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复习考点.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5379152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史复习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新闻史复习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新闻史复习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新史复习考点一、“沈茸案1903年初,记者沈怠将探访所得清政府与沙俄的密约公布于报纸,由此使拒俄运动有了很 大的发展。7月19 H,清政府将沈基拘捕,慈禧下令杖毙,造成骇人听闻的沈基案。此 事震惊中外,革命派曾在上海举行数百人参加追悼会,表示抗议。外报的舆论反响也很强烈。 同时这件事的发生间接影响到了对苏报案的处理,它使清政府引渡和处死章太炎、邹容的 要求遭到拒绝。二、“卞小吾案1904年10月17日,具有革命倾向的报人卞小吾在重庆创办重庆日报,聘日本人竹川藤 太郎担任社长以自保。该报用于抨击清廷腐败,鼓吹民主革命,为当地政府所忌恨。1905 年6月1日,卞小吾被地方当局诱捕,旋解往成都省城监狱拘押,其主办的重庆日报被 迫停刊。6月12 H,卞小吾在成都狱中被一受收买的囚犯乱刀捅死,遗体各部分有刀伤23 处。三、“苏报案苏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1896年由胡璋创刊于上海, 因经营不善于1902年出售给陈范,从此转向革命立场。1903年5月章士钊担任主笔,革命 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程度,于6月大加推荐邹容革命军一书,又于显著位置介绍章太炎驳 康有为论革命书,极端蔑视清政府,批驳保皇派,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憎恨与惶恐。6 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后上海租界进行了以 清政府为原告、章、邹为被告的特殊审讯,最终判决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 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四、“暂行报律事件“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简略的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 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具体内容有: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 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但在当时民主、自由气氛空前高涨的报界,此报律受到了报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明令撤销。五、定本制度所谓定本就是由进奏院将所要传播的内容编好,5天一次上报枢密院,由枢密院审查,称 定本,进奏院以审察通过的样本作为标准本,传之各地。含义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 宋朝真宗咸平二年。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进 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 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 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六、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每月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七. 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报纸,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小报产生于北 宋,流行于南宋。八.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由米怜、马礼逊创刊于1815年8月5日,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华人为对象的中文近代报刊, 产生于马六甲海峡。新闻史上也普遍被视为以中文出版的第一种现代报刊(月刊),内容主 要是宗教,次为新闻、新知识。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初印500册,后增至1000 册,免费在南洋华侨中散发,于1821年停刊,共出80多期。九.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于1833年8月1日创刊于中国广州,其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该报本质上 已完全脱离宗教刊物范畴,完全不具宗教性质,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在编辑上,该 报文字通俗,文风简短,尽可能与中国文化(附会儒学)相吻合。1834年出版第10期后休 刊,1835年2月复刊,出版6期后再度休刊,可见到的最后一期出版于1838年7月。+.蜜蜂华报蜜蜂华报(Abelha da China),是一致被学者评定为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中 国第一份由外国人创办的报纸和澳门第一份报纸。蜜蜂华报以周刊形式出版,葡文刊载, 创刊于1822年9月12日(清朝道光二年),于1823年12月26日停刊,共出版了 67期。十一.新闻报新闻报创刊于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1893年2月17日)。初期由中外商人合资兴 办,共同组织公司经营,以英国人丹福士为总董,斐礼思为总理,中国人张叔和为主要出资 创办人,蔡尔康为主笔。新闻报于1893年12月开始出版画报单页,开我国日报定期附 送画页的先例。十二.遐迩贯珍1853年9月3日,创刊于香港,中文月刊,每月1日出版,16开本,沿用线装书的装帧形 式,每期12页至24页不等,竹纸铅印,因而它不仅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也是最 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该报还出现了广告收费举措。英国传教 士麦都思是其创办人和首任编辑,其后又由奚礼尔、理雅谷先后担任主编。该刊每期以印 三千本为额,每册售价15文。十三.循环日报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 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它的创办人和第 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并任主笔,是中国近现 代史上出版时间较长、影响极大的的报纸报纸之一。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 以强中以攘外,谢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 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十四.大公报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1902 年(壬寅年)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办,是中国迄今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36年4月10日 上海版发刊,1966年9月10日停刊。四不方针1926年,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复办大公报。在复刊之日发表了本社 同人之志趣,这篇文章提出了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不党,是指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 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不卖是指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 股投资不私,是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 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是指不随声附和、不评诋激烈,昧于事实。十五.大江报案起因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署名奇谈 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社会己病入膏肓,必须有极大极 烈之改革才能救中国,认为只有大乱(即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经过湖广总督瑞徵阅后大怒,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投案。之后汉口各革命团 体和报界公会集体抗议,谴责湖广总督摧残言论的暴行,新军士兵至报馆声援。结果湖广总督瑞徵慑于民愤,从轻判处詹、何二人18个月徒刑。十六.竖三民(于佑任)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 被人称为竖三民。民呼日报:1909在上海租界创办,于右任为社长。该报以大声疾呼, 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造清朝气数已尽的舆论。后 租界当局将其逐出租界,此报被迫停刊,出版前后仅92天。民吁日报:20余天后,于右 任又在租界创办了民吁日报。十七.横三民报横三民民国成立甫始,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民族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 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新创办的众多报刊绝大多数是政治性报刊,其中同 盟会一国民党系统的报纸最多。横三民报包括该报刊系统在上海新创刊的中华民报 和民国新闻,以及自由党在上海创办的民权报。民国新闻该报日出三大张,由同盟会会员吕志伊、徐肃、陈泉清、吴敬恒等人发起,社长蔡元培,总 编辑原拟请汪兆铭(精卫)担任,因故未成,后由吕志伊主持报务,其后又由吴敬恒、邵元 冲先后任总编辑。中华民报1912年7月20日创刊,宗旨: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是同盟会系统各报中反袁最坚决 的一份报纸。创刊人:邓家彦。创办人邓家彦(孟硕)广西人,日本法政学校毕业,曾任同盟会成都分会负责人。南京临时 参议院成立,邓是代表广西的议员。选举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时,邓力排众议,独投孙中山一 票,以此深受袁世凯的忌恨。民国元年(1912年)8月,因揭发袁世凯未经国会同意私自向 五国银团借款2500万英镑真相,被袁世凯政府向上海会审公廨起诉,致使邓遭到监禁半年 和罚金500元。该报自邓家彦被捕后,由汪洋接办,因经济困难,同年9月17日被迫停刊。民权报自由党在上海创刊,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以言论激烈著称于世,曾提出以暴易暴,惨 无人道,欲真共和,重在改造和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等 激进主义的口号。十八.四大副刊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1)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1918年创刊。初由张东苏主编,后继主编有 俞颂华 等。曾刊载过讨论社会主义的征文、李大钊等人的文章和郭沫若的诗作。(2)北京晨报的副刊,名为晨报副镌。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从1919年起晨报 进行改革,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栏目,成为积极参加 新 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园地。李大钊为它撰稿数十篇。:1921年,该副刊改为单张出版, 刊名晨报副镌,孙伏园主编,鲁迅在上面发表过阿Q正传,在思想文艺界有着广泛 影响。(3)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1919年由邵力子主编,后单独发行。大力宣扬反 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很受青年欢迎。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后,其成 员邵力子、陈望道等继续积极参与编撰。(4)北京京报的京报副刊。创刊于1924年,孙伏园主编。1926年随着 邵飘萍 被害而停刊。鲁迅经常为它撰稿。该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支持群众爱国运动。提倡新文 化,曾与甲寅派,现代评论派展开论战,影响广泛。十九.古代广告古代的广告形式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古代的广告形式简单,技术手段也很落后。然而,许多古老的 广告形式至今仍在许多地方继续使用并发挥着作用。古代广告的形式主要有口头广告、实物 广告、音响广告、旗帜广告、悬物广告、招牌广告、彩楼广告和粗糙的印刷广告等等。(-)口头广告口头广告又称叫卖,是最原始最简单、也是至今仍最常见的广告形式。相传 辅佐周文王建立霸业的姜太公在未被起用时曾隐居市井,操屠宰之业。他在铺子里鼓刀扬 声,高声叫卖以招彳来主顾。古希腊的奴隶市场和牲畜市场也是通过有节奏的吆喝作广告宣 传。还出现过诗歌形式的口头广告。中国古代的叫卖广告也很发达,商贩叫卖时往往采用不 同的腔调,使人一听便知小贩在卖什么东西。如今偶尔在大街小巷听到的具有特殊韵味的叫 卖声,如扬州调的磨剪子来锵菜刀,大抵还是远古遗风。(二)实物广告实物广告也是一种古代的广告形式,它是靠陈列商品样式来招彳来顾客。为了 出卖商品,商贩就摆出商品,让买者观看挑选。诗经里就有过对这种广告形式的描述:氓 之蚩蚩,抱布贸丝。这说明了当时以物换物展示商品的形式。实物广告至今仍是商业广告 中的最基本形式,只是在展示设计水平上比过去要高超得多。(三)音响广告所谓音响广告,是利用工具所发出的音响来代替口头叫卖,如收破烂的人鸣 锣为号,招彳来顾客。这也是自古有之的广告形式。诗经中有商人在卖麦芽糖时吹箫为号 的记载。南宋时茶摊子往往敲响盏唱卖,以响盏作为音响广告工具。在我国,旧时各行各业 都有自己的音响工具,如布贩子摇拔浪鼓,货郎敲小铜锣,补锅的敲大铜锣,卖油的敲油梆 子等等,不胜枚举。这种原始的音响广告至今偶尔还能见到。(四)旗帜广告旧时用旗帜作广告,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曾经十分流行,尤以酒旗最多,以 致诗人有酒旗风之说。这种旗帜又叫幌子。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即在其外储说 右上中有过对酒旗的记载:宋人有沾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 可见远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己出现旗帜广告,而时至今日,北方地区还有以酒旗作为小酒店 招牌者。(五)悬物广告有些商店,尤其是现时南方一些经营饮食的小店,往往在门前悬挂与其经营 特征有关的物品(如山货野味)或习惯性标志(如灯笼)作为广告。这种习惯也己有很悠久 的历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址,就是在酒店前 垒土为址,安放酒瓮,卖酒者坐在垣边卖酒。舍就是以址作为酒店的标志。这样的情况顺手 还可举数例,如中药店前的药葫芦、铁匠铺的锄头镰刀等。(六)招牌广告招牌悬挂在店门前,能起广告的作用,也是古代广告的一种形式。招牌有横 额、竖牌和挂板之分,一般用文字写出店名,也有图文并用的,如铁匠铺的广告除写上店名 外,还画上钳、刀等图案。此外,还有用对联形式的,如旅店对联: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明清时代,酒楼用对联较多,如九江混阳楼就有一付这样 的对联: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在1000多年前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宋朝 汴州城内十字街口的商店已广泛地出现各种横的和竖的招牌,可见招牌的出现远在宋朝以 前。时至今日,无分中外,凡是商店企业都有招牌。(七)彩楼广告古代商店己有彩楼,它的实质是商店的门面装潢,使商店的装饰门面别具一 格,便于人们识别,起到招牌广告的作用。旧时彩楼广告主要用在酒店,东京梦华录中 介绍宋时汴京酒店时写到:凡京师酒店,门首皆彩楼、欢门。彩楼是永久性的广告设施, 一般在节日时重新加以修饰。(八)印刷广告印刷广告是古代广告中比较先进的一种广告形式。我国最先发明了印刷术和 纸,其后发展出雕版印刷工艺。据考证,雕版印刷工艺始于隋朝,在唐朝便开始流行,到宋 代时己发展到极为精湛的水准。在宋代,毕升发明了活版印刷术,印刷广告的历史由此而展 开。印刷广告的出现使中西方广告的发展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是 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板。铜板四寸见方,上面雕刻有济 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字样,中间是白兔抱铁杵捣药的图案,在图案的左右各有四字:认门前 白兔儿为记。在铜板的下半部刻有说明商品质地和销售办法的文字:收买上等钢条,造功 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为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该铜板现存上海博物馆,是迄今 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物。国外的第一张印刷广告是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为宣传宗教内容的书籍而印制的,于 1473年印成并广泛张贴于伦敦街头。这张广告大约比北宋的刘家针铺广告晚三四百年。二十.申报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 1949年5月27日停刊。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 报纸开端和标志。它前后总计经营了 78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 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 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气 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中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 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不啬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 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 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 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 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创办文艺杂志。1872年11月11日申报发行我国第 一份文艺期刊瀛寰锁记;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3月30日申报创办我国第一 份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通俗报纸民报;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寰瀛画 报,1884年5月8日创办我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印书。此外,申报馆 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 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二.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18851915)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 记者,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称其为“报界之奇才”。 他先后编辑过少年中国、庸言等刊物,曾任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并为东 方杂志等刊撰稿。黄远生的新闻通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针破时弊,忧国忧民,由于对民初政坛十分熟悉, 常能采写到别人采访不到的重大新闻和内幕新闻;在表达上,他的文章细致详尽,幽隐毕达, 通俗自然,不拘一格,邹韬奋曾用“流利、畅达、爽快、诚恳、幽默”来评论他的文风。他 认为新闻记者要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在政治上,黄远 生的基本态度是拥袁反孙的,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黄远生的文集远生遗 著,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是我国第一部报刊通讯集。四能说:(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能想: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能奔走: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实力所在,以日访接能听: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能写: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受绅士之风度。1. 邵飘萍(18861926)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1905年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 编辑1914年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回国后,受聘为申报北京特派员。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自任社长,以“铁 肩棘手”为座右铭,使该报成为北方很有影响的大报。曾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专著。2. 林白水(18761926)民国初期的著名记者。曾两度留学日本,攻读法律,兼学新闻。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国 白话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北京公言报、新社会报、社会日报等报纸的 编辑、记者、主任和社长。1926年8月因所写官僚之运气一文触犯当局,被奉系军阀 张宗昌杀害。林白水撰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好议个人短长,或揭人隐事,故积怨于军 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颇能吸引读者。3. 刘少少(18701929)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记者,与黄远生、徐彬彬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二青年时代 就学于岳麓书院,1905年留学日本,曾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1909年回国,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开始用“少少”笔名,取“少年中国之少年”之意,撰写政论鼓吹立宪, 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湖南公报、公言、中华等报刊的编辑、记者、主笔。袁世凯 办的亚细亚日报创刊时,曾应聘担任主笔。1918年后,受聘为北京大学讲师,研究老庄哲学。刘少少一生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无大作 为,但他为文独辟蹊径,庄谐杂出,时有新意,有报界“怪杰”之称。4. 徐凌霄(18881961)笔名彬彬,他与黄远生、刘少少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1916年起,徐彬彬继黄 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中报驻京特派记者,长期为两报撰写北京通讯。他长于文学, 娴于经史,熟悉历史掌故,因而他撰写的通讯文笔优美而又富于情趣,深受读者欢迎。他对 中国传统戏曲也很有研究,是民初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5. 胡政之(18891949)民国初期的著名记者。曾任上海大共和报翻译、编辑、主笔,1915年任该报驻京特派 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1916年,担任王郅隆主办时期的天津大公报的经理兼总编辑,曾亲自采访段祺瑞“马 厂誓师”等重大新闻,蜚声于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赴欧采访,是采访巴黎和 会的惟一的中国记者。后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1926年在天津任新记公司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成为报 界名人。6. 张季鸾(18881941)民国时期的著名新闻记者。1905年他官费留学日本,任夏声杂志编辑,开始走上“言 论救国”的道路,1910年任上海民立报记者。1913年,张季鸾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 立报,最先在报纸上披露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全文,引起 轩然大波,并因此而被逮捕。出狱后,他回上海大共和日报主持国际版,后又任民信日报总编辑,积极进行反袁 宣传。袁世凯死后,张季鸾任上海新闻报驻京特派记者和中华新报总编辑,1918年因揭 露段祺瑞政府卖国借款的消息再次入狱。1926年,任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 在新闻界开始享有盛名。“民初三大名记者,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二十二.中国近代新闻法制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发展经历了 3个阶段:1.1911年以前,为中国近代新闻法制的确立时期大清报律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 的新闻法2.1912-1928年是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波折时期3.1928-1949年是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成长时期国民党统治中国的22年里,制定和颁行 了出版法等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或有关新闻事业的法律、法规,实行严厉的新闻 事业的登记审核制度和稿件事前检查制度,逐步建立起一个以统制为核心的新闻法律制度, 简称为新闻统制制度。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闻法律制度,是不脱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法西斯主义法制之大成的新闻法律制度中国近代新闻法制的3个特点:1 .对民众的言论出版 自由权,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2.所有新闻法规对新闻出版事业只有限制取缔,而没有保 护奖励3.在新闻出版事业的管理上,表面法治,实际人治4.在新闻法制建设中,人民群众从 未停止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国民党统治时期法制建设的新特点:L新闻事业的“法治”,建筑在“党治”的基础上2.有 为新闻统制服务的理论体系党内宣传要统一提出“党化新闻界”的理论3.非常法的特殊 作用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新闻法律法规比以前历代统治者不仅更多、更完备,而且 在普通法律法规之外,又制定了许多非常法律法规,典型地表现了国民党统治的封建专制主 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特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