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导论,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任课教师:蔡晓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答疑时间:周四下午,13,:,00-15,:,00,,经济学院办公楼,307,室,联系电话:,55665293,Email,:,教学内容,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概述,第三章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第四章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第五章公司内贸易与技术转移,第六章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第七章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第八章跨国公司与中国,课程设置,考核形式:讨论,+,小作业,+,期末考试(闭卷),比例:课堂讨论,20%,,小作业,20%,,期末,60%,试卷结构:是非题,20%,,简答题,30%,,分析题,30%,,论述题,20%,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赵春明 编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张纪康,,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万晓兰、汪威毅,,跨国公司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Markusen: Multinational firms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Barba-naveretti and Venables: Multinational firms in the world economy,教学目的,为什么要研究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发展?,贸易和投资一体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FDI,情况?,跨国公司为什么要来中国投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200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中国,23,家企业入选,案例一:青岛海尔,走出去,海尔的发家史,海尔集团是从一个濒临倒闭的生产电动葫芦的集体小厂发展起来的。,1984,年,1,月,1,日,青岛东风电机厂和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即是海尔集团的前身。经过,20,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已经从当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达,600,多亿元的全国最大的家电企业集团。,海尔的成就,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在,2001,年第,2,期美国,家电,杂志公布的世界家电行业十强排行榜上,海尔集团名列第九位。被美国,家电,杂志列为全球家电十强的,有三家美国公司、两家欧洲公司和四家日本公司,其中美国惠而浦公司名列榜首。,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实现中国品牌零的突破。,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荣居第,26,位。,2004,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选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张瑞敏排名第六位,是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家中排名最靠前的。,海尔模式在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七所商学院共做了,16,个案例,涉及企业兼并、财务管理、企业文化方方面面,特别是颇具权威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为海尔做的市场链案例已被纳入欧盟案例。,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四丁目这一黄金地段点亮,这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在东京银座竖起的广告牌,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影响力上升的标志。,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在这一阶段,海尔以名牌战略为核心,以质量管理为切入点,坚持实施精细化、零缺陷的高质量标准,实现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目标。,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中国电冰箱市场增长很快。当时全国有,100,多个牌号的冰箱参与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盲目扩大规模,追求产量,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海尔认为,要在市场竞争中后来居上,脱颖而出,必须从抓质量入手,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出冰箱行业的中国名牌。,海尔以砸冰箱的方式来对待冰箱质量上的哪怕是非常细小的毛病,以让全体职工牢固树立零缺陷的质量意识;,同时,采取全面质量管理和“日清日高”等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1988,年,海尔获得了我国冰箱行业第一枚质量金奖,“,国家优质金奖”;,1990,年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获得了全国首批“全国十大驰名商标”称号。,在,1992,年,6,月德国权威机构对本国市场各种冰箱质量的检测中、海尔冰箱以,8,个“十”获全优,取得了第一名,而海尔集团技术引进的伙伴,德国利勃海尔的产品以,7,个“十”屈居第二。海尔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使海尔冰箱至今仍然保持全国冰箱质量第一名的纪录。,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1,月到,1998,年,12,月。,这一阶段,海尔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方针,做好一个产品,再做另一个产品,将产品线由单一的冰箱扩展到绝大部分家电领域;同时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实施市场国际化。在相继进入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等行业的过程中,海尔善于将自己良好的管理模式移植到相关领域,并在相关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自己的经营理念,丰富海尔管理模式的内容。,如海尔在洗衣机行业创新性地提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的经营理念,推出了针对夏季市场的“小小神童”等一系列新型洗衣机,深受市场欢迎;针对西南地区消费者用洗衣机洗地瓜、花生的情况,海尔提出“消费者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迅速开发出既能洗衣服,又能洗地瓜、花生的“海尔,大地瓜”洗衣机,深受西南地区农村市场的欢迎。,在空调行业,海尔率先开发出负离子健康空调和变频空调,并推出“无搬动星级服务”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海尔品牌的服务内涵。,在多元化的过程中,海尔还创新性地提出“吃休克鱼”的低成本扩张战略思想。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用海尔的管理模式和品牌优势,激活那些硬件(设备、人员)不错,软件(经营理念、管理能力)不强的“休克鱼”。,通过海尔文化的移植,先后成功并购青岛红星电器厂、黄山电视机厂、西湖电视机厂、顺德洗衣厂、武汉冷柜厂等,18,家企业(亏损总额达,5.5,亿元),并使之迅速起死回生,成为海尔集团征战市场的生力军。,1998,年,海尔集团的主导产品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39.7%,、,50%,、,37.1%,、,34.8%,,高居同行业榜首。,与此同时,海尔开始突破“中国,世界”的市场对应观念,建立完整的全球市场观念,通过产品质量的认证化、销售的名牌化,推进海尔市场的国际化。,1992,年,4,月,海尔集团获得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1996,年,8,月,海尔集团获得,ISO1400,国际环境管理认证,也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1996,年,11,月,海尔集团获得欧盟,EN45001,实验室认证。,1998,年,6,月,获加拿大,CSA,全权认证,这意味着海尔集团的冰箱、冷柜等家电产品,只需由海尔集团技术中心检测合格,即可自行对其产品颁发,CSA,证书,并获中国商检的出口免检。,海尔还相继取得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美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共,18,类产品认证,产品可直接出口到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在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之后,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首先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海尔国际化品牌,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1990,年,海尔率先打入美国市场,经过几年的开拓,海尔品牌已在美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到,1998,年,在美国销售的,184,升以下的冰箱中,有,20%,来自中国海尔。海尔洗衣机以连续无故障运行突破,7000,次的测试成绩,大大超出了,5000,次的国际最高标准,大批量出口到家电王国日本。日本全国进口的全自动洗衣机,,61%,来自海尔。在德国,中国海尔电冰箱始终居于亚洲出口德国第一名;在欧盟,海尔空调为中国出口欧盟第一名。,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海尔集团坚持创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牌的战略,出口产品都打上中国海尔自己的品牌,通过高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1996,年,6,月,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海尔集团优质服务顶级荣誉“五星钻石奖”,海尔集团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家电企业。,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建立市场信誉之后,海尔集团大力推进国际市场布局的多元化。先后在海外市场发展了,62,个海尔产品经销商,销售网点达,30000,多个,产品出口,87,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网点达,1800,多个。,海尔集团还在中东的迪拜和欧洲的德国分别建立“国际物流中心”,以保证各国经销商及时供货。,1998,年,110,月,虽然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海尔的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保持领先地位,而且出口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144%,、,183%,和,134%,,实现了,3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第三阶段从,1999,年,1,月开始到,2005,年底,是海尔实施跨国经营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海尔贯彻实施三个三分之一的发展战略(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目标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1999,年,4,月,海尔美国工业园破土动工。,2000,年,3,月,美国海尔正式竣工投产。海尔不仅把生产基地设到美国,而且还开始在美国实施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美国海尔的设计中心设在洛杉矶,以利用那里密集的智力资源,设计能够满足美国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生产中心设在土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南卡州;销售中心则设在商业信息集中的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2003,年荣获全美产品设计“金锤”奖。,2004,年,7,月,1,日,美国,Target,连锁店与海尔联合在纽约创下了,7,小时内销售,7000,台空调的惊人纪录。,海尔在美国的社会贡献得到当地认可和称赞。为表彰海尔对南卡投资和对当地发展所做的贡献,开姆顿市所在的,Kershaw,县政府将,2001,年的“社区贡献奖”颁发给了海尔;,2002,年,南卡州政府更授予海尔美国工厂“创造就业奖”。,继美国海尔之后,海尔集团又相继建立了欧洲海尔、中东海尔、亚太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海尔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五个方面的全球化。,设计的全球化,目前海尔已在海外建立了,10,个设计中心和,16,个全球信息中心,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在海外建立设计中心的目的是整合这些国家的优势资源,以提高海尔的全球竞争能力。,采购的全球化,海尔每天购进的原材料就达,26,万种,为了寻求最好的供应商,海尔利用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招标采购。目前海尔供应商中仅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就有,44,家。为了建立牢固的供应商体系,海尔建立了两个工业园以吸引国际大公司投资配套。海尔对供应商体系的要求不仅仅是供货,而且还需要参与产品的前端设计,融入海尔的市场化链条。,制造的全球化,海尔目前在全球有,8,个工业园,其中,2,个在国外(美国工业园和巴基斯坦工业园)。在全球拥有,50,个工厂,其中海外工厂有,13,个。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制造基地可以最快的速度向全球客户提供产品。,营销的全球化,海尔分布在全球的,40000,多个营销网点和,12,家海外销售公司,正在努力实现全球营销活动的互动、发展和创新,美国公司的一些好的销售经验可以被欧洲公司学习,欧洲公司好的经验可以被中东公司采纳。海尔经常召开互动会,通过相互交流,让每一个地方都发展起来,然后再搞新的创新。这些措施使海尔集团的全球销售额迅速增长。,资金运作的全球化,2002,年,海尔集团利用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业逐渐开放的机会,联手纽约人寿和巴黎银行相继成立了两家中外合资企业,进入保险业和银行业。此前,海尔集团已经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海尔在国内,A,股已有,1,个上市公司;,2001,年底,在香港主板市场,通过入主“中建数码”,成功实现了在香港的借壳上市。,按照计划,在未来海尔美国公司将争取在纽约上市,海尔欧洲公司将争取在米兰上市。海尔发展金融业务的目的是实现产业与金融的紧密结合,通过产业和金融这两个车轮,驱动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快速发展,从而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产业和金融优势的新型跨国公司。,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世界,500,强公司名单,2006,年度,1-50,名,案例二:大众汽车,狼来了,大众简史,大众汽车集团成立于,1938,年,总部设在德国下萨克森州沃尔夫斯堡市,是世界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集团目前拥有,8,大著名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德国)、奥迪(德国)、兰博基尼(意大利)、宾利(英国)、布加迪(法国)、西亚特(西班牙)、斯柯达(捷克)、大众汽车商用车(德国)。,在德国、比利时、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日本和中国等,20,多个国家建有,68,家全资和参股企业,业务领域包括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服务、汽车零邮件、汽车租赁、金融服务、汽车保险、银行,,IT,服务等;同时集团在全世界各地设有联络机构和销售与服务网络。,2003,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的产销量,501.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12.1%,)。产销量在欧洲仍然高居榜首,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西欧,每,5,辆车中就有一辆来自大众集团。在中国,大众汽车集团取得了超过,36,的增长水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两家汽车企业正式生产轿车,一个是生产“上海”牌轿车的上海汽车厂,另一个就是每年生产几十辆“红旗”轿车的中国“一汽”。到,1985,年,“上海”牌轿车一共生产了,47000,辆,在,20,多年间一直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居中国轿车保有辆之首。,但,20,世纪,80,年代初当国门打开之际,随着外国轿车的涌入, “上海”牌轿车失去了昔日凤凰的光环。引进技术资金、借鸡生蛋,已逐渐成为当时中国发展轿车工业的战略决策。,1984,年,10,月,大众汽车公司与上海汽车公司签署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总投资,3.87,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1.6,亿元,中德双方各占,50,,合资期限,25,年,生产桑塔纳轿车,年产,3,万辆。,1985,年,2,月,1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当时中国境内最大的合资公司。,1990,年,11,月,10,日,大众又与位于中国北部长春的一汽在北京签署合资经营年产,15,万量“捷达”轿车的合同,项目总投资,42,亿元人民币,大众与一汽投资比例为,4,:,6,,合资期限,25,年。,1991,年,2,月,8,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两家合资公司的成立使大众公司在中国“三大三小”轿车项目中占据了“两大”,一汽和上汽,以至于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中国轿车市场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三大三小两微”:一汽、二汽、东风;北京切诺基、天津夏利、广州标致;长安奥拓、云雀。,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合资公司,上海大众成立以来得到了中央政府和上海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都先后视察过上海大众,德国两任总理科尔和施罗德也先后参观,访问过上海大众。,2002,年,4,月,12,日,中德双方在德国汉堡又举行了协议签约仪式,将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延长至,2030,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出席了签字仪式。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上海大众进入了新一轮发展的历程。,2004,年,5,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访问德国期间,参加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关于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新增,1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的合同签字仪式。这是上海大众第六次增资。,根据新的增资合同,增资后上海大众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8,亿元人民币,资产总值近,300,亿元人民币,拥有三个轿车生产厂,一个发动机厂和一个国内最先进的轿车技术开发中心,,2003,年产销量分别达到,40.5,万辆和,39.6,万辆,累计生产轿车超过,260,万辆。,一汽大众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按经济规模集中投入一次建成的大型轿车工业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27,万台发动机、,18,万台传动器的生产能力,同时实现部分整车、总成及零部件的出口。,2003,年一汽大众公司全年销售轿车,298000,辆,同比增长,55,。,2003,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首次接近,70,万辆大关,达到,697961,辆,同比增长超过,36,,远远超过了大众汽车在德国本土,60,万辆左右的销量。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拥有两个整车厂、五个分厂、两个发动机厂、五条生产线、全国近千家经销商、八大车系数十种车型,产业布局可谓恢宏。因而大众汽车有信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中国汽车市场的龙头地位。,十年来大众在华市场份额,“,天时”,“,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归功于它占尽了“天时”之便。大众汽车率先投资中国,在日本丰田、美国通用跚跚来迟的时候,它已经稳稳占据中国车市的半壁江山。,“,天时”,到众人看不到前景的地方寻求希望,需要超前的战略眼光。大众汽车公司正是凭借其超前的战略眼光,独具慧眼,最早选定当时其他的汽车生产商只愿去销售整车而不愿来投资生产的中国市场,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实现整车当地化生产的国外著名汽车生产商,而占尽先机,使得大众在中国轿车市场上一直坐上“头把交椅”。,“,天时”,在面临丰田、通用等世界其他汽车巨头严峻挑战时,,2003,年,6,月大众汽车主动全线出击,凭借其在中国十多年积累的市场经验,成功打响震撼业界的“卫冕”闪击战,使其当年在中国的销量接近,70,万辆而超过在德国本土的销量,保住了“头把交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大众忾车的“天时”因素。,“,地利”,大众公司在中国巾场上取得巨大成就,还归功于它占尽“地利”之便。大众公司分别在中国南部和北部各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位于南方的上汽和位于北方长春的“一汽”,一南一北,基本垄断了中国轿车市场。,“,地利”,大众公司在中国南北方成立两家合资公司,使得大众公司在中国的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中占了两个,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大众公司基本垄断中国轿车市场的局面。,“,地利”,另外,在中国南北方成立两家合资公司,生产不同品牌的轿车,相互竞争,这样就绐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有利消除消费者的抵触情绪,从而扩大整个轿车的消费量。,“,地利”,在,2003,年,6,月的“卫冕”闪电战中,“大众军团”通过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南北两翼钳型攻击中国汽车市场,攻击丰田、通用等“美日军团”,可谓占了地利之便。,“,人和”,大众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就,还归功于“人和”因素,大众与中国政府进行了充分、深入的合作,打好了政府公关牌。,“,人和”,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相当脆弱,,10,年间轿车进口量为,35,万余辆,中国政府部门最焦虑的是如何用国产车代替进口车。德国大众深刻领悟中国领导意图,始终高举“帮助中国建立民族汽车工业”的旗帜,拼命推进国产化,把桑塔纳打扮成近乎,100,的中国车,同时埋头扩大桑塔纳的生产规模。此番用意探得中国政府赞赏。在公车主宰中国汽车消费时代,大众桑塔纳和奥迪都是公车的首选车型,几乎成为政府机关的指定车型。,“,人和”,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同时宣布,,1996,年以前,中国不再审批新的轿车整车项目,但中国欢迎各国在轿车零部件方面的合作。这一政策为大众公司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实际上将其他的竞争者拒之门外,加上国内生产商的弱小,已事实上造成了大众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可以这样说,大众公司成功的第一步是打了很好的政府公关牌。,“,人和”,大众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进军一个全新的市场,尤其是那些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搞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有多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