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孔子,人能弘道(上),这是一本让你全面了解孔子的书,孔子人能弘道(上)这是一本让你全面了解孔子的书,1,关于本书的评论,此书是对儒家这一人类历史上也许影响最广、流传历史最为悠久的伦理和精神传统的深思和启发式的阐述。它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并包含了许多有洞察的观点。,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前社长,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此书是有关孔子的最佳论著之一。无论是对学者还是普通读者,此书都应当作为介绍这位圣人的一本最佳书籍来推荐。,弗莱德,.,德尔梅亚(美国诺特丹大学哲学与政治学讲座教授),关于本书的评论此书是对儒家这一人类历史上也许影响最广、流传历,2,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在周朝晚期的春秋时代。,当时的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文明史了。周王已经成为木偶,被强势的诸侯任意摆布。同样,诸侯国内部的一些大臣的家族势力也威胁着诸侯国君。孔子的家乡鲁国就掌握在孟、叔、季三家手里。这三家是鲁桓公三个儿子的后裔,所以被称作“三桓”。上行下效,这三家之主也经常受到家臣的背叛和暗杀。所以孔子一辈子都在做的事就是如何让这个纷乱的礼崩乐坏的世界恢复秩序。,作为历史人物的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在周朝晚期的春秋时代。作为历史,3,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的陬(,zou,)地。祖上本是宋国的一个贵族,因受政治牵连逃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he,),其实叫孔纥,字叔梁。他的第一个妻子生了,8,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纳了一个妾,生了一个瘸腿的儿子叫孟皮(这个哥哥对孔子很好)。,60,岁的时候,他又娶了颜家的三女儿颜征在,他们在尼山许愿求子后生下一个前额凸成小山丘一样的儿子。于是取名孔丘,仲是老二的意思,尼是指尼山。,孔子,3,岁丧父,,17,岁时母亲也去世了。所以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小时候穷,所以啥破事儿都会一点。),孔子的出身,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的陬(zou)地。祖上本是宋国,4,孔子,15,岁有志于学,三人行必有我师。走进太庙,每件事都详细询问。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30,岁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年轻人跟着他学习了。,一生弟子,3000,,身通六艺者,72,人。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论语中提及的弟子有,22,人,至少,9,人担任重要官职。,3,人担任过季氏宰(季氏家族里的主管),这是当时鲁国不靠世袭而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了。孔子像苏格拉底一样,并不亲自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记载在,论语,当中。,孔子的生平,孔子15岁有志于学,三人行必有我师。走进太庙,每件事都详细询,5,孔子,很喜欢,当官,一直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令,据说只花了一年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随后被提拔为司寇(司法部长)。,55,岁时,孔子因为没有收到祭祀后的胙肉,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包括齐、卫、宋、陈、蔡,拜见了很多国君和大臣。一直没有被任用,而且还要经历大量的危险和困苦。,孔子的生平,孔子很喜欢当官,一直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公元前501年,孔子,6,68,岁时,孔子回到鲁国,此时他的学生已经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69,岁,儿子孔鲤去世,,70,岁最欣赏的学生颜回去世,,72,岁最爱他的学生子路被杀,,73,岁孔子去世。,孟子,84,岁去世,所以中国人说,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可见人们是多么崇拜孔孟。,孔子的生平,68岁时,孔子回到鲁国,此时他的学生已经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7,作为,开宗立教者,的孔子,作为开宗立教者的孔子,8,孔子和弟子游历到仪这个边关小镇时,仪封人(地方长官)求见。他见完孔子后出来对孔子的学生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是以木为舌的铜铃,专门用来教文的。古人说“文事备木铎,武事备金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夫子是上天派来教育大家的。”,孔夫子自己也深信肩负使命,曾不止一次的表示过天下的斯文,周礼的复兴都是上天安排给他的宿命,所以遇到任何危险他也不怕。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作为开宗立教者的孔子,孔子和弟子游历到仪这个边关小镇时,仪封人(地方长官)求见。他,9,孔子对神和来世的问题,持既怀疑又务实的态度。,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说“未知生,焉知死?”,但他又要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所以孔夫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知道,就不乱讲。孔子对子贡说过“如果我说死了的人还有意识,就怕丧礼太过铺张,还要活人殉葬;如果我说死了的人没有意识,恐怕不肖者会把死者随便丢弃。你想知道人死后有没有意识,当你死了你自然就知道了。”,人与天,孔子对神和来世的问题,持既怀疑又务实的态度。人与天,10,但孔子很重视祭祀,他对祭祀的支持,与其说是为了讨好祖宗的神灵,不如说是为了活着的人更有凝聚力。,儒家并不肯定祖宗的神灵是否存在,但儒家确知,这样的礼仪可以使人们由于共同的祖先而产生相互的认同感。,人与天,但孔子很重视祭祀,他对祭祀的支持,与其说是为了讨好祖宗的神灵,11,天命指的是天赋予人的某种使命或权力,而命则指无法摆脱的命运或客观的规律。非人力所掌控的便被看作是命。,孔子韦编三绝,把周易都读烂了。所以很多人认为孔子爱算命。,其实孔子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君子德行焉求福?,仁义焉求吉?”,天命与命,天命指的是天赋予人的某种使命或权力,而命则指无法摆脱的命运或,12,孔子以仁德为本,坚信尽人事而听天命,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孔子这里,人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上面和外面的命令。天从人自身内部显示出他的力量。,儒家的天人合一,是指通过人的积极参与来创造万物的和谐,它伴随着一种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天命与命,孔子以仁德为本,坚信尽人事而听天命,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3,在谈到为什么要为父母服丧三年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孔子所认为的人生意义首先是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出发的。父慈子孝,“慈”不用教,“孝”需要不断强调。“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人生的意义和创造不朽的现实都始于孝道,但不止于孝道。,孔子,5,岁的时候,鲁国的一位智者叫做穆叔的,就说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孔子讲:“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人只有首先实现在家中的意义和不朽,才能够追求在历史上的意义和不朽。,不朽与人生的意义,在谈到为什么要为父母服丧三年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14,作为,哲学家,的孔子,作为哲学家的孔子,15,孔子并不想成为一个哲学家,他只是在研究如何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所以儒家传统应当被理解为更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哲学:,追求智慧,而不仅仅是理性智慧。,作为哲学家的孔子,孔子并不想成为一个哲学家,他只是在研究如何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16,首先是“仁”的概念。,在论语中出现了,105,次,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概念。,仁者爱人。我欲仁,斯仁至矣。,就孔子而言,“仁”就是意味着一种使生物意义上的人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的品质,这种品质是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具备的。,人的字形表明“儒家强调这样一个预设,即一个人不能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存在。”,作为哲学家的孔子,首先是“仁”的概念。作为哲学家的孔子,17,德,是修炼仁的过程。以德来修炼,才能有所得。,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认为是道德金律的否定式表达。西方人说“己所欲,施予人”。其实孔子也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是一个通权达变的人,他曾经清楚的表述“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一定要怎么去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怎么去做。只要怎样做是合理恰当的,就怎么做。”,德者得也,德,是修炼仁的过程。以德来修炼,才能有所得。德者得也,18,礼是仁的载体。,哪怕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也可以带有礼仪的性质,而这正是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区别之所在。,礼者理也,礼是仁的载体。礼者理也,19,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仁是成为一个具有关爱之心的人,那么,学习礼仪就是学习关爱的行为方式。仁是电,礼就是电线。,“恭而无礼则劳(劳倦),慎而无礼则思(懦弱),勇而无礼则乱(闯祸),直而无礼则绞(刻薄)。”,礼,是让我们做到中庸之道的最佳修炼途径。,礼者理也,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20,礼的运用是建立在明确身份角色的基础之上的,孔子将“正名”看得特别重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是由“口”和“夕”组成的,夕是黄昏,天暗了,对方看不清自己,所以用口来介绍自己。这就是名。所以说名者明也。,名者明也,礼的运用是建立在明确身份角色的基础之上的,孔子将“正名”看得,21,中国的人际关系界定非常复杂,父亲家的,母亲家的都有各自的称呼。西方就叫做,uncle,,或者,grandpa,。,称呼的变化意味着关系的变化,我们把陌生人也会叫做“阿姨”或者“大伯”,这就是用名分来拉近距离。,所以孔夫子到一个地方去上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必也正名乎”。,先要把各个岗位的定义和职责理清楚。,名者明也,中国的人际关系界定非常复杂,父亲家的,母亲家的都有各自的称呼,22,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是居中,不偏向,不过头也不太少;,庸有三种意思,“平常”“用”和“经常”。,当中庸连起来用的时候,可以被理解为“持之以恒地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以获得能够总是击中目标的能力,就像一个优秀射手一样。”,孔子说子张和子夏两个人“过犹不及”,过分和不足同样不好。,中庸之道,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道,23,中庸之道不能被理解为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立场或者甘居平庸。,中庸要求避免过和不及这两种恶,而不是居于善恶中间。相反,中庸是为了达到最高的善的目标。“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用通俗的话讲叫做“合适到了最好。”,中庸的难度在于,它不是凭运气偶尔击中一次即可,而是要所有的条件下都达到合适的尺度。,所以要不断践行。一般人都可以偶尔做到中庸,与他人和谐。但难的是一直做到。所谓圣人,就是那种能够看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能在庸常的生活中体现出至善的人。,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能被理解为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立场或者甘居平庸。中庸,24,中庸被人误读,才会导致很多错误。,这是孔子的高明,也是孔子的漏洞。,但伦理学的问题就像射箭,如果没有射中目标,没有一个射手会埋怨为什么没有一条简单的规则可以使他百发百中。这难度就是射箭的乐趣,也是生活的乐趣。,中庸之道,中庸被人误读,才会导致很多错误。中庸之道,25,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孔子,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孔子,26,孔子不算一个成功的政治改革家。,他一生都在反对“僭越”,主张礼乐治国。,孔子治理的思路是“人口多起来,然后让他们富裕,之后教他们。”,孔子说领导一个国家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主张减税,“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就好像用水来调水,和就是用各种作料和水来调成汤羹。保持差异是和谐的必要前提。,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孔子,孔子不算一个成功的政治改革家。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孔子,27,孔子也讲究无为。,他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舜只需要庄严端正地坐在那朝南的位置上罢了。所谓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它主要是指在做事的时候能够无需勉强和费力。道家的无为是指顺其自然,达到物我无分的境界。而孔子的无为则主要是以德带动礼仪来实现预期的目的。,内圣外王,孔子也讲究无为。内圣外王,28,孔子认为礼乐比法律更重要,官员的品德和才干比既定的程序更重要。,孔子相信正直和公正的力量,,“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孔子,70,岁以后“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无需选择的自由。,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能达到这种不忧不惧的状态,是因为不惑。不被外在所决定的。内在达到这样的境界,外在才能各安其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