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

上传人:he****18 文档编号:77243660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研工作系列活动类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农中心校 张国庆本学期,我在校教研活动中执教钓鱼的启示一课,我大胆地设计了三处随文练笔:复习导入时运用词语写主要内容;研读课文时角色体验写父亲心理活动;学完课文后积淀感悟写道德感言。三次小练笔,每次均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究其原因,除紧扣课文情境外,各有侧重的设计为练笔出彩提供了保障。案例描述片段一 概括内容,让思维清晰灵动1、听写词语。上钩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道德 实践2、学生运用听写的词语试写主要内容。3、交流引导。生1:在我十一岁那年,有一次,父亲带我去钓鱼。等了好长的时间,终于有一条鱼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我迅速把它拉上岸来。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叫我把它放回湖里,我没有办法,只好依依不舍地把鲈鱼放回湖里。三十四年后,我明白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师:你概括得很清楚,但语言不够简洁。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各试着用一句话写清楚。试着再修改一下。生2:34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小心翼翼地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不容争辩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放鱼回湖,使我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分析思考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训练点之一。可是,从平时课堂和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较差。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平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二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这都需要我们教师的重视和引领。这堂课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学会运用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并在学生独立试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讲评。这样扎实的练笔训练是有效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片段二 角色体验,让思维熠熠生辉1、师:讲解让我们明白了原因,让朗读丰富我们的感受。我们一同走进“我”和“父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我实践过程的艰难。出示对话: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师:指导分角色朗读,想像当时的情景,读出“我”急切的心情,读出父亲不容争辩的语气。2、引导想像,试写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想(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3、学生独立写完后组织交流:生1:我的孩子现在还小,作为父亲的我应该严格要求他,让它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按照规则办事。生2:如果现在把这鲈鱼带回家,就是贪小便宜,如果把鱼放回去,就是光明磊落,遵纪守法,做人就应该诚实自律。不管有没有人在场,任何一种理由都不行。生3:4、有感情地朗读父子对话。师:说得真好,这就叫严格要求。联系父亲的心境,我们再来读一读父子的对话,感觉一定跟刚才不一样。生: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分析思考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时驰骋想像的“空间”,当然也是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天地”。利用语言的空白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想像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深入了,感情朗读的目标也就达成了。片段三 沉淀感悟,让文笔神采飞扬1、读钓鱼的启示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道德的洗礼,它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2、出示名人的道德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法国思想家 孟德斯鸠非常军队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3、生试写有关道德的感言。师:学到这儿,同学们对道德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请你也试着围绕“道德”写一句话激励自己或送给你的朋友。生独立写完后交流指导。生1:人们的一些规定是要我们自觉去遵守,不用别人天天说的。师:我们可以用简明的语言去表达。“人们的一些规定”也就是生1:规则。师:“不用别人天天说的”就是生1:自觉遵守。规则是要自觉去遵守的。生2:一个人真正的道德,只有在暗处才能真正体会出来。生3:在非法的利益面前,应该坚定的对它说NO生4:道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懂得去遵守。生5:诱惑无处不在。在诱惑与品德中,珍贵的是品德。生6:道德很简单,实践却很难。抵挡住诱惑才是最重要的。生7:拥有了道德就拥有了财富。分析思考让学生写读了这篇文章后得到的有关道德的“启示”,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种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练笔也是必要的。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也是一种引领,学生借鉴课文和名人名言的表达,把道德概念的理解具体化、深刻化,从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启示1、精心设计,让练笔有效。心理学实验证明,每个智力正常的人的内心深处,都蕴涵和充满着创造思维的潜能与欲望。为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发展设计的课堂随笔,既是一种设计的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一定要从“重备教材教法轻备学生” 的旧观念中走出来,明确随文练笔的目的、目标是什么?备课时对读写互动的随文练笔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应放在促进学生发展上,不仅要考虑让学生何时写、写什么,更要思考学生通过“写”学什么、怎样学,以促使学生通过课堂上一小段有限时间的练习得到最佳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随文练笔,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沉入语言”,从已有经验出发,进入作者的世界,进入文本的意境,用自己真切的感悟在人与文之间进行思想、情感的对话。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练笔形式,创设与学生心智水平吻合的情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和兴趣的练笔形式,充分开发学生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要使随文练笔练到实处,教师首先应充分把握教材,找准合适的训练点,如文章重点内容处、可模仿的语言片段处、情感喷发处、空白补充处、文本拓展处、技能迁移处、意象还原处等精心设计练笔训练点,可以是情动辞发处的批注,可以给课文的空白点补写(省略号、语言的拓展),可以模仿课文的范式仿写(仿片段、仿语句修辞等),可以紧扣情节的发散点续写,可以捕捉语言的聚焦点创写总之,教师在备课中要多考虑各种学生实际,多给学生广阔的练笔空间,让学生在随文练笔这片天空下尽情彰显自我、张扬个性、驰骋思维、释放表达的潜能。2、智慧理答,让练笔精彩。随文练笔是指向于技能层面的练习,因而教师的“理答”在这个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对学生的表达方式、方法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积极创设对话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启学生的心智,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敢于交流、善于表达。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鼓励。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要求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对话,取得心灵沟通。语文教师就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倾听,只有听清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才能对学生所说的话给以正确的回应,甚至生成课堂的精彩。如学生运用词语概括主要内容时,语言是否简洁,角色体验时学生想像是否符合当时父亲的心理,写道德感言时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及时提炼表达的亮点并给予积极性地理答,激发了学生想写好,求完美的欲望。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的答案,不但所写的内容有各自的独特角度,语言表达更是完整充实。其次教师要善于诊断,及时引导。练笔的目的不仅仅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因此,老师在每一次对话的细节中专心倾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应敏感地关注学生的语言形式,如遣词、造句、谋段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诊断点拨,才能让每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的智慧在课堂上流露。如学生写道德感言时,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简炼,不够有深度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及时通过追问、探问等发展性地理答,教给学生写的方法、技巧,以及语言表达地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指导。师生通过对文本和对方的理解,激活了课文原有信息、意义,学生的潜在力在老师的智慧理答中被唤醒,豁然开朗、悠然心会,获得“读”与“写”的发展和创造。这才是真正地训练,才是真正地发展。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时,教师既要精心地预设,也要课堂生成过程中的智慧理答,努力使随文练笔有效、精彩,真正让随文练笔扮靓我们的阅读课堂。88教学促进科研 科研提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