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倾向动机需要

上传人:xuey****n398 文档编号:246702641 上传时间:2024-10-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倾向动机需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个性倾向动机需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个性倾向动机需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个性与个性倾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个性的知识,概念,:,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人的特殊性。是一个人之所以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内在的规定性(本质)。,心理现象的具体内容,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四部分:,1,、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个体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世界观是最高的,。,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是个性发展的基础。,4、自我意识,(前面补充)是个性中的自我调节部分。,关于人格,心理学中经常运用人格一词,人格有时和个性同义。我国的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人格,也称,个性,;,有时,人格,仅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能力;,有时,人格,的外延要比个性更广,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而且还,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而个性一般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只包括心理方面。,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稳定性与可塑性,稳定性:一贯和经常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点,(如:能力、气质、性格比较稳定)。稳定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而是指较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化,的东西。,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不排斥个性的可变性。随着思想、情感、愿望的不断变化,随着年龄、生活条件、实践活动、教育等的作用,个性倾向发生变化。,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2、个性的独特性与共性,个性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特点、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特点,的独特结合(认识过程、情感、意志的特点;兴趣、需要、动机、世界观的特点;能力、性格、气质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特点的结合)。还有独特的,民族心理、阶级心理,特点。,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之间心理上的共同性。共同性是,指某一个群体、某一个阶级或某个民族有共同的典型的个性特征,。心理上的共性是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的。,3、社会性和生物性,个性受到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的制约。对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活条件。,生物因素(感觉器官、先天的大脑发育、运动技能、等)为个性发展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使个性转化为现实。人类的,社会生活形成人的完整的心理结,构(形成兴趣、爱好、需要、世界观、价值观等)。,4、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由许,多种成分或特性,组成的,但它们并不是简单相加,这些成分或特性是错综复杂地,交互联系、交互制约而组成整体,。个性的,整体性是个性健康的突出表现。,对人个别心理特征的分析必须将其放置于整体背景上。,三、个性倾向性,一)需要,1、概念:有机体,感到,某种必要物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2、需要与动机,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最内部动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一旦被,意识到,,就形成一种寻求满足的力量(,动机),,驱使人朝着一定的对象去活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一般来讲,需要的,强度,越大,活动的积极性越高;需要的强度越小,活动的积极性也就越小。,需要的种类,根据起源:,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根据形式:,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 全 需 要,生 理 需 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层次,一般激励因素,组织管理措施,自我实现,成就、成长、晋升,1.有挑战性的工作,2.有创造性的工作,3.组织上的提升,4.工作的成就,尊重的,承认、地位、自尊、自重,1.职称授予,2.奖励,3.重大的责任,4.工作的荣誉,5.上级和同事的承认,社交的,志同道合,友谊、爱,1.和谐的工作劳动组合,2.同事的友谊,3.管理者的关怀,4.家庭和爱情,安全的,安全,保障,稳定,1.安全的工作条件,2.同事的友谊 保护,3.管理者的关怀 保护,4.稳定的工资收入,生理的,空气和水,食物,住处,1.工资,2.住房,3.食堂,4.工作条件,马斯洛认为:,需要概括为两个水平: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成长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人类的基本需要必须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之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力则减弱,。,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理论的用途,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为,研究需要提供线索,,在管理科学和教育领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如:后进生一旦解除了受歧视、孤独、焦虑的情绪(,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如果以尊重和爱的情感去感化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就可以激发他们上进的学习动机。(,认知的需要,),理论局限性,首先,需要模式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其次,没有结合,社会历史,,抽象地谈人性和人性的自我实现。,最后,缺乏,科学实验的依据,和,客观的测量,指标,还有待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的检验。,二)动机,1、概念:,激发和维持,个体从事某种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2、动机与行为,动机使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行为与动机一致,行为总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向一定目标前进而放弃其它方向,,动机越强烈,人的行为,目标,也越明确。,3,、动机基本功能,激发:活动的开始;,引导:朝向目标;,维持和调整:行动的过程中的偏差的纠正。,4、动机产生,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有了需要,并不一定立即推动人进行活动,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经过一个发展阶段。,需要*诱因=动机。,5、动机的分类,()据动机产生的基础,生理性动机:,以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对食物、水分、空气和回避危害等需要以及为了满足这些需要而产生的活动的推动力,都属于生理性动机。如: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社会文化影响,获得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如: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等。,()据动机的社会意义,合理动机:,与,社会利益,相一致的、有利于,个体健康,发展,包括高尚的、正确的和在一定时期里有较多积极因素的动机。,不合理动机,:指不符合社会利益和个体健康发展的动机,包括低卑的、错误的和有较多消极因素的动机。,()据影响范围和时间,近景性动机:,与,具体活动本身,相联系,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例如,有的学生为了让家长买游戏机而学习等,这是一种局部的、狭隘的动机。,远景性动机:,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影响范围大、持续作用时间长。例如学习是为了将来个人能够有好的发展等,这是一种广义的、概括的动机。,()据动机的地位和作用,主导性动机,:指在一段时期内或一种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动机。,辅助性动机:,处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培养,是把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的过程。,激发,是利用一定,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它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培养,(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思想教育,认知角度);,(2),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3),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要;,(4)树立学习榜样(教育学原则)。,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教学中的,启发式,就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注意点:,教师要熟悉、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适度的运用,已有的知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智力水平)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各个教程之间,;在,每一个教程,的开始、进行中或结束时都要贯彻。可以设问,可以作业;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也可以从日常经验引进。,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在,课外兴趣活动,中应用。,(2),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提高学生的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运用反馈时应注意,尽可能早让学生知道结果,对低年级儿童尤其重要。,知道什么是,正确反应,,比知道什么是错误反应,更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离目标多远。,反馈分课堂质疑的反馈,课后练习的反馈,也有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反馈。反馈内容主要是教师对作业的矫正、学生的自我检查、学生间的互相检查。,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从学习环节的不同层次上,去发现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与鼓励,,增强自信心。,(3),科学使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动机。(表扬巩固行为;批评削弱行为,批评过于严厉,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与,不安全感,,从而对学习发生阻碍作用。),表扬应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批评中应带有鼓励(惩罚在激发学习动机中有效也必要性。,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去避免惩罚,而不是通过不及格去,体验,惩罚)。,(4),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竞赛激发,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效率一般有很大提高。,应注意以下几点,竞赛内容应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应考虑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竞赛题目的难易程度。,竞赛的要求必须具体、合理。,可以按能力的高、中、低分组竞赛,使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竞赛活动要适量。竞赛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心理紧张度,产生一定心理压力。因此,竞赛不宜过于频繁。,(5),使学生获得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在学习上有新的突破的愿望;,屡次的失败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自卑感、兴趣低落、丧失信心,甚至逃避学习以致减低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使之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使,失败成为激发学习动机的积极诱,因;,6,)教师正确的评价,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可以激起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能够增强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含有期望因素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激励作用。,佩奇的实验,74,个班的两千多名中学生为被试,把每班学生都分成三组,给以不同的评价。,对第一组只评以,“,甲,”“,乙,”“,丙,”“,丁,”,之类的等级,,没有评语,;,第二组除标明等级外,还给予,顺应的评语,,即按照学生答案的特点给予矫正,或相称的好评;,对第三组给予,格式评语,,得,甲,的评以“优秀,保持下去,!,”得,乙,的评以“良好,继续进行,!,”得,丙,的评以“试试看,提高点吧,!,”得,丁,的评以“让我们把这等级改进一步吧,!,”,结果,这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大有差异。,顺应格式无评语,顺应的评语,具有较高的效果;,格式评语,弱于顺应的评语,差距不大;,无评语组,效果差。,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除给以分数或等级外,给以适当的评语,会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三)兴趣,1、概念:人,尽力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2、兴趣的产生,兴趣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满足后又产生新的需要,兴趣也得到丰富和提高。(需要、动机的联系),产生条件:,与时代关系:一个人对什么优先表现出兴趣,取决于所指向的客观事物的,价值,。不同时代不同。,同一时代的不同人也不同,与需要、认识、情绪、意志、能力、信念、世界观等相关;,3,、兴趣与动机,它们都起源于,需要,,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但,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动机,,,未必一定能发展成为兴趣,;但一旦,形成了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