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教学课题,:,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 美洲板口线虫(钩虫),教学目标:,1.掌握,钩虫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2.熟悉钩虫的实验诊断。,3.了解钩虫的流行与防治。,教学重点:,钩虫卵、生活史特点、致病作用,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二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钩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估计有9亿之多。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钩虫(hookworm)简介,一、形态,1 成虫(Adult):,约1cm,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其前端较细,有一口囊。,腺体: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咽腺3对,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胶原酶排泄腺1对,主要分泌蛋白酶,两种钩虫成虫体形比较,两种钩虫成虫鉴别:,鉴别点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体形“”形 “”形,2、口囊 两对钩齿 一对板齿,3、交合伞 圆形 扁圆形,4、背辐肋 远端分支,每支分3小支 基部分支,每支分2小支,5、交合刺 两刺末端分开 两刺合拢,美洲钩虫口囊,美洲钩虫外形,十二指肠,钩虫外形,十二指肠,钩虫口囊,犬钩虫口囊,两种钩虫成虫的口囊区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钩虫交合伞、刺,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头腺,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阻止宿主肠壁伤口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 吸血。,咽腺,分泌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排泄腺,钩虫,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56763540,m,卵壳薄,内含有48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或卵内细胞可分裂为多个,成为桑椹期,甚至发育为幼虫期。,虫卵口诀:钩虫卵长椭圆,无色透明暗光看;,卵壳很薄象条线,四个细胞在里面。,3、幼虫:,1)杆状蚴:前端钝圆后端尖细,有口孔,2)丝状蚴(感染期蚴):,口孔封闭,2.幼虫,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杆状蚴,丝状蚴,2,二、生活史,1.发育过程,成虫,(人小肠),虫卵,随粪排出,体外发育、,(24H)孵出幼虫,(48H)第一期,杆状蚴,、蜕皮,5-6天 第二期,杆状蚴,,蜕皮,丝状蚴,,口孔封闭,,感染期蚴接触皮肤,钻入人体,入血,到右心,,经肺,肺泡,支气管,咽胃小肠,成虫,。,2.生活史特点,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2)感染阶段,丝状蚴,3)感染方式,经皮肤粘膜,4)具有移行现象,皮肤粘膜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三、致病,(一)幼虫致病,1、钩蚴性皮炎(对皮肤损伤):,好发部位:手、足背指趾间,烧灼、奇痒感丘疹水疱,疹脓疱结痂、脱皮、自愈,钩蚴性皮炎,2、对肺损伤:,钩蚴性肺炎、钩蚴性哮喘,(二)成虫致病作用,1、贫血:,本身吸血、边吸血边排血,1)原因,分泌抗凝血物质,延长凝血时间,常更换咬附部位,新旧伤不断渗血,铁质、蛋白质不能及时补充,2)性质: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3)症状:,轻者:皮肤蜡黄、粘膜黄白、头昏眼花等,严重:,儿童:影响发育、侏儒症,女性:月经紊乱、闭经、不孕,孕妇:流产、早产或死胎,男性:不育,2、损伤肠粘膜、引起消化道症状,3、异食症:与缺铁有关,4、婴儿钩虫病,(二)成虫致病作用,四、实验诊断,1.粪便检查虫卵:,1)饱和盐水漂浮法,2)直接涂片法,3)虫卵计数法,2.钩幼培养法,3.查成虫,4.免疫学检查法(ID、IFA、ELISA 等),钩虫,五、流行,1.分布 有虫卵污染土壤的机会,2.流行因素 有虫卵发育的条件,有人与钩蚴接触的机会,钩虫,六、防治原则,1.控制传染源,包括病原治疗与对症治疗,驱虫可选广谱驱肠道线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噻嘧啶、噻乙吡啶。严重贫血的钩虫病患者,首先要纠正贫血,如服硫酸亚铁或10%枸橼酸溶液,加服稀盐水或维生素C,有利于铁剂吸收,贫血纠正后进行驱虫。,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思考题,1.描述钩虫卵形态。,2.十二指肠钩虫外形呈,口囊内有 钩齿;美洲钩虫外形呈,口囊内有 板齿。,3.钩虫具有一对,可分泌。,4.钩虫的生活史特点是什么?,5.钩虫对人类有哪些危害?,6.钩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其性质是。,7.查钩虫卵采集的标本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是。,8.钩虫的流行因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