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案范文26篇汇编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8992340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9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倍的认识教案范文26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倍的认识教案范文26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倍的认识教案范文26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倍的认识教案(26篇)倍的认识教案(一):认识自我的政治教案一、教师从成语导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以“自”字开头的中国成语有哪一些?可以分为哪两类?(如可以分为消极性的,认识自我 把握自我如自暴自弃、自欺欺人等,约占3/4;积极的,如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等,约占1/4。) 。成语实际上是人类生活经验积累的反映。由上可见,人类似乎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人类自我作践,自寻烦恼。教师导语: 请全体学生朗诵苏轼题西林壁;我们常说”旁观着清,当局着迷”,要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自我的庐山真面目,认识一下现实的自我.二、自画像:1.每个同学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表现自己的形象,可以很具体,也可以很抽象.然后,在纸上书面回答:”我是谁?”.要求写下10个”我是”的.句子.(说明:1.不要作太多的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下来.2.内容可以很具体,如我是一个男孩,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也可以较抽象,如我是一片云,我是一棵小草等.)2.每个同学在组内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这么画,这么写.3.选代表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写.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已经对自我作了初步的认识,要想全面地看清自己,就必须参考他人的意见,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照镜子,他有如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呢?现在我们通过他画像对自我作进一步的认识.四、他画像:1.同桌两人既做照镜人,又做镜子.每人在纸上写上同桌的优点及缺点.(说明:尽可能写的详细,但要注意用词)2. 同座位的两人互相交流、比较,我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是否一样,然后想一想,”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导语: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我的优点别人看不见;而我的缺点我自己看不见.但有时候明明觉得还做得不错的方面却被别人误解,这其中的委屈那真叫苦不堪言.因此,即便是镜子也有平镜和哈哈镜之分.他人的意见不可不听,但是要照单全收恐怕也非上策.五、讨论: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六、结束跟自己比,找出进步;跟别人比,找出差距。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努力正确的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自我、超越自我,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倍的认识教案(二):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学会从各种平面图或实物中辨认平行四边形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及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平行四边形。教学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钉子板,方格纸学具准备可拉动的长方形框架,一张长方形的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游戏引入(出示课件)以“七个小矮人”中的开心果讲游戏规则,老师先发一些基本图形给学生,有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叫到什么图形的时候,大一部分同学就起立把图形举高让大家看,最后,只剩下平行四边形没有叫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四边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二、探索新知1、观察感知(课件展示)教学例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点?交流抽象: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形都含有,指出这种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的图和文字。2、操作感知教学例2拉一拉:你能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吗?你是怎样变的?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学生_操作、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长方形有什么变化?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拉动长方形框架使它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在拉动的过程中,四条边的长短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变了,原来是四个直角,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分别变成了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说一说,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初步理解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对角相等。三、动手实践1、围一围: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试试看2、涂一涂:把下面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106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3、剪一剪请在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注意先要照着书上的方法,对折,再对折,然后把其中的两个长方形再对折,剪去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折纸)四、知识拓展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形,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五、全课小结通过我们的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我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奥秘,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其实生活中无处不有我们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真正成为数学和生活的主人?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对角相等倍的认识教案(三):5的认识中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活动准备:小圆片、小正方体、数字卡、铅笔、多媒体课件、白纸活动过程:一、 情景激趣。师: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小金鱼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条,好吗?播放课件。课件内容:鱼缸里有四只小鱼游来游去的玩耍,换一幅场景后,一个小男孩又放了一只小鱼。出示问题:现在有几条鱼啊?二、探究新知:1、出示鱼缸:(里面有4条鱼)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2、教学认识“5”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问: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让幼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3、认识5的组成数出下列每组图形中物体的.数量。4、找一找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三、 我是小画家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四、 游戏活动:(站圆圈)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倍的认识教案(四):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二、展开(一)认识1/2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二)认识几分之一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应用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倍的认识教案(五):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体体现在: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的道外区的变化,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三、利用现有教材,体现新课标教学时,我大胆改变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学生可以凭借各自的经历与体验逐步形成千米的计量观念。把书后单一、抽象的单位换算线段图,改编成学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了解了从哈东站到哈站的实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能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在学生的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些小组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的方法不够丰富;还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对这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我只想改动一处地方,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在原有的“用尺测量出1000米”、“先测量出100米,再推测1000米”“看脉路表”“询问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时间这种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数步法和回头观看的方法,增强学生对1000米的长度的感受。倍的认识教案(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三)情感与态度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课前活动: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从学校大门一直到南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软尺。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习、 需求导入(一)多元复习1、同学们! 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米m,厘米cm(二)需求导入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_*厘米,用米做单位是_*米。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千米(公里)km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倍的认识教案(七):认识蝴蝶的科学教案活动目的:1、认识蝴蝶的生长过程。2、引导幼儿发现科学奥秘。活动准备:课件、计算机活动内容:1、谜语引出课题2、谁能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蝴蝶?(1)你发现了什么?(2)蝴蝶两边翅膀的形状、颜色、花纹是怎样的?3、小朋友你们想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吗?艺术活动:美丽的蝴蝶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装饰画,2、引导幼儿对装饰画的兴趣。活动准备:1、各种颜色的纸,及时帖。2、胶水、水彩笔。活动过程:1、小朋友蝴蝶漂亮吗?你想不想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花一只蝴蝶呢?(1)对称组:把画纸对折,在纸的一边画半只蝴蝶,然后把另半边纸覆盖在图上,在用手按几下,打开图纸便会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2)绘画组:用图纸画画可添画上花草。(3)粘贴组:用各种子添画蝴蝶(4)生长过程组:把生长过程的顺序排列,在用画笔把生长过程画出来。2、结束部分:老师讲评作品,并把蝴蝶剪下装饰教室 。倍的认识教案(八):三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教学内容:1、角的认识、画角。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教学目标: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能力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二、自主探究: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2、角的概念。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画角。三、拓展运用: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2、自由用角做画。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课后小结: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 s_sk/倍的认识教案(九):圆锥的认识教案圆锥的认识教案_省_县宋河镇小田蓉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十二册数学第4849页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面的“做一做”和练习十 二的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教学重难点:圆锥的特征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的模型一个、CAI课件四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教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二、新授1?教学圆锥的认识1出示多媒体CAI课件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此处有图)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圆锥)这时利用CAI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此处有图)接着改变不同的方向,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2师讲解: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边讲边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圆锥的顶 点”,并标示出来,将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标出“底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模型,摸一 摸周围的面,提问:这个面是一个平面还是曲面?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同时标出“侧面”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用CAI课件演示作高,接着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强调: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3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2?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采用多媒体CAI课件(二)演示边演示,边讲解测量过程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生自己量手中的圆锥学具的高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出示CAI课件(三),一步一步演示:(此处有图)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再利用CAI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三、课堂练习1?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采用CAI课件,拆分组合,指名口答。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此处有图)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圆锥的认识教案倍的认识教案(一十):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观察后回答: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板书:立体图形)2、出示第19页图中的各个实物,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肥皂、牙膏盒、墨水盒)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说)二、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三、教学新课(一)教学例1,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面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认识长方体的棱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解: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_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_形)围成的_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_,相对的棱的长度_(二)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1、它的12 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怎样分?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把长度相等的棱分为一组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想一想: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四、巩固练习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展开图,按要求做一个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度量的结果,并指出它的长、宽、高(注意不同放置法的长、宽、高)2、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3、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4)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注意搞清楚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每个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六、课后作业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模型,量一量长、宽、高,然后与同学交流七、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棱: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8个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长、宽、高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三)教学目标倍的认识教案(一十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百分数)的认识教案设计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那么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你们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板书课题: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回顾与整理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师: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2)师: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关系?预设生1: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生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2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1)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3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1)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2)师:什么是约分和通分?预设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3)师:什么是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1)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例如:0.7 1.25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例如:340.75 3250.12370.429 490.444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末尾添上百分号即可。例如:0.2323% 1.7170%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即可。例如:120%1.2 85%0.85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例如:0.14314.3%百分数化成分数。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例如:85%(2)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预设生1: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0.8125,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生2: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例如:0.056分母中除质因数2以外,还有质因数3。倍的认识教案(一十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二册P22我们认识的数。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数在不同的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2、对生活中的数有一定的认识。3、能用数来表达,交流。4、对数的多少能有一定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1、糖,花生米,黄豆,枣子若干,盆三个,表格一张。2、相关信息。3、课件。教学过程:一、说一说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我们认识的数和数做做游戏。1、学生说数。(1)示范: (课件)(2)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小结:用数可以说清楚许多事情。(3)在小朋友说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同学都说到了* 这个数,请说到 *的同学再说一遍。小结:同样的一个数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2、老师说数(1)鞋子:从鞋号中你们知道谁的鞋最大,谁的鞋最小吗?(2)门票:这是宜兴三洞的票价,看了这三个不同的价格你想到了什么?小结:从不同的数中我们看到了同一类事物之间的差别!3、说年龄,填表。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1)请五个小朋友汇报自己和家人的年龄。(2)仔细观察这五个小朋友的年龄。你能来说一说,我们自己的年龄大概是几岁吗?(3)说说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年龄大概是多少岁?(4)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爷爷奶奶年龄。(5)小明要考考大家了,先让我们找到小明家白云路84号。小明的家人中,今年64岁的,可能是谁?(6)猜一猜杨老师的年龄,怎么样?小结过渡:小朋友,通过刚刚的.说数,我们对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和数做个游戏。二、猜一猜1、明确规则。2、活动开始。(1)抓糖:请几组汇报。怎么会抓得有多有少?(手有大小,抓得有松紧。)(2)抓花生:猜猜看同样是1号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花生米大约会有多少粒?猜得对不对?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按刚才的分工来完成抓花生的活动。 (指导填表)。猜数猜数(3)抓黄豆:猜一猜抓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数一数。黄豆比较多。怎样数可以又对又快?继续按分工完成,填好表格。3、汇总5组的数据,看着表格中的数据讨论。(1)这种类型的糖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大约可以抓多少?花生米呢?黄豆呢?(2)看看上面的图再看看表格中的数对照一下你有什么发现?4、展示一颗红枣,估计可能会抓多少颗?为什么?5、引导学生一起小结:看来同样的手去抓不同的东西,东西越大,抓的个数就越少,东西越小,抓的个数就越大。要使猜得与实际比较接近,得仔细观察,多多思考。6、其实刚才同学们的猜也可以说是估计,这是一项本领,不光抓花生、抓黄豆的时候要用到估计,平时学习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计。(举例)三、总结(略)四、数一数(1)快下课了,美丽的校园在召唤我们,你看已经有小朋友走向了校园数数了!(看课件)(2)小朋友,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数的呢?就让我们奔向校园的怀抱,出去数一数吧!倍的认识教案(一十三):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教学方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是比?(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 :16 1/3 :2/5 4.5 :2.7 10 :6二、探索新知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A.6 4= B.32= C.38 =D.128= E.122=(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2认一认。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126=84 64=32(5)什么是比例?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7)找比例。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如:32 =128 64= 128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三、课堂练习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126 = 84内项外项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倍的认识教案(一十四):五年级下册认识矿物的性质科学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 课型 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2.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3.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 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2. 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2.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重点难点 1.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3.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学法指导课前准备 矿物标本、放大镜。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1、分发几个矿物给学生,让他们观察,这几个石头跟前面所研究的岩石有什么不一样的?2、教师讲解矿物的定义。探索和调查1、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然后在记录本上画下所观察到的矿物。2、要想对矿物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认识他们的特征。3、请同学分小组阅读课文,将从课文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写在记录本上。4、交流信息,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5、分发矿物标本,让学生参照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再观察这些矿物标本。1、 画下来,可以促使学生非常仔细的观察物体。2、也是验证。回顾和解释1、关于矿物,你还有哪些疑问?还想进行哪些后续研究?当堂检测课题第四单元、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课型 课时 时间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1. 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2. 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知识与技能:1.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2.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2. 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重点难点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学法指导课前准备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1、回忆前面几课中接触过哪些矿物。2、这些矿物有什么用?从生活入手、复习。探索和调查1、然而人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了利用矿物资源,而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矿物资源逐渐减少。2、出示中国现在矿物资源的情况。3、当这些矿物资源被开采完之后,人们的生活、工作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4、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5、为了保护资源,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做到什么呢?6、讨论、交流。7、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8、讨论、交流。9、如果你是_市的市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10、讨论、交流。11、如果你是中国的中央领导人,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12、讨论、交流。1、让学生感到危机。2、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是问今后他们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奠定这方面的基础。回顾和解释1、调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铝箔、奶瓶盖等,估算一下你家、你们班级、你们学校以及你所在_市一年大约需要用掉多少这些资源。倍的认识教案(一十五):倍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经过自己探索,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在认识“倍”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在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数数金星有几颗?(2颗)蓝星有几个2颗?(2个2颗)2个2是多少?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4)再数数红星有几个2颗?(3个2颗)3个2颗是多少?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6)2、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得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3、谈话:这些星星这么美,想摘吗?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能摘下它。二、学习新课1、教学“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1)(出示图片)谈话:春天来了,公园里真美呀!看,花坛里开出了什么花?(板书:蓝花有2朵)黄花和蓝花一样2朵2朵地开出来了,开了几个2朵?(3个2朵)为了能清楚地看出黄花和蓝花的关系,我们来摆一摆,好吗?(2)小朋友用蓝、黄花片进行操作。(3)指名到黑板上摆。数一数,黄花摆了几个2朵?(4)讲解: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这时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出示这句话,并让学生读。(5)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2、巩固对“倍”的认识。(1)谈话: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2个3本,(出示图)这时我们可以说小红的书是小明的几倍?(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2)谈话:妈妈买了4个苹果,草莓有4个4,(出示图)这时谁又能用“倍”来说一句话。(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3、教学计算黄花的朵数。提问: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的?4、教学计算红花的朵数。(1)谈话:红花也和蓝花一样,2朵2朵地开出来了,开了几个2朵?(4个2朵)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2)学生操作学具,同桌合作讨论,讨论好的打开书列算式。(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三、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朋友这么了不起,把米老鼠也吸引过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把书翻到第82页,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填写在书上后提问:为什么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4倍?如果红带子再添上2段,现在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如果红带子仍然是4段,绿带子添上1段。那么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2、“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看,又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小熊贝贝,它想出一道题目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验吗?把书翻到第83页,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_完成后相互检查。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自己摆道具,填括号,写算式。做完后,一人报结果,全班学生一起订正。4、拍手游戏。请一位学生拍2下,教师拍6下,让该学生说说老师拍的是自己的几倍。然后采用教师说要求、学生拍手,学生说要求、教师拍手,同桌互拍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5、数星星。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上的表现都很棒,看看哪些小朋友摘到了星星。上来排排队。(1)数一数金星、红星、蓝星各有几颗。(2)你会用今天学的“倍”说一句话吗?三、课堂总结倍的认识教案(一十六):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有关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例1,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让学生收集一些圆柱体、圆锥体的实物。同时让学生将教科书第125、127页上的图沿边剪下来做成圆柱体、圆锥体。一、激趣引新1、师出示准备的模型圆柱,圆锥,提问,这是什么形体?师指出:圆柱体简称圆柱,圆锥体简称圆锥。2、举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学生举例)3、师出示挂图,提问,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这张图上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直圆柱和直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二、自主探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认识圆柱谈话,请看挂图,刚我们看到的圆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还有这么扁的,同学们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圆柱,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圆柱有什么共同点?(学生_思考后同桌交流后自由发表意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验证发现:上下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刚才同学说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请你想办法证明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可能:a把茶叶筒的盖头拿下来比划b用线绕c用尺亮圆的直径侧面是弯曲的:把你手中的圆柱摸一摸,滚一滚,你发现它的这个面与桌面有什么不同?侧面滚一滚,滚出一个什么形状?师指出:这是沿着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下来的圆柱的平面图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图中标出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板书,在图中标出)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出示装满牙签的牙签盒让学生体会)验证圆柱的高都相等:把圆柱放在桌角量高,变换角度量高,量出的结果一样吗?练习:说说师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圆柱,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指出下列圆柱各部分名称2、认识圆锥谈话:某些建筑物的顶部,吃的蛋筒,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请你观察这些圆锥,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自由交流,师适当板书)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看书对照你的发现是否正确师指出:图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边说边在图上标出来)提问,圆锥的高有几条?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辨析,这是圆锥的高吗?那你认为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师出示图指出你手中圆锥各部分名称3、比较: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之处?师可引导提问:圆柱和圆柱都有一个侧面,侧面都是一个曲面,为什么圆柱滚动侧面时与圆锥滚动侧面的感觉不一样?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2、练习五第二题,连一连。3、练习五第三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转一转,想象一下,再交流。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与长方形小旗有什么关系?4、拿出硬纸做的圆柱和圆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记录再自备本上,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倍的认识教案(一十七):五年级上册公顷的认识设计与说明教案一、复习旧知、导入生疑。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让学生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2、测量橡皮一个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分别用哪些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把这些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3、我们州将建一座森林公园,面积约_*平方米(让学生读一读),感觉怎么样?导入:测量土地的面积时,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土地面积单位,它的名字叫“公顷”。关于公顷,你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1公顷有多大?它跟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活中哪里能找到1公顷?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1、算一算“公顷”。课件演示:出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算一算,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就是1公顷。)2、找一找“公顷”。到教室中找一找1公顷:我们教师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两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00平方米,要有200个这样的教室,它的面积才是1公顷。能想像出吗?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到生活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