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加林的人生轨迹探究路遥创作中的乡土情结毕业论文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697114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高加林的人生轨迹探究路遥创作中的乡土情结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高加林的人生轨迹探究路遥创作中的乡土情结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高加林的人生轨迹探究路遥创作中的乡土情结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高加林的人生轨迹探究路遥创作中的乡土情结摘 要: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他在人生中塑造了一个七、八十年代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高加林,他的事业跌宕起伏,爱情徘徊选择,从开始渴望出人头地到最终一无所有,无奈回归黄土地,被生养他的故乡重新接纳。他的悲剧人生历程具有浓郁的令人动情的乡土特色,是路遥创作中经典主题乡土情结的显现。本文将从事业和爱情两方面分析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从而进一步探究路遥创作中的乡土情结。 关键词:高加林;人生轨迹;路遥;乡土情结The inquiry of his creation from life Gao Jialins native complexLI hui li(Xi 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the faculty of arts,Xi an,710065) Abstract: LuYao is a famous writer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his life in shaping a seven, in eighty rural educated youth typical image - Gao Jialin, his career ups and downs, love hover choice, from the beginning to rise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others to end up with nothing at all, but regression loses ground, and he was home again. His tragic life experience has a strong emotional local characteristics, is his creation of the classic theme - native complex show.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life path Gao Jialin who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and love, 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his creation in the native complex. Key words: Gao Jialin; life; LuYao; native complex前言乡土情结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农耕生产方式带给人们的一种精神原型,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作家对他生活的那片土地和人民的一种依恋,对乡土文化、乡村文明的认同在其作品中的显现。路遥,作为乡土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作品多是以黄土地为背景,以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为原型,抒发对黄土文化的深沉情感,时时透射着着他对黄土地神圣的皈依式情结。路遥用他细腻的笔触来抒写人生,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从而有效地凸显出农村人身上的传统美德。作者不仅赋予他们勤劳、坚韧、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而且赋予乡下人崇高的道德人格。在作品中,高加林化身为作者乡土情结的代言人,他短暂而又曲折的人生追求之路,从侧面展现了农村知识分子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理想的奋斗,以及暗含着对乡土的守望和回归。一、高加林与路遥高加林,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对苦难不屈不挠,但缺乏一种面对生活苦难的豁达态度;他具有勤奋、不服输、不信命的美好品质,但同时又有强烈的自卑心,虚荣心;他憧憬美好的爱情,但当恋人出现时,又表现出极端的自私,为了前程牺牲恋情,放弃真爱。最后在失去了事业,爱情,落的一无所有之后,还是家乡的土地重新接纳了他。这就是人生高加林的悲剧人生。陈骏涛说:“高加林是处于人生岔道口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在高加林身上集聚了种种矛盾的性格种种矛盾汇聚于一身。可能使习惯欣赏简单化人物的读者感到不可理解,但我们通过这个人物复杂的性格,看到了像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陈骏涛.对变革现实的深情呼唤N.人民日报,1983-3-22(5). 阎纲.给路遥的信A.路遥主编.路遥文集(2)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41.阎纲说:“高加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就是复杂到相当真实的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既像保尔柯察金,又像于连索黑尔,是具有自觉和盲动、英雄和懦夫、强者和弱者的两重性的人物形象。”如两位学者所言,高加林是复杂的,但他又是真实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夹缝中。他生于农村,因读书走入城市,不久因工作被顶替回到农村,因关系再度进城,事业片刻辉煌,可是最终受人检举,重新回归这片生养他,让他自省的土地。高加林的人生轨迹展现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同时也体现了路遥强烈的乡土情怀。路遥倾注了所有的笔触,让高加林从城市到农村,再从农村到城市,最后回到农村,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因为经历过,所以感同身受。作者来自农村,他成长在物质匮乏的西北地区,但集体的关怀,革命遗风的传承,乡亲们的精神鼓励却足以使他在苦难的童年和青年岁月感受到来自家和集体的温暖。生活在充满希望的时代中,使他不断反思城乡问题,追问人生存在的意义。正如他自己说的 “我自己感到,由于城乡交往逐渐频繁,相互渗透日趋广泛,加之农村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这中间所发生的生活现象和矛盾冲突,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意识,现代生活方式和古朴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资产阶级意识与传统美德冲突等等,构成了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 因此,路遥在人生中为高加林设计了人生的两条线索事业,爱情。他将高加林与自己合为一体,一起经历,一起成长,一起自省,最终一起回归黄土地。二、事业跌宕起伏,终回黄土地在人生一书中,高加林是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弄潮儿。他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才华、有现代文明意识和理想追求的农村青年,他不甘心命运的摆布,力求实现自我价值,走出与父辈不同的人生之路。他发誓不再像父辈那样一辈子束缚在土地上,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已经不像他的父亲高玉德那样能够忍气吞声、安守本分,一辈子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不像德顺爷爷乐知天命、“大能人”高明楼那样追求权势、“二能人”刘立本那样追求金钱。他通过读书看到了外面充满诱惑的世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做出一番大事业,而他的追求在现实环境下却是难以实现的,他的事业也在经历了跌宕起伏后回归到黄土地。(一)教师职位被顶替,事业跌入低谷作品一开始便是一种压抑的氛围,预示着高加林悲剧性的命运。随着一阵电闪雷鸣,自然的风暴把高加林推向了人生的低谷,使这个有高中学历、能说会写、健壮而又漂亮的小伙子突然落魄了。大队书记高明楼让自己新毕业的儿子顶替了他的民办教师的职务,他只能回家做农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高加林是无法接受的。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儿子,他也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农民,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近一个月来,他每天都是这样的,睡得很早,起得很迟。其实真正睡眠的时间并不多;他整晚整晚在黑暗中大睁着眼睛。从绞的乱翻翻的被褥看来,这种痛苦的休息简直等于活受罪。”他渴望离开贫瘠落后的土地,到广阔的天地去追求,去发展,从简单的劳作走向层次更高的精神价值的创造。但是当他看到母亲佝偻的身子,满头的白发,他开始惭愧了,他在心里说“我这一个月实在不像话了”,他开始承认自己目前的地位他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接受了父母交给他去城里卖馒头的任务,他为自己做了无数次的心理准备,无数次的抗争,可是当他遇到老同学时,内心依然是无法平静的,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他听见四山里都在回荡着他那一声演戏般的、悲哀的喊叫声。他牙咬住嘴唇,强忍着没让眼里的泪花子溢出来”当被迫回归土地后,他还没有适应这种角色转换,去发现这片土地给予他的财富。当他进城掏粪时,他为车站职工拿厕所粪便跟农民换菜吃感到不平,更为克难的母亲在他进城挑粪时骂他是讨厌的乡巴佬而产生强烈的愤恨心理。在遭受到别人的奚落,他心里燃烧着火焰,发出强烈的呼喊 :“我非要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那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他怒吼着生活的不公,命运的坎坷,他忘却了自己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有着远大理想的奋斗者了。他向生活诉说着不满,但他忽略了自己可以改变生活。在被别人顶替了自己的教师的岗位,结束了学生时代的美好生活后,他开始接受“农民”这个特殊的称号。在德顺爷爷和巧珍的感化下,他开始慢慢融入农民的角色中,他不再蛮干,甚至是虐待自己,他的手开始变得坚硬,他的腿和腰也不像以前那般酸疼难忍,也学会了犁地和难度很大的锄地分苗,他说话不再斟词酌句,他也不再故意穿着破烂的衣服,同时他也收获了自己美好的爱情。(二)因关系再次进城,事业片刻辉煌“生活在一瞬间就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因为叔叔的关系,他被安排到县委工作。这对高加林来说,是梦寐了许久的生活。“一切都好像是做梦一样,他高兴地如痴如醉”、“面对灯火闪闪的县城,嘴里喃喃地说:我再也不能离开你了”高加林进城工作后,如鱼得水,呈现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年轻的血液又开始沸腾,生活的激情再次被城市的霓虹灯点燃。在工作中,他精力充沛,精神集中,动作灵敏,思路清晰。高加林不是平庸之辈,他能迅速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中磨练自己、塑造自己。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心仪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潜能,他开始成为“县里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精神处于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状态”,“他不知疲倦的工作,内心充满自豪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不满足于眼前所取得的成绩,有了更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能满足于这个县城所达到的光荣”。一个“联合国也想去”的狂想年轻人,一旦进入了城市他便开始了他人生新的追求。(三)因检举重回农村,事业淡然落幕“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他不得而知。”当他做民办教师时,努力工作,渴望转正,却戏剧化地被人顶替。之后,凭借叔父的关系再次进城,才华得到肯定,然而,在他的事业最得意时,却被人检举,无奈回归黄土地,他的事业和理想也淡然落幕了。在人生中,路遥这样写高加林在事业落幕后的形态:“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先出几条细细的皱纹。”高加林怀着美好的回忆,无限遗憾地走在那条乡间简易公路上,心里涌起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受。在这条小路上,他从农村走到城市,又从城市回到农村,这短短的十华里路对他来说是他漫长的人生的写照!这也是他所走过的生活道路的象征短暂而又曲折。一个青年人应当正确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当他狂热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时,如果忘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就可能误入歧途,甚至丧失获得的幸福。当高加林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没有人讥笑他,没有人嘲讽他,有的只是乡亲们的“回来就回来”“天下农民一茬哩”的质朴安慰。有的只是德顺爷爷那谆谆教诲“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就什么也不会有!是的,不会有!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小说的结尾处,德顺爷爷用他最朴实的话语总结了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也为他的人生指出了新的道路回到这片生养自己的黄土地。三、 爱情犹豫不决,情定“黄土地”关于高加林的爱情,路遥在人生中这样写道:“当爱情在一个青年人身上苏醒以后,他会转变为一种巨大的力量。甚至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爱情也可能会使他的人生重新闪闪发光。”“爱的暖流漫过了精神上的冻土地带,新的生机便勃发了。”面对突然间自己的教师职位被人顶替的情况,高加林始料未及,他的内心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折磨,而巧珍适时出现,在巧珍爱情的慰藉下,他止住了悲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觉得自己是土地的儿子,“他不该那样害怕在土地上生活;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巧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黄土地的化身,她拥有有像黄土地一样包容万物的宽广胸怀,呵护着高加林受伤的心扉,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热情,可以这样说,高加林对巧珍的爱就是对黄土地的一种深沉的爱。黄亚萍是高加林的同学,她是在高加林事业辉煌时出现的,她仰慕高加林的才华,喜欢他与众不同的个性。而她自己,也具有强烈的现代个性,性格独立,对生活充满热情,时刻宣称“我是我自己的”,她不仅不愿意绝对服从高加林,还要支配他,这种爱就像烈酒一样,既让人头痛,又让人陶醉。黄亚萍对爱情是勇敢的,她可以不顾父母反对,顶住社会压力和之前的恋人分手而选择和高加林在一起。但是黄亚萍的勇气是建立在两个人的平等地位基础之上的,她爱的是拥有体面工作的高加林而绝非农民的高加林,“她还不能为了爱去做一个农民,她吃不了那么大的苦。”尽管在最后分手时,她说出要辞职和高加林去当农民的话,但我们觉得那也只是没有深思熟虑的任性之语,如果小说有另一种结局,也可能是她对于自己一时任性选择的后悔。两个女人,两份爱。对于黄亚萍来说,爱情是为了浪漫,似乎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品;对于巧珍,她的爱就是希望,是美好生活的希望,是生存的动力,是她的生命。因此,巧珍爱得更为勇敢,更为纯粹,她与高加林相爱时表现出的奉献精神和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令人动容。她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勇敢追求真爱,她敢于冲破农村传统道德束缚义无反顾与高加林共患难的精神也令人欣赏。巧珍,不仅是黄土地的化身,也是高加林至爱的人,即使在高加林为了前途放弃真爱后,他的脑子里经常都会浮现巧珍的身影;在他被清退回农村时,他也是深深爱着那个曾经抚平他心中所有创伤的人儿巧珍。“从感情上来说,我实际上更爱巧珍,尽管她连一个字不认识。”德顺爷爷也说道:“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此刻,高加林失去了他心中的“金子”,他曾经热烈爱过的人。在爱欲泛滥的社会中,他迷失了自己,也盲目的选择了一条本该不属于自己的爱情之路。为了自己的前途,伤害了自己的爱人。在小说的结尾处,高加林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失去你就好了”这一沉痛的表白否定了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相恋,而把爱的真谛赋予高加林与刘巧珍之爱。四、 高加林的回归,路遥的眷恋高加林不满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不满农村生活的闭塞,有追求新生活的进取性,但遗憾的是他缺乏扎根于家乡土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决心;他对农村的落后感到痛苦,但又缺乏改变它的信心。他心灵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倾向促使他总想展翅高飞,到大城市中去寻找自己的理想乐园。殊不知,理想的乐园正是怀抱他的黄土地。在经历了事业上的跌宕起伏,爱情上的徘徊选择后,高加林最终失去了工作、城市、情人以及迁居南京的梦想,被迫返回农村,被迫开始新的人生,被迫进行人格自省。高加林的事业理想短暂而又曲折。路遥这样评价高加林“作为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不应该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生活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只有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才能可能使自己的劳动有所价值。历史用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离开大地和人民,任何人也不会成功”。路遥.路遥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59.路遥将自己化身为高加林,在同高加林经历了一切后,自己也重新回到这片眷恋已久的土地。路遥出生在陕北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出生时正处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困难时期,从小就在饥饿线上挣扎。在他七岁时,父亲因贫困把他送给了几百里的伯父。伯父也是农民,家境贫寒,勉强供他上完小学,但他以坚韧的意志读完了初中,并考上了延安大学,以后逐步走上了创作道路。苦难的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提供给他创作的素材,成为他灵感的源泉。后来,虽然他身居城市,但无法割断他与黄土地紧密联结的那份情怀。他用更多的时间去深入生活,深入农村,去体察农情,去深刻思考。他的整个活动范围也大多在这片土地上,他没有忘记正是那些贫瘠而又充满营养的土地和憨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民养育了自己。他始终相信:离开土地和人民,任何人都不会成功。“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的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路遥.路遥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258.。”路遥作为一个在农村文化氛围中成长来的乡土作家,其创作心里始终包含着沉重的乡土情结。在作品中,当高加林的教师职位被人顶替后,是德顺爷爷的教诲和巧珍的爱情给他安慰,使他在不幸时感到了精神的充实。当他“走后门”的事情败露,又一次回到农村时,是乡亲们再一次真诚安慰他,关怀他。作者有意识让高加林离开土地后处于精神流浪和灵魂失重的状态,而让他再次返归土地时,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支点与归宿。再一次在创作中对生命与力量之源土地进行歌颂赞美。显而易见,作者对土地苦难的尽情铺排和展示,以及对来自土地深处,在深重苦难中挣扎的强烈遒劲的生命力的精神力量的表现,正是路遥创作中的乡土情结的最好体现。“故乡的一切和作家的心灵凝结成了血肉般难以分割的整体,又在稳定的空间里经过漫长岁月的浸润,从而在心灵深处郁结为极其深厚的情感积淀。李建南.论路遥创作的乡土特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6:18-22.”路遥在人生的字里行间处处浸透着浓郁的乡土情结对生养自己的黄土地的浓重深厚的难以化解的乡土之情。在他的笔下,土地已经不仅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寄托着农民全部的生活希望和人生梦想。结束语 路遥是一位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作家,他的人生通过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整个人生道路上经历的诸多矛盾和痛苦,以及他为理想所做的种种奋斗,展示出了路遥内心对黄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路遥是从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中领悟到作家的创作与农民的耕耘都是创造。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他始终怀着不懈的乡土情结和生命的凝重感去苦苦探求人生和艺术的真实价值,他用激昂的生命和经典的小说带给了我们长久的感动,启发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蔡翔.高加林和刘巧珍人生人物谈J.上海文学,1983(1).2曹锦清.一个孤独奋斗者的形象谈人生中的高加林N.文汇报,1982-10-7.3陈华积.高加林的“觉醒”与路遥的矛盾兼论路遥与80年代的关系J.现代中文学刊,2012(3).4路遥.面对新的生活J.中篇小说选刊,1982(5).5路遥.人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6雷达.路遥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版.7李建军.路遥评论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8莫非.评人生的爱情人生J.西昌学院学报,2013(1).9王西平,李星,李国平.路遥评传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10王信.人生中的爱情悲剧J.作品与争鸣,1983(2).11王晓红, 韩城忠.高加林形象的悲剧底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3).12谢宏.评人生的高加林J.作品与争鸣,1983(1).13晓雷,李星.星的陨落关于路遥的回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4闫慧玲.路遥的小说世界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6月版.15赵学勇.路遥的乡土情结J.兰州大学学报,1996(2). 致 谢在本人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孙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孙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选定时,她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从高加林爱情和事业两方面反映路遥创作的乡土情结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孙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其次,要感谢帮我修改语言问题的赵玄英同学,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修改我论文的不足之处。最后,要感谢四年以来,所有教授我知识,启迪我人生的老师,谢谢你们为我的人生之路点亮了方向。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