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218003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市中区辖8个乡镇、办事处,40万人口105所中小学,7万名中小学在校生。几年来, 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初步建立起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促进了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98年12月被省政府授予素质教育先进县(区)称号。21世纪呼唤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进一步深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精神,吕副部长指出:“大力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我们把基础教育的再发展、再提高定位于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区教委教研室作为山东省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的实验单位之一,于1999年10月份承担了全省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工作会议。为推进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在改革小学考试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初中学段考试改革。从1998年9月开始,我们先后从初中历史、政治学科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实验,将考试从方式方法改革的单一层面,拓展到以内容改革为主体的多维层面,为学生的创新潜能提供了一片发挥的空间。下面将我们的基本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导向开放:为创新奠定基石 我区进行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是有感而生的。一次,区教研室的同志到一所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当时正值初三毕业考试,偶然发现丢弃满地的历史、政治课本。在随后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在“你最不喜欢的学科”一栏中,历史、政治赫然列入其中;“你对这种传统的考条条的命题方式有何看法”,不满意率竟达80%以上。 1998年6月,市中区教研室组织了全区课堂教学调研活动。通过听课发现,近年来,他们尽管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革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初中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与素质教育要求不适应的状况,特别是政治、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上课画条条、课后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忘条条的状况,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基本上与记忆能力的大小、识记的多少成正比。教师大多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科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重单个、孤立知识点的教学,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的教学;重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轻知识的实践和应用的现象。 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中,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而考试又对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考试作为检查、评定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传统型考试以封闭性为其基本特征,以知识的考查为中心,对教学改革有较大的负作用,由此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严重异化,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贮存器,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造成了能力的严重缺憾。其实,历史、政治的学科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学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思辨的力量塑造学生的品格;历史学科通过丰富、生动的史实,运用情感的力量升华学生对人生、社会等各种现象的认识,进而积淀为认识世界的能力。之所以造成历史、政治课堂教学的异化,一是对智育认识的异化和对学科功能的漠视,认为智育就是“知识化”,由此导致生成了以机械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的僵化教学模式;二是考试改革严重滞后。目前,考试仍然是评价中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改革便陷入了从起点又回到起点的“怪圈”而不能自拔,难以有突破性进展。毋庸讳言,考试是重要的制约性因素。 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区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人员在苦苦思索。区教研室主任孙文彬、历史教研员赵全胜、政治教研员岳效舜率先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此同时,市教科所副所长齐健也在思考着。他们几番交流,几度论证,智慧的火花终于碰撞出一个明晰的思路和大胆构想:以历史、政治学科为突破口,以考试的方式、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为主要内容,实施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实验,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激活课堂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尽管这一设想在当时的省内外还鲜有所闻,颇有风险,但区教委还是支持了这种实验,并成立了由教委主任挂帅、由教研室、教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开放式考试改革”领导小组,于1998年7 月份下发市中区初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市中区教研室初中历史、政治考试改革实验方案。99年3月份,新学期伊始,召开了全区考试改革评价制度研讨会。市教科所领导和沂南县教研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我区当前进行了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内容、形式、题型、阅卷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认为,开放式考试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一改革应坚持下去,在取得成熟的经验之后,可以逐步扩展到地理、语文等学科。并要求这个学科教学要改变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考促教,以教适考。 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为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支持和欢迎。学生说:原来上课就是老师划条条,学生背条条,我们不喜欢上政治、历史课,害怕考试;现在课堂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考试也为我们提供了充分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教师说:现在在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甚至争论问题;考试改革激活了课堂教学。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发挥了“三个引导”的作用,即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材,重视知识结构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引导教师不仅要教书, 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探究性、研究性的教学模式。该项改革引起了山东省教科所副所长、省创新教育课题组组长张志勇研究员的关注,并得到了他的指导。他说:“市中区进行的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是教学评价多元化的体现,具有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的价值。”市教科所副所长、省创新教育课题组副组长、特级教师齐健评价说:“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对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突破封闭: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 市中区进行的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从内容上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考试改革,即考试改革以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测评学生的学科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现考试形式的开放性、考试内容的能力化和考试评价结果的学分制三者的有机统一。 考试改革实验自1998年9月始,以一学年为一个阶段,迄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考试内容的能力化是考试改革的核心性载体,它是指命题以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为主,增加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并设置允许有不同看法的开放性试题。考试形式的开放性是指实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并逐步过渡到实行开卷考试。实验的最终结果,历史学科实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政治学科则实行全部开卷考试的形式。评价结果的学分制是指评价结果以学分制逐步代替百分制。第一阶段采用“分数+分数”(闭卷和开卷部分分别计分),第二阶段实行“分数+等级”(闭卷部分计分数,开卷部分划等级) ,第三阶段与考试的开放形式相适应,取消分别计分制,实行学分制,即分项考核,划等赋分,以累计学分的高低,评定学科学业水平。 目前,全区政治、历史考试改革分别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就考试形式而言,采用的是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闭卷考试就是不准学生翻阅任何资料独立答题。闭卷部分的命题以基本知识为主,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较低层次的能力,适当涉及学生的理解、判断、比较、分析等中等层次的能力。题型以客观性题目为主,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单项选择题形式。开卷考试就是允许学生查阅课本及其他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独立答题。开卷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思想教育寓于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之中。题目的编制以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为主,答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照搬照抄,而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系统学说告诉我们,封闭产生惰性,封闭是保守的壁垒。考试形式的开放性改革,减轻了学生的识记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扭转了“老师开个头学生就会背”这种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学习现象。创新意识开始在学生脑海中生成。 激活思维:放飞创新的翅膀 考试内容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关键的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原先的考试导向是注重了知识的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抑制。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的差异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重知识记忆、重考试分数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着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认为,考试题目的内容,应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题目不应是一个分立的知识点,而应是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结合,题目的编制不要书本现成的东西,而要创设新情景、新问题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随意拿过一份试卷,映入眼帘的是一句提示语:开卷考试就是允许查阅课本和其他各种辅助材料,但并不是说每题都须先查阅后答题,如果该题你已有较充分把握,那就没有必要再查阅资料了,否则浪费时间,影响考试效率。短短的话语,既亲切而又有对方法的指导。每个题目更是给人强烈的思维的冲击。 初中历史、政治开卷部分的题目,设计新颖、开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命题坚持四个原则:命题范围不超出大纲和教材。大纲和教材是命题的基本依据。开放性试题的命制建立在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依托的基础上。命题设计以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综合、创新等高层次能力为主。例二:初一历史有这样一道问答题:你们班将进行“汉武帝之我见”讨论会。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我心目中的汉武帝”这题,写一篇小论文参与讨论。要求史论结合,科学评价,文笔流畅,字迹工整,字数控制在250字左右。这个题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抓住一点深入分析,可从整体入手全面评价,给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创新的机会。在这样的题目面前,学生的思维被真正激活了。对于汉武帝,我们见到了这样一些富有创意的评价“汉武帝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汉武帝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或从军事,或从外交,或从文韬武略,有史有论,言之有据,刻画出了“我”心目中的汉武帝。初二政治有这样一道材料分析题:前不久,沂水县高桥镇中心初中为依法制止辍学,46个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白天上课,晚上披星戴月徒步千家万户,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拉网式家访。校长刘青松为此架起了制止辍学热线电话,对已经外出打工的学生逐个“请”回。一个月中,全镇182名辍学生就有156个返校。为制止辍学,高桥镇政府下发了制止辍学的红头文件,并向辍学的学生家长发出了责令复学通知书,可仍有一少部分辍学生家长置若罔闻,不送子女上学。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高桥镇人民政府一纸诉状将3 名学生家长推上了被告席。沂水县人民法院马站中心法庭作出判决,被告卢某等人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将子女送入高桥镇中心初中接受法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此时,卢某等三位被告人悔恨交加,随即回家将孩子送回了学校。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你认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 )(注:既可以在四个选项中选一个,也可以在E的后面另写。)A.家长没钱供子女上学B.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支持子女上学C.学生学习基础差,老师讲的听不懂,自己不想上学D.变相体罚E.卢某等3 名家长被推上被告席的原因是什么?这主要体现了我国义务教育的什么特征?根据的答案,给辍学生或辍学生的家长,写一封400字左右的劝学信。我们对某校学生的答卷进行了抽样分析,从第一问可以看出,96.8% 的学生认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考上学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回家挣钱。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但家长眼光的短视仍然是今后“普九”工作的一大难题。该题的第三问有的学生分析的全面而浅薄,有的学生分析的片面而深刻,有的学生对症下药分析的精辟透彻,尽管回答的内容是多元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学生都认识到辍学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该题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履行义务教育的自觉性。题型以主观性题目为主。现阶段,政治试卷用的是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历史试卷用的是填表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例如,初二政治有这样一道材料分析题:初二某班的后进生小A告诉记者说:我完不成作业,总是被老师罚。班主任是语文老师G,语文课文背不上来,G老师就罚抄课文。几千字的文章,一罚就10遍。后来老师说,想少抄一遍就去操场跑两圈。跑步是在课间和中午,好多同学老师都在看,心里特别难受。考试成绩不好,老师骂我们是猪,是笨蛋,说我们除了玩就知道吃。骂完后就坐在讲桌上抽烟,G老师气得那个样子,也怪可怜的。G老师经常把我们几个差生轰出教室,让我们在楼道里站着,一站就是一节课甚至几节课。问:G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些规定?这一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如果你是小A,你应该怎么办?该题符合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要求,既考查了学生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又加深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道理的认识,增强了学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做到了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的有机统一。例如,选取的典型材料(漫画、引文、事例、事实)新颖、灵活,并具有时代气息。初一历史还有这样一道材料分析题:用华君武先生的著名漫画“武大郎开店”(图略) 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指出它所讽刺的是一种什么现象,并从所学历史内容中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它是怎样体现漫画寓意的。此题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既可从狭义上以貌取人、嫉贤妒能的角度释意和论证,也可以从广义上统治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用人标准、用人制度等角度释意和论证。不论从哪个角度,只要释意正确,举例恰当,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可以。这个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教材中那些有“史”无“论”的内容,揭示出“论”来,做到了史与论的结合,实现了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与命题的开放性相适应,我们在进行考试改革的过程中,对传统的阅卷方式也进行了改革,改标准答案为评级标准。第卷按常规阅卷法进行。第卷实行等级制,分为3个等级,用大写字母A、B、C表示。试卷等级由各个题目等级综合后产生。每个题目划分为3个等级,用小写字母a、b、c表示。评级标准只提供评级原则和内容提示,不设标准答案。这种学科成绩形式,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测评,较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也防止了成绩大排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纯应试的弊端。 二、考试改革的成效与思考 通过两年的考试改革实验,我们认识到,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已不仅仅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它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措施,是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相统一”的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中学教学其他方面改革深化和提高的有力杠杆。 开放式考试改革是对传统考试观念的革新,对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创新性开放式考试针对传统型考试的弊端进行全面革新,考试内容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考试形式的改革减轻了学生的识记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扭转了“老师开个头学生就会背”这种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学习现象;考试评价结果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考试改革为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受到了广大教干、教师和学生的支持和欢迎。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材,重视知识结构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探究性、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如历史学科的“导学式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等。学生说:原来上课就是老师划条条,学生背条条,我们不喜欢上政治、历史课,害怕、厌恶考试;现在,课堂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考试也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自由空间。教师说:现在在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甚至争论问题,考试改革激活了课堂教学。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对考试改革的赞同率和课堂教学的满意率分别达到了95%、92%。 开放式考试改革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主体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主体发展,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主体性原则的本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培养其“主体型人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学生主体主动参与的教育活动,不是成功的教育活动。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的核心是考查、测量学生的学科能力,而对学科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设置新问题、新情境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综合和迁移知识的能力,亦即具有研究性学习能力。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近期,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发现,学生思维敏捷度的比率为95:80,能力型题目的通过率为96:82,其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开放性考试改革带来了教学工作大变革教学思想变更,教学方法革新 开放性考试改革,由于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发了全区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课堂内外等各项工作的变革。 、教学观念大变更 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引发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教师们一致认为,开放式考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考试是为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发展状况,学是促进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发展的一种手段,而教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因而一个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良好风尚正逐步形成。“加班加点”、拼命加汗水的没有了,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们清楚,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并不能取得好成绩。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我们把全区教师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并把优化教学过程作为主攻方向。一是研究教材,把握实质,合理地、恰当地处理和组织教材,在全区推广盛庄二中的答辩式课前调讲制集体备课模式。二是探讨在丰富和发展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找到一个与本学科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如盛庄一中的“和谐、暗示合作”教学模式,罗西一中的分层合作教学模式。三是改变课程结构,在小学实施现代科技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又在部分中学开展了现代科技课的教学工作,并保证活动课的正常开放,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操作实践中学习。四是加强提高课堂效益和作业的“科研”课堂教学抓基础的能力,探讨作业设计的最优化及其批改、指导、评价的最优方法。为此,我们实行了课堂教学达标制度,引导教师苦练基本功,增强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 、教学方法大革新 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促使我们克服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认真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开展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我们把创新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学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层面上,作为中小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成为全体教师和学生都来参与的教改实验活动。我区有四处学校被省教科所定为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市中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效。徐一波、王艳红老师执教的省级创新教育示范课获得一致好评。“合作学习中的分层评价探究”、“中学美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初中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等十几个课题均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自主学习、培养能力入手,获得初步成效。 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考试内容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而且要求教师博览群书,注意新知识、新信息的学习和积累,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劳动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开卷考试加大了能力考核的力度,有些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抄课本,不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教学与考试改革的非同步发展,使能力考核的目标没有完全达到。在闭开卷分别计分阶段,开卷部分的及格率远远低于闭卷部分。例如,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某中学初二政治闭卷及格率达到92.38%,而开卷部分的及格率只有56.25%。三是等级制的评价具有模糊性,在分数和等级并存的情况下,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重分数轻等级,甚至个别学校又把等级折合成分数。因此,有些教干、教师心中还存有疑虑,“改革会不会影响中考的成绩?”等等。 考试改革是学校整体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因此,我们把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作为中学整体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给予特殊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我们的实验和探索刚刚起步,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今后,我们将围绕试卷设计的情感化、难度的层次性、尝试学分制等方面稳步进行深化实验,也期盼着同行们和专家们指点迷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