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意境,第1页,第1页,一、景物形象,第2页,第2页,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周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示了诗人如何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壮美景象。连天海浪伴随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咆哮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胸襟和内心豪情。,第3页,第3页,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景物描写。,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辽阔。画面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不但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心境,.,第4页,第4页,(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画面美,欣赏诗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第5页,第5页,二 意境,第6页,第6页,意境举例,请概括下列诗句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第7页,第7页,常见意境举隅,雄浑壮丽 壮阔沧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第8页,第8页,【,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何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何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景物?抒发了诗人如何情怀,?,【,答题办法点拨,】,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依据诗歌描写详细物象和画面,辨认其性质,在读懂诗歌基础上概括出诗歌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第9页,第9页,【答题环节】,详细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当用自己语言把诗歌所营造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景物,语言力争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气氛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友好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依据这首诗情境气氛特点再来谈诗人思想感情,。,第10页,第10页,“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环节和答案构成,“,意境类,”答题环节:,(,1,)找出诗中物象、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语言再现画面。(,2,)点明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普通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表示景物特点和情调。(,3,)分析表示了诗人如何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详细。比如光答“表示了作者感伤情怀”是不行,应答出为何而“感伤”。,“意境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什么图景;,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依据诗歌情境气氛特点再来谈诗人思想感情、抱负、追求、品性等,。,第11页,第11页,能够表示为:,描图景(描绘诗中呈现图景画面),+,点气氛(概括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第12页,第12页,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第12题)(8分),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通过“一岁四行役”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此诗描绘了如何景物?表示了诗人如何感情?请简明分析。,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环节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春景图,(,环节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愉悦闲适心境,(,环节三,),。,第13页,第13页,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答:,灰蒙蒙夜色载着砭人肌骨寒气向夜泊小舟逼来。“江枫”“渔火”和夜泊客船伴着惆怅入眠,夜空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心上。(环节一),这是一幅孤寂清冷枫桥夜泊图。,(,环节二,),表示了身在他乡旅客深切羁旅愁思。,(,环节三,),第14页,第14页,【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年全国卷),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但是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环节一)。但诗不是纯正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环节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环节三)。,第15页,第15页,例,1,、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如何一个意境?表现了作者如何抱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是宁静、安谧、恬淡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个远离人世、寄情山水气氛。静,是环境、景物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主观愿望。,秋天美景给人以心灵沉静,性灵超脱。,通过诗普通景物描写,反应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满足和对污浊官场厌恶。,第16页,第16页,例,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理解。,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注:,“,危冠广袖”是一个高冠宽袖窄腰南方贵族女装。,砌竹,阶沿下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习惯。,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参考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个清雅幽静意境。,暗蓝色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清凉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节拍飘荡在沉寂夜空,冰凉如霜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少女徘徊身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月色来烘托四周沉寂,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莫名惆怅,从而留下了无穷韵味。,第17页,第17页,例,4,、阅读晏殊,蝶恋花,这首词,体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意境。,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竹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参考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写出景既萧索,人又孤独,“望尽天涯路”这里当然有凭高望远沧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旷、毫无窒碍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个精神上满足,,这三句尽管包括望而不见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气象阔大,境界高远。,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佳句。,第18页,第18页,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 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种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意境。(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答题示例:,答:,(,题干要求紧扣几种意象分析,环节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环节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烦闷,(,环节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环节二,),,又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乐观旷达,(,环节三,),。,第19页,第19页,答 案,“,第二联中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方自己傍晚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冷清意境。”,第20页,第20页,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该诗由,月,(实为水中月影,写出了江水之清明和境界之宁静安谧)、,灯,(由于风灯,故有纸照,灯光就显得冲淡而柔和)、,鹭,(月照沙滩如雪,夜宿白鹭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友好)、,鱼,(以动衬静)等四组,意象构成了一幅恬适静谧画面,。从而充足表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精神是一脉相通。,第21页,第21页,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明分析这首诗意境。,(,环节一,)_,(,环节二,)_,(,环节三,)_,。,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性景物,渲染出一个浓深秋意,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故乡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第22页,第2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