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7 住区

上传人:biao****biao 文档编号:24297752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16.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7 住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7 住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7 住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居住建筑设计原理,(七)住区设计,1,居住区,城市居民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区域,与工业、仓库、对外交通运输等用地一样,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居住区除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外,一般在居住区规划中均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居住区规划,对居住区的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各种绿地和游憩场地、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等各个系统所进行的综合安排。,3,4,1,、住宅用地,住宅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家务院、宅间小路和绿地),2,、公共绿地,各级中心绿地、运动场、成人和儿童游憩场地、林荫路、绿化隔离带等。,3,、道路用地,宅间小路以外的各级道路、小广场、停车场。,5,4,、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道路、配建停车场等。,5,、其它用地,非直接为本地居民配套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同建设用地等。,6,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求,: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美观,舒适,要有完善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及公共绿地。服务设施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并且有宜人的居住环境。,便利,居住区的用地布局合理,公共建筑与建筑有方便的联系。,卫生,在居住区内有完善的给水、雨水与污水排水、煤气与集中供暖系统,居住区内空气新鲜净洁,无有害气体与烟尘污染,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无噪声,公共绿地面积较大。,7,安全,对防止火灾、地震、交通安全有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美观,应具有赏心悦目、富有特色的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建筑与绿地交织,色调和谐统一。,8,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1,、建筑面积:,各层面积和,主要使用面积,辅助使用面积,结构面积,主要使用面积,=,各层平面中的起居室、餐室、卧室等面积的总和。,辅助使用面积,=,各层平面中的从属于起居活动的房间(厕所、卫生间、储藏),结构面积,=,各层平面中的墙柱等结构物所占有面积的总和,9,2,、建筑密度:,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基地面积,比。,建筑密度,=,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总和,建筑基地总面积,100%,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的,空地率,和,建筑物的密集程度,。,10,3,、居住密度:,在每公顷居住用地内的居住密度。,居住密度有四种指标:,A,、,人口密度;,B,、,住宅建筑面积密度;,C,、,住宅居住面积密度;,D,、,住宅套数密度;,11,4,、人口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内的居住人数(,人,/ha,)。,毛密度:按居住区或居住小区总用地计算,通常作为计算城市规划用地的控制指标。,净密度:按住宅用地计算,主要衡量居住人口密集程度和居住水平。,12,5,、建筑面积密度:,又叫,“,容积率,”,指一片城市开发用地内,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反映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程度;,容积率越高,土地开发强度越高。,是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毛容积率:就是上面的定义,净容积率:一块建筑基地范围内的建筑容量指标,13,6,、住宅建筑面积密度:,又叫,“,住宅容积率,”,(万平方米,/ha),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内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建设用地面积,这项指标用以衡量住宅容量是否合理及控制住宅面积建设量。,14,7,、住宅居住面积密度,(,平方米,/ha),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内全部住宅可供居住的总平面,用地总面积,15,8,、住宅套密度,(,套,/ha),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内所有住宅套数,用地总面积,16,内部居住环境,居住区环境,外部居住环境,非物质环境,物质环境,自然要素,空间要素,人工要素,社会要素,心理要素,文化要素,17,内部居住环境:,18,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一、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的规划,住宅群体,二、住宅外部交通系统的组织,路网,三、住宅外部绿化环境的配置,绿化,四、住宅外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共服务设施,五、户外场地,儿童游戏场地与体育运动场地,六、环境设施,地面铺装等,19,一、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的规划,(一)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要求,1,、功能要求:,日照,住宅建筑群体空间规划应满足房屋日照间,距的要求,在尽量保证住宅每户主要居室,获得国家规定的日照时间、日照质量的同,时,还应使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日照条,件。,20,通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主导风向都会发生变化,住宅建筑群体空间规划应使住宅内部以及住宅之间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安静,安静、不受外部噪声的影响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国家也有相应的控制指标。,住宅群体空间规划应避免大量过境人流、车流穿越居住组群。,并与植物设计形成良好的配合,防止外部噪声的不良影响。,21,便捷,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上下班、购物、休憩等的活动规律。,使组群结够清晰、易识别,便于组织交通,出行便捷合理。,安全,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的规划应给居民以安全感便于防盗、防止交通事故。,满足防火、防震、防洪等要求。,22,舒适,室外环境设施的数量与质量应保证居民的舒适程度。,住宅建筑群体空间规划在注意对空间领域与层次进行必要划分的同时,应使居民与各级公共活动场地有适意的联系。,交往,物质环境对居民的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住宅群体空间的规划应注意为居民提供适宜的交往场所,增进生活气息,使居民产生对邻里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3,2,、经济要求,:,土地和空间的合理利用,适宜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是衡量住宅群体空间规划经济性的最主要指标。此外还应考虑道路、铺地、环境工程、绿化、小品等的工程量和造价是否符合投资要求。,3,、美观要求:,居住建筑是城市重要的物质景观要素之一,居住区的景观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建筑单体的造型、色彩和尺度,更重要的是住宅建筑群体空间与绿化、小品等环境设施的整体设计。,24,(二)住宅群体的日照、朝向、通风和噪声防治,1,、日照,日照标准:,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不同纬度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更需要长时间日照;,不同季节对日照要求也不同,冬季要求较高,所以日照时间一般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数为标准。,25,日照间距,在住宅群体组合中,为保证每户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为日照间距。,住宅侧面间距,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易小于,13,米。,tga=(H-h,),/l,26,2,、朝向,住宅的朝向与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常年主导风向及地形等因素有关。,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地理纬度、地段环境、局部气候特征及建筑用地条件等。,朝向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a,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b,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居室外墙面,c,夏季有良好的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d,充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e,日照和通风是评价住宅室内环境质量主要的标准,27,3,、通风,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通风的方向等有关。,南北差别较大:,南方:潮湿地区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以使空气干燥,北方:寒冷地区则存在着冬季住宅防风、防寒,一般在满足日照的要求下考虑通风的需要,为了提高通风效果,住宅需要选择合适的朝向,在夏季迎主导风向,保证风路畅通。,28,4,、噪声防治,噪音来源:,道路交通噪声,邻近工业区的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噪声防治的一些措施:,a,、,利用临街建筑防治噪声,b,、,利用绿化防治噪声,C,、,利用地形防治噪声,29,30,31,32,(三)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的规划结构,居住区的总体布局(结构模式):,对居住区内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等,根据居民生活活动的需要所采取的某种形式。,三种模式:,A,居住区,居住小区,B,居住区,居住组团,C,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33,1,、成街、成坊的布置,成街的组合方式就是以住宅沿街组组成带形空间。,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就是住宅采用周边式的布置。,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地段的改建。,成街组合是成坊组合中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特别在旧居住区改建时,不应只考虑沿街的建筑布置,而不考虑整个街坊的规划设计。,缺点:街坊道路间距,200-300,米,交叉口较多,儿童上学、居民购物一般需穿越街坊道路。,34,35,36,37,2,、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居住小区一般采用“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两级结构。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住宅组团是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8,住宅群体的组合可以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组合成组或成团,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有规律地发展使用。,这种基本组合单元可以由若干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组合而成。,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有明确范围,组团之间可用绿地、道路、公共建筑或自然地形进行分隔。,39,40,41,3,、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当居住区规模较大时(,30000-50000,人)一般采用“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三级规划结构。居住区亦可不划分居住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形成居住区,-,住宅组团二级规划结构。,42,1、地区商业服务中心,2、地区商业次中心,3、文化活动中心,4、体育场、馆,5、中心医院,6、中心公园,7、公共交通总站,8、11万伏变压站,9、污水处理厂,10、区域锅炉房,11、方庄管理委员会,12、群众运动场,13、市级公共建筑,北京方庄居住区规划总平面,43,(四)住宅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1,、空间构成要素,:,硬质要素:建筑物、围墙、铺地、建筑小品等,软质要素:成年大树、行道树、树群、灌木丛、草地等,44,45,2,、空间围合类型:,46,47,48,49,4.,空间的尺度与比例,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筑物高度和空间宽度之间适宜的比例,形成良好的空间尺度感。,一般认为带型空间的高宽比以,1,:,1-1,:,2,5,为宜,而庭院和广场型空间的高宽比最大不宜超过,1,:,4,。,50,5,、空间构图手法:,空间构图是创造建筑群体清晰、优美和富于变化的空间景观的基本手段,如加强空间对比、注意空间的节奏与韵律以及创造鲜明的空间主题等。,A,、,对比:大与小、高与低、长与短、宽与窄、硬与软、虚与实、色彩的冷与暖或明与暗对比等,变换围合要素、变化建筑高度、变化住宅类型、变化空间形状、变化空间类型,51,52,B,、,空间的节奏与韵律,以一定的几何对位为前提,常用于,沿街,或,沿河,等,带状布置,的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中,53,C,、,创造鲜明的空间主题,54,6,空间领域的划分,空间领域是指居民户外活动的空间范围,一般具有不同的领域使用性质。它是我们进行室外空间布局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我国传统民居空间模式中,有明显的、渐进的层次和明确的领域划分:,大街,-,小巷(胡同、弄堂),-,院落(四合院),-,住宅,55,相应的,现代居住模式也呈现出这种由表及里、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到私有(密)性质渐进的空间,即:,城市,-,小区,-,组团(院落),-,住宅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56,57,58,59,空 间 领 域,私有空间,半私有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指小区级集中公共绿地、公共建筑活动场地,住宅私有庭院、阳台或露台,住宅单元入口周围的空间,住宅组团内的公共绿地和住宅之间空间,A,、住宅外部空间领域的划分,:,60,B,、,纽曼的领域划分示意图:,61,C,、,住宅外部空间层次示意图:,62,住宅群体组合,一、 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原则,(1),小区住宅宜以多层为主。,(2),住宅群体布置与空间组织应与住宅建筑设计相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成为有机整体。,(3),满足日照、通风、朝向、间距等使用功能要求,,(4),经济、合理、节约、方便管理。,(5),美观,63,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混合式,。,1,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置,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64,优:有强烈的规律性,缺:形成的空间单调呆板,应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组群建筑空间的变化,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基本形式:,65,66,67,68,69,2,、周边式:,住宅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较适合于寒冷多风沙地区。,优:可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缺: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在地形起伏较大地段会造成较 多的土石方工程量。,布置手法:,基本形式,70,71,72,73,74,3,、点群式:,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或自由布置,可形成丰富的群体空间。,优:布置灵活 便于利用地形,缺:在寒冷地区外墙太多不利于节能,布置手法:,基本手法,75,点式住宅(塔式住宅),特点:,若干户围绕一个楼梯或电梯枢纽布置,分户灵活,每户一般能够获得两面朝向,具有转角、通风良好、地形处理较灵活、自由、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缺点:,点式住宅外墙较多,造价较高,一些住房的居室易出现朝向不好的问题,76,规则布置与自由布置,77,78,79,4,、院落式:,将住宅单体围合成封闭的或半封闭的院落空间,可以是不同朝向单元相围合,可以使单元错接相围合,也可以是平直单元与转角单元相围合。,优点:,在院落内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与儿童活动场地,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能提高容积率。,80,81,5,、混合式:,指以上二种或数种相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优:空间丰富,适应性强。,82,83,84,85,86,住宅建筑群体组合的经济要求,1,、住宅设计对使用土地的经济性的影响,加大进深,缩小面宽,降低层高、采用俯视或夹层住宅设计、北向退台式住宅或坡顶住宅设计等手法,提高建筑层数,2,、群体组合对使用土地的经济性的影响,可采用多种组合方法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例如:建筑空间的综合利用,采用高架平台和过街楼,适当增加住宅拼接长度,采用周边式布局、不同层数住宅的混合布置,87,住宅外部交通系统的组织,路网与停车设施,(一)路网:,1,、道路的类型:,车行道:居住区道路系统的主体,担负居住区与外界及居住区内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联系。,步行道:往往与居住区各级绿地系统结合,起着联系各类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建筑的作用。,88,2,、住宅外部交通组织的基本方式,人、车分行:车行与步行交通互不干扰,车行道与步行道在住区中各自独立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步行道具有交通和休闲双重功能。,人、车混行:车行道担负了居住区内外联系的所有交通功能,步行道更多地具有休闲功能,综合式:道路交通组织除平面上的处理之外,还可以通过立体空间的处理达到人、车分行的目的。,89,90,3,、道路的分级:分为四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理、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A,、,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车行道,9-14,米。如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米。,道路一般采用一块板形式,规模较大的可采用三块板或特殊道路断面形式,人行道宽,2.5-5,米。,91,92,B,、,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一般不小于,14,米(采暖区)或,10,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6-9,米,多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人行道宽,1.5-2.5,米,93,C,、,组团级道路:居住小区内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不小于,10,米(采暖区)或,8,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4-7,米。一般采用人、车混行的方式。,94,D,、,宅间小路:通向各户或各住宅单元入口的道路,宽度不小于,2.5,米。,95,4,、道路规划设计规定,:,a,、,居住区级或居住小区级道路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开出口时,其出口间距在,150,米以上。当居住区(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接时其交角不易小于,75,度,以避免对城市交通的干扰,保证安全。,b,、,在居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内,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服务的无障碍通道,坡度宽度大于等于,2.5,米,纵坡小于等于,2.5%,C,、,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应设,12*,12,米的回车场地。,96,d,、,当区内用地坡度,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自行车推行车道。,e,、,在多雪地区,考虑清扫雪地,区内道路可酌情放宽,f,、,私家车、单位通勤车的停放场地,g,、,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机动车道 =0.3% =8.0%,非机动车道 =0.3% =3.0%,步行道 =0.5% =8.0%,97,(二)停车设施:,1,、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自行车道,基本尺度,a,、,横断面宽度,与人行道等高:自行车流量很小时采用,与机动车等高:自行车流量较大时采用,98,b,、,自行车道的允许坡度,最小坡度,=0.3%,最大坡度,=3%(,坡长,=50,米),C,、,自行车停车设施有:,独立停车库、停车棚;住宅底层地下室或半地下停,车房和住宅出入口露天停放,d,、,停车方式有:,集中停放和分散停放。,99,2,、机动车道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a,、,机动车道的允许坡道,:,最小纵坡,=0.3%,最大纵坡,=8%(,坡长,=200,米),b,、,通道与停车位尺寸:,100,c,、,路边停车的基本形式与尺寸,101,d,、,路边停车与人行道的关系,102,e,、,停车场的基本形式,103,三、住宅外部绿化环境的配置,(一)住宅外部绿地环境的构成,城市公共绿地: 儿童公园、动植物园、纪念性园林、名胜古迹园林、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改善地区小气候并创造自然优美的绿化环境,包括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的公共绿地、住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街道绿化等。,非居住区绿地: 工业、仓库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公共建筑庭院,104,交通绿地: 道路绿地、公路、铁路防护绿化,风景区绿地:风景游览区、休养疗养区,生产、防护绿地:苗圃、花圃、果园、林场、卫生防护林、水源蓄养林、水土保持林,105,(二)住宅外部绿地环境的功能,可以遮阳、防尘、降温、防风、防灾、防止噪声以及调节空气等功能。,(三)绿地标准,1,、居住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居住总用地,106,2,、绿地率,=,居住区用地栽植乔、灌木以及花卉、草坪等地被植物的各类绿地(含水面)的面积,居住总用地面积,绿地率在新区,=30%,在旧区,=25%,107,3,、居住区公共绿地指标,组团不小于,0.5,平方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小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含组团和小区)不小于,1.5,平方米,/,人,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8,米,面积,=40,平方米,108,(四)居住区公共绿地,1,、居住区公共绿地功能,有两种:,构建居民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包括儿童游戏、运动、健身锻炼、散步、游览、文化、娱乐等。,创造自然环境,利用各种环境设施如树木、草地、花卉、水体、人工小建筑、铺地等手段创建美好的户外环境。,109,2,、居住区公共绿地分类分级,应根据居民生活的需要,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分为四类分级。,通常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儿童公园(居住区级或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儿童游戏和休息场地(组团级),110,(五)绿地植物配置,软质景观:,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也可作为墙面、地面、天花板,变化丰富多彩;同时它们又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硬质景观:,铺地、雕塑等,111,1,、植物的体型与大小,不同植物其体形成尺度有很大区别,因此绿化空间环境的塑造,应充分考虑它们的不同特点。,112,2,、色彩,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色彩,同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又展现出不同的风韵。,3,、质感,通常是指单株植物或群体植物的粗燥感和光滑感。植物的质地受植物叶生的大小、枝条的长短、树种的外形、生长习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13,4,、空间的构成,植物作为一种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一样具有不同的构成方式,可以塑造出不同的空间特征。,空间的开敞与隐蔽,空间尺度的变化与序列的形成,也都可以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恰当的树种选择来加以实现。,114,115,116,四、住宅外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八类:,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教,医,疗,卫,生,文,化,体,商,业,服,金,融,邮,市,政,公,行,政,管,其,117,经常性使用项目:,幼托、小学、中学、文化活动站、粮油店、供煤站、菜店、综合副食店、早点或小吃店、理发店、邮局、卫生站、小商店等都属于,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级,公共建筑。,非经常性使用项目:,门诊所、文化活动中心、菜市场、食品店、饭馆、综合百货商店、服装加工部、日杂商店、美容店、书店、旅店、集贸市场等属于,居住区级,公共建筑。,118,(二)各级公共中心服务半径,序 号,公共服务设施等级,服 务 半 径,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800-1000,400-500,150-200,119,(,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众多,性质各异,布置时应区别对待。,医院宜布置在环境比较安静且交通方便的地方;,教育机构宜选在宁静地段,其中学校,特别是小学要保证小学生上学不穿越城市交通干道;,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及管理设施除方便居民使用外,宜相对集中布置,形成生活活动中心。,居民委员会作为群众自治的组织,应与所管辖区内的居民有方便的联系。,120,2,、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商业服务和儿童教育两类,商业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以方便居民使用和经营,形成居住小区生活服务中心。,居住小区生活服务中心的位置应根据居住区总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来考虑,为便利居民途径使用可布置在小区中心地段或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处,其建筑可设于住宅底层,或在独立地段设置。,121,(四)托幼、中小学的布置方式,1,、托幼、幼儿园:,一般应独立设置于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便于家长接送的地段。,服务半径小于等于,300,米,层数小于等于,3,层,超过,3,个班的托、幼所可混合布置,也可附于其它建筑,但应有独立院落和出入口。,活动场地应有不小于一半的活动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之外,。,122,2,、中、小学校,小学生不应穿越城市道路,小学服务半径小于等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小于等于,1000,米,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123,户外场地,(一)居民的行为活动类型,1,、必要性活动,指那些为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必须进行的居住活动。如:上下班、购物等,2,、自发性活动,其发生与外界空间环境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适宜的气候条件、场所环境与时间会促进大量自发性活动的发生。如: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等,124,3,、社会性活动,指居民在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进行的由来于其他人员参与的社会性交往活动。,如:儿童游戏、邻里交往,进一步的社会性活动等。,社会性活动是建立在必要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会性活动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住宅户外空间环境也有一定的依赖。,125,(二)活动场地的分类,户外生活是居民居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的内容包括:,儿童游戏,青少年及老年人体育活动,老年人保健锻炼、散步、休息,邻里交往,老年人聚会,冬季晒太阳,夏季乘凉等。,根据不同年龄居民活动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规划设计。,活动场地可以分为: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运动场地及成人、老年人活动场、综合性游园等。,126,(三)儿童及青少年活动场地规划,年龄,3-6周岁,的幼儿,7-12周岁,学龄儿童,12周岁以上,的青少年,类型,住宅组团级,以下的幼儿,游戏场地,住宅组团级,儿童游戏场,小区级少年,儿童游戏,公园,布点,一般在住宅庭院内,宅前屋后,在住宅,能看到的位置,结,合庭院绿化统一考,虑,无穿越交通。,住宅组团的中心,地区,多布置在,组团绿地内,住宅组团之间,多,数布置在居住小区,级或居住区级的集,中绿地内以不垮越,城市干道为原则,游戏行为特征,好动,但独立活动,能力较差,参加结,伙游戏同伴人数增,加。常需家长伴随。,拍球、掘土、骑儿,车等是常见游戏,户外活动大大增加,喜,欢到较宽阔的地方活动。,如男孩喜欢踢小足球、,打羽毛球,女孩子喜欢,跳皮筋、跳绳、跳舞等,独立活动能力增强,爱,好体育的学生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如溜冰、球,类运动等运动型及冒险,型的游戏,器械和设施,草坪、沙,坑、铺砌,地、桌椅,设有多种游戏,器械和设施,,沙坑、秋千、,绘图用的地面、,滑梯、攀登架等,设有小型体育,场地和较多的,游戏设备,也,可修建少年儿,童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中心,127,(四)儿童游戏场地的主要设施,沙坑:,儿童游戏中,戏沙是最重要的一种。戏沙池最好设在向阳处。沙池可做成各种形状,并注意保持沙土的软松与清洁,有利儿童的健康,。,128,水池:,规模较大的儿童游戏场可布置浅水(,15-30cm,),水池,辅以喷泉、雕塑。夏季既可丰富儿童的游戏,又可改善场地小气候,丰富景观环境。,草坪与地面铺装:,柔软的草坪是儿童开展各项活动的良好场所,与以砖石、陶质地面板等材料做成的带有各种图案的地面硬纸铺装结合,可以为儿童游戏创造理想而有意义的场地条件。,129,游戏器械:,以迷宫墙、攀登架、秋千、滑梯等游戏器械丰富儿童游戏场地的内容,游戏、娱乐、益智、锻炼身体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130,环境设计,(一)地面铺装,经过精心设计的图案铺装地面能够产生宜人的场地环境和富于变化的道路景观。,常用的铺地材料有柏油路面、预制混凝土板、铺地砖及时块、片石、卵石等。,铺地的图案设计应考虑铺地材料的尺度、色彩和质感,力求创造丰富而有特色的艺术效果。,在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设计时,盲道的铺设、轮椅坡道等均应与周边地面铺装环境统一规划设计。,131,132,(二)柱栏,不同交通环境的分隔,空间领域的划定常常借助柱栏来实现。,可以阻隔汽车和保证行人的安全,与道路照明、标志设置相结合,利用柱栏的尺度、材料质地、色彩及韵律感,形成独特而有实效的空间分隔功能。,133,(三)围墙,围墙主要其住宅与街道空间分隔的作用,但同时会对住宅外部空间景观产生较大影响。,在围墙高低、材料选择、虚实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应与环境贴切。,134,(四)座椅,常布置在住宅外部空间环境中人们便于停留休息的地点。其材料、造型、尺度也应结合环境特点,与游戏场地设施、绿化植物、水体环境巧妙配合,形成宜人的休息场所。,135,(五)花台,花台在居住区户外空间常起到点景美化的作用,除独立放置成为住宅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主要视觉景点外,还可以与其它绿化、休息设施结合设计,应造型简洁、尺度恰当、色彩宜人。,136,(六,),路灯与园灯,住宅外部环境中的路灯设置,应结合小区的位置、环境选择功能不同、气氛有别的灯具形式,把满足功能要求与营造环境气氛完美地统一起来。,137,(七)雕塑,雕塑能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但也可能会带来滑稽的戏剧场面。,居住环境中的雕塑设置,其选题应重点强调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尺度宜人,位置适当,常放置在小区或组团入口,集中绿地广场内等,选材应经济耐久,可以与喷泉水池相结合,统一设计。,138,(八)水池和喷泉,应充分利用各种人工体如水池、水沟、人工瀑布、喷泉等来丰富外部空间的环境景观。平静的水面或流动的水体都能美化环境,并给人带来愉悦。,喷泉是水景的一种形式,可形成动态景观,活跃气氛,夏季又可以改善气候条件,常成为人流聚集的视觉焦点,可以与雕塑或嬉水池结合设置。,139,(九)标志,文明的小区环境离不开地点醒目、标注清晰、内容亲切的环境标志。它可以增加小区环境的识别性,也可在某种程度上规范小区内人的行为活动,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140,(十)废物收集箱,设置废物收集箱是保持住宅外部环境清洁卫生的主要手段。因此宅前、路边合理设置一定数量造型优美、色彩鲜明、居民使用便利又能起到点缀景观作用的废物收集箱,是住宅外部环境设计的又一重要环节。,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