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测方案

上传人:h****M 文档编号:35452524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施工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施工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监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项目经理部二一二年三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二、任务和目的三、监测技术依据及监测设计指导原则四、监测项目、等级和坐标高程系统五、监测工作的设计及实施六、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八、监测人员、仪器设备配置九、提交的成果十、监测质量保证措施一、工程概况- 变形斜坡治理工程属 - 市- 区地质灾害体险情分类情况一览表中的 039 号(编号)斜坡, - 路是 - 区西区的主要交通干道,2009 年 7 月 8 月,- 路第三层马路南侧斜坡在连续降雨下产生6 处溜滑区, - 路被阻断,威胁到轻轨线、 - 博物馆及当地居民人身安全等。为确保影响范围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 - 路、轻轨线等安全运营,受 - 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 - 市地勘局工程地质队已完成了嘉陵新路变形斜坡治理工程的勘查、 设计工作,并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复,现对该治理工程进行施工治理。二、任务和目的根据施工设计报告监测任务共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 即:施工期间安全监测、治理工程防治效果监测、运行期监测三部分内容。通过对斜坡施工期间的监测,了解斜坡变形情况、稳定程度、预测其变形的趋势,并及时的反馈,以跟踪和控制施工进程。对原有的设计与施工组织的改进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做到信息化施工,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三、监测技术依据及监测设计指导原则(一)监测技术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2、重庆市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 (DB50/5018-200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 );4、施工设计图(-工程队);(二)监测设计原则边坡监测的设计应根据该边坡实际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安全等级及规模,监测费用的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立的监测系统既要实用有效,又要经济合理;监测项目的选择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监测的等级、周期、观测方法的选择、各项观测精度指标必须满足相应规范要求。1 、该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以监测边坡及周边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为主,在选择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时应选择在局部不稳定体及代表性地段。2 、在仪器监测的同时对边坡及周边建构筑物进行人工观察、巡视检查对发现异常迹象、 确定边坡稳定状况并及时对边坡进行预警预报有重要的作用。3 、尽量保持等权观测,即定人、定仪器、定观测方法等。4、监测仪器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仪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良好。( 2)有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及相应量程。( 3)仪器现场使用方便、简单。( 4)具有防风、防雨、防潮、抗震、防雷、防腐等与环境相适应的性能。四、监测项目、等级和坐标高程系统根据监测的目的、- 市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确定本工程以监测坡顶、周边建构筑物上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作为施工安全监测项目。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等级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97 )的二级精度进行。(垂直位移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5mm,水平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 3mm)。施工期间的安全监测以简易地表变形监测为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防治效果监测结合,以保持整个工程监测的完整性。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系统应与边坡工程施工控制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相一致。五、监测工作的设计及实施(一)监测基准网的设计及实施1 、设计所有基准点均选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的位置。根据实地条件选定3 个基准网点(编号为G1、G2、G3),这 3 个点既是平面控制基准点, 也是高程控制基准点。 这三个点互相通视,构成图形为边角全测的独立三角形, 以期在该区域内建立平面和高程合一的三维立体监测系统。 基准点标石的埋设采用强制对中装置(观测墩)。基准控制网布设成单三角形边角全测网形式,基准点的观测精度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第 4.2.4 款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2、基准网测量a、使用测角精度为 1 秒、测距精度为 2mm2PPm? D的日本拓普康 GPT7501全站仪作业。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按全圆方向法观测4 测回,垂直角对向观测4 测回,距离往返观测4 测回,仪器高、觇标高在测前、测后用经过检验的量杆或钢尺各量测一次,精确读至 0.1 毫米,当较差不大于1 毫米时取用中数。气象元素在测站上测定,并将全站仪加、乘常数一起置入仪器,由仪器自动改正。b、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测量的各项限值、限差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表 1两次照准2C互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仪 器 类半测回一测回内别目标读数归零差差较差差DJ14585垂直角测量的各项限()表 2两次照准目标读同一方向垂直角各测回仪器类别指标差互差数差较差DJ1455光电测距各项较差的限值( mm)表 3气象数据最小数仪 器 类 一测回读数较单程测回间较别差差温度气压( )(mm/Hg)II 级340.20.5c、单三角形边角测量的技术要求最弱点点位中误差4.2mm三角形闭合差 5.1 平均边长300m测边中误差 2mm测角中误差 1.5 最弱边精度1:100000d、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1)、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97 )附录的规定使用专用觇牌和配件;垂直角观测采用中丝双照准法观测;( 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视线长度不宜大于 300 米,最长不超过 500 米,视线垂直角不超过 10 度,视线高度和离开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 1.3 米;( 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采用每点设站、往返观测方式。( 4)、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的附合或环线闭合差4 L(mm),检测已测边高差之差 6D( mm),其中 L、D 以公里为单位。3、基准网点的复测在监测期间, 对基准点稳定性的检测每年观测一次, 检测时观测方法、各项限值、 限差及技术要求与首次观测基准网相同。若发现基准点有移动或移动的可能时, 要及时复测, 并以复测结果来计算变形点的坐标成果。 当各次检测结果表明基准点是稳定的, 则仍用原基准点平差结果来计算本周期的变形点坐标。(二)变形监测点的布设及实施1 、布设及主要工作量施工安全监测以监测边坡及周边建、构筑物为主,监测点应布置在能反映边坡及建筑物变形特征的位置上, 在可能变形较大及变形速度较快的重点部位应适当多布点。 边坡位移监测点通常设在边坡顶部或邻近坡顶边的围墙、挡墙上,一般沿边坡每隔约 30 米布设一目标点,观测点尽可能均匀布设,根据本边坡的具体情况、周边环境特点和观测目的,拟在边坡顶部边缘及邻近坡顶边的围墙、 挡墙上共布设 16 个观测点,编号为 DJ1-DJ18;另,于护脚墙上布置 5 个点,编号为 ZYJ01ZYJ05。位移监测采用坐标测量方法进行。置镜桩、照准桩必须置于斜坡、 崩坡积体体外不小于 30m的稳定地层上, 并应加设护桩防止桩遭破坏。每一横排桩,应在滑体外 35m的不动土上,设置1 个观测点;监测桩标墩顶面为边长为 30cm底边长为 60cm的台体,底座平面为边长 120cm的正方形,露出地面 30cm,埋入土中 80cm。通过对观测点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的观测, 掌握边坡边坡或周边建筑物的实际变形及变化趋势。 定期测量出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并做好日常巡视检查监控工作,达到施工安全监测的目的。2、观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测量仪器观测时观测点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测量按极坐标测量的观测方法,使用日本拓普康 GPT7501全站仪,在基准点上设站,以另一基准点为后视方向,对观测点进行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测量,通过解算确定观测点的坐标及高程。 具体观测时水平角采用全圆方向法观测 2 测回,垂直角和距离观测 2 测回,仪器高、觇标高在测前、测后用经过检验的量杆或钢尺各量测一次,精确读至 0.1 毫米,当较差不大于 1 毫米时取用中数。气象元素在测站上测定,并将全站仪加、乘常数一起置入仪器,由仪器自动改正。水平位移观测点的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测量的各项限值、限差按基准控制网测量表 1、表 2、表 3 的要求进行。(三)边坡观测点的监测周期频率及年限该施工安全监测时间为施工全过程,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来确定,正常情况下一般按以下安排执行:边坡施工开始进行首次观测( 1 次),施工期间每周观测 1 次。当被监测之边坡出现变形加剧超出允许范围时,须和业主、监理协商,调整监测方案、加密监测点、提高监测频率、缩短监测周期。总监测次数不少于 25 次。(四)巡视检查在每次例行观测时进行边坡周围全面巡视:重点观察边坡顶部、房屋墙体有无新增裂缝,如果出现新增裂缝,则应设置裂隙、裂缝观测标志,以后巡查时进行量测,观察其发展趋势,并作好记录。在巡视检查过程中对变化部位应采用数码相机采集数字照片作为影像记录。六、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一)资料整理1 、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化值的整理( 1)各周期的观测点测量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坐标、高程计算,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首次)为初始值,以后观测点各周期的值相对于初始值之差, 排除测量误差后即为观测点各周期的变化量大小。监测点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变化值的计算: 设某监测点第 i 期的三维坐标观测值为( Xi ,Yi ,Hi ),第 j 期的三维坐标观测值为( Xj ,Yj ,Hj ),则该监测点在此期间的位移可按下式计算:XijXjXiYijYjYiHijHjH i其中( X、 Y)为水平位移,H 为垂直位移。当i=1时,上式计算的值为累计位移。(2)内业计算数字的取位坐标、高程及变化量取至0.1mm。2、根据各监测点成果绘制各点的变化曲线图,直观反映出各点位变化位移情况。(二)成果分析在每次观测后,以观测点相邻两周期观测值之差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中误差的两倍)进行比较,如观测值之差小于最大误差,则可认为观测点在这一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但同时也应作综合分析,虽然相邻两周期观测值之差很小,但是利用回归方程发现有异常观测值或呈现一定趋势时,应视为有位移变化,另外,还要结合地质、气象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以长期观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变形量与影响其变化的诸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 在回归方程中逐个引入显著因子,剔除不显著因子,以获得观测点变化量的最佳回归方程。七、信息反馈与监测报警(一)信息反馈1 、在正常情况下监测实行月报制度,每月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论提交给业主、监理,在有异常情况下及时提交报告给业主、监理。2、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 立即查找原因, 并根据监测数据立即进行反分析加以核查,并将结果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二)监测报警每次测量数据均采用计算机软件及时处理, 并进行比较,若发现监测期间内累计变形量和阶段变形量达到一定数值时, 应视为异常情况及时向业主通报。预警预报设计值如下 : 累计位移量超过 50mm;相邻监测周期变形突然加剧,位移量超过 20mm。监测期间出现异常情况或险情时, 监测人员应立即报警, 通知业主、监理及相关部门。八、监测人员、仪器设备配置该边坡监测设置监测组 1 个,共配备人员 3 人,其中项目负责 1 人,观测员 1 个,记录员 1 人,立镜员 1 人。仪器设备配置拓普康GPT7501全站仪一台套,电脑一台。九、提交的成果1 、监测方案;2 、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3 、各次观测点成果表;4、 各观测点时间 - 位移 - 趋势曲线图;5 、观测成果分析报告。十、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 、监测前将监测方案报业主或有关部门审查通过;2 、设立专业监测组,专人、专用仪器按通过审查的方案现场监测和整理资料,实行监测复核制度;3 、专用仪器和设备按规定的日期、方法送专门检定机构进行检定;4 、和业主监理一起加强对监测基准点、观测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破坏,保证监测成果的连续性;5、在监测过程中,运用我单位多年来在危岩、滑坡、边坡及房屋等监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 以我单位 ISO9001:2000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及质量体系第三层次文件为指南,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监测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严格按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监测,确保监测质量达到国家规范优良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