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共33页)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195467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7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共3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共3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共3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4城乡规划一班2017年12月10日专心-专注-专业目录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1、规划背景勐遮镇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中部偏西,虽然勐遮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边疆、民族、历史等因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得不到较好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勐遮镇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不甚合理,生产力水平还有待继续提升,社会事业发展也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勐遮镇经济社会发展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西双版纳州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在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西双版纳州“六大战略”等战略目标指导下,勐遮镇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勐遮镇在乡镇定位、发展方向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 区域位置和规划范围勐遮镇地处勐海县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2810010,北纬21622191之间,距勐海县城22公里,东邻勐海镇,东南连勐混镇,南与打洛镇交界,西南和西面与西定乡接壤,北依勐满镇,是西双版纳州第三大坝子。勐遮镇是坝区、山区结合的乡镇。镇区位于镇域中部的勐遮村委会,镇政府位于乌龟山脚下的勐遮街,区位优势明显。勐遮镇人民政府驻地的现状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控制区域。北至黎明农场建设用地边界,南至南哈河,西至黎明农场加工房,东至建材市场,外加黎明科技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02.46公顷,其中规划建设用地为378.09公顷,非建设用地为224.4公顷。3、现状条件分析3.1 现状概况和镇域发展分析(1)现状概况 行政区划及人口情况全镇共有13个村民委员会,分别为勐遮、曼根、曼洪、曼扫、曼燕、曼伦、曼勐养、曼岭、南楞、景真、曼弄、曼恩、曼央龙。全镇共有170个村民小组,镇域国土面积462平方公里。勐遮镇是勐海县人口大镇,至2015年末,镇域人口11685户56713人(不含黎明农场)。其中,农业人口10841户53806户,非农业人口625户2252人,外来务农人口219户655人。镇域人口以傣族为主,居住着哈尼、拉祜、汉、布朗、佤、回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人口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常年控制在7以内。 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勐遮镇地处山间平坝,境内地貌为山间宽谷盆地地貌类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缓和,中间平坦。海拔最高点2147米,最低点为流沙河流入勐海镇的交界处,海拔1172米,海拔相对高差975米。勐遮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255米,是坝区、山区结合的乡镇。境内山脉为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周围有仙人脚、南双岭、广涩撞、曼弄山、广塔香勐等山梁。勐遮坝子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坝区用地较大,是版纳州第三大坝子,素有“滇南粮仓”、“版纳粮库”、“渔米之乡”之称。2) 气候勐遮镇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受来自勐加拉湾的潮湿气候和干暖的西风支急流的季节交替和控制,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8.4,年平均最高温26.1,年平均最低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5.8。年平均降雨量1201.9毫米,年雾日约100天,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日照时数19802330小时。冬春少雨,夏秋多雨。 资源状况1) 土地及林业资源勐遮镇镇域总面积462平方公里,其中,坝子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77%,是西双版纳州第三大坝子。2015年末,全镇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面积 亩,旱地面积38832 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86亩。勐遮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甘蔗、茶叶、玉米、蔬菜、豆类、薯类、油料等农作物。至2015年末,全镇有林地2400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4.82。2) 水资源镇域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南哈河与南央河,其中南哈河与南开河交汇后称流沙河,属澜沧江水系。水利设施便捷,坝子四周有中型水库2个、小(一型)水库2个、小(二型)水库16个、鱼塘遍布,适宜发展水产养殖。3) 生物资源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植物有樟、松、椿、刺考、毛叶青冈、毛木荷、榕树(大青树)、菩提树,还有人工种植的按树、铁刀木(核心树)、台湾相思、银桦、龙竹、蕃木瓜、蕃石榴等。动物有野鸡、野鸭、野猪、野猫、马鹿、麂子、野牛、穿山甲、乌龟、布谷鸟、油雀、山雀、喜雀、白鹭鸶、画眉鸟、八歌、莽蛇等;水产类有草鱼、鲤鱼、鲢鱼、罗非鱼、泥鳅、本地江鳅、黄鳝、螃蟹、螺蛳等;食用竹笋有甜笋、小苦笋、黄笋、刺竹笋、大竹笋等;野生菌类有大红菌、奶浆菌、米汤菌、鸡枞、菇堆菌、扫把菌、木耳、磨菇等。4) 矿产资源有丰富的锰、铁等矿藏资源待探和开发利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矿、锰矿、锰铁矿、建筑用花岗岩、砖瓦用页岩、砂岩等,矿产资源储量都比较大,具有相当大的开采价值。5) 旅游资源勐遮镇是山区与坝区结合的乡镇,风景秀丽,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和大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域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真八角亭、曼短佛寺,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曼宰龙壁画、景真中心塔。并且,勐遮镇内有曼垒双塔、曼冷佛寺、乌龟山战斗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还有曼瓦瀑布(傣语:回大曼瓦)、乌龟山大榕树(俗称大青树)、天鹅湖(勐邦水库)等众多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景观。6) 产业资源镇域内自然资源丰饶,气候条件宜人,利于大规模发展种植水稻、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也可以凭借自然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勐海镇主要产业有粮食产业、甘蔗产业、茶叶产业、畜牧业、蔬菜种植及水产养殖等,其中粮、蔗、茶是勐遮镇的三大传统经济支柱产业。以“曼根傣贡”、“曼勐养傣坝田园”、“曼央龙鱼腥草”、“曼扫稻田养鱼”为代表的一大批品牌产业在州内外乃至省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名气,勐遮糖业及茶叶产业也形成了相当的规模。(2)镇域发展分析 发展优势分析1) 区位交通优势勐遮镇距勐海县城22公里,东连县政府驻地勐海镇,东南与勐混镇接壤,南与打洛镇交界,西南和西面与西定乡接壤,北依面向澜沧的窗口勐满镇。国道214线贯穿镇域而过,依托勐巴线、海冈线的改造提升,勐遮镇与西定乡及勐混镇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勐海至勐遮一级公路、黎明农场道路四级油路在“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勐遮镇内多条乡道、乡村公路的拓宽硬化工程的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率明显提高,随着各条交通道路状况的逐步改善,区位优势更加逐步凸显。2) 资源优势勐遮镇拥有丰富的土地及农业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特色产业资源,并且有中型水库2个、小(一)型水库2个、小(二)型水库16个,南哈河、南央河两条主要河流,以及纵横交错的灌溉渠,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3) 产业基础优势勐遮镇粮食、甘蔗、茶叶三大传统农业基础雄厚。以“曼根傣贡”、“曼勐养傣坝田园”、“曼央龙鱼腥草”、“曼扫稻田养鱼”为代表的一大批品牌产业在省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名气,勐遮糖业及茶叶产业也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畜牧业、种植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生物资源的开发是对现有资源最直接有效的利用,原生态、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及勐遮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4) 环境优势勐遮镇是坝区与山区结合的乡镇,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和大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二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适宜多种经济农作物生长。勐遮镇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因而使得勐遮镇优越的生态环境得以保存。高森林覆盖率、清新的空气、无污染的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最难得和最宝贵的资源,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5) 文化优势勐遮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民俗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底蕴将得到不断的挖掘,土地及林业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农业资源也将得到不断的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和生态文化体验旅游势必将成为勐遮镇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限制因素分析1) 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勐遮镇位于勐海县中部偏西位置,临近勐海县城,国道214线横穿全镇,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条件丰厚,但由于长期其区位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勐遮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压力不断增大。2) 基础设施滞后农业、教育、文化、水利、市政、交通等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着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交通条件较差,虽然行政村、自然村实现了村村通砂石路,但是路况差、等级低、行车难,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发展的需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部分自然村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此外,住房、人饮安全、通讯不畅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3) 生态敏感度高勐遮镇既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和大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二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还有大面积的基本农田,生态敏感度高,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4) 发展用地严重受限勐遮镇既有生态植被茂密的森林,有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的自然景观,也有优质稻田的平坝。因而在选择发展用地时既要考虑到基本农田的保护,又要考虑到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的保护,发展用地受限。 机遇分析1)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机遇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机遇,以兴边富民工程和山区综合开发为突破口,有利于加快勐遮镇区域经济发展。2) 西双版纳州“六大战略”随着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开放活州、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六大战略”的深入贯彻,西双版纳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优势产业继续壮大,将与东盟形成“牵手”发展模式。勐遮镇应抓住这一机遇,全面建设实现生态勐遮、幸福勐遮、文化勐遮、和谐勐遮四个目标。 挑战分析1) 周边乡镇的竞争勐遮镇紧邻勐海县政府驻地勐海镇,勐海镇在区位交通、资源条件等方面都较勐遮镇有较大优势,如何与勐海县城形成联动的良性发展,并突出勐遮镇的自身优势和特色是本次规划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要避免与周边乡镇的同质化竞争,使勐遮镇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 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关系勐遮镇属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以及大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二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原始生态资源保留完整、生物资源丰富,但又极其脆弱,如何保护好环境资源,使之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并在保护的基础上使环境资源为镇村的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4、相关规划概要(1)勐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年)纲要在勐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年)纲要中,勐海县域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带、四区”城镇空间结构,“一心”是指以县城为城镇发展中心,做强做精县城,实施“中心突破”战略;“两轴”是指沿国道214线及省道320线构建两条城镇发展主轴,实施轴线辐射战略;“三带”勐海、勐阿、勐往至普洱市的城镇发展带,勐混、布朗山至景洪市的城镇发展带,以及西定、打洛、布朗山的沿边对外发展带;“四区”指中部城镇核心区包括县城、勐遮、勐混三镇,形成县域发展的核心区。西南部城镇协作区包括打洛、布朗山、西定三个乡镇,形成沿边外向型经济区。北部城镇协作区包括勐满、勐阿、勐往三个乡镇。东部城镇协作区包括勐宋、格朗和两个乡镇。总体规划对勐遮镇的发展定位为西双版纳州城镇体系结构中的三级中心镇,勐海县域城镇体系中的综合型重点镇,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畜牧业为主的集旅游、贸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镇。(2)勐海县勐遮中心镇建设规划(2002-2020年)在勐海县勐遮中心镇建设规划(2002-2020年)中,镇区用地主要围绕乌龟山、向北与黎明农场联动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镇区发展方向考虑不全,规划用地占用基本农田过多,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此规划已不能满足勐遮镇发展的需求。(3)勐海县勐遮镇总体规划修改(2016-2030年)勐海县勐遮镇总体规划修改(2016-2030年)中,勐遮镇域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一带、三区、五点”的自然、人文景观风貌特色布局。“一核”以勐遮镇镇区为中心,形成镇域特色风貌核心。“一轴”指以国道214线为镇域自然、人文景观风貌展示的主轴。“一带”指沿“南楞曼弄曼根镇区曼洪”的一条镇域自然风光带,主要展示镇域内的现代农业特色风貌及自然风光特色风貌。“三区”指东部南传佛教特色文化旅游区、坝区农业观光特色风貌区、山地风光特色风貌区。“五点”指提升一个自然风景点,开发两个历史文化景点,打造两个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从尊重自然原貌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条件,结合勐遮镇建设的发展要求,展现勐遮镇民族民俗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等传统文化,通过建筑风貌、街道空间、开放空间、环境艺术等方面的长期引导与控制,以及产业升级引导,特色产业体系的构建,使勐遮镇成为地方特色浓郁、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并存的综合型重点中心镇。5、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6)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7)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4年);(8)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12020)(9) 勐海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10) 勐海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11) 勐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12) 勐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13) 勐遮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14) 勐海县勐遮镇总体规划修改(2016-2030年)(15) 勐遮镇相关图件、文字资料;(16)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与标准。第二部分 规划设计1、功能定位及规划重点1.1功能定位勐遮镇控制性详细性规划定位:生态、历史文化、民族综合旅游区。勐海县中部城镇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勐海县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以发展绿色农业、畜牧业为主的,兼具有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文化体验旅游、旅游服务、商贸物流的综合型重点中心镇。1.2规划重点本着“人居城区”的发展理念,提供优越、舒适、宜人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与之同时,培育集居住、服务、管理、游憩、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城区综合功能,建立城市、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依存关系。在勐遮镇镇域整体结构框架内研究和规划各居住区与商业区,促进功能整体布局,形成勐遮镇镇区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规划中重点处理好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适宜的组团分区(居住组团、工业组团),并探索契合新区发展目标的用地结构与指标体系。 (2)建构一个支持和引导新区发展的合理道路体系。 (3)建构优越的绿化系统与生态化的高品质环境。 (4)研究建立流沙河合理优质的景观风貌体系,经营富有地域特色和地方人文特征的空间意境。(5)建立足以支持北部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完善、集约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6)制定北城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的合理时序,提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管理措施建议,为近期建设高效有序的推进提供支持。 2、规划理念及目标:2.1规划理念传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构筑新型特色镇域:城市层面道路系统以混合式为主,规划有车行道、步行道,部分道路实行人车分离。公建布局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且尺度适宜、设施完备,布局紧凑、精致改善旧城区环境,统一规划建筑外观、色彩,改变老城城市形象,全面提升老城区整体功能及环境质量。生态层面塑造体现山地特色的生态新区,形成高品质、高档次的生态旅游接待区域。风景优美,山水环抱,打造具有田园风情的生态宜居区文化层面对现状规划区北部的黎明茶厂进行功能提升,打造普洱茶文化体验加工展示区域。2.2规划目标对勐遮镇域各村庄的协调发展进行规划,提出镇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镇村体系格局,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确定镇域交通发展策略;明确镇域空间管制区划,加强环境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预测镇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镇区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发展方向。构建区域产业发展的经济纽带,确定支撑产业结构体系的框架,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中心,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强化优势产业,拓展旅游等新兴产业,增强经济活力。(1)以“农业强镇,生态立镇,科教兴镇,开放活镇,依法治镇”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增强经济活力,促进产业化进程,深化改革,积极改善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现代生产要素在各级村庄的实施和发展。(2)进一步完善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镇区功能,大力推进勐遮镇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和进程,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支持等手段大力发展镇区工业及商贸物流,改变全镇工业及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带动镇域二、三产业的发展。(4)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把勐遮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特色显著、人与自然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的美丽幸福家园,促进镇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3、规划布局3.1布局原则(1) 体现弹性原则研究镇区内在的,有机的,动态的生长肌理,从规划结构路网系统诸方面构思具有良好弹性与适应性的布局形式,确定适宜的启动点与发展轴,适应园区分期发展需求,推动城镇的开发建设。(2) 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预留不同时序开发的用地,使不同阶段所投入的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并能为以后的建设做好充分准备,避免资金、资源、环境的破坏与浪费,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3) 体现人文精神原则从镇区空间尺度关系、休息场所设计、道路横断面细化、街道细部装饰等角度,强调人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即人作为活动主体的主观感受,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宗旨。(4) 体现生态原则作为现代化的新城区,生态意识应得到强化。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相依相生的绿色生态型城市,充分体现人对自然的尊重。3.2功能结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根据勐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2030)纲要,依托现有空间布局,以镇区为中心,形成“一心、三轴、六片区”的镇村居民点空间发展结构。(1)“一心”:主要指以北部新城区为核心所形成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也是城市功能中心和市民休闲游憩中心,规划通过新城区的建设、发展和提升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镇域空间发展核心。(2)“两轴”:主要指以勐遮大街和原214国道形成的两条功能结构主轴,也是片区的生长轴线,各功能区沿轴线发展延伸;即沿联系“勐海县城曼恩曼弄景真勐遮曼燕曼扫勐满镇”的国道214线所形成的镇域空间发展主轴,和沿联系“勐遮曼根曼勐养西定乡”的勐巴线所形成的镇域空间发展次轴。(3)“六片区”:北部居住片区、新区经济片区、西部工业片区、滨水居住片区、中南部老城片区、东南部的经济贸易片区。3.3用地规划(1)用地布局原则节约耕地、集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平坝耕地和优良耕地,确实无法避免占用耕地的,通过切实可行的补充耕地措施,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因地制宜,适地适用,根据勐遮镇是一个坝区、山区结合乡镇的特点,结合现状用地,规划布局适宜于勐遮镇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用地规划。镇域用地规划主要参照勐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对主要用地进行规划和控制,通过确定用途、分布地点和大致范围,以引导全镇土地及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镇域土地利用应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坡度8度以下耕地要尽量少占或不占,坡度25度以上用地应尽量退耕还林。(2)用地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一览表分类用地类型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非经营性用地行政管理用地行政管理1.0-1.230%30%教育机构用地中学1.230%35%小学1.0-1.225%40%幼儿园0.620-25%45%文体科技用地文体科技1.0-1.230%30-35%缅寺、寺庙0.2-0.520%40%医疗保健用地医院、卫生院、计划生育站1.2-1.530-35%35-40%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1.0-1.230%35%经营性用地居住用地低层住宅(村民住宅)多层住宅1.8-2.030-35%30-35%高层住宅2.4-3.025-30%35%商业金融用地1.2-2.025-40%30%集贸市场用地1.2-2.040%30%二类工业用地1.0建筑系数30%20%仓储用地0.620%20%配套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客运站0.8-1.025%35%道路广场用地停车场0.210%20%工程设施用地加油站0.630%30%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0.8-1.030-35%35%供电所、电信支局、邮政所1.0-1.230-35%30%环卫站0.6-0.830-35%35%消防站1.230%35%环境设施绿地公园绿地不大于0.2不大于10%不小于60防护绿地不小于80%道路广场用地广场不大于0.2不大于10%不小于20-40% 居住用地R1)现状概述勐遮镇镇区的居住用地现状主要以原国道214线沿线、乌龟山周边众多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和北部农场居住区为主。各种用地混杂,即使是新建居住小区,生活服务设施尚不完整,其中乌龟山周边村寨居住密度较高。2)居住用地规划充分反映“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民为本,着力考虑民情、民意,首先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区域范围内位置较好的地块作为拆迁安置户和原住户的新农村建设用地。居住安置用地的选择,一方面充分考虑原有居住较为密集的地区,尽量避免“大拆大建”,从而保留原有村庄居住用地的格局和乡村社区邻里的氛围规划居住用地135.94hm2,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村民住宅用地)34.77hm2,二类居住用地(R2)101.17hm2。居住用地占镇区建设总用地35.71%,人均居住用地面积41.16m2/人。勐遮镇镇区居住用地规划需要提供镇区居民环境舒适、便利的新型镇区居住环境,坚持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高起点,居住建设与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通过新区开发和旧镇区功能改造与置换相结合,改善旧镇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规划保留镇区中部的勐遮村、曼宰龙村、曼吕村、凤凰新寨等村落,其中一类居住用地(村民住宅用地)在符合镇区风貌的前提下逐步进行改造,并延续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规划按照分期治理、改善环境的原则,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完善公用工程和服务设施,加强环境绿化建设,加强其空间秩序、建筑风貌上的统一协调;在镇区东侧及黎明茶厂南侧合理新增二类居住用地,并在其周边配置相应公共服务设施;优先选用靠近原有居住用地的地段形成一定规模的居住区,便于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安排,避免居住用地过于分散。3)镇域居民点布局规划勐遮镇镇域镇村居民点布局和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点:(1)地域分布上的合理。以镇区为中心,综合考虑地域分布、交通、现状规模和发展情况,确定镇村居民点的不同等级、规模及布局。(2)有利于集聚化发展。通过村庄居民点撤并和有关整合,逐步改变镇域村庄居民点多、小、散的不利因素,有利于人口和耕地的集中,有利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加速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3)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保护耕地,建设山地城镇,转变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方式”的方针政策,镇村建设要尽量利用荒山荒坡地,最大限度的保护平坝耕地,对于不可避免占用耕地的,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占用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C1)现状概述行政管理全镇共有13个村民委员会,分别为勐遮、曼根、曼洪、曼扫、曼燕、曼伦、曼勐养、曼岭、南楞、景真、曼弄、曼恩、曼央龙。全镇共有170个村民小组,镇域国土面积462平方公里。(1)教育设施镇域内现状有2所县级中学(黎明中学、勐海县第三中学)及9所小学和5所幼托园所。其中,在镇区的学校包括黎明中学、勐海县第三中学、勐遮镇中心小学、黎明二小、勐遮幼儿园、六一幼儿园、智慧树幼儿园、小博士幼儿园及粮管所幼儿园。镇区共有 110 个教学班,其中:高级中学6个班(黎明中学);初级中学40个班(黎明中学12个班,勐海县第三中学28个班);小学46个班,包括勐遮镇中心小学、黎明二小;幼儿园 18个班,包括勐遮幼儿园、六一幼儿园、智慧树幼儿园。镇区共有学生5228 名,其中高中生219 名,初中生2191名,小学生2151名,幼儿园 667名。镇区共有教职员工355名,其中高中32名,初中148名,小学126 名,幼儿园49人。(以上数据不包括在黎明农场辖区的小博士幼儿园、粮管所幼儿园的教职工、班级和学生数字。)(2)文化科技设施镇域范围内有综合文化站1个,现有职工9人。同时设有勐遮镇文化服务中心、电子图书阅览室等设施。建有足球场、门球场、篮球场、戏台等多位一体的多功能民族体育广场1块;集放映、演出、开会为一体的民族小礼堂1个;有水泥篮球场3个,共1800平方米,足球场1个,共7000 平方米。全镇13个村委会中12个村委会成立了老年协会。2014年,勐遮镇辖区内有县级中学2所,小学12所,幼儿园1所。其中勐海县第三中学有初中教学班26个1495人;勐海县黎明中学有初中教学班13个619人,高中教学班6个281人;小学有教学班96个3774人;镇幼儿园教学班5个238人;学前教育班24个1012人。全镇中小学教职工467人,其中勐海县第三中学教职工108人,勐海县黎明中学教职工81人,勐遮镇小学教职工279人。全镇小学入学率达99.41%,初中入学率达99.78%。1 勐遮镇内设有综合文化站1个,有占地约305的综合办公大楼1幢,室外文化活动场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有标准舞台1个、健身器材1套(13个)、宣传板报栏1块。全镇有农村业余文艺队439支,6521人,有业余运动队276支4939人;室外文体活动广场32个,农家书屋1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14个,篮球场等各类运动健身场地189个。所辖13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话。(3)医疗保健设施镇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黎明农场职工医院一所、计划生育服务站一处、敬老院两处(勐遮敬老院和黎明敬老院)。其中,中心卫生院有职工103名,医技人员92名,病床床位60个,占地面积13755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站有职工6名,占地面积690平方米。另外,全镇共有村级卫生室15个,乡村医生45人,有简易病床30张。(4)商业金融勐遮镇金融机构存款13842万元,比2006年增长2276万元,增19.7%,贷款5308万元,比2006年增长1528万元,增40.4%。3 (5)集贸市场设施全镇共有黎明、勐遮、嘎拱(曼勐养)、曼伦、曼燕、曼扫、曼洪七个集贸市场。其中,黎明、勐遮、嘎拱(曼勐养)三个为综合型农贸市场,曼伦、曼燕(大牲畜交易市场)、曼扫、曼洪四个集贸市场为村级农产品交易市场。2)商业服务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73.48hm2,占镇区建设总用地18.14%,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22.40m2/人。根据镇规划标准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并结合勐遮镇公共设施现状,配置六类公共设施用地为:u 行政管理用地(C1)主要涉及镇政府及有关镇级经济、社会管理机构用地;规划保留现有镇政府用地及其他行政管理机构用地,用地作适当调整。规划行政管理用地5.85hm2, 占镇区建设总用地1.55%.u 教育机构用地(C2)规划保留镇区现状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适当扩大并整治周围的环境;同时为适应未来镇区发展的需求,根据服务半径在东部市场片区和滨水居住片区以及勐海县第三中学附近新增小学三所,同时在勐遮镇中心小学附近、黎明二小附近、勐海县第三中学附近、北部居住片区以及东部市场片区新增幼儿园五所。规划教育机构用地21.91hm2, 占镇区建设总用地5.79%。u 文体科技用地(C3)规划保留现有镇级文化站、老年协会、缅寺等用地,并结合镇区的发展,结合居住用地、休闲绿化带及绿化广场规划设置文体科技用地。规划文体科技用地11.65hm2, 占镇区建设总用地3.08%。u 医疗保健用地(C4)规划保留勐海县勐遮镇中心卫生院、勐遮镇中心卫生院、黎明农场职工医院以及计划生育服务站用地,保留勐遮敬老院以及黎明敬老院用地,并适当扩建提高其内部环境,不再增设医疗保健用地。规划医疗保健用地4.16hm2, 占镇区建设总用地1.10%。u 商业金融用地(C5)根据镇区的现状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规划主要在原国道214线、勐遮大街两条主要道路两侧沿线布置商业带,并在原国道214线北侧、黎明农场场部对面设置大型商业中心,设置商业步行街区,成为镇区新的经济中心。在满足商业贸易交往需求的同时,强化镇区的商业气氛,其它商业金融用地结合居住用地和旅游服务设施进行布置。以点线面相结合,更好的为镇区居民服务。规划商业金融用地35hm2, 占镇区建设总用地9.26%。u 集贸市场用地(C6)对现状集贸市场用地做适当整合,作为满足镇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内部市场。规划结合老城区及东部镇区入口区域,在东部市场片区设置大型专业市场,兼具物流、中转、批发、存储功能,以带动镇区商业和全镇农业和经济的发展。规划集贸市场用地12.54hm2, 占镇区建设总用地3.32%。 工业用地M1)现状概述现状勐遮镇工业主要是糖厂、大米加工、以茶叶初制所的形式对茶叶进行初级加工以及竹制品加工生产为主,此外还有部分矿产资源开采。全镇虽然有丰富的农特产品,但目前大部分以原材料形式出售 为主,产业化程度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而且当前工业产业分布相对集中,产业结构布局不甚合理。2)工业用地规划规划保留现状黎明糖厂、勐遮粮油饲料工业公司及黎明茶厂等二类工业用地,提升产业结构,减少其环境影响。保留勐遮兽医工作站、农机站等农业服务设施用地,完善其内部环境和配套设施。规划生产设施用地24.95hm2,占镇区建设用地的6.60%,人均生产设施用地面积7.61m2/人。 仓储用地W1)现状概述规划在现状黎明糖厂有一处仓储用地,为周边工业用地提供物资中转和存储堆放之用。2)仓储用地规划规划在现状黎明糖厂南侧新增一处仓储用地,为周边工业用地提供物资中转和存储堆放之用。规划仓储用地3.09hm2,占镇区建设用地的0.82%,人均仓储用地面积0.94m2/人。 道路广场用地S国道214线路段佛双公路为勐遮镇过境公路。勐遮镇境内有混泥土、沥青油路42公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建有客运站1个,已开通至勐遮公交车。2014年末,养护管理的农村公路约237.212公里,90%为沙石路面,其中乡道9条共87.212公里,村道约150公里。1)道路广场规划规划将原国道214线镇区段改线至镇区西南侧,引导过境交通通过,拓宽原国道214线、延长并拓宽原有勐遮大街道路,将这两条道路作为镇区主要道路,并对内部交通进行合理组织。根据镇区功能、景观、绿化要求,在保留原有勐遮文化广场的基础上,在道路节点处设置了3处广场用地,以满足人们游憩、聚会及景观的需要;同时结合客运站、集贸市场以及居住用地等规划了10处公共停车场,满足车辆停放要求,减少车辆沿街停放的现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镇区道路及广场用地。规划道路广场用地72.36hm2,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9.14%,人均道路广场用地面积22.06m2/人。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1)现状概述镇域现状有曼令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镇区规划范围以外。2)公用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工程设施用地6.34hm2,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68%,人均工程设施用地面积1.93m2/人。公用工程用地(U1)规划保留现状勐遮供电所、电信支局、加油站等公用工程用地,并适当扩建提高其内部环境。新建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一座、邮政支局等设施用地。规划公用工程用地5.99hm2。防灾设施用地(U3)镇区内现无消防站,规划在镇区中部主要干道旁设置了二级普通消防站,负责镇区和社区的消防任务。规划防灾设施用地0.35hm2。 绿地G1)现状概述现状镇区内无完整的公共绿地。2)绿地规划规划主要通过开发整理、优化镇区各片区内部的零散用地作为街头绿地,为使公共活动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提升镇区的环境品质。在镇区中心等各片区人流汇集处设置广场,充分利用现状水塘、山体、河流等自然要素,灵活布置块状公共绿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形成镇区景观节点;同时设置相应的居住区绿化、沿街绿化和附属绿化来提高绿化水平,丰富镇区景观。由此形成点(镇区中心公共绿地以及各片区街头绿地)、线(林荫道及道路绿化)、面(自然山体生态绿化)相结合的绿化网络,使镇区发展成为一个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生态型综合城镇,构建山水林城交相辉映的城镇绿化景观系统。规划绿地42.96hm2,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1.36%,人均绿地面积13.10m2/人。 规划用地一览表:用地性质用地代号面积比例(%)人均(/人)(公顷)总用地602.49/建设用地378.09100115.27 居住用地R13535.71 41.16 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34.779.20 二类居住用地R2101.1726.76 公共设施用地C91.1124.10 27.78 其中行政管理用地C15.851.55 教育机构用地C221.915.79 文体科技用地C311.653.08 医疗保健用地C44.161.10 商业金融用地C5359.26 集贸市场用地C612.543.32 生产设施用地M24.956.60 7.61 二类工业用地M223.756.28 农业服务设施用地M41.190.31 仓储用地W3.090.82 0.94 其中普通仓储用地W13.090.82 对外交通用地T2.280.60 0.70 其中公路交通用地T12.280.60 道路广场用地S72.3619.14 22.06 其中道路用地S160.415.98 广场用地S211.963.16 工程设施用地U6.341.68 1.93 其中公用工程用地U15.991.58 防灾设施用地U30.350.09 绿地G42.9611.36 13.10 其中公共绿地G140.8810.81 防护绿地G22.080.55 水域和其它用地E224.4/其中水域E112.52/农林用地E2211.88/特殊用地E76.27/ 新增用地分析根据省住建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 185号和省内建设山地小城镇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勐遮镇镇区建设结合现状情况及城镇上山政策,集约利用土地。本次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约197.56hm2,根据勐遮镇镇区发展现状,土地部门提供的山坝界线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林业部门提供的林地保护边界图,勐遮镇最终山坝利用比例控制为0:1,即规划建设用地中100%属于坝区用地。4、城市设计引导4.1 城市设计总则:城镇中心区应是一个复合、活力、生态、文化的城镇区域。4.2 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准则(1) 修整现状岸线,合理界定滨水空间;(2) 重视滨水区生态要素的保护与利用,强调滨水区在城镇空间中的生态景观和休闲娱乐职能;(3) 塑造滨水两岸良好的眺望视野和城市景观;4.3 步行街及广场设计准则(1)实现步行空间与滨水空间、绿色空间的系统整体性;(2)维护步行空间的相对独立性,创造安全的步行环境;(3)提高步行空间的易达性;(4)建立舒适、亲切的人性化空间尺度。4.4 绿色空间设计准则(1)合理界定绿色空间,密切绿色空间与城市生活的关系;(2)建立完整的绿色空间体系,并有机地融入中心区;(3)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4) 增加植物造景区,体现自然风貌。4.5 建筑设计准则总则(1)强调体现城市街墙景观,注意相邻建筑或组建之间的和谐统一,保持建筑之间的空间连续性和协调性;(2)裙楼尽可能从红线退让更多的开敞空间,塔楼尽可能相对裙楼面对开敞空间的方向后退让以增强空间开敞感;(3)注意建筑物的横向设计、鼓励公共建筑之间的空间协调;(4)建筑色彩以柔和的中性色调为主,注意与环境的和谐,不宜大面积使用明亮耀眼的颜色,可用一定程度的对比来突出建筑的特征或特征性部位;(5)靠近交通主干道的建筑设计应采用隔离效果较好的材料或隔音方法以减少噪音的干扰;(6)停车场库要与建筑物相协调,采用适当的建筑手法和绿化构筑视觉屏蔽,车辆出入口和人流出入口要分开;(7)通过建筑、树木和其他遮挡视线手法,使货物装卸区避开公共活动空间,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少设置车辆出入口;4.6 建筑平面组合(1)北部商业中心区与流沙河中心景观区作为城镇居民的导向坐标。(2)各地块的建筑布局尽量留出充分的绿化空间,并结合水系设计。4.7 建筑外墙材料 (1)外墙材料的使用应搭配协调,在入口处可采取其它有对比的材料,但必须和整体协调。 (2)高层建筑的墙面可采用任何合适的材料,玻璃应为浅色、低反光,金属板也应是低反光材料。4.8 建筑形式(1)行政建筑应体现文化特色和现代感,大方规整,体现现代化政府形象。(2)商业建筑形式可灵活,时尚现代感要强,体现当地文化特色。(3)居住建筑的风格应当清新平实,有亲切感。4.9 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准则(1)平衡道路空间的便捷、安全、视觉舒适性的关系; (2)实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道路断面设计必须考虑道路性质与周边地块的功能需求;(3)交叉口设计应明显区别道路路段,交通绿岛的布置应有强烈的方向感;(4)减少地面停车场的视线污染,应尽量用绿化进行视线遮挡。4.10 照明设计准则(1)照明景观系统的设计必须作为专项规划统一控制;(2)以环保节能、便于施工、便于维护、便于管理为基本原则; (3)适宜进行照明设计的建筑以公共建筑为主,如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体育性质的建筑。建筑物的照明设计应突出重点、显现特征; (4)照明形式应根据被照对象的性质、特点进行选择,灯具的选择必须与环境设计相协调; (5)道路照明应满足易于辨认、视觉舒适等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基本要求,并有助于防止犯罪、美化环境; (6)绿化照明设计以体现城镇景观特征和环境特点为基础,并与建筑物照明和道路广场照明相协调。 (7)户外广告照明以显现城镇活力,传送广告信息、丰富城市景观为原则。(8)所有照明设计都必须避免光照对夜空的不利影响,如飞机导航灯台等。5、绿地与景观规划5.1绿地景观规划现状勐遮镇是山区与坝区结合的乡镇,风景秀丽,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和大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域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真八角亭、曼短佛寺,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曼宰龙壁画、景真中心塔。并且,勐遮镇内有曼垒双塔、曼冷佛寺、乌龟山战斗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还有曼瓦瀑布(傣语:回大曼瓦)、乌龟山大榕树(俗称大青树)、天鹅湖(勐邦水库)等众多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景观。5.2存在问题缺少公共绿地的建设量。5.3规划原则(一)与自然环境融合勐遮镇镇区周边是广袤的基本农田集中区,镇区中部为山体自然景观乌龟山,现状建设主要环绕乌龟山、沿原国道214线镇区段和勐遮大街进行,镇区南北两侧均有河流通过。建筑要通过与田园景观、山体景观和水体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山、水、田、城”相互交融的景观格局,形成勐遮镇的特色景观。(二)突出民族特色勐遮镇是傣族人民聚集的人口大镇,通过其建筑、景观小品及有关民族文化的展示,突出镇区的人文景观,形成镇区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三)延续当地建筑特色对镇区今后新建的建筑物,无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应从形式、风格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民族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建筑符号及元素,打造镇区特有的建筑景观;对于镇区建筑的改造,无论是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建筑形式宜体现地方特色,建筑材料宜用既经济又美观的本地材料,屋顶色彩可采用贴近自然、与周围环境协调的颜色。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层数不得低于两层,建筑空间亲切宜人,建筑风格自然明快,保护好镇区周边可视范围内的自然山体和农田水系,形成良好的村落背景,打造为以青山、蓝天、田园为背景,潺潺河水穿过,建筑层层叠落的山水田园特色城镇。(四)打造当地特色空间环境及景观小品对镇区广场、镇区重要节点的景观控制、绿化及有关傣族民俗文化小品景观、雕塑等的设置,都可作为镇区特色和景观的内容而加以运用。5.4绿地规划 结合规划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建立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的绿色空间体系。规划绿地面积为42.9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11.36%。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10M2/人。 根据对本镇的性质定位、空间分析,本镇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新区。因此空间上应体现镇区的特征,同时独特的自然条件(山、水条件)和规划结构,使镇区的各个部分由绿化网络有机的贯穿起来,各地块内部也以绿化为要素进行内部空间的组织。6、道路交通规划6.1城乡道路交通现状勐遮镇所辖13个村委会170个村民小组均通有公路,国道214线勐遮段全长29公里,另外全镇有县道2条,有乡道9条。现状公路情况一览表:名 称起 止 点公路等级性质国道214线佛双公路5公里至34公里二级国道海冈线K0-K15四级县道勐巴线K0-K10三级县道南楞线勐巴线k7+500至南楞村委会出口四级乡道曼令线曼勐养至曼冷出口四级乡道曼弄线曼冷至G214线四级乡道曼央龙至曼燕线勐巴线至曼扫村委会四级乡道曼洪线G214线下段至G214线上段四级乡道曼景线曼垒至景真四级乡道景真线八角亭至G214线四级乡道曼根线海冈线至曼根村出口四级乡道曼伦线曼宰龙至曼庄出口四级乡道6.2主要存在问题、镇域交通的问题主要是,道路等级偏低。国道214线由东向西贯穿勐遮镇全境,为二级公路,路面宽度8-10米;勐巴线为三级公路,路面宽度6-7米;海冈线为四级公路,路面宽度6-7米;以上三者均为沥青路面,道路状况一般。其他各条乡道大部分为路面宽度在4-6米的土石路,道路状况较差。国道214线从镇区中部穿越而过,联系镇区与勐海县城及勐满镇。巴西路接勐巴线连接镇区与西定乡。镇区内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