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岗前培训-简明高等教育学

上传人:ET****1 文档编号:34217993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校岗前培训-简明高等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高校岗前培训-简明高等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高校岗前培训-简明高等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简明高等教 育学复习要点总结谢春平2007-11-21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史第一节古代的高等教育 在西方文明古国 博物馆和图书馆是 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 3000 年前就已出现。 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 稷下学宫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 太学的建立,标志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第二节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 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建设新大学,洪堡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 教学与科研相 统一的原则,二、学术自由的原 则。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 教自由 ”和“ 学自由 ”。 莫利尔法案建立的两所大学: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 “威斯康辛思想 ”遂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载入高等教育发展史册。第三节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通儒院开设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 211 工程 ”,即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 985 工程 ”即 ,开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第三章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第一节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基础第1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 为什么说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第二节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 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2)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发达国家7%,发展中国家 47%,贫困国家4%。第三节高等教育发展的科技基础五五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基础五五五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第四章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第一节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高等教育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之所以会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主要是因为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劳动劳动生产力。社会经济增长与发展世界上也是一个生产力不断进行再生产和不断提高的过程,而生产力的再生产其内容无非是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及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其中,劳动力则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第2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因素。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人力资本论认为,教育在消灭贫困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社会中很大以部分收入分配差异是由所受教育的差异引起的;2)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减小; 3)对教育投资的增 加,可以提高全社会中劳动所得所占的比重,降低财产所得所占份额。 根据舒尔茨计算,美国 1929 1957 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应归因于教育。 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新方面。()第二节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价值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提升社会地位。第三节高等学校职能()1. 培养高级专门人 才基本职能2. 发展科学主 要职能3. 直接为社会服务 的高校职能的延伸和应用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第五章高等 教育目标第一节高等教育对象第3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 大学生的身心特殊性1)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2)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3)他们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4)他们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5)他们面对的压力也较大;6)他们的心里成熟度还不够高。第二节高等教育目标高等教育目标: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它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况。 高等教育目标性质:主观性质,相当的复杂性。 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评价激励作用) 制定高等教育目标的依据()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教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这些观点加以阐述。分析: 1)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为社会本位价值观。2)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的需要服务。3)社会本位价值观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4)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第4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体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但把社会视为个体的简单结合,使得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波动性,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学生个性的抹杀。5)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视作为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 世纪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第三节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体系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 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 。()第四节高级专门人才类型 19 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 属于英才(精英)模式 。() 学术人才专指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者。 实用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 通才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 专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第五节我国高等教育目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 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六章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第一节高等学校的专业第二节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第5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 课程:教学科目、教学活动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 和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高等学校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 2)探究性; 3)前沿性。 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第一种表达方式一层面:普通课程、专业课程;二层面:必修、选修;三层面:理论、实践;四层面:显性课程、隐形课程。第二种表达方式 1)学科课程; 2)关联课程; 3)融合课程; 4)广域课 程;5)核心课程; 6)活动课程。 学分制: 19 世纪 70 年代起源于美国,哈佛首先实行。第三节高等学校的课程资源高等学校的教材或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或讲 授提纲等,他们都是课 程内容的直接表达。 教材是教学大纲(学科课程)的具体化。()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它不是以尚未发现的食物或真理为对象,而是以他人或前人已经发现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简介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2)其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单独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知道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亦即再发现的过程。3)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具有时限的。 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 。()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第6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时间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原则。 孔子提出的 启发教学、因材施教 原则。 学记中国古代 第一部教育文献,指出 教学相长。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论述)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结合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统一的原则;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8)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由此知识点可以引出这样的问题:能否结合你所任教或所学专业对教学原则 体系加以评述。()答题要点: 1.什么是教学原则(解释概念)?2.教学原则体系的内容是什么(上述8 条)?3.选取教学原则中的2 3 条结合任教 学科或所学专业进行评述。其中第 3 点的答法参考如下:1)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博与专想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 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 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 ,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贯彻博与专相结合原则,对于教师同样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既有专业所长 ,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对专业中的某点懂一 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2)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第7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用过程教 育代替结论教育; 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 标。 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 大学教师应该“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知识和能力不成正比 。() 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什么意思?愤:学生处于困惑状态;启:老师知道学生,怎么去想;悱:学生想说心里话,表达不出来;发:老师指导学生把心里话说出来。 学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什么意思?教师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教师要给于学生启发,但又要保留余地。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形式与方法第一节 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在 17 世纪由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创立。 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 1862 年创办的 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有什么优缺点?()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 大教育对象; 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使班 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相观而善”的机会。缺点: 1)由于对班级进行的是统一的 教学,因而不能很充分的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2)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个别性特点更强,因此,班级授课制也就更加明显一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意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 别差异的关系,同时注意班级授课制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配合。 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是两种辅助的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场所的多样化。第8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环节 备课备什么?(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1)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内容 ,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2)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那里和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乃至于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上课大学上课不用讲究?或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即,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要点: 1)明确目标;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活跃。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活动的总和。() 教学方法定义: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 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高等学校常用(基本)教学方法选择题第一类:以语言船体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第二类: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以学生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 什么是讲授法,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定义: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基本要求: 1)明确的目的性; 2)内容的科学性; 3)内容的逻辑性; 4)语言的感染性。 演示法开始于 17 世纪的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它是直观和抽象想 结合原则的体现。 案例法是 美国哈佛大学 工商管理研 究生院于 1918 年首创的。 发现教学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由美 国教育家布鲁纳首先提出。 程序教学发端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 斯金纳提出。 “教学有法,但 无定法 ”。()第9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2)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3)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4)要依据教师自身的身体素质 ;5)要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及适 用范围; 6)要依据教学的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泛称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第一节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 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可从 19 世纪初算起,德国 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 统一”的原则。 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详细解析看书1)科学研究是 高校自身 发展的必然要 求;2)科学研究是 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学研究是 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重要手段;4)科学研究是 科学发展的基础;5)科学研究是 高等学校管理 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科学研究是 高等学校 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第二节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原则 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小问题)1)研究教育对象大学生;2)研究教学内容懂、透、化;3)研究教学方法。第三节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体系 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高等科研管理方法1)激励法主要是用奖励的手段调动科研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研人员充满热情、负有责任感地投入科研工作,以保证科研工作目标的实现。2)计量法是运动数学的方法对高校科研进行量化的管理。第10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第十章高等 学校教师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 1681 年,法国 “基督教兄弟会”神甫 拉萨尔于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做师资培训学校,开了 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 教师定义:是 履行教育教学的 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本质特征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 与教师相关的几个法律法规:法律法规颁布机构颁布时间学位条例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1980-02-12教师法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1993-10-31教育法基本法八届人大三次会议1995-03-18职业教育法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1996-05-15高等教育法九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1998-08-29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与价值 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即教师的三大基本任务或三项重要职能。()1)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1、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 2、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 3、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科研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3)服务社会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及素质要求 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 复杂性 决定了教师 对职业具有稳定持久的兴趣;2)教师劳动的创 造性 决定了教师 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的 示范性 决定了教师 具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4)教师劳动的 群体性 决定了教师 高度的协作意识。 “教学有法但无 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学生的“向师性”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第11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 “身教重于言教 ”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示范性 。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鉴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用于坚持真理。2)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3)文化知识素质: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4)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心理素质开朗的心胸、愉快的情绪。顽强的毅力。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权利的内容: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管理 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教育性”和“学术性 ”。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1)目标原则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效益性原则。第十二章高等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模式:1)集权模式; 2)分权模式; 3)并重模式。 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 中的学习经历 。() 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第12页共13页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教育法第十三章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为: 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只是意味着 接收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大量增加 。() 马丁 . 特罗认为,一个国家高等学校 在校学生人数占这个国 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 15% 以下,属于精英教育阶段;在 15%50%之间,属于大众化教育; 超过 50%,属于普及 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素质教育1. 概念:所谓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 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应。2. 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1)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职业的变动、岗位的转化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要求更突出;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对责任感,道德伦理提出新的要求;3)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4)人的发展要求:身心、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3. 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1)所有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2)一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必须得到培养。4. 素质教育的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5. 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6. 素质教育的重点:科学与人文。7. 素质教育的难点:发展情感。第13页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