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重点学习内容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

上传人:xue****ang 文档编号:252988089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3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重点学习内容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模块重点学习内容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模块重点学习内容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模块重点学习内容,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1,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他少年时就父母双亡,生活困难,曾靠乞讨为生,还经常受到某些泼皮的欺凌,胯下之辱讲的就是韩信少年时被泼皮强迫从胯下钻过的事。,后来他投奔刘邦,展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为刘邦打败了楚霸王项羽立下汗马功劳,开创了刘汉皇朝四百年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韩信点兵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一、“韩信点兵”的故事与孙子算经中的题目,2,相传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双方大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而汉军也有伤亡,只是一时还不知伤亡多少。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准备清点人数。当行至一山坡时,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韩信驰上高坡观看,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经十分疲惫了,这时不由得人心大乱。韩信仔细地观看敌方,发现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不一会儿,值日副官报告,共有1035人。他还不放心,决定自己亲自算一下。,1.“韩信点兵”的故事,3,韩信阅兵时,让一队士兵5人一行排队从他面前走过,他记下最后一行士兵的人数(1人);再让这队士兵6人一行排队从他面前走过,他记下最后一行士兵的人数(5人);再让这队士兵7人一行排队从他面前走过,他记下最后一行士兵的人数(4人),再让这队士兵11人一行排队从他面前走过,他记下最后一行士兵的人数(10人)。然后韩信就凭这些数,可以求得这队士兵的总人数。,思考题:,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韩信好像非常重视作除法时的,余数,。,“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余数”,是小学数学的内容。现在,每个学生都具有这样的基础,但能否会运用就有差别了,你能够分析它吗?,4,约成书于四、五世纪,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代都不清楚。现在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则,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2.孙子算经,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孙子算经,5,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数”的题目:,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2,,五五数之剩3,,七七数之剩2,,问物几何?,孙子算经中的题目,这里面又有什么秘密呢?题目给出的条件,也仅仅是作除法时的,余数。,6,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二二数之剩1,三三数之剩2,四四数之剩3,五五数之剩4,六六数之剩5,七七数之剩6,八八数之剩7,九九数之剩8,问物几何?,二、问题的解答,1先,从另一个问题入手,思考:,此问题是否比原问题简单些吗?,7,再从中挑“,用5除余4,”的数,,一直筛选下去,舍得下功夫,就一定可得结果。并且看起来,解,还不是唯一的;可能有无穷多个解。,1,3,5,7,9,11,13,15,17,19,21,23,(用2除余1),5,11,17,23,(用3除余2),11,23,(用4除余3),1)筛法,思考一下:解题的思路是什么?,8,当问题中有很多类似的条件时,我们先只看其中两三个条件,这就是,化繁为简,。,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在简化时仍然,保留了原来问题的特点和本质,,那么简化就,“不失一般性”,。,学会“简化问题”与学会“推广问题”一样,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化繁为简的思想,寻找规律的思想,把我们的解题方法总结为,筛法,,是重要的进步,是质的飞跃找到规律了。,筛法是一般性方法,还可以用来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9,化繁为简,我们还是先看只有前两个条件的简化题目。,1,3,5,7,9,11,13,15,17,19,21,23,25,(用2除余1),5,11,17,23,(用3除余2),上述筛选过程的第一步,得到:,1,3,5,7,9,11,13,15,17,19,21,23,25,其实是列出了“,用2除余1,”的数组成的数列。这个数列实际上是用,带余除法,的式子得到的。,2)公倍数法,10,对任意给定被除数,a,,不为零的除数,b,,必唯一存在商,q,和余数,r,,使,所谓“,带余除法,”,是指,整数,的如下“,除法,”:,当余数,r,=0时,则,a=bq,,称为“,a,被,b,整除”,或“,b,整除,a,”,这是通常除法“”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所以,带余除法是通常除法的推广。,11,就是“带余除法”的式子.,当取 时,用上式求得的,x,正好组成上述数列,1,3,5,7,9,11,13,15,17,19,21,23,25,设这样的数为,x,,则 。这里,x,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商,1是余数,且 。,回到求“用2除余1的数”的问题。,12,接着从中筛选出“用3除余2”的数,就是挑出符合下面“带余除法”表达式,的数,这里 可取0,1,2,3,4,,再继续做下去.,如果我们不分上面两步,而是一上来就,综合,考虑,两者,,则就是要解联立方程组,13,那么,为了解这个方程组,除了刚才的筛法外,还有没有更加巧妙的解法?,我们考察上边两个方程的特点,发现,两个“带余除法”的式子,都是“,余数比除数少1,”。,于是想到,如果,把被除数再加1,,不是余数就为0了吗?换句话说,不是就出现,整除,的情况了吗?,于是把上边每个方程两边都加上1,成为,14,这说明,,x+,1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因此,它是2与3的公倍数。由此想到,对整个问题寻找规律。,再看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二二数之剩1,三三数之剩2,四四数之剩3,五五数之剩4,六六数之剩5,七七数之剩6,八八数之剩7,九九数之剩8,问物几何?,对整个问题寻找规律,15,寻找规律,设问题中,需要求的数是,x,则被2,3,4,5,6,7,8,9去除,所得的余数都是比除数少1,于是我们把被除数,x,再加1,则,x,+1就可被2,3,4,5,6,7,8,9均整除.也就是说,,x+,1,是2,3,4,5,6,7,8,9的公倍数,从而是其最小公倍数2,3,4,5,6,7,8,9的倍数。,即,这就是原问题的全部解,有无穷多个解,其中第一个解是2519;我们只取正数解,因为“物体的个数”总是正整数。,16,思考题,:,求“用2除余1,3除余2,用,m,除余,m,-1”的数。,求“用,a,除余,a,-1,用,b,除余,b,-1,用,c,除余,c,-1”的数.(,a,b,c,是任意大于1的自然数),求“用2,3,4,5,6,7,8,9除都余1”的数。,求“用5,7,11 除都余2”的数。,17,2.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其数”问题的解答,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2,,五五数之剩3,,七七数之剩2,,问物几何?,18,1)筛法:,2,5,8,11,14,17,20,,23,,26,29,,(用3除余2),8,,23,,,(用5除余3),23,,,(用7除余2),由此得到,,23,是最小的一个解。,至于下一个解是什么,要把“”写出来才知道;,实践以后发现,是要费一点儿功夫的。,19,2)公倍数法,现在仿照上边用过的“公倍数法”,设要求的数为,x,,则依题意,得联立方程组,按上一问题中“公倍数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什么样的数,就能使三个等式的右边分别是3,5,7的倍数,从而等式左边就是3,5,7的公倍数了。,20,一种试算的方法,从第三个等式入手,两边加5,(或减2),则得,这要通过,反复,的试算去完成。,21,则右边是7的倍数了,但两边加5,(或减2),并不能使前两式的右边分别是3的倍数和5的倍数,所以两边加5,(或减2),并不能使右边成为3,5,7的公倍数。再继续从第三个等式入手,为使第三个等式右边仍然保持是7的倍数,可再加7l,(或再减7l),,(或 ),最后发现,为达到目的(三个等式的右边分别是3,5,7的倍数),最小的加数是82(,l,=11时,5+7,l,=82),(或最小的减数是23,即,h,=3,2+7,h,=23),。,将,代入试算、分析,,22,多了一个“”,因这时,x,也是正数,合要求。,用等式两边加82来求解,有,用等式两边减23来求解,有,23,这两组解是一样的,都是,“23,23+105,23+2105,”。,原因是82+23=105,故令 第一组解就成为,便转化成第二组解。,但是,这82和23来之不易;并且如果,题目中的余数,变了,就得重新试算,所以这方法缺少一般性,为使它具有一般性,要做根本的修改。,24,3)单因子构件凑成法,我们先对前几页(*)式作两个方面的简化:,一方面,是每次只考虑“一个除式”有余数的情况(即另两个除式都是整除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把余数都简化为最简单的1。这样得到三组方程。,25,(1)式意味着,在5和7的公倍数中(35,70,105,)寻找被3除余1的数;,(2)式意味着,在3和7的公倍数中(21,42,63,)寻找被5除余1的数;,(3)式意味着,在3和5的公倍数中(15,30,45,)寻找被7除余1的数。,对(1)式而言,这个数可以取70,对(2)式而言,这个数可以取21,对(3)式而言,这个数可以取15。,26,于是(1)式两边同减70变为这样:,第二式右边仍是5的倍数,第三式右边仍是7的倍数,而第一式右边因为减的70是“用3除余1”的数,正好原来也多一个1,减没了。第一式右边也成为了倍数,是3的倍数。,27,(2)式两边同减21变为,(3)式两边同减15变为,28,现在重复一下:所得的,x,是,被3除余1,被5和7除余0的数;,y,是,被5除余1,被3和7除余0的数;,z,是,被7除余1,被3和5除余0的数。,于是得到,那么,凑出,s=2x+3y+2z,s,不就是我们需要求的数吗?,29,因为用3去除,s,时,除,y,及除,z,均余0,除3,y,及除2,z,均余0,,又除,x,余1,除2,x,余2,用3除,s,时余2。,用5去除,s,时,除,x,及除,z,均余0,除2,x,及除2,z,均余0,,又除,y,余1 除3,y,余3,用5除,s,时余3。,用7去除,s,时,除,x,及除,y,均余0,除2,x,及除3,y,均余0,,又除z余1 除2z余2,用7除s时余2。,30,于是我们要求的数是,这就是孙子算经中“物不知其数”一题的解,有无穷多解,最小的正整数解是23(,k,=-2时)。,31,这里,(1),(2),(3)三式分别叫三个“单子因构件”,分别解得,每个单因子构件,都是用某一个数去除余1,用另两个数去除均余0的情况。再据题目要求余数分别是2,3,2的情况,凑成,再看由(*)式得到的下面三个式子:,32,所以,上述方法叫“,单因子构件凑成法,”,解决“由几个平行条件表述的问题”的方法,(也称“,孙子华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任意改变余数,,加以,推广,:,问题:,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a,,,五五数之剩,b,,七七数之剩,c,,问物几何?,答:,解为,(的选取应使 ).,33,推广了的“物不知其数”问题的解为,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把上式总结为一首通俗易懂的歌决:,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其中正半月是指15,这个口诀把3,5,7;70,21,15及105这几个关键的数都总结在内了。详细说,歌诀的含义是:用3除的余数乘70,5除的余数乘21,7除的余数乘15,相加后再减去(“除”当“减”讲)105的适当倍数,就是需要求的(最小)解了。,4)歌诀,34,当然,解,不是唯一的,每差105,都是另一个解答,但如果结合实际问题,答案往往就是唯一的了。例如一队士兵的大约人数,韩信应是知道的。,35,三、中国剩余定理,1247年南宋的数学家秦九韶把孙子算经中“物不知其数”一题的方法推广到一般的情况,得到称之为“大衍求一术”的方法,在数书九章中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