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对策毕业论文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9804313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对策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对策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对策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 文题目: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对策姓名:叶 林 香 班级:金融072班学号: 10 号指导老师:胡佳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对策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的金融行业出现了损害金融稳定与安全的巨额不良资产,导致了整个银行业的危机,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各国敲响了警钟,进一步说明了巨额不良贷资产存在的危害性以及处理不良资产的紧迫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最近几年以来通过不断摸索创新,以及采用多种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连续多年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资产率的“双降”任务。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既有国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干预的因素,同时还受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并对不良资产带来的危害进行了阐述,从而提出有效可行的处置措施和预防对策。关键词:不良资产;成因;对策;金融监管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a bank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In the 1980s, since the end of the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s financial industries for damage to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security in the huge negative assets, the banking crisis, disrupt the normal operation. and in the spreading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au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ave the alarm has rung a further reason huge bad credit assets of the magnitude and with the negative assets of urgency. 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recent years by trial and error, and the more negative assets to be disposed of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way to achieve a series of years of bad assets scale and bad drop "of the task. but still not solve radically the problem of negative asse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y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both state-owned banks own reasons, but also factors i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but also by the social credit environment,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other factors.) And the harm caused by non-performing assets were described, and to recommend possible measures to deal effectively and preventive measures.Keywords:Nagative assets ;Causes;Countereasures;Financial regulation目录1绪论1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1.2.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22不良资产的概述32.1不良资产的界定32.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33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危害63.1不良资产形成原因63.1.1外部原因63.1.2内部原因73.2不良资产带来的危害83.2.1给银行自身带来的危害83.2.2对金融系统的影响83.2.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94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措施和预防对策104.1对我国国有银行已经存在的不良资产进行的处置措施104.1.1实行打包处置104.1.2资产证券化104.1.3引进外资参与处置104.2对我国国有银行还未产生的不良资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114.2.1构建运作良好的政府管理制度114.2.2建立完善统一的信用体系114.2.3构建运作良好的金融制度以及发挥金融监管的推动作用114.2.4建立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124.2.5构建有效的内部核查、审计、监督体系124.2.7建立信贷风险责任机制124.2.6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125结论136谢辞147参考文献1515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毕业设计1绪论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金融是经济的命脉,银行是金融的核心,银行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而银行不良资产则是经济最致命的毒瘤,只有处置好,才能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经济运行中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经历了快速积累、集中暴露、集中处置几个阶段。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性不良资产集中处理后,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则以银行自身常规性处置工作为主,国有银行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创新,以半集中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实现了连续多年的不良资产“双降”的任务。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终于爆发,以当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破产为导火线向全世界漫延,并进而深刻地影响到世界实体经济。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发生剧烈变动,有的商品在短期内大幅下降。一方面面临全世界需求的急剧萎缩,一方面必须应对变化莫测的经营环境,全球实体经济雪上加霜,部份企业包含一些知名企业纷纷倒闭。在这场风波中,中国经济可独树一帜,但无法独善其身,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遭受近三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沿海经济带从南到北不时有外向型企业倒闭或面临危机,这些实体经济的下滑给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重大影响。沿海较发达城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从狂热的放量飙升到冷静的缩量阴跌,又让银行资产质量雪上加霜。金融危机对国有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还在进一步加深。由此,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己成为目前困扰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探讨化解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迈耶·J·戈登针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是否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构成威胁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政策性贷款,是在经济体制转型中逐渐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制度原因;不良贷款的处置损失将在未来由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和国有银行之间分担,未来分担损失降低了对当前金融体系的冲击;在对中日两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由于拥有国家政府担任主导者和终极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与日本相比,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迅速并且前景甚佳;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国人民的财富安全性和经济安全性在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奥森对美国储蓄贷款危机中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论述,指出应在这场危机中汲取教训。Abeyrantne就印度、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等南亚国家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上述资料均从不同的角度对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处置方式与控制预防措施进行阐述。日本学者Mitsum Misawa从财务规则角度,对日本继受大陆法系的商法与移植美国证券法,导致不良贷款处置上适用不同标准,而导巨额不良贷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美国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与不良资产问题。西蒙森(Simemon)分析得出破产银行所拥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银行不良资产与其总资本的比率过高。David Bemstein(1996)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不良资产的增加会导致银行经营成本的增加。1.2.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郭婧洲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他指出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既有国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干预的因素,同时还受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并探寻了防范和解决不良资产的对策。王松奇在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地探讨了不良资产的产生成因,从而重点分析了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不良资产化解措施。金震华对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危机密切关联及危害进行了阐述,并强调了了妥善处理不良资产的紧迫性。杨剑涛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表现,就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两方面剖析了不良资产的成因,认为应当从深化体制改革入手,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以国家拥有投资所有权和银行拥有法人财产权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产权结构,指出只有通过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使不良资产问题得以根本解决。北京大学的楼建波教授对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处置与防范问题进行分析;从软预算约束和市场约束角度论述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从资产管理公司与债务重组角度论述不良贷款的处置,从加强银行审慎监管、内部控制和安全网角度论述了不良贷款的防范;在结论中强调市场约束在不良资产防范中的地位。段默提出不良资产问题是困扰全球银行业的一个难题。事实上,不良资产问题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时常要遇到的问题,许多国家为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同样面临着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处置艰难的障碍。由于不良资产问题事关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积极性。因此,面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中的困难与问题,从研究不良资产在制度、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的组织及管理机制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途径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不良资产的概述2.1不良资产的界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经营状态、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预期收入的资产。在商业银行各类资产中,现金和固定资产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具有很高的安全边际,一般不会形成不良资产,各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都集中在贷款、投资和回购协议资产的范畴。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国家金融法对商业银行投资和同业拆借的严格规范,使证券投资和回购协议产生的不良资产微乎其微,不良资产集中于商业银行贷款资产中,所以我国有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和探讨中,也不再区分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就是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需要指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除频繁使用不良资产外,还较多的使用了“不良债权”和“不良贷款”等概念,从理论上说,三者是具有不同理论内涵的范畴,但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考察,可以认为三个概念是同义语,可视为等价关系。为遵从国内研究惯例,本文中不良资产亦特指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贷款合同规定在约定期限内还款,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不良贷款的界定是建立在贷款分类基础之上的。但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未形成一套普遍接受的贷款分类制度。目前各国银行贷款分类制度大体上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级分类法”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两级分类法”。两级分类法是把贷款划分为常贷款和受损害贷款两类,并将受损害贷款界定为不良贷款。而实行五级分类法的国家和地区较多,美洲和东南亚等多数国家及东欧转轨国家都已经把级分类法正式纳入到信贷管理体系之中了。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在2002年开始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根据商业银行已发放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从优到劣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具体标准(1)正常贷款:借款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都完全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的及时、全额偿还等不利因素,商业银行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可能会遭受损失;(2)关注贷款:借款人目前能正常偿还贷款本息,但其经营和财务状况已经存在潜在的问题,如果潜在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而继续发展,将会影响贷款偿还;(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贷能力已经出现了疑问,依靠正常的业务经营收入已无法偿还贷款本息,银行无法收回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较大;(4)可疑贷款:具备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但程度更为严重,借款人已经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但由于存在兼并重组或其他待定事项,可疑贷款的损失程度还不能确定;(5)损失贷款:指贷款的全部或大部分已经发生损失,即使采用法律手段,银行也只能收回贷款本息的极小比例。根据以往的经营经验,上述五类贷款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的概率大致分别为0、不超过5%、30% 50%、50% 70%和95% 100%之间。而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现在通常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比例为: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按照通常做法,在上述五类贷款中,除正常和关注贷款外,其余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均应界定为不良贷款。2.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中的全球性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资产率持续“双降”,如下表所示。 表1 我国商业银行2005 2010 年不良资产状况 单位: 亿元,%时间总体不良资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股份制银行不良资产外资银行不良资产金额比率金额比率金额比率金额比率200513133. 68. 6110724. 810. 491471. 84. 2260. 41. 050200612549. 27. 0910543. 99. 221168. 12. 8161. 80. 78200712648. 26. 7111149. 58. 05860. 42. 5161. 00. 4620085602. 52. 424208. 22. 81657. 11. 3532. 20. 8320094973. 31. 583627. 31. 80637. 00. 9537. 90. 852010. 64945. 11. 303247. 71. 46592. 10. 8038. 20. 78资料来源: 根据银监会网站http: / /www cbrc gov cn 公布的资料整理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具有以下两大特征:第一,不良资产持续“双降”,但隐忧尚存。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资产率自2005年以来持续双降,已从期初的13133.6亿元、8.61%,降低至2010年6月的4945.1 亿元、1.30%,属于国际公认的不良资产合理区域,可以说成绩斐然。而致使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幅双降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财政大规模注资及1999年、2004年和2005年三次大规模的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经三次剥离后,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从国有银行接受的不良资产总额约3.5万亿元,也就是说经过三次剥离后,国有银行累计减少了约3.5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大规模剥离,在极大减轻了国有银行的历史负担,奇迹般地提升了国有银行资产质量的同时,也使社会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的剥离处置,要由财政“埋单”,最后都将通过增加税收或以通货膨胀的方式由社会公众全额承担。国有银行的收益可用于员工的收入和福利,损失却由社会公众承担,无论从法理、政治或经济层面都于理不通,是极其牵强的。因此,依赖剥离实现不良资产双降是一种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高昂代价,不可能长期持续的模式。试想,如果没有剥离,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能够如此奇迹般提升,不良资产能够呈现出令政府和银行欣喜不已的局面吗? 二是贷款余额快速扩张。由于不良资产率= 不良资产余额/贷款余额,因此不良资产率降低有捷径可寻,这就是通过快速扩大分母降低不良资产率。因为从技术上讲,在贷款发放的初期,银行贷款都属于正常贷款范畴,而从正常贷款演化为不良贷款是需要时间的,可以认为,快速扩张贷款规模,对降低不良资产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仔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不难发现,不良资产率的迅速下降,与贷款规模的快速扩张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2005年我国银行业的贷款规模为15.25万亿元,不良资产为13133.6亿元,不良资产率为8.61%;2007年的数据为18.85万亿元、12648.2亿元和6.71%; 至2010年6月为38. 04万亿元、4945. 1 亿元和1. 30%。对比以上数据,可以明显感觉到,贷款规模扩张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降低中的特殊作用,如2007年较2005年不良资产规模减少485. 4 亿元,减幅为3. 69%,而不良资产率却从8. 61% 降低至6. 71%, 降幅为22. 07%,是减幅的329%;再如2010年6月较2007 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的减幅为60. 95%,不良资产率降幅为76. 01%,降幅是减幅的125%。考虑到2009年近10万亿元的天量放贷,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可谓隐忧犹存,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率或有双双反弹的可能性。第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堆积的状况令人堪忧。由表数据可见,2009年、2010年6月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占不良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2. 94% 和65. 67%,根据对人民银行公布的有关资料的计算,同期国有银行人民币贷款占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比分别为43. 34% 和63. 48%,均低于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所占比。反映在不良资产率上,就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大幅高于其他银行,如2005年,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为10. 49%,分别为全国金融机构、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资产率的121. 84%、248. 57%和999. 05%; 至2010年6月,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虽已降低至1. 46%,但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 31%,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182. 50%和187. 18%。虽然从数据来看,效果明显,但政府的干预和主导性是很强的,这不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正常趋势,而这个数据下降的背后还隐含一个因素就是近年受经济刺激政策因素的影响,银行贷款总量增长较快,贷款基数增长导致一定程度上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这种下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国各商业银行的相继上市和金融体系的全面开放,不良资产的化解更需依靠金融市场。3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危害3.1不良资产形成原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外部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内部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1外部原因(1)政府行政干预较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对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国家控股银行,其资产大部分归国家所有、行长由政府指派。国家(各级政府)作为所有者的代表,具有多重目标:在经济上要保持可持续性的经济高速增长,在政治上要保持社会稳定;作为财产所有者的代表,要参与银行经营利润的的分配;而作为国民利益的代表,又要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标。这就必然导致其控制经营的国有商业银行政企不分。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必须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然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却没有保障。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也把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任务和业绩。二是:政府有时把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部分,经济过热时让其压缩贷款,经济萧条和需求不足时又让其增加贷款。由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量比重过大,在弱化商业原则的情况下,受经济周期影响加大。三是:政府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用于财政资金的替代,例如,在安排大型项目建设计划时,部分资金缺口留给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安排;援助性贷款,例如灾后贷款、政策性的扶贫贷款等等。四是:地方政府的干预手段和形式很多:一些政府通过指令性贷款、强制贷款、关系贷款、强制担保等手段干预金融机构的业务。例如通过现场办公,帮助项目取得银行贷款,导致政企不分,官商套取贷款不还,有些行为实际上是严重的金融腐败。(2)信息不对称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诱发商业银行逆向选择和企业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外部信息来评价借款人的品质、财务状况和担保,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我国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借款企业往往会有利用虚假财务信息骗取银行信用的动机,且由于银行同业之间对同一借款人的交易信息难以共享,借款人利用这种信息沟通不畅,在多家银行获得远远超过其自身承债能力的授信。贷款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用途及贷款项目营运情况无法加以很好的考察和监督,加上借款人违约的相关惩罚法律不完善,惩罚力度不大,借款企业常发生到期贷款而逾期不还,银行又产生新的不良资产。(3)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与金融运行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金融市场法律约束不规范,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而有些较为实用的金融相关法律和实施细则在实施上力度又不够,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增大。目前,上市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依据证券法、交易所上市规则等进行信息披露,但在实施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完备,尤其是对敏感数据说明还不够完善;各银行披露内容存在口径不一致,信息可比性差,披露时滞较长等问题。这些缺陷使得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难以及时被监管部门发现,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4)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合规、高效运行以及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一段时期内银行主要执行国家的指令性计划,监管工作难以有效运行。另外由于我国监管体制不完善和经验不足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侧重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培育,而金融监管力度不够。并且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仍在不断变动。企业、银行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健全,从而导致不良资产的大量增加。3.1.2内部原因(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无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无效和不完善是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的重要内部因素。在银行贷款操作中,商业银行内部制度有一定的无效性,银行“重贷轻管”、“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内部的各种制度,如内部授权授信制度、贷款审核审批制度、信用证和承兑汇票的签发制度等形同虚设,在实际业务过程中难于有效执行。风险管理方面仍有较大的缺陷,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缺乏动态的跟踪监测,以致难以控制贷款的过程,发生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2)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低下也是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内部原因。我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底下可以从以下数据对比得出: 表2 2010年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每个季度的利润总额 单位:万元名称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中国银行35474007028700142145004589300招商银行764700170300026609003624300 资料来源: 根据银监会网站http: / /www cbrc gov cn 公布的资料整理图1 中行与招行利润增长率的比较中国银行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要比招商银行强,但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其利润增长率却远远低于招商银行。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还存在不合理的治理结构或者治理结构名存但没有发挥作用、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管理不够,商业银行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如利率、证券市场行情、周边国家经济情况等的变化不够敏感,应对风险能力差;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相关操作上没有完全遵循审慎的原则,银行不良贷款的信息透明度不够,难以形成依靠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运行质量的舆论压力。(3)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存在漏洞。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没有树立起风险和效益意识,没有把银行看作自负盈亏的实体。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认识不足,对一些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仍然给予贷款支持。对于某些企业利用改制、改组等机会逃废银行债务,没有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以阻止不良资产的发生。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缺乏真正的经营自主权,在贷款问题上不能自主,在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下造成大量贷款死滞。并且审贷分离不彻底。长期以来,银行审贷合一,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在审贷合一的情况下,政府指令授信使得执行畅通无阻,人情贷款,工作失误与偏差屡见不鲜,极易造成银行不良贷款。3.2不良资产带来的危害 不良资产带来的危害总所周知,它不仅会阻碍银行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更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主要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3.2.1给银行自身带来的危害巨额不良资产不仅阻碍了银行的正常发展,也削弱了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甚至使其面临倒闭。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 月,是海南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1998年6月21日因支付危机而被迫关闭。究其原因,不良资产难逃其责。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的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这使得海南发展银行陷入支付困难,信誉级差等困境,最终使其倒闭。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可以看出不良资产给银行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下几点:(1)影响银行的资金周转,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特别是在银根紧缩或出现存款滑坡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回收来增加收入,往往出现支付困难,影响银行声誉。即使有抵押物可以变现,但也存在一定的资会损失。资产存量制约着资金周转,使银行资金无法运用到收益更大的项目上,这对银行资金来源也是一种损失。(2)银行与国有企业陷入恶性循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国企高负债与银行贷款回收困难恶性循环,制约经济结构的调整,既难以实现按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效益的目的,也不利于国企成为真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贷款利率变化敏感的市场主体。企业债务越滚越多,多数没有还债的积极性,规范的债权债务硬约束机制难以建立,这种“道德陷阱”感染效应将严重影响、威胁社会经济信用基础,双向刺激信用环境恶化,危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是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走向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重大障碍。(3)严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可以轻易地消耗掉国有银行的生命。据有关资料显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资本总额(包括各项准备金)远远不足以弥补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巨额不良资产大大阻碍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长此以来,清偿国内外债务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此外,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我国的利税大户,其经营效益的滑坡,将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进行。3.2.2对金融系统的影响由于银行不良资产对银行资产的影响会造成支付风险甚至可能造成银行倒闭。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金融系统的传导性相当强,个别银行的问题,会在短时间传导到其他银行,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历次金融危机都是不良资产积累的结果,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银行不良资产都是罪魁祸首。金融业监管不严、呆账严重是引发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在国际上,这种案例比比皆是。泰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几乎就是泰铢贬值的全部原因,而韩国1997年下半年国内工业巨头破产,导致银行背负巨额坏账,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对我国来说则是很值得警惕和借鉴的。根据1997年7月的统计,韩国银行的呆帐约合520亿美元,占这些银行资产总额的17。即使在危机缓解之后,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也仍然受巨额呆帐和资本不足的影响,比较脆弱。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是我国重要的宏观经10济目标之一,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所在。巨额不良资产是威胁金融体系安全的重大隐患,也是危害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3.2.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银行不良资产导致银行自身陷入经营危机,严重的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如果金融系统出现问题,整个社会的融资便非常困难,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资金的支持无法发展,曾经得到过银行资金支持的企业也面临银行收缩贷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可能最终走向关门停产。企业停产导致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减缓,创造的价值自然减缓,经济进入停滞甚至负增长阶段。如果经济进入萧条甚至衰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4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措施和预防对策4.1对我国国有银行已经存在的不良资产进行的处置措施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存在的巨额不良资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措施,把不良资产对银行和经济社会的危害降到最低。对已存在的不良资产的处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4.1.1 实行打包处置打包处置是将一定数量的债权,股权和实物等资产进行组合,形成具有某一特性的资产包,再将该资产包通过债务重组,转让、招标、拍卖、置换等手段进行处置的方式。在打包处置不良资产时要进行必要的市场分析和调研,本着有利于回收价值最大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营销计划进行资产组合。打包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需求者主要有政府,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外资机构以及混合制企业。与法律诉讼,债务重组,债权出售,委托代理等等处置方法相比,打包处置可以实现不良资产的批量处理,可以一次性处置十几亿元,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不良资产,实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快速下降。因此打包处置可以尽快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增加经营效益。其次,还可以节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成本。4.1.2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将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持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风险与收益进行重组,以原始资产为担保,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行为。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创新的一个新亮点,起初主要是用来盘活银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后来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其能够将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信贷资产由表内移至表外,从而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故被理论界视为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以往,受不良资产品质的限制,我国实践中较少实施资产证券化措施。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具备了实施资产证券化的一些有利条件:一是社会资金充裕,居民储蓄高达10多万亿元,特别在物价上涨情况下,需要新的投资渠道。二是金融业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时间越来越短,银行业面临着开放和不良资产双重压力,证券化的低成本和高透明度更容易吸引外资,从而为资本市场开放提供一个支点。因此,我们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时解决法律、税收和市场等方面的障碍,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4.1.3 引进外资参与处置当务之急是要抓紧解决配套政策,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鼓励并引导外资按市场原则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置。(1)放宽外资准入。重新审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资参与不良资产重组与处置的,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可以适当地网开一面;限制类范围可适当放宽;规定须由中方控股的项目,适当放宽股比限制。开展境外机构与资产公司及银行合资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或相关基金的试点,允许国有资产公司直接以债权出资设立合资资产管理公司,制订方便合资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出境以及相关对外担保的相关政策。(2)减少审批层次,简化报批手续。外资通过收购资产公司的股权、债权、实物资产等方式参与企业重组的项目,在财政部门认可评估的基础上,由资产公司自行与外商签订有关文件,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外商即可办理工商、外汇、税务、海关登记等手续。免去现行可行性报告和合同章程等多个部门报批的手续。(3)对资产公司核定一定外债额度,专项用于满足向外资转让不良债权的需要。在核定的外债额度内,由资产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自行与外商签订有关法律文件后报国家外汇管理部门进行外债登记,同时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4)减小双方的资产价格分歧。国际投资者由于缺乏对我国不良资产风险的准确判断,会对不良资产的评估采用很高的风险调整折现率,致使双方对资产价格的分歧过大。对此,可以尝试采取合资合作处置和结构化出售 (卖方保留部分风险和收益分配权),同时应按照市场原则,遵循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4.2对我国国有银行还未产生的不良资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 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解决对策而言,处置措施只是对已经大量堆积的不良资产进行的一项处理方法,而不能做到对不良资产的产生起到控制和预防作用。换句话说处置措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无奈选择,要使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和预防以下措施是不必可少的。4.2.1构建运作良好的政府管理制度一方面,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一使那些主要管理企业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向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进行行业管理。二改革现行政府审批制度。行政审批日益增多的寻租现象和低效率必然导致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和混乱。三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效率。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建设和信用环境的维护力度。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在积极规范自身行为的基础上,要发挥政府在经济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4.2.2建立完善统一的信用体系建立包括信用记录、征集、调查、评价、管理等内容的完整、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由金融机构或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有关信用记录、征集、调查等工作,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平台,让银行能够更及时、准确地获知借款人的资信情况,一方面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提高银行资金的社会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借贷环境,提高借贷主体的自律。 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发挥信用法律监管。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相关贷款风险法律建设,从不良贷款产生的源头出发来遏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另一方面逐渐建立和完善对失信企业、个人的惩罚机制,通过增加失信的成本,从而达到使市场主体经过理性衡量后自觉选择守信。只有加大对恶意逃债人法律制裁的力度,严格执法,才能使恶意逃废银债务之风得以遏止。4.2.3构建运作良好的金融制度以及发挥金融监管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优化金融组织结构,为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奠定基础。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暂时还不具备全面推行混业经营的条件,而只能分步渐进地进入。逐步放开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限制,推行混业经营。另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控制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监管经验,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为目标。将金融监管的重心放在构建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以此来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在金融风险日益突出的今天,金融监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金融监管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金融风险,有利于银行的健康发展,维护经济的稳定,甚至对国民经济的乃至国家的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金融监管当局应该把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要努力完善监管法规,并使监管活动严格地建立在法规基础之上;要特别重视对人员的监管尤其对银行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其次,要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存款人和社会公众及时准确披露有关信息,维护存款人的知情权,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管来推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4.2.4建立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通过表2和图1,我们知道招商银行的经营效率明显高于中国银行的经营效率。招商银行能有如此好的成绩,其内控制度功不可没。招商银行不仅拥有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还会根据发展趋势和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改。所以国有商业银行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根据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时修改、完善现有制度中的疏漏、不合理情况,及时制定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应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统一制定若干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从根本上解决制度过多而流于形式的问题。其次,应该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既不能脱离客观条件,过分强调“严密、制约”,也不能过于粗糙、简单,忽视科学性、严密性、制约性和有效性;各机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利,逐步明确分支机构在认识管理、业务管理、资金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权限;同时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风险管理,定期评估各类风险和总体风险水平,提出管理建议。4.2.5构建有效的内部核查、审计、监督体系内部核查是内控机制中不可缺少又无法替代的工作程序。它不仅可以减少工作差错,防弊堵漏,同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对文件的核查和适当的签署,可以作到有据可查,责任明确,相互核查也是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于评价和监督银行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转,保障银行各项经营的合法、稳健、理性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要以风险为导向,加强对银行整个内部控制及业务流程的审计,找出银行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为加强和改善银行的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从整体上推进银行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第二,银行新业务层出不穷,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发现其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第三,保证内审人员工作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的基本前提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即保证审计人员能有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第四,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足以完成其任务的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其他专业能力,必须具有独立的收集、分析、评价和记录信息的能力。同时应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4.2.6建立信贷风险责任机制 在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之,严格执行贷款的相关程序,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并根据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将信贷管理的每一环节的风险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个人,并建立离职审计制,以增强各类人员的责任感,确保降低信贷风险目标的实现。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不良贷款的责任人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切实落实有关造成不良贷款责任追究的制度、办法和法律。4.2.7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预报系统是很重要的,可以立足于先,防患未然,极大的减少失误和损失。因此,银行应当围绕经营行为、业务管理、风险防范、资产安全建立定期业务分析、信贷资产质量评估、资金运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定期实物盘点和各种帐证、帐表的核对制度以及业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制度;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和反馈。5结论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不良资产的工作,并作为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不良资产持续“双降”,但隐忧尚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国有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资产己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顽疾,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一个重大隐患。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通过对本文的撰写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应将现存的大量不良资产通过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处置。应伴随着国家政策以及资金的注入来改变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其次,在处理不良资产存量方面还应加强与国际问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外资金与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最后,银行自身应该建立起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建立和提高经济资本对银行信贷投放的约束力,充分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采取银行多元化的战略,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对不良资产的增量进行控制,从以上各个方面着手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化解存量不良资产,控制不良资产增量,从而实现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目标。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进行的理论探索还有很多。随时间的推移,必将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这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理论探讨,以适应和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6谢辞经过半年时间的准备和写作工作,论文已经成稿。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胡佳老师,从论文的选题、资料搜集到论文的撰写、修改以及最后的定稿,无不渗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向胡老师致以最真挚的谢意和最美好的祝愿!同时还要感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的领导,以及金融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和我的班主任张婷婷老师,是你们悉心的指导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伴随我四年的学习生活,其间所得将是我后继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定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此外还要感谢陪伴我一起成长的朋友们,在这些年中你们给我的包容和理解让我至今回想起来都不能自持!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家人,他们一直是支撑我生命的强大后盾和鼓励我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7参考文献1王金枝.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J. 中国商贸,2009,6.2罗文.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成因及防范J. 经营管理者,2009,1.3恽铭庆.金融不良资产处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梁珊.浅析我国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5郭艳.商业银行防范不良贷款浅析J.知识经济,2010,(04).6薛丽.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0,(03).7蒋建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稽核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安启蕾.武安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分析J .区域金融研究 2009,59彭玉镏.谈不良资产证券化J.商业研究, 2001,(10)10夏晶.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 2000,(10) . 11吴国平.防范和控制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研究J.法学, 2005,(05) .12白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探索J.国际金融研究, 2003,(07) .13谈樱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治理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5) .14何莲.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学,2008 .15吴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产业经济学,2006 .16杨非.关于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 2004 .17张清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法律成因及防范D.四川大学, 2006 .18段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治理对策J.金融论坛, 2006,(08) .19李兴法.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04,(08) .20姜占华.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及法律简析J.法学与实践,2009,(04).21孙玉刚.关于如何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思考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6,(02).22郭婧洲.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0,(08).23 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24卫淑霞.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化解的有效途径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5张惠.唐淑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8,( 8) .26温馨. 从次贷危机看资产证券化的内在矛盾J.金融法苑,2009,(1) .27金玉姣.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28Diana Bonfim. Credit risk drivers: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firm level information and of Macroeconomic dynamic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9,33(2):281-29929Eliana Angelini, Giacomo di Tollo, Andrea Roli. 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 credit risk evaluation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8,48(4):733-7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