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7964711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选修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高频考点高频考点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改革的历史作用。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能性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的影响与评价改革的影响与评价2.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王安石变法的作用与评价王安石变法的作用与评价一、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北方,为改革奠定了基础。(2)北方民族融合趋势的发展,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3)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4)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2措施措施措施具体内容具体内容作用作用均田均田制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种,土地不得买卖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性,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复和发展三长三长制制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都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把持的宗主都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控制整顿整顿吏治吏治实行俸禄制,国家统一筹集,按实行俸禄制,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制定惩治贪级别高低发给官吏;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污的办法吏治有所好转吏治有所好转迁都迁都洛阳洛阳公元公元493年,以年,以“南伐南伐”为名迁为名迁都洛阳都洛阳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经济上,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军事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了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稳固了政权上,远离了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稳固了政权移风移风易俗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变制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变制度、通婚姻、改籍贯度、通婚姻、改籍贯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3.影响(1)它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3)加快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二、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三冗”问题,阶级矛盾尖锐。积贫积弱局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2)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2内容及作用领域领域目的目的主要措施主要措施作用作用经济经济富国以改富国以改积贫局面积贫局面青苗法、募役法青苗法、募役法(免役免役法法)、农田水利法、均输、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成效军事军事强兵以改强兵以改积弱局面积弱局面以以“精减军队,裁汰老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减编制”进行进行“省省兵兵”;以;以“保甲法、保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马法、将兵法”强兵强兵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的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政治政治选用保证选用保证变法人才变法人才改革科举制度,惟才用改革科举制度,惟才用人人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扩大统治基础3.评价(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指导思想有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如均输法)。(2)变法措施过于激进,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3)变法过程中出现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现象。(4)变法后期,宋神宗决心动摇及其去世,使王安石变法失去强大的支持。(5)根本原因: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目的,无法真正给农民利益。1特点(1)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2)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自主持的,重点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学习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2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以身作则、信心坚定。(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2013武汉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二神瑞二年(415),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冯太后、孝文帝)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材料三“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意义。(3)材料四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从材料中找出孝文帝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需要仔细阅读、结合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提炼;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教材知识,从封建统治者改革的根本目的出发,进行回答;第(3)问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和史证意识,注意从材料中归纳。答案:(1)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受北方少数民族威胁;避开鲜卑保守势力;平城经济落后,而洛阳是数朝古都。(2)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使洛阳重新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3)改鲜卑姓为汉姓或改汉姓;“魏之先出于黄帝”。1进步性(1)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当政者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土地兼并的问题只能加以调节、限制,不可能彻底解决,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人民的反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这两项改革措施分别是为了改变北宋怎样的局面?(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3)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主要原因和真实意图。(4)对于是否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天的深化改革有极强的启迪意义。因此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对变法的评价认识是高考的重点所在。第(1)问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要从材料信息得出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即可;第(3)问要从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来分析;第(4)问要从王安石与司马光的阶级属性分析。答案:(1)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为了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等。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的局面。(2)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3)原因: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当然主张变法维新。意图: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4)没有区别,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