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科技前沿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高铁建设、移动支付、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备受世界瞩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的快速进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力支撑。 (2020-陕西西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身影频现,一系列丰硕成果接踵而来。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这意味着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步入了“快车道”,用中国智慧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的时代已经来临。“当前,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在方案印发后的4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摘编自李莉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当其时)材料二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成立,由中国研究员王学求主持研究工作,全球的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进入了“中国引领”时代。王学求表示,“中国在地球化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得集研究与调查、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化学地球成为可能”。“化学地球”是一种数字地球,用地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空间大数据技术,生成一个虚拟的“化学元素地球”,便于大家从互联网上进行查询和使用。由王学求主持的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是迄今国际地球化学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著名地球化学家克莱门斯黎曼认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的分析指标是世界最好的,一些元素地球化学图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摘编自刘晓慧走进王学求的地球化学世界)材料三 在天线研究领域,曾经很难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看到中国学者的影子,而近些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中国在天线制造领域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2018年2月6日下午3时,中国领衔建成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首台天线样机精彩亮相。这是继2015年中国提交的方案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被确定为SKA反射面天线研发的唯一设计方案后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作为全球最大的天文学国际合作项目,SKA建成后的运行将会产生空前规模的数据,这就要求建立依赖于超级计算技术的数据处理支撑体系。近年来,中国超级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为SKA大数据处理作出了更大贡献,也奠定了坚实基础。(摘编自张保淑中国智慧让“天眼”明眸善睐)材料四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俗称“人造太阳”,作为托卡马克超导装置,它将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最终实现核聚变能量的稳定可控释放,预计在2050年前后实现核聚变能商业应用,从而造福人类。2007年ITER组织成立,中国作为理事会“七方”成员之一,承担了项目工程建设阶段18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建成并升级改造的东方超环(EAST),2017年首次实现5 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创造世界纪录,2018年再次创下了 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的纪录。这些实验成果,为未来ITER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正式加入ITER组织后,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带领团队花费三年编制和推演了 一套与ITER组织机制完全契合的标准化项目管理体系,这为中方后来在关键时刻解决总体工程难题,提供了机制和时间保证。十一年来,ITER组织中方职员数量持续上升,目前比例已经超过9%,仅次于欧盟。以托卡马克聚变堆为基础的未来聚变能电站假想图(摘编自房琳琳中国智慧点亮“人造太阳、韩吉辰探秘“人造太阳”)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这与我国科技发展迅猛,己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成就有密切的关系。B. 用中国智慧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可以有不同形式,既可以是由中国人主持研究工作,也可以是中国提供独有的设计方案或实验成果。C. SKA首台天线样机和东方超环(EAST)之所以能在不同领域占据同等高度的地位,与国际合作及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D. 未来聚变能电站拟借助超导线圈形成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在真空室中运行,释放核聚变能量,输入冷却剂后导出热水,最后用以发电。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要在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中实现“中国引领”,需要我国自主创新,在国际竞争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也需要我国与世界科技强国合作。B. 随着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实施,诸如元素地球化学图可以在互联网查询和使用,未来聚变能电站造福于民等设想都有望成为现实。C. 生成虚拟的“化学元素地球”和SKA建成后的运行都需要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而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迅速,能为更好发挥中国智慧奠定坚实基础。D. 中国在天线领域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突破,就有了 SKA首台天线样机;聚变能电站有了假想图后,商用成为可能,这说明具体的科学实践必先以理论研究的完成为前提。3 .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有哪些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二、(2021.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飞行2 200多秒后,成功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打响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我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将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完成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回”。此次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在地外天体无人采样,并以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的方式带样返回,完成探月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作为我国探月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核心广嫦娥五号”探测器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4个器以及15个分系统组成。在此次任务中: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开展月球样品地面分析研究等任务目标。发射成功后,“嫦娥五号”将经过着陆器落月、月表采样,月球起飞,轨道对接,样品转移,返回器返回等11个阶段,20余天的在轨飞行过程,采集约2千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摘编自“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将带回中国采集的第一杯月壤,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11月24日)材料二 在着陆月球两天后,中国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重新启程进入太空,开始了返回地球之旅。它将带回大量土壤和岩石,供科学家们研究。中国国家航天局说,“嫦娥五号”上升器于北京时间12月3日23时10分起飞。中国国家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上升器在飞往月球轨道的过程中发出闪光,整个升空过程用时约6分钟。这是自1976年以来首次有航天器从月球表面发射,也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探测器从月球起飞是把收集到的月壤带回地球的复杂过程的第一步。在上周末进入月球航道后,“嫦娥五号”分为两部分。当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向月球表面进发时,另一半则留在轨道上。上升器将与留在轨道上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月壤将被转移到返回器中,然后返回地球。预计返回器将在本月晚些时候降落在内蒙古。(摘编自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20年12月3日)材料三“嫦娥五号”的着陆点位于月球上一个尚未被人类探测的区域,名为风暴洋。美国佛罗里达中部大学的地质学家克里汉纳说:“在这个区域,存在年轻的火山地貌,阿波罗计划和苏联的任务都没有采集此类样本,因此,这些样本确实能够带来一些新的科学成果。”一旦样本被带回地球,人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这些火山岩的年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其他星球上,我们能够判断一处区域表面年龄的唯一方法就是分析这些环形山没有直接的办法来确认年龄。通过将从样本直接测得的年龄与从月球环形山推断的年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对火星或水星等其他存在环形山的星球同样有用。满载样本的“嫦娥五号”返回器预计将于12月中旬在内蒙古着陆。如果一切顺利,分析新的月球岩石样本的工作将立即启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月球与行星实验室的杰西卡巴恩斯说:“这些样本不仅将增加我们对火山特征年代的了解,还有助于我们了解月球的起源,月球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以及月球上的水可能来自哪里。”巴恩斯说:“中国的探月计划一直在加强从轨道上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接着是从表面采集样本,再把样本带回地球这是符合逻辑的进展。下一步是将人送上月球。”(摘编自专家期待带来科学成果,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020年12月3日)4 .下列对“嫦娥五号”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打响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B. “嫦娥五号”探测器结构非常复杂,是我国探月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核心。C. “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球表面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D.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本,将在轨飞行20多天后,着陆于内蒙古。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探月工程确立“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一步步实现目标,这种稳健的方式得到科学人士的JLfci 土目B. “嫦娥五号”要在地外天体无人采样,交会对接时是无人对接,这对我国的远程测量和控制技术有很高的要求。C. “嫦娥五号”在月球的风暴洋区域采样,而美国和苏联都没有采集过月球样本,这是一项新的科学成果。D. 目前我们无法直接确认其他星球的年龄,分析“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球样本将有助于我们对月球的了解。6 .三则新闻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实用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科技前沿1. C解析:“占据同等高度的地位”错误。结合“被确定为SKA反射面天线研发的唯一设计方案后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建成并升级改造的东方超环(EAST),2017年首次实现5 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创造世界纪录,2018年再次创下了 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的纪录”等分析,二者地位不同,SKA首台天线样机是“又一个重大突破”,东方超环是“创造世界纪录”。2. D解析:“这说明具体的科学实践必先以理论研究的完成为前提”错误。结合文意分析可知,该结论在文中找不到充足依据,且材料三在提到理论研究时用了 “与此同时来讲述制造领域的成果。3. 有利条件: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技术支撑:有优秀的专家和科研团队。重要意义: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4. D 解析:“在轨飞行20多天”时间表述错误,据材料二“嫦娥五号上升器于北京时间12月3 0 23时10分起飞”和材料三“满载样本的嫦娥五号返回器预计将于12月中旬在内蒙古着陆”可知,返回器在轨飞行时间不到20天。5. C解析:错误一,“而美国和苏联都没有采集过月球样本”理解有误。材料三中,克里汉纳说“在这个区域,存在年轻的火山地貌,阿波罗计划和苏联的任务都没有采集此类样本”,美国和苏联只是没有在月球的风暴洋区域采集样本。错误二,“嫦娥五号在月球的风暴洋区域采样这是一项新的科学成果指代有误。克里汉纳原话为“因此,这些样本确实能够带来一些新的科学成果。在风暴洋区域采集样本这一行为不是新的科学成果,是通过研究带回的样本能够得到一些新的科学成果。6. 材料一侧重报道“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及其意义,“嫦娥五号”的构造及任务过程。材料二侧重报道“嫦娥五号”的返回之旅及其意义。材料三侧重报道“嫦娥五号”月球采样的科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