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评语.doc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61499772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评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评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评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评语信息化教学设计评语【篇1: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篇2:活动一 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说明: 在这个活动的学习中,你将通过回顾并对比前面两个单元学习的教学评价的内容,总结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特点、原则等。第 1 步 回顾内容请大家回顾前面两个单元介绍的评价方法,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两个单元介绍了哪些教学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有什么不同? 2、在你的教学设计中,使用了哪些评价方法?为什么?信息化教学评价除了关注学习结果,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资的评价。第 2 步 对比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请你再思考前面两个单元介绍的教学评价方法,然后和你的小组成员进一步讨论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不同,并将结果填写下表中: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变革,也需要相对应的评价方式的变革,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了达到信息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处理信息能力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其教学评价必须要与各种相关的教学要素相适应,从而也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评价迥然不同,信息化社会中需要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于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价也不例外。国内比较系统研究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曾系统对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差别概括为五个方面: 我们可以进一步使用下列表格进行比较: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关注对象主要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 1 对资的关注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资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因而对于学习资的评价相对忽视,往往只是在教材和辅导材料等成为产品前,才有由特定学生与教师所实施的检验或实验性质的评价出现。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资的来十分广泛,特别是互联网在学习中的介入,更使学习资呈现了取之不竭之势。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习资尤其是教学软件和网上学习资随处可见甚而到了泛滥的程度。因而面向学习资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一个优秀的教学游戏型教学软件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其他类型的资见附录41): (1)为学习提供具有竞争性的气氛; (2)提供反馈和判断; (3)提供评分系统; (4)允许学习者选择不同的内容材料; (5)如果学习者在较低水平的游戏中竞争成功,他们有机会向更高级别的游戏挑战; (6)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令人兴奋的情境;(7)学习者有机会和同伴或计算机本身竞争; 能力训练 利用上述介绍的教学游戏型教学软件应具备的特点评价案例4-6,分析p 两个网络教育游戏具备了上述哪些特点?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2 在教学中的位置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往往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目的在于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见图 4-11 )。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技术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评价的参与,学生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评价是镶嵌在真实任务之中的,评价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是一个进行之中的、嵌入的过程,是整个学习的不可分的一部分,即信息化教学评价是面向过程的(见图 4-12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有着与传统教学评价的种种不同之处,但在应用上并不是对立的。传统教学评价关注结果,评价的客观性强,而信息化教学评价关注过程和资,评价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两者各有优势,一个成熟的教学设计者应该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评价。第 3 步 总结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 在信息化教学中,以下一些评价原则将有助于达到评价目的,进而实现整个教学的目标。 1 在教学进行前提出预期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的任务往往是真实的,而学生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途,在教学进行前,预先通过提供范例、制定量规、签订契约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将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主动地使自己的工作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 2 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学的组织者要尽可能地从“真实的世界”中选择挑战和问题,并在评价时关注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提问的能力、寻求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上,而不仅仅是判断学生的能力如何上。 3 评价是随时并频繁进行的既然信息化教学中的评价是一个进行中的、嵌入的过程,那么它也应该是随时并频繁进行的,目的是衡量学生的表现与教学目标之问的差距,进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或者要求学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努力方向。事实上,评价是促进整个学习发展的主要工具。 4 学生对评价进程和质量承担责任要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学生需要有机会制定和使用评价的标准,使他们在思考和反思中发展自身的技能。学生应该知道如何回答和解决诸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取得了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提高?”、“我们怎样才能达到优秀?”之类的问题。因此,只要有可能,就要尽量鼓励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并使他们对评价的进程和质量承担责任。那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评价的关键是作为教学媒介的信息技术能否使“教”与“学”更加协调,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总的评价原则是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合理、有效,具体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信息技术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是评价的核心。下面提供一个简要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供参考:【篇3: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参考量表附件1 吉首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建设要求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是指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教学媒体、信息资,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线,通过几门密切相关的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建设,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信息化素养,来丰富与完善课程群教学资,构建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现代教学表现形态。开展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建设试点工作,是为了加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强化数字教学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了保障试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如下要求:一、建设目的1推动全校更加重视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与水平。3探索高校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完善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浓厚氛围,推动信息化教学资的建设与共享。 二、建设内容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开展课程群数字教学资建设研究,建设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的顶层设计、课程群数字资的开发与汇聚、实施教学过程中与资相适宜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资开发应用的教师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整体建设将采用信息化、系统化、层次化的教学资组织模式、多元化的交互渠道及持续化的前沿知识跟踪等课程教学资建设方法,为提高信息化教学资的利用率和资共享作出探索和实践。1、信息化教学课程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理念强调从实际需求出发,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自高端开始进行战略谋划和总体设计。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的顶层设计,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复杂关系: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对以往课程教学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信息化教学顶层设计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顶层设计应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过程。2、课程群数字资的开发与汇聚教学资由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教学理念先进,技术应用合理,较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教学资能够完整覆盖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交互性能和教学效果较好;资要求。要求明确指向一线信息化教学资,资应涵盖教学全过程。根据教育资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信息化资主要包括9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如: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单、微课、教学设计、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等内容。教学要求。正确运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新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资和实施教学过程;准确把握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等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内容处理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及工具改革课堂教学,破解教学难题,增强教学效果,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好,教学效果好。技术要求。教学视频类资应遵循统一技术标准(编码格式:wmvflvmp4;码率:5001024kbps;分辨率:7205761280720或6404801024576)。教学软件类资应能够合理选用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播放顺畅稳定,导航链接准确,用户体验良好。教学软件需附必要的使用说明。3、实施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促进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的环境、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提供信息化的认知工具支持,从而创新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为“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 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的过程。 4、教学资开发应用的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团队基于课程群进行建设,是数字资建设主体。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基础性和规模化的课程可单独组建建设团队,而一些课程由于其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可整合成课程群进行一揽子建设。学校计划用35 年时间,选拔、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信息化课程群教学资建设团队。通过团队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三、建设标准试点建设的重点在于引导教师正确运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新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并按照规范的格式及要求撰写教案;准确把握所授课程和使用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并及时将相关学科专业的最新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和大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科学选用教学策略、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应用各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有效调控课堂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等。信息化课程群教学资建设的基本标准可以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群改革等方面加以考量。1、在教学条件方面:(1)是否具有与本课程群密切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其他院校教学改革的相关资料, 及详细的课程群介绍。(2)教学仪器设备、教具是否先进齐全,教学资是否能满足教学需要。(3)课程管理是否制度健全, 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是否完整、规范。2、在师资队伍方面:(1)是否能按照信息化教学的新思想,构建教师团队;(2)团队成员是否能结合教学实际, 探讨教学问题, 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教学经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3)团队是否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实训。3、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1)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体现课程体系统筹规划,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2)是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是否有显著成效。(3)是否能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4、在课程群改革方面:(1)课程群建设与改革是否整体思路清晰, 能较好地体现现代教育思想。(2)课程群是否重组整合力度大, 且科学合理, 综合性强。(3)教学资是否优化配置效果明显, 各门课程体系定位准确、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通过开展信息化课程群教学资建设,凸显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优化教育教学资,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倡导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着力完善全校优质教学资共享与交流平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四、验收要求建设期满后项目申请验收,要求项目组报送材料包括:1、项目申请书;2、项目总结报告(对照建设标准);3、具体成果(课程群的整体系统教学设计与具体课程教学设计、公共平台上的课程群团队教学空间、汇聚和自主开发的课程群教学资、课程群资建设相关研究文章); 4、信息化教学相关竞赛获奖证书等。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 20_年9月26日 用“智慧职教”迎接“共享时代”(代序)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得到空前的推广和普及。在网络化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途径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是继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的第三次人类学习的革命。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而代之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生长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隔离的语意、书面符号交流,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拓展创新。我校与东北师大理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后,组织了两期“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每期一周,前后受训教师75人次。按照“智慧型教师培养标准”,培训课程涵盖目前关注度最高,实际应用效果最强的几大专题。随后,各系都精心组织了二级培训。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准备,6月15日,“微课创意设计大赛”隆重举行,老师们的不俗表现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赞誉。更为可喜的是,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钟绍春教授亲自将“数字化资应用与研究基地”的牌匾授予我校,激励我校建成全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全国中职数字化应用先进校。信息技术做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要素,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教学变革的有效手段,也是助推“四个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我校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利用好交互式网络技术平台,实现管理和教学两个现代化,就是要用颠覆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来实现“一三五”办学目标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促进学校跨越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增强信息意识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层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方式的全方位的整体变革,覆盖教学、管理及宣传等方方面面,树立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技术管理和协调管理的观念。全体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信息技术的操作者转变为教学资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充当教育信息化的坚定拥护者和实践者。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看,其核心工作涉及各学科、各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因此,教育教学信息化能否广泛、深入应用,关键是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和能力,能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能否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的根本变革。“共享时代”已经来临,“智慧职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我校开放办学的最高形态。我们要以先进、实用为指导思想,倾力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智慧共享”的“智慧职教”。不仅要在校内实现教育资共享,而且要面向全社会,服务平遥百姓,在平遥构建资共建共享的生态圈,成为平遥的“文化交流中心、人才信息中心”,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我们要强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应用,使我校在教育治理现代化、教学方式智慧化,教育资共享化的进程中发挥“榜样”引领、“特色”辐射作用。胡海平 20_年8月信息化数学教育教学案例铜陵市701小学方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已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面临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最关注的每日学习、生活作息时间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概念。在处理“时”与“分”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转动的分针与时针,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时=60分;在感受1分钟时间多长时,我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h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我正是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认识时,课前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让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有的是洛阳火车站春运时间的客流量,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找规律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找到一组,并且重复出现的规律。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活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利用图形摆出不同规律的图形,电脑给出一个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规律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当今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他们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而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的特点。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通过计算机设计了三种有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拼法,让学生通过看计算机上的演示,清楚的了解如何讲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了学习的体验。 又如:在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课时,教师利用网络教室,进行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实效性难把握。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量信息传载功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科技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不再是一个信息的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生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而已。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者冯杨案例【摘要】:p 本课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短片十面埋伏和教材配套光盘中声音、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多媒体。教学题目 第三单元感受多媒体第一节感受媒体所属学科信息技术 学时安排 1课时年级七年级所选教材 信息技术(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编著)一、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特征2、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多媒体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己感受并收集声音、视频等媒体,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并能对他人收集的媒体做出正确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对现代媒体的兴趣。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p )教材上本单元要求学生知道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是融合了几种每体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载体。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本单元的任务是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媒体。教学重点:1、多媒体的基本特征;2、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说说多媒体技术有那些应用。 教学难点:声音和视频的处理3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欣赏短片(十面埋伏)师提问:片中都涉及到那些媒体形式。教师启发:张艺谋用他的智慧和创造力将中国的文化、功夫表现的如此完美,那我们也用我们的智慧说一说他都运用了那些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挑战精神) 多媒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具体谈一谈多媒体技术有哪些应用。二、学习者特征分析p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学生初步具有欣赏美的能力,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希望自己的理解看法与众不同,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和评价。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多媒体知识有初步和了解和认识。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设计1学习环境选择(打)(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4)校园网 (5)因特网 (6)其他2学习资类型(打)(1)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4)多媒体资库 (5)案例库 (6)题库(7)网络课程 (8)其他3学习资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由于本校机房不能直接登陆互连网,因此教师在课前建立十面埋伏的文件夹,将素材下载到相应的文件夹中,在服务器上实现共享,学生可通过访问服务器来浏览素材。四、学习情境创设1学习情境类型(打)(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3)虚拟情境 (4)其他2学习情境设计通过播放十面埋伏的精彩画面,让学生回答哪些内容体现多媒体?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本节课的任务是了解多媒体,让学生打开服务器上的素材进行欣赏。五、学习活动组织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抛锚式(2)支架式(3)随机进入式 要求学生自选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设计电子板报。 “民族文化”素材库 自主选择主题,自由设计板报版式。 鼓励学生创新,不要互相模仿。(4)其他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竞争 要求选择不同主题的同学的设计要各据特色,体现主题特点,同一主题的作品风格也要不同。 “民族文化”素材库 思考,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启发引导(2)伙伴(3)协同(4)辩论(5)角色扮演(6)其他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播放短片、营造气氛、引出主题欣赏短片分组讨论全班总结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播放十面埋伏的演出片段; 提问演出中涉及到哪些多媒体知识?引导启发 张艺谋用他的智慧和创造力将中国的文化、功夫表现的如此完美,那我们也用我们的智慧说一说他都运用了那些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挑战精神)导入新课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制作一张有关民族文化的电子报刊,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媒体。欣赏观察,回答问题。 倾听思考 记忆思考欣赏作品 欣赏短片。提问短片中都包括哪些内容?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讲解电子板报的制作流程 导入今天我们自己要总结多媒体,它都包括哪些形式呢?任务一:确定主题;要求学生打开十面埋伏文件夹,欣赏短片。 任务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小组讨论总结。任务三:学生总结;要求各组学生把本组的总结写出来,最后全班总结。 看书,回答问题。 动手实践,思考,确定主题。 仔细阅读,记录资料的出处。设计评价 请总结好的小组说出其内容。 要求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表达设计思路,互相评价。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 有了了解后,我们将从下节课开始处理多媒体。 总结本课的收获六、学习评价设计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他2测试内容由学生自己表达设计思路,其他同学从其所选主题、素材的选取、版式的设计和有无创新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信息化音乐教育教学案例铜陵市701小学叶婷婷音乐是小学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学科是美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之主要途径之一。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所面对的学生有着强烈好奇心、活泼好动的特征以及敏捷的思维。面对这样特点的学生,我们的音乐课堂,要以体现审美为基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正好符合了这一需要。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音乐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得抽象的音乐美最大限度地可视化、形象化。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发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使两者紧密结合,并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这就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运用于教学中。这不仅要求音乐教师掌握必要的多媒体技术,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的思维以及更新的理论观念。 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如下: 1、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直以来,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和欣赏录音机的音乐会感到枯燥、单调,这样上课的时候会使学生显的被动,教师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充满美感的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在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一定会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我在上二年级的小红帽这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看小红帽的故事视频,然后结合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兴趣,然后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歌曲,让学生自主的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使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歌曲情绪,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达到理想的效果。2、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音乐学科中,要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音乐教学中,除了要使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又要使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要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美,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单单一味地给他们听音乐是很难做到的。纯粹听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不明显。而如果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加上动态的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学生便会更感兴趣,同时也对音乐能有更主观的理解。例如:我在上六年级阿西跳月这一课时,让学生们分别欣赏管弦乐演奏阿西跳月、阿西跳月舞蹈视频,再请学生上台模仿彝族姑娘载歌载舞的场景,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彝族音乐风格,充分感受阿西跳月舞蹈、音乐魅力。3、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音乐教师,你自身首先要对教材有全面而充分的了解、掌握,然后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较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帮助、促进教学的效果。并且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与教学设计紧密相连,如我在上二年级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根据教案设计我通过讲故事导入,运用蜗牛图片、黄鹂鸟图片、动画视频,分角色表演,等把学生带入到我教案设计的情境当中来,使得学生不但学的很投入,而且教学效果很好。通过实践我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的迷人,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形态美和情感美。 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案例榆林市电化教育馆一、实施背景中小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的重要手段。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理科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了实验教学内容。然而,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却一直沿用传统的阶段性检查和总结、汇报等纸质报表手段。这种管理模式虽然简单易行,并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间断性、松散性和滞后性,不能实现对实验教学全过程的精细管理,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从20_年开始,榆林市电教馆一方面起草制定了系统的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常规要求,为学校和学科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管理提供依据,另方面根据实验教学管理的流程和特点,自主开发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将我市的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推向网络化、智能化。经过半年的使用,初步发挥了平台在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促进课改方面的功效,我们体会到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在推动各中小学实验教学及时、规范、高效开展方面的巨大优势。现将有关情况分享如下:二、解决思路及方法近年来榆林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在全省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先后为榆林市电化教育馆投入资金约4000余万元,建成了榆林市教育网络数据中心、榆林市教育云服务平台、榆林市教育信息网教学资平台等。为增强技术力量,市电教馆通过各种渠道充实了专业技术,加强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论证,我们认为市电教馆现有技术力量完全具备自主开发一个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能力。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需满足PC端和移动终端的应用需求,能通过手机拍照上传等方便快捷的对一些数据采集功能和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p 功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公开透明地管理每一个教师的每一次试验,先核定每一个教师的试验任务数,教师每做一次试验,到管理平台上传各个角度的3张相关照片,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任务可以落实到人,自动统计教师个人和学校整体的完成进度。(一)思路为保证管理软件可实用,必须采用B/S架构,采用通用成熟的语言开发,兼容各种电脑浏览器和手机浏览器,不仅可以在电脑上上传实验照片,还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拍照上传。每次实验必须通过审核员审核才有效,拒绝无效实验和充数实验,通过各项数据的采集,自动计算开出率和及时率,其他如分组率、成功率和覆盖率由于容易造假,无法有效监管,不作为考察数据,教师自己录入供自己做大数据参考。(二)方法流程设计:数据采集:任务核定:教师进度报表:学校进度报表:四、效果与思考一是实现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实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让实验教学工作与“互联网+”的潮流同步。二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可视化。实现用 “大数据”思维对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替代,既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又破解了长期以来业务部门难以对中小学实验教学进行过程监管难的问题。三是实现了实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精准管理。用痕迹数据代替了汇报总结,用数据说话代替了报表说话,有效避免了传统管理方式容易弄虚作假的弊端,并为今后用“大数据”分析p 研究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奠定了基础。信息化教学评语信息课教学评语语文课信息化教学评课心得体会信息化教学设计评语教学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评语第 34 页 共 3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