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6657356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等)整体观念: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酌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2(中等)百骸:答案:骸,泛指骨骼。百筋,指全身骨骼。3(中等)4(较难)人气:答案:指人体的阳气。 5(较难)证:答案: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6(很难)辨证论治:答案: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7(中等)同病异治:答案:指同一疾病,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中等)异病同治:答案: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中等)异法方宜:答案: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季节、气候、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 10(较难)形与神俱 答案:形,指形体,是生命的本质及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神,指精神,是生命的活动及功用,也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存则神在,形谢则神灭,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称之为“形与神俱”,又叫“形神观”。二、填空题1.(较难)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为主导思想,以为基础,以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答案: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辩证论治。2(容易)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答案:黄帝内经3(容易)4(容易) 5(容易) 6(中等)伤寒论在的基础上,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答案:素问热论;六经辨证论治7(容易)10(容易)温病学理论源于、一。答案: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11.(较难)中医学理论中,神的含义有三:、。答案:一指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二指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三指人的精神意识。 12.(容易) 13.(容易) 16(容易) 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宋代的,其代表著作是。答案:钱乙;小儿药证直诀。17.(中等)中医学认为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它先身而生具有特性。答案:精(气);遗传。18.(中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答案:古代唯物论;辩证法思想。19(中等)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答案:古代唯物论;辩证法思想。20(中等)三、判断题1(容易)黄帝内经一书的间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 )2(容易)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 ( )3(容易)刘完素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 )4.(容易) 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传染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 )5(容易)中医学的基本持点是唯物观和辩证观。 ( )6(容易)温病学理论渊源于温疫论。 ( )7(容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8.(较难)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9. (中等)证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10(较难)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11(容易)温病的三焦辨证是吴又可创立的。 ( )12(较难)除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外,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功能也是“神”的概念。 ( ) 13.(中等)春夏人体气血易趋于表,脉象多沉小, ( ) 14(中等)秋冬人体气血易趋于里,脉象多浮大。 ( ) 15(中等)医林改错书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 ) l 6.(中等)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 )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容易)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A古罗马 D埃及B古希腊 E印度c 中国2(容易)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B)A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B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论c干金要方 3(容易)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C)A难经 D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 E中藏经c黄帝内经4(容易)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B)A神农本草经 D黄帝内经B伤寒论 E.难经c小儿药证直诀5(容易)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D)A伤寒论 D难经B金匮要略 E脾胃论C诸病源候论6(容易)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E)A张景岳 D陈无择B华佗 E张仲景c钱乙 7(容易)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C) A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木草经B黄市内经 E中藏经c诸病源侯论8(容易)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D)A王清任 D陈无择B张仲景 E巢元方c张介宾9(容易)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D)A巢元方 D.钱乙B陈无择 E.叶天士C张仲景10(容易)下列著名医家户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E)A朱丹溪 D叶天士B张从正 E刘完素C王清任11(容易)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A朱丹溪 D吴鞠通B刘完素 E薛生白C叶天士12。(容易)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B)A李中梓 D叶天士B李东垣 E 刘完素C陈无择13(容易)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D)A王清任 D张从正B吴又可 E朱丹溪c李皋14(容易)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朱丹溪 D张仲景B李东垣李时珍C张景岳15(容易)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E)A吴鞠通 吴又可薛生白 叶天士c王孟英16(容易)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B)A朱丹溪 D.叶天士B. 吴鞠通 E. 李皋 c吴又可17(较易)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A)A阴阳学说 D唯物观B. 五行学说 E唯物辩证观C 精气学说18(较易)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是:(D)A血液 D精气B. 津液 E水谷精微c胆汁19(较易)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素是:(E)A四时气候 D.情志因素B. 昼夜晨昏 E.以上都是C地区方域20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D)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E脏腑脏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21(容易)确立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著作是:(D)A伤寒杂病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黄帝内经E诸病源候侯论22(容易)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是:(D)A伤寒杂病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黄帝内经E诸病源候侯论23(中等)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是:(B)A伤寒杂病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黄帝内经E诸病源候侯论24(容易)成书于汉之前,系秦越人所著者为:(A)A难经 D医林改错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C. 温疫论25(容易)成书于明代,系吴又可所著者为:(C)A难经 D医林改错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C. 温疫论26(容易)成书于清代,系王清任所著者为:(D)A难经 D医林改错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C. 温疫论27(容易)地区方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A)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28(容易)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B)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29(容易)昼夜层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D)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三)双项选择题1.(较易)春夏气候温热,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D)A. 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表 D皮肤松弛,疏泄多汗B. 江南地区,人体膜理多稀疏 E阳盛则热C 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2(较易)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D)A阳气收藏,气血易趋于里 D. 皮肤致密,少汗多尿B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E阴盛则寒c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四)多项选择题1(较易)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ABCD)A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内,并以此为其主要内容之一,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c以应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D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E.在血液循环方面,首先提出“心主身之血脉”2(容易)“金元四大家”指的是:(ABCE)A刘完素 B.朱丹溪c李东垣 E. 张从正D张景岳3(容易)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BC)A吴又可 D. 张仲景B赵献可 E李中梓c张景岳4(容易)温病学理论源于:(ACD)A内经 D.伤寒杂病论 B. 诸病源候论 E. 温热论c难经5(容易)成书于汉之前的著作是:(CD)A伤寒论 D. 内经B中藏经 E. 瘟疫论C难经6(容易)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BD) A唯物观 D. 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 E. 三焦辩证c望闻问切7(中等)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CE)A创立了六经辨证纲领B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c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D黄帝内经E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8(容易)医林改错的主要贡献在于:(CE)A发展了痰饮致病的理论 D创立了新的气血理论B改正了古医书中的辩证错误 E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c改正了古医书中的解剖错误9(容易)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下列观点:(CD)A气化观 D辨证观B统一观 E对立观c唯物观10(容易)整体现念的基本内容是:(AC)A人体内部的统性B自然界事物的协调性c人与自然界的统性D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性E季节气候与地区方域的协调性11(容易)中医学认为物质在体内的运动形式是:(ABCD)A升 D.入B降 E上c出12(容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概括为:(ABC)A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D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B昼夜晨昏人体的影响 E社会地位对人体的影响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13(中等)中医学的辩证观主要表现在:(ABCD)A标本缓急B 正治反治c病治异同D异法方宜E审证求因14(中等)人体是个有机整体的依据是:(ACD)A结构上不可分割 D病理上互相影响B脏与脏密切相关 E五脏与六腑相为表里c生理上相互了解15(中等)中医学理论中“神”的概念有:(ABC)A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 D人的视听活动B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 E神乃形之主c人的精神意识16(中等)中医的“证”包括了:(ABCD)A病变的原因 B病变的性质c病变的部位 D邪正的关系E 脏俯关系五简答题 (1)(中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答案:是受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现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2)(中等)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条件和客观标志是什么?答案: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形成的条件是: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奠定了实践基础;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和影响奠定了科技基础,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客观标志是黄帝内经的问世。 (3)(中等)黄帝内经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答案: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4)(中等)中医是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答案:)既辨病又辨证。 (5)(中等) (6)(中等)中医辩证观点体现在治疗学中有几个方面? 答案: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 (7)(较难)不论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桔,都必须依照什么原则?答案:“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8)(较难)金匮要路略以何为据进行证候分证?答案:脏腑的病机理论 (9)(中等) (10)(较难)叶天土和吴鞠通在温病学方面各有何创见?答案:)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 六、论述题 (I)(较难) 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答案:张仲景。他在内经、难经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此书。本书是中医学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它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方法对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诊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较难)何谓“金元四大家”?各自的主要学术观点和治疗特点有何本同?答案: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张从正、李皋、朱丹溪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后人称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他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攻邪祛病,以汗、吐、下为攻病去邪的三个主要方法,后世称他为攻下派;李皋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出生”的论点,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后世称他为补土派;朱丹溪倡“相火论”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世称他为养阴派。 (3)(较难)如何理解“形与神俱”?答案:所谓“形”,是指形体,为生命的物质与结构,也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如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及精、气、血、津液等。神,指机体生命活动约外在表现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没有形体也就无所谓神,形为神的物质基础;而正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利于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若机体生理功能失常,可表现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异常的精神刺激可影响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形与神生理上密切了解,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两者相互依存而不可分离,故曰“形与神罢具。 (4)(中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表现在哪几方面?答案: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古代的唯物辩证观。表现在:唯物观: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形与神俱,不可分离;疾病可知,又可防治。辩证观: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各个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了解的,这种了解表现在事物间既能相互资助的一面,又是相互制约的。并认识到精神意识对健康的反作用。中医治疗也包合有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等辩证观点。 (5)(较难)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答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与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构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概而言之,不外乎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两个方面。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别的,功能上是相互资助、互相制约、相互协调的;病理上是相互影响、互相传变的,局部的病变往往是整体的反映。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息息相应。自然界存在着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本身具备着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若自然环境的变化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调节能力,则会产生病理反应,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这种认为机体自身整体性,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6)(较难)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有何主要影响? 答案: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尤以四时气候最为明显。春夏气候温热,阳气升腾,机体则可表现为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于体表,呈现皮肤松弛、疏泄多汗和尿量相应减少的生理性改变,同时脉象也多现浮大。秋冬气候寒凉,阳气下降而伏藏,机体则可表现为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于里,呈现皮肤致密,不易出汗和尿量相应增多的生理变化,同时脉象也多现沉小。另外,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其身高增长速度在春夏明显快于秋冬季节,也说明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影响的一个方面。 (7)(较难)症、证、病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案:)症,症状,包括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疾病,指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总过程。三考之间存在着内在了解:症是疾病的现象,是内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是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症组成;病也是由症组成,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又有不同的证,它是一种病理过程。 (8)(较难)(9)(较难)试述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答案: 所谓整体观念,即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关系的整体认识。整体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器官组成,各脏腑、组织、器官都具不同的生理功能。然而它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这种整体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沟通,了解于六腑、形体官窍、五志、五液、五色、五味构成5个生理活动系统,这5个生理系统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关系,并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循环贯通作用下,形成有机的整体,完成统一的生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是个统一整体。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类生存于大自然之中,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大自然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自然界的季节气候,昼夜晨昏的运动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发生生理和病理的反映。都说明了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关。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名词解释1.(较难)精气学说(古代哲学): 答案: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2.(较难)精(古代哲学): 答案:在古代哲学中,精的基本概念有: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3.(较难)气(古代哲学) 答案:在古代哲学中,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4. (较难)气化(古代哲学):答案:在古代哲学中,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5. (较难)精气互化: 答案:有形之精与气可以相互转化,即有形之精可散而为无形之精气,无形之精气又可聚积而成有形之精。二、填空题1.(中等)精气学说滥觞于_,西汉时被_所同化。答案:先秦时期;元气说(元气一元论)2. (中等)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_,其存在形式有两种:_、_。答案:水地说;无形;有形3. (中等)气的概念源于_。答案:云气说4. (中等)中医学的方法学体系,从上向下大体可以分为_、_、_三个层次。答案:中医的哲学方法;中医的一般思维方法;中医学中的具体方法5. (中等)历代中医养生家称为人生“三宝”的是_、_、_。答案:精;气;神6. (中等)人体气的运动必须_而_。答案:7.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_的作用。答案:神8. (中等)神凝则_,神散则_。答案:气聚;气消9. (中等)_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答案:神三、判断题1.(中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水地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 )2. (中等)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3.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是指后天水谷之精。()4.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的“气”,是指自然界清气。()5. (中等)气的运动是气化的前提。()四、单项选择题、1. (中等)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2. (中等)气的根本属性是:(D)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3. (中等)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4.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5. (中等)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6.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7. (中等)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8. (中等)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9. (中等)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 (中等)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 (中等)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 (中等)“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 (中等)“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 (中等)“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 (中等)(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D)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17.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8.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D)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E)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20.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C)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1.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2. (中等)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23. (中等)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24. (中等)“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C)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25. (中等)“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D) A.阴胜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26. (中等)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27. (中等)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34. (中等)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35. (中等)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B)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36. (中等)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C)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37.(中等)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五简答题1. (中等)中医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什么?答案: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较难)为什么说精气神三者不可分离?答案: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精气养神;神则统驭精与气,故三者不可分离。精为生命的基础(本原);气为生命活动的动力(维系);神乃生命活动的主宰。3. (较难)简述无形之气与形质之气的异同点。答案:二气共同之处均为细小而分散的物质。不同之处:无形之气以弥散而剧烈运动的状态存在,且肉眼难以看到。形质之气以凝聚的状态存在,且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4. (较难)你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是如何认识的?答案: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精气有“有形”与“无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5. (较难)气运动有何意义?答案: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几种。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体宇宙充满了生机,推动着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和消亡,维持着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气的运动止息,宇宙则失去了生生之机。6. (较难)气化的形式主要可概括为哪几种? 答案: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气化的形式主要有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四种。7. (较难)为什么说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了解的中介?答案:精气是万物相互了解的中介包括: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了解;精气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六论述题 1(很难)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答案: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有: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精气生万物的机理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气的运动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主要形式有: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更新变化四种。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了解的中介: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了解;精气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本原物质;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2(很难)古代哲学中精和气各自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答案:精概念的形成:源于“水地说”,即由水、地生万物发展而来。中医学有关精的认识,对哲学中精气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古代哲学家在“水地说”与对人体之精认识的基础上,把精的概念抽象为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概念的形成:源于“云气说”,即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云气、风气、水气、大气等是气概念产生之源。中医学对人体之气的认识,也是气概念产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则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即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3. (很难)为什么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答案:精、气、神是中医精气学说中三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这三者,把它们视为生命的根本,故称“三宝”,并以此创立“精气神学说”。精气神学说中的精,主要指肾中所藏之精。这种精禀受于先天,并受后天水谷精气之滋养而充盈。肾精化生元气,运行全身,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并且推动和调节全身的生理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叫原动力。同时,肾精又是生殖之精,对个体及其种族繁衍至关重要。该学说中的气,是指由肾精所化生之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三者共同组成人体的精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包括生理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主宰者。它是生命存在的表现。神虽由精、气生养,但神有统驭精气的作用。此学说尤其重视神的作用。精、气、神三者相互资生,关系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三者不可分离,是生命的根本,称其为人生“三宝”。4(很难)气的运动与气化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案: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化是指气的缓和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类似于“量变”;变是指气的剧烈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类似于“质变”。化与变,皆取决于气的运动。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在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5(很难)如何区别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的精、气概念? 答案:精,又称精气,在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在中医学中,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之源。既包括父母遗传的性命物质,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称后天之精。气,在古代哲学中,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在中医学中,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气的不断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外的新陈代谢,激发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负载和传递着生命信息,推动和调控着脏腑的机能,从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因此,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是同一的,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中医学所讲的人体内的精与气,其内涵是有别的,是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和维系的认识。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是有明显区别的:人体内的精与气的概念是具体的,宇宙中的精或气的概念是极为抽象的。6(很难)古代哲学之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何?答案: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在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影响下,中医学构建了精气生命理论,认为人体之精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认为人体之气是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气的不断运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进程;人体诸气皆为一身之气的分化;人气分阴阳,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维持人体生命进程;气是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促使中医学建立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了解的观点,构建了表达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 第二节 阴阳学说一、名词解释 1(较难)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2(中等)阴损及阳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阴精亏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阴阳两虚纳病变。3(中等)阳损及阴 :答案::由于阴阳是互根的,当阳气虚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累及阴精化生不足,出现阴阳两虚的病变。4(中等)阴阳互损:答案: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5(中等)阴平阳秘 :答案:即阴阳平秘。平,饱满之意;秘。即秘密、潜藏之意;阴平阳秘,即阴阳充盛,相互潜藏,阶不外亢。6(中等)阴阳学说:答案: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来概括相说明自然界和人体变化规律的一种学说。7(中等) 阴阳失调:答案:疾病过程中机体内部的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8(较难)阳胜则阴病答案:阳,指阳热;阴,指阴液。阳胜则阴病是指阳热偏盛必然耗液而出现各种伤律、伤阴的病证。 9(较难)阴胜则阳病 :答案:阴,指阴寒;阳,指阳气;阴胜则阳病是指阴寒偏盛,必伤阳气,导致脏腑的阳气衰微而出现各种阳气不足的病证。10(较难)阳病治阴 :答案:由于阴气虚而阳气偏亢的虚热证(阳病),治疗当滋其阴(治明),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阳病治阴。11(较难)阴病治阳:答案:由于阳气虚而阴气偏盛的虚寒证(阴病),治疗当壮其阳(治阳),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此即阴病治阳。 12(较难)阴阳互根:答案:是指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阴依附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任何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着的男方单独存在。此外,还含有共同促进、共同衰退之意。 13(较难)阴阳消长:答案:是指对立着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它们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14(中等)二、填空题1(容易)17(中等)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进行治疗。2.(中等)根据阴阳的属性及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答案:后半夜;下午3.(较难)4.(较难) 5(较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阳在外,。”答案:阳之守也;阴之使也6(较难)类经附翼医易提出;“动极者镇之以者胜之以。阴亢者胜之以。”答案:静;阳7(中等)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应是 或 。答案: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8(中等)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应是或。答案: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17(中等) 18(很难)“益火之源,以消阴期”的治法适应于证,内经称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应于证,内经称为“。 ”答案:虚寒;阴病治阳;虚热;阳病治阴19(很难)对阴阳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中求的治法。答案:互根;阳;阴20(中等)“无阳则阴无以,无阴则阳无以。”答案:生,化21(较难)“,”,说明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答案: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22(中等)阴阳互根中,有阴无阳谓之答案:孤阴;独阳23(中等)根据阴阳基本内容,“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阴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属于阴阳。答案:转化;互根30(中等)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和、。答案: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32(中等)33.(中等)确定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大体有两方面一是,二是。答案:依据解剖大体部位;依据其生理活动相对属性34.(中等)清阳,浊阴,清阳外发浊阴内走。答案:上升;下降;腠理;五脏35(较难).阳盛而导致的实热证,则用的治则,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则用一一的治则。答案: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36(较难)阳病治阴的疗法适用于适用于 证。阴病治阳的疗法适用于一一一证。答案:虚热;虚寒37(中等)_和_是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38(中等)三、判断题1.(中等)阴阳的互相转化和无限可分就是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中等)体内阴阳的消长变化,即是阴阳运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3.(中等)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4. (中等)阴阳相互制约的过程,即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 )5. (中等)6(中等)阴阳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7(中等)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8(中等)阴胜则阳病,是指阴精亢盛,阳气被抑制。( )9(中等)阳胜则阴病,是指阳气充沛,阴精被抑制。( )10(中等)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l 9(中等)“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 ) 20(中等)按照阴阳朗划分方法五脏之中,肺脏属阴。 ( ) 21(中等)阴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阴病治阳”。 ( ) 22(中等)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内经称为“阳病治阴”。 ( ) 23(中等)阴阳两虚,是阴阳的对立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24(中等).阴损及阳就是阴阳互根关系遭到破坏所形成的病理变( )35. (中等)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切都是气构成的。( 36. (中等)“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五行的作用下发生的。( )37. (中等)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绝对不变的。( ) 38. (中等)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而并非绝对的。 ( 39. (中等)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物质。 ( )40. (中等)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 41. (中等)阴阳转化是阴阳对立的结果。( ) 42. (中等)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 43. (中等)在临床辫证中,首先应分清阴阳。 ( 44. (中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此长彼消之类的治疗法则。( ) 45“(中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此长彼亦长之类的治疗法则。( ) 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69. 70. 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搞、角弓反张等症,多为下列哪种病邪所致?A热邪;B暑邪;C风邪 D燥邪。 71易致溃疡的致病因素是:A风邪, B寒邪;C热邪,D湿邪。 72. 下列哪项不属于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A 面色黧黑;B肿块固定不移 C刺痛拒按;D唇舌色淡。 73. 主司二便的脏腑是:A肾B脾 c大肠 D三焦74. 风为阳邪,主要是因为什么?A.风性开泄B善行数变 C轻扬向上向外 D风邪致病最多75. 下列哪项是风性开泄所致的临床表现?A面目浮肿 B汗出恶风C病变部位游走不安 D病变变化多端76.风邪致病出现“头颈强痛”,是什么致病特点所为?A风为阳邪 B易袭阳位 C为百病之长 D善行数变77.导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寒是寒邪的哪一致病特点?A 寒为阴邪 B寒伤阳气 C寒性凝滞 D寒性收引78.暑邪侵人见四肢倦怠,胸闷,头重如裹是什么原因?A暑性炎热 B伤津 C耗气 D挟湿79.80. 请判断脾虚不能健运,水湿留滞,积聚成痰饮,是何证候?A虚证 B实证 C虚中挟实 D真虚假实1(中等)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C)A内与外 D明与暗B上与下 E左与右c水与火2(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A )A阳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B 阳中之阳 E阴中之阳c阴中之阴3(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D)A阳中之阴B. 阴中之阳c 阳中之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阳4(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D)A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B.阳中之阴 E. 阴中之至阴c阴中之阳5(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则肝为:(C)A 阳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B 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c阴中之阳6(较难)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A )A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阳B 阳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c阴中之阴7(较难)阴阳属性的征兆是;A寒热 D.晦明B上下 E.动静c水火8(较难)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D)A.上午 D后半夜D前半夜 E以上都不是c下午9(较难)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C)A.上午 D后半夜D前半夜 E以上都不是c下午10(较难)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A.上午 D后半夜D前半夜 E以上都不是c下午11(较难)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A.上午 D后半夜D前半夜 E以上都不是c下午12(较难)屑于阴的味是:(A)A酸 D.淡B辛 E.以上都不是c甘13(较难)属于阳的味是:(D)A酸 D.甘B苦 E.以上都不是c咸14(较难)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C )A表现B物质c基础D结果E形成5. (较难)“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主要说明阴阳之间的哪一种关系:( B )A对立 D交感B互根 E转化c消长16(较难)下列田一项不属于阴阳互根的关系:(D) A阳在外,阴之使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B 独阴不生,孤阳不长 E阴损及阳,阳损及图c阴在内,阳之守也17(较难)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明阳之间的关系是:(B)A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消长平衡B阴阳互根互用 E以上都不是c阴阳互相转化 18(较难)“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C )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D稍长平衡E. 以上都不是19(较难)可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C)A阳胜则阴病 D重阴必阳B阳病治阴 E阳盛格阴c阴损及阳20(较难)“一阴阳之谓道”旨在说明:(E )A事物运动的对立性B.事物运动的统一性c事物的双重性D事物的对立统一性E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规律21(容易)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 ( C ) A寒凉 D向下B疑聚 E沉降 c兴奋22(容易)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始于:(B)A夏商时期B 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