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制度[1]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24297851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科制度[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输血科制度[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输血科制度[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输血科制度,1,输血科工作制度,1、输血单由医生填写,经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审签后,题签日送交输血科;,2、储血冰箱每周毒一次。每日检查冰箱温度,同时观察血液质量。应严格按照不同的保养液要求的期限保存血液,发现质量可疑时,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储存血液报废时,应报医政处批准。,3、配血及发血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出的血液、血浆、血液成分等,临床科室应及时输用,输血科不再回收;,4、各科室应由医护人员取血。取血时,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双查双对”制度。输血时遇有疑问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待查清无误后再作处理。配血标签保留24小时,由输血科在4OC2OC条件下保存一周,以备查对;,5、 设立值班人员,负责值班时间内的交叉配血、供血和安全工作。,2,输血科供血工作制度,1、输血科应按照采供血许可证规定范围供血,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方可对规定范围外的医疗供血单位供应。紧急情况下,先供应,同时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2、供给临床使用的血液,必须是按照国家献血员健康检查标准检测合格的血液;,3、向临床供血时必须依据临床科室的申请和患者的病情,提供患者所须的血液及成分血;,4、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临床规范用血;,5、遵循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积极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提高临床用血疗效,严防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6、交叉配血和发血,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做到双查双签,无禁忌方可发出。,3,配血管理制度,1、输血科内应保持安静、整洁。工作时间不闲谈,非本室工作人员谢绝入内;配血前认真检查输血申请单上的日期、血型(包括Rh(D)血型)、申请数量、类别及对血液的要求,并根据储血情况、疾病等酌情交叉配血;,2、依储血日期的先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3、做好血型鉴定(包括Rh(D)血型)、配血试剂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4、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应加做不完全抗体配血法配血,对有输血反应者必须进行抗体筛选鉴定,给予相容血液;,5、做好各项登记工作,交叉配血等书写字迹一定要清楚、整齐、无误;,6、清理已溶血的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OC2OC冰箱保存7天。,4,输血管理制度,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对于手术用血应事先做好计划。对输血量及所需各种成分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要严格掌握;,2、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和谷丙转氨酶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3、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清输血的利弊,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同意书后,方可输血;,4、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经上级医师审签后同血样一起提前呈交输血科;,5、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急诊外,凡需输血者均应提前申请,报医务科批准,各种血液成分应提前1天,全血及红细胞悬液3000ml者应提前4天;,6、工勤人员和家属一律不许代替医护人员取血和代替医师签字、填写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7、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血量、血袋号,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8、输血时,必须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遇有疑问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输血科查找原因,待查清原因后再作处理;,9、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室温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10、输血后,经治医生应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11、为了防止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5,输血科血液质量管理制度,1、对血液中心送来的血液及成分血,必须进行核查,外包装应完好无损,标签填写完整,清楚,准确。,2、每天检查贮血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浆层变色(变灰、变黑等)或出现气泡及絮状物,红细胞色泽变紫色等,不能发出使用。严重脂肪型的血浆不能发出使用。,3、病房已启封的及输剩的血及成分血不能使用。,4、过期的血液及成分血不能使用。,5、每天询问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相关疾病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发现较严重的输血反应要追踪查因,发现输血后感染相关疾病要及时上报血液中心处理。,6、每天定时观察贮血冰箱温度,并作记录,确保冰箱正常运行及贮血安全。,7、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启封血液或成份时,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启封后的血液或成份必须立即输用。超净工作台需定期清洁消毒。,8、每批新购进的试剂必须进行质量鉴定,合乎要求才能用于试验。,9、不定期与血液中心合作进行室间质控试验,确保我科交叉配血试验的稳定可靠,保障输血安全。,6,血液贮存、运输、发放制度,贮存血制品应用专业的血库冰箱。如果病房没有适于贮存血液的冰箱,血液应保存于血库中,直至开始输血。血库人员应遵守以下程序:,1、仅当需要取出或放入血液时才打开冰箱的门;,2、血液的摆放要为冰箱内冷空气流通留有空间。应将血液竖立放置于篮筐中或平放于货架上。不应将其放置太紧密,以便于冷空气流通;,3、除全血、红细胞和融化的新鲜冰冻血浆外,不要在冰箱内放置其他物品;,4、不要将单采或机采血小板浓缩液放在冰箱中;,发放血液制品,输血科工作人员配血合格后,通知病区护士取血,工作人员应遵守以下程序:,1、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确认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2、如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不得发出:,(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 血袋破损、漏血;,(3) 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3、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与2-6oC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7,临床用血申请制度,1、申请用血应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电话、口头备血无效。,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连同申请单送检验科备用进行交叉配合试验。如果用血量超过800 mL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的,逾时需重新抽血;一次输入3个献血者血液的受血者,如仍须输血,必须重新抽血做交叉配合试验。,4、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5、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非急救病人用血请提前一天备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10U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核准签字后送输血科(急诊除外),并提前一日与血站联系备血。,6、备用血以两天为限,逾期无效,但需延期使用者必须预先通知,以便及时补充备血。,7、新鲜血、全血、特殊用血(包括Rh阴性血液、冷沉淀、血小板、白细胞)必须提前一天与血库预约,以便血站及早预约、分离、洗涤、分装;新鲜血、全血备血必须经科主任签名报医务科核准签字后送输血科与血站联系;临床特殊用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早输用、及时记帐,避免浪费。,8、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经出库不能退还。,9、以上未尽事宜,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准,8,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提倡成分输血。,二、临床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交待有关输血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签署输血同意书,紧急抢救用血如家属不在场无法签字时应向医务科报告。,三、病房正常手术用血和治疗用血应提前一天申请,由经治医师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与受血者血样一起在用血前一天送交储血室备血,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签字验收。如病人未进行血型检查时,经治医师先申请进行血型检查。,四、医院紧急抢救用血由经治医生电话通知输血科用血血型、用血量,输血科接通知后及时联系血源。经治医生迅速将配血单填写好后送达输血科,如无血型应先由护士抽交叉血样送输血科。,五、如遇节假日、休息日可直接通知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由值班主任通知输血科有关人员。如无法通知总值班时可由病房护士或传达室人员通知输血科有关人员。,9,临床输血知情同意制度,1、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告知:,(1)患者病况需要输血治疗;,(2)输血可能发生不良反应;,(3)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2、为避免发生上述情况,经治医生应动员患者在可能情况下自身输血或家属、亲友献血互助。,3、凡异体血液输注需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后方能实施输血。,4、输血治疗同意书必须与病历同时存档。,10,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控制方法:,1、ABO血型、Rh血型初检(检验科);,2、复检ABO正定型、ABO反定型和Rh(D)血型;,3、抗体筛查,必要时做抗体鉴定;,4、交叉配血用;卡式抗人球蛋白法,二、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1、成分输血。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成分输血率达70%以上。,2、输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制品时,进行白细胞滤除,滤除率可达99.8%,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3、积极开展自身输血。,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供血。,三、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内容完整、准确,输血科不接受缺乏必要资料或内容不准确的申请单。,护士抽血时,一定要核准病人身份,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立即贴好标签,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一致,检查血袋包装,标签填写内容;有效期及血液外观如颜色、凝块、颗粒、气泡、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规范二十四条规定。“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用取血专用器具取回。,规范二十五条规定:“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结果以及血液外观,共同签字发出”。,四、保证血液质量。,1储血条件、温度符合要求。,2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处理,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11,临床输血的监护制度,1、临床输血的监护:,(l)严格查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2)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医护人员应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床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3)使用合乎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2、输血中监护:,(1) 除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和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加任何药品。,(2) 严格控制一般输血的速度:输血的前15分钟应缓输(每分钟为2毫升,约30滴);15分钟后若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可酌情调整输注速度。,(3)输血的全过程应随时观察受血者情况,尤其是输血开始的15分钟内,医护人员应留在受血者床边严密观察,以便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能及时发现。对婴幼儿、意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受的受血者,尤应注意有无输血不良反应。,(4)若发现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及输血科迅速采取措施,缓输或停输血液及做出治疗处理。,3、输血后的监护:,(1)输血科对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等原始记录必须保存十年以备查。,(2)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由临床医护人员向输血科提交“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留有残余血液的血袋,由输血科调查。如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采供血机构有关,必须书面报告采供血机构,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则应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12,输血不良反应检测、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1、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精神开展工作,严格遵守输血管理制度、输血管理委员会信息反馈制度等规章制度。,2、输血科在每次发血后必须将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密封或将试管盖紧,在1-6至少保留7天,不能马上丢弃。若病人对输血产生不良反应,则可以用保留的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重复配血试验或其他试验。,3、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向家属或病人说明输血目的及可能会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的疾病,征得家属或病人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必须与病历同时存档。,4、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5、输血结束后若有输血不良反应,护士应作记录反映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护士还应将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中永久保存。如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经确认后上报至医务科,医务科应及时与采供血机构的业务科室联系,必要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便查找献血者的检查资料并追踪献血者。,6、经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如未发现采供血机构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则由医务科或卫生行政部门向病人家属作必要的解释。属责任事故则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