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6大连保税区大市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9311301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16大连保税区大市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案例16大连保税区大市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案例16大连保税区大市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16:大连保税区大市场、大物流发展建设规划之二 2004年12月01日东北财经大学李健生第二部分 大连保税区市场和物流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一、入世影响分析1入世对保税区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全球性的经济结构大调整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显著特征。中国入世正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的体现。中国入世后,将享受WTO多边贸易体制下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关税减让等诸多便利,将获得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利于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扩大对外投资,又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加速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从而使我国的GDP以更高的速度增长。据美国亚洲研究部最近进行的模拟测算:中国入世后,到2005年完成降低关税和各项限制后,对中国的GDP每年的潜在贡献可达0.5%至0.6%;贸易量将从1998年的2200亿美元增加到6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将从98年的45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中国保税区是中国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保税区的“保税”功能,使其具有一些特殊的政策优势。而我国入世,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以及取消进出口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保护措施为核心,以开放国内商品市场和服务贸易市场为基本条件。因此,从长期来看,入世将对我国保税区这种对外开放模式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保税区的保税政策优势、贸易自由度优势、服务贸易功能优势、特殊经济优惠政策优势等将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削弱。但是,入世对保税区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理论及认识层面上,短时期内,不会给保税区造成严重影响,相反,由于,关税降低,进口量大增,保税区的通关量将在入世之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目前保税区已具有了全方位的发展优势,便利的地理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全面的服务功能优势都成为促进保税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第二,中国保税区的保税功能、低关税的政策优势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第三,入世后会给中国保税区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入世对保税区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有:入世将使保税区的保税政策优势削弱。入世将使保税区贸易自由度优势削弱。入世使保税区的服务贸易功能优势削弱。入世将使保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优势削弱。入世对保税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入世将使保税区更有效地分享国内市场份额。入世将给保税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入世将给保税区的新的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包括:现代物流业、商品展示业、码头经营业等。入世将给保税区招商引资带来新的契机,如:现代物流业、转口贸易业、服务贸易业、加工贸易业等。入世有利于促进保税区尽快按照国际规范运作,从而使保税区驶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入世将使保税区的功能优势凸显。2入世将给大连保税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近年国内物流产业发展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9年11月,吴邦国副总理在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物流业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有关部门,如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正从不同角度研究制定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青岛等地方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已将现代物流业列为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已经或正在制定地区物流规划和促进政策,宁波、温州、北海等沿海城市也提出了建设物流中心的设想。上海市已投资4.2亿元建设全国最大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天津市提出在四年内将天津市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性物流中心城市;深圳已明确提出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深圳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来重点发展。相对而言,大连市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和发展规划方面相对滞后,目前一些实质性工作刚刚开展。入世后我国国内经济以及外贸进出口快速发展,将促进大市场、大贸易格局的迅速形成,进而也将带来大物流的发展。大连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物流通道,其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契机,而保税区将成为大连国际物流发展的前沿阵地。二、大连市未来流通发展格局分析1大连市市场布局逐渐北扩,批发和零售市场建设向城乡结合部转移。在我市的商业布局中,大型百货商业主要集中在中山区,批发市场主要分布在西岗和沙河口区。如香炉礁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旧货市场、机电产品市场等。但是,随着大连市城市重心的北移,大连市市场建设重心逐步北移,即沿东北路、华北路向北辐射,位于进出市区两条主干线的周边地区,凭借着城乡结合部的地域优势,现已成为大连市市场建设的理想之地,附近的综合或专业分工市场也越来越多。首先,是金三角地区形成市场群,目前已有粮食、装饰材料、花木、小商品、家具、洁具等市场,在附近的大连耐火材料厂厂址上,又正兴建占地8万平方米、大连市最大的装饰材料市场。其次,在华东路和华南路的交汇处兴起了华南国际商城,该市场是综合性大市场,设计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再者,大连木材交易市场即将搬迁至后盐,加上周围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等,后盐及其周边地区也会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市场群。最后,大连市郊市场布局的北移也带动了以保税区内汽车市场等为代表的先导区内市场群的发展。未来几年大连将形成几大各具特色的市场群块板,主要有:(1)以国际、国内货物调转和分拔为特色的大窑湾及保税区市场群板;(2)大连湾水产品交易为主市场群板块;(3)靠近高速公路的后盐商贸物流带板块;(4)处于未来城市中枢位置的香炉礁市场群板块;(5)大连火车站东侧的双兴农副产品市场群板块;(6)金三角日用消费品市场群;(7)华南日用消费品市场群;(8)北三市有关市场板块等。在大连保税区市场群板块的发展中,应注意对现有市场构成的研究分析以及相关市场的开发布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市场的集聚效应,形成自身发展的主导特色。2几大市场体系的重组、优化,构成大连市流通发展格局。根据大连市目前市场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大连市场体系今后将着重发展以下专业市场:(1)汽车批发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保税区国际车城、大连汽车中心批发市场、大连旧机动车交易中心。这些市场目前已形成规模,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下一步将围绕这些市场发展汽车配件市场、旧车拆解市场以及汽车租赁和美容等市场。(2)粮食批发市场体系。构筑金三角粮油现货交易、北方粮食交易市场中远期合同交易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粮食期货交易三位一体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同时,将加大对这三个市场,特别是现货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粮油零售网络建设,鼓励以新的零售业态发展粮油产品(品牌)交易,积极发展现货配送业务,利用大连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南北粮油的现货调剂、大宗合同和期货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3)水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在做好现有三大主力市场,即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水产品交易市场和太阳神鲜活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同时,将积极推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的市场扩建改造及配套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其软件建设,使之再利用几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国一流、辐射东北、环渤海乃至国际市场的超大型水产品生产、加工、储存和交易基地,并指导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4)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推动双兴商品城向大型综合性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在搞好定位差异的基础上推动北乐、李店和双兴果蔬市场,向带动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开展净菜加工和配送业务。(5)旧物批发市场体系。以大连旧货市场为中心,把周边近40万平方米的区域逐步规划建设成为旧物、二手货批发市场群,并引进典当、租赁等新型企业入驻,形成功能布局合理、服务设施配套、投资主体多元的旧货批发市场体系,同时,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其向县区、外地发展,扩大旧物市场辐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旧物流通。(6)服装批发市场体系。重点抓好双兴韩国服装城、大杨服装批发市场、华南国际商城、港湾韩国服装批发交易市场等市场的建设,搞好定位组合,使之特色鲜明,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并尽量形成一级批发流通格局。(7)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体系。目前,大连装饰、装修材料市场布局极为混乱,同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下一步将继续抓好治理整顿工作,扶优汰劣,重点培育兴业、家庭装饰装修市场(香炉礁)、中国家饰城等市场,使消费向重点市场、重点区位集中,从而使市场得以优化。(8)生资批发转运市场体系。依托大连口岸集散功能及地产优势,布局一系列有关国际、国内生资批发转运市场。如保税区有关市场、石材、轴承和水泵批发市场等,并以这些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国际、国内物流转运,形成大物流发展格局。3“十五”期间流通业发展的重点(1)构筑现代化、多业态的零售销售网络。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特征的新商业设施,如联合大厦、百年商城、和平商业广场、新玛特购物中心等项目,五年将新增营业面积80万平方米。调整现有布局结构 ,改变东重西轻的状况,向西部合理滚动发展,繁荣西部经济,促进全市商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在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建设1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综合超市810家;10002000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超市2030家;连锁便利店200300家;大型购物中心35家,发展有专业化特色的超市等新兴业态。到2005年,新兴业态所占市场份额提高到2025%。“十五”时期,提高零售行业的组织化程度,优化流通产业结构,营造现代商都氛围,以繁华区为骨干,确立全市大中小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多种所有制、多种业态、结构优化、内外畅通的网络格局,将大连建成名副其实的商都。(2)建设辐射力强的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构筑交易规模大、辐射能力强、集约化程度高、贯通内外的现代批发体系。进一步扩大双兴商品城的规模,成为区域性的大市场,发展金三角粮食批发市场、韩国服装批发市场、太阳神水产品批发市场、熟食品和机电产品等一批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到2005年,建成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1个,50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3个,30亿元以上的4个的大市场,形成衔接南北、贯通内外的大批发格局;大力发展外国商品代理制、经销制、买断制等批发营销方式,逐步构筑国外商品营销网络;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在扩大大商、嘉陵等物流配送中心规模的同时,以落户我市的国际连锁集团为突破口,引时和建设沃尔玛北方配送中心,提高影响力和辐射力;把我市地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形成国货、洋货对流,国内、国际市场对接的大流通态势。三、大连市物流发展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走向1大连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大连物流产业发展综述。大连是全国城市货运量(发送量)超过2亿吨的少数城市之一,其货运发送量在东北经济区各城市中居第一位,在环渤海经济区城市中居第三位(北京、天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货运总量超过2亿吨的城市共有6个,排序分别为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和大连。大连的物流按空间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即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本地物流。本地物流的发展取决于本地的经济容量;区域物流在大连的现有物流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近年呈上升趋势,由“九五”初期的51%升至“九五”末期的72%;加入WTO以后,大连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九五”期间,大连市口岸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口岸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海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6位,海运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一位,空港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居东北首位,口岸贸易的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虽然铁路的旅客发送量和货物发送量有所下降(部分是公路分流的原因),但随着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增多,大连至哈尔滨、沈阳、长春、延吉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直达班列开始营运,并在哈尔滨建立了内陆干港(大连港、马士基、哈尔滨铁路局合作)。目前大连空港的国际(地区)航线总数居全国第四位,居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已开辟国内外航空线80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2条,海运发展了国内外航线44条。“九五”期间,大连的港口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在沿海港口中较早地进行了新港区开发,基本上形成了明确的港口功能布局。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亚洲规模最大,居世界第二的大连港散粮专用现代化码头北良港已经建成投产,其中转库和中央储粮库总容量达100万吨,两万吨级以上的现代化粮食码头5个,可接卸8到10万吨的进口粮船,年卸粮能力达2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近年快速上升,1999年在全球集装箱港百强排名由95年的第77名上升至第69名。前5名为香港(1621万TEU)、新加坡(1590万TEU)、高雄、鹿特丹、釜山;我国的上海(7)、深圳(11)、青岛(30)、天津(35)、广州(41)、厦门(60)、宁波(73)等榜上有名。2000年大连港的吞吐量超9000万吨,直逼亿吨,在国内排名第6位。目前,我国三个超亿吨吞吐量的大港口为上海、宁波、广州,上海港已成为除香港、高雄之后的第三个超2亿吨大港。宁波港在集装箱吞吐量上低于大连。深圳港吞吐量排在大连之后,但集装箱吞吐量却排在全国第二位。可见,在国内港口竞争中,上述港口各有竞争优势。结论:1大连发展物流具有一定基础,特别是区位和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却相对落后。今后大连物流的发展将呈现出由国内物流向国际物流发展的特点。2在货运量指标中,公路的比例最大,在货物周转量指标中,水路的比例最大,民用航空不论是货运量指标还是货物周转量指标比例都低。可见公路货运和水路货运对大连物流发展的贡献很大,而铁路货运则对水路货运这一大宗物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3支撑大连未来物流发展的将是铁路和海运物流的联动发展,公路物流则对本地物流的发展意义重大。民航物流份额虽小,但在未来的大连物流发展中将占有重要地位。4大连属于端点型城市,同时,又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因此三大港(铁路陆路港、海港和航空港)作为物流基础设施支撑了相关物流产业的发展。三大港物流发展增长中,铁路客货运由于自身运力有限以及公路等运输方式的分流作用近年均呈下降趋势,所占比例也相应下降。相反,海港和空港的物流量和所占比例在增长。51999年海港的吞吐总量超过了9079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即将突破亿吨界限,其中外贸吞吐总量占总吞吐量的27%,外贸进出港占吞吐总量进出港的比例亦为27%。我国加入WTO以后,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6大连三大口岸近年物流总量增长速度较快,九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海运物流居于绝对主力,因此实施港口牵动战略对大连物流发展意义重大。7大连的物流企业目前仍以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为主,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则较少。(2)大连物流仓储业发展分析。大连口岸的仓储总能力近年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平均下降幅度不是很大,这表明大连口岸的仓储总能力除个别库种的结构因素外,基本上能够满足口岸的功能需要,总体能力下降是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近年来仓储业的平均储存量自92年起有所上升后到96年下降至100余万吨,并一直维持至今,仓储库的平均利用率在15%左右,利用水平不是很高。而仓储吞吐量的大小则是经济发展周期性的反映,即1992、1993年走高,1994年开始明显下降,1996年降至谷低,1997、1998年虽有所回升,但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又开始回落。进库量和出库量则基本上追随总吞吐量的走势,但出库量反应有所滞后。随着近年一些国家级的粮油仓储设施项目在大连的建设,相应提高了该类库种设施条件和仓储效率。大连口岸近年仓储物资平均周转率如下:1992年是3.72,1993年是3.75,1994年是3.12,1995年是2.96,1996年是3.1,1997年是3.4,1998年是3.9,1999年是3.3。由此可见,大连口岸近年的仓储物资周转率走过了一个起伏过程,96年以后呈回升趋势,并且这一指标有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革镇堡仓储能力持续排在第一位,1992年至1999年其仓储能力一直呈增长状态;南关岭近年仓储能力先升后降,呈下降趋势;周水子近年仓储能力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市区仓储能力近年有所增长,比例有所提高;开发区仓储能力同吞吐能力一样,近年增长较快;金州区仓储能力近年略呈上升之势;甘井子仓储能力变化不大,比例有所下降;大房身仓储能力近年有所下降;外县区仓储能力近年呈下降趋势;保税区近年仓储能力增长较快,增幅明显。由此可见,仓储业的发展与经济景气程度密切相关,大连口岸的仓储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在空间布局和结构功能上还应做进一步调整。综上所述,考虑我国入世和烟大火车轮渡的建设,未来大连总体的仓储布局将发生重大转变,将呈现“重心总体北移,两翼并举,表现为东扩和西南突进”的发展特征。一方面,随着编组站移至金州,金州地区的仓储需求将增加,仓储重心将逐渐由目前的革镇堡、南关岭向金州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大连港区功能和结构的调整,开发区、保税区的物流量将剧增,相应将带动大宗物流仓储和集装箱仓储需求的增多;再次,西南端旅顺、周水子一带将随着火车轮渡的建成以及航空快捷物流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日用品)的仓储需求将有所增加。 (3)大连物流配送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大连市已经建成了大商供配货、友和、佳菱、旺达、米米米和渤海食品、蔬菜等18大配送中心。一些配送中心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本企业、本地区,还向北京、天津、成都、哈尔滨等大中城市辐射。大商集团配送中心是大连市物流配送发展的典型代表,目前已形成食品、服装鞋帽、家电、进出口四大专业配送中心,年配送额达10亿元,库房面积已达4万平方米,向外地供货比已近40%,是全国三大配送中心之一。此外,大连市服务于百姓生活的配送体系也具有了一定规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其中,鲜肉配送体系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办法,平均日屠宰生猪1500头左右,已基本能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蔬菜配送体系于1996年初在市内四区陆续建立50多个国有定点菜店,平均日上市量在30吨以上,平均价格低于集贸市场的510%,起到了稳定蔬菜市场、平抑菜价的作用;豆制品配送体系生产的海源和棒棰岛豆腐在市场上占有率为50%以上;水产品配送体系以两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依托,年交易量已达160万吨,其中大连市国际水产品交易市场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特别是近一两年来,随着沃尔玛等外资大型连锁零售商的成功进入,他们纷纷将大连确定为进军东北市场的配送基地,这预示着大连物流配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结论:在大连物流配送业的下一步发展中,统一布局和政策扶持显得至关重要。物流配送是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产物,是对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对流通总成本的有效节省。因此,政府在物流配送发展中应加强宏观指导并给予大力扶持。目前,大连市的物流配送在模式选择、布局安排上缺少统一规划,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配送中心规模小,重复配送、迂回运输等现象大量存在;政府对发展配送中心缺少政策支持。物流配送作为大连保税区未来物流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统一规划和政策扶持。 (4)大连口岸物流流向分析。在大连口岸1999年远洋出口集装箱流向分布中,日本的数量比例最大,其次为南韩、美加、西北欧等地区,对后三个地区或国家的出口增长速度亦较快,其他的地区或国家因出口比例较小,增长不是很大。结论:无论过去和将来,大连对日本和韩国的物流量在大连的物流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随着这一地位的拓展、巩固和强化,对于大连将来形成东北亚重要的航运中心影响意义非常重大。因此,针对这一点在大连未来的物流发展规划中必须做出战略性安排。(5)大连集装箱物流发展分析。大连港历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情况:19801987年为起步阶段,期间为适应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大连港将西区杂货作业的泊位改造为集装箱专用泊位,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六年以20%的速度增长。到1987年,码头约束开始出现,箱量增幅降至6%,箱量为5.4万TEU,位居全国第三位。 19881993年为高速发展阶段,期间香炉礁专业化泊位建成投产,相继开通了美西、美东、欧洲、南非、地中海等五条干线,1993年箱量达25.6万TEU,居全国第三。 19941996年为战略性迁移、调整阶段,集装箱产业开始整体迁至大窑湾。原有干线相继撤线、箱量增长趋缓。与此同时,国内其他港口集装箱迅速崛起,至使大连港位次不断后移,到1996年,大连港箱量为42.1万TEU,退居我国第七位。1997年至今为从新起飞阶段,此间以集发公司、中新合资DCT的成功运为标志,集装箱产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长期困扰集装箱发展的码头运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技术落后的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箱量增长走出低谷,重新开辟了四条干线,内陆与海上支线运转网络初步形成,中转业务逐渐开展。1999年箱量完成73.6万TEU,增幅达40.0%,2000年达到101.1万TEU,又增37%。大连港集装箱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标志着大连集装箱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连口岸历年集装箱吞吐量发展状况如下图所示:(单位:TEU) 综上所述,大连口岸集装箱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起伏,虽然目前在全国的吞吐量排名居后,但发展后劲和前景看好。特别是大连港基本完成了集装箱码头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这为下一步向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结论:集装箱物流将在大连未来的物流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代表形式之一。大连集装箱物流正处于一个迈向良性发展的转折点,总趋势是上升的。因此,发展大连集装箱物流是大连物流发展中十分紧迫的一件大事。(6)大连口岸物流发展特点。第一,大连口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除本地物流外,大连市的其它类型的物流均与港口有关,这表明大连不管是发展区域物流还是国际物流,均离不开港口的支援;第二,大连市的物流总量较大,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本地物流总计达3亿吨,因此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前景看好;第三,大连的区域物流量居于不同类型的物流量首位,约占物流总量的80%,这反映出大连在国内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第四,由于东南亚经济危机影响,近年大连的国际物流数量和比例呈下降态势,本地物流和中转物流量大体相当;第五,传统大宗物流如石油、粮食、矿产、钢铁、木材等在大连的物流中占有重要比重,今后这一格局将继续延续,但各种新兴物流如滚装物流、集装箱物流发展迅速;第六,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连的各种物流量有望快速增长,现代物流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连市城市定位功能的实现。大连市近年来不同空间类型的物流量发展状况见下表:大连市不同空间类型的物流量(19951999年) 单位:万吨年度物流总量国际物流量比例(%)区域物流量比例(%)本地物流量比例(%)199528184311811.12177477.3329211.719962962827839.42331078.7353511.9199730743321910.52389477.7363011.819983023725788.52416579.9349411.619993165724127.62496678.9427913.5 2大连市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1)大连现代物流发展总体状况。物流企业是指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与商品流通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包括仓储业、运输业、批发业、连锁商业和外贸等行业的企业。上述行业在前面的分析中均有所涉及,这里就大连目前与传统物流企业相对而言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加以介绍,包括配送中心、物流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大连的配送中心建设发展较为缓慢,除大商配货中心近年发展较快外,其它企业自营型的配送中心因受规模限制,发展较慢。虽然一些国际物流配送企业近年已经开始进入大连市场,但主要是为外企系统内服务,其影响范围还很有限,如保税区日通物流伴随佳能而来,沃尔玛东北配送总部刚刚筹建。值得欣慰的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一些企业已经将注意力逐渐转向现代物流业,如大连市电子商务重点示范工程之一 大连口岸物流网有限公司于2000年9月21日在大连软件园正式宣告成立,这标志着大连口岸电子商务应用的正式启动。该物流网由大连港务局、新加坡港务集团和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旨在适应电子商务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大连作为港口城市在物流配送上的区位优势,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网络化的电子大物流系统,进而促进大连口岸集装箱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推动大连地区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该网已经与中国航贸网结盟,就信息共享、信息交流、技术支持和客户并行、网站链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这势必形成优势互补,扩大大连口岸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在东北地区和环渤海以外地区的影响。同时,大连邮政物流总公司也宣告成立,该公司主要利用邮政系统原有的运输和投递能力,着意发展供货、接货、代客报关、仓储、送货上门等一体化的配套服务体系。目前该公司已经与青岛海尔集团、香港华润集团、大连棒棰岛集团等多家企业达成物流合作意向,并承担了大连电子商务和大连放心早餐工程的配送工作。同时,大连市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大连商贸网已经正式开通,该网由大连市商委与中联在线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目前已有几十个行业的150多家企业加盟该网。航运电子商务平台航运在线网(www.SOL-C)目前运行良好,该网于2000年7月成立,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航运物流业颇具特色的网上市场,采用BtoB的模式,提供货主、货运代理与船东、空陆企业进行直接交易的平台。其为客户提供网上货运服务、在线交易、航运信息查询等服务,其客户来源自国内外货主、船东、空陆运输企业、海港、船舶工业企业、代理公司、海事服务企业等28个分类单位和133个子类单位。目前该网已经与中国的近200家船东达成合作协议。可以说,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大连现代物流发展的代表,但其发展刚刚起步。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大连发展亦不是很多,除少数外资企业外,本地物流企业中极个别的刚刚开始转型发展。结论:现代物流离不开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物流电子商务化,是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物流的电子商务化发展也存在抢占先机的问题,信息平台搭建得快慢与否,直接决定了物流业的发展速度。 (2)大连物流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及其评价。近年来,大连的物流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物流业经营和供应链管理在各行各业中仍然处于萌芽和初期发展阶段。目前大连市场上的物流企业概括起来有四种:第一种是商业、物资储运企业经过重组改造,利用原有仓储设施建设商品物资配送中心,向用户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第二种是交通运输企业和货运代理(含联运、集装箱)企业通过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开展门到门运输,进而转向为用户提供部分物流服务;第三种是工业生产企业成立相对独立的机构或实体,全部承担其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后勤保障服务;第四种是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面向社会提供公用型物流服务。此外,大连还出现了连锁商业代理配送、航空快件运输和专递服务等,并且,一些外资和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物流机构也相继出现。(3)现代物流产业在大连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未来的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将是主要的发展特征,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一极,将全面地融入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循环中,市场国际化,竞争全球化已成定局。面对这样的时代变迁,大连将抓紧规划城市未来的流通产业,努力培育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发展大物流,从而尽快实现城市流通产业和物流业的现代化。物流业从属于流通产业,并且其发展水平受制于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物流业的发展对流通产业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必须首先研究城市流通业的发展。面向21世纪,大连将努力建成“北方商都”,“商都”是对大连未来城市性质比较完整、准确的界定,而流通产业的优先发展是建设商都的重要前提。国际上公认的商都其产业呈“倒梯形”结构,一般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特别是在第三产业中,以批发和零售为主要内容的商贸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商贸业的增加值应占第三产业的30%。相对而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目前应以大连市的口岸经济优势和对外开放优势为依托,对城市流通功能重新定位,从而构建大连的商都框架。具体来说要逐步建成八大中心:即以口岸为依托、贯通国内外的商品集散和分拨中心;以转口贸易为特征,加工、输出一体化的商品加工中心;以大型零售商业和各类连锁超市为核心,高中低档结合、大中小型结合、网络畅通、商品丰富、服务优质的购物中心;以各类批发交易市场为主体,开放式、外向型、多功能的交易中心;以地产资源为依托,辐射东北、环绕渤海、影响全国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各类博览会、展销会、订货会为重点,影响力大、信息量多、交易频繁的文化、展览中心;以传递国内外先进文化、技术、工艺为主要内容的交流示范中心;以海岸风景、文化和节庆活动为特色的区域旅游中心。几大中心联合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完善城市的流通功能。结论:上述城市流通定位功能实现,均需要有强大的现代物流系统做支撑,特别是前5个中心的建设,离不开现代物流的发展。由此可见,现代物流产业在大连未来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大连市未来流通定位功能的实现。(4)大连城市未来发展定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大连城市未来发展定位:城市功能定位: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这要求大连必须具备集散功能、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创新功能和辐射功能。城市性质定位:大连市的性质为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将建设成为文化、体育和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国际名城。城市发展目标:到21世纪初,把大连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投资环境最好、最富商机的口岸城市之一,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璀璨的北方明珠,在此基础上,把大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科教发达、社会稳定、市风良好、人民生活质量较高的清洁、高雅、有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这一总目标可以分为以下阶段目标和子目标:近期发展目标(至2005年):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把大连建成中国北方投资环境最好、最富商机的口岸城市之一,为构筑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基础。中期发展目标(至2010年):初步形成中国北方航运、商贸、旅游、金融、信息中心,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雏形。远期发展目标(至2020年):把大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科教发达、社会稳定、市风良好、人民生活质量较高的清洁、高雅、有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大连城市发展定位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上述大连城市发展目标明确描绘了大连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新世纪的到来给大连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入世”后,对外开放步伐迈得最大的将是服务业,我国将分阶段取消在流通服务上的政策限制,包括批发、直销、零售、保养维护以及运输等,其中物流服务等方面的限制将在3-4年内逐步取消,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业将面临着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这势必为大连流通业的发展转型以及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契机。加入WTO以后,大连的区位优势将得到明显的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将由过去的对腹地的“窗口”作用转变为对区域的“枢纽”作用,这一“枢纽”地位和作用的实现将依赖于城市流通功能和基础物流体系的全面发展来支撑。届时海、陆、空交通大动脉的搭建和有效协调发展将对这一作用的转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按照前面介绍的大连城市流通发展定位,大连的物流业也应做好发展定位,并且做好超前准备,构筑良好的基础物流体系,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引进、完善现代的物流管理技术,争取早日实现物流经营的现代化。结论:未来几年大连物流布局将呈如下发展趋势:城市物流重心北移;物流网络体系更趋完善;以市场群落为起点、以两大交通主干线为依托、近港临站、环绕市区的物流配送布局将形成。四、大连保税区流通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大连保税区、大窑湾港区发展新机遇及取向。未来城市功能发展定位,将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是重中之重,排在城市主导功能定位的首位。实现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以港口为依托的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是大连市这一城市定位功能实现的前提和支撑,决定了大连未来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首先应该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目前,我国南部香港、深圳,中部上海的枢纽港地位已经形成。而在北部,则是大连、天津、青岛三足鼎立。现在大连港与青岛港、天津港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差距较大,今后几年大连如果不能迅速缩小与他们的差距,则发展优势和时机将可能丧失,那么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如此可见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集装箱枢纽港建设,除了港口码头自身的建设外,外部配套环境的建设及周边市场的开发也相当重要。大窑湾港作为大连市集装箱专业码头,其未来发展离不开周边环境的配套建设。因此,推动保税区物流发展对大窑湾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和枢纽港地位的形成影响巨大。目前,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已经确立,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将很大程度上限制青岛港向枢纽港发展,同时青岛港目前正向前湾新港区调整生产布局,有可能像大连港调整生产布局那样,在今后几年内将延缓发展势头。因此,天津港将同大连港构成枢纽港建设的激烈竞争。加快集装箱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大连港十五规划的三个重点之一,到2005年港口吞吐量将达到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要实现230-250万标箱,比九五翻一翻。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大窑湾集装箱码头现有的5个泊位到2003年将饱和,大窑湾二期工程已获批准,4个水深16米以上的可停靠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大型深水泊位。目前,已经有跨国企业将保税区作为其在东北亚的货物分拨基地。所以说,大连港具备发展成为东北亚航运枢纽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推进集装箱码头的建设步伐,发展现代集装箱物流,对于上述定位功能的实现十分重要。大连在未来要建成东北亚航运枢纽,“十五”期内把大连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以国际化物流为主导的保税区物流的发展,将为这一定位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站在战略的视角上重新审视DCT与保税区的联动与整合发展。大连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是建设面向东北亚,以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国际深水中转港为标志,以海上运输和路上运输为支持,以口岸相关产业为依托航运中心。“十五”期间加快这一中心的建设,不仅对大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我国环渤海经济和东北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据预测,入世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将快速增长,到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可望达到6000亿美元,今后5年外贸海运量的年增长率将达到8%至10%,因此港口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据英国远洋航运顾问公司发表的未来15年全球集装箱港市场的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表明:中国内地港口在未来15年集装箱吞吐量将会赶上香港和东南亚,从而占据亚洲榜首的位置。这份报告预测,未来15年华南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170至2400万TEU的水平,香港为2033至2201万TEU;中国北方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将会急剧增长,至2005年时,集装箱吞吐量将为1351至1559万TEU,2010至2015年,中国北方港口会超过日本。报告指出,到2012年,全球集装箱运输有望从1.88以TEU增至4.17至4.91亿TEU,到2015年时,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预计将会在5至6亿TEU之间,亚洲会占据主要位置。此外,加入WTO将使中国的航运业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加入世贸组织,货运需求增长,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将会给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输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以及国外技术和劳动密集性产品作为投资品和中间投放品的进口将会大幅增长。因此,入世后我国的进出口货物量会大幅上升,运输需求的增长,势必会带动外贸进出口航线的货运量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另外,外贸量的增长将会进一步刺激对长江和国内沿海集装箱等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需求。加入世贸组织,可提高中国航运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地位,便于我们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际规则为全球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创造条件,促进国内港口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的改善,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国际性的枢纽港的建成同时,加入WTO以后,各地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与国际经济的接轨。保税区在这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因此更有利于迅速地同国际经济融为一体,向自由贸易区的定位方向发展。特别是入世后东北腹地经济有望在今后几年走向复苏,这将为保税区、大窑湾港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所以,认清时势、抓住机遇、超前启动、统一规划、全面布局、积极推进保税区以及大窑湾港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取向。2大连保税区以及大窑湾港区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2000年,大连保税区集装箱进出量完成了15万TEU,占大窑湾港集装箱进出量的21%,并且这一比例正在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保税区集装箱物流已经在大窑湾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今后的发展中,大连保税区与大窑湾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两者将面临着相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港区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大连保税区还应同大窑湾港积极发展其他层面的紧密合作和战略协作,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并尽早实现真正一体化格局,避免因行动迟缓而带来的被动。天津已将自身物流发展定位为国际性物流中心,目前已经形成五大特色的物流中心:即以散货与集装箱为主的天津港海运物流中心;以客货兼备的天津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分拨中心;以贮藏为主的天津保税区大型仓库国际贸易物流中心;以现代加工业为主的天津开发区物流中心和以华北、西北、东北矿藏与农副产品进出口为主的物流中心。目前天津港已我国第二大港口,去年吞吐量为9566万吨,集装箱171万标准箱,港口外贸吞吐量和外贸出口量分别居国内大陆港口行业的第二和第一位。按照大连保税区、大窑湾港区的发展定位,其在区位上必将同天津有关功能口岸产生竞争。因此,大连保税区及大窑湾港区必须认真审视来自天津的物流竞争,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大连保税区、大窑湾港区物流的发展同样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腹地经济,当今的东北腹地已今非昔比,对大连口岸经济的不利影响至少有三方面需要重新认识:一是东北经济连续几年未能走出低迷状态,“东北现象”影响区内商品流通不旺,直接影响大连港吞吐量下降,连续几年徘徊不前,这种影响仍将持续一定时期。二是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产品深加工与产业链的延长,再加上资源出口减少,使东北区域内的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大宗货物锐减。三是随着东北沿江、沿边、沿海的全方位开放和开放度的进一步提高,曾是东北唯一出海口的大连口岸面临着“五口通商”的激烈竞争,东北各口岸的出口分流作用,使大连口岸独家经营的格局已不复存在。目前除了辽宁的锦州、营口、丹东、葫芦岛等沿海口岸外,还有满洲里、黑河、绥芬河、图们江等边境口岸,及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省会开放城市,总计约有十个口岸。这一系列情况的出现必然会使途经大连的物流减少,从而影响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目前,黑龙江省正在积极拓展经由俄罗斯远东港口(海参崴、东方港)和朝鲜港口(罗津、清津)的出海通道,货物经此通道出海,到达韩国釜山、日本新泻以及加拿大和美国北部西海岸比经大连港要近得多。黑龙江省、吉林省与俄罗斯的海参崴、东方港、朝鲜的罗津港加强联络拉动“出海事业”,构筑东北亚贸易走廊,以分利用西伯利亚大陆桥。目前绥芬河口岸陆海联运大通道运作较好,2000年该通道向韩国出口煤炭20万吨。由此可以预测,虽然目前大连口岸还是黑龙江省外贸货物的主要出海口,但随着俄罗斯、朝鲜的进一步开放以及港口设施的不断改善,完全可能分流出一部分外贸货源,并且包括一部分集装箱货源。因此,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形势,积极拓宽口岸功能,形成完整的口岸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对内陆地区货源的吸引力。这需要保税区和港口的通力合作。虽然腹地经济发展迟缓,从而影响了大窑湾港的集装箱吞吐,但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周边港口的竞争。就长远发展来看,锦州、营口等省内港口对大窑湾港均构不成太大挑战,而天津和青岛则是大连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竞争对手。三者各具竞争优势,天津港腹地经济发展强劲,并且地缘辐射较广,还分流了一部分东北货源;青岛港的地理区位较佳;大连港则港口自然条件优良。目前大连港口在同这两个港口的竞争中已经落后于天津港,并在集装箱吞吐量上已经远远落后于青岛港。上述情况均构成对大连保税区、大窑湾港区发展物流的挑战。3大连保税区发展流通业拥有的优势(1) 大连保税区具有区位优势保税区毗邻东北经济区最大的出海口;大连港位于环渤海湾南北岸之间海上最短的位置;大连保税区拥有东北广阔腹地为依托。(2)大连保税区具有交通优势周围环绕大连港、大窑湾港和鲇鱼湾油港等五大港口;距大连国际空港24公里;区内有铁路,经金窑线与东北、华北干线网相连接。保税区公路直通沈大高速公路。(3) 大连保税区具有与出口加工区联动发展的优势大连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两个先导区连在一起的城市。出口加工区为海关封闭管理的特殊经济区域,实行“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按国际惯例运行操作,为出口加工型企业提供更为宽松和便利的经营环境。出口加工区会因有一系列特殊功能和优惠政策而吸引许多企业到此投资,保税区的进出口商品额则会相应上升,从而带动流通业发展,使得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在功能互补的基础上获得联动发展。(4)大连保税区物流业和市场建设已具启动规模目前,在大连保税区内从事仓储运输等物流功能的企业有34家,较具规模,能称得上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有4家。2000年主要的8家物流企业的经营总收入为15943.3万元。和其他保税区相比,大连保税区的市场建设水平是比较高的,例如,2000年大连保税区的市场交易额是112.65亿元,而同年度天津保税区的市场交易额仅为41亿元。应该说,经过8年多的发展中,大连保税区的物流业和市场建设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这将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大连保税区、大窑湾港区物流发展趋势分析41总体发展趋势分析前面的综合分析表明,现代物流在大连保税区已经发展起步,其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从金鼎物流近几年物流市场的份额来看,第三方物流的份额在逐年增加,显示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前景。目前保税区物流供给企业规模较小,能力分散,规模集成度较低,尚未形成大物流格局。因此未来将向团地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物流园区的概念即将形成;区内物流企业在认识观念上和经营拓展方向上,则应努力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从单一链条的服务型向整合供应链的管理经营型转变;出口加工区的成功启动将为保税区物流发展带来又一启动契机,二者合一的聚集优势将使保税区形成有别于其他保税区的发展优势,这将使得人们重新去认识保税区的功能定位;港区一体化将推动保税区和大窑湾港走向战略联盟,即发展“端点” + “基地”协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一体化的大物流发展格局;新时期大窑湾港口将向航道、码头深水化、布局网络化,投资多元化,营运物流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推动港口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成为其研究的重要课题。 加入世贸组织,将成为保税区、大窑湾现代物流发展的“加速器”,保税区政策和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包括保税区和大窑湾以及开发区部分地块在内的整合体即“区域性国际物流园区和枢纽”的概念将形成。42物流需求发展分析(1)未来集装箱物流需求的分析。资源性产品及加工产品的仓储、运输及集装箱装箱出口,如大米、稻草、木制品及松下、东芝、佳能等外资企业的产品;设备、零部件及消费品的进口配送,如东北工业改造的成套设备、一汽的汽车零部件、高档次的消费品等的集装箱进口;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企改造步伐的加快将可能会有一些跨国公司的生产部门进入大连及东北地区,引进设备和国际采购将增加,并带动箱量增长;零售业的配送中心,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全球采购的商品集装箱进口后针对腹地进行配送;未来东北地区大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后,利用保税区、大窑湾地区为向外分拨、配送基地,对其生产的成品进行集装箱分拨;跨国企业将保税区、大窑湾作为其在东北亚地区商品的集装箱中转基地,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国际分拨。(2)未来物流服务需求分析。未来保税区、大窑湾区域物流服务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公用性物流服务需求,即为保税区区内出口加工区企业的提供如仓储、运输、货代等最基本的物流服务;二是增值性物流服务需求,即为区内外客户群体提供除仓储、运输之外的流通加工、保税分拨等增值性物流服务;三是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即面向大连本地和东北地区提供进行分拨、配送等服务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四是第四方物流服务需求,即为个别企业提供整合供应链管理或解决方案的咨询性物流服务;五是物流信息服务需求,即为生产或物流企业的宣传、咨询、交易等活动提供载体或平台或信息服务;43物流量发展预测大连口岸物流发展2001年发展目标:海港货物吞吐量9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0万标箱,空港客运吞吐量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万吨。“十五”目标:海港货物吞吐量12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50万标箱,空港客运吞吐量41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经分析计算, 2005年和2010年大连市不同空间类型的物流量发展预测见下表: 2005年和2010年大连市不同空间类型物流量物流分类国际物流区域物流本地物流合计2005(万吨)434931517844644312(%)9.871.119.11002010(万吨)7003384061488560294(%)11.663.724.7100结合前面的19951999年大连市不同空间类型的物流量分析,依照预测的结果,可见在未来的十年内,大连的不同空间类型的物流量在获得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国际物流量和本地物流量的比例将上升,区域物流比例将下降。相对1999年物流量,2010年国际物流量将增长190%,本地物流将增长248%,区域物流将增长54%。可见大连加入WTO后本地物流和国际物流发展前景光明。目前,大连港发展规划已经出台,通过大力发展集装箱和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枢纽港和物流贸易中心。国内外经验说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走到100万TEU后将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转折点。因此可以预期,今后特别是入世后,大连口岸的集装箱物流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大连港“十五”计划及远期预测的吞吐量(包括集装箱吞吐量)见下表:大连港“十五”及远期计划吞吐量 年份指标2000年(“九五”期末)2005年(“十五”期末)展望2010年2015年港口吞吐量总量(万吨)突破9000(实际)120001500019000集装箱(万TEU)101(实际)230250380400600左右外贸内贸外贸内贸190左右50左右310左右80左右大窑湾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预测见下表:大窑湾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190万TEU左右310万TEU左右450万TEU左右44与大窑湾港区物流发展有关的发展规划思路上述分析表明,在未来大连的物流板块中,保税区、大窑湾将是十分重要的极点;在开发区的物流发展规划中,已经顺应港口码头货源向东转移的趋势确定了压缩“西线”、控制“中线”、发展“东线”的物流发展布局思路,规划在疏港路两侧兴建现代化高标准的物流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