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小结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7694124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规划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交通规划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交通规划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辑本段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一年五月 目 录序言 1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作用 1 1.3. 编制原则 1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 工作阶段 2 2.2. 工作要求 2 3. 规划内容 3 3.1. 交通发展战略 3 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 对外交通系统 4 3.4. 城市道路系统 4 3.5. 公共交通系统 5 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 客运枢纽 5 3.8. 城市停车系统 6 3.9. 货运系统 6 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 近期规划 6 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 技术要点 7 4.1. 现状调研 7 4.2. 交通调查 8 4.3. 现状分析 10 4.4. 需求分析 11 4.5. 方案制定 13 4.6. 方案评价 13 4.7. 强制性内容 13 5. 成果要求 14 5.1. 成果形式 14 5.2. 规划文本 14 5.3. 规划说明书 15 5.4. 规划图纸 16 5.5. 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 总则1.1. 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2. 作用 1.2.1.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1.2.2.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3. 编制原则 1.3.1. 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2. 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1.3.3. 应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1.3.4. 应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主要交通问题和发展需求,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规划方案应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且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1.4.1.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1.4.2.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1.4.3. 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要求。 2. 工作阶段与要求2.1. 工作阶段 2.1.1.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划分为现状调研、专题研究、纲要成果、规划成果四个阶段。 2.1.2. 纲要成果编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编制相衔接。 2.1.3. 规划成果编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编制相衔接。 2.2. 工作要求 2.2.1. 现状调研阶段。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资料,听取相关部门规划设想和建议;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根据规划需要开展相应的交通调查。 2.2.2. 专题研究阶段。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对影响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一般应包括交通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等。 2.2.3. 纲要成果阶段。重点评价和分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趋势和需求、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目标;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布局原则。 2.2.4. 规划成果阶段。确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和保障措施;确定城市交通设施布局方案、控制性规划指标和强制性内容;提出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指导性技术要求;提出近期规划的策略与方案。 3. 规划内容3.1. 交通发展战略 3.1.1. 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目标,优化选择交通发展模式,确定交通发展与市域城镇布局、城市土地使用的关系,制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分区发展目标、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政策和策略。 3.1.2. 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 (2)确定各交通子系统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3)确定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4)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原则和策略。 (5)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政策和措施。 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2.1. 依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统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功能组织,提出规划布局原则和要求。 3.2.2. 主要内容: (1)研究对外交通系统构成,以及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关系,论证大型对外交通设施选址和布局原则。 (2)研究客运交通分布,确定客运交通走廊、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等级和规模,提出客运系统总体布局框架。 (3)论证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功能等级,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4)研究城市道路干路网组成和功能等级,研究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运输通道,提出规划布局原则。 (5)研究货运交通分布,确定货运交通走廊。论证货运交通通道的交通组织模式和管理策略。 (6)研究步行、自行车交通组织模式,确定城市不同地域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功能定位,提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总体布局原则。 (7)研究提出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和总体布局原则。 (8)研究提出交通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 3.3. 对外交通系统 3.3.1. 依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对外交通系统网络和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处理好与相关专业规划的关系。 3.3.2. 主要内容: (1)确定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规划入城公路与城市道路系统的衔接方案。确定公路客货运场站的功能、等级、规划布局,提出公路客货运场站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 (2)论证铁路线路走廊规划布局,确定铁路客货运场站布局及功能定位,提出铁路场站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提出铁路客运站交通集散组织模式和设施配置要求,规划铁路货运站集疏运通道。 (3)确定不同类型港口、码头功能及规划布局,提出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规划港口货运集疏运方式和集疏运通道。 (4)确定航空港功能、等级规模和规划布局,规划航空港与市区的快速交通集散系统。 3.4. 城市道路系统 3.4.1. 按照与道路交通需求基本适应、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相互协调、有利公共交通发展、内外交通系统有机衔接的要求,合理规划道路功能、等级与布局。 3.4.2. 主要内容: (1)优化配置城市干路网结构,规划城市干路网布局方案,提出支路网规划控制密度和建设标准。 (2)提出城市各级道路红线宽度指标和典型道路断面形式。 (3)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的用地控制要求。 (4)确定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大型装备运输的道路网络方案。 3.5. 公共交通系统 3.5.1. 依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客运系统总体布局框架,统筹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设施安排和网络布局。 3.5.2. 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车辆基地的布局原则及控制要求。 (2)确定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BRT)网络,提出线位控制原则及控制要求,以及停车场、保养场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控制标准。 (3)确定公共汽(电)车停车场、保养场规划布局和用地控制规模标准,提出首末站规划布局原则。 (4)确定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原则和技术要求,规划公共交通专用道网络布局方案,提出港湾式公交站点的设置原则和规划建议。 (5)提出出租汽车发展策略和出租汽车驻车站规划布局原则。 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3.6.1. 按照安全、方便、通畅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3.6.2. 主要内容: (1)确定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网络布局框架及规划指标。 (2)提出行人、自行车过街设施布局基本要求。 (3)提出步行街区布局和范围。 (4)确定城市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布局原则。 (5)提出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原则和基本要求。 3.7. 客运枢纽 3.7.1. 按照人性化、一体化、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布局客运枢纽,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 3.7.2. 主要内容: (1)确定客运枢纽的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控制标准。 (2)提出相应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要求。 3.8. 城市停车系统 3.8.1. 遵循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确定各类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要求。 3.8.2. 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机动车停车分区和不同类别停车需求的供给目标。 (2)提出城市配建停车指标建议及管理对策。 (3)提出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原则。 3.9. 货运系统 3.9.1. 依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货运交通系统。 3.9.2. 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货运枢纽、场站的规划布局、规模和用地控制指标。 (2)确定城市货运道路网络和管理对策。 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3.10.1. 按照人性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合理确定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化发展对策及设施规划原则。 3.10.2. 交通管理主要内容: (1)确定交通系统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原则和建设要求。 (2)提出交通需求管理的对策。 3.10.3. 交通信息化主要内容: (1)提出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系统框架。 (2)提出交通信息共享机制和共享信息类别。 3.11. 近期规划 3.11.1. 依据城市近期发展目标和城市财政能力,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交通基础设施安排和实施措施。 3.11.2. 主要内容: (1)提出近期交通发展政策与措施。 (2)提出近期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3)确定近期建设的交通项目和建设时序。 (4)估算近期交通建设投资。 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12.1. 遵循有利于促进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原则,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 3.12.2. 主要内容: (1)提出规划实施的管理机制和对策。 (2)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对策。 4. 技术要点4.1. 现状调研 4.1.1. 资料收集要求 (1)收集的基础资料应包括统计数据、政府文件、调查成果、相关规划文本与图纸等。 (2)反映现状的数据资料宜采用规划起始年的前一年资料,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前两年的资料。 (3)反映发展历程的数据资料不宜少于5年,且最近的年份不宜早于规划起始年的前两年。 (4)相关规划资料应收集最新批复的规划成果和在编的各项规划草案。 (5)5年之内的居民出行调查等起讫点交通调查资料可以应用于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5年以上的调查资料可作为参考,需要经过补充调查修正后方可应用。 4.1.2. 资料收集内容 (1)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城市土地使用、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运行与管理、公共交通、对外交通、交通政策与法规、交通投资、交通环境、交通研究成果及相关规划等。 (2)资料收集一览表 资料分类 主要内容 1、城市社会经济 城市概况、行政区划、人口及用地规模,城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城市布局形态、建成区规模、用地分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城市统计资料等。 2、城市土地使用 城市土地使用、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等。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各级道路现状及规划资料,停车设施现状及配建停车标准等。 4、城市交通运行 交通工具拥有量,交通出行特征,道路交通量状况,停车管理,交通管理设施,交通信息化建设,货运交通管理等。 5、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线网以及场站布局、功能、等级规模,客货运量,专项发展规划、近期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等。 6、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规模、设施布局、票制票价、运行管理模式等。 6、交通政策与法规 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各类设施投资比例,现行地方性交通法规、标准,相关交通发展策略研究等。 7、图件及报告资料 城市现状及规划用地图、现状及规划道路交通设施图、现状及规划对外交通系统图,相关规划及报告文字资料。 8、其他 旅游设施分布和旅游交通现状,环境保护、车辆排放管理、各类保护区现状,重点地区地质情况评价报告等 4.2. 交通调查 4.2.1. 交通调查一般包括:居民出行、车辆出行、道路交通运行、公交运行、出入境交通、停车、吸引点、货运等调查项目。 4.2.2. 应根据城市基础资料状况,结合规划编制要求确定具体交通调查内容。 4.2.3. 通常情况下,主要交通调查项目及内容如下: 主要调查内容及调查信息 调查项目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 主要调查信息 1、居民出行调查 城市居民出行 流动人口出行 规划编制范围 出行率、出行目的与方式、出行时间与距离、出行时空分布、出行意愿等 2、车辆出行调查 机动车出行 规划编制范围 出行率、出行时间与距离、出行空间分布、载货状况等 3、公交运行调查 常规公共交通 线网覆盖范围 线路客运量、断面客流量、主要上下站量、客流流向、满载率、公交车通过量、公交乘客特征等 轨道交通 线网覆盖范围 客运量、断面客流量、主要上下站量、换乘量、乘距、站间OD,换乘站布局等 出租汽车 注册运营出租汽车 载客次数、平均载客人次、平均距离、行驶里程、载客率等 4、道路交通运行调查 路段交通流量 现状建成区范围 断面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交通特征 道路交叉口流量 现状建成区范围 进出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交通特征 机动车行程车速 现状建成区范围 各级道路行程车速等 5、出入境调查 出入口道路交通 现状市区范围 进出境机动车流量、流向、车辆构成等 6、停车调查 公共停车场 现状建成区范围 停车规模、停放时间、停车特征、泊位周转率等 7、吸引点调查 主要公共设施 现状建成区范围 吸引规模、方式、分布、吸引强度等 8、交通信息化调查 电子票用IC卡 现状应用领域 电子票种类、发行数量、应用领域和规模 9、货运调查 货物运输 现状市区范围 主要货物种类及重要集散点分布、货运组织模式等 4.2.4. 按照交通调查项目不同以及拟获取的调查信息内容和精度要求,可以采用全样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 (1)居民出行调查通常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样率需根据城市人口规模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最小抽样率不低于1%,5010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2%,205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3%,20万人口以下城市不低于5%。补充调查的抽样率应满足修正交通模型的精度要求。暂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抽样率可根据交通出行特征确定。 (2)车辆出行调查通常采用抽样调查,抽样率按照车辆属性及规模分别确定。 (3)出入境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抽样率一般在15%20%。 (4)公交运行调查可采用抽样调查。当线路条数较少时,宜采用全样调查。 (5)停车调查应按照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规模。一般情况下,停车设施使用信息可采用抽样调查。 (6)吸引点调查一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典型调查。 (7)校核线调查一般不少于12小时,有条件的城市可利用交通监控系统自动采集数据。 4.2.5. 交通小区是研究分析居民、车辆出行及分布的空间最小单元。应结合城市交通调查和交通分析将规划范围内的地域划分为若干交通小区,交通小区划分应保持延续性。 4.3. 现状分析 4.3.1. 以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为基础,切实反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思路。 4.3.2. 现状分析应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1)城市概况。包括:城市区位、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功能定位、现状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等基本状况。 (2)城市经济与产业。包括: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水平与增长态势、城市产业结构、城市财政能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结构比例、存在问题等。 (3)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使用。包括;现状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城市功能布局及土地使用特点、城市发展与交通系统的关系等。 (4)城市交通需求。包括:居民出行特征、典型走廊和城市断面的交通分布特征,各类交通工具的规模、增长情况、使用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城市重要集散点的交通吸引特征,城市主要货源点分布及货运交通集散特征等。 (5)城市对外交通。包括:各种对外交通的客货运输规模和增长情况,货物运输的主要种类,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场站设置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与城市交通衔接存在的突出矛盾等。 (6)城市道路交通。包括:现状城市道路网络规模、结构、布局特点,道路功能与土地使用的相互关系,现状道路服务水平,主要道路、交叉口交通流状况等。 (7)公共交通。包括:各种公交方式发展水平、线网规模、布局及场站设施,各类公交方式运营组织模式及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公交的保障措施,公交专用道、港湾公交站、公交优先信号设置状况,公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8)步行、自行车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分布及主要交通特征,步行街区布局及管理,步行、自行车交通设施和运行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等。 (9)城市停车。包括:公共停车规模、布局,配建停车状况,路内停车状况,不同地区停车供求状况,停车设施使用状况及运营管理等。 (10)交通管理。包括:交通管理设施、交通组织等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11)交通信息化。包括:交通信息化建设、交通信息共享需求等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1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评价。归纳城市交通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症结,分析交通发展内外部制约因素,评价城市交通与经济、资源、环境、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 4.4. 需求分析 4.4.1. 应综合运用交通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相关规划定量指标,建立交通分析模型,形成科学地交通需求分析方法。 4.4.2. 需求分析中常用的基础数据包括: (1)人口。包括基于交通小区的人口规模、构成、分布等。 (2)就业、就学岗位。包括就业、就学岗位总量和交通小区分布,就业岗位应按照行业及交通特征划分。 (3)车辆保有量数据。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的规模、分类,通常要用到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 (4)交通基础设施相关数据。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枢纽、停车等。 (5)客货运输数据。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交通节点的交通集散量。 (6)交通运行数据。包括主要道路的交通量、行程车速、交通延误等。 4.4.3. 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模型: (1)出行生成。包括各交通小区的人员、车辆出行生成,一般可采用回归分析模型、生成率模型、聚类分析模型等进行测算。 (2)出行分布。包括人员出行分布和车辆出行分布,一般可采用增长率模型、重力模型、介入机会模型等进行测算。 (3)出行方式。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分布,一般可采用转移曲线模型、Logit模型、重力转换型模型等进行测算。 (4)出行分配。包括各种交通方式反映在道路网络上的交通量和客运网络上的运输量,按照需求分析目的不同,一般可采用平衡分配模型、最短路分配模型、多路径概率模型、容量限制模型等进行测算。 (5)利用通用的交通分析软件进行交通需求分析时,应对交通模型参数进行重新标定。 (6)交通需求分析时,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和模型技术发展趋势,采用组合交通模型或其他形式模型。 4.4.4. 规划方案测试的主要内容: (1)城市机动车发展规模。 (2)交通方式构成与交通政策影响。 (3)城市道路网络总体容量和各级道路服务水平。 (4)城市道路关键走廊与断面容量和服务水平。 (5)交通换乘枢纽及重要交通集散点的服务水平。 (6)城市重要地点的交通可达性。 (7)停车需求规模及停车设施供需关系。 (8)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分析。 4.5. 方案制定 4.5.1. 规划方案应以交通发展需求预测为基础,结合城市地形、地貌和规划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进行编制。 4.5.2. 规划方案应体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要求。 4.5.3. 交通网络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4.5.4.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址应避让环境敏感点、地质灾害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布局方案需满足专业技术规定的要求。 4.5.5. 方案形成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 4.6. 方案评价 4.6.1. 规划方案评价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需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交通运行效果等方面。 4.6.2. 方案评价应包括以下主要要素: (1)交通运行预期效果及与规划目标的吻合程度。 (2)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3)对城市用地资源的占用程度。 (4)对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5)对城市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和各类保护区的影响。 (6)地质灾害影响程度。 (7)规划的工程规模与投资。 4.7. 强制性内容 4.7.1. 应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干路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 4.7.2. 指导各交通子系统规划的控制性指标应列入强制性内容。 4.7.3. 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增加强制性规划内容。一般情况下,对外交通设施和交通场站规划宜列为强制性内容。 5. 成果要求5.1. 成果形式 5.1.1. 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组成。 5.1.2. 成果形式为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 (1)纸质文档采用A4幅面竖开本装订,其中规划图集宜采用A3幅面印制并折页装订。 (2)电子文档采用通用的文件存储格式。其中文本可采用WPS、DOC、PDF等文本格式或图形格式,图纸文件应采用CAD、GIS等矢量文件格式存储。 (3)电子文档应包括交通调查原始数据、模型数据等数据文件,采用数据库格式存储。 5.2. 规划文本 5.2.1. 规划文本应当以条文方式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5.2.2. 强制性规划内容采用与其他规划内容有明显区别的字体或格式进行表述。 5.2.3. 规划成果文本编写大纲 一、总则。主要包括:编制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 二、规划目标。主要包括:近远期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各交通子系统的发展目标等。 三、交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交通资源配置的原则和策略,各交通子系统的功能定位、相互关系和发展策略,重大交通发展政策等。 四、综合交通体系组织。主要包括: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成,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关系,客货交通组织模式和总体布局框架,城市干路系统组成,城市应急救援、防灾减灾道路规划布局原则,城市客运枢纽结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总体布局框架,城市停车供给策略,交通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等。 五、对外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各种对外交通方式的网络布局,场站功能、等级和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等。 六、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干道网络布局,各级道路规划指标,城市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大型装备运输道路组织等,规划道路、交叉口、广场列表。 七、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场站设施功能、布局和用地控制指标,公共交通网络重要控制点规划布局,公共交通专用道布局,公共交通线网和站点规划建设要求等,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公共交通场站列表。 八、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网络规划指标,行人、自行车过街设施布局基本要求,步行街区布局和范围,自行车停车设施布局原则等。 九、客运枢纽规划。主要包括:客运枢纽规划布局、功能、等级和用地规模控制标准,配套设施安排等。 十、城市停车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停车分区和规划供给指标,城市配建停车标准,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设施规模和布局原则,设置路内停车位的基本原则和控制标准等。 十一、货运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城市货运枢纽、场站规划布局、规模和用地控制指标,货运道路安排等。 十二、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交通管理设施布局原则和要求,交通需求管理系统框架,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模式,交通信息化系统框架,交通信息共享机制和共享信息类别等。 十三、近期规划。主要包括:近期建设目标和建设策略,交通设施建设安排与投资规模,重点地区交通改善对策与方案等。 十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的管理机制,技术经济政策,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指导性技术要求等。 5.3. 规划说明书 5.3.1. 规划说明书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5.3.2. 规划说明书正文应当与规划文本的条文相对应,对规划文本条文做出详细说明。 5.3.3. 规划说明书附录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现状分析评价报告。 (2)交通调查分析报告。 (3)交通模型报告。 (4)其它专题研究报告。 (5)相关部门建议。 (6)公众意见。 5.4. 规划图纸 5.4.1. 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 5.4.2. 现状图、规划图和分析图应保持图例一致。 5.4.3. 规划图集应按现状图、规划图、分析图的顺序排列。 5.4.4. 规划图纸比例一般采用: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为1/50001/10000。 5.4.5. 主要现状图、规划图如下: (1)市域交通现状图 (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图 (3)市域交通规划图 (4)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5)对外交通规划图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图 (7)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 (8)自行车、步行系统规划图 (9)城市客运枢纽规划图 (10)停车系统规划图 (11)货运系统规划图 (12)近期规划图 5.4.6. 分析图视需要进行绘制。 5.5. 基础资料汇编 5.5.1. 基础资料汇编应当包括规划涉及的相关基础资料、参考资料及文件。 5.5.2. 基础资料汇编按下列顺序进行编排。 (1)文件。 (2)基础资料 (3)参考资料。0.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发布实施等。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2.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2.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2.3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图1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2.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如图2示。图2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3.1出行生成预测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3.2交通分配预测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User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3.3停车需求预测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作一简要介绍。(1)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Pij=aiLij(i=1,mj=1,n)(1)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式中参数意义同前。(2)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通过对几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可知,该模型虽不能具体得到区域内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但由于它与动态交通的预测方法相结合,因此比较适用于对交通小区的宏观停车需求分析。因此该模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模型表达式为:logPi=Ao+A1?logVki+A2?logVhi(3)式中:P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日停车需求量(标准车次/日);Vk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客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Vh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货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Ao、A1、A2为回归系数。4.应用实例4.1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哈尔滨市作为中国东北北部的最大中心城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称。经过多年,特别近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哈尔滨市的城市交通框架已初具规模,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但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及其与交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满足或合理地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系统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4.1.1规划内容(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为了明确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找出城市道路交通存在问题,项目组于2001年6月和2001年8月对哈尔滨市区19个主要路段和56个交叉口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交通流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建立了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为后期交通管理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路段、交叉口、行人及非机动车、主要交通枢纽、单向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拥堵、事故、交通停车设置及其它监控设施等交通调查。(2)现状资料分析与问题诊断在掌握了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全面资料情况下,重点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事故与安全、停车状况、公共交通、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3)理论研究与模型建立以TransCAD、VISUM、Transtar等软件为基础,配合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流量验算等评价工作,并建立了针对哈尔滨市的一系列交通模型。如选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居民出行分布预测,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进行交通分配;选用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进行停车需求分析,并利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拟定与评价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主要包括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监控系统规划、交通管理其它规划等方面内容。针对上述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讨论和评价。4.1.2主要成果本项目成果主要由下述几部分组成:(1)在大量基础性实地调查数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内容全面、数据翔实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采用四阶段法及综合预测法,并利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对哈尔滨市交通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得到规划年道路网各路段、交叉口的分配交通量,以及公交客流量、停车需求量等交通管理所需要的规划依据资料。(3)对哈尔滨市现状道路管理设施、交通组织方案、CBD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停车场和加油站、对外交通等存在的问题及交通运行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价。同时,开发了城市停车规划地理信息系统UPP-GIS,使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利用及组织管理更直观、科学、高效。(4)对哈尔滨市近、远期道路网、主城区二环路以内的路段、交叉口以及CBD区域公交、停车、安全和政策法规等交通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提出了各项规划指标及管理、实施建议,并给出了相应的规划图、表及建设项目库。(5)立足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哈尔滨市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了近期和远期规划,为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管理迈入现代化行列确定了目标和方向。4.1.3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针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规划项目,该规划实施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在短期内改善城市部分区域交通阻塞的现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对道路基础设施规划,采用交通信号线控和面控、规划路网结构等手段,增加主要干道道路通行能力,合理控制非机动车车流和行人人流,突出“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政策思想,进行专项公共交通规划,并对哈尔滨市停车管理进行专项规划,避免车辆乱停乱放、节约市区土地占用。上述规划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行车难、乘车难、停车难和行路难等问题。同时,规划中建议采取减少城市用地占用和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的汽车进行严格管理等措施,这对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经济效益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防止资金的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此外,规划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从而避免人身的意外伤害和车辆物品的意外损失,也就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4.2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4.2.1规划背景与内容作为享誉世界的石油基地,大庆市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经过多年的交通发展,大庆市城市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但截至目前,大庆市在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规划方面还是一个空白。为此,本项目结合大庆市城市布局、交通组成、出行方式、土地利用等具体特点,确定和提出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这对于改善大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现状,适应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项目研究工作计划,本项目分十个专题进行,主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诊断、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其它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4.2.2规划过程根据大庆市道路交通现状、发展设想以及城市畅通工程对交通管理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自然环境等条件,对大庆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提出近期和远期的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大庆市与同等规模城市相比地广人稀、规划发展空间比较大的自身特点,同时,为了使规划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交通预测中对交通小区的划分、出行产生、吸引量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各种出行目的出行吸引与土地利用的基本关系;在道路网络规划方面,按先整体、后局部的规划思想,对市政道路和油田道路进行了具体分析、统筹规划。4.2.3建议与展望建议交通主管部门按照本规划中市区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的内容,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改进存在问题的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组织形式;在停车、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设施、监控系统和法规政策等领域中逐步落实规划方案。为了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开展世纪大道、重要干线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通控制问题及综合交通管理方案的交通设计工作,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最终实现达到模范管理水平的目标。总体来讲,大庆市道路交通在城市布局、道路网及车辆拥有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条件,加上大庆市日趋成熟的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一切均表明,大庆市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迈进的条件。可以相信,随着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大庆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与规划必将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5.结语近年来,随着城市“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城市都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我国哈尔滨和大庆这两座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意义的东北边陲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全面、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方法及相应理论模型,并在具体规划实践中,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软件基础上,开发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应用软件,建立了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这些工作,希望能够对其他同类城市今后的规划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城市轨道交通主题首页伦敦地铁是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始于1863年布达佩斯地铁是欧洲大陆首个电动地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