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幅草书作品,开头时往往比较拘谨,中间渐入佳境,到最后随心所欲,苏轼的念奴娇关于书法(对联中堂条幅)章法布局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什么叫章法,章法就是布局和谋篇。给你一篇文字,给你一 张纸,请你把它写出来,要想写成一幅书法作品,你就必须 要好好构思一番。有的人只知道写字,但不知道究竟如何去 布局和谋篇,这是很不够的。书法中的章法,应该是一个全 局性的大概念,它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如作品的款式、笔 法的运用、字群的排列、线条和墨色、行间留白、上下款文 措辞以及如何用印等,方方面面,都要事先考虑到。艺术给 人以美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也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如此 众多的内容,要想一下子在章法的概念里,安排得十全十美 恐怕难以做到。事实上,章法如同兵法一样,不同的战役有 不同的打法。不同款式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章法要求,我 们大不可以偏盖全。我们一定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把握好 这个全局性的大概念。 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作品款式出发, 并举以实例来作一些具体的探索。一、关于“对联”的章法技巧据传,在古代诗经中就有无数语句相对、平仄和韵的 对联。在唐宋以前的律诗中,第二句与第三句都是两两相对 的。然而,对联用于书法则是在明代晚期,直到清代以后, 对联才得以盛行。对联强调对称美,开始的时候很工整,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清代以后才发展到诸体都能入对联。对联 的内容一般有“山水情怀、寄写心志、讽喻社稷及生活读书” 等。对联的字数不等,常见的有“四言对、五言对、七言对” 等,后来还出现了“数十字、上百字”的长联。在款识方面, 对联开始只落单款,到后来也落上下款。在用途上,对联也 从雅士清玩发展到亭台楼阁、高堂庙宇。现列举若干对联款 式如下: 1 、上下款一行式。对联的上款,在一般情况下, 总是要题上受书人的称谓、姓名和字号的。但是,本幅作品 的上款并没有找到位置。 因为他在上联已经题上了“甲子五月 端阳前一日”,而且所题的位置比较低, 如果再题受书人的姓 名的话,自觉不妥。于是,作者把受书人的姓名题在了下联 的上方,把自己的名字题在了下方,以示对受书人的尊敬。 这是一种将计就计的办法,虽有差错,而又显出了高招,令 人佩服至极。见(图 1):( 图 1)2 、四行题款式。每联题为 两行,共四行,位置居中。见(图 2):(图 2 )3、正文以下 多行式。正文作四字,留出一个字的位置用于题多行款,另 有一番情趣。见(图 3):(图 3)4、龙门双行式。因为款文 字数较多,故而采用双行式题款法。见(图4):(图 4) 5、少字高题式。文多,题字少,以突现其气势,大有“疑是银河 落九天”之势。见(图 5 ):(图 5)6 、双色满框式。采用色 彩入书法,款文四行,顶天立地,有特色。见(图 6):(图 6)二、 关于“中堂”的章法技巧中堂是指整张宣纸所书写的 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是 2: 1,以竖式为准。 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等。现存最早的书法 中堂为南宋吴琚所书的七言绝句 。中堂的出现远晚于手 卷,手卷是文人手上的把玩物, 而中堂则是时时用来悬挂的, 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所以,中堂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书法 作品。但是,中堂形式比较程式化,要注意在章法上有所突 破,突出新颖性。 1 、界格式。用于书写工整一路的作品, 书写前要先打界格,打界格的线条要细而劲挺。但在落款处 不要打界格, 务使行气贯通。 见(图 7):(图 7 )2、疏朗式。 书法作品重虚实相见,全是虚不见实,谓之空洞无物。全是 实不见虚,谓之局促郁塞。有虚有实,谓之潇洒空灵。书法 创作要怡然自得, 要舒适自然, 要巧作安排。 见(图 8):( 图 8)3 、随款式。所谓随款式,是指正文不够写, 把多余的正文 当作落款来写,一统到底。这种款式在书写时表现为十分的 随意,一看没纸了,便把正文当作落款写,与正文搅和在一 起。见(图 9):(图 9)4 、界格信札式。信札是尺牍,把多个 尺牍组合在一起,搞成一幅中堂,有分有合,以小见大,令 人神往。见(图 10 ):(图 10 ) 5、文识各半式。款文和正文 各占一半,虽说是款文,其实与正文一样,只是写得小了一 点,有一种大疏对大密的趣味。见(图 11 ):(图 11 )6、团 扇对联式。 中间作四个团扇, 两边配上一幅对联, 内圆外方, 很有一点创意。见(图 12 ):(图 12 )三、 关于“条幅”的章法技巧条幅以中堂为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条幅是中堂的一 半,其款识与中堂也基本一样,只是它的气势比中堂更为奔 放、更为修长。条幅象中堂一样,也是用来悬挂的,可以让 更多的人来欣赏。所以,条幅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书法作品 款式之一。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条幅章法形式。1 、清代汪士慎的隶书条幅, 正文用界格, 分作三行; 落款不用界格, 顶天立地,直落一行,印在款中。见(图13 ):(图 13 )2、沈尹默的行书条幅,正文采用竖界格三组册页,合作一幅条 幅作品,别有一番滋味。见(图 14):(图 14 )3、陆维钊的 行书条幅,正文采用无界格,仅二行半就写完了。落款起于 正文之下,但稍稍拉开一点距离,整个款文时断时续,巧妙 无比。见(图 15 ):(图 15)4 、清梅清行书条幅, 正文无界格, 落上下款,上款高于正文,且有序三行。下款落于中偏下, 作品的左下角盖了五方印, 左下方一印为压角印。 见(图 16 ): (图 16 )四、关于“横幅”的章法技巧书法作品通常有横式和 竖式两种, 而横幅在今天犹为流行, 特别横长的作品叫手卷。 横幅,又叫横披 , 横长于高 ,悬挂时去取横势。横幅的章法气 势与直幅的章法气势不同 ,很大,横幅的章法气势有类似看宽 银幕电影一般,给人的感觉是“波澜壮阔”:而直幅的章法气 势,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由于横幅 纵行气短 ,有时一行仅一个字 ,换行频律高 ,前后距离长 , 所以 , 横幅最难的是贯气。此外 , 横幅很善于写大字榜书。大字榜 书与小字的章法处理不同,它字字独立,但更强调内在的联 系和前后的呼应。在款式上处理,横幅比较灵活多变,有在 正文前面署款的,有在正文后面署款的,有前后都署款的, 还可以在正文的下面署款的。 1 、下图为陆俨少所作大字榜 书,落单款于正文后面。见(图 17):(图 17 )2、下图为册 页组合式的横幅作品,每六行空一行,给人以透气感,款落 于正文之后,书体大小一致,一气呵成,款与文一统到底。 见(图 18 ):(图 18 )3、下图为上平下不平(齐头不齐脚) 的横幅作品。上平以求整齐,下不平以求空灵和随意,为求 得空白匀称,分别予以补引。给人以清淡典雅、酣畅伶俐的 审美体验。见(图 19)(图 19 )4、下图为字距密、行距宽 的横幅作品,取法于明代书家张瑞图、黄道周。行行清楚明 了,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见(图 20):(图 20 )5、下图 为清王铎的作品,落前后款。正文为王铎的自作诗句,前一 首有序,后两首有题无序,最后作款。此幅作品既不齐头, 又不齐脚,写来笔法精绝、节奏明快;字体左倾右欹、险夷 相济、变幻莫测、虚实相生,真是魄力独雄,潇洒无比。见 (图 21):(图 21 )五、关于“扇面”的章法技巧扇子,在我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明代罗欣物源 有“舜始造扇”说,沈从文 扇子史话 在阐释扇子作用时说: “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蚊掸拂灰尘, 引火加热种种需要, 人 们发明了扇子。 ”从现已出土的文物看, 最早的战国时期扇子 是用细竹篾编织而成的。后来,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从 制扇材料的多元化(如竹苇、羽毛、绢布、锦司丝、纸等) 进入了扇形的多元化(长方形、椭圆形、掌扇形、多角形、 曲线形、海棠形等) ,并且逐步完成了从实用走入艺术的历 史进程。不知是谁首创在扇面上题字,现已无从查考,传说 应该早在宋徽宗以前。宋徽宗以后,出现了扇面书法,如宋 徽宗团扇。见(图 22 ):(图 22 )明代以后,扇子得以广泛 流传。关于折扇,据说是由日本传入的。下面,向大家介绍 一些扇面书法的章法形式。 1 、 团扇书法团扇,因有团圆如 明月而得名,相传出自汉代。这幅作品共 22 行,每行字数 不等。少则 4-5 字,多则 40 字以上。章法围着圆边走,行 间留白与环圆留白匀称,款和题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真是 用心良苦。见(图 23 ):(图 23 )此图是团扇变形款式,人 称苹果式。系赵之谦所作,以魏入行草,拙中见巧,方中见 圆,中间空白为苹果之手柄痕迹,使左右有着一种上下阙的 感觉。见(图 24):(图 24 )下图是吴昌硕先生独具匠心的 作品,一楷一行,一短一长,疏密对比明确,潇洒无比,风 姿绰约。见(图 25):(图 25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四 边去圆为方,亦系赵之谦所作,正文画界格,用魏碑写出, 严谨中现出浪漫气, 清逸富贵。 上款暑正文出处和赠送对象, 下款暑时日和作者名。见(图 26 ):(图 26)下图也是团扇 变形款式,人称芭蕉扇式。章法围着扇边走,行间留白与环圆留白匀称,款和题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见(图27 ):(图27)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方扇式。相传在战国时期 就有方扇出现,扇面用细竹篾编制而成。见(图28 ):(图28)2、折扇书法折扇书法创作难于其他书法创作,究其原 因:一是体积小,二是表面不平,三是纸面不吸水,四是开 头不规则。其中,纸面不吸水的问题好解决,只要用滑石粉 擦一擦,不吸水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下图的章法为二行居 中式,为清代书法家翟云生所书,他以隶书名世。此幅作品 给人以天空地阔、任意翱翔的感觉。见(图29):(图 29) 下图的章法为隔行长短式,为明代书法家娄坚所书,长行从扇 面的上沿一直写到下沿,而短行则每行只写二字,且平上不 平下。见(图 30):(图 30 )下图的章法为隔行取半式,即 一行写满,一行写半,以次类推。整幅章法满而不局促,空 间布局合理。 见(图 31 ):下图的章法为长虹式, 每行二字, 沿扇面的上沿写, 若彩虹一般, 且款文的底部也与正文齐平。 给人以宽阔无比的想象空间。见(图 32 ):(图 32)下图的 章法为疏朗式,系明代陈鸿寿所书。扇面书法太挤则闷,太 空则虚,此作不挤不空,恰倒好处。留出的空间,正好用来 表现自我。见(图 33 ):(图 33 )六、关于“条屏”的章法技巧 条屏,亦称屏条、通屏、海幔、海幕、一堂。它是将四幅、 六幅条幅连成一幅,称之为四条屏、六条屏等。相传,条屏 起于唐代以前。值得一提的是,条屏可拆可分,即可以合起来一起悬挂, 体现出一个大主题。 拆开来时又可以单独悬挂。 由于条屏有可拆可分的特性,所以,条屏作品在落款时,可 以在最后一条落一个款子,也可以每屏都落款。下图是清代 吴廷康所书, 临摹了四种篆书, 但每屏都落了款。 见(图 34): (图 34)下图是二条屏, 为杨沂孙所书,虽然只落了一个款, 但是,为补充正文之不足,把款文中的时日部分,仍当作正 文来写,其余款文作两行小字一并写出。见(图35 ):(图35)下图是本文作者所作的四条屏作品,每条一行,末行下 半部分落款三行, 改变了通篇章法中的单调性。 见(图 36 ): (图 36) 下图是清代吴大徵所作的篆书四条屏,第一屏四行中 的首行只写两个字,留出长片空白以见其虚,以后二屏,每 屏写满四行以见其实, 第四屏写三行半, 留出半行作落款用, 一虚一实,首尾呼应,克服了条屏章法容易单调的毛病。见 (图 37 ):(图 37 )7、关于“斗方”的章法技巧中堂的一半称 之为斗方,作品尺寸为正方形。正方形在视角上给人的感觉 是太规正、太庄严,是一种借助于绘画形式的章法。斗方起 于何时,恐怕难于查考。但是,由于当今建筑物的空间比较 低,斗方已经成了人们审美的新趣尚,也激发了广大书法家 们的创作热情。然而,斗方不一定是方的,有时常常有点扁 方形。下图是赵之谦的作品,其特色是内圆外方式。见(图 38)(图 38 )下图是分段式的斗方作品,即是把长段文章, 分成一段一段来书写,并把整幅作品分作四个横条,叠加起 来成为一幅斗方作品。 这种形式的作品, 在古代几乎看不见, 把单体横式变成了群体方形,体现出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在 整幅作品中,每个横条都是齐头不齐脚,有的一行只写 1-3 个字,有意留出一些空间,以不完整来破完整,章法效果极 佳。见(图 39 )(图 39 )下图正文少款识多的章法形式。见 (图 40 )(图 40 )下图是无款识的章法形式。 见(图 41)(图 41) 下图是界格式的章法形式。见(图 42)(图 42)以上章 法形式,仅供参考。章法只是一种格式,格式是跟着幅式走 的,章法的外边处理完全受制于幅式的轮廓。章法之难,难 就难在能不能出人意料。生活是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这 种现象在书法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要时出新意。但是,不管 怎么变,都离不开章法中的最基本的要素 -正文和落款。问 题是如何去捕捉书法美的形式,把书法艺术美和书法意境美 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推陈出新章法形式来。 从表面上看,款识和章法都是末道小技,但更蕴含着人的综 合素养。故而,我们应该在临池之余,多学习一些有关的书 论、画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只有慢慢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书法创作布局注意事项书法 作品由正文、落款及印章三部分构成,将其三个部分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进行总体的安排,即为布局。创作中应注意以 下几点。( 1)四周留空 行间透气书写内容不可写满整张面, 四周适当留出一定空白,形成白色边框,作品便形成整体。同时字与字之间也应适当留空,其字距小于行距,行距小于 边框,以显空灵。书法作品按传统习惯为纵行排列,从上到 下,从右至左书写。首行不需空格,首字应顶格写;未行不 宜写满,末字下应留有适当空白。作品一般不用标点,繁体 字与简化字不要混合使用。 ( 2)首尾呼应 字守中线一幅作 品的正文中第一个字与最后一个字,即首字与未字,应略大 或略重于其他字。 首字领篇, 末字收收势, 极为重要。 同时, 每个字的中心位置都应在每一格的中心线上,这样才能做到 “横成排、竖成行”,作品才能更加整齐。( 3)大小相宜 轻重 适度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一定的大小、轻重及形状,不 可强求完全相同, 但应做到整幅作品中没有“特别突出、 极其 显眼”(即特大、特小、特轻、特重)的字,尤其是楷书,做 到大小相宜,轻重适度,整体协调。 ( 4)字体一致 格调统 一作品正文中所有的字都应是一种相同的字体。 也就是“颜体” 作品中都是颜体字,决不可以将“柳、欧、赵”等字体中的字 进行拼凑。书写中,其用笔、结构的方法完全一致,达到格 调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又须做到形态各异,轻重有别,大 小相间。尤其一幅作品内相同的偏旁部首,相同的字,应注 竟变化,以避免雷同。 ( 5)字大款小 字印相映一幅书法作 品,落款的字应小于正文中的字,楷书作品可用楷书或行书 字来落款,特别是用行书落款,还可求得变化的效果。印章 多用名章及启首章。姓名章与款字大小相适,一般略小于款 字,铃盖于落款的下面,若用两方,则两方印章之间空一方 印章的位置。启首章形式多样,可大可小,一般铃盖于正文 首字的右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