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2165275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5.古诗两首总课时数2本课教学总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4个字。2.读懂两首古诗的意思,能结合生活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的意义。3.背诵、默写两首古诗。4.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5.积累古诗中相近的名句,以及其余的题壁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4个字。2.读懂题西林壁的意思,能结合生活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义。3.背诵、默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读懂两首古诗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苏轼和陆游的生平。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横 侧远 近高 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学过程:单元导入:整体感知本组课文1本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发现)呢?我们该如何学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单元导读。2.你对课文中的哪个发现最最感兴趣?3.原来这些有趣的发现就在我们身边,那我们怎样也能有这样的发现呢,这可是有方法的。4.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同时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并且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5.如何将发现记下来?(学习俄国著名的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方法。)学生读27页随身带着的笔记本学习课文:检查自学:完成课作本1.2一、了解古诗背景引入:1.出示苏轼图片,认识他吗?(苏轼)对于苏轼,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对于苏轼,你们了解了些什么?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绘画、书法,“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出示课题:题西林壁,读课题。师补充说明:苏轼在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学习“题壁诗”)二、熟读诗句,凭借注释资料,自学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1.自由读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古诗,正音。3.会读古诗还不够,我们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来,现在,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读读古诗。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教师随即点评,适当可范读)三、品味诗意,感悟哲理。1.默读古诗,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和同桌讨论。2.谁能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引导。(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觉得岭和峰有什么不同?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岭和峰吗?(课件出示岭和峰的图片)岭是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山脉,往往成为分水岭,如我国的秦岭、南岭峰是一系列山脉中的几个最高的山峰1“远近高低”是指什么呢?2你能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横看庐山像岭侧看就成了一座山峰,远看、近看、在高处看、低处看庐山样子都不一样。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看庐山的呢?横、侧、远、近、高、低板书4.庐山到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播放视频(5.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庐山?(连绵起伏、危峰兀立、悬崖陡坡)(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出示诗歌后两句,一起读读这两句。(齐读、自由读)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在这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4.那要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呢?(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5.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角度观察,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6.我们有没有读过类似的词语或故事呢?(盲人摸象、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对事物要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这就是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最后两句也成了千古佳句,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两句。(三)回顾整首诗1.让我们回过头来读读整首诗,相信我们的感受会更深了。2想象自己都是诗人,在美丽的庐山,也来吟诵一番,你可以怎么吟诵呢?(可以加上动作)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四、拓展(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机动)1.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让我们领略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让我们再看看他游览庐山写的另外一首诗,这又向我们展示了庐山怎样的景观呢?清玉峡漱玉亭(节选)高岩蔽赤日,深谷来悲风。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2.自由读,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后一首写景,前一首先写景再说哲理。)3.苏轼游览庐山被庐山的秀色所陶醉,写下了五首庐山游记诗,题西林壁就是最后一首,这些诗,有的描绘庐山的景象,有的写出了自己的感受,题西林壁就是总结性的一首,也是最耐人回味的一首。4.背诵古诗。五、练习巩固1.课作3(1)2.我能从题西林壁中找到许多描写方位的词。 3默写题西林壁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游山西村,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3.积累古诗中相近的名句,以及其余的题壁诗。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学难点:运用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古诗名句和题壁诗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看似闲适悲 铁马冰河入梦来 忧国忧民 至死不变 爱国 但悲不见九州同 国不统一 死不瞑目 教学过程:一、 导入1.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号放翁出生于北宋末年。出示宋代中国地图,简要描述宋代的疆域和南北宋的历史。经历了北宋王朝覆灭的历史,国仇家耻深深地铭刻在这个有民族自尊感的士大夫心中,他写下了很多爱国诗篇。你们都学过陆游的哪些诗呢?学生读背搜集的陆游诗词。2.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陆游,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的脚步,去游山西村吧!二、自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古诗,正音,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来。3.学习生字新词重点字形:莫 腊 浑 疑字义:犬狗 豚?(猪)4.合作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一、 读懂诗意: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首古诗,说说你的感受?交流“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1)重点词:莫不要 浑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2)句子:不要笑话农家的酒不清澈,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3)联想:这两句诗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质疑(预设): “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2)交流引导:A理解字意。“柳暗”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春天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B看图引导句意。看图说句意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 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C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山、水、柳树、花。”)D只写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疑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又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惊喜兴。(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 E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3)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A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B其实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说说,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哪里也用了倒叙的手法?(燕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2.出示全诗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的是什么?预设:诗人的悠然自得、闲情逸致四、对比学习示儿书愤等诗歌,凸显“爱国”1.这是游山西村给我们带来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首诗(出示:示儿(南宋)陆游(1125-121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从这一首诗中,你又看到了陆游怎样的内心世界呢?(预设:悲)我们学过的形容“悲”的词语有哪些?(悲伤、悲痛、悲愤)3.那么陆游是为谁悲痛?为谁伤心呢?为谁悲愤呢?(预设:为自己悲伤、为人民悲痛、被南宋朝廷悲愤)4.出示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关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A自由读读陆游的这些诗,说说你的感受?B交流5.小结:这些诗歌是诗人在中原沦陷50年、65年、66年、67年后写的,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6.介绍游山西村的写作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动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淳朴自然。诗人游山西村,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链接阅读整首古诗: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讲析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五、联系个人经验,古为今用:1.苏轼和陆游的两句名句不仅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也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流传千古。怎么用呢?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在括号里:(1)通过今天的“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我才了解到,我不但有那么多的优点,也有那么多的缺点。过去,我从来没有那么深刻地认识到。真是( )。(2)爸爸的实验前一段时间失败了,很难过。可经过不懈的努力,最近,却有了新的进展。看着爸爸那高兴的样子,我忽然想到一句诗:( )。2.引用这两个名句,说说自己的亲身体验。完成课作本5六、积累名句: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魅力四射,但他们仅仅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薄薄的两页。我国古代还流传下了许许多多千古长吟的名句。你还能背岀哪些蕴含丰富哲理的名句?交流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焕 登鹳雀楼)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 李商隐 乐游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 无题)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