生产与流通通道,实现“批塑化生产”、“程序化服务”,边际成本很低,在客户人数堵加的同时不断摊薄刚性成本,并通过动态交易创生大量集成资产,从而低成本地调配各种金融合约风险,形成了供方规模经济,进一步提髙盈利能力。需方规模经济存在于市场主体的外部。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显示出了较强的需方规模经济性。余额宝问世初期其价值并未凸显,所对应货币基金的客户数量较少;随后较高的收益吸引客户不断集聚,使边际成本递减的同时也加强了效益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其值得购买。客户数量和产品价值因“正反馈效应”相互助长。当到达客户数量的临界值后,该类基金的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价值的增长速度变得非常惊人。于1973年提出的梅卡洛夫法则(MetcalfeLaw)是对这一现象的精炼总结:“网络价值以用户数平方的速度增长”,这也意味着在需方整体角度来看,边际效用递增。“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malily)是需方规模经济背后更深刻的定义,也是产业经济学分支一“网络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对于某一金融消费者的价值,将随着其他金融消费者人数的上升而递增,因此做出消费选择时除了考虑产品本身性能,还应关注其是否受众广泛。“交叉网络外部性”和“自网络外部性”都是双边市场的常见效应,前者使双边平台的一方客户的效用随着另一方客户人数的变化而变化(Armstrong,2006)后者指因同一方存在集聚效应和竞争关系而分别带来的正负两面性的影响(LiebowitzAMargolis,1994)皿。P2P平台就典型地具有上述两种效应,其撮合资金供需双方,既利用平台集聚功能促进双边用户规模与效用的交互增长,又在每一方用户内部形成集聚和竞争关系。与此同时,P2P网贷领域也存在网络外部性减弱的情况。由网络外部性导致的“锚定效应”(Klempeer,1987)】,往往使客户不愿在不同供方之间转换,因此传统金融领域常岀现“强者愈强”、“贏家通吃”(Economides171171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之一是低交易成本.该优势贾穿了互联网金融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笔交易。该特征与其他经济学理伦有紧密而深刻的融合.由于篇細所限.因此不作专门讨论。 如余额宝对应货币基金的用户数,在上线(2013年6月)半个月后是250万,15个月后巳增至149亿。 早期研究中,网络效应被作为与“网络外部性”等同或近似的槪念被交警使用。但Liebowitx&Margol3(1994),闻中.陈剑(2000等学者指岀,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并非一回事,只有当市场畚与者不能把网络效应内化(Imernalize).即网络效应不能通过价格机制进入收益或成本函数时.网络效应才可被称为网络外部性。 网络经济学”(TheEconomicaofNetworks)t有时也被称为网络产业经济学”(TheEconomicsofNetworklndusUiea),很大一部分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分析网络产业中的主体行为、结构与市场运行.结构.但也有一些砂究成果超越了网络产业本身讨论具有网络形态与特征的经济系统的内在原理。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