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欧洲联盟,1、简况,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EEC)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初由法国、原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订罗马条约,于正式成立。欧盟现有28个国家,即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芬兰、奥地利、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欧盟 的宗旨,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和持久进步,并通过实行最终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2、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1)欧洲经济共同体阶段关税同盟,罗马条约,规定,建立关税同盟;,罗马条约,核心内容:成员国之间分阶段削减直至全部取消工业品关税和数量限制,实现自由流通;逐步实现统一对外关税税率。,2,)欧洲共同体阶段(,EC,)共同市场,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总称。,1965,年这,3,个机构统一,于,1967,年生效实施。,1985,年,签订,单一欧洲法案,规定,建立统一欧洲市场。,3,)欧洲联盟阶段(,1993,年以后),1991,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马斯特里赫条约,,目标在,1999.1,建成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实行单一的货币;,1993.11,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政治机构。,“,欧元,”,正式成为欧盟统一的货币。并于,2002.,开始流通,法、德、意、比、荷、卢、西、葡、奥、芬、爱尔兰,11,国首批进入欧元区。,3.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一次扩大(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和丹麦,第二次扩大(1981年1月1日):希腊,第三次扩大(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第四次扩大(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和奥地利,第五次扩大(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10个东中欧国家。,第六次扩大(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4.欧盟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经济发展停滞,复苏乏力。,二、货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欧元作为欧盟的统一货币(在27个欧盟成员国之中已有16个加入欧元区),从2000年问世以来,已发展成当今国际市场上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欧元一方面要应付美国利用汇率转嫁危机而形成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内部机制欠缺的沉重拖累。欧元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它只是一个“货币联盟”,而财政政策依然掌握在各个成员国的手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两者无法配合实施。,三、发展模式愈益难以为继。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欧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愈来愈大。现在,它不仅面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四、推进一体化缺乏后劲。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国、法国联手发挥“火车头”作用。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德、法两国的经济发展都遇到困难,而欧盟的过速扩大更加重了德法两国带动整个欧盟经济发展的负担,力不从心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再有,由于成员国在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中所处地位不同,追求的利益也有差异,因而在涉及一体化各方面举措上要想协调一致就更加困难。,二、亚太经合组织(APEC),1.成立背景,亚太经合组织诞生于全球冷战结束的年代。20世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同时,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组织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2.发展历程,初期阶段,(1989-1992年),这一阶段APEC建立了它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基本构架。第一、二届双部长会议上,各方就致力于地区自由贸易与投资和技术合作达成了某些共识,确定设立10个专题工作组开展具体合作。1991年召开的汉城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它作为APEC的基本章程,首次对该论坛的宗旨、原则、活动范围、加入标准等做了规定。1992年的曼谷会议决定在新加坡设立APEC秘书处,由各成员认缴会费,使APEC在组织结构上进一步完善。,快速阶段,(1993-1997年),自1993年,APEC从部长级会议升格到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展进程加快。1993年一1997年这5年,每年都有新的进展,解决了区域合作所面临不同问题,是APEC进程的“五步曲”。例如:1993年解决了“APEC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994年解决了“APEC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995年解决了“APEC应该怎么做”的问题;1996年制定了具体的合作蓝图。,调整阶段,(1998至今),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APEC进程,危机的受害者开始对贸易投资自由化采取慎重态度,在APEC内部,始于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3.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特点,1)成员国的广泛性,亚太经合组织是截止2014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APEC成员国的广泛性是世界上其他经济组织所少有的。APEC的21个成员体,就地理位置来说,遍及北美、南美、,东亚,和大洋洲;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既有发达的工业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就社会政治制度而言,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就宗教信仰而言,既有基督教国家,又有佛教国家;就文化而言,既有西方文化,又有东方文化。成员的复杂多样性是APEC存在的基础,也是制定一切纲领所要优先考虑的前提。,2)独特的官方经济性质,APEC是一个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在此合作模式下,不存在超越成员体主权的组织机构,成员体自然也无需向有关机构进行主权让渡。,坚持APEC官方论坛的性质,是符合亚太地区经济体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多样性、文化传统多元性、利益关系复杂性的现实情况的。它的这种比较松散的软合作特征,很容易把成员体之间的共同点汇聚在一起,并抛开分歧和矛盾,来培养和创造相互信任及缓解或消除紧张关系,从而达到通过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以实现通过发展促和平的愿望。,3)开放性,APEC是一个开放的区域经济组织。APEC之所以坚持开放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APEC大多数成员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以加工贸易或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发展战略。这样的发展战略所形成的贸易格局使这一地区对区外经济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而采取开放的政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贸易长处,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区域外的歧视政策而缩小区域外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APEC成员体多样性,及其实行的单边自由化计划也客观要求它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4)自愿性,由于成员国之间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差异,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方面要想取得协商一致是非常困难的,APEC成立之初就决定了其决策程序的软约束力,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安排。不具有硬性条件,只能在自愿经济合作的前提下,以公开对话为基础。各成员国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与承受能力对具体产业及部门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自行作出灵活、有序的安排,并在符合其国内法规的前提下予以实施,这就是所谓的单边自主行动(IAPs)计划。,5)松散性,a没有组织首脑。b没有常设机构(各成员国轮流举办。2001年7月在中国上海举行非正式首脑会晤,这是自该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对让世界了解中国,展示中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c对成员国的约束力较小。,4.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第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3年11月20日在美国西雅图的布莱克岛举行。会议讨论了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及区域间的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等3个议题,并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3,第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4年11月15日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简称茂物宣言),确立了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提出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不迟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发展中成员分别不迟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表。,第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5年11月1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会议讨论和制定了旨在顺利实现茂物宣言的行动方针,并为区域内的长期合作构筑框架。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行动宣言(简称大阪宣言),通过了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大阪行动议程。,第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6年11月25日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从憧憬到行动,通过了实施贸易自由化的马尼拉行动计划和指导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框架宣言。,第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7年11月2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会议讨论了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等问题。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联系大家庭。,第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8年11月18日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走向21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和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第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9年9月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会议最后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奥克兰挑战,并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加强竞争和法规改革的原则和妇女融入亚太经合组织框架等文件。,第8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0年11月16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经济全球化、新经济、次区域合作、经济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和石油价格等问题。会议最后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造福社会和新经济行动议程。,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2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形势的看法,以及对推进APEC合作进程的主张。与会领导人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911”事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通过并发表了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上海共识和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文件。与会各成员领导人还利用午餐会就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第1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2年10月26日至27日在墨西哥的洛斯卡沃斯举行。会议发表了领导人宣言等文件。5,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3年10月20日至21日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在多样性的世界,为未来建立伙伴关系”。会议结束时发表领导人宣言,决定加强伙伴关系,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保障民众和社会免受安全威胁,并能从自由开放的贸易中充分受益。,第1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5年11月19日在韩国釜山闭幕,通过有关防治禽流感及推动世贸组织(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的首脑宣言。,第1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6年11月17日至19日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议主题为“走向充满活力的大家庭,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7年9月8日至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大家庭建设,共创可持续未来”,主要讨论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多哈回合谈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议题。,第1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