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58566471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之一) 本报记者 翟博 金志明 李伦娥编者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急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孩子,关系着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未来。专家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当前,搞好素质教育,除转变观念外,师生关系问题不可忽视。为此,本报编辑部在有关专家学者的在力支持下,利用近一年的时间,组织人员对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问题进行了大调查,此项调查旨在提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广泛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师生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行为,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研究新时期的师关系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中小学师生关系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涉及师生心理、行为、行动、情感以及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休闲等师生关系的方方面面。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总体上体现了师生间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体现出教师敬业、乐教、爱生,学生尊师、好学,家长重教重学的特点。同时,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社会家庭对学生期望值的增大,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的倾向性问题是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沟通渠道在缩小的趋势。请看来自第一线的调查报告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受怎样教师现在从教的心情好吗从学生调查问卷看,在回答你觉得学校里的生活很有劲、比较有劲、说不清、不大有劲、很没劲中,56.8%的学生认为很有劲或比较有劲;38%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或不大有劲;认为很没劲的仅占5%。在回答你觉得下课和平时与老师在一起的感觉时,认为很开心和比较开心的占47%,无所谓开心不开心的占40%,不大开心和很不开心的占12%,对大多数老师上课的感觉,学生认为很愉快和比较愉快的占66.8%,说不清的占23.2%,不太愉快和很不愉快的占10%。而从教师问卷看,在回答你觉得自己做教师目前的心情时,10.4%的教师认为心情很舒畅,38.5%的教师认为心情比较舒畅,32.7%的教师认为还算舒畅,14%的教师认为不太舒畅,4.4%的教师认为很不舒畅。在回答你觉得与同学在一起的感觉时,教师认为很愉快和有愉快感觉的占71%,无所谓感觉的占8.3%,有令人讨厌的感觉的0.4%,愉快还是讨厌视不同学生而定的占20.3%。从问卷调查来看,绝大部分师生对学校学习、生活、工作的感觉和心态是比较好的。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满意程度教师对自我形象的感觉如何 关于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程度,在回答对班主任老师的印象时,学生认为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很好和比较好的占73.6%,一般的占18.7%,不大好和很不好的占7.8%。回答你对你的班主任老师很喜爱和比较喜欢的占63%,说不清的占23.8%,不大喜欢和很讨厌的占13.2%。关于对于全体任课老师的满意程度,从回收问卷看,对全体老师很满意的占20.1%;大部分满意、个别不太满意的占65.4%;少数满意,多数不满意的占7.2%;很难说满意不满意的占6.7%;都不满意的占0.6%。家长对老师的满意程度,从回收问卷分析,88.5%的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7.9%的表示说不清,3.6%的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从教师问卷看,在回答您觉得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时,88.4%的教师认为很好和比较好,11.3%的认为一般,0.3%的认为不怎么好。在回答您觉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问题时,教师认为所有学生都很信任自己的占1.3%,认为大部分学生信任自己的占76.2%,认为部分学生信任自己的占5.2%,认为少数学生信任自己的占0.4%,认为说不清楚的占2.9%。在回答您觉得自己的性格、情趣、爱好等在教师岗位上很适合和比较适合的占68.6%,基本适合的占23.8%,不太适合和很不适合的占7.7%。从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满意程度与老师的自我感觉基本相当。学生有心里话给谁说 教师能和学生成朋友吗?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有心里话时最想找谁说时,回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个老师的仅占4.8%;最想找父亲(或母亲)说的占12.2%;最想找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的占67%;找不到要说的人占15.9%。在家长问卷中,回答您孩子有心里话喜欢跟谁说时,41.5%的家长认为孩子跟同学朋友说,2%的家长认为孩子跟老师说,36.5%的家长认为孩子跟父母说,20%的家长认为孩子跟谁也不说。在回答您的孩子最愿听也最相信的是谁的话时,家长认为孩子听老师话的占50.4%,听朋友话的占9.2%,听父母话的占32.9%,电视或报刊上的占5.9%,明星的占1.6%。在教师卷中,回答在与学生交知心朋友问题时,61.3%的教师表示很愿意和所有学生交朋友,20.9%的教师表示只能与一部分学生交朋友,5.3%的教师表示只能与少数学生交朋友,8.6%的教师表示不存在与学生交朋友问题,4%的教师表示说不清楚。由此可见,教师、家长的自我感觉和良好愿望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调查表明:61.3%的教师很愿意和所有学生交朋友,而仅有4.8%的学生有了心里话最想找老师说,这样老师和学生能成为朋友吗? 这个问题值得教师、家长、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深思和研究。学生有困难首先想到找谁 12.3%的学生想到找教师从学生问卷看,在回答你在学习、生活中发生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找谁?时,12.3%的学生回答找班主任或找某个老师,2.8%的学生回答找父母,52.5%的学生回答找同学,7.2%的学生回答找其他人。在回答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时,认为班主任对自己很关心或比较关心的占57%,一般的占34%,不太关心的占7.1%,很不关心的占2.2%。认为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老师对全班同学都很喜爱的占17.9%,喜爱大部分同学的占37.9%,只喜爱少数同学的占25.2%,都不太喜爱的占1.4%,说不清的占17.6%。教师工作是职业专业还是事业 把工作当作专业的仅占3.1%在教师卷中,就您认为在中小学做教师是一项职业、专业、事业的问题,从问卷看,表示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来干的占50.2%,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专业干的占3.1%,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干的占46.8%。从上海、湖南、宁夏三个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是发达地区教师的事业感越强,越是贫困地区教师的职业感越强。但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教师均缺少专业感,缺乏专业意识(见图表一)。从不同教龄阶段教师对这一问题认知情况分析,刚工作的青年教师和教龄在20年以上的老教师的事业感强,教龄在6到20年之间的中青年教师的职业感强,而青年教师的专业意识比老教师强烈(见表二)。表一 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对教师是职业、专业、事业的认同情况 职业 专业 事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上海 143 41.6% 11 3.2% 190 55.2% 湖南 186 51.7% 12 3.3% 162 45.0% 宁夏 243 55.7% 12 2.7% 181 41.5% 表二 不同教龄教师对教师是职业、专业、事业的认同情况 职业 专业 事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5-5年以下 98 48.0% 10 4.9% 96 47.1% 6-10年 93 50.0% 11 5.9% 82 44.1% 11-12年 221 57.3% 9 2.3% 156 40.4% 20年以上 160 44.1% 5 1.4% 198 54.5% 教师最关心学生什么? 教师眼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问卷你认为老师平时对同学关心的好的方面是什么时,给出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学友爱、爱好特长、课余生活8个选项让依次选取4项。从回收有效问卷看:首选项为思想品德时,其结果是学生认为老师关心思想品德的占60.9%,学习成绩的占321%,学习能力的占3.1%,身体健康的占1.4%,心理健康的占1.5%,同学友爱的占0.4%,爱好特长和课余生活的分别占0.3%。将学习成绩作为首项时,学生认为教师关心思想品德的占7.3%,学习成绩的占52.6%,学习能力的占23.4%,身体健康的占7.6%,心理健康的占5.4%,同学友爱的占1.9%,爱好特长和课余生活的占1.8%。以学习能力为首选项时,学生认为老师关心思想品德的占7.6%,学习成绩的占2.8%,学习能力的占29.7%,身体健康的占22.3%,心理健康的占20.4%,同学友爱的占8.7%,爱好特长和课余生活的占2.2%。将心理健康作为首选项时,学生认为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仅为22%,同学友爱为21.4%。教师问卷中,在回答您觉得学生现在读书、学习情况时,19.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很轻松或比较轻松,24.5%的认为不轻松也不吃力,44.4%的认为比较吃力,11.5%的认为很吃力。家长为孩子选学校还是选教师 眼下家长给教师送礼的多吗?家长问卷中,在回答如果可能,您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是的问题时,家长回答选择学校有名气,但班主任老师很一般的仅占6%;选择学校很一般,但班主任老师特别负责的占82.4%;选择大多数老师教学很有水平,但对学生关心很一般的占11.7%。从上海、湖南、宁夏三个不同地区综合分析,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与择校相比,学生家长更愿意选择教师。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显得特别重要。关于对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的看法,在回答节日或老师有红白喜事,您的态度时,只有3.2%的家长表示设法给老师送礼,2.19%的家长表示可打电话问候一下,54.5%的家长表示让孩子看着办,20.4%的家长表示不管。学生对参加家教的感受 家长教师对家教的态度从学生问卷看,在回答据你知道,同学们参加家教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老师的课上得好的占3.4%;认为老师的课上得还可以,同学在学习上还有困难的占50%;认为老师的课上得还可以,同学自己还想更上一层楼的占30.5%;认为与老师的上课无关,主要是想再多学一些的占16.1%。在回答参加家教的感受时,认为很有帮助的占18%,比较有帮助的占61.3%,很少有帮助的占14.7%,没有什么帮助的占6%。在回答据你知道参加家教的同学,认为是父母强迫的占14.2%;是老师建议的占9.8%;父母要求,自己也愿意的占61.4%,父母要求,自己提出的占14.5%。家长在回答父母出钱,让孩子参加家教或学校补课的态度时,家长完全赞成的占41.3%,适度的话可以的占49%,说不清的占2.9%,没办法的占3.8%,反对的占2.9%。在回答您的孩子接受家教的情况时,回答从来没有参加过家教的占39.4%,很少参加的占38%,经常参加的占22.6%。教师在回答您对教师业余时间进行有偿家教的态度时,54.8%的教师回答既理解也赞同,28.8%的教师回答可以理解但不赞同,2%的教师回答不可理解但可赞同,2.8%的教师回答坚决反对,11.6%的教师回答说不清。在回答您觉得让学生去参加课余的有偿家教,对学生,教师认为很有帮助的占12.5%,认为有所帮助的占69.8%,认为无所帮助也无什么危害的占7.4%,认为不但无帮助而且很有害的占4.3%,认为说不清的占6.1%。教师教学工作作风民主吗?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什么学生在回答你或你的同学有了缺点或错误,你觉得班主任老师的态度时,62.6%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态度比较宽容,但要求是严格的;8.5%的学生认为教师比较宽容,但要求不太严格;20%的学生认为老师要求很严格,但是不宽容;8%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什么要求,批评教育而已。在回答你或你的同学在课堂上或平时,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与老师不一样时,你觉得教师的态度如何时,认为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很高兴的占75%,认为学生有看法老师不太高兴的占13.7%,认为老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看法压下去的占11.3%。在回答你们学校里是否有老师对同学体罚或变相体罚(如罚站、罚抄书、罚写字等),学生回答一个老师也没有的仅占18.3%,极少老师有的占40%,有些老师有的占33.2%,很多老师有的占8.4%。教师在回答课堂内外,在某些事情上,当学生与您的看法不一致的时候,教师认为很高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占64.2%;无所谓高兴不高兴,但是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占32.7%;不高兴,有限度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占2.2%;很不高兴,不能容忍学生有不同看法的占0.3%。教师回答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事情,与学生商量的占61%,很少与学生商量的占31.8%,不与学生商量自己做决定的占7.2%。对有人认为适当体罚是必要的,您的看法,教师反对对学生的任何形式体罚的占34.7%,认为可以理解但不参与的占38.3%,认为体罚确有一定效果,不能盲目反对的占27%。最后,在回答本次调查问卷针对学生、老师、家长共同设制的您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否满意?为什么?、怎样的师生关系你认为是比较满意的?请谈谈你的看法。等问题时,根据答卷抽样分析,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认为一般的占2%,拒绝回答的占13%。满意的理由是因为自己学的轻松开心,效果也不错,因为老师不仅注意在课堂上认真教学,在课外注意同我们进行一定的交流,能理解我们的心理,对错误能正确引导,我们对老师尊敬,在节假日经常向老师慰问。不满意的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因为老师只是对个别同学很关心,对有钱、有权的学生家长利用他们为自己办私事而格外优待,当个别同学犯错误时,有时会进行讽刺挖苦。 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同学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老师应该不仅在课堂上在学习上关心我们,在课外也能和我们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对成绩好或差的同学一视同仁。我们学生要对老师尊重,有困难能向老师拆说。对教师不要有恐惧感。老师能真正理解学生,师生间做到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学生能体谅老师的苦心。融洽、无隔膜、坦诚相见、在平时是朋友,在课堂是师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老师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家长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上课时应该是老师,课余时像朋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使孩子心中最信任的是老师,有心里话愿意跟老师说。老师爱同学,同学尊敬老师,老师与同学像朋友一样。从调查问卷分析,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大家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生应当尊敬老师,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您认为现在的师生关系与您在做中小学生时感受到的师生关系相比,情况如何的回答中,从老师问卷抽样分析,教师认为现在的师生关系与以前相比,复杂得多,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即使有意见,也绝对服从,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想法很多。多了势利性,少了真诚性。很难沟通理解。也有教师认为比过去淡漠。从家长问卷看,11.3%的家长认为没有多大进步,22.9%的家长认为差不多,8.3%的家长认为太讲物质利益,7.7%的家长认为差多了。师生关系解读-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之二)引言这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从学生答卷反映的情况看,当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理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人找教师说!而从教师问调查出的一些结果看,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而且确实有81%的教师愿意与所有学生或者一部分学生交朋友。而当调查问到,有人认为,对学生适当的体罚是必要的,居然有53%的教师可以理解,认为确有一定效果!对此,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分析说,现在,我们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是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感情沟通的大门在缩小!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细细一想,这个概括真的很准确,很生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做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亲密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所以,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不仅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中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及人格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上海就有校长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一、真心诚意地关心学生,为什么走不进他们的心?教师应当尽一切可能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对这句话,有89.3%的教师是赞同并力求做到的,而且有60.4%的教师真心诚意地愿意与学生交朋友,有69.8%的教师认为与学生在一起很愉快和有愉快的感觉。而且从学生卷和家长问卷来看,对教师比较满意的比例也较高,家长答卷达87.8%,学生答卷也达85%。但关心和满意的结果似乎并不理想,比如学生有心里话要说的时候,有困难需要人帮助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找老师。从我们调查的另外几组数据来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比如学生问卷,有25%的人认为老师只喜爱少数同学;有40%的人认为与老师在一起,无所谓开心不开心;有85.6%的人说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们的课余活动和游戏;有61%的人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同学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不多或很少了解;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48.8%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有讽刺挖苦行为;学生有自己的看法,13.6%的学生回答说老师不太高兴。而当问到你们学校里是否有老师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时,只有18.3%的同学回答说一个老师也没有。这样一种现状,教师们即使有再好的愿望,有再美的设想,也是没法实现的。与学生真心诚意交朋友,让他相信你,尊敬你,与你无话不谈,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要付出情感、付出代价的。调查中,有个家长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学生,特别聪明好学,但胆子比较小。有一天,班上一个学生丢了东西,老师立即现场查问,当问到他时,胆小的他脸腾地一下就红了,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师马上宣布:我知道是谁偷了,最好他自己承认。边说边拿眼睛望着他,小男孩脸更红了,班上同学似乎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都一齐看着他,小男孩窘极了。这还不算,下课了,那个老师又把这个孩子叫到一边:是不是你拿了?孩子有口莫辩,只知道哭。于是这个老师居然就向全班学生宣布,东西是这个孩子拿的!从此,孩子再也不爱读书了。当然,也许这个故事过于极端,但生活中,这种比较武断的教师是很多的。试想,如果这样对待学生,与他们对话都困难,何谈走近他们?更不用说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了。教师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个有16年教龄的教师说:我当学生时,对老师即使有意见,也绝对服从。哪像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想法很多。另一个青年教师的回答是,现在的学生很难沟通和理解,认为师生关系过去受政治因素影响,如今受经济因素影响。学生们则认为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大多只关心我们的成绩。老师只关心个别同学。有许多老师都不认识他们的学生。 与学生沟通不够,又觉得自己担负的责任重大,不能误人子弟,时时渴望学生成才、有出息,但一切又不一定如愿;学生不听话,工作生活又有那么多压力,说不定还与领导同学闹矛盾,这种种,怎能令他有好心情?所以对学生适当的体罚、37.5%的教师可以理解,26.4%的教师认为确有一定效果,不能盲目反对。而且令人深思的是,越是不发达地区,这两个比例越高,如宁夏,分别是40.3%和34.2%,这也许从某一个方面说明,城市或者发达地区,教师对学生体罚还是有所顾忌的,或者说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方式要文明一些。但是据我们个别调查,教师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是有所保留的。有一个教师在我们一再保证不说出其姓名和所在学校名时,告诉我们,现在你们不要调查是否有体罚现象,而要调查还有哪个学校没有体罚现象。二、多数教师热爱教师职业,为什么把它当专业努力钻研的不多?本次调查回收的教师有效答卷1158份,其中高中教师占40.4%,初中教师占47.9%,小学教师占10.4%,有13%的答卷者从答卷上看不出是中学还是小学老师。从教龄来看,10年以上和20年以上的比较多,分别占30%以上;从职称来看,中高级的比较多,达68%。按说被调查者整体水平和素质是高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现状的,可是当问到:您认为做中小学教师是职业、专业、事业时,选职业的占49.4%,选事业的占46%,而选专业的只有35人,占3%!这说明,我们有将近一半的教师仅仅是将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作为一种职业。这就给人们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是当作一种职业去做,而不倾注情感和心智,那么他顶多只能成为一个匠人而已。用到教书上来说,他就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学校是教书能人的地方,培养出来的产品是特殊的,是具有知识、思想的人才,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怎么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难怪有专家撰文大声疾呼:现在大多数教师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对学生的情感和爱心。做教师,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是一份伟大的事业?值得用毕业精力去追求吗?长期以来,可能我们很多的教师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在这两者间徘徊,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对自己要求高的,能把它当作一份事业就很不错了,而很少有人想到,做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它当作专业,做教师最快乐的事是穷尽毕业之力,研究如何做一个最优秀的、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而这方面恰恰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难怪全国有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却很少。事实上,做教师有许多的学问,其间有许多东西可钻研,有许多东西可探讨,只要努力,也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也能成为专家学者。过去,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很少有过这样的要求。热爱教师这份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学质量高,这就足够了。难怪有的教委主任就曾经这样要求他手下的教师们。也许在过去,人们这样评价一位教师:能恪守职责,有着崇高的事业心,就是一个好教师,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仅有这些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对教师工作这三种不同的选择,对教师们的日常教学有极大影响。如问到:您觉得自己做教师,目前的心情时,把教师当作职业的(以下简称职业者),认为很舒畅的仅占4.7%;比较舒畅的占29.2%;很不舒畅的占7.2%;把教师当作事业的(以下简称事业者),与此相对应,则分别是16.3%、48.8%、1.7%;而把教师当作专业的,则没有一个人很不舒畅。此外,在与学生交朋友的问题上,职业者只有56.9%的人愿意与学生交朋友,事业者却有70.9%的人愿意;当学生与你看法不一致时,只有55.9%的职业者很高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事业者却有72.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职业者只有55.9%的人与学生商量,事业者却有65.9%;在关于是否能对学生适当体罚方面,职业者只有24.7%的人反对,事业者反对人数则达44.7%。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认可与否,用心与否,投入与否,对他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影响。三、家教赞同家访为何举步维艰?不知从何时起,请家教现象在一些地方风起云涌,家教这个曾经有些奢侈的词,现在也经常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成为社会、家长关心的问题。所以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教师们对业余时间进行有偿家教赞同的或可以理解的达82.4%,觉得学生请家教很有帮助和有所帮助的占81%;与此相对应,在家长调查卷中,89.9%的家长赞同和比较赞同家教,而在学生调查卷中,请家教的原因,有74.6%的学生告知是父母强迫或父母要求的,但学生们并不乐意请家教,真正自己提出的只占14.3%。而且越是贫困地区,教师乐意做家教的越多,比如老师赞同家教的,上海仅36.7%,宁夏则达62.4%;认为家教对学生很有帮助的,上海仅5.2%,湖南和宁夏则分别为15.9%和14.9%。但与此相反的事实是,贫困地区学生请家教的比发达地区要少得多。如宁夏,孩子从来没请过家教的是44.8%,上海是31.5%;请家教全班人数很多或一半以上的,上海是23.4%,湖南是5.2%;完全赞同家教的家长湖南是44.6%,上海是35.5%。可见,越是贫困地区,教师越愿意做家教,因为这样做既可以把升学率搞上去,又可以赚点钱补贴家用。调查中,教师们坦露了自己的心迹。贫困地区的家长也更愿意让孩子接受家教,望子成龙之心比发达地区更甚,对家教的依赖程度也更高,可由于经济等原因,实际上贫困地区学生接受家教的却较少,而发达地区学生接受家教的反而多。对于家教,教师和家长都有要求,那么家访的情况又怎样呢?调查中,只有1.1%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家访,但从学生卷和家长卷来看,教师的认识是一回事儿,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事实上如今教师进行家访的很少。如有62.3%的家长告诉我们教师从来没有家访过,教师与家长联系,80%的学生回答是请家长到学校里来或者电话联系。当年那种教师走家串户家访的景象只怕是一去不复返了。有人说,是飞速发展的电讯事业和日益淡漠的人际关系使然;也有人说,是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人们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化所致。一些教师不同意这种种说法。他们说,家访肯定得用业余时间,而这个时候,我们多用来备课、改作业,现在都说学生压力大,实际上我们教师更不轻松,这个考试那个检查什么的,每天把你搞得晕头转向,哪能还有时间家访?而且现代社会人们也挺讲效率的,能电话解决的事,何必非得跑一趟?况且现在有的家长并不欢迎教师去,他们家里装修得那么豪华,教师进去又脱鞋又倒茶什么的,烦!双方都烦!家访挺难的,那么做家教为什么又有时间和精力?有的还不惜跑很远的路,看来还是利益驱动在作怪。四、教师让学生送礼、干私活等现象,为何不如人们所想像的那么严重?过节了,是不是给老师送点礼呢?你孩子要评三好啊?可能得对老师表示表示。也许许多家长有过这样的对话,于是有人说,现在的师生关系太讲物质利益了,但这次调查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三套问卷均显示:学生给老师送礼的并不多,老师以权谋私的也较少。如学生卷,对班主任或其他老师节假日或家有红白喜事的态度,送礼的学生仅占8.9%,55.6%的学生是卡片或口头慰问;55.8%的学生认为老师对有钱有权家长的态度是一视同仁;与此同时,43.7%的教师家里的事根本不让学生知道,60.6%的教师认为对家有背景的学生应一视同仁。从家长卷看,虽然有77.4%的家长认为孩子教师求您办私事应该帮忙,但真要布置了的话,有74.6%的家长也只是看着办,当然,也有22.7%的家长不敢打半点折扣。以上情况说明,原来社会上的种种说法,如不给老师送礼,孩子要吃亏,老师喜欢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等,并不是普遍现象,相反,还较少。 为什么人们会形成这种印象,事实上这种现象又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呢?有个专门研究教育的家长跟我们解释:如今社会风气就这样,家长们难免有这样的想法,何况学校又不是真空地带,总有个别教师贪图小利因小失大,再加上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社会上一些人因此推断出学校也是个太讲物质利益的地方,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拿学生的东西,求学生给自己办事,我还怎么教育学生?有教师这样解释自己的拒礼行为。中小学师生关系,是个重大而复杂的话题,很多现象我们也无法解释清楚,也许,还得请专家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伦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解答。思考师生关系-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之三)究竟什么是师生关系?这一从调查起始到现在一直盘踞我们心头的命题,或许可以有许多学术化的定义,但是最令我们心动的比喻还是小时候就知道的一个谜语: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而人却一秒钟都无法离开它-空气。确实,这次三省市的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使我们对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空气对人的价值。面对调查得出的大量数据和个案访谈时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关切,尽管我们的思考还不成熟,研究尚未深入,但是我们还是愿意把我们的所思所虑写在这里-政治家掌握国家的今天,教育家塑造国家的明天和后天说这番话的是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陈儒俊。初闻此话,颇有点刺耳,感觉说得太重,但是随着调查的进行,事实让我们相信此话当真。一位女儿在寄宿制幼儿园的家长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周末他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回家,发现孩子把家中所有的布娃娃都整整齐齐地排放在地板上,让娃娃们睡觉。4岁的小女孩不时地用手指着这个娃娃狠狠地说:为什么还不把眼睛闭上!一会儿用毛巾把娃娃从头到脚捂个严实:看你睡不睡!该起床了,女孩不是骂这个动作慢,就是责怪那个讲话,动作语气非常成人化。家长说,4岁的孩子,如此这般的言语和行动,真让他们感到害怕。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小干部倒背着双手,对这个同学指指点点,对那个同龄人批评两句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如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他(她)的周围,必有一个这样的教师!如果我们仅仅从上述事例本身来关注师生关系问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副主编张肇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调节和优化中小学师生关系,是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跨世纪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上海、湖南和宁夏三地,近年来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较快。以上海为例,1998年的教育经费已达150亿元左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经费投入上百亿元,教育的基本设施和基础条件已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与此同时,政府投入相当数量的经费用于培训教师,推进课程教材的改革,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但是在巨大的教育投入的同时,教育的效益或者说教育质量并没有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产生同比增长的效应。有专家分析认为,虽说人们的这种期望并不科学,因为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是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不能用简单的1元钱换一个茶叶蛋这样的算式计算,但仍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增加教育投入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这位专家认为,教育投入的损耗主要出现在师生关系不和谐这一症结上。其实,在教育史上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说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其价值特性。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是我国现代史上办学条件最艰苦,而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学生由于崇拜自己的老师而走上与老师相同的科学探索道路的事例,更是多得不胜枚举。这一切,无不体现出教师人格、人品魅力对学生成才的深远影响。现代教育不能没有教育条件和教学设施,但相反,优良的教育装备,并非必然产生高质量的教育。师生关系很有点像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许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一定的师生关系,其实是由相应的教育关系所决定的,其核心是教育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它对师生关系的要求是根本相反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是主从型的,因为无论从知识传授的方法、途径还是目的来分析,它只需要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学生在教育关系中只是贮存知识的容器。而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和研究师生关系问题,不仅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更有深远的历史使命要求。师生关系的内涵与外延都已发生了变化,我们有相应的对策吗?勿庸讳言,对师生关系的评价,社会时常有责难之声,即使在教师中间,自我评价也并不完全良好。我们这个调查的最初萌生,就是缘于一位教师今不如昔的感叹。他问道,为什么现在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这么靠后?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与五六十年代的孩子不一样,老爱在背后议论老师?为什么教师依然苦口婆心,而学生却我行我素?通过这次三省市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我们发现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外,主要是时代的变化使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五六十年代,教师群体是社会成员中文化知识水平最高、最集中的群体。家长和学生大都处于低文化层面,因而形成了对教师尊敬、尊重甚至是依赖的关系。而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受教育人口逐渐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国内外文化交流机会大增,在大中型城市中家庭文化层次迅速提高,家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减弱。同时,社会其他人群的文化层次迅速提高,相比之下,教师文化学历层次提高缓慢。其次,现代学生与五六十年代的学生相比,其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有调查表明,现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首先是电视、广播、书籍、报刊等媒体,其次才是学校教师和教学。社会现实生活信息的丰富多彩与教学内容的艰深、抽象和相对封闭性,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前者。与此同时,教师由于工作繁重等因素,社会生活信息量严重不足。我们在一所中等偏上质量学校调查时,教师坦率地承认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流行时尚及畅销书阅读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学生。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身心发育提前,各年龄段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交流需求差异明显。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关心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特别是当众表扬,亲切地抚摸等言行表露,而中学生关注教师的外表形象和能力,如口齿伶俐,有幽默感,写一手好字,衣着得体等。高校学生则愿意与有才华的教师交往与交流。同时,各年龄段的学生均无一例外地表现为独立性增强。基于以上分析,上海市教研院的研究人员廖大海认为,建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教育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明显的实践性的研究课题,确实亟待有识之士一马当先。优化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可以有待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的诞生,但是,这绝不表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校长可以无所事事,相反,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机制改革上大有文章可做。在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我们了解到一个案例:一位青年教师在课内打了一位学生一记耳光,校领导在获知后的十分钟内立即赶到教室,进行现场调查和取证。确定事实后,校方立即与青年教师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告之处理决定:送该教师去相关医疗机构作心理状况检查,如医生诊断发现有心理异常状况,则属病态范围,按疾病治疗处理,调离教学一线病休;如无心理异常,属严重违犯校纪,立即开除。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陪同下,该青年教师前往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心理异常。学校给以病假待遇。当劳动合同期满后,依法解除聘用关系。整个处理过程不满半个工作日,而双方当事人对处理程序无任何异议。无独有偶,上海协和集团幼儿园对每位教师都有一条规定,每天至少抚摸每一个小孩一次头。园长解释说,这会给孩子带来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在温州的一所寄宿制学校里,校长告诉我们说最怕的是家长说孩子在校吃不饱,只要有这样一个电话,就会令他一周都心烦意乱。以上三个案例都发生在民办学校。相比之下,相当一部分公办学校,只能慢慢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帮助提高思想认识,改正缺点错误,改掉体罚学生的恶习;只能空泛地要求教师去爱学生;只能对家长说:吃不饱你就别在学校搭伙。不是公办学校的校长缺少处理这类问题的魄力和思路,而是缺少了一种机制,一种管理教育队伍的机制,或者讲是校长的自主权。推进教育系统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应该是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师德问题,如教师向学生索取财物,随意处罚和体罚学生,为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为升学率而随意剥夺学生的考试升学权等,只有靠严肃纪律、不留下不为例尾巴的处理才能真正根除。当然,师生关系的调节和变化,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教育者手中。摘自中国教育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