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检测

上传人:xuex****hao 文档编号:252964865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智能建筑工程检测,主要内容,智能建筑概述,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概述,检测基本规定,检测标准概述,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实验室认可,/,检查机构认可简介,一、智能建筑概述,1.1,智能建筑的定义:(,GB/T50314,),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1.1,智能建筑的定义,智能化集成系统(,IIS,):,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信息设施系统(,ITSI,),:,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1.1,智能建筑的定义,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公共安全系统(,PSS,),:,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机房工程(,EEEP,),:,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1.2,智能建筑的特点,提供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的环境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节约能源,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提供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1.3,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为单一功能专用系统。,研究始于,1986,年。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就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列为其中之一,1990,年建成的,18,层北京发展大厦可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1993,年建成的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国际大厦可称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初始阶段的特点是:,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多为单一系统,。,1.3,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普及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多功能系统。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通信及联动系统、停车场系统、文本数据处理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等。,在房地产开发热潮中,开发商的商业炒作对智能建筑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也有负面影响。这一时期,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始重视智能建筑的规范,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标准与管理办法。,1.3,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集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网络系统(,CNS,)。,当前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即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其中,控制、信息两大部分可通过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分析及决策;彩色界面 可立体化动态显示,并可使用互联网、,Web,网页和,Web,浏览器。,1.3,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智能建筑已成为我国建设行业技术较为密集的新型产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有的可达。,智能建筑工程,智能化系集成,通信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及接入网设备),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管理,图,1-1,智能建筑工程体系结构图,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办公系统),网路安全,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泵与热交换系统,冷冻与冷却系统,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管理系统,出入口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路系统,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控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外设备与管网,住宅智能化,1,智能化系统集成,2,通信接入系统,3,电话交换系统,4,信息网络系统,5,综合布线系统,6,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7,卫星通信系统,8,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9,公共广播系统,10,会议系统,11,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12,时钟系统,13,信息化应用系统,1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6,安全防范系统,17,应急指挥系统,18,机房工程,19,电源、,防雷,与接地,2.1,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系统在使用多年后,仍不能开通运行或运行一段时间发生故障因无人修复而废弃。相当大一部分系统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反而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如冷热源设备的自动控制,由于设计不周或管理人员水平不适应,无法实现原定的节能效果。,智能化工程,85,都需要反复整改,,40%,以上的工程无法完全整改到位。,二、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概述,2.2,表现结果,最严重的是整个系统或重要子系统处于停运状态,无法正常工作,系统集成无法实现。,系统仍在运行,但仅能开通部分功能,如只能进行显示与手动控制,部分自动控制不能正常投入运行。,系统仍在运行,但性能达不到技术要求和标准。,管理和售后服务跟不上,物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尚达不到保障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营的需求而导致运行问题,并产生较坏的后果。,2.3,原因分析,(一)对智能建筑建设理念认识不正确,消费者对智能建筑缺乏了解,“,世界一流,”,、,“,十五年不落后,”,(二)建设流程的各个节点产生偏差,建设方无,“,章,”,可循,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等,如此施工建设的智能建筑岂不问题多多?,优质智能化系统集成商的缺乏,有的集成商完全从商业利润出发,在系统建设中,各厂商各自为政,在接口上互相扯皮,贻误工程;甚至有的为了项目到手,拼命压低报价,不顾质量,降低规格。,2.3,原因分析,(三)配套技术法规和管理滞后和误导,标准建设,执行,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范,50339-2003,的重视程度不够,工程验收检测走过场。,行业管理,智能建筑工程有的是以业主、设计单位、工程商、监理等单位人员进行工程,“,功能性验收,”,,缺乏第三方科学公正、定量检测数据,仅凭工程商自检结果和现场主观感觉来判断工程质量,很难发现深层次的工程质量问题。,2.4,对 策,转变观念,围绕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建设实施;,强化标准规范的制订及实用性运作;,加强智能建筑行业有效引导和管理,强化检测工作;,做好智能建筑人才培养,促进人员素质提高。,三、基本规定,系统调试完成并进行了试运行,对试运行中的存在的问题已进行了整改,并有整改报告;,已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工程实施和质量控制记录。,3.1,一般规定,进行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检测时应具备下列条件:,3.1,一般规定,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智能建筑工程系统进行检测。,系统检测时可对系统,(,子分部工程,),集中进行检测,也可根据工程进度对系统中各子系统,(,分项工程,),分别进行检测。,对一次检测未通过的项目再次进行检测时,必须先提交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报告,检测的抽样数量应加倍。,在项目完成后,受检单位向检测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主要技术文件、资料。,技术文件应包括:,系统招标文件、技术合同;,正式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系统结构图、控制原理图、设备布置及管线平面图、设备电气接线图、设备清单等;,设计变更文件、更改审核单、设备变更清单;,系统的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主要设备的检验报告或认证证书;,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记录。,资料要求,系统的检测应由省级以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组织实施。,检测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现场检测应至少由,2,名检测人员承担。,3.2,检测单位和人员,智能建筑工程系统检测方案应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并结合系统的具体情况、建筑工程的特点、委托方的要求编制。在检测方案中,应明确系统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以及时间和步骤及人员安排。,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方法优先使用顺序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检测单位应对标准进行跟踪,确保使用最新有效版本。,3.3,检测方案、检测方法,涉及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等强制性条文规定的检测项目应全数检测;,对各系统的中央管理级设备应全数检测;,除以上规定外,均采用抽样检测。抽检的数量应依照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规定的要求,无规定的抽检,20%,。,3.3,检测数量,检测数量可分为全数检测和抽样检测,检测数量应根据下列原则确定:,3.4,检测用仪器设备,检测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 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工作状态正常。,对有精度要求的参数进行检测时,现场检测所采用的各仪器、仪表的精度宜较工程设计参数的精度要求高一个等级。,检测采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在测试过程中如发现故障、损伤或误差超过允许值,应及时更换或修复;经修复的仪器、仪表 和设备必须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在取得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3.5,检测流程,接受委托,资料收集和工程情况了解,制定检测方案,检测前的准备,设备仪器检查,工程现场检测,复检、扩检,分析和结果评价,检测报告,3.6,检测结论与处理,检测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主控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系统检测不合格;一般项目两项或两项以上不合格, 则系统检测不合格;,系统检测不合格应限期整改,然后重新检测,直至检测合格,重新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加倍;系统检测合格,但存在不合格项,应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直到整改合格, 并应在竣工验收时提交整改结果报告。,3.7,检测报告,现场检测和检测分析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文字精炼。,检测报告应对所检测项目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或设计文件要求作出明确的结论。,系统检测结论应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凡不合格项,均应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3.7,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委托检测单位、被检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被检测建筑工程名称、各智能化系统的规模和现状;,检测项目、抽检数量、检测方法和检测依据的标准;,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及汇总、检测结论;,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检测、审核和批准人员签名。,检测报告除参加检测人员签名外,还应加盖检测单位检测报告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四级体系:,国标,GB,、行标、地标,DB,、企标,QJ,。,二种格式:,产品标准、工程标准。,二种特性:,强制性(标准、条文),推荐性。,现批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9,2003,,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1.1.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四、检测标准概述,标准用词说明,:,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必须”、“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应”、“不应”、“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宜”、“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可”,四、检测标准概述,五、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智能建筑子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路系统,信息网路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系统,机房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五、智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CECS 182:2005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术语,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及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通信网络系统(,CNS,) :,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设施。通过通信网络系统, 可实现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畅通和实现信息共享。,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术语,信息网络系统(,INS,),:,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构成的信息网络平台。借助于这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应用业务。,安全防范系统(,SAS,) :,根据建筑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视频安防监控技术和各种现代安全防范技术构成的用于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刑事犯罪及灾害事故为目的的,具有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安全检查、停车场(库)管理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术语,火灾报警系统(,FAS,) :,由火灾探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等部分组成,实现建筑物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智能化系统集成,(,ISI,),:,应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等各子分部工程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管理系统(BMS)集成。BMS 可进一步与信息网络系统(INS)、通信网络系统(CNS)进行系统集成,实现智能建筑管理集成系统(IBMS),以满足建筑物的监控功能、管理功能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便于通过对建筑物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对使用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务,使智能建筑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目标,并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特点。,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术语,住宅(小区)智能化(,CI,) :,它是以住宅小区为平台,兼备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等功能系统以及这些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系统,具有集建筑系统、服务和管理于一体,向用户提供节能、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人居环境等特点的智能化系统。,家庭控制器(,HC,) :,完成家庭内各种数据采集、控制、管理及通信的控制器或网络系统,一般应具备家庭安全防范、家庭消防、家用电器监控及信息服务等功能。,控制网络系统(,CNS,),:,用控制总线将控制设备、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等装置联结在一起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 并完成管理和设备监控的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工程 (,ESPS,),engineering of security & protection syste,m,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预防、制止重大治安事故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炸等功能或其组合而实施的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通常也称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安全防护对象风险等级的划分原则是:根据被防护对象(人财物)自身的价值、数量及其周围的环境,判定被防护对象受到威胁或承受风险的程度。不同类型的防护对象,其风险等级的划分可采用不同的判定模式。,安全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三级,按风险由大到小定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三级风险。防护对象的选择可以是单位、部位(建筑物内外的某个空间)和具体的实物目标。,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安全防范系统防护级别的确定,应与其所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适应。确定防护级别的原则是:对被防护对象所采取的技防、物防和人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能力。,安全防范系统的防护级别一般分为三级。按其防护能力由高到低定为一级防护、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安全管理子系统,入侵报警子系统,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巡更子系统,停车库(场)管理子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安全防范工程在系统,试运行后、竣工验收前,对设备,安装,、施工,质量,和系统,功能,、,性能,、系统安全性和电磁兼容等项目进行的检验。,检验前,系统应试运行一个月。,1,、相关标准,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工程设计规范,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1,、相关标准,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工程设计规范,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数字录像设备,GB 50198-1998,民用闭路监控视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CECS 182:2005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GA/T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5.1,安全防范系统检测,2,、常用检测设备,信号发生器,矢量示波器,水平清晰度卡、灰度卡、综合卡等,视频噪声测量仪,声级计,照度计,电源质量分析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秒表等,3,、检测项目,入侵报警系统,系统应能根据被防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及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要求,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与报警,并应有报警复核功能。,系统报警响应时间(不大于,2s,,公共电话网传输的不大于,20s,),系统不得有漏报警,误报警率应符合工程合同书的要求。,防破坏及故障报警功能。,3,、检测项目,入侵报警系统,记录、显示功能(时间、地点、故障信息)、声,/,光报警,系统自检功能,周界的每一个独立防区长度不宜大于,200m,对入侵设防区域的所有路径采取防范措施,对入侵路径上可能存在的实体防护薄弱环节应有加强防范措施。所防护目标的,5m,范围内应无盲区,。,入侵报警系统,探测器和前端设备的抽检数量不应低于设备总数的,20%,,,且不少于,3,台,;当少于,3,台,时,应,全数,检测;系统防范功能、联动功能和报警数据记录的保存等应,全数,检测。,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测项目,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要求,对必须进行视频安防监控的场所、部位、通道等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视频监视、视频传输、显示、记录与控制,并应具有图像复核功能。,系统控制功能,控制设备的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子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20M,监视、显示、记录、回放功能(回放图像与监视图像比较应无明显劣化),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测项目,传输线路质量,报警联动功能,图像丢失报警功能,图像质量,图像画面应有日期、时间、所监视画面前端摄像机的编号或地址码,清晰、准确,检查系统前端设备的数量、型号、安装位置,应与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设备清单相符合。,电梯箱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厢门上方的左侧,/,厢门上方的右侧,并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面部特征,五 级 损 伤 制 评 分 分 级,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检测项目,评分分级,图像质量损伤程度的主观评价,5,分,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或干扰存在,4,分,图像上有稍可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但不令人讨厌,3,分,图像上有明显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令人讨厌,2,分,图像上损伤或干扰较严重,令人相当讨厌,1,分,图像上损伤或干扰极严重,不能观看,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中,监视目标的最低环境照度不应低于摄像机靶面最低照度的,50,倍,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监控中心机柜(架)背面、侧面离墙净距离应,0.8m,在检测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时,监视区域内照度如不符合要求,要检测是否有辅助光源。,监控中心内的温度宜为,16,30,C,,相对湿度宜为,30%,7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IF,是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在,H.323,协议簇中,规定了视频采集设备的标准采集分辨率。,S,ub-QCIF 12896,QCIF 176144 CIF 352288 4CIF 704576,(即我们经常说的,D1,),HALF D1(704288,),16CIF 14081152,出入口控制系统检测项目,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要求,对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对其进、出实施实时控制与管理,并应具有报警功能。人员安全疏散口,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出入目标识读装置功能,信息处理,/,控制设备功能,执行机构功能,报警功能:,非授权进入,/,超时开启,/,识读装置被破坏,访客(可视)对讲电控防盗门系统功能,出入口控制系统检测项目,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前端设备(各类读卡器、识别器、控制 器、电锁等)抽检的数量不应低于各类设备总数的,20%,,且不少于,3,台;数量少于,3,台,时,应全数检测。系统功能、软件功能和数据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被检设备的合格率应为,100,。,电子巡查系统检测项目,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要求,按照预先编制的保安人员巡更程序,通过信息识读器或其他方式对保安人员巡逻的工作状态(是否准时、是否遵守顺序等)进行监督、记录,并能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离线式、在线式,巡查设置功能,记录打印功能,管理功能,电子巡查系统检测项目,离线式巡更系统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巡更设备的完好率及其功能:观察巡更棒、下载器等巡更设备的外观应完好,以实际操作检查它们的功能应正常;,2,巡更软件的功能:,通过软件演示检查巡更软仵的功能,包括对逛更班次、巡更路线的设置等功能,软件启动口令保护功能、防止非法操作等;,3,巡更记录:,检查巡更记录,包括巡更数据下载、报表生成功能;巡更人员、巡更路线、巡更时间等记录的储存和打印输出功能;可按人名、时间、巡更班次、巡更路线等进行查询、统计功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电子巡查系统,离线式巡更系统功能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4,防止巡更数据和信息被恶意破坏或修改的功能:,模拟对巡更数据和信息的修改,检查防恶意破坏或修改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5,管理制度和措施,。,电子巡查系统,在线式巡更系统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现场读卡器、巡更开关功能(包括灵敏度和防破坏);,2,巡更路线和巡更时间的设定、修改和数据的传输功能;,3,系统和读卡器间进行的信息传输功能;,4,监控中心对现场读卡器的管理功能;,5,巡更异常时的故障报警功能;,6,依据设计要求的系统联动功能;,7,系统管理软件的功能;,8,对读卡器通信回路的自动检测功能;,9,巡更数据记录检查。,电子巡查系统,在线式巡更系统功能,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能设置,保安人员巡查程序,应能对保安人员巡逻的工作状态(是否准时、是否遵守顺序等)进行实时监督、记录;,2,检查管理计算机和读卡器间进行的信息传输,包括巡更路线和巡更时间设置数据向现场读卡器的传输;现场巡更记录向监控中心的传输,应符合设计要求;,3,在监控中心管理计算机上,检查系统的编程和修改功能,进行多条巡更路线和不同巡更时间间隔设置、修改,应符合设计要求;,电子巡查系统,在线式巡更系统功能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用人为制造无效卡、不按规定路线、不按规定时间的巡更,检查巡更异常时(不按规定路线顺序、不按规定时间间隔等)的故障报警情况,应符合设计要求;,人为模拟读卡器通信线路的故障,检查系统对通信回路的自动检测功能,应向系统发出报警信号。,6,当发生保安人员不到位时,应有报警功能。,访客对讲系统检测项目,GB50339,: 访客对讲系统除室内机按,10%,且不得少于,10,台,抽检外,门口机、电锁和管理员机等应全数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被检设备的合格率应为,100%,。,GB50348,:对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检验,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抽样率不应低于,20%,且不应少于,3,台,;设备少于,3,台,时,应,100%,检验,。,门口机,室内机,管理机,停车(场)管理系统检测项目,系统应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停车库(场)的车辆通行道口实施出入控制、监视、行车信号指示、停车管理及车辆防盗报警等综合管理。,车辆识别功能、,图像对比功能,挡车器控制功能,出票、验票功能,管理软件、显示功能、,图像和数据记录功能,报警功能检验,停车(场)管理系统检测项目,使用不同的通行卡(贵宾卡、长期卡、临时卡等),检查出、人口读卡机对有效卡和无效卡的识别能力,有无“误识”和“拒识”的情况,用通行卡检查出、人口非接触式感应卡读卡机的读卡距离和灵敏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实际操作检查人口处发卡(票)器,其功能应顺畅、正常,应每车一卡,并无一次吐多张卡或吐不出卡等现蒙;检查卡上记录的车辆进场日期、时间、人口点等数据应准确无误,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检测项目,与子系统通信接口,综合管理功能,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对各子系,统的控制功能等,在安装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时,其截面积应不小于,35mm,2,且安装应平整。,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检测项目,安防系统电源质量,:,1,稳态电压偏移不大于,2%,;,2,稳态频率偏移不大于,0.2Hz,;,3,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5%,;,4,允许断电持续时间为,0,4ms,;,5,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稳频稳压及不间断供电等措施。,安全防范系统,检验过程应遵循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的顺序检验,安全防范工程的检验中有不合格项时,允许改正后进行复测。复测时抽样数量应加倍,复测仍不合格则判该项不合格。,对定量检测的项目,在同一条件下每个点必须进行三次以上读值。数据处理方法遵循,GB8170,数值的修约,的规定,4,、系统检测所发现的问题,4.1,报警系统,4.1.1,报警主机防拆功能未实现。,4.1.2,报警响应时间长。,4.1.3,红外探测器安装不规范,正对着出入口或存在盲区。,4.1.4,紧急报警按钮单路串接超过,4,个。,4.1.5,系统使用的报警装置没有,3C,认证。,4.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4.2.1,出入口图像存在逆光现象。,4.2.2,线路敷设不规范,视频图像存在干扰现象。,4.2.3,系统未认真调试,图像清晰度不满足要求。,4.2.4,传输线路过长,信号幅度、不平坦度不符合要求。,4.2.5,未实现与报警系统的联动。,4.2.6,未实现图像丢失报警功能。,4.2.7,图像保存时间不满足要求。,4.2.8,视频图像中未设置图像标识符。,4.2.9,没有采取补光措施,晚间回放图像不可用。,4.2.10,前端摄像机防雷接地不符合规范要求。,4.3,出入口控制系统,4.3.1,未实现超时开启、非授权进入报警功能。,4.3.2,识读装置和执行机构被破坏时,无法发出报警。,4.3.3,访客对讲系统存在干扰,声音不清晰。,4.3.4,访客对讲系统摄像机图像存在逆光问题,无法识别访客面部特征。,4.4,停车场,(,库,),管理系统,4.5.1,当有意外情况发生时,无法报警。,4.5.2,车牌的自动识别率不符合要求。,4.6,监控中心,4.6.1,备用电源供电时间不满足管理要求或无法正常使用。,4.6.2,未设置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接地汇集排。,4.6.3,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要求。,4.6.4,中心仅有一种进行内外联络的通讯手段。,4.6.5,中心未设置紧急报警装置。,4.6.6,安全管理系统中,缺少电子地图;或不能实现视频与报警的有效联动;或在检验过程中,安全管理系统出现死机现象。,4.6.7,线缆敷设凌乱,无相应标识。,4.6.8,供电电源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信息设施系统,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系统性能,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时钟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售验票系统,消费系统,综合布线系统,1,、相关标准,GB/T 50311-2007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TIA/EIA-568-B ,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ISO/IEC 11801,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EN 50173 ,信息技术,-,综合布线系统,2,、常用检测设备,数字电缆测试仪:,FLUKE DSP-4000,,,4100,,,4300,;,DTX-1200,,,1800,;,Agilent WireScope 350,,,IDEAL LANTEK,系列,光时域反射计,OTDR,电源质量分析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3,、检测项目,3.1,电缆系统的电气性能测试项目,3,类和,5,类布线系统按照,基本链路,和,信道,进行测试,5e 类和6 类布线系统按照,永久链,路和,信道,进行测试,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两种连接方式均可采用,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3.1,电缆系统的电气性能测试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Wire Map,接线图,(,开路,/,短路,/,错对,/,串绕,),Length,长度,Attenuation,插入损耗,/,衰减,NEXT,近端串扰,Return Loss,回波损耗,ACR,衰减串音比,(ISO),Propagation Delay,传输时延,(Cat 5E, Cat6,Cat6A),Delay Skew,时延差,(Cat 5E, Cat6,Cat6A),PS NEXT,近端串音功率和,(Cat 5E, Cat6,Cat6A),EL FEXT,等效远端串扰,(Cat 5E, Cat6,Cat6A),PS ELFEXT,综合等效远端串扰,(Cat 5E, Cat6,Cat6A),屏蔽层导通,基本链路模型(,90+2+2=94m,),-,承包商链路,通道模型 (,100m,),-,用户链路,B+C=90m, A+D+E=10m , A+B+C+D+E=100m,3,、永久链路模型 (,90m,),正确接线,4,5,4,5,T568A,T568B,开路,短路,反接,/,交叉,串绕线对,跨接,/,错对,长度,Length,测量双绞线长度时,通常采用,TDR,(时域反射分析)测试技术,时域反射分析,TDR,的工作原理是:测试仪从电缆一端发出一个脉冲波,在脉冲波行进时,如果碰到阻抗的变化,如开路、短路或不正常接线时,就会将部分或全部的脉冲能量反射回测试仪。依据来回脉冲波的延迟时间及已知的信号在电缆传播的,NVP,(额定传播速率),测试仪就可以计算出脉冲波接收端到该脉冲返回点的长度,额定传输速率,NVP,NVP,是指电信号在该电缆中传输的速率与光在真空中的传输速率的比值。,NVP=2L/,(,Tc,),式中,L,电缆长度,,T,信号在传送端与接收端的时间差,C,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为,310,8,m/s),额定传输速率,NVP,该值随不同线缆类型而异。通常,,NVP,范围为,60%,90%,,测量准确性取决于,NVP,值,正式测量前用一个已知长度(必须在,15m,以上)的电缆来校正测试仪的,NVP,值,测试样线愈长,测试结果愈精确。测试时采用延时最短的线对作为参考标准来校正电缆测试仪。,典型的非屏蔽双绞线的,NVP,值从,62%,72%,之间,通常,NVP,的取值在,69%,左右。,链路长度的测量,长度为绕线的长度(并非物理距离),绕对之间长度可能有细微差别(对绞绞距的差别),测试限,允许的最大长度测量误差为,10,当测试仪以,“,*,”,显示长度时,则表示为临界值,表明在测试结果接近极限时长度测试结果不可信,要引起用户和施工者注意。,长度的标准为,100,米(通道)和,90,米(永久链路),不要安装超过,100,米的站点,特殊情况要有记录,长度,Length,衰减,Attenuation/,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e,当信号在电缆中传输时,由于其所遇到的电阻而导致传输信号的减小,信号沿电缆传输损失的能量称为衰减。,(,以分贝,dB,表示,),dB Loss,信号源,信号接,收器,衰减是一种插入损耗,当考虑一条通信链路的总插入损耗时,布线链路中所有的布线部件都对链路的总衰减值有贡献。一条链路的总插入损耗是电缆和布线部件的衰减的总和。衰减量由下述各部分构成。,布线电缆对信号的衰减;,每个连接器对信号的减量;,通道链路模型再加上,10m,跳线对信号的衰减量。,衰减,Attenuation/,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e,电缆是链路衰减的一个主要因素,电缆越长,链路的衰减就会越明显。与电缆链路衰减相比,其他布线部件所造成的衰减要小得多。衰减不仅与信号传输距离有关,而且由于传输信道阻抗存在,它会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而使信号的高频分量衰减加大,这主要由集肤效应所决定,它与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衰减,Attenuation/,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e,能量有损失,衰减,Attenuation/,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e,衰减是频率的函数,标准极限值,衰减实测结果,衰减故障的原因,原因,电缆材料的电气特性和结构,不恰当的端接,阻抗不匹配的反射,电缆过长,温度,影响,过量衰减会使电缆链路传输数据不可靠,串扰,/,串音,串扰,/,串音是同一电缆的一个线对中的信号在传输时耦合进其他线对中的能量。是测量来自其它线对泄漏过来的信号,近端串扰,NEXT,NEXT,是测量来自其它线对泄漏过来的信号,NEXT,是在信号发送端,(,近端,),进行测量,近端串扰用近端串扰损耗值,dB,来度量,近端串扰的,dB,值越高越好。,高的近端串扰值意味着耦合过来信号损耗高,只有很少的能量从发送信号线对耦合到同一电缆的其他线对中,,低的近端串扰值即耦合过来信号损耗低,意味着较多的能量从发送信号线对耦合到同一电缆的其他线对中。,近端串扰,NEXT,近端串扰的影响,类似噪声干扰,干扰信号可能足够大从而:,破坏原来的信号,错误地被识别为信号,影响,站点间歇地锁死,网络的连接完全失败,施工注意事项,近端串扰与端接工艺密切相关,双绞线的两条导线绞合在一起后,因为相位相差,180,而抵消而相互间的信号干扰,绞距越紧抵消效果越好,也就越能支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端接施工时,为减少串扰,打开绞接的长度不能超过,13mm,。,线对间的近端串扰测量,共计,6,种组合,A,B,A C,A D,B C,B D,C D,A,B,C,D,NEXT,是频率的复杂函数,NEXT,实测曲线,极限值,综合近端串扰,PS NEXT,近端串音是一对发送信号的线对对被测线对在近端的串扰,实际上,在,4,对双绞线电缆中,当其他,3,个线对都发送信号时也会对被测线对产生串扰。因此在,4,对电缆中,,3,个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另一相邻接收线对产生的总串扰就称为近端串音功率和(,Power Sum NEXT,,)。,电缆,工作站,Hub,通讯出口,配线架,综合近端串扰,PS NEXT,“,综合的概念,”,一对线感应到其他三对的串扰影响,综合近端串扰是一个计算值,通常适用于,2,对或,2,对以上的线对同时在同一方向上传输数据(例如,1000Base-T,),4dB,原则同样适用,(,当衰减小于,4dB,时,可以忽略近端串扰值,),需要双向测试,综合近端串扰,PS NEXT,PS NEXT,实测曲线,极限值,综合近端串扰,PS NEXT,衰减串扰比,(ACR),通信链路在信号传输时,衰减和串扰都会存在,串扰反映电缆系统内的噪声,衰减反映线对本身的传输质量,这两种性能参数的混合效应(信噪比)可以反映出电缆链路的实际传输质量,用衰减与串扰比来表示这种混合效应,衰减与串扰比定义为:被测线对受相邻发送线对串扰的近端串扰损耗值与本线对传输信号衰减值的差值,(,单位为,dB),,即:,ACR(dB)=NEXT(dB)- Attenuation (dB),衰减串扰比或衰减与串扰的差,(,以分贝表示,),类似信号噪声比,对双绞线系统,“,可用,”,带宽的表示,衰减串扰比,ACR =,近端串扰,-,衰减,(dB),数值,越大越好,信号被衰减,噪声近端串绕,经过衰减的信号和噪声的比,信号被衰减,噪声近端串绕,衰减串扰比,(ACR),与,NEXT,定义相类似,,FEXT,是信号从近端发出,而在链路的另一侧(远端),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其同侧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耦合而造成的串扰。,与,NEXT,一样,FEXT,也用远端串音损耗来度量。,因为信号的强度与它所产生的串扰及信号的衰减有关,所以电缆长度对测量到的,FEXT,值影响很大,,FEXT,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的测试指标,在测量中是用,ELFEXT,值的测量代替,FEXT,值的测量,等效远端串扰,ELFEXT,与,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 ELFEXT,ELFEXT,是指某线对上远端串扰损耗与该线路传输信号的衰减差。也称为远端,ACR,。减去衰减后的,FEXT,也称作同电位远端串扰,它比较真实地反映在远端的串扰值。,定义:,ELFEXT(dB)=FEXT(dB)-A(dB)(A,为受串扰接收线对的传输衰减,),,,等效远端串扰,ELFEXT,等效远端串扰,ELFEXT,ELFEXT,是相对于衰减的,FEXT(FEXT-attenuation),Hub,FEXT,attenuation,ELFEXT,电缆,工作站,通讯出口,配线架,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 ELFEXT,和,PSNEXT,一样,,PSELFEXT,是几个同时传输信号的线对在接收线对形成的,ELFEXT,总和。对,4,对,UTP,而言,它组合了其他,3,对线对第,4,对线的,ELFEXT,影响。,Attenuation,Affects of all 3 disturbing pairs = Power Sum,信号,FEXT,PSFEXT,ELFEXT,(,信号的分贝差,),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 ELFEXT,传输延迟,(Propagation Delay),和延迟偏离,(Delay skew),传输延迟是信号在电缆线对中传输时所需要的时间。传输延迟随着电缆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测量标准是指信号在,100m,电缆上的传输时间,单位是纳秒(,ns,),它是衡量信号在电缆中传输快慢的物理量。,延迟偏离是指同一,UTP,电缆中传输速度最快的线对和传输速度最慢线对的传输延迟差值,它以同一缆线中信号传播延迟最小的线对的时延值作为参考,其余线对与参考线对都有时延差值。最大的时延差值即是电缆的延迟偏离。,传输时延,1,2,3,6,1,2,3,6,4,5,7,8,4,5,7,8,484 ns,486 ns,494 ns,481 ns,传输时延差,1,2,3,6,1,2,3,6,4,5,7,8,4,5,7,8,3 ns,(484 ns),5 ns,(486 ns),13 ns,(494 ns),0 ns,(481 ns),回波损耗,(RL),回波损耗是线缆与接插件构成布线链路阻抗不匹配导致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当端接阻抗(部件阻抗)与电缆的特性阻抗不一致偏离标准值时,在通信链路上就会导致阻抗不匹配。阻抗的不连续性引起链路偏移,电信号到达链路偏移区时,必须消耗掉一部分来克服链路偏移,这样会导致两个后果,一个是信号损耗,另一个是少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发送端。,被反射到发送端的能量会形成噪声,导致信号失真,降低了通信链路的传输性能。,回波损耗,=,发送信号,/,反射信号,回波损耗越大,则反射信号越小,意味着通道采用的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阻抗一致性越好,传输信号越完整,在通道上的噪声越小。因此回波损耗越大越好,测量整个频率范围信号反射的强度,其结果是特性阻抗之间的偏离,原因,电缆生产厂生产过程的变化,连接头,安装,由于阻抗不连续,/,不匹配所造成的反射,回波损耗,(RL),回波损耗的影响,预期的信号,=,从另一端发来经过衰减的信号,噪声,=,同一线对上反射回来的信号,接收,Input,发送,Output,接收,Input,信号,A to B,信号,B to A,系统,A,系统,B,反射,各种内部噪声,接收端收到的噪声,NEXT (,其它三对线,),ELFEXT (,其它三对线,),Return Loss (,自身绕对,),接收器必须能够从噪声中获取经过衰减的信号,发射,Output,接收,Input,Transmit,Output,外部近端串扰,ANEXT,、,综合,外部近端串扰,PS ANEXT,串音不仅干扰相邻线芯的信号传输,同样也会干扰线缆外部其他线缆传送的信号。,由于通常在布线过程中使用同一厂商的线缆,同种颜色的线芯其几何结构(线对的扭绞率)几乎一致,所以同颜色线芯间的干扰尤其严重。,在测试中用外部近端串音(,Alien-NEXT,)和外部远端串音,(Alien-FEXT),,缩写为,ANEXT,和,AFEXT,。,来考察这类干扰的程度。同样也存在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PS ANEXT ),及外部远端串音功率和(,PS AFEXT),。这些参数定义来自相邻数据线缆中串音分贝数,对于运行,10G,速率的非屏蔽线缆而言,有非常重大的意义。,ANEXT,、,PS ANEXT,常见故障,电缆接线图未通过。电缆接线图和长度问题主要包括开路、短路、交叉等几种错误类型。,长度问题。长度未通过的原因可能有:,NVP,设置不正确,可用已知长度的好线缆校准,NVP,;实际长度超长;设备连线及跨接线的总长过长。,衰减(,Attenuation,)。信号的衰减同很多因素有关,如现场的温度、湿度、频率、电缆长度和端接工艺等。在现场测试工程中,在电缆材质合格的前提下,衰减大多与电缆超长有关,通过前面的介绍很容易知道,对于链路超长可以通过,HDTDR,技术进行精确的定位。,近端串音。产生原因:端接工艺不规范,如接头处打开双绞部分超过推荐的,13mm,,造成了电缆绞距被破坏;跳线质量差;不良的连接器;线缆性能差;串绕;线缆间过份挤压等。对这类故障可以利用,HDTDX,发现它们的故障位置,无论它是发生在某个接插件还是某一段链路。,常见故障,回波损耗。回波损耗是由于链路阻抗不匹配造成的信号反射。产生的原因:跳线特性阻抗不是,100,;线缆线对的绞结被破坏或是有纽绞;连接器不良;线缆和连接器阻抗不恒定;链路上线缆和连接器非同一厂家产品;线缆不是,100,的(例如使用了,120,线缆)等。知道了回波损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阻抗变化引起的信号反射,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