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56245954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生辍学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陇县城关镇中学 张维栋 内容提要:初中学生辍学是因为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考试分数而对学生使用软暴力,另外还有学生学习压力大、成绩差以及家庭原因。而解决的办法是首先要解决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问题,其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其它能力发展。第三,教师要及时和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家长联系,第四,教师要细心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闲暇生活,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促其反省收心。关键词:辍学、软暴力、成绩差、家庭问题、改变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注重全面发展、家访、谈心正 文:初中阶段是学生生活中最脆弱的时期,外界客观因素极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加上他们自身发展的特殊情况,导致他们很容易辍学,这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容忽视的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校学生辍学现象不断增多,我生活在这个校园中,面对不断辍学而去的学生,心中有万千忧急和感怀,但却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背影从这个书声琅琅的校园中一个个无声地消失。那么,他们是怎样辍学的呢?根据我到此工作两年半的经历以及亲眼看到的这些学生辍学的过程来看,我觉得这些学生辍学有以下原因:一、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严重错误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就是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考试分数而对学生使用软暴力。两年半以来,我亲眼看到的这10多个学生辍学没有一个不与教师的软暴力有关,那么,这些教师对学生采取哪些“软暴力”呢?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采取各种文的武的打压排挤惩罚手段,为甚麽要这样做呢?因为应试教育和升学竞争以及评先进、发奖金、升职称竞争的白热化使一些教师变成了“完美主义者”,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苛求、严厉、高标准、超负荷日益充实了他们的教育行为词典,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对待学生武断、主观、泄恨,没完没了地在各种不同场合进行讽刺挖苦、停课、体罚,把学生当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嫉恶如仇、穷追猛打、没完没了,一遍又一遍的检讨,不把学生收拾地体无完肤就誓不罢休,直到学生被逼退学回家,这才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任务。例如讲上一个数学题,都能把自己不称意的学生编造到这个计算题上贬斥一番,甚至对有些学生停课罚站了四五天都不让坐,把学生简直当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有的教师为了把学生赶回家或者是为了泄恨,甚至不惜在师生中编造虚假的谎言来诬陷学生,更有甚者,有的人强逼、诱逼学生承认某些学生违纪是要故意整老师,然后又说是他经调查学生是学生自己说的。一些教师对于学生旷一两次课、打一两次架便不能容忍,就千方百计在班上挤兑学生,极力想把学生赶回去不要,这种教师一看见哪些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就来气,并动辄对其打骂,这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只剩下了屈辱和受罪,不选择辍学来解脱还能干什么呢?实际上所有这一切导致学生辍学的错误行为与目前对教师的考评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也与一些人文化素质太低,师德修养太差,义务教育观念缺乏有很大关系,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成绩、荣誉、面子、职称,不关心学生终生以及一个家庭的发展,说来说去还是自私自利的问题,仁爱思想缺乏的问题。二、学习压力大,成绩差是学生辍学的第二个原因。我校离城区较近,大多数家庭的收入供一两个孩子念完初中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念完初中或最好考上高中,但由于应试教育的体制,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给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那些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完不成作业,课堂上他们跟不上经常还要遭受老师打击,而其中部分学生不堪重负,学习积极性受挫,在学校里得不到表扬和鼓励,受到的是老师排斥批评和鄙视的眼光,于是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逐渐丧失,再加上接触不良学生或不良社会青年,无心学习,学习习惯逐渐丧失,学习上的困难和拦路虎逐渐增多,于是对学习逐渐丧失了信心和进取心,把上学视为受罪,最终采取辍学来解脱,而另一些学生在学校得不到乐趣,则在游戏的不断升级中寻找乐趣,在不断撕杀的打斗中寻找快乐和刺激,学业对他们来说已成了阻挡他们寻找快乐的绊脚石,最终也选择了辍学。三、家庭原因也是个别学生辍学的又一个原因有些学生父母在外长期打工,孩子一人在家或由爷爷奶奶或外爷外婆照管,没有经济力量完成学业,或爷爷奶奶管不了,或缺乏情感关怀,在生活上有许多实际困难却得不到老师的谅解,对这些学生的迟到、旷课、完不成作业采取无休止的罚站、停课、检讨以及再犯一次就坚决不要的警告,从而导致这些学生无法再念下去也最后辍学。 综上所述,学生的辍学既与学生本人有关,也与家庭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我们教师的教育管理有更大的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怎么办呢?我想,首先要解决的是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问题,即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现在社会的就业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多元化,学生在学校学的不好,并不一定代表走上社会后就生存的不好,人的一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机遇更重要,许多人怀璞藏玉,但一生怀才不遇,唐代王勃就曾感叹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只是知识的一小部分,社会知识比书本知识还更重要,因此,我们没必要因学生旷了一两节或几次课或迟到几次或打几次架,就不依不饶,无休止地罚站停课,无休止地检讨,甚至直接就想办法把学生撵回家不要,这样做乘了自己一时的快意,但却害了学生本人一生,这些被赶回去的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初中学业未完成,知识结构不健全,他们在自己以后人生长河中清醒过来后,会对将自己赶回去的老师记恨一生,而将学生赶回去的老师虽然听不到学生及家长的骂声,但自己那样做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吗?符合国家对教师师德起码的要求吗?所以,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荣誉和面子问题,也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学生出现的迟到、旷课、早退、打架、完不成作业等问题,出现问题及时教育,主要是进行询问、交流、讲理等,而不是无休止把其赶在办公室或教室外,给其停课或者直接赶回家,要从学生的一生来宏观地考虑教学管理问题,想想自己在小学、初中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如果当时自己的老师对自己不宽容,也像自己今天对待自己的学生那样,自己会站在讲台上对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尽情地挥洒自己的豪情和学识吗?所以作为老师要抱着为一个生命的一生幸福着想,为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考虑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不要老总是斤斤计较学生的一些小小违纪事件,自己的荣誉、面子固然重要,但是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却是罪莫大焉。其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要改变教育管理和教学评价的办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其它能力发展。从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愿望出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在学校学不好书本知识,最起码得保证要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品行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能考上高中、大学毕竟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人都要在初中毕业后分流或上技校或学手艺,或在家劳动锻炼等待机会等,为什么要把学生逼上考学这条独木桥呢,逼迫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结果必然要出事。前一段时间,湖南某民办初中学校把学生的吃饭休息时间压得很少,甚至下晚自习后到宿舍的时间都有限制,超过时间便立即关灯,结果那天因下雨,下晚自习后学生都从一面楼道往下赶,结果在楼道踩踏致死了许多人,而这个事故不正是大搞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恶果吗?所以,我认为学校对有辍学学生的班主任应扣较大的评分,对无辍班的班主任重奖,给各办公室应订12份德育报,让老师学习新时期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的思想理论,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足开全课程。不以学习能力高低来评价一个孩子,每个人的能力高低不同,发展倾向也不同,学校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学校每年都开展各种活动,如校园艺术节(包括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足球赛、蓝球赛、拔河赛、演讲赛、郊游等,这样做,我不信那些“易辍生”不留校才怪呢!第三,老师要及时和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家长联系,或上门家访或将家长叫到学校来和其促膝谈心,了解家长所思所想,向家长尽可能说明和宣传初中阶段完成学业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性,不要耽误一代人的前程,家长首先不要泄自己孩子的学习之气,否则一发而不可收。不管怎样,上一代人总希望下一代人比上一代更强更好,但是不学习、不完成学业就没有基础,况且学生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度过了困难期,终归是要走上正途的,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尽量和其监护人取得联系,让其安排好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学生才能安心学习。第四,老师要细心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闲暇生活,发现问题及时教育促其反省收心。例如,对于误入网络的学生要和家庭多联系,让家长多费一点神和事,坚持接送和紧密看管一段时间,使其养成把心放在学习上的习惯。对于学生接触不良青年或学生,学习习惯逐渐丧失的情况,老师要及时找其谈话并和家长联系,尽力挽救,把其从校园和校外的边缘线上赶紧拉回,将其刚出现的一点苗头掐死在刚萌芽状态,让其尽速回到教室里,回到课堂上,回到书本上,回到作业上,回到班上这个大集体里赶上学习,消除学习上的拦路虎,让其从学习中,从集体中寻找乐趣。总之,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地看待和教育,我想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更何愁学生辍学不日渐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