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1415923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惠州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惠州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州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 案)惠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16 年 12 月目录引 言1一、发展基础2二、发展面临困惑4三、外部环境4(一)发展机遇4(二)面临挑战7四总体要求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五重点领域14(一)电子元器件制造14(二)锂离子电池制造16(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19(四)汽车制造产业21(五)生物医药产业24六主要任务27(一)加强载体建设27(二)深化产业组织29(三)做好定向投资30七保障措施31(一)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各方沟通对接31(二)发展科技金融,支持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32(三)强化人才服务,解决企业人才短缺33(四)完善物流体系,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4附件 1惠州市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分布地图36附件 2惠州市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预测数据(2016-2020 )37附件 3惠州市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名单38注释:56引 言高技术制造业 1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高技术制造业的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世界各国纷纷实施“创新战略”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工业 4.0 ”时代已经到来,促使全球技术要素市场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惠州市作为中国制造业最主要的基地之一,加强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前瞻布局和发展力度,对于促进我市高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我市经济发展地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试行)、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惠州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 结合惠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惠州市创新驱动发展“六大行动“实施方案,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惠州市“海绵行动”实施方案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1一、发展基础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上游基础材料生产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推动电子元器件、零部件产业规模发展壮大,由此促进下游电子信息产品(移动终端、视听设备等)和汽车配套产品(汽车电子设备、动力电池等)产业的发展。一定水平的基础材料生产能力、强大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基础和大规模的终端产品制造经验,共同构成我市目前高技术制造业的产业链格局,形成我市的制造生产优势。“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市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继续深化深莞惠合作,积极发展壮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产业,扶持汽车配件制造、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孵化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一系列促进举措,依托我市的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基础,共同促使我市高技术制造产业持续发展。 企业数量迅速增长 。截至 2015 年年末,我市通过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 255 家,五年增长 1.6 倍,技术自给率达 70% ;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共有 180 家,比 2010 年增加 100 家。 业务收入跨越增长 。2015 年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 692.7 亿元,比 2010 年增加 442.1 亿元,五年增长 1.76 倍。2 经济贡献稳步提升。201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所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6% , 2010年这一比重为30.3% ,5 年提升 13.3 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广东省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为8.5% ,高于我市 GDP 占广东省 GDP 比重( 4.3% ),高技术制造业对经济总产值的贡献率较大。 研发投入较快增长 。2015 年我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投入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5% 以上,比 2010 年增长 2 倍多。全市财政一般预算科技支出累计达55.8 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二五”时期的 1.11% 提高到 2.4% 。 专利申请授权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市创新成果数量增长加快, 2010 年申请专利 2889 项,获授权项目 1628 项;2015 年专利申请 21408 件,专利授权 9797 件,远高于 2010 年的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年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 70857件,授权量累计达到30179 件。 协同创新能力增强。2015年我市工程技术中心达203 家,五年增长2.1 倍。建成新型研发机构4 家、在建9家,建成孵化器10 家,其中国家级3 家。实施产学研项目523 项,组建产学研联盟8 个、院士工作站3 个、产学研示范基地 7 个。 辅助创新力度加大。2015年工业技改投资332.2亿元,五年增长6.4 倍。“十二五”期间,设立创投基金11家,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成立首家科技银行。3二、发展面临困惑我市高技术制造业总体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一是我市高技术制造业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企业的研发总部设在本地区之外。二是我市高技术制造业的产业链不完整,产品主要是非核心的基础器件,不掌握核心基础技术,同时缺乏上游技术来源。三是我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高度集中在龙头企业,且龙头企业的业务较单一,集中在组装集成等低附加值环节,中小企业集群培育严重不足。四是我市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领域相对集中,产值过于集中在电子信息通讯和汽车电子行业,没有形成多个高技术制造产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态势。三、外部环境(一)发展机遇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发展政策环境持续利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做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互联网+ ”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 ”及分省市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即将出台包括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信息通信业在内的高技术制造领域的相关配套政策。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中国制造2025 ”纲领推进,印发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4年)、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的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等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在省政府总体规划下,我市政府按照“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推动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出台惠州市产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惠州市创新平台构建行动实施方案、惠州市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大政策支持指导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国家、省政府、市政府及区县政府持续推进全面改革,释放创新动力、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的大背景下,我市高技术制造业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我市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活力,推动高技术制造业的进一步大发展。2、深莞惠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多领域合作项目带来大机遇2009 年,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签订贯彻落实 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深圳、东莞、惠州规划一体化合作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惠州市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 2016 2018 年)、惠州市“海绵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进步一确立了我市在吸纳深圳创新要素5外溢、加快与汕尾、河源的互动合作、打造深莞惠经济圈(3+2 )区域枢纽城市的具体实施方案。深莞惠三市经历 6 年的合作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合作基础,目前河源、汕尾两市加入,共同构建深莞惠经济圈(3+2 )。深莞惠经济圈( 3+2 )在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合作互补、社会管理互动、人文交流互融等方面已确定多项重点合作事项。包括启动开展深圳地铁 14 号线延伸至惠阳大亚湾的规划研究工作、加快推进深惠城际线规划建设、研究开通深惠汕三市水上旅游客运航线、支持河惠汕高速、惠汕河三市跨界公交等互联交通建设;深莞惠经济圈推动了三市的产业合作进程,配套推出的“深圳东进战略”明确提出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领域建设 2 至 3 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港口物流等领域建设 4 至 5 个 500 亿元级产业集群;以及公共服务一体化文化合作框架协议等社会管理、人文互融的合作项目相继开展。我市在地理区位上位于深莞惠经济圈( 3+2 )的中心,且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在交通、产业、区域创新等方面承接深圳辐射带动更有优势。我市现有交通、产业基础有利于承接交通建设新规划、参与产业集群建设、分享集群效益、促进产业格局丰富、完善并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同时社会管理协作和人文互融的深入推进也将提升我市的整体公共服务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3、内部规划与外部吸引共同发力,园区聚集形成较优产业生态环境6惠州市创新平台构建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加快潼湖生态智慧区和环大亚湾新区两大平台建设”的要求,提出“大力支持潼湖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专业镇创新发展,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创新平台构建规划。环大亚湾新区三大起步区实施重点项目 53 宗,计划投资 850 亿元。潼湖生态智慧区目前的规划包括思科潼湖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致力于打造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智慧型枢纽型“双创”新社区)、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借助园区产业和创新平台建设规划,配合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条件,成功吸引了大型企业在此布局,包括 TCL 集团智能互联网全球研发基地、 德赛物联网创新应用研发基地、 信利新型显示研发中心等 6 个企业研发中心和2 个孵化器项目,以及华大基因惠州基地和华大基因研究院惠州分院的项目建设规划。对外则吸引了中韩(惠州)产业园项目、美国硅谷 IT 巨头思科公司入驻, 外部吸引高技术制造业进入将进一步扩大丰富我市产业园区布局,加强与国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相关领域与国际开展全面合作提供契机,对于我市高技术制造产业承接国际产业分工,落实国际之间技术合作创新,开展人才、技术、设备、产业等的合作与交流意义重大,将为我市争取更多的品牌关注和政策支持。(二)面临挑战71、深圳等城市强吸附力导致高技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攀升较难共同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等经济发展实力较强,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创新载体、社会保障、创新氛围等创新软硬环境较优,与广州、深圳、东莞相比,我市经济产值尚小,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有限,城市化发展丰富度不够,鼓励创新的人文环境、相关基础设施、生活设施还不够完善,使得自然环境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而且紧邻深圳这一创新环境较优的大城市,高校、研究机构等留用载体与周边核心城市相比不具备优势,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的创新基础设施、社会待遇、福利保障、人文环境、发展机遇等方面也与核心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很难吸引专业领域的高技术人才进入。由此导致较大数量的高技术制造企业的研发中心一般布局在深圳,位于我市的主要是生产制造基地。具有高附加值的环节大部分在深圳的研发总部完成,导致我市的子公司或者生产基地技术创新投入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向高附加值延伸的能力不足,生产环节固化在组装集成等低附加值环节,经济效益维持原有劣势地位,进一步导致创新投入不足, 由此形成创新投入不足、 生产环节价值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我市处于价值链循环的不利地位。2、普遍性的融资、人才短缺问题导致技术研发推进难度大目前我市高技术制造企业面临不同的研发投入环境,但是整体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够。规模较大的研发中心8一般在深圳, 位于我市的主要是生产制造基地 ,技术创新投入较少,没有充分发挥这些企业资金充裕的优势。大部分扎根本地的中小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一样,自我积累能力较弱,融资困难突出:银行贷款抵押、资质要求高,放贷数量少、利息成本高,而且民间融资成本较高,从采购到产品投向市场收回货款现金流要求高,“实贷实还”的贷款模式,都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因此,导致整体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自主研发的动力。进一步导致有技术的企业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企业之间技术研发交流合作极少,因此单个企业都面临较大的研发投入风险,技术研发的协同效益较低。综合导致推进技术研发的困难较大。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高端人才难求, 普通用工短缺。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地区差异导致的人才分布不均衡问题加剧。深圳、广州等对高技术人才吸引力大,导致我市高技术人才流入不足。与此同时,东莞、佛山等城市在制造业所具有的产业基础、 政策优势、 城市基础等也相对优于我市,我市提供的园区配套环境不够丰富,交通设施、中小学、便利店、健身娱乐设施目前还有很多缺位,园区普通员工的生活还存在较多不便,因此普通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够强。对于年轻一代的普通工人的管理也存在待改进的地方,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 管理制度不再适应当前一代工人的特性,导致管理的效率低下、人员流动性大,用工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93、成本上升、需求有限的行业瓶颈制约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我市当前高技术制造业参与的主要环节仍以组装为主,原材料采购集中于固定材料,议价能力较弱,目前大部分企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工资不变而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历史,人力供应数量下降,人力成本大幅度持续提升,而且由于国内整体房价、生活成本上升导致人力成本上升趋势将长时间持续。由此导致我市高技术制造业的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也较大。与此同时,产出的零件或者半成品、成品的消费需求却不一定同步增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发展制造业的计划,对高技术制造产品需求相对减少。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问题更加严重,国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被压缩。国内经济新常态将持续,内需扩展困难重重,尤其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的电子信息类产品,未来扩展的空间十分有限,导致我市的相关制造企业面临成本上升、销售不增的双重压力。这种行业特性导致的行业瓶颈短期很难突破,制约我市相关高技术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影响全市高技术制造业的总体发展进程。四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10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全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融合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意见,主动顺应“互联网 + ”时代趋势,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我国实施“中国制造 2025 ”的战略机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结合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计划、有层次地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健康发展,推进三大基础产业的稳固与完善,提升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化产品与工艺,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增强竞争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发展五大领域,落实三大任务,完善四大保障,不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惠州制造”向“惠州智造”转变。(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 以创新发展为驱动,结合开放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两化融合。 抓住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战略,实施两化融合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互联网 + 制造”,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能化、网络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技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11扩大开放。 充分把握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机遇,巩固原有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基础,主动融入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分工,强化不同区域创新主体交流和创新要素流动,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创新要素的高效利用。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对于科技研发和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调动财政税收对社会资源的导向聚集作用,实现重点产业的有序布局,相关政策激发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活力,促使企业加快自主研发与技术转移,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三)发展目标1.产业规模与效益再上新台阶。到 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5000 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力争超过2500 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43.6% 增长到 50% 以上,基本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创新投入加大,创新能力提升。到 2020年,力争使我市 R&D 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 ( GDP )比重达到 3% 3 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 10000 件,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到 2020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000 家以上 ,争取新型研发机构达到 13 4 家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60 家以上,实现高技术制造业研发在我市的落地生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123、重点领域有层次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支柱作用得到巩固和发展,“十三五”期间,争取保持并发展原有优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 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产业,构建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逐步成为重要增长源,至2020年总产值达到1000 亿元以上。重点培育中医药制造行业,形成一定品牌地域特色,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4、开放创新系统初步形成。形成创新的开放系统,逐步实现创新工作的可持续良性循环;与深圳的创新协同效应加强,共同推进应用型研发项目开展,形成承接深圳外溢创新资源的“幼苗生长基地”;与周边河源、汕尾的交通、产业、人才合作继续推进,逐步形成互通城市圈。5、产业协同效益进一步提升。电子元器件、电子及通讯设备零件、汽车电子零件等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支撑”的协调性较强的产业组织格局;实现“手机之都”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形成手机设计、制造、应用软件开发、零组件配套的较完整产业链。6、地区创新体系初步构建。惠阳区、大亚湾区与深圳东部地区联络加强,共建深惠产业园规划开始实施,生命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基本形成合作体系。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建设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仲恺高新区打造深圳高端产业和创新资源外溢聚集区基本落实,地区创新特色优势初步形成。13五重点领域(一)电子元器件制造目前我国较多类别的电子元器件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汽车电子、 PDA 、机顶盒等电子工业产品畅销,带动电子元器件的需求。目前我国很多类别的电子元器件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核心部件和技术仍大量依赖进口。普通电子元件配件价格较低,2014 年我市 LED 产值占广东省的14.69% 。 LED 产业链较完备,主要集中在仲恺区和大亚湾区两大产业园区,占据比重约90% 。1、发展思路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打造“强化四基工程” (关键基础材料、 核心基础元器件、 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加强自主研发投入,注重高端电子元件产业链协调发展, 争取获得技术突破; 电子器件着力技术攻关,推进技术研发、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自动化,基础电子元件生产立足市场,把握电子工业发展趋势与潮流,增强企业协同性,形成集群效应共同推动产业效益提升,增强产业协同性,促进生产工艺进步,巩固电子元器件生产在电子工业中的基础地位。重点推进高端元件、器件、芯片的技术研发,争取突破技术封锁。 重点发展高端片式化、 小型化、 集成化电子元件,柔性可拉伸器件, 以及新型硅微器件、 敏感元器件和传感器、14新型晶体器件、精密电阻器件、超导滤波器等关键元器件;重点突破工业控制芯片、嵌入式系统芯片、新型可重构可编程系统芯片、高分辨率显示面板驱动芯片、视频处理芯片等高性能专用芯片,纯数字信号的主控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基带等芯片和数模混合信号的无线射频芯片的技术攻关和量产。加大集成电路板生产技术、工艺的研发和改进 。重点加强高密度互连板( HDI ),混合集成电路,光通信器件,高比容电解电容器,高端印刷电路板和新型高频频率器件,发展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集成化应用。推进电子元器件材料生产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引进。 重点保障覆铜板材料及电子铜箔、压电与系统信息处理材料、高热导率陶瓷材料和金属复合材料、片式超薄介质高容电子陶瓷材料、电容器材料及高性能电容器薄膜,高端电子浆料;低温共烧陶瓷 (LTCC)多层基板, 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高端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供应。2、主要举措一是参与共建集成电路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相关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参与集成电路国家实验室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建地方性集成电路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出让技术转让金、项目投资等方式参与实验室相关研究项目,引进适用技术成果并推动成果转化。定期开展与专家的交流合作,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推动15关键技术的引进,促成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共同打造我市集成电路生产的优势。二是引进、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生产基地,突破关键部件和材料的成本技术限制。积极参与国际化合作,推动芯片、电子材料相关工业的技术交流、人才交流,鼓励推动国外先进芯片研发、 生产企业入驻, 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以“资本换技术”,获取欧美发达市场高端人才、关键技术等资源,促进电子材料生产工艺的改进,推动关键部件和材料的本地化生产、研发,整合产业链条,调整产业布局,形成电子元器件的更加完整的配套,降低关键部件和材料的成本。三是扩展产业链条,扩大企业间交流合作,增加产业协同效应。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扩大产品生产范围, 通过联合、并购或者开辟独立业务板块,扩展产品线,扩大产业链条长度,增强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建设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间交流合作平台,促使企业之间开展定期的交流,推动企业之间建立合作、联盟关系,增加企业间在上游、下游的业务协同,减少过度竞争导致的损失。(二)锂离子电池制造国内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趋缓以及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影响,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发展加快,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发展放慢的新常态。我市高能环保电池生产基地初具雏16形,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仲恺高新区是全球第三大聚合物电池生产基地,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电源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竞争力。1、发展思路锂离子电池是电子产品、电动通行工具的动力来源,应重点提升技术水平,推动动能电池“隐形冠军工程”建设。坚持扶优扶强策略,引导资金、 人才等资源向重要企业倾斜,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源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批量生产,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球性高能动能电池生产基地。重点加大动能电池、电池材料的研发,推动配套充电设备工艺发展。 重点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高性能铅碳启停电池、镍氢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等车用储能系统,推动锂离子电池隔膜等关键电池材料的技术突破,推广应用车用轻量化合金、碳纤维材料、石墨烯材料等车身材料;发展动力电池快速更换技术及设备,电池组检测维护技术与设备,充电站、充电桩、燃料补充站、充气站的安全配套设备,升级改造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慢速充电设备、车载充电设备;支持共性技术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性能检验检测手段。2、主要举措一是加强自主研发力度,重点攻克产品性能、一致性、材料等核心技术,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借助我国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平台,加强自主研发的技术、人才投入,积17极吸引国外相关领域专家及高层次技能人才参与研究,推进关键材料本土化的进程 ,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在技术研发、行业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重点支持核心企业的研发项目,加快提升锂离子电池产品性能,拓展材料来源,推进锂离子电池一致性标准的构建及推广。提升我市在动力电池标准国际化进程中的地位,鼓励区内科技企业参与相关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二是推动鼓励上下游企业之间深度合作,推动上下游产业集约化发展。 鼓励德赛电池、亿纬锂能、 TCL 金能、时代电池等重点企业通过强强联合等方式扩大生产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加强电池生产企业与上游材料供给企业的联动和协作,加强与下游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终端产品生产企业沟通, 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向。实现集约化发展。借力国际品牌如苹果、谷歌、亚马逊、华硕、联想等 ,积极打入其供应链 ,稳步扩大传统市场。三是引导产业链合理布局,重点发展潜力较大的动力电池。依托比亚迪、亿纬锂电、德赛电池等动力电池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链,稳步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区域性盲目投资,重点关注发展动力电池等发展前景较好的业务板块,着力推进惠州亿纬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项目、欣旺达惠州新能源项目。立足市场,推动产能效益实现,对未18来前景有限、技术不先进、基础不扎实等条件不适合的项目要控制产能。(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已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并逐渐成为了世界通信设备加工制造的中心。我市拥有近千家手机产业关联企业,涵盖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初步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在全球手机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 2015 年产量 2.07 亿台,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9 ,全球总产量的 1/10 ,同时是国家重点视听设备制造基地,广播电视设备制造有一定市场地位。1、发展思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是支柱产业,应稳固基础,巩固发展,推进电子及通信“惠州版工业 4.0 ”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巩固通信系统设备制造,稳步提升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大力推进视听设备智能化进程,改进平板显示生产工艺,全力打造全球液晶电视重要制造基地。扩展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品类,改进通信设备生产组装工艺。改进通信设备生产工艺,大力发展自动化装配;前瞻布局手机衍生终端产品,推动手机终端技术创新、品牌构建,深化中高端、智能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建设完善手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在平板显示的传统应用领域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广播电视设备制造智能化发展。 重点开展曲面柔性、高密19度背光显示、量子点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完善液晶材料、玻璃基板、背光源、驱动IC、偏光片、触控模组等显示屏产业链配套,有条件引进推广多尺寸、高分辨液晶显示器生产线;加快发展下一代数字电视终端设备。推动视听设备制造智能化进程。加大高清、互动、网络化、集成化、 智能化等特征的家用视听设备产品研发、制造。2、主要举措通信设备制造业。 一是加强在系统研发与技术储备,打造核心竞争力。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企业目前在资金实力、人才实力并不是十分雄厚的情况下,坚持从未来市场需求出发,加强技术实力培育。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优势,有针对性的对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深化与国家各部委、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二是构建软硬要素齐全的全球性手机产业生态中心。推动惠州手机产业由制造集聚区向创新、品牌、价值链高地跃迁。首先,在完成产业布局规划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引进品牌制造、工业设计和产业链核心环节配套企业,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其次,完善产业优惠政策, 健全手机配套产业体系, 优化发展环境,引进手机制造装备、 芯片、软件开发与应用服务的重大项目,集聚一定数目的国内外知名研发、设计企业,入驻企业创新中心和技术中心,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最后,推动已20有产业基础与创新技术的融合协同发展,丰富产品形态,抢占高端前沿领域,加快区域品牌和企业高端品牌建设。视听设备制造及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 一是加强视听智能终端设备及技术的推进。紧随广播影视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广播影视内容的不断深化加强的趋势,基于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TVOS 技术体系,促进有线、无线、直播卫星电视及互联网电视的机顶盒、一体机、媒体网关和融合终端等终端设备基本实现标准化智能化。二是推动家用视听设备的智能化研发制造。以三网融合为契机,依托惠州数字电视网络基础设施,极整合视听设备制造及广播电视设备制造行业各环节的资源,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来支撑智能化家庭视听产业发展,加快具有高清、互动、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征的家用视听设备产品研发、制造。三是加强品牌国际化建设 ,扶持重点企业 ,落实企业“走出去”战略。适应数字化技术发展和行业新趋势,建立健全全球营销渠道网络 ,增强国际经营能力 ,加快实现产业从本土化向国际化的升级。重点突破数字电视、数字音频、智能家居平台等核心技术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紧紧抓住产品数字化的市场机遇,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四)汽车制造产业中国汽车产销量目前增速已经平缓,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行业内借助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力量成为当前大趋势。我市形成了汽车音响、21智能导航、电控系统等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子产品线,与汽车线束和发动机零部件一起构成汽车制造产业线条。主要分布在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惠城区。我市车载导航终端总产量位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的40% 。1、发展思路汽车制造是我市产业多元化中的重要一元,可聚集优势,着力打造汽车产业链的另一个“TCL”集团。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转移趋势,支持新技术的研发,积极承接汽车生产链的转移,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进程,继续推动行业整合,带动原有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汽车配件生产着力在已有基础上改进生产工艺,研发推广新型配件产品。 推进高压线束技术研发突破,研究车联网技术实施路径,支持汽车、汽车零部件及其关键总成性能检测等第三方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着手推进汽车电子电控、 LED 车辆灯具等配件生产装备的升级改造;改进升级全景无线倒车系统、汽车防撞预警系统、车载DTV数字电视系统,车用娱乐信息大尺寸液晶屏、起发电一体机系统的适用性;促进汽车电子生产系统的整体升级改造。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制造,加大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工艺的研发。 发展车用电子仪表、车用传感器等基础元器件;发展大功率车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模块、电力电子模块、高可靠控制器、永磁电机耐高温材料等配套产品;推进车用轻量化合金、碳纤维材料、v2x 、v2g 、石墨烯材料等22车身材料基础研究,提升轻量化底盘结构和碳纤维轻量化车身结构等共性技术。2、主要举措一是加大汽车配件产业与相关研究机构技术研发合作,加快产业技术改造。 充分发挥汽车企业的省、 市级工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合作等外部智力的作用,深化汽车配件产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落实省技术支持改造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辅助。重点推进基础研究项目和核心技术研发项目进程,针对传统汽车配件的品类、技术含量、 适用性进行升级改造, 以及对生产工艺改进、自动化设备的调试运行研究。尝试选择基础条件较优的企业试点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速技术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实现经济效益。二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优势构建,建设扩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依托新能源汽车现有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控、电机生产基础,扩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将传统汽车电子、汽车线束与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衔接,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格局的构建。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体系,规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使用,提升新能源汽车管理水平、鼓励第三方检测平台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进程。三是多种方式推进产业整合进程,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汽车配件及整车生产企业(华阳集团、德赛集团和比亚迪等)通过参股、并购、重组、共建新项目等方式进行产业内优势聚合,构建汽车上下游产业联盟,发挥23汽车总部经济的规模优势,形成减少上游原材料采购、下游成品营销之间的过度竞争,形成联盟优势。推动仲恺高新区汽车产业园 “一核二带三园四片” 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整合,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性。加速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的整合,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调布局。(五)生物医药产业医药制造整体利润率在高技术制造业中位于前列。2015年我国医保控费全面展开,随后相继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分级诊疗、高端医疗服务等政策,医药制造行业进入艰难转型期。但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二孩”政策的落地,以及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增速高于 10% ”的发展目标, 医药制造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我市中医药生产企业占药品生产企业总数24 家的 2/3 ,企业规模较小,目前尚无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 亿元,且缺乏对生物药、生物工程等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企业。1、发展思路重点培育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逐步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潜力产业。以打造“岭南地区特色中药品牌”为宗旨,加大对医药制造行业研发的专项资金支持,解决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当务之急;促进医药制造企业的协同合作,鼓励医药制造产业链的配套建设,有条件简化医药产品审批机制,减轻医药制造企业经营压力,24形成我市医药制造的品牌和产业优势;注重药材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保障药材道行地。中药制造注重新药研制及生产工艺改进,注重药材道地性。重点推进中药新药、中药新剂型和传统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研究针对重大疾病中药制剂,发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工艺装备、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和工艺装备,通过 GMP 改造,提升中药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技术、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单元制药技术及配套设备等, 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制药技术与设备,包括过程废弃物再利用技术;重点建立和提升中药材、饮片(包括破壁饮片)、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质量标准,建立高效、微量、准确、快速的活性成分鉴定、评价体系;推动药材道地性评价标准体系构建。加大生物药的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重点开展与周边生物制药公司的合作,发展基因工程、基因治疗、抗体药物;发展细胞治疗产品、血液制品;推广应用基因工程疫苗、灭活疫苗生产技术以及新型生物药品给药系统技术。医疗器械制造注重设备性能改进提升。 发展需求量大、应用面广的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仪器、急救及外科手术设备、专科医疗设备,提升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家庭用普及型医疗器械,支持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体系建设。2、主要举措25一是设立医药制造产业发展扶持基金,保障专项资金用于新药研发、二次改造。 汇集政府、金融机构和医药制造企业可用资金,成立医药制造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支持医药制造企业、药品研究机构的新药研发、药品二次改造、医疗器械的改进等技术研发项目,制定新药研发投入计划,明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则,缓解医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新药研发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的困境,确保我市医药制造企业技术研发的进程,促进企业技术实力提升。二是整合产业链条,成立医药制造企业服务联合会,专业提供检测和废弃物处理服务。 联合相关医科大学、医药研究专业机构,配合政府相关政策,推动成立我市医药制造企业服务联合会,专门针对医药制造企业的产品的一致性评价服务,提供必要的检测器材、人员等,医药制造企业共享检测公共服务,反馈企业药品检测情况,指导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降低单个医药制造企业的成本。针对废水、废渣处理的反馈意见,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力以及相关可移动设备的支持。三是推动中药种植联合基地建设,扩展种植品种,推动药材道地性和品牌建设。 整合目前中药种植基地, 推动零散、小规模的种植基地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规划种植品种、种植量,形成本地药材种植特色; 构建专业药材种植、 采摘团队,提高医药种植土地使用效率和种植、采摘整体效率,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中药种植基地,保障医药制造材料供给的质量和数量,降低药材成本,实现种植基地产业化优势。26六主要任务(一)加强载体建设1、夯实专业化小镇,打造特色小镇生态圈坚持贯彻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要求,以建设“特色小镇”为抓手,推动县(镇)域经济发展。坚持“一镇一主业、一镇一风貌”,推动专业镇升级发展,探索建设各具形态的特色小镇,提升小镇聚集创新要素、促进经济发展能力。夯实已覆盖电子信息、物流、旅游和农业等领域的 24 个专业镇 。针对惠州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发展产学研合作、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生产力服务中心, 以及技术创新、 质量检测、 知识产权、 人才培训、企业融资、 电子商务、 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 引导技术、装备、资金、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专业镇汇聚,力争培养一批在经济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新型专业镇。利用各县(区)小镇、街道各自生态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 。在规划编制、 基础设施配套、 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服务保障,明确其产业定位、 文化内涵, 承载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推动创新型城镇建设。同时,采取智慧城市、产城融合、科技创新、众创空间的理念来建设,打造具备自主研发、成果27转化、孵化育成、产业融资及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科技人才综合服务等功能的特色小镇,从而进一步助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2、巩固科技孵化器,助推高技术制造业调整升级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财政资金补助制度和风险补偿制度,发挥科技型创新基金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购买技术服务以及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 组织科技成果产业对接活动 ,支持骨干企业牵头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以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和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依托,为创业者与投资人、专业管理机构提供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完善促进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快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建设,鼓励多形式创业就业。打造“创业苗圃 (前孵化器) + 孵化器 + 加速器 + 产业园”的全孵化链条,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一体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以新型技术与产品研发、高科技产品孵化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加速聚集科研院所、国际合作、科技金融、科技服务、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为高技术制造业提供配套。以产业基地为载体,以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从“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借助重点项目的带动效应,推进高技术制造业调整升级。大力推进信利28AMOLED 、康冠新型平板显示、 旭硝子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平板显示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全球液晶电视重要制造基地。继续推动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着力建设手机制造之城、手机创新之城、手机品牌之城和手机文化之城, 打造“世界手机之都” 。(二)深化产业组织1、打造产业网络,促进大中小企业合作出台相关促进条例,行业协会牵头,以高技术制造业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打造企业间的产业网络。医药制造行业统筹多方资源,推进中药园区建设工作 。遵循“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依托”的工作思路,成立中药园区建设小组,推进中药园区建设工作,搭建共性科研难题研究平台, 降低药材采购成本。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中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争取更多的高科技中药材加工企业入驻园区。打造集生产、产品展览、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九惠生物医药产业园,扶持构建集药品研发、药品生产、保健食品及医疗器械制造于一体的罗浮山医药产业园。 二是加强宣传。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及知名度,充分利用媒体对中药园区的宣传效应,提升在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龙门瑶池圣泉国际生态度假区项目,加快建设有机农业种植园、瑶29医药种植基地等,在游客集中的旅游景点建立广告牌,发放宣传资料,提高中药园区知名度。2、建立沟通与互动机制,提升互动合作效率建立企业与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机制,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及企业利用公共资源的能力,并根据社会、企业与产业发展的需要,实施各种产业领域公共服务专项计划。针对行业的共性技术难关,利用政府支持发展,企业共同研发,按照技术成就、投入比例等因素进行成本核算承担,找出企业间可以共同合作、降低生产发展成本的环节。统筹行业中不同生产链环节、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发展需求的企业资源,优化关联合作。为社会组织和企业推荐各类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建立与各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机制。不但打通行业协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共服务机构直接的障碍,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可通过公共通道服务系统进行相关业务的咨询或办理。(三)做好定向投资首先,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精准靶向招商,以实现对现有高技术产业的升级再造。 根据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有针对性的向国内外拥有先进技术、人才的高技术企业进行招商。同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出促进外部投资的有关政策措施。其次,以“筑巢引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