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河北开发区发展的顶层设计—河北省开发区(园区)发展现状及工作建议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7663145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河北开发区发展的顶层设计—河北省开发区(园区)发展现状及工作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时期河北开发区发展的顶层设计—河北省开发区(园区)发展现状及工作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时期河北开发区发展的顶层设计—河北省开发区(园区)发展现状及工作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河北开发区发展的顶层设计 河北省开发区(园区)发展现状及工作建议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日益成为聚集和配置先进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在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工业化,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发展观念滞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和产业特点不突出等问题。为认真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在建设经济强省、构建和谐河北中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切实落实张庆伟代省长和聂辰席副省长提出并强调的“规范、有序、加强开发区管理”的有关指示,着力解决开发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创建设新优势,增添发展新活力。一、我省开发区(园区)的发展现状及管理体制(一)2003年整顿后全省开发区数量明显偏少。建设开发区是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并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英明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创举。自1984年国务院批准我省第一家开发区秦皇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我省开发区已走过27个年头。截止2003年全省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总数达到178家。2003至2006年国家对开发区进行了一次清理整顿,我省砍掉了130家省级开发区。把秦皇岛海港开发区等一些发展不错的园区也关掉了,仅剩48家,应该说这次清整我省是吃了大亏的。其他一些省份在整顿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将当地市、县政府所属的一些工业园区也一起搭车上报,经国务院审定公告纳入了省级开发区范围,数量不但没减少,还新增了一批省级开发区。从全省经济总量与发展需要来衡量,我省的开发区数量明显偏少,与经济大省地位极不适应:一是布点率很低。从开发区总数占全省县市区总数比重(布点率)看,我省不到28%;而江苏是129%,山东是125%、安徽是112%。就是说,这些省份基本上达到了平均每个县市区有1家以上开发区。二是与沿海省份比数量差距大。如山东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75家,江苏137家、安徽118家、吉林105家、辽宁83家。三是全省多数县为开发区白点县。承德仅市区内有1家开发区,石家庄、张家口、保定、沧州、衡水、邯郸和邢台3/4以上县(市)没有开发区,沿海地区的唐山和秦皇岛达不到一县(市)一开发区。数量少,除了直接影响本域经济发展外,还导致:一方面,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和优惠待遇机会少;另一方面,升国家级开发区选择余地小,直接影响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二)借鉴外省经验,适时新增一批开发区。我省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学习山东经验,但与山东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省政府研究室多次到山东深入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山东经济发展快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开发区,有一个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平台。对此,这几年我省各县市区反映强烈,纷纷要求批准建立一批省级开发区。从2006年后,国家暂停了审批新的开发区。根据发展需要,近年来,国家和部分省市陆续启动了新开发区的设立审批。从2009年开始国务院重新启动新批准国家级开发区的工作,截止目前全国共计批准了122家国家级开发区。最近,国务院为推动形成我国“陆上开放”与“海上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一些地方出台了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沿海一些省市在清理整顿后也都陆续批准了一批省级开发区。据此,我省从2010年也适时启动了新建省级开发区的工作。在冀政2010135号文件中,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新规划建设一批省级开发区,开发区总数要逐步达到150家左右。为此,参照山东、吉林、福建等兄弟省市经验和做法,在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的基础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省政府批准了63家省级开发区(园区)。另外,经努力争取,这两年国务院批准廊坊和沧州临港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设立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和邯郸、藁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全省开发区(园区)总数达到111家,使开发区数量少的状况得到缓解,但跟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偏少,布点率仅为64%。如承德各县没有1家开发区,保定25个县(市、区)仅有10家开发区。(三)开发区(园区)审批的法律依据和程序。经过近30年的实践探索,开发区(园区)的各项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成熟和规范。1986年小平同志做出“开发区大有希望”的批示后,国家对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河北省人大先后两次颂布和修订河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近年省政府出台的冀政200848号和冀政2010135号等一系列有关开发区的政策措施,都为开发区的发展和管理奠定了政策与法律基础。原有48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中的7家国家级开发区,均为国务院批准设立或由省级开发区升为国家级;另外41家省级开发区(园区)经国务院清理整顿后审核公告并备案;新设立的63家省级开发区(园区)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待向国务院备案)。我省新批的63家开发区也是严格按审批条件和程序批准建立的。由各设区市政府申报,省商务厅会同省国土厅、省住建厅实地调查、现场勘察、规范组卷,专家论证,报省政府批准。坚持批准设立开发区规划面积必须在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内,明确其“四至”范围;坚持符合环评标准;坚持严格制定产业规划,即区内项目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四)开发区(园区)的管理体制。按照现行体制,国家商务部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管部门。省商务厅是省政府赋予行使开发区(园区)管理职能的省直唯一部门。省政府(冀政办200950号)关于省商务厅“三定”方案中明确的主要职责是:“拟订有关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年度目标及有关政策并监督检查;协调解决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负责新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审查报批和督导考核服务工作;负责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升级、扩区申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省级产业聚集区的审查报批、指导服务。”我省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园区)由省商务厅主管,高新区由省科技厅主管,其综合考核评价、相关业务指导和招商工作由省商务厅统一负责。新批的63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全部纳入现有管理序列并规范运作。另外,我省在新批一批省级开发区的同时,还批准了比照开发区优惠政策、由其他部门管理的各类园区,其中有省发改委管理的71家工业聚集区、14家新兴产业示范区和16家物流产业聚集区,省委宣传部管理的若干个文化产业园区等。这些园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存在名目繁多、概念混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给境内外投资者造成混乱,需要在实践中加强规范。(五)开发区(园区)分布、规划面积和主要经济指标。截止目前,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已发展到111家(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开发区、4个国家级高新区、78个省级开发区、25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个省级高新区)。各设区市分布情况为:廊坊15家、邯郸14家、邢台13家、石家庄12家、唐山11家、保定10家、衡水10家、沧州9家、张家口8家、秦皇岛7家、承德2家。经过对原有48家开发区(园区)两次扩区和新批63家省级开发区(园区),目前全省开发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472.18平方公里,是原有规划面积的5.4倍,占全省总面积的7.8。今年以来,全省开发区继续保持了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增长50%以上。1-11月,全省111家开发区(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739亿元,同比增长70.6%;工业总产值13684亿元,同比增长9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87亿元,同比增长87.3%;财政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51.1%;税收总额616亿元,同比增长55.1%;进出口总额249亿美元,同比增长65.9%;实际利用外资20.83亿美元,同比增长69.3%;进区内资3858亿元,同比增长102.6%(其中引进省外资金1530亿元,同比增长54.7%);固定资产投资4046亿元,同比增长101.0%;基础设施投资430亿元,同比增长76.8%。二、全省开发区(园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开发区(园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实践证明,开发区是聚集和配置先进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今年1-11月,全省11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以不到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39.4%的地区生产总值、23.6%的财政收入、27.4%的固定资产投资、40.6%的外资和51.5%的外贸出口。廊坊市开发区贡献率已超过半壁江山,该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以占全市3%的土地,创造了全市55%的财政收入,77%的实际利用外资和90%的外贸出口;去年,仅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就完成财政收入76.9亿元,占廊坊全市总量的39.4%。衡水10家开发区(园区)以占全市1.25% 的土地,创造了全市29.5%的生产总值、51.5%的工业总产值、31.3%的外贸进出口、62.5%的实际利用外资和42.0%的财政收入。开发区也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增加就业、聚集企业的重要载体。“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69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6倍;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775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开发区(园区)内聚集各类企业5万多家,进区项目带动解决城乡就业人员近百万人,其中解决农民工就业超过30万人。(二)开发区(园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全省开发区内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产业正在形成,一批老开发区已形成自己的稳固产业优势:保定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秦皇岛开发区的数据产业,廊坊开发区的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唐山高新区的焊接产业,燕郊开发区以现代物流、健康休闲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后发优势的一批开发区正在形成新的发展优势:邢台开发区形成了从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到系统集成、电厂工程为主的完整产业链,沧州临港开发区设计发展了以煤化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乙烯、丙烯、甲苯、二甲苯、煤炭等五条产业链。二是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和基地不断壮大。一批国家重点产业项目以及具有超百亿元产值潜力的产业基地落户开发区(园区),邯郸马头开发区成为全球最大的特种管材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棉花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和中原地区最大的冶金矿山重型设备制造基地。据统计,截止目前,廊坊全市各类园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00余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3个;不仅承接了首钢装备制造基地、南玻玻璃等一大批龙头项目,而且已有2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辖区内开发区(园区)已经成为该市高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中国最大汽车轮毂生产基地、北方最大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和重大装备制造基地。邢台全市开发区(园区)今年新签约项目224个(投资总额5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6个,新开工141个。三是一批世界首位、中国第一的产业龙头脱颖而出。石家庄高新区内落户了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商美国康明斯公司;黄骅开发区引进了投资100亿元、年产40万辆轿车的北京福田汽车整车项目;藁城开发区内益海粮油集团生产的“金龙鱼”牌花生油为中国食用油第一品牌;世界最大的焊接材料生产企业美国林肯电器公司在滦县开发区内投资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焊丝项目;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啤酒商比利时英博啤酒公司在丰南开发区投资建设了百威啤酒项目;滦县开发区还培育了中国最大的汽车贸易和物流上市公司庞大汽贸。(三)一批优势和特色开发区(园区)正在形成,大大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竞争力。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开发区(园区)将呼之欲出:预计今年底,石家庄高新区、廊坊开发区和燕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或超过千亿元;明年,秦皇岛开发区和保定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或超过千亿元。到“十二五”末,将出现1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大型开发区(园区);2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亿元的较大型开发区(园区),它们将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同时,一大批特色开发区(园区)脱颖而出:一是一批“国”字号“区中园”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有:秦皇岛开发区的“中国数谷”、保定高新区的“中国电谷”、燕郊高新区的“中国商谷”和鹿泉开发区的“中国光谷”等,将在中国亮丽登场;二是涌现出一批国别(地区)工业园,如唐山高新区日本工业园、高碑店开发区德国工业园、滦县开发区和吴桥开发区的台湾工业园、邯郸马头开发区的意大利产业园、台湾产业园、日本产业园和美国产业园等;三是一批外向型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如秦皇岛开发区、石家庄高新区、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保定高新区和邯郸马头开发区等,聚集了一大批外资企业,为全省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四是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园区相继出世,如石家庄空港工业园区、唐山空港开发区、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沧州临港开发区(化工产业)、枣强玻璃钢产业园区、安平丝网工业园区、邢台开发区(光伏产业)、宁晋盐化工园区、沙河开发区(玻璃产业)、平乡自行车工业园区、临西轴承工业园区和馆陶新型化工产业园区等,每家开发区(园区)内都形成1至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定比重的特色产业,邢台开发区入选“201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园区百强”;五是正在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如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廊坊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廊坊国际科技智能产业园区和固安温泉商务产业园区等。(四)开发区(园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开发区提供的引进外资和外贸出口都接近或超过全省的半壁江山。全省开发区(园区)“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62亿美元,占全省同期比重为36.3%;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531亿美元,占全省同期比重为34.5%;今年1-11月,这两个指标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0.6%和51.1%;个别设区市甚至超过2/3。去年,保定全市开发区进出口总值实现45.4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7.5%。全省外资企业大部分落户在开发区,在我省投资的83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有78家设在开发区,台湾富士康、晔联、康师傅、美国通用、林肯、卢卡斯、卡斯卡特、雅莱、辉瑞药业、德国西门子、鲁尔、蒂森克虏伯、西班牙德加德斯、比利时英博百威、法国达能、意大利MTV、日本松下、三菱、富士、东芝、爱信、神户制钢、韩国三星、新西兰恒天然、中石油、中石化、中船重工、中粮、中棉、首钢、华为、美的、京东方、北车、蒙牛、亚新科、汇源果汁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相继在开发区(园区)安家落户。开发区(园区)正成为全省“四节约”(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示范区,在土地开发利用高度集约、产业高度集中、资源高度节约、能耗高度降低和生态高度环保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全省开发区(园区)单位面积(每亩)GDP和单位面积(每亩)财政收入等指标都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用水量等指标都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全省开发区(园区)大力进行产业生态化调整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在建立循环产业、循环型生态园区、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再生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并在粉煤灰、炉渣、废钢铁、废橡胶、废玻璃、工业废水与废气等综合利用方面取得较好进展。曹妃甸工业区,已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冀州开发区现已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化工产业园等六大园区。三、开发区(园区)在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省开发区(园区)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出现了一些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一)开发区总体数量仍偏少且实力不强。与先进省份比,我省开发区还缺乏象广州开发区那样,成为全区域GDP和财政收入主要提供者的有实力的开发区,开发区的贡献率与先进省份比还明显偏低,GDP和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比重离50%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二)各类开发区(园区)发展不平衡。在一批超千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开发区脱颖而出的同时,还有20家左右的开发区经济实力小,大项目少,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发展不平衡,一些开发区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为零;有的开发区利用外资起伏较大,不能持续发展。(三)一批开发区还未形成特色和优势产业。在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的开发区已经形成的同时,还有一批开发区的产业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区内缺乏战略性支撑项目;区内产业零杂,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这是目前影响开发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四)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欠帐较多。受基础设施投资过少的影响,一些开发区目前还不能做到“九通一平”,不能为投资者提供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工业蒸汽、燃气、通信、宽带和有线电视等全方位的服务。四、明确思路,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开发区上水平、上台阶根据全省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针对我省开发区(园区)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不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十二五”期间使全省开发区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全面发展。(一)进一步规范有序加强对全省开发区(园区)的管理。建议省政府尽快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有序加强全省开发区(园区)管理的实施意见,按照“规范、有序、加强”的要求来推进开发区(园区)建设和发展。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制定和执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用地节约集约原则,加强开发区(园区)统计工作,严格履行“一区多园”等审批的程序和权限;大力推进开发区(园区)有序发展:适时推进省级开发区(园区)升级进位,按发展需要开展扩区,加强对其他各类园区的指导和监管;切实加强开发区(园区)的整体实力:全面提高开发区(园区)经济指标在全省总量中的比重,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强力推进招商,积极开展产业招商,组织专业团队,常年开展招商,有计划地在境外和境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设立招商机构,加大境内外宣传推介,打造整体品牌优势。(二)厘清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定位,努力实现其错位发展。每家开发区(园区)都要制定既符合产业政策,又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做到每家开发区(园区)重点发展2至3个重点产业,形成独特优势和规模优势,突出发展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严禁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产能过剩产业和房地产项目进入。各开发区(园区)之间要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防止产业雷同和同质化竞争。大力培育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开发区(园区)根据本地实际,培育特色和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龙头、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区内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提高开发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三)实施“抓两头带中间”战略,梯次推进开发区(园区)做大做强。要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有序发展。首先,要着力支持一批开发区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将具备一定规模的较大型开发区(园区)尽快做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1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大型开发区(园区);着力推进2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亿元的较大型开发区(园区);全面推动大多数开发区(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超百亿元的目标;采取强有力措施和帮扶政策,推动20家左右规模和实力较弱的开发区(园区)尽快发展壮大,早日步入及格开发区行列。全面提高开发区(园区)经济指标在全省总量中的比重。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园区)创造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达到30%以上;利用外资、外贸出口比重达到70%以上。(四)加强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开发区(园区)内水、电、汽、路、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两年内全部实现“九通一平”,提升区内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区内高端服务业,重点发展为区内企业配套的服务体系,包括招商服务平台、金融融资平台、创新产业孵化基地、技术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咨询平台等。(五)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针对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继续坚持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向开发区倾斜,特别要解决好影响开发区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对开发区内的优质和大型项目,要优先保证土地供应。对开发区内的用水、用电等要素也要保证优先配置。要继续落实各级政府对开发区的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开发区完善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六)完善开发区(园区)考核办法和严格奖惩制度,强化动态管理。认真总结近些年对开发区(园区)综合评价的经验,不断完善对其发展质量、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社会贡献的考核办法,建议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河北省开发区(园区)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成长性好、贡献率高、投资强度达到或超过省、国家要求的享受省级开发区(园区)相关政策,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对年度考核评价位于前列的予以通报表彰并奖励;对年度综合考核连续三年完不成国家指标的国家级开发区(园区),建议按程序撤销其国家级资格,相应降低其机构规格;连续三年位于全省开发区(园区)后3名的撤销其省级开发区(园区)资格,机构规格相应撤销。建议将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纳入当地政府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为了使各类园区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轨道,建议将其它各类园区统一纳入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七)完善和健全全省开发区发展布局。省级开发区是全省开发区的主体,根据考察论证,“十二五”期间全省最低需要再增加30家省级开发区。国务院审批国家级开发区的基本条件首先必须是省级开发区,也是申报国家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基地的前置条件。在经过对现有开发区(园区)进行规范、有序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和开发区发展布局的要求,再适时从严新批一批省级开发区,并争取将发展较好的省级开发区申报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今后,新批省级开发区重点放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冀中南经济区域内,并适当照顾承德、保定等开发区少和布点率低的地区。对新设开发区(园区)要加强评估论证,协调好城镇及各区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合理控制数量和规划规模,保证有序推进。(河北省商务厅)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