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447502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1,一、桃李杏穿孔病,Peach Perforation,2,桃穿孔病,桃穿孔病是桃树上最常见的叶部病害。在世界各桃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包括细菌穿孔、霉斑穿孔和褐斑穿孔三种。其中以细菌性穿孔最为常见,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桃产区。桃树感染此病可造成大量叶片穿孔脱落,枝梢枯死,严重削弱树势,影响花芽分化,造成巨大损失。三种穿孔病除危害桃外,还危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3,(一)症状,细菌性穿孔,: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叶最初出现黄白色至白色,圆形小斑点,直径0.51毫米。当斑点达1毫米左右,则呈多角形,散生于叶面,后来斑点变浅褐色,四周有浅黄绿色晕,圈,。斑点逐渐发展成紫褐色,最后干枯脱落呈现穿孔,病重叶片最后脱落。潮湿时背面溢出,黄白色胶状粘液,,后期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边缘破碎,不整齐,。,4,5,(一)症状,枝梢受害,形成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两种不同病斑。春季溃疡发生在上年夏季抽出的枝条上,初期产生水浸状褐色疱疹,后期病斑扩大,春末病部表皮破裂,流出黄色粘液,为当年的初侵染源;夏季溃疡发生在当年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的暗紫色病斑,后变褐,稍凹陷,很快干枯。,果实受害,初生褐色小斑,渐扩展为近圆形紫褐色斑,边缘水浸状,中央凹陷,后期干裂,潮湿时溢出黄白色粘液。,6,桃细菌穿孔果实,桃细菌穿孔枝条,病叶,7,(一)症状,霉斑穿孔,:危害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部受害,呈红褐色至褐色斑点,斑点大小直径约,3,毫米,有红晕。发病,914,天,斑点坏死的中央部位脱落,叶肉呈现典型的空洞,病斑随后脱落,病轻时少数叶片脱落,病重时植株大部叶片脱落,对果树生理有严重影响。,穿孔边缘整齐,不残留坏死组织。幼叶受害,大多焦枯,不形成穿孔。湿度高时,在,病斑背面长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有的延至脱落后产生。,枝梢受害,以芽为中心形成长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并发生裂纹和流胶。,果实受害形成初为紫色,渐变褐色,边缘红色,中央凹陷的病斑。,8,9,(一)症状,褐斑穿孔,: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在叶片两面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边缘紫色或红褐色略带环纹,,大小,1,4mm,;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外常有一圈坏死组织,。,在新梢和果实上形成褐色,凹陷,边缘红褐色病斑,上生灰色霉状物。,10,桃褐斑穿孔,11,(二)病原,细菌性穿孔,:病原为油菜黄单胞菌李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pv.,pruni,(Smith) Dye.,,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霉斑穿孔,:病原为嗜果刀孢菌,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v.) Aderh.,,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刀孢属真菌。,褐斑穿孔,:病原为核果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circumscissa,(,Sacc,),Liu & Guo,,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假尾孢属真菌。,12,桃细菌性穿孔病原,桃褐斑穿孔病原,13,(三)病害控制,加强果园的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对地下水位高或土壤粘重的桃园,要改良土壤,及时排水;合理整形修剪,结合冬剪,及时剪除病枝,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14,(三)病害控制,早春桃树萌芽前喷,Be,的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1:1:100,的波尔多液、,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80,五氯酚钠,200300,倍液(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天晴无风的日子);,展叶后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65%,代森锌、,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40%,百菌净、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2kg,石灰,,100125kg,水)、,72,的农用链霉素和硫酸链霉素;,生长期多雨季节喷灭菌丹、克菌丹或代森锰锌等。,15,二、桃缩叶病,16,二、,桃缩叶病,桃缩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世纪初欧洲首先报道,我国最早记载是,19,世纪末。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以春季潮湿的沿江河湖海等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内陆干旱地区发生很少。桃树染病引起叶片肿胀皱缩,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影响当年产量和次年的花芽分化。寄主除桃外,还有和桃近缘的油桃、巴丹杏等 。,17,(一)症状,主要危害幼嫩组织,其中以嫩叶为主,,嫩梢、花和幼果亦可受害。春季嫩叶刚从受侵芽鳞抽出即可受害,表现为,病叶变厚膨胀,卷曲变形,颜色发红,。随叶片逐渐展开,卷曲程度也随之加重,病叶明显肿大肥厚,皱缩扭曲,质地变脆,呈红褐色,上生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以后病叶变褐、枯焦、脱落。落叶后,腋芽萌发抽出的新叶不再受害,但常引起夏芽生长,出现二次梢,枝条不充实,易受冻害。,18,19,(一)症状,枝梢受害呈黄绿色,病部肥肿,节间缩短,叶片簇生,严重时病梢扭曲,生长停滞,最后整枝枯死。花及幼果受害,花瓣肥大变长,大多脱落;病果畸形,表面龟裂,容易早落。,20,(二)病原,病原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asme,,属子囊菌亚门外囊菌目外囊菌属真菌。,21,(三)病害控制,1.,药剂防治,桃树花芽刚露红但尚未展开前,喷,5Be,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如能掌握好,桃树发芽后一般不需要再喷药,但如遇冷凉多雨天气,则利于病菌侵染,可再喷,25,多菌灵,(WP)300,倍液,12,次。,早春及时喷药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若连续防治,23,年,可根治此病。,2.,摘除病叶,发病初期及早摘除病叶,剪除病梢、病果,集中烧毁处理。,22,三、桃、杏黑星病,23,三、,桃、杏黑星病,黑星病又名疮痂病、黑点病、黑痣病。世界各核果栽培区都有分布。最初误认为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至,1877,年才确定为真菌病害。我国于,1921,年首次报道,目前我国各桃产区均有发生,尤以北方桃区受害较重。除桃外,该病尚危害梅、杏、李、扁杏等核果类果树。树种间以桃和青梅发病重,杏、李等次之。桃树中,以中晚熟品种受害重。,24,(一)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叶片和枝梢。,果实受害,多发生在果肩部。最初出现暗绿色的圆形小斑点。后扩大成,2,3mm,的黑褐色病斑,且病斑周围始终保持绿色。严重时病斑聚合连片成疮痂状。,病斑只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表皮组织染病坏死后,果肉继续生长,致使果实表面发生龟裂,但裂口浅而小,果实一般不腐烂。病斑多出现于果实的阳面,尤以果肩部为多。,25,26,桃黑星病症状表现,27,(一)症状,果梗受害,变褐干缩,常引起落果。叶片受害,叶背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至紫红色的病斑,大小,0.51mm,,以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枝梢受害,出现稍隆起、长圆形、浅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大小,36 mm,,并伴有流胶。病健交界明显,病菌仅限表层危害。病斑表面可密生黑色小粒点,此即分生孢子丛。,28,桃黑星病严重时的症状,29,(二)病原,病原有性态为嗜果黑星菌,Venturia,carpophila,Fisher,,属子囊菌亚门球壳目黑星菌属真菌,中国尚未发现。无性态为,嗜果枝孢菌,Cladosporium carpophilum,Thm.,,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枝孢属真菌。,30,(三)病害控制,1.,清除病残体,冬天修剪时,应彻底剪除树上枯枝病梢,清除树上菌源,以减少病菌在生长期间侵染的机会。,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树体抗病力。改善果园微生态条件。选择适当树形和密度,防止树冠相互交接,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降低湿度,使之造成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环境。,31,(三)病害控制,3.,药剂防治,桃树萌芽前,喷布铲除剂,,,80,五氯酚钠,200300,倍液加,35Be,石硫合剂,可以减轻初侵染时的程度或使之延迟发生。,生长期喷药防治,:,落花后半月至,7,月份,,约每隔,15,天喷布下列杀菌剂:,40%,福星、,12.5%,的腈菌唑、,25,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12.5%,速保利、,1:4:240,倍锌灰液或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效良好。,32,四、桃树流胶病,33,四、,桃树流胶病,桃树流胶病,是由病菌侵袭或生理因素引起枝干或果实流胶而导致皮层腐烂、树势衰弱的一类重要病害。世界各核果栽培区均有分布,我国,1982,年首次报道,目前全国各桃区都有发生,是一种发生极为普遍的病害。桃树流胶包括生理性和侵染性流胶两种。植株流胶过多,会严重削弱树势,重者引起枝干枯死。除桃树外,其他核果类果树如杏、李、樱桃等也有流胶病。,34,(一)症状,生理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患病处流出半透明乳白色树胶,尤以雨后严重。流出的胶干燥时变褐,表面凝固呈胶胨状,最后变硬呈琥珀状胶块。,流出的树胶大的直径有,3cm,,有的更大一些。在树皮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只见到球状膨大,如树皮有破伤,其内充满胶质。,35,(一)症状,侵染性流胶,:主要危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新梢,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次年瘤皮裂开,溢出胶液。,发病初期,病部皮层微肿胀,暗褐色,表面湿润,后病部凹陷开裂,流出半透明且具粘性的胶液,潮湿多雨条件下胶液沿枝干下流,颜色变褐,呈胨状。干燥条件下,胶液积聚凝结,质地变硬,呈结晶硬球状,表面光滑发亮。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病菌子座),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36,(二)病原,生理性流胶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也很复杂。下列一些因子均可促使或诱发桃树发生流胶:,一些寄生性真菌及细菌的危害,如干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和真菌性穿孔病、木质部的细菌等;,虫害所造成的伤口,特别是柱干害虫;,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冻害、日灼伤等;,生长期修剪过度及重整枝;,接穗不良及使用不亲和的砧木;,土壤过于粘重以及酸性大等;排水不良,灌溉不当,积水过多等。,37,(二)病原,侵染性流胶病菌的无性态为桃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Sacc.,,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小穴壳菌属真菌。有性态为茶藨子葡萄腔菌,Botrysphaeria ribis,(,Tode,),Grossenb. et Dugg.,,属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葡萄座腔菌属真菌。,38,(三)病害循环及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在枝干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萌发后从伤口或皮孔侵入,引起初侵染。潜育期,630,天,有的病部分生孢子器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一般,6,月份为发病盛期。,各种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如虫害、冻害、水肥不当、修剪过重、栽植过密、结果过多、土壤粘重等都有利于流胶病的发生。树龄大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春季气温达,15,左右开始流胶,以后随气温升高,病情加重。大量降雨亦加重病情。,39,(四)病害控制,1.,治虫防病,对于流胶病的防治,重点要把果园的病虫害防治好,各地要针对本果园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加强防治。重点是柱干害虫,减少虫伤。,2.,加强管理,改善果园排水设施,桃树对果园积水较敏感,易起反应。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长旺盛,提高抗性。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40,(四)病害控制,3.,消灭越冬菌源:,在最冷的,12,月份至,1,月份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5Be,石硫合剂消毒,后进行树干、大枝涂白,消灭越冬菌源、虫卵,同时还可预防冻害、日烧发生。,4.,刮除病斑,发芽前刮除病斑,并涂药保护伤口。如抗菌剂,402,、退菌特、石硫合剂等。,5.,喷药保护,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1500,倍甲基托布津或,1000,倍多效灵、果病灵等进行预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1,次,1000,倍液菌毒杀或菌毒清、菌立灭等,交替连喷,2-3,次,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根据病情尽量减少喷药次数。,41,五、柿角斑病,42,五、柿角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叶片发病,初在叶片正面产生黄绿色病斑,,斑内叶脉变黑,,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形成,中部浅褐色,边缘黑色的多角形病斑,。,43,柿角斑病病叶正面,44,(一)症状,在适宜条件下,病斑表面密生,黑色绒球状小粒点,(分生孢子座)。病叶背面颜色较浅,开始为淡黄色,后为褐色或黑褐色,黑色边缘不甚明显,小黑点稀疏。柿蒂上的病斑多发生在四角上,浅褐色至深褐色,有时有黑色边缘,形状不规则,两面均可产生黑色绒球状小粒点,背面较多。,45,柿角斑病病叶背面,46,(二)病原,病原为柿尾孢,Cecospora,kaki,Ell.et.EV.,,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柿子角斑病菌,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47,(三)发病条件,柿角斑病的发生与叶片老嫩、菌源数量和当年的降雨密切相关。,柿角斑枝梢顶部叶片病轻,而下部老叶病重,。,本菌分生孢子的传播、萌发和侵入均需高温和降雨,所以,5,8,月雨早、雨多、雨日长,发病严重。,环境潮湿也有利于该病发生,所以渠边河旁的柿树及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发病重,而路边旱地柿树及树冠上部和外围叶片发病轻;,因该病的发生主要决定于初侵染,故树上病蒂多和靠近黑枣树的柿树发病严重。,48,(四)病害控制,此病的发生主要决定于树上病蒂的多少和,6,7,月份的降雨,所以在防治上应采取以彻底摘除树上病蒂为主,适时进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病措施。,:早春发芽前剪除枯枝,搿净树上残留的柿蒂,减少侵染来源。如做得彻底,在我国北方柿区即可基本控制此病严重发生,不致成灾。,49,(四)病害控制,:,改良土壤,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抗高抗病能力。,:,落花后,15,天左右开始喷药,每隔,1015,天喷,1,次,一般年份喷,12,次,多雨年份喷,23,次。,有效药剂有:,1:5:600,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和,50%,菌核净等。,50,六、柿圆斑病,51,(一)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叶片发病,初期形成浅褐色,边缘不太明显的小斑点。后扩展为边缘黑色,,中部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的圆形病斑,。,落叶后在,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粒点,(子囊壳)。每片叶可产生许多病斑,发病严重时,病叶在几天内可变红脱落。然后树上的柿果也逐渐变红、变软,相继大量脱落。,柿蒂上的病斑圆形、褐色,比叶片上的病斑发生晚,病斑较小。,52,(二)病原,病原为柿叶球腔菌,Mycosphaerella nawae,Hiura et Ikat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柿圆斑病菌,1.,子囊壳;,2.,子囊,; 3.,子囊孢子,53,(三)病害控制,采取以消灭初侵染来源为重点的综合防病措施。,1搞好田间卫生,:秋末冬初及时清除柿园的大量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喷施护树将军乳液以减少初侵染源。,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基肥,干旱柿园及时灌水。改良土壤,合理修剪,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封闭伤口,防腐烂病菌侵染。雨后及时排水,促进树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54,病害控制,3喷药保护,:,春季柿树发芽前要全树喷施护树将军或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病菌。,柿落花后(,6,月上中旬),在子囊孢子大量成熟飞散之前开始喷药,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如能准确预报子囊孢子的飞散时间,喷药,1,2,次即可控制病害发生。目前常用的药剂有:,1:5:600,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及,50%,多菌灵等。,55,七,、枣疯病,56,(一),症状,枣疯病的症状特点是枝叶丛生萎黄,,是由花器返祖和芽的不正常萌发所致。,花器返祖,是指整个花器变为营养器官,花柄延长成枝条,花瓣、萼片和雄蕊肥大、变绿、延长成枝叶,雌蕊全部转化成小枝。由雌蕊、雄蕊变成的小枣头,呈纤细丛生状,而且经过冬天后仍不脱落。,57,丛枝,花变叶,病枝干,58,症状,芽的不正常萌发,,主要表现为病株的一年生发育枝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的隐芽均萌发为发育枝,新生发育枝上的芽又可萌发成小枝,如此不断地逐级生枝就形成了丛枝状,直到四次枣头的主芽不再萌发。,病枝纤细,节间变短,,叶小而萎黄,。病枝一般不结果。,59,枣疯病丛枝状,小叶,各种症状,花变叶,60,症状,病树健枝能结果,但其所结果实大小不一,果面凹凸不平,着色不匀,果肉多渣汁少味淡,不堪食用。,疯枝上的叶片,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而后整叶逐渐变黄,叶缘上卷,暗淡无光,硬而发脆,秋后干枯不落。病根上的不定芽,可大量萌发长出一丛丛短疯枝,出土后枝叶细小、黄绿、日晒后全部焦枯呈“刷状”。后期病根皮层变褐腐烂,最后整株枯死。,61,病 枝,62,(二)发生规律,多年人工嫁接试验表明,枣疯病树根部可终年带菌,而地上部的植原体则随枣树落叶进入休眠逐渐减少,越冬初期基本消失,所以,根部带菌越冬是枣疯病来年发病的唯一初侵染来源。,在根部越冬后的病原体,翌年春季随根部营养物质上行到地上部引起丛枝等枣疯病症状。,63,(二)发生规律,试验证明,植原体一旦被传播侵入到地上部,必须首先沿韧皮部下行到根部,经过繁殖后再上行到地上部枝条才能引起树冠发病,因此,适时环割树干有防病作用,。,64,(二)发生规律,现已明确,人工嫁接,无论是用病株做砧木或是接穗,无论是芽接、切接、皮接或根接,均能传病,但不会成为自然传病的主要途径。,我国北方枣区自然传病的媒介主要有,3,种叶蝉,即凹缘菱纹叶蝉,(,Hishmonus sellatus,Uhler.),、橙带拟菱纹叶蝉,( Kuoh.),和红闪小叶蝉,(,Typlilocyba,sp.),。,65,(三)病害控制,1.,选用抗病品种,我国枣树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及时发现、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枣疯病的关键措施。可利用抗病酸枣品种或抗病的大枣品种做砧木,培育抗病枣树,或从无病枣园中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进行繁殖,培育无病苗木。,66,(三)病害控制,2.,加强栽培管理,枣疯病的发生与枣树本身的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所以加强枣园肥水管理,对土质差的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促进枣树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可减缓枣疯病的发生和流行。,3.,防虫治病,及时喷药消灭传病叶蝉可有效地降低枣疯病传播蔓延的速度。以,4,月下旬、,5,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最佳喷药时期,全年共喷药,34,次。目前常用的药剂有:,10%,氯氰菊酯和,80%DDV,等。,67,(三)病害控制,4.,手术防治,实践证明,对于轻病树,早春发芽前环剥主干,落叶前彻底去掉疯枝,生长期随时抹去疯芽,可有效地阻断植原体的运行,可治愈或延缓发病。,5.,药物治疗用,1000,g/kg,四环素类抗生素,注入到疯树体内或浸根、浸泡接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药停后容易复发。,6.,控制菌源 在苗圃,一旦发现病苗应立即刨除;加强检疫,严禁病苗调入或调出;对重病树,要及时连根彻底刨净,减少初侵染来源。,68,八,、枣锈病,69,(一)症状,该病仅危害叶片,,病初在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逐渐突起成黄褐色锈斑(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近圆形,多发生在叶脉两侧及叶尖和叶基。后期夏孢子堆破裂散出黄色粉状物(夏孢子)。,70,枣锈病症状,71,(一)症状,叶片正面,在与夏孢子堆相对处呈现许多绿色小斑点,叶面呈花叶状,逐渐失去光泽,最后干枯及早脱落。,落叶先从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在落叶的夏孢子堆旁边可产生黑褐色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稍突起,但不突破表皮。,72,73,(二)病原,病原为枣层绣菌,Phakopsora zizyiphi-vulgaris,(,P.Henn.,),Diet.,,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枣锈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放大),图,74,(三)病害控制,1.,加强栽培管理,2.,消灭菌源,3.,药剂防治:主要在,7,月上旬枣锈病的盛发期喷药防治。病叶率达,0.1%,左右时开始喷药保护,以后根据降雨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是,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药剂可选用,200-300,倍波尔多液,(,硫酸铜,1,份,生石灰,2,3,份,水,200,300,份,),或锌铜波尔多液,(,硫酸铜,份、硫酸锌,份、生石灰,2,3,份、水,200,300,份,),。流行年份可在,8,月上旬再喷,1,次,能有效控制枣锈病的发生流行。其次可用,25,粉锈宁,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75,九,、,核桃黑斑病,76,(一)症状,主要为害,幼果和叶片,,也可为害嫩枝及花器。首先在,叶脉处出现圆形及多角形的小褐斑,,严重时互相愈合,,病斑外围有一水渍状晕圈,中央灰褐色部分有时脱落,形成穿孔,。,枝梢上病斑长形,褐色,稍凹陷,严重时因病斑扩展包围枝条而使上段枯死。,幼果受害时,果面发生黑色小斑点,无明显边缘,以后逐渐扩大成片变黑,并深入果肉,使整个果实连同核仁全部变黑腐烂脱落。花序受侵后,产生黑褐色水渍状病斑。,77,核桃黑斑病症状特点,78,(二)病原,病原,病原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pv.,juglandis,Pierce Dye.,;异名为,(Pierce) Dowson,,属黄单胞杆菌,79,(三)病害控制,1,清除病叶、病果,注意林地卫生,2,加强管理,增强树势,3,药剂防治,黑斑病发生严重的核桃园,可分别在展叶(雌花出现之前),落花后以及幼果早期各喷一次,1:200,波尔多液。此外,也可以喷,50,100mg/kg,的农用链霉素、,65%,代森锰锌等,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