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二-第2节-文化经典阅读-①一、《论语》考点整合ppt课件

上传人:202****8-1 文档编号:252518512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6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二-第2节-文化经典阅读-①一、《论语》考点整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二-第2节-文化经典阅读-①一、《论语》考点整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二部分-专题二-第2节-文化经典阅读-①一、《论语》考点整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部分 专题知识,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论语,一、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若干弟子言论和行为的书。由他的弟子们,(,包括再传弟子,),把他与弟子、时人的谈话记录加以整理而成此书。书中所记录的孔子、孔子弟子与人相答问、辩难的话语,都能循事物之理、得事物之宜,能恰当地解释和阐明事物的规律,故一开始就将此书取名为,论语,。传世,论语,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等二十篇。此书被尊为封建文化正统、儒家经典,更成为统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利器,影响极深。,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若干弟子言论和行为的书。由他的弟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思想,论语,共分二十篇,每篇皆用首章两个字或三个字命名。积章成篇,章与章,篇与篇并无内在联系,前后个别有重复的章节。自,学而,篇至,阳货,篇,除,乡党,篇外,这十六篇皆无明确的中心,只有其余四篇有较为明显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中心,即,乡党,篇是集中记载孔子的日常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的为人;,微子,篇记载孔子及古代圣贤在仕途中的进退出处;,子张,篇记载孔子的几位著名弟子子张、子夏、子游、子贡等的言行;,尧曰,篇除最后三章记述孔子的言论外,皆是集中摘录古文之名言,以见儒家治国之道。,1,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仁,”,在,论语,思想体系中是最高的理论范畴,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其基本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心,即乡党篇是集中记载孔子的日常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孔子认为,“,仁人,”,应当具备五种品德: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指出,“,仁,”,是为人的最高准则,仁人要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对别人无所要求。孔子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出发,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爱人,”,是,“,仁,”,的第一要义,是,“,仁,”,在实践中的理论基础。,“,爱人,”,就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此,孔子还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克制个人欲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规范,从而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1)孔子认为“仁人”应当具备五种品德:庄重、宽厚、诚实、勤,(2),从恢复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行“仁”以“孝悌”为先。“孝”即是爱自己的父母,“悌”即是爱自己的兄弟和家族的同辈,然后广泛地爱其他一般的人,这是对“仁”作出的进一步补充,强调实行仁德必须从孝悌开始。,(3),从道德修养着眼,提出“仁者安仁”。“仁者安仁”是说“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真正具有仁德的人,他的仁德要建立于内心信念的基础上。,(4),从道德完成,坚持真理着眼,提出“杀身成仁”。作为仁者,必须勇敢地实践仁,坚持仁,要经得住考验,甚至不惜为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2)从恢复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行“仁”以“,2,论语,的哲学思想。,(1),重人轻天。对鬼神,“,敬而远之,”,,对鬼神问题,“,存而不论,”,。对祭祀也不否定,但也不采取宗教的狂热态度;只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人事,即,“,务民之义,”,。如,,“,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种观点对我国后世人的信仰影响极大。,(2),承认命定论,但在实际行动上,与命运抗争。孔子指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人的生死富贵都是由命运决定的。孔子承认命定论,又提出,“,知命,”,,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2论语的哲学思想。,3,论语,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可以说是孔子,“,仁,”,的方法论,是其思想的最高层次,主要有:,(1),“,过犹不及,”,思想。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讲过头和,“,不及,”,一样有害,处理一切事情既要反对过大,也要反对,“,不及,”,。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政治上,提倡,“,居敬而行简,”,,但又反对,“,居简而行简,”,。经济上,提倡,“,惠而不费,劳而不怨,”,(,尧曰,),。文艺上,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道德伦理上,反对,“,以德报怨,”,,提倡,“,以直报怨,”,。教育上,提倡学思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论语的中庸思想。,(2),和而不同思想。所谓和,就是矛盾对立面或各种不同因素的和谐结合。所谓同,就是人为地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或人为地去掉各种不同的因素,而强求简单的同一。这种思想,政治上,强调缓和矛盾,既要求人们不,“,犯上作乱,”,,又要求统治者克制私欲;强调君臣之间交换意见,臣子对君主要,“,勿欺也,而犯之,”,。经济上,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文学艺术上,则强调善美结合,尽善尽美。,(2)和而不同思想。所谓和,就是矛盾对立面或各种不同因素的和,4,论语,的政治思想。,论语,的政治思想,基本点是贯彻,“,仁者爱人,”,这个总的纲领的。其内容主要为:统治者要关心人民,减轻剥削,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统治者要以身作则,克制私欲,遵守国家法令和社会准则;要减轻刑罚,加强对人民的教育。,(1),关于仁德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关心人民。这主要表现在爱惜民力,减轻剥削,施惠于民。,“,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克己正身,以身作则。孔子强调国家统治集团,从君主到一般官吏,要克制私欲,恪守礼法,,4论语的政治思想。,为人民作出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齐之以礼,”,,重在教育。孔子认为对待人民,教育为主,刑罚为辅。为政不能不用刑罚,但可以通过教育减少刑罚的使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关于贤人政治思想。孔子不但强调仁德政治,而且认为仁德政治的实现还必须依靠贤人,即依靠德才兼备的人才。他提出:选拔贤能是,“,民服,”,的重要条件,强调为政必须选举贤能。,“,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他还提出,必须突破门第界限,选拔出身贫寒而又很有才德的人作政府官吏。,为人民作出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关于,“,正名,”,思想。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孔子的,“,正名,”,,就是从原西周政治结构,(,亦即宗法等级结构,),的观点出发,来纠正当时政治领域中天子、诸侯、大夫这一等级序列中名实不符的情况,以保持他所希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稳定秩序。其目的是希望在保持旧的政治结构的前提下,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社会条件下,进行封建性的社会变革,从而达到天下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的王道一统。,(3)关于“正名”思想。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5,论语,的伦理思想。,(1),重视道德伦理的社会作用。孔子重视对现实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而对一切与现实较远的自然宇宙或鬼神问题,则采取不加深究的办法。在孔子看来,要使政权巩固,要使统治者能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最根本的、最能长久起作用的办法,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治国。,(2),重视统治者的道德修养。孔子在以德治国的基础上,提出了统治者必须以德修身。认为,作为统治者,道德修养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更重要的是为社会、为人民。他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就是修己以安百姓。,5论语的伦理思想。,(3),重视学习与实践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人的道德、学问之所以出现差别,则是由于后天的环境、教育,特别是学习。不仅如此,孔子还特别强调道德修养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道德修养必须有自觉性、坚持性,真正能自觉坚持下去,崇高的道德境界也并非高不可攀。,(4),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孔子的义,即是符合道义的行为规范,具体说是符合,“,仁,”,及他所提倡的其他道德规范。所谓,“,利,”,,就是指个人得利之利。就是说,当个人得到什么私利的时候,就要思考一下,得到这个东西是否符合义,如果不符合,那就不要这个东西。孔子的重义轻利,就是重道义,轻私利。他把义放在第一位,认为当个人私利与义相违背时,就应坚决抛弃这个私利。,(3)重视学习与实践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他认为“性相近也,习,(5),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仁,”,,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原则。它又是一种道德规范,首先是强调,“,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其次是要遵从,“,温,”,、,“,良,”,、,“,恭,”,、,“,俭,”,、,“,让,”,的伦理原则。,“,仁,”,是孔子道德规范体系中起统帅作用的核心。其他道德规范,如,“,忠、孝、悌、智、勇,”,都是,“,仁,”,的思想在处理不同的伦理关系的具体体现。,(5)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仁”,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6,论语,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与,“,诲人不倦,”,。孔子认为人不分类别,不分阶级出身,都应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中,孔子还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原则,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在德育第一的前提下,德、智、体全面发展。孔子在教育学生上提倡德育第一,认为自己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君子,”,,或者说,“,仁人,”,。在此基础上,孔子还提出不努力学习知识,就会有缺点,甚至犯错误;他经常讲到射箭和驾驭车马,要求学生学会这份本领;他经常向学生进行诗教,在大自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6论语的教育思想。,(3),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联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联系现实或历史上的实际事例进行教育,阐述自己的政治伦理与哲学观点。教育学生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也就是要做到言行一致。,(4),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孔子在教学中,不使用灌注式,而充分使用启发式。孔子认识到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乐于学习。孔子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状态。,(3)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联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特色,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从文体形式上看,是,“,重在记言,”,的语录体。,1,论语,的记叙体式特点。,论语,虽为语录,然而实际上包括语录和对话以及一些简短的记叙三种体式。前者记载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论;后二者主要记叙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答之辞,同时也用一些形神兼备的小故事表现人物的举止行为。,论语,的语言艺术特色就是在这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