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三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0806381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三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小学教育三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小学教育三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5三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教案单元一 植物的根茎叶单元内容分析引导儿童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事物,是小学自然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小学生对于自然界的事物大多抱有很强的好奇心。科教版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很注重让儿童去关注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单元的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常见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奇妙;了解植物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增强关爱植物、观爱自然世界的生命的意识。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自下而上地探究植物的营养器官:从根的向水性、向地性到茎的向光性,再到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基于学生曾在一年级学习了植物根、茎、叶外部形态的多样性,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对根、茎、叶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并探究不同形态的根、茎、叶的一些共性和功能。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常见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2初步了解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和茎的向光性。3初步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4.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推断、设计方案和收集证据等能力。5. 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单元重点和难点重点:1、一些常见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2、茎的向光性。 3、叶的光合作用。 4、叶的蒸腾作用。难点:1、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根的生长的方案。培养学生持续观察、记录及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茎的生长方向受到阳光影响的方案; 3、知道怎样检测叶片中是否含有有机物淀粉。 4、根据预测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叶片与水分蒸腾量的关系。单元设计思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自下而上地探究植物的营养器官:从根的向水性、向地性到茎的向光性,再到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基于学生曾在一年级学习了植物根、茎、叶外部形态的多样性,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对根、茎、叶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归纳整理,并探究不同形态的根、茎、叶的一些共性和功能。一、植物的根茎叶 第 1 课时:根怎样生长一、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根的形态特征,对多种植物的根进行分类。2 通过探究根的生长方向,了解根具有向地性和向水性,培养设计方案和收集证据的能力。3 通过课后耐心种植和持续观察,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根的生长方向。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根的生长的情况,并做记录。四、活动设计:活动一: 根的分类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根的形态特征,对多种植物的根进行分类,培养观察与分类的能力。2、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变态根。器材准备:香菜、吊兰、菠菜、大蒜、洋葱、等植物的根的实物或图片;活动二:根的生长方向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根的生长方向,了解根具有向地性和向水性,培养设计方案和收集证据的能力。2、通过课后耐心种植和持续观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器材准备:黄豆发芽种子若干、透明容器一组、脱脂棉(含水);六、教学过程:活动一:根的分类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各种带根植物2、交流:说说这些带根植物的名称3、比较:不同植物的根在形态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对各种不同的植物的根进行分类5、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6、拓展:一些常见的变态根。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根供学生观察,可以介绍根的名称,以便于学生交流。 对于有争议的根,可以再次进行观察和分类,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意见。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对学生进行介绍,加深学生的印象。活动二:根的生长方向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预测:植物的根是怎样生长的?有什么特点?2、讨论:怎样设计植物根的生长方向实验方案?3、交流:说说自己实验方案。4、实验:探究根的生长方向将根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5、交流:课后观察实验的结果 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注意在摆放种子根的位置时,应考虑到不同的方向,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提醒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物品。 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在课后持续进行实验记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一、植物的根茎叶 第 2课时:茎与阳光二、 教学目标:1 通过对各种植物的茎进行分类,了解植物茎的不同,培养初步分类的能力。2 认识一些常见的变态茎。3 通过探究茎的生长方向,了解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4 培养设计方案、收集证据的能力。5 通过课后照顾植物和持续观察,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探究茎的向光性。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茎的生长方向受到阳光影响。四、活动设计:活动一: 茎的分类活动目标:1通过对各种植物的茎分类,了解植物的茎有的硬,有的软,有的能够直立,有的不能直立等,同时培养分类的能力。2了解一些常见的变态茎。器材准备:葡萄、南瓜、牵牛花、月季、水稻、樟树等植物的茎的实物或图片;活动二:茎的向光性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茎的生长方向,了解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2培养设计方案和收集证据的能力。3通过课后照顾植物、持续观察,培养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器材准备:茎朝一个方向弯曲的盆栽植物、有夹层的纸盒、盆栽豆苗。六、教学过程:活动一:茎的分类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各种不同形态茎的植物。2、交流:说说这些植物的名称3、讨论:给这些不同茎的植物进行分类4、实验: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5、交流:说说自己的分类结果6、拓展:一些常见的变态茎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根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的名称,以便于学生交流。 对于茎的分类,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讲解说明,如直立茎、匍匐茎等概念。 教师可以提供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植物茎的实物,对学生进行介绍,扩大学生的认知面。活动二:茎的向光性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异同?各有什么特点?2. 预测:植物茎的生长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3. 设计植物茎生长方向受到阳光影响的实验方。4. 制作:控制阳光光照方向的植物生长盒子5. 交流:说说自己实验方案。6. 记录:茎的生长方向的变化7. 交流:课后观察实验的结果8. 了解:植物生长小资料l 教师在教学时,选取茎弯曲比较明显的盆栽植物进行观察和比较。l 提供茎朝着一定方向生长的植物,如黄豆苗等,便于学生设计实验方案。l 引导学生设计控制光照方向的盒子。l 督促学生课外观察、记录。一、植物的根茎叶 第 3课时:叶的光合作用一 学目标:1通过对叶进行分类,了解一些常见叶的形态特征,培养自选标准进行分类的能力。2通过实验,了解绿色植物的叶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释放氧气。3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初步培养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体会叶对植物整体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探究叶的光合作用。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并检测叶片中是否含有有机物淀粉。四、活动设计:活动一:叶的分类活动目标:1通过对几种特征鲜明的植物的叶的观察与欣赏,激发对叶的探究兴趣。2通过对叶进行分类,了解一些常见的叶的形态特征,培养自选标准进行分类的能力。器材准备:荷、枫树、樟树、红叶李、松树、竹、悬铃木、柏树、槭树、吊兰、桂花等植物的叶;活动二:叶的光合作用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叶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释放氧气。2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初步培养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体会叶对植物整体的重要性。器材准备:水草、玻璃片、玻璃杯、水槽;黑卡纸、天竺葵、回形针、酒精、烧杯、酒精灯;褪去叶绿素的天竺葵叶片、碘液、滴管。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叶的分类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各种不同形态叶的植物。2、交流:说说这些植物的名称3、讨论:根据学过的知识,给这些不同植物的叶进行分类4、实验: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5、交流:说说自己的分类结果6、拓展: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奇特的叶?l 教师课前搜集一些植物的叶供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可按形状、颜色、叶缘、叶脉等分类。l 鼓励学生自定分类标准。l 教师可以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奇特的植物叶的图片,帮助学生扩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活动二:叶的光合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思考:为什么植物一般都长有叶?叶对植物有什么作用?2、实验:小组合作“水草在光的照射下释放氧气”的实验。3、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4、讨论: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氧气外还能产生什么?5、了解:碘液可以测试淀粉。6、观察:部分受到光照的叶片。7、预测:碘液滴在叶片上会出现什么现象?8、实验:将碘液滴在教师已进行处理、部分受到光照的植物叶片上。9、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结果。10、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选择水草进行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到气泡的产生。教师向学生介绍淀粉遇碘会变蓝紫色。教师可向学生详细介绍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为后面学生的分析打基础。将预测结果书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更加关注后面的实验结果。滴加碘液时应均匀,提醒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一、植物的根茎叶 第 4课时:叶的蒸腾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叶片的大小与水分蒸腾量有关,叶片越大,水分蒸腾量越大。2 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培养设计和实施对比实验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3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提高爱护叶的自觉性。二、教学重点:探究叶的蒸腾作用。三、教学难点:根据预测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叶片的大小与水分蒸腾量的关系。四、活动设计:活动一:叶的蒸腾作用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2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培养设计和实施对比实验的能力。器材准备:盆栽绣球、塑料袋、绣球叶、纸、玻璃量杯;活动二:哪种叶蒸腾的水分多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叶片的大小与水分蒸腾量有关。2通过对植物落叶现象的分析,培养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提高爱护叶的自觉性。器材准备:大小不同的绣球叶、纸以及寒带植物、热带植物照片。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叶的蒸腾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盆栽绣球2、交流:塑料袋中的水是从哪儿来的?3、讨论:怎样证明蒸腾作用发生在叶片上?4、交流: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方案。5、实验:证明蒸腾作用发生在叶片上的对比实验。6、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l 教师课前先准备好一盆实验植物,提供给学生当场观看,通过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l 教师应提供玻璃杯、图画纸等实验器材供学生设计选择。l 引导学生控制茎的长短、水量等变量。l 提醒学生保持玻璃杯的平稳。 活动二:哪种叶蒸腾的水分多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讨论:叶蒸腾的水分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设计:探究叶片大小与水分蒸腾量的关系的实验方案。3交流:实验方案。4实验:探究叶片大小与水分蒸腾量的关系,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第2页上。5交流:实验结果。6介绍:热带地区为什么多为阔叶植物,冬季植物落叶有什么意义。7阅读:小资料体会蒸腾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意义。引导学生控制水量、叶片类型等变量。建议学生选择草质叶片,实验效果较好。提醒学生保持玻璃杯的平稳。在学生交流落叶原因的基础上引出蒸腾作用对人类意义的讨论。单元评价建议本单元学习评价单主要评价学生分类的能力和选取大量叶片认真观察的态度。 本单元评价活动可以结合第三课“叶的光合作用”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叶片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分类方法。第二单元 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绿色开花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认识事物和观察细微事物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推测、设计简单实验、收集证据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体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感悟植物花、果实、种子对植物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增强关爱植物的意识。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逐步认识植物的有性繁殖过程:先认识花,继而认识果实,最后认识种子。基于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的多样性,本单元将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形态的花、果实、种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及其功能,而比较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将在中学进一步学习。基于学生已初步获得关于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联系的体验,本单元将鼓励学生尝试探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单元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基本结构。2 探究果实的传播方式和种子不同部分的功能。3 感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4 增强爱护植物、保护绿化的意识。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悟植物花、果实、种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自行探究认识单性花和两性花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单元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做好完整的记录,同时通过相互讨论及评价来体验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感悟植物花、果实、种子对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2、鼓励学生课后可以从多渠道收集资料,既可以是各种实物,也可以是一些文字图片资料,体会资料来源的多元化,帮助学生课内知识的学习。3、本单元有很多知识点的学习是要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完成记录、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所以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实验要仔细、记录要完整、讨论要投入。21 花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解剖百合花,知道它是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并了解各部分的特征。2、 通过推测、讨论、模拟和看录像,了解花各部分的作用:花萼保护幼花,花瓣保护花蕊和引诱昆虫传粉。了解授过粉的花能结果。3、 初步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花的结构的观察兴趣和关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解剖百合花,知道它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并了解各部分的特征。教学难点:花各部分的作用以及花粉的传播。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解剖花的结构活动目标:1. 通过解剖百合花,知道它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并了解各部分的特征。2. 通过解剖百合花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记录的能力。活动准备:康乃馨、百合花或其它两性花。活动二:分析花各部分的作用活动目标:1. 通过推测、讨论、模拟和看录像,了解花各部分的作用:花萼保护幼花,花瓣保护花蕊和引诱昆虫传粉。2. 了解授过粉的花能结果。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活动准备:百合花或其它两性花、毛笔、录像等。四、教学过程(一)解剖花的结构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交流:花一般有哪些部分组成?2、讨论:解剖百合花并观察记录花的构造及其特征。3、交流:记录结果。4、讨论:雄蕊和雌蕊有什么区别?5、小结:百合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时,教师应适时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记录要正确。*可以边交流边讨论得出正确结论。*通过补充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拥有完整的组成部分。(二)分析花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破损的康乃馨花朵。讨论:剥掉花萼,花瓣会怎样?花萼的作用?2、讨论:花的其他部分有什么作用?3、观看:有关录像。4、小结:花各部分的作用。5、实验:花粉能不能粘在雄蕊上?6、观看:授粉录像。7、讨论:授过粉的花有什么变化?*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还可引导学生观察未盛开的花朵。*组织学生讨论推理猜测。引导学生讲出自己推测的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录像自己归纳。* 允许学生用各种方法尝试。*让学生知道授过粉的花能结果。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22美丽的花一、教学目标1 通过收集资料和比较,进一步认识植物的花是各种各样的,了解两性花和单性花的不同特征。2 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认识花各部分的作用。3 培养深入探究花的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收集资料的比较,了解两性花和单性花的不同特征。教学难点:整理分析收集到的资料。三、活动设计活动一:不同结构的花活动目标1 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植物的花是各种各样的,了解两性花和单性花的不同特征。2 培养收集和分析资料、观察比较的能力。活动器材:有关各种花结构的资料、电脑、活动记录等。活动二: 花的繁殖方式活动目标1 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认识花各部分的作用。2 培养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3 培养深入探究花的奥秘的兴趣。活动器材:有关各种结构花繁殖情况的资料、电脑等。四、教学过程(一)不同结构的花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复习:百合花的结构2、观察:丝瓜花的结构3、讨论:它们与百合花有什么区别?观察课本P12这些花结构一样吗?并作记录。3、交流:各种花的有关资料。4、思考:这些花一样吗?它们各有什么特征?5、讲解:单性花和两性花的区别。6、交流:说说自己身边见过的单性花和两性花*为进一步研究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花作好准备。* 学生在观察、比较时,教师应注意引导他们对应各部分一一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在分析记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准备资料和教师准备相结合。*请学生仔细观察花蕊。* 利用身边常见的学生熟悉的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花的繁殖方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讨论:象紫茉莉、绣球这样的花能不能同百合花一样起到繁殖后代的作用?2、思考: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3、验证: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资料。4、交流:寻找到的资料5、小结:不同的花有不同特点,但一般都有繁殖后代作用。*鼓励学生多种思考和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资料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在电脑房上课,提示学生资料来源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找到规律。23形形色色的果实一、 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了解一些果实的外形特征,进一步体验果实的多样性。2. 通过推测、查资料、模拟,了解果实和种子的主要传播方式:靠风、水流、动物携带和自身弹射。3、感受自然界的丰富奇妙,体会果实的外形与其种子传播方式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了解一些果实的外形特征,进一步体验果实的多样性。教学难点:通过推测、查资料、模拟,了解果实和种子的主要传播方式。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各种果实的外形特征活动目标:1、 通过比较,了解一些果实的外形特征,进一步体验果实的多样性。2、 知道容纳和传播种子是植物果实的重要作用之一。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活动器材:椰子、蒲公英、葡萄、苍耳、莲蓬、凤仙花果实、槭树果实。活动二:活动二 种子的传播方式活动目标1 通过推测、查找资料、模拟实验,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几种主要传播方式。2 培养推测的能力和模拟实验的能力。学生活动流程活动器材:水、有关种子传播的资料等。四、教学过程(一)观察各种果实的外形特征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课本各种果实图片。2、交流:描述观察到的各种果实的外形特征。3、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明显特征的果实?4、讨论:果实有什么作用?它的里面有什么?5、小结:植物的果实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作用之一是容纳和传播种子。*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这些实物。同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尽量抓住果实的特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有些果实要吸引动物吃?(二)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思考:果实是怎样传播种子的?2、交流讨论:果实传播种子的方法。3、推测:这些果实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你为何这样认为?3、观看:有关录像并查询相关资料。4、模拟实验:轻轻碰触凤仙花的果实、将苍耳粘在衣服上、椰子放入水中,吹蒲公英、放槭树的果实等等。5、完成活动记录。6、小结:果实和种子的主要传播方式:靠风、水流、动物携带和自身弹射。*引导学生从果实外形特征上去寻找答案。*教师应多准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种子传播的多样性,而且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外形有密切关系。* 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自行归纳。24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解剖,认识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里有子叶。2. 通过对比实验,了解种子各部分的作用:种皮有保护作用,子叶储藏营养,去除子叶的胚有长出新的植物。3. 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确定变量的技能。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了解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教学难点:设计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三、活动设计活动一:解剖种子活动目标:1、 通过解剖,认识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里有子叶。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活动器材:浸泡过的大豆、南瓜子、花生等种子,活动记录活动二:探究大豆种子各部分作用活动目标:1、 通过对比实验,了解种子各部分的作用:种皮有保护作用,子叶储藏营养,去除子叶的胚仍能长出新的植物。2、 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确定变量的技能。活动器材:大豆种子、塑料盒、棉花、活动记录等四、教学过程(一)解剖种子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讨论 种子里怎么会长出植物的?种子内部有什么?2、实验:解剖浸泡过的大豆种子3、记录观察到的景象4、交流:大豆种子由哪几部分组成?5、观察:其它植物种子是否也有这样的结构?*通过已有经验进行推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学生可以用图画或文字进行记录。*教师可多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的种子请学生观察。(二)探究大豆种子各部分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讨论:种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2、交流:各自的想法3、讨论:怎样证明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呢?4、学生设计验证实验。5、讨论课余观察、记录方法5、学生实施对比实验6、交流、小结:种子各部分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种子与去除部分胚的种子的对比实验图。* 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关注哪些条件发生了变化。* 要求学生仔细操作,以免碰伤种子的其他部分,影响实验结果。* 要督促学生课外持续观察,认真记录。第三单元 动物世界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动物世界中的四大种类,分为下列四大主题:l 昆虫l 爬行动物l 鸟l 哺乳动物单元目标:1、 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身体都有头、胸、腹三三部分、长有一对触角、六对足和两对翅膀的共同的特征;了解为了适应环境,蚂蚁有不同的分工,昆虫为了捕食的需要长有各种不同的口器。2、 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爬行动物,并知道爬行动物体表有鳞或甲、靠卵繁殖后代、能爬行的共同特征,了解曾经主宰过地球的恐龙已经灭绝了。3、 能够识别常见的鸟类,知道鸟有羽毛,靠卵繁殖后代的共同特征;并知道羽毛又分为正羽和绒羽,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为了适应环境,不同环境中的鸟类长着不同的翅膀、喙。4、 能够识别常见的哺乳动物,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长有毛、胎生和靠哺乳养育后代;知道不同环境中哺乳动物有着形形色色的变化,这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5、 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身边的生物。教学建议:让学生在“看看、想想、说说”中认识动物世界,了解动物可以简单地分为昆虫、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了解各种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共同特点。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各种动物改变着自己的身体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本单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动物开始,从低级动物到高级动物逐个地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与探究。通过比较,找出各种昆虫、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各类动物共有的特点,并能根据各种动物的共同特点来辨别是否属于昆虫、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并发现在同一种类的动物中,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身体的外部形态、生活的习性发生了变化,从中让我们的孩子们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动物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环境所作的斗争,然而有些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终将被淘汰,从而也教育我们的孩子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积极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音频、视频等资料,甚至是动物活体或标本,食品店让小朋友通过活体或标本,在工具的帮助下有序地、较完整地、客观地认识动物的外形特点、行动方式以及食性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收集、观察、比较、制作等活动,给与学生更多、更好的探究机会。第一课时认识昆虫(一)一、教学目标1、(尝试在课外寻找并捕捉昆虫,通过资料检索或咨询)认识一些常见昆虫,能知道他们的名字,使学生了解到在我们生活周围有许多昆虫存在。2、通过对昆虫相同点的观察以及制作活动,了解昆虫的身体都有头、胸、腹三三部分、一对触角、六对足和两对翅膀的共同的特征。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对探究动物的兴趣。二、活动设计活动一:认识昆虫活动目标:1、通过对苍蝇的认识,知道昆虫身体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2、能知道苍蝇有一对触角;有一对或两对翅膀;还有三对足。3、认识一些常见昆虫与苍蝇比较有什么哪些相同点。活动器材:图片、录像活动二:昆虫模型制作活动活动目标:1、通过昆虫模型的制作活动进一步掌握昆虫的有三个部分组成,同时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活动器材:牙签、纸片、橡皮泥、胶水等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昆虫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讨论:说说你知道的昆虫有哪些?交流:仔细观察:苍蝇的身体有什么特点?比较:苍蝇与其他我们常见的昆虫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讨论、交流:课前要求学生在校园或家的周围找找昆虫,并可带到课堂中。(或提供录像让同学们观看周围常见的昆虫)教师提供苍蝇活体或标本苍蝇的身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头、胸、腹;有一对触角;有一对或两对翅膀;有三对足;。活动二:昆虫模型制作活动学生活动指导要求观察制作材料比赛制作:谁的小昆虫制作得最好?讨论、交流:教师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材料:牙签、橡皮(橡皮泥)、彩色纸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昆虫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二课时认识昆虫(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昆虫蚂蚁的探讨,了解昆虫的身体形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的环境会改变。2、通过对昆虫的口器(嘴)的观察与比较,猜猜它们是怎样吃食物的,从而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惯与它们外形特征的关系。二、活动设计:活动一:蚂蚁有着不同的分工活动目标:1、通过对同一种类的蚂蚁的比较与讨论,知道蚂蚁可分为雌蚁、雄蚁和工蚁,知道同一昆虫中因分工等原因它们的外形有着不同的特点。2、通过观看录像进行探讨,知道过着群体生活的昆虫有着不同的分工,但能团队合作完成共同的工作。活动器材:图片(雌蚁、雄蚁、工蚁)、录像活动二:各不相同的口器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不同昆虫的嘴有着不同的特点。2、 知道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活动器材:多媒体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蚂蚁有着不同的分工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看录像:寻找长得不一样的蚂蚁?讨论与交流: 说说雌蚁、雄蚁和工蚁哪儿长得不一样?猜猜:它们各能做些什么事情?问题:你能说说一般的蚂蚁怎么都没有了翅膀?(或问:蚂蚁主要生活在哪儿?在地面与洞穴中的的生活翅膀还重要吗?)指导学生找出雌蚁、雄蚁和工蚁。指导学生联系蚂蚁的生活环境,是生活环境改变了蚂蚁的身体形态。为了适应地面生活,蚂蚁的翅膀已经退化了。活动二:各不相同的口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多种昆虫的嘴讨论与交流:昆虫的嘴各不相同猜猜:昆虫长着不同的嘴与什么有关?观看:昆虫吃食物的录像交流:昆虫的嘴与吃的食物有关判断:这是哪种昆虫的嘴指导发现各种昆虫长着不一样的嘴指导学生把昆虫的长着不同的嘴与吃食物联系起来。在多媒体上判断这是哪种昆虫的嘴,并连线第三课时爬行动物教学要求:1、 通过对龟、蛇、壁虎、鳄鱼等动物的观察与讨论,了解和认识这些动物的身体表面长有鳞或甲。2、 通过对龟、蛇、鳄鱼、壁虎等动物繁殖方式和运动方式的探究,了解爬行动物靠卵繁殖后代并能爬行的特点。3、 通过对恐龙的探索,初步了解世界上曾经有过的巨大动物恐龙的存在。活动设计:活动一:爬行动物会爬行活动目标:1、观察龟、蛇、壁虎和鳄鱼等动物的图片,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身体构造。2、通过模拟鳄鱼、蛇、龟的运动方式,了解这些动物靠爬行运动。2、通过判断游戏,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3、通过对壁虎在墙壁上能爬行的探索,了解壁虎是靠脚趾上的刚毛“吸”在了墙上。活动器材:图片(龟、蛇、壁虎、鳄鱼)、作业单活动二:爬行动物会产卵活动目标:1、 通过对龟、蛇、鳄鱼等爬行动物繁殖方式的探讨,从中了解爬行动物都会产卵。2、 通过判断和分析哪些是爬行动物的活动,初步形成爬行动物有“卵生”、“爬行”和“身体表面有鳞或甲”三个共同的特点。活动器材:爬行动物产卵、繁殖的录像活动三:远古的爬行动物恐龙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在远古时期恐龙曾经生活在地球上。2、通过对恐龙在地球上的消失的探讨,让学生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可能是恐龙的灭绝的原因。活动器材:录像(恐龙)教学过程:活动一:爬行动物会爬行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看图片:龟、蛇、鳄鱼、壁虎等动物活动的内容讨论:这是些什么动物?这些动物的身体构造有什么特点?交流:问题:它们靠什么运动?是怎样向前运动的?交流:模拟活动:你能模仿其中的一种动物爬行吗?问题:壁虎怎么会在墙上爬?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身体表面有鳞或甲引导学生探讨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是爬行在学生猜测后,让学生观看标本、书或录像活动二:爬行动物会产卵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讨论:你知道乌龟、蛇、鳄鱼等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观看:乌龟、蛇、鳄鱼的繁殖交流:小乌龟、小蛇、小鳄鱼是从哪里出来的?问题:乌龟、蛇、鳄鱼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观看:乌龟、蛇、鳄鱼从卵中孵化而出。交流:你能为这些动物起个共同的名字吗?选择:你能根据爬行动物的特点说说哪些(昆虫和爬行动物)是爬行动物吗?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爬行动物靠卵繁殖后代。爬行动物的两个共同的特点:爬行、卵生。根据这些动物的共同特点“爬行”起名“爬行动物”。引导学生形成爬行动物概念:“爬行”、“卵生”、“身体表面有鳞或甲”活动三:远古的爬行动物恐龙学生活动指导要点问题:你知道地球上曾经是爬行动物的天下吗?观看录像:恐龙交流:各种各样的恐龙是怎样生活的?讨论:猜猜恐龙怎么会灭绝了?激发学生对史前动物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探讨恐龙的灭绝与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关系。第四课时鸟教学要求:1、 通过对鸟的共同特点的探讨,知道鸟有羽毛、会产卵。2、 通过对鸟的羽毛的观察与比较,知道鸟的羽毛分为正羽和绒羽,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3、 通过对鸟翅膀、喙的探讨,初步了解鸟为了适应环境而有着不同的翅膀、喙,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活动设计:活动一:鸟有羽毛活动目标:1、 通过观看标本或录像,在交流与讨论中知道鸟都长有羽毛。2、 通过对羽毛观察与比较,知道鸟长有不同特点和作用的正羽与绒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比较的能力。活动器材:多种鸟的标本或录像;正羽、绒羽;放大镜活动二:鸟会产卵活动目标:1、 通过讨论与观看录像,知道鸟会产卵、卵经过孵化才会变成小鸟。2、 通过讨论形成鸟的共同的两个特点: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鸟会产卵。教学要求:鸟繁殖的录像活动三:鸟一定会飞吗?活动目标:1. 通过对鸡和鸭是不是鸟类的探讨,发现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有些鸟的羽毛会发生变化。2. 通过对鸡和鸭的羽毛的对比实验,发现鸡适应在陆上生活,鸭适宜于在水中生活。活动器材:鸡、鸭的羽毛;装有水的水槽;各种不同的鸟(海鸥、舵鸟、鸽子、企鹅)的标本或录像活动四:鸟有着不同的喙活动目标:1. 通过正在捕食的各种鸟的观察,发现吃着不同食物的鸟有着不一样的喙。2. 通过对鸟类吃不同食物的探讨,激发学生护鸟的意识,引导学生举行各种爱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器材:多媒体(不同喙的鸟及相对应的果实)活动过程:活动一:鸟有羽毛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看:多种鸟的标本或录像问题:这些小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交流、讨论:问题:鸟身上有几种羽毛? 观察:鸟的标本汇报观察结果:比较:正羽与绒羽有什么不同?交流与讨论:正羽与绒羽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把学生提出的共同的特点写下来,并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鸟会产卵。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探讨正羽与绒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活动二:鸟会产卵学生活动指导要点问题:鸟是怎么繁殖的?观看录像:鸟的繁殖交流与讨论:鸟是怎样孵化的?整理:鸟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多媒体填空:把属于鸟的共同特征填入相应的空格内。引导学生归纳鸟会产卵、鸟卵经过孵化才能变成小鸟,繁殖后代的。鸟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卵繁殖后代。活动三:鸟一定会飞吗?学生活动指导要点问题:鸡、鸭是不是鸟类?观看标本、交流:讨论:鸡、鸭为什么不善于飞,甚至不会飞?比较:鸡、鸭、海鸥、鸽子进行比较交流、讨论:实验:比较鸡与鸭的羽毛有什么不同?观看录像:引导学生用鸟的两个共同的特点进行判断鸡是鸟类。着重引导学生比较翅膀以及翅膀与身体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在不同环境中的鸡与鸭羽毛也不一样。活动四:鸟有着不同的喙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看录像:各种正在捕食的鸟问题:你知道鸟的嘴(喙)一样吗?讨论:鸟的喙不同与什么有关?判断、交流:(多媒体)问题:鸟对我们人类有益吗?说说你的理由。拓展:你能为“鸟是人类的朋友”做些什么?显示不同的鸟喙并让学生来判断连线:吃浆果的鸟、吃种子的鸟、仙人掌的鸟、吃昆虫的鸟等。引导学生设计护鸟活动,并进行课外实验活动。第五课时哺乳动物教学要求:1、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2、 通过对不同的哺乳动物各种特殊本领的探讨,知道哺乳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身体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渗透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爱护动物的思想。活动设计:活动一: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活动目标:1、 通过对猫、熊猫、牛、猩猩、海豚等动物身体特征、繁殖方式、喂养方式的探讨,找到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长毛、胎生、哺乳。2、 通过判断题的练习,能区别哺乳动物、鸟、爬行动物、昆虫。活动器材:猫、熊猫、牛、猩猩、海豚的图片;作业单活动二:形形色色的哺乳动物活动目标:1. 通过对猩猩与兔子、鲸和蝙蝠、穿山甲和刺猬身体的特殊变化的思考与讨论,知道哺乳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身体结构。2. 通过活动,向学生渗透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爱护动物的思想。活动器材:图片及录像:猩猩和兔子、鲸和蝙蝠、穿山甲和刺猬教学过程:活动一: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看(多媒片)图片:讨论:哪几种动物可划成一类?交流:从体表、繁殖后代、喂养后代各个方面找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推测: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哺乳动物?判断:在图中哪些是哺乳动物、鸟、爬行动物、昆虫,并说说理由。在黑板上写下学生划分的理由。引导学生从体表、繁殖后代、喂养后代方面来找共同点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表有毛、胎生、哺乳。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找生活中认识的哺乳动物,只要符合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都是哺乳动物。活动二:形形色色的哺乳动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比较:猩猩和兔子有没有长得特别的地方?小组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呀?汇报、小结:想想:还有没有和猩猩一样前肢长或者象兔子那样后肢长的哺乳动物?观看录像:鲸和蝙蝠问题:它们是不是哺乳动物?有什么特别的变化?猜猜: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好处?交流:观看录像:穿山甲和刺猬问题:穿山甲和刺猬的体表长成这样有什么作用?猜测并讨论:拓展:找找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改变自身的哺乳动物。引导学生猩猩前肢长适宜于攀爬树枝,兔子的后肢长适宜于奔跑。引导学生探究:侧鳍能帮助鲸更好地游泳;“翅膀”能更好地飞行。引导学生发现:穿山甲和刺猬体表的变化具有相似的作用,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意识。第四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以森林、草原、池塘、湿地等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各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特征及生活情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有下列主题:l 森林、草原与生物l 池塘、湿地与生物l 迁徙和回游单元目标:1. 识别不同自然环境的不同特点。2. 初步了解生物的垂直分布情况。3. 初步知道生物具有适应自然环境特点的能力。4. 初步知道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5. 知道迁徙、洄游的特点,了解迁徙、洄游的目的。教学建议:让儿童对各种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进行研究,调查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如何生活,这必将促使儿童进一步运用观察、比较、查资料等科学方法去了解生物的特征及生活,从而知道生物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时,先让学生明白各环境的特点,观察生活在各环境中的生物的特点及生活情况,了解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再研究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最后研究生物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生物又是如何适应的池塘、湿地与生物一、教学目标1、 观察池塘中的生物,初步知道池塘生物的垂直分布情况。2、 观察水生物的特征,发现水生物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3、 观察湿地的生物,初步知道有些生物还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池塘中的生物活动目标:1. 观察池塘中的生物,初步知道池塘生物的垂直分布情况。2. 观察水生植物的特征,初步知道水生植物叶子的形态、大小有利于其适应水中生活。3. 观察水生动物,初步知道有些水生动物的体色、体形和构造有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适应其水中生活。活动器材:池塘生物群的投影片、各种不同水生植物的叶片活动二:水生物的呼吸活动目标仔细观察水葫芦的叶柄解剖和藕切面及鱼和河蚌的鳃,明白水生物具有适应水中空气稀少的能力。活动器材:水葫芦叶柄切面、藕;鱼和河蚌的鳃图片活动三:湿地生物活动目标:1、 观察池塘干枯的图片,发现环境有时会发生变化。2、 观察池塘干枯后生物的生活情况,知道有些水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活动器材:池塘干枯的投影片。鳄鱼旱眠、植物种子休眠的图片。三、教学过程(一) 池塘中的生物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一、观察池塘中的生物1. 讨论:这是什么环境?有何特点?2. 交流:池塘中有哪些生物?3. 讨论:按水的深浅度,说说池塘中的生物可分几层?二、观察不同水层的植物1)讨论:哪一层植物获得阳光多?哪一层植物获得阳光少?2)比较:不同水层的植物叶子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 三、观察不同水层的动物1、 观察:观察鲫鱼,画出鲫的外部形态。鲫鱼的哪些特征适合它在水中生活?2、 比较:不同水层的鱼有何不同?3、 讨论:不同水层鱼的颜色不一样,与池塘环境什么特点有关?四、课后探究1、 观察:菱的水面上叶和水中叶有什么不同?查查造成菱的水面上叶和水中叶不同的因素。2、 查资料:海洋鱼类怎样适应深海环境。1、整体感知池塘的特点:水多、光照少、空气少。2、寻找池塘中的生物,体会到池塘生物的多样性。3、引导学生按不同水层给生物分类。4、组织学生讨论植物获得阳光的多少,体会植物的生活需要光。再引导学比较不同水层植物叶子的特点,启发学生发现叶子的特征有利于适应水中生活。4、 观察鱼的形态,体会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可以从体色、体形和构造等方面思考。5、 学生课外去查资料,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二) 水生物的呼吸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 讨论:人生活需要呼吸,那动植物生活需要呼吸吗?2、 质疑:水中的空气稀少,动植物怎样适应这种环境进行呼吸?3、 观察:水葫芦和水葫芦的叶柄解剖、藕和藕的切面。鱼和鱼的鳃、河蚌和河蚌的鳃。4、 讨论:水生物是怎样呼吸的?1、从人需要呼吸引出动植物生活也需要呼吸,呼吸就需要空气,这样引发让学生质疑:水中的空气稀少,动植物怎样适应这种环境进行呼吸?这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葫芦的叶柄解剖和藕的切面及鱼和河蚌的鳃,从而理解水生物是怎样呼吸的。(三) 湿地生物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 观察:池塘干枯的图片。2、 讨论:池塘发生了什么变化?3、 质疑:湿地有时会干枯,动植物是怎样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4、 观察:鳄鱼通过旱眠渡过干旱季节、植物种子通过休眠渡过干旱。5、 小结:湿地有时会干枯,动植物是适应环境的能力。1、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环境不是不变的,有时会发现变化,那么水生物当湿地干枯时,有是怎样适应环境变化的?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水生物有适应湿地干枯时的本领。迁徙和洄游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动物迁徙和洄游的图片,知道有些动物有迁徙、洄游行为。2、 观察动物迁徙和洄游的情景及线路,初步知道迁徙、洄游的特点。3、 通过讨论,初步知道动物迁徙和洄游的原因。二、活动设计活动一:动物的迁徙活动目标:1、 观察燕子往返飞行的图片,知道有些动物有迁徙行为。2、 观察动物迁徙的情景及线路,初步知道迁徙的特点。3、 通过讨论,初步知道动物迁徙的原因。活动器材:动物迁徙的投影或录象资料。活动二:动物的洄游活动目标:1、 观察鳗鲡洄游的图片,知道有些动物有洄游行为。2、 观察动物洄游的情景及线路,初步知道洄游的特点。3、 听国讨论,初步知道动物洄游的原因。活动器材:动物洄游的投影或录象资料。三、教学过程(一) 动物的迁徙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一、鸟的迁徙1、 观察:燕子往返飞行的情景。2、 交流:燕子飞行的特点。3、 讨论:燕子为什么要作长途旅行?4、 观察:燕子往返飞行的线路图,5、 归纳:迁徙的特点。6、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鸟类有迁徙行为?是否所有鸟都有迁徙行为?7、 思考:鸟迁徙的距离很远,科学家怎样研究它们迁徙的情况?8、 阅读:小资料。二、其他动物的迁徙1. 查找:世界上还有哪些动物也有迁徙行为?2. 讨论:动物迁徙的原因。1. 交流燕子飞行的特点时,引导学生从飞行的时间、气势、方向、地点等角度交流。体现出迁徙的特点。2. 燕子的迁徙是为了追求温暖和食物。3. 小资料的阅读,主要是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4. 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学生对鸟类的迁徙行为较熟悉,而对于其他的动物可能并不熟悉,教师可提供一些录象资料。(二) 动物的回游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 察:鳗鲡的洄游路线。思考成熟的鳗鲡从江河游入海洋做什么2、 察:带鱼洄游。3、 流:还有哪些鱼会洄游?它是怎样洄游的?4、 归纳:洄游的特点及目的。5、 讨论:是否所有的鱼都有洄游行为?1、 点引导学生寻找动物洄游的路线,发现不同的动物洄游的线路不同。通过讨论知道动物洄游的目的是多样的。森林、草原与生物一、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不同的自然环境,发现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特点。2、 通过观察森林中生物的垂直分布情况,发现生物的垂直分布有利于其适应环境生活。3、 研究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知道不同的生物适应生活在相应的环境中。二、活动设计活动一 森林中的生物活动目标1、 观察森林中植物的分布情况,发现森林中的植物是垂直分布的。2、 分析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布的原因,初步发现植物垂直分布有利于其适应环境特点。3、 观察森林中的动物生活,初步知道动物也具有适应森林环境的特征。活动器材森林一角的投影片、乔木和灌木比较的图片或投影、记录校园一角生物分布需要的笔和记录纸。活动二 寒冷环境中的生物活动目标1、 观察寒冷的自然环境,发现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着许多生物。2、 研究寒冷环境中生物的生活情况,知道寒冷环境中的生物具有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征。活动器材寒带针叶林图片活动三 草原与森林的区别活动目标1、 观察草原,了解草原的环境特点。2、 比较草原与森林的区别,发现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特点。3、 比较草原与森林中的生物,知道不同的生物适应生活在相应的环境中。活动器材草原景色图三、教学过程(一) 森林中的生物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一、观察: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情况。1、讨论:这是什么环境?说说它的主要特点。2、交流:森林中有哪些植物?3、比较:森林中的植物之间有何不同?木质植物之间有何不同?4、 类: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布可以分成几层?5、 论:森林中哪一层植物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