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

上传人:cjc2****371 文档编号:63255055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探析王 岩一、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价格理论(一)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而不同商品交换需要计量它们的价值,就像粮食需要计量重量因而需要斗、称,布匹需要计量尺度因而需要尺子一样,在交换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被分离出来的商品的特殊职能。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04-105页。 “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 同上第105页。在货币发展历史中,许多商品充当过货币,“随着商品交换日益突破地方的限制,从而商品价值日益发展成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化身,货币形式也就日益转到那些天然适于执行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的商品身上,即转到贵金属身上。” 同上第107页。“金银作为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 同上第99-100页。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从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出:“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而货币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 同上第106页。(二)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1、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和另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的关系或比例,而在表现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同上第49页。,即交换价值(麻布的)=被表现价值量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 / 等价物(上衣)的价值量 =20码麻布(10小时)/ 1件上衣(10小时)=20码麻布/1件上衣 (1)这就是说,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一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公式(1)表明,交换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20码麻布交换1件上衣,本质上是20码麻布和1件上衣花费了等量的劳动,包含着等量的价值。随着时间推移,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劳动生产力发生变化,它们当中所包含的价值量随之发生变化,交换价值因此发生变化,其中被表现价值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变动引起交换价值同方向变化,比如生产麻布的生产率水平提高,10小时生产30码麻布,则3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1件上衣,或者,3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等价物(上衣)价值量变动则引起交换价值反方向变动。 2、商品价格“一种商品(如麻布)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7页。在价格形式上,货币的职能首先是价值尺度,即用货币的数量(货币的使用价值量)来尺度商品的价值量。这样,商品内在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就被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货币量的交换比例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只是用货币替换上衣作为等价物,因而公式(1)基本关系也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某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使用价值量(20码麻布)货币的量(2盎斯金) =20码麻布(10小时)/2盎斯金(10小时) (2)这就是说,在价格只反映价值的条件下(市场供求平衡),商品的价格不仅由商品自身的价值量,而且由货币的价值量来共同规定,其中商品或货币任何一方的价值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价格(交换的比例)。例如:黄金非常容易得到,即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黄金,单位黄金劳动耗费量减少,单位货币价值量下降,20码麻布值更多的黄金,货币贬值,麻布这个商品的价格上升。而麻布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使货币相对升值,麻布这个商品的价格下降。把问题推广到总量,公式(2)基本关系仍然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商品的价格总水平=总体商品使用价值量总货币量 =总体商品使用价值量(总劳动量)/货币量(总劳动量) (3)这就是说,无论是从各量还是从总量关系看,货币(金属货币)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用其使用价值量来表现商品的价格,是因为它中间包含着和商品相等的价值量,而“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 同上第119页。因此,价格由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价格变动根源于商品价值或货币价值变动。“商品价格,只有在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提高时,或在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降低时,才会普遍提高。”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17页。(三)商品市场的供求不是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和价格总水平的因素引进商品市场供求因素:(1)如果某种商品供求平衡,价格等于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如果某种商品供求失衡,价格将和价值背离,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进商品供求因素,价格发展为市场价格;(3)从总体商品市场看,社会分工使总体经济中的不同使用价值生产者形成互为供求的关系,总供给同时就是总需求,商品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互相抵消,对价格总水平不产生影响。所以,无论是从各量还是从总量分析价格的决定和变动,都需要把价格区分为反映价值的内在价格和考虑商品市场供求影响因素的市场价格。等价表现商品价值的内在价格,不是商品市场中反映商品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说明这一点,需要了解马克思的需求理论。马克思说:“要给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下一般的定义,真正的困难在于,它们好像只是同义反复。社会要满足需要,并为此目的而生产某种物品,它就必须为这种物品进行支付。事实上,因为商品生产是以分工为前提的,所以,社会购买这些物品的方法,就是把它能利用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用来生产这些物品,也就是说,用该社会所能支配的劳动时间的一定量来购买这些物品。”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08-209页。可见,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需求是商品生产问题,即需求方的支付能力的形成,这个支付能力代表生产中一定量的社会必要劳动的耗费,即需求方之所以有支付能力,是因为他在生产中投入了相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向社会提供了包含这个一定社会必要劳动量的使用价值(财富)。只是在以货币为交换媒介条件下,需求方用货币来抽象地代表他向社会提供的财富(抽象财富),他持有的货币体现着换取具体财富(使用价值)的支付能力,马克思把这种用货币表现出的商品的价值量称为价格。在马克思的交换价值理论中,使用的是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从生产角度、价值决定角度提出他的价格概念,并且得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结论,这里并不涉及商品市场供求问题。商品市场的供求不是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的因素。商品市场中存在着的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除了受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影响,还受商品市场供求和影响商品市场供求的其他因素影响。在进一步的讨论中,马克思使用了市场价格一词,并且在对市场价格决定和变动的具体分析中指出:“如果供求调节着市场价格,或者确切地说,调节着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那末另一方面,市场价值调节着供求关系,或者说,调节着一个中心,供求的变动使市场价格围绕着这个中心发生波动。”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02页。马克思在讨论市场价格时,所涉及的需求是市场需求(马克思称之为“社会需要”)。把需求放到市场中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指出了市场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在需求方面,从量的规定性来说,这种需要具有很大伸缩性和变动性,如果生活资料便宜了或者货币工资提高了,对这些商品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需要。” 同上第210页。马克思还讨论了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以及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他指出:“供求关系一方面只是说明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另一方面是说明抵消这种偏离的趋势,也就是抵消供求关系的影响的趋势。如果需求减少,因而市场价格降低,结果,资本就会被抽走,这样,供给就会减少。” 同上第212-213页。所以,各种商品价格因市场供求影响产生的波动会在总体商品市场中互相抵消,市场价格趋近于内在价格(即马克思所说的市场价值或平均价格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89页注释37。)。因此,在总体商品市场中,只要在商品和货币生产上各自投入的总劳动不变或者呈同向同比例变动、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变或者呈同向同比例变动,价格总水平不会发生波动,商品市场的供求不是决定价格总水平的因素。二、基于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的现象。所以,从马克思的理论视角讨论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在讨论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原因。(一)金属货币条件下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原因1、商品的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来源于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化如果货币与商品间供求平衡,根据公式(3),商品价格变动根源于商品价值或货币价值变动。关于这一点,马克思运用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规律,分析说明,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各自发生变动时,前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商品,这使货币相对升值,价格总水平下降;后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货币,这使货币贬值,价格总水平上升。这意味着,伴随着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客观上存在价格总水平下降趋势,如果此时价格总水平表现为不变,则表明经济中存在着货币贬值。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表现为经济增长率以超过人口增长率的水平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意味着货币实际上发生了贬值,但是,不能说,出现了通货膨胀。因此,货币贬值并不一定表示通货膨胀,只有货币贬值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即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才会出现通货膨胀。所以,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定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贬值率超过经济增长率,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的现象。2、货币供求变动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的影响(1)生产货币的总劳动量变动总体商品和货币量之间存在着互为供求的关系,并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假定生产总商品的劳动投入量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如果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意味着总体商品对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根源是投入货币生产的总劳动相对于投入商品生产的总劳动过多,这时,情况类似与商品市场中互为供求的商品供求失衡状况,不同的是,现在总体商品与货币量之间互为供求。此时,由于货币量相对于总体商品量过多,总体商品能实现大于其所含价值量的价值,货币只能实现小于其所含价值量的价值,因此,总体商品价格上升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20页。所以,当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它所媒介的商品总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过多时,货币贬值(实现的价值下降),总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上升(实现的价值上升),可以用公式(4)描述这个关系:总体商品实现的价值(4)价格水平=货币实现的价值(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由于货币的使用价值就是做商品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储藏财富的手段,而储藏的货币通过信用体系会重新作为商品交易媒介,因此,货币量的大部分不会经过一次交易就退出流通,对应于一定时期需要交易的一定的商品总量,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的货币,会在流通中反复使用;又由于总体商品和货币量之间存在着互为供求的关系,所以,决定一定时期货币流通数量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次数。依据公式(2)有: 单位商品价格=某商品单位商品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商品的价格流通中商品量以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通次数衡量速度,有公式(5)所示的货币流通量规律:货币流通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 (5)由公式(5)可以得出公式(6),这是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量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 (6)把货币的支付手段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考虑进去:(7)(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消支付)货币的流通次数货币流通量=从形式上看,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公式与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没有区别(其中的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在货币数量论公式中为名义GDP),但是,它们在本质上不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说明:由于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量和货币的价值量共同决定,所以,当货币流通速度为常数、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既定时,流通中的货币量由商品的价值量和货币的价值量共同决定。马克思说“流通手段是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还可以表述如下: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流通的货币或货币材料的量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42-143页货币数量论则认为,“在进入流通过程时,商品没有价格,货币也没有价值,然后在这个过程内,商品的堆的一定部分同金属堆的相应部分相交换。” 同上第143页。缺少价值理论基础的货币数量论无法说明,当商品价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也即马克思所说的“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确定不变时,货币量是如何决定的。由公式(6)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可见,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流通量进而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其影响机理是: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次数减少),使货币的供给量大于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对货币的需求量,货币的市场价格背离其内在价格,表现为货币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格,货币贬值,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上升。由于金是商品,有储藏价值,作为储藏手段,在货币过多时,会退出流通(甚至可以金银器皿和首饰形式储藏),“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的渠道。” 同上第154页。所以,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无论是什么因素引起货币供求失衡,通货膨胀都不会发生。(二)纸币条件下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原因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中,纸币本身有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47页所以,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所揭示出的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和影响其变动的因素、货币流通量规律等基本关系,都不会因为纸币象征地代表金属货币而改变 柳欣、王璐在“货币理论的基础”(见张宇等主编的高级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505页)中认为,马克思在讨论到纸币时发表了类似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但是,由于纸币没有了与金属货币同等的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功能,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需要量(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就会发生纸币贬值,产生通货膨胀。依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商品货币交易方程推论,在非金或银本位制下,如果一国有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率控制目标,就意味着,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由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规定,当纸币发行量超过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时,就会发生纸币贬值,产生通货膨胀。三、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揭示的问题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揭示出: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量和货币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当货币流通速度和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确定之后,货币量由商品的价值量和货币的价值量共同决定;由于商品和货币之间存在等价交换关系,货币量必须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并且由此可以延伸出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即把货币看作是代表抽象财富和其他所有商品相交换的特殊商品,如果货币供给大于商品交易所需要的量,单位货币只能代表更少的抽象财富,货币贬值,表现为经济中的价格总水平上升,产生通货膨胀;使通货膨胀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流通中使用纸币,纸币贬值的根源是,它的数量不能够像金属货币那样通过一个自动调节货币数量的蓄水池进行调节,而纸币丧失蓄水池调节功能的原因是它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金属货币的符号。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表明,货币数量变动通过对经济体中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第一,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之间也存在等价交换关系,公众手中持有的货币是分配到自己手中的价值(抽象财富)的代表,通过等价交换,可以支配含等量价值的物质财富,因此,如果出现货币贬值,在不同利益集团间实际上进行着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货币的流通手段看,货币贬值实际上是在持币者和持有商品者之间制造了不等价交换,会发生持币者和持有商品者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持币者受损,持有商品者得益;从货币的支付手段看,货币贬值,使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得益;从货币的储藏手段看,储蓄者受损(实际利率为负值 实际利率为正值,即储蓄的货币购买力在上升。通货膨胀使实际利率为负值,意味着储蓄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借贷者得益;从公众与货币发行者之间的关系看,货币发行者得益(得铸币税),被迫接受超量货币的公众受损(被迫交铸币税);从世界货币手段看,货币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各国承认的,能代表财富的货币。马克思指出,“一国的货币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现,因此,所有的货币都可以归结为它们的金和银的含量;同时,金银作为世界货币流通的两种商品,又可以归结为它们互相之间的不断变动的价值比率。”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56页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逐渐成为强势货币,事实上充当了世界货币,但是,和金银不同,如果我们假设美元出现比较大幅度的持续贬值,国际市场就会抛售美元和美元资产,转而购买其他能够保值的货币或者资产甚至黄金,这将推动美元继续贬值,如果美元贬值不可遏止,可以想象,美元将不会继续充当世界货币。而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大量美元储备和美元资产的国家的政府和公民,将会在美元贬值中遭受损失,美元发行者将会从中得到丰厚的铸币税收入、减少外债负担。第二,通货膨胀的后果是经济衰退。如果是国内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使实际利率下降,推动房地产和有价证券等资产市场价格上升,当其价格迅速上升时,虚拟资本积累额即经济泡沫巨大。当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时,公众开始抛货币、不储蓄、抛售有价证券等资产,抢购商品,以避免交铸币税,避免资产性财富不断缩水,结果是推动货币快速流通,货币加速贬值,经济泡沫破灭。在货币加速贬值和经济泡沫破裂过程中,公众手中的货币购买力和资产性财富大幅缩水,公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下降, 同上第558-559页。最终演化为经济衰退。四、对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启示依据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国内通货膨胀和本币对外贬值具有一致性,但是,中国目前国内存在通货膨胀,而对外存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净出口增幅下降,但是仍然在增加,因此外汇储备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为了控制本币升值速度,使国内本币投放量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热钱流入套利,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和通货膨胀压力;石油价格和粮食等食品价格上升产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就原因看,根本问题是美元过多流入中国而政府试图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造成通货膨胀,若要在短期释放来自这些方面的压力,只能快速升值。但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即意味着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快速贬值,这一方面使中国的美元储备和美元资产缩水,遭受损失,另一方面,使中国的净出口减少,失业增加,甚至导致经济衰退。就原因看,根本问题是国内对这些商品的生产能力不足影响市场供给,储备能力不足影响了对市场供给的调控。解决这个问题,调节对象不能是减少货币量,而是要提高供给能力。如果一味地减少货币量,会使失业增加,甚至导致经济衰退。中国目前仍然存在失业问题,需要较高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面对中国目前的状况,政府可以按照通货膨胀率减税并且有针对性地对石油、粮食产品部门进一步减税或进行补贴,通过调整利益关系避免公众的避免铸币税行为对通货膨胀的推波助澜的行为,通过税收和补贴激励,减少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压力,促进经济增长。 2008年6月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地址: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编:010021电话:13947167881;(0471)49929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