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三章)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3888880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9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三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三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三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8/6/27,#,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概念与分类,概念,分类,配置与利用概述,意义,劳动,时间配置意义,非劳动,时间配置意义,目标与任务,非劳动,时间、自由支配时间越多,社会进步程度越高、水产力水平越高,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劳动时间利用程度分析,基本分析指标: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率,损益与利用潜力分析,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分析,4,利用的损益分析,(,4,),加班加点分析指标:加班加点强度、加班加点比重,非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非劳动,时间基本分类,必须,支付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劳动,时间分配统计的目的,4,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略),劳动,时间构成,日历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出勤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时间,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全部,实际劳动时间,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概念与分类概念,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一节 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一、时间配置的概念与分类,P47,1,、,时间,配置:是指人们在一天(,24,小时)的时间里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料理家务和娱乐等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分配比例。,2,、时间的单位:秒、小时、日、周、月、季、年等,一天,24,小时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3,、时间配置影响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社会生活习惯、传统风俗、道德信仰。,4,、,基本,分类,P48,1,)劳动时间:企业劳动者在单位从事生产与管理等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衡量劳动量的尺度。,一个,日工:劳动者参与一个轮班的劳动时间;一个工时:劳动者参与一个小时的劳动时间,使用“工时”作为劳动计量单位比“日工”精确。劳动时间包括停工被利用时间、工间操作时间,不包括上下班路途时间和午休时间。,2,)非劳动时间:是劳动时间之外的所有时间。一般及计量单位为“分钟”。,二、时间配置与利用的意义,P49-P50,1,、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1,)可以了解我国企业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是否合理;,2,)观察企业劳动时间利用程度与效果是否达标;,3,)发现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中的浪费现象,找出其中原因;,4,)发现和总结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的宝贵经验,更好利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时间配置,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加班加点,时间,非劳动时间,必须,支付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一节 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时间,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一节 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2,、非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P49,1,)非劳动时间越长,表明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2,)自由支配的时间越长,表明社会发展层次越高。,3,)劳动者非劳动时间越多,尤其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表明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越高。,4,)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1,、劳动时间的构成,P51,劳动时间包括:日历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出勤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时间、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全部时间劳动时间九大指标。,日历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实际公休时间,加班加点时间,出勤时间,缺勤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停工损失时间,全部实际劳动时间,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一节 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日,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P51-53,1,)日历时间:在 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uqanbu,可能劳动时间,反映劳动时间构成最基本的数据,是生产工人劳动时间的自然极限。计量单位包括日历工日数日历工时数。,计算公式:,2,)制度公休时间:是指报告期内国家(企业)制度规定员工休息的节日、假日的时间总和。我国法定公休日包括每周六、周日有,104,天,加上春节、国庆、五一、清明、端午、中秋等,10,天,共计,114,天。制度公休时间分为实际公休时间和加班加点时间,加班加点时间计入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加班满一个轮班计入加班工日时间,未满的作为加点工时。计算单位:制度公休工日数、制度公休工时数。,计算公式,:,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3,)制度劳动时间: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反映出最大可能利用的劳动时间,计量单位:制度劳动工日、制度劳动工时。,计算公式:,4,)出勤时间:是指规定的制度劳动时间内实际上班的时间。一般指报告期内制度劳动日实际上班人数的累计。计量单位:出勤工日、出勤公司。实际操作中,只要员工上班,都按一个出勤日计算。,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5,)缺勤时间:是指企业员工按照制度应该到班参加工作,但为参加工作的时间。凡缺勤满一个轮班的为全日缺勤,按照缺勤日算,不足一个轮班的,按缺勤工时计算,缺勤工时不能换算成缺勤工日。,计算公式,6,)非生产时间:是制度劳动时间里,没有从事企业劳动的时间,如参加会议等。计量单位:非生产工日、非生产工时。,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7,)停工时间:分为停工被利用时间、停工损失时间。是出勤时间内未从事生产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是指停工后被调做非本职工作或其他非生产性活动所占用的而时间。计算单位:停工工日、停工工时。,计算公式,8,),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是指员工在制度规定劳动时间内实际从事生产或工作的时间,是劳动时间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计算单位: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日、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计算公式:,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9,)全部实际劳动时间:是指员工在报告期内实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它能精确反映员工实际用于生产活动上劳动时间的总量,包括制度内实际劳动工作日数和制度公休日的加班工日数。,计算公式,10,)劳动时间的核算(重点),P54,(,1,),以工日为单位的时间计算,【,例,3.1】,某企业,2000,年,3,月份(,31,天)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他情况如表所示。,试计算该企业:,1,)日历工日数;,2,)制度公假工日数;,3,)制度劳动工日数;,4,)出勤工日书;,5,)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日数;,6,)全部实际劳动工日数,时间项目,合计,缺勤工日,300,停工工日,200,非生产工日,50,加班工日,280,停工被利用工日,150,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解:各种工作时间计算如下:,1,)日历工日数,=80031=24800,工日,2,)制度公假工日数,=,8008=6400,工日,3,)制度劳动工日数,=,日历工日,制度公假工日数,=248006400=18400,工日,4,)出勤工日数,=,制度劳动工日,缺勤工日,=18400300=18100,工日,5,)制度实际劳动工日数,=,出勤工日,非产生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1810050200+150=18000,工日,6,)全部实际劳动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日,+,加班工日,=18000+280=18280,工日,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P55,3.2,某企业,2000,年,4,月份(,30,天)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3000,人,其他情况如表所示。,试计算该企业:,1,)日历工时数、制度公假工时数、制度劳动工时数、缺勤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停工工时数、非生产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数、全部实际劳动工时数,解:各种工作时间计算如下:,1,)日历,工时数,=3000318=720000,工时,2,)制度公假,工时数,=300088=19200,工时,3,)制度劳动,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制度公假,工时数,=72000019200=528000,工时,4,)缺勤工时数,=35008+4000=32000,工时,5,),出勤工日数,=,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52800032000=496000,工时,6,)停工工时数,=10008+2600=10600,工时,7,)停工被利用工时数,=8008=6400,工时,8,)非生产工时数,=15008+1900=13900,工时,9,),制度实际劳动,工时数,=,出勤,工时,非产生,工时,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4960001390010600+6400=477900,工时,10,),全部实际劳动,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加班,工时,=477900+90008+6000=5559000,工时,全日缺勤,全日停工,停工被利用,非生产时间,加班时间,工日,工时,工日,工时,工日,工日,工时,工日,工时,3500,4000,1000,2600,800,1500,1900,9000,6000,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二、劳动时间利用程度分析,1,、劳动时间利用的统计分析方法:问卷调查、劳动日写实。,2,、劳动时间利用的基本分析指标,1,)出勤率:是指出勤时间和制度劳动时间的比率,出勤率和缺勤率之和为,100%,计算公式,2,)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与出勤时间的比率,是直接生产或工作的时间。,3,)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与制度劳动时间的比率。,4,)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率的关系,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二、劳动时间利用程度分析,3,、劳动时间利用的加班加点指标,1,)加班加点强度:加班加点时间与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的比率,反映制度之外劳动时间发生的强度。,计算公式,2,)加班加点比重:加班加点时间与全部实际劳动时间之间的比率。,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4,、劳动时间利用静态分析实例,【,例,3.3】P58,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三、劳动时间的损益与利用潜力分析,P59,1,、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分析(简答题),1,)劳动者个人原因造成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如请假、旷工等;,2,)生产经营管理不善,如计划不当、图纸不全,停水停电等;,3,)管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命令或指令,如占用企业生产时间开会、检查等;,4,)社会突发事件造成,地震、抢险、救灾等。,2,、劳动时间利用的损益分析(论述题),P60,1,)月制度劳动时间损失程度,2,)月人均劳动时间损失程度,3,)劳动时间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二节 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三、劳动时间的损益与利用潜力分析,P59,3,)劳动时间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或,4,)劳动时间造成的人工成本超支分析,劳动时间的损失,多支出人工费,增加加班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