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社戏》期末复习字词小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我****国 文档编号:46561475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社戏》期末复习字词小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课《 社戏》期末复习字词小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课《 社戏》期末复习字词小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字词小练 第1课 社戏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怠慢(di) 皎洁(jio) 凫水(f) 欺侮(w)B.蕴藻(zo) 行辈(hng) 宛转(wn) 忌惮(dn)C.旺相(xing) 纠葛(g) 踊跃(yng) 模样(m)D.潺潺(chn) 家眷(jun) 归省(shng) 弥散(m)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大抵(d) 归省(shng) 呵欠(h)B.凫水(f) 松懈(xi) 撺掇(chun)C.停泊(b) 欺侮(r) 潺潺(chn)D.舟楫(j) 行辈(hng) 皎洁(jio)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家誊 纠葛 依稀 装模装样B.嘱咐 怠慢 聚拢 疏疏朗朗C.乌蓬 驳回 屹立 一哄而散D.痕迹 豆荚 絮叨 肆无忌胆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隔水远望,山石重叠,嶙峋参差,宫殿巍峨,丹碧辉映,珠帘画栋,波光倒影,疑是仙山楼阁,蓬莱胜境。B.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C.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D.月下的松树林里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5.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B.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C.母亲便勉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D.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忽而”“缘故”“立刻”这三个词语都是副词。B.“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与“今晚夜色朦胧”两句话中的“朦胧”的词性和意思相同。C.“絮叨起来”“翻了一阵”“立刻撺掇”三个短语类型相同。D.“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这句话不是比喻句。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mng lng(_)m(_)散蕴zo(_)x(_)气8.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惮(_)撺掇(_)凫水(_)呵欠(_)踊跃(_)踱来踱去(_)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_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2)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_来踱_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3)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zho_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4)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gu xng_了。10.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1)母亲便宽尉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_)(2)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_)(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幽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_)(4)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蓬。(_)11.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给选段加一个小标题:_。(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它的作用是(3)结合上下文,第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_,这种感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试说明_。(4)“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他”指代_。(5)第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从触觉写的句子是“_”。从嗅觉写的句“_”。本段写景的作用是_(6)第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目的是()A.朗读时有音节感,有力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C.不致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创新12.阅读社戏节选,回答问题。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拋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有改动)(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2)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3)简要赏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4)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意。(5)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A.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主要内容叙写的。B.第段“而且当面叫他八癩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C.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鬼”。D.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的,所以显得很真切。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项,“凫”应读f;C项,“葛”应读g;D项,“省”应读xng。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省xng。B项,撺cun。C项,侮w。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A项,誊一眷。C项,蓬一篷。D项,胆一惮。4.答案:C解析:“滔滔不绝”意思是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完。不能用来修饰海浪。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不合语境,“勉慰”指安慰勉励。这个词语含有劝人努力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应用“宽慰”。A项,使用正确,“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B项,使用正确,“装模装样”指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D项,使 用正确,“踱来踱去”指慢步来回行走。6.答案:D解析:A.“缘故”是名词。B.前一个“朦胧”是动词,后一个“朦胧”是形容词,并且意思也不相同。C.“絮叨起来”与“翻了一阵”都是动补短语,“立刻撺掇”是偏正短语。7.答案:朦胧 弥 藻 吁8.答案:dn cun duo f h yu du9.答案:(1) dn (2)du; 踱;(3)棹;(4)归省解析:(3)“棹”易错写成“悼”。(4)“省”易错写成“行”。书写时应注意。10.答案:(1)尉慰(2)浮凫(3)幽悠(4)蓬篷11.答案:(1)月下行船(看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2) 以动写静,写航船之快,反映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3)听得出神,忘了自我; 写出了社戏在我心中的无穷魅力(4)笛声; (5)“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愉快、急切,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热爱(6)B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全面把握语段内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拟写。本语段是小说社戏的节选部分,写的是月夜行船去看社戏的途中见闻。所以可拟题为:月下行船或月夜行船去看戏。(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表达作用,一般按照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表达感情的格式解答,如果没有修辞手法,可以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方面入手,解答本题时注意词语或句子中表现出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即:以动写静,写航船之快,反映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品味文中的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需要分别分析词语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整理解答即可。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我。写出了社戏在我心中的无穷魅力。(4)问“他”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根据“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可知“他”指的是笛声。(5)本题考查写景角度的判断。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写景角度的内容:包括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等,结合文段内容去作具体分析即可。视觉: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6)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加以理解分析即可。“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是倒装句,突出笛声的婉转悠扬。故选B。12.答案:(1)“我们”看戏回途中偷煮罗汉豆吃,六一公公佯装责怪后送豆并夸赞“我”。(2)双喜形象: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根据“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来分析可知双喜是一个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的孩子。(3)运用比喻和衬托(或正面描写、侧面衬托、比喻)的手法,写出他们驾船技艺的高超和急切返回的心情。(4)一方面是偷豆吃的紧张刺激与有趣兴奋令人回味;另一方面是难忘小伙伴们的天真淳朴与自由率真。(5)D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标题拓展法。有些文章往往把内容集中体现在标题上,对标题拓展充实,即可把握主要内容。要素归纳法。找出文章记叙要素,按照人+时+地+事(起因、经过、结果)(写人叙事类)或景物+特点(写景类)的格式,归纳概括。段意合并法。概括每段大意,然后进行巧妙整合。摘录语句法。直接引用或提炼整理关键语句(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结论句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题采用要素归纳法即可。(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本题可筛选选文第段中双喜在“偷豆”这一情节中的表现分析。(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此类题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格式是:选角度+表达效果。此句将“航船”比作“大白鱼”,这是比喻的修辞;“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画线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他们驾船技艺的高超和急切返回的心情。(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因为“昨夜的豆”是童年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标志,突出“昨夜”的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因此“昨夜的豆”更好。(5)这是一篇小说,所以“我”不是鲁迅,但这篇小说的背景还是和鲁迅有一定关系的,其中心思想也代表了鲁迅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