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二世》中的“花园”意象探究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26789414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查二世》中的“花园”意象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查二世》中的“花园”意象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查二世》中的“花园”意象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查二世?中的“花园意象探究 摘要】“花园是西方文学中的典型意象,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莎士比亚频繁使用“花园意象表现戏剧中的政治、社会与道德等主题,具有特定的人文主义色彩。在历史剧?理查二世?中,莎士比亚将“花园政治化为英格兰的象征,通过描绘“花园的衰败隐喻理查二世统治时期的政治争端与社会状况,影射时下伊丽莎白女王政府面临的重重危机,具有警示作用。莎士比亚借用“花园和“园丁意象反对君权神授和王室内讧,主张君主在法律的约束下理性治国,使国家成为欣欣向荣、和谐有序的花园,并表达其对人类理想社会和完美道德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关键词】?理查二世?;“花园意象;“失乐园;人文主义;君权神授;伊丽莎白女王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2105-0024-02自然意象的运用是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表现方式,莎翁戏剧中的“玫瑰、“水、“太阳、“月亮、“暴风雨等自然意象,在戏剧的艺术时空中迸发出深厚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花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審美意象,是传统文化演进过程中不断充实丰盈的审美范畴,寄寓社会、政治、爱情、宗教与道德等主题,“花园在莎剧中共出现36次,其中历史剧达16次【1】。莎士比亚戏剧无非是对这一传统文学意象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把“花园比作国家最早出现于莎翁的历史剧,他创造性地将“花园政治化为英格兰的象征,借以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爱。“花园在?理查二世?中已不再是纯自然意象,带有政治寓意,被赋予纵横交错的时代信息,其中隐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对理解全剧至关重要。一、“上帝的创意:神话与现实的花园“花园最早的记载希腊七十子译本用“paradeisos指称花园,表示“乐园、纯真、完美等涵义。“花园意象植根于基督文化,伊甸园是其原型意象,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花园源自上帝伟大的创意,?创世纪?中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中,地上的伊甸园俨然是天堂的象征。它不仅是一个有形的自然乐园,更是一个无形的精神乐园,伊甸园的美好图景反映了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文艺复兴早期追求宁静和谐的艺术理想,几乎每一位文艺复兴作家笔下都写过花园,花园不再是现实中的花园,花园是回归往昔的伊甸园,是展望未来的天国乐园,被书写成向往美好未来的审美意象。正如罗塞尔百吉所说:“花园只有在表现信仰、实践愿望或充当意象时才存在【2】。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花园受欧洲大陆的影响,讲求和谐、对称、平衡、有序的艺术特点,通常按照传统的几何图形来设计和建造,花园一般呈方形,分为四等份,园艺之美在于比例、对称的一致性与协调性,正规花园normalgarden一般包括围墙、喷泉、花坛、草坪、树木、假山、凉亭、洞窟及动物等。伊丽莎白女王居住过的哈特菲尔德庄园就是这种典型的正规花园,风格古朴,恢弘廓大,以喷泉为中心,轴线对称,四个方向均有精心修建的门廊,园内有众多布局规整的小园和迷宫,四块花圃种植各类不同色彩和品种的花卉,供主人欣赏自然美景,愉悦身心。花园意象是圣经传统与历史现实的结合,是西方文学中的典型意象,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特性也间接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之中,包含着人们的情感寄托、审美体验和文化内涵,花园意象的蕴意也在承袭传统的过程中日趋丰富,向读者传达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表达了人类渴望美好生活、环境和谐的愿望,从而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花园意象所表现的社会、爱情、哲学、政治、宗教与道德等主题,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对花园境界的无比向往,研究“花园意象的深刻寓意对于我们解读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二、“残缺的花园:伊甸式理想的幻灭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作家认为一切花园都是对伊甸园的模仿【3】。柯林威尔柯克森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理查二世?中寓意丰富的“花园意象取材于中世纪的头韵体诗?菊花与预言家?【4】。?理查二世?第二幕第一场约翰刚特临终前赞美英格兰是“新的伊甸、“地上的天堂,可见伊甸园被莎士比亚政治化为英格兰的象征。命垂一线的刚特仿佛预见了英格兰和理查将要招致的命运,“伊甸成了国家和君主命运的预言,同时为故事后续的开展冲突埋下伏笔。理查在刚特病逝不久宣布没收其全部财产,并剥夺波林勃洛克的继承权,改判终身放逐。理查对外妥协,对内挑起争端,激化政治矛盾,刚特这一理想化的幻象旨在揭示英格兰陷入分裂的事实,英格兰已然成为一片荒芜的园地,“我们那座以大海为围墙的花园,我们整个的国土莠草蔓生,她的果树无人修剪,篱笆东倒西歪,花池凌乱无序,佳卉异草被虫儿蛀得枝叶凋残。国家的兴盛如同花园的繁茂,必须遵循神圣秩序,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一切都将陷入混乱。伦纳德迪安指出,这一场表达了建立伊甸园式国家的理想,希望通过一个能够“保持法纪、秩序和有条不紊的布置的亚当式国王,建立一个近似于伊甸园式国家的理想图景环境优美、自由平等、幸福和谐。这些都充分表达了莎士比亚眼中的理想社会和对开明君主制的向往,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莎士比亚戏剧利用象征普世理想的古老伊甸园复原黄金时代,展示一个全新的理想,然而现实中花园的遭遇预示着回归希望的渺茫,“在理想的过去之后,失去乐园的感觉和一个国家走向消灭被有力地表达出来【5】。花园从自然的妙手脱落,暗示着惨淡的社会现状,每一次消灭都是“失乐园的重演,?理查二世?充满了衰败与死亡的气息。失乐园的故事不断上演,花园意象的构建似乎探寻着回归的可能,关注现实花园的消灭也构成了花园意象的重要内容,以“失乐园反思社会与人生是?理查二世?创作的另一重要主题。作家们书写花园意象实际上是书写失落了的理想,莎翁以“失乐园的形式谴责王室内讧带来的深重灾难。?理查二世?无疑对伊丽莎白女王政府的统治具有警示作用,影射时下出现的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期间处于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中期,英国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社会局势无法控制,女王权力受到以玛丽为首的天主教势力的挑战。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伦敦街头难民成群,每天都有人被施以绞刑。这些都为社会骚乱、政局动乱预先埋下了火种,也蕴含了作家对当时社会背景与人类生存处境的思考,以及国家未来开展与君主治国之道的深切忧思,对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具有警世意义。三、“地上的亚当:园艺术与治国之術和谐花园的营造是神启与园艺家个人美德与才干相结合的产物。“园丁管理着整个花园,是花园中的重要意象。?理查二世?第三幕第四场中,王后把园丁称作“地上的亚当。园丁修枝割草以维持“共和国的平等,园丁的艺术就是保持“法纪、秩序和有条不紊的布置。现实生活中,园丁的重要任务就是铲除野草。莎士比亚认为国家如花园,而君主就如园丁一般,不仅应当仿效现实中精通园艺的园丁,而且更应仿效管理整个宇宙的神圣园丁,保持园内的秩序与和谐。园丁每年适时割破树皮,剪去旁枝,以免它们过于肥茂,而理查却宠信奸臣,生活奢糜,置国家于危难之中,最终陷入众叛亲离的下场。这一连续的隐喻掀开了两人政治命运中相互对照的一幕:局势正是“从理查的黑夜踏进波林勃洛克的光明的白昼。理查虽为英国王权的正统君主,但他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专制专制,恣意妄为,任凭花园国家的衰落而失去园艺师统治者的地位,如同被逐出伊甸园、失去上帝庇佑的亚当一样,成为“没有名字、“没有头衔,失去了圣膏、王冠、国家、亲信、军队、土地的末代君王。与此相反,波林勃洛克是一个合格而不合法的君王,他僭越神权,挑战君主权威,虽有悖封建王位继承道统,引发一系列政治失序,却赢得了管理国家的权力。理查正是因为过分看重不朽的“政治身体aBodypolitic的强大神性,对上帝赋予国王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过于自信,而忽略了自身可朽的“自然身体aBodynatural的脆弱与缺陷【6】。现实政治与上帝无关,是君主的英勇善战和政治德性的结合。理查仅仅满足于身体的不朽而非灵魂的不朽,对君权神授执迷不悟:“汹涌的怒海中所有的水,都洗不掉涂在一个受命于天的君王顶上的圣油,世人的呼吸决不能吹倒上帝所简选的代表。于是,被放大的王权造就了中世纪末期的暴君,阴谋、杀戮、弑兄、叛乱轮番上演,神权政治的巨大光环下埋藏着黑暗无边的人性深渊,整个王国内充满恐惧和不安。理查二世出现在英国中世纪历史舞台的尽头,在新旧交替、动乱不安的时代里,传统和变革发生了冲突,理查二世开启了兰开斯特和约克王朝之间的王位争夺战,成为中世纪安茹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整部作品中充满阴谋诡计、手足残杀、政权更迭,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的思想高度,总结理查二世丧国殒命的历史教训。同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在英国处于分裂边缘,面临重重危机,军事政治力量薄弱之时,伊丽莎白女王充当了一位好的园艺师,井井有条地治理好她的“花园,并提出“和睦、“团结的口号,维护好“花园内的秩序与和平。伊丽莎白女王四十四年的统治使处于都铎王朝晚期的英国防止了分裂的命运,王权得以稳固,经济大力开展,为英国跃升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底,成为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女王为花园的完美付出的不懈努力实际上是她对自身心灵完善的孜孜以求,她重塑了人间乐园,重现黄金时代的盛况,表达了莎士比亚时代现实世界中传统秩序的瓦解与重建,也是现实世界人们对自由、平等、变革、进步的向往与追求。花园是微缩的现实世界,揭示了全剧至关重要的三重悲剧:花园的残缺、理查的人生悲剧和英格兰的分裂格局,见证了民族的兴衰,反映了传统神权政治的危机以及现代政治建立过程中的困境。这里的花园,不仅仅是自然之物,而且还包含着对生命的体认、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性的呼唤,寄寓着政治、社会、人生与道德的多重意蕴。莎士比亚创造性地发挥了由“伊甸园原型意象所产生的艺术张力,并将西方圣经传统中的乐园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花园相融合。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囿于宗教教义,而是从历史长河中挑选出最精彩的片段,展现出真实的人性。参考文献:【1】SpevackMarvin.TheHarvardConcordancetoShakespeareM.Cambridg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1973.【2】RusselPage.TheEducationOfAGardenerM.NewYork:NewYorkReviewBookClassics,1962.【3】胡家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园林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