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例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46274420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课例端 午 的 鸭 蛋庙滩二中 李胜红【教学内容选择】确定核心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 品读“赞鸭蛋”“挑鸭蛋”“吃鸭蛋”等细节,体会作者质朴、平实、生动,极具个性的语言本色。2、 品读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赞美,体会作者流露的浓郁的故乡情。【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交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节是怎么过的。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2、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端午的风俗”为何事隔多年仍记忆犹新?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如此津津乐道?4、“端午的鸭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总结: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一个小小的鸭蛋凝聚着情趣、诗意和作者的满腔深情。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1、学生活动:品读课文(26),画出自己喜欢的文句作批注,加评点,仔细体会本文语言特点,领悟汪曾祺的语言艺术。2、教师点拨、指导。平淡而有味-方言特色-淡淡的幽默3、教师小结:就像高邮的鸭蛋,外表普通,切开了,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汪曾祺的文章也像高邮鸭蛋一样有两个黄,一个装着语言,一个装着情感,再平凡的事、平淡的语言,背后也是那样让人惊奇不已,淡淡的却总是那样有味道(板书:平淡而有味),他就是用这淡而有味的语言,借端午的鸭蛋,抒发自己的故乡情。4、学生齐读所评析的语句,再次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四、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学以致用:写作就是如同说话一样,用你平实质朴的语言抒发你的真情实感。同学们,你的家乡有哪些节日趣事,拿起你的笔来,写一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你的快乐吧!板书设计: 端 午 的 鸭 蛋故乡情方言之美 淡淡的幽默 平淡而有味【精彩部分回访放】“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部分教学实录:师:小小的鸭蛋吃起来有滋有味,玩起来有模有样,汪老先生说起来津津乐道,我们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喜爱的句子,来,细细地找一找,静静地想一想,美美地读一读。(屏幕显示:阅读26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细细地找一找,静静地想一想,美美地读一读)生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初咸鸭蛋!”因为家乡出咸鸭蛋,所以就对我“肃然起敬”,听起来很好笑,却又让我们不得不感受到高邮鸭蛋的名声之大。师:是啊,这叫大词小用,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板书)。生2:“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里引用了诗句,显得很生动,有文学色彩。师:不仅有古诗,还有古文呢!生3:引用袁枚的腌蛋。师:这样,就使文章增添了不少书卷气,充满了典雅之美生4:“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白嘴”应该是高邮的方言吧不管走到哪里,都记得家乡的语言,表明对家乡很眷恋。师:不变的乡音,令人倍感亲切。(板书:方言之美)生5:我喜欢文章里面很多的短句,短短的句子,读起来特别轻松舒服。师:举个例子。生6:“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师:这样短短的感叹句呀,问句呀,文中出现了好多,大家能不能细心的多找几处(生勾画,师巡视)。师:同学们把你们勾画的句子好好读一读。(生自由朗读)师:继续我们的欣赏之旅。生7:我特别喜欢这一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看到这句,我就很想吃到高邮鸭蛋。师(笑):流出的不仅是红油,还有我们的口水。这么一句话,怎么就勾起了我们的馋虫呢?生8:关键是 “扎”这个动作,让我们很想动手自己试一试。师(点头):有动感,活灵活现。生9:这篇文章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话中的一个字“吱”,很好玩。师:所谓“一字传神”啊!大家都喜欢吗?生(众):是师:那我们就来好好地读一读吧。生(众):“吱”师:还有抑扬顿挫之感啊!师:“红油就冒出来了”,“冒”换作“喷”好不好?生10:“冒”感觉需要很长时间,而“喷”一下子就结束了。生11:“冒”让人感觉红油全方位地渗出来,与蛋黄融为一体了,十分诱人,而“喷”给人一种油多而腻的感觉。师:“冒”字更有表现力,更能充分地体现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来,来,大家把这种诱人的感觉朗读出来。(生朗读)师:原文说“筷子头一扎下去”,“扎”能不能换成“捅”?生12:不能,“捅”给人感觉力量不足,不出油,而“扎”下去,这么多的红油就冒出来了,含油量是非常高的。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起咽口唾沫吧,把垂涎欲滴的感觉表现出来。(众生笑)(全班齐读)师:够味,短短小小的句子,写得有形有声有色,汪老的确是文学大师,能用语言造型,一两个字就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学们读得饶有趣味,如话家常般的语言让我们感觉轻松亲切,这就是平淡中的味道。(板书:平淡而有味)师: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口语、方言、古诗、短句,还有一种语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所食鸭蛋多矣”,“矣”字经常会在那类文章出现啊?(生齐答)师:这就是文言词语啊。作者善于使用口语、方言、短句,使文章通俗易懂;又善于使用文言、古诗,使文章典雅大气,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师: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就是: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丽的辞藻或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言同样有情致,作者把一枚小小的鸭蛋写成了经典,就是告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感悟生活,心中有情,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富有诗意。【教后说教】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作者汪曾祺以其“闲散自由”的文风和“小叙事”的笔法开创了散文创作的先河。他写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人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所以我在解读端午的鸭蛋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在教学中是否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我将“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及“感悟作者浓浓的故乡情”作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设计教学注重如下几方面的安排。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地方小吃、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将以“激趣”二字为切入点,在上课一开始,我就以畅谈家乡端午习俗来创设氛围,让同学们马上融入一个节日的氛围当中,进而引入到作者的家乡的端午习俗。二、巧设问题,整体感知在接下来的整体感知中,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结构,初步领悟作者情感。“端午的风俗”为何事隔多年仍记忆犹新?“家乡的鸭蛋”为何如此津津乐道?“端午的鸭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从宏观感知入手,微观品味着眼,环环相扣,同学们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便能体会到作者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三、合作探究,情感体验。整堂课的高潮落在“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上。而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为了较好的理解,我上课时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品味,反复的揣摩、分析,进行多样化的朗读,这个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来体会,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四、联系生活,培养能力。 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我适当地扩展教学范围。在分析体会完课文的情感、语言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乡的节日风俗,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后点评】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课,听了感觉是吃了一个地道的“高邮咸鸭蛋”,味道醇正香浓,让人回味无穷。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教学流程清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一脉相承,重点突出,如一枚秀气可爱的鸭蛋。二是精读文章,赏析语言到位。“细细地找一找,静静地想一想,美美地读一读” ,三句话体现了三个不同的要求:细读、静想、美读,这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不二法门。让同学及听课老师如同细细品尝质细油多、蛋白柔嫩的高邮咸鸭蛋。三是把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有出乎意料的提升。整堂课学生如同在争先挑选、评论自己钟爱的鸭蛋。四是这节课教学朴实无华,没有刻意求变的苦恼,没有花样百出的设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探求疑难问题、体味作者情感、品评精妙语言,抒发真实感受。这恰如作者汪曾祺的文风,平淡而有味,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