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课汇总(共12页)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46683431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课汇总(共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课汇总(共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课汇总(共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 1课 化石教学内容:化石主备人:周明军教材简析:“生物的演变”这一单元将启发学生探索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生命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更大兴趣 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能以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能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解释。学情分析:学生对化石你的了解并不陌生,因为从电视,网络上了解了一些。但懂得化石中蕴涵着丰富的古生物信息并不很清楚,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使用各种恰当的技术手段研究化石所携带的信息。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化石的成因。教学用具: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堂网络教学(此课利用网络上课比较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本中的问题、探究个性化的问题或拓展性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了解生物的演变,必须研究化石。关于化石你们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什么作用?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用于展开后面的教学。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解读“化石”概念极其作用。用“你见到过化石吗?化石看起来象什么?化石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石概念。探讨化石的作用。当今学生见多识广,适当引导,学生可以许多独特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化时的重要依据,是推算地质年代的基础,化石能估算化石年代,重现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许多造型美观的化石即是自然遗产,又是天成的艺术品,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化石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很大。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化石经常用来协助矿物和石油的勘探,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瑚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2、了解化石的成因。课本的几幅图较好地反映了化石形成的一般原因。教师可能需要回答的是,图片中原始森林的植物是什么。远古时期原始森林的植物也是不断演变的,早期出现的是菌藻植物、孢子植物,接着裸蕨植物、石松植物茂盛,后来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发展壮大。课本中图片显示的为桫椤、水松等原始植物,其中化石为桫椤叶化石。由于化石的形成与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有关,所以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3、通过认识有代表性的几种化石了解化石的种类、特点及其关于化石的其他信息。看一看课本3页分别是什么生物 关于这几种化石,你还知道一些什么?这几种化石与桫椤叶化石有什么不同?利用网络查一查,化石有那些种类?这几种化石分别属于哪一类?他们分别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还是遗物所形成? 桫椤叶化石属于实体化石,由植物遗体形成。 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属于模铸化石,由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 琥珀昆虫化石属于特殊的化石。另外,有学生熟悉的由遗物形成的恐龙蛋化石,学生可能会提到。教师还可以补充讲一讲什么是遗迹化石、化学化石。4、学习应用已有的化石知识,推想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要求学生对化石的种类、特点及成因试图作出解释,通过交流整理出一个令大家比较满意的说法。这一部分关键是指导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化,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很久很久以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鱼化。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引导学生回忆,所学习的生物中还有哪些生物的形态特征与其食性、运动等生活习性有关。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以前的知识和实物标本,再对鸽子和鹰进行一次比较。主要比较鸽子和鹰的不同点: 身体的大小不同,鹰的身体比鸽子的身体大,鹰的翅膀也比鸽子的翅膀宽。所以它们的运动虽然相似,但有差异,飞行的能力不同,鹰比鸽子飞得更快、更高。 嘴的形态不同,鹰的嘴是钩状的,鸽子的嘴没有钩;足的形态不同,鹰的足比较大、有长而呈钩状的爪,鸽子的足比较小,爪比较短,不呈明显的钩状。2、让学生了解,对化石的研究,除了一般的观察、测量、生理生化实验外,还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复原出古生物的外形,这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相关古生物的外形特征。图中提到的两种动物化石及其复原图分别为: 内蒙古扎赉诺尔松花江猛玛象,它是我国最大的古象化石,化石全长9米,身高4.7米。辽宁西部北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一举打破了德国在早期鸟类化石方面的垄断地位。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1、围绕“你还知道哪些古生物?这些古生物的外貌是怎样的?”的话题,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自己搜集的古生物资料,然后由几个小组的代表展示图片,讲解交流。2、讲解活化石。学生容易列举尚存的古生物的例子:我国现在还存在的银杏、苏铁、大熊猫、白鳍豚、中华鲟等,这些生物几千万年甚至亿年后还是老样子,与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被称为活化石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化石1、化石的形成与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有关,所以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2、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瑚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作业设计:科学长江作业第1课 化石1、 必做:一-三题。2、选做:第四题。第 2课 探索动物的发展史教学内容: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主备人:李红群教材简析:探究动物的发展史是探讨生物的演变的核心内容。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有其演变、进化的历程。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是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古生物学界喜欢把马的进化过程看作是生物进化史上最系统、最确定、最典型的例证。以马这种生物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是六年级学生感兴趣且容易做到的事,因为马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课选择马来探索动物的发展史,增添了学生对动物的亲近感和喜爱感,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跨越障碍,全身心投入,不断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情分析:学生对马的了解并不陌生,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已经对马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古时候的马并不了解。马的进化常常被用来作为探索动物发展史的例子有其必然的原因。教学目标: 1、能以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律。2、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查阅资料和研讨等手段探究马的演变过程。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探究研讨习惯。教学重难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教学用具: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马的化石、复原图教学图片或教学软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上节课,同学们谈到了许多奇妙的动物,有人谈到马吗?马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是勤劳勇敢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谈谈马。咱们首先进行一个马的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中有一个“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说说你知道哪些品种的马,有哪一些关于马的有趣活动?马是大家熟悉的动物。马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怎么知道古代的马是不是现代马的样子?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课件出示:观察5000多万年前的始祖马。远古时期的马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看到始祖马的化石,学生既陌生又好奇,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复原的始祖马及其生活环境,学生会发现它比较矮小(只有狐狸和狗那么大),生活在原始森林溪水边,这说明它的食物是树叶等。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5000多万年前的马和1000多万年前的马有什么不同。这里以个人观察为主,记录两个不同年代的马的化石的不同点,复原图的不同点,记录观察中的疑难问题。2、小结:从化石可以看出1000多万年前的马比5000多万年前的马骨胳粗壮、高大,脖子骨胳变得稍长一些,尾巴骨胳变得稍短一些。从复原图看,1000多万年前的马比5000多万年前的马变得肌肉发达一些,奔跑能力更强一些,生活环境表现出由原始森林向陆生状态的草原过渡,食物也由吃食树叶变为吃草原干草。如果有兴趣深入研究,可以探究其牙齿有没有一定的变化。3、从马的全身化石看,外部形态的变化比较明显,然而许多细节 难以描述。此环节安排学生观察三趾的马前肢化石与单趾的马前肢化石,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用量化的指标来检测生物的演变。这两个化石明显的不同是三趾与单趾的变化。4、小组观察交流活动。观察5000万年前到300万年前马的前肢化石。马的前肢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并把这个变化记录在课本第7页。5、集体汇报研讨,将共同的结论写在黑板上。根据汇报情况修改表格,有利于提炼前肢变化的主要根据。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1、阅读课本第8页的小资料,将前面获得的结论与与之对照,以获得更加科学的答案。2、拓展与应用。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课本第8页。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我们居住的地球生活着生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他们自古以来以来就是这个样子吗?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学生汇报跟马一样,古代的象只有小猪那么大,它们是怎么变成今天的超大动物的呢?你们可以象研究马的发展史一样研究大象的发展变化进程。请各小组选择一个动物,研究它的发展史。2、探究指导与要求:小组商讨共同确定一个大家都想研究的动物。如果选择的动物研究中难度太大,可以在研讨过程中改换一次研究的对象。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或主题。要求用一至四张16开的白纸将小组所研究的动物发展进程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办报的形式可是自己画图和手抄文字式的;也可以是剪贴拼图式的;或电脑绘制的。同一小组最好能统一形式,以便展出。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1、将小组或安排进行初步交流,以便修订计划。2、课外完成任务,并以科学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出。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探索动物的发展史马的祖先叫始祖马。马分为现代马、上新马、中新马、渐新马、始祖马。作业设计:科学长江作业:第2课 探索动物的发展史1、必做:第一-二题。2、选做:第三题。第 3课 谁能生存下来教学内容:谁能生存下来。主备人:李红群教材简析:地球上的生物,在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中,大量的物种灭绝了。课文“谁能生存下来?”,用“地雀”作探究对象,使通过分析地雀的生存原因,总结生物生存的一般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含义。由于地雀的观察研究由来已久,学生探究地雀,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能更好地与达尔文的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进化论产生的历史与现状,从而研究理解进化论、发展进化论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用来阐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学生对这个道理不是很了解,通过观察实验来证明。教学目标: 1、能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解释。2、能以某个具体对象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道理。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科学探究是永无休止的。教学重难点:地球上的生物大量的物种灭绝的原因。教学用具:1、各小组准备一小袋烘烤熟的花生。2、教师准备钳子、镊子若干。3、教师准备红、黄、绿、黑四色豆子各30颗。4、相关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草地上有许多豆子,假如我们都是吃豆子的鸟,现在我们去草地上找食吧!根据学生捡豆子的情况,不必将豆子捡完,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待学生统计数量后,告诉学生草地各色豆子数量都是30颗。讨论:为什么红色或黄色豆子比较多,绿色较少?【因为红色、黄色颜色鲜艳,很容易被发现,绿色与草的颜色一致,最不容易发现】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吃花生实验。为了让学生体验地雀的喙对吃食的影响,创设一个地雀吃种子的情境:讨论为什么大地雀吃得多?因为钳子比镊子坚固有力量。将各大组分成大地雀、小地雀两个小组,大地雀组学生全部拿钳子夹破花生,小地雀组拿镊子夹破化生,夹破一颗花生表示吃了一粒种子。一分钟后,大地雀组、小地雀组分别数一数“吃”了多少粒种子。2、阅读分析课本第9页的小资料。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存活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点拨一: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存活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因为其喙大而强壮,容易咬破种子壳,而小地雀喙小而不坚固,喙缺乏力量,不仅吃得慢还容易伤着其脆弱的喙。点拨二:为了生存的需要,地球上还有许多生物表现出许多特别的生存本领,适应生存环境。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为了生存的需要,地球上还有许多生物表现出许多特别的生存本领,适应生存环境。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斑马、蝴碟、壁虎、变色龙、尺蠖蛾等动物的保护色。 枯叶蝶、竹节虫、尺蠖的拟态。枯叶蝶的样子象枯死的褐色树叶,竹节虫象幼嫩的竹子茎,尺蠖幼虫的形态象树枝。 羚羊、斑马的奔跑。猎豹、瞪羚天生仇敌,它们同样都是为了速度,放弃向强壮进。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上节课,我们观察研究了两种地雀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地雀在生物进化史上可是一种标记性的生物。关于地雀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想了解一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况可以介绍或让学生在电脑上查阅一些与地雀相关的资料。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谈论地雀与达尔文。生物学家提到地雀,必定谈论达尔文,谈论达尔文也必定谈论地雀。地雀也称达尔文雀,生活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厄瓜多尔以西约公理处的加拉帕格斯群岛。它们的喙因外形独特而闻名。这些地雀曾使一个多世纪前经过此地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深思,催生了进化论。 1、达尔文对地雀的研究。达尔文正确地推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这些雀类都是由南美大陆的那种雀变来的。由于岛屿由于群岛位置独特,气候多样,生态系统复杂,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任其选择,加之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独自的特点,一方面,在与大陆的鸟群隔绝的情况下,它们的后代容易保留变异;另一方面,它们的后代选择了不同的环境,自然选择迫使它们去适应这些环境,适应的结果使它们的后代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变成了不同的种类。2、根据课堂进展选择学习关于地雀研究的新进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著名生物学家格兰特夫妇多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研究地雀,他们最近发现地雀(达尔文雀)进化神速的证据。在特定的生存竞争中,地雀能在2003、2004两年内改变喙的形。3达尔文故事会。大部分同学都准备了达尔文故事,请同学们推荐几位同学或自告奋勇上讲台讲解达尔文的故事,可以拿书,要求不要照着读。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1、达尔文的伟大成就。2、永远的探索。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面临的挑战,是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达尔文一生中遇到的阻力与挑战数不胜数,大部分来自于宗教领域;同时他还面临着来自科学养同行的反对,但是达尔问最终还是完成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奠定了目前获得公认的自然选择学说。但这并不代表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能结实一切进化现象,不面临新的挑战,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有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必要。3、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现在长颈鹿的长颈原因。4、小组交流关于人类进化的资料。人从哪里来?生命从哪里来?人是怎样成功地进化为智慧生命的?先在小组内汇报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情况,各小组将资料装订成册,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3、谁能生存下来达尔文 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 18091882 1859 进化论主要理论 核心观点 英国伟大生物学家 惊世巨著 经典理论 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作业设计:科学长江作业:第3课谁能生存下来第四题选做。第 4课月球上有什么教学内容:月球上有什么。主备人:李红群教材简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月球不停的进行着探索。为此教材设计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学生相互交流关于月球的已经知道的情况2、指导学生分析整理提供的资料。3、根据信息资料分析讨论一系列问题。4、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没有专门的月球方面的知识,但作为常识,在很多学科都涉及到,在电视和网络上也见过,例如“嫦娥一号”。我班的学生有些是天文爱好者,他们的知识兴趣会带动整个课堂探究的气氛的。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信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3、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关于月球的信息,讨论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学重难点: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教学用具: 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文字,视频,图画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2、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一类。3、板书根据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我们对于月球已经形成的共识我们对于月球还存在的争议4、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正确的?怎样解决存在的争议?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介绍月球的录像资料),搜集其中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信息。2、教师提问:根据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信息?(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体积有多大?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几种类型?月球上的引力和地球是不是一样?)你掌握的这些信息来自哪段资料? 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月球的基本信息4、探究月球上的各种独特现象5、教师提问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辅助文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6、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地球上的风雨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产生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产生各种天气现象的条件?)7、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环形山、地球上的火山、陨石坑的图片(从图片来看,环形山和地球上的山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环形山和地球上的什么地形类似?地球上这些类似环形山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却没有?)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1、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够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重物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它在月球上和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区别?)2、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生存下来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3、学生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5、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介绍目前科学家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情况。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问题?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课件展示:月球上不同大小的环形山的图片,介绍比较著名的环形山。教师提问: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大小不一呢?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形成假设性解释1、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大小不一样?(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在小组内来回巡视,聆听学生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2、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且简单地板书学生讨论的结果3、制定研究计划()把学生按照提出的假设性解释分成不同的小组,设计一个验证试验来研究自己的解释。()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中思考下面的问题:在实验中用什么模拟月球表面的土壤?用什么模拟撞击月球的天体?为了验证假设,在实验中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应该保持不变?怎样测量和比较模拟出的环形山的大小?怎样记录实验中搜集的数据?怎样减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重复试验)、进行验证试验()让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试验中的数据。()让学生汇报实验中搜集的数据,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让学生根据不同小组的汇报总结:环形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4、月球上有什么 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体积有多大?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几种类型?月球上的引力和地球是不是一样?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作业设计:科学长江作业第4课全做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