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新

上传人:尘*** 文档编号:24297536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总论新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传染病学总论新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传染病学总论新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传染病防治培训,肖政华,一、什么是传染病?,二、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三:传染病的特征,四:传染病的诊断,五传染病的治疗,六、预防,七、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名称,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九、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介绍,1,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其中传染性比较强的可以引起传播的称为传染病。,传染病学,(lemology),:,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原因及规律,并研究其诊断与治疗措施,以促使患者康复,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一门临床科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的原因和规律,以及预防措施和对策的科学。,5,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时间,地点,瘟疫,影响,429 BC,雅典,天花,近,1/2,人口死亡,165,180,罗马,鼠疫?,1/4,人口死亡,211,266,罗马,鼠疫?,罗马帝国衰落,6,世纪,拜占庭,鼠疫,人口减少,1/4,12,13,世纪,欧洲,麻风,流行于欧洲各国,14,世纪,欧洲,鼠疫,死亡,2000,万人,人口减少约,1/4,15,世纪末,欧洲,梅毒,法意战争中法国军队因梅毒败北,15,世纪末,美洲,天花、鼠疫、流感,90,以上土著印加死亡,17,18,世纪,欧洲,天花,1.5,亿人死亡,19,20,世纪中,亚、欧、美洲,霍乱,病死率达,50,70,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亚、欧、美洲,60,多个国家,鼠疫,1000,万人以上死亡,1918,年,亚、欧、美和非洲,流感,2500,万人死亡,6,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情况,结核病,19,世纪的白色瘟疫,疟疾,中国甲骨文记载:(鬼怪),伤寒,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流脑,世界上,30,多个国家流行,我国高发,白喉,1583,1618,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菌痢,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已认识此病,炭疽,抗生素出现前病死率为,20,30,麻疹,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斑疹伤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称为,“,战争瘟疫,”,传染性肝炎,中国人有近,20,感染,7,发现时间,病原体,疾病,1977,,,2014,埃博拉病毒,埃博拉出血热,1977,嗜肺军团菌,军团菌病,1977,汉坦病毒,肾综合症出血热,1981,HIV,艾滋病,1982,大肠杆菌,O157,出血性肠炎,1982,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1988,人疱疹病毒,6,型,突发性玫瑰疹,1990,西尼罗河病毒,西尼罗河脑炎,1992,O139,非,O1,型霍乱,1995,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1996,朊病毒,新变异型克雅病(疯牛病),1998,尼帕病毒,尼帕病毒性脑炎,2003,冠状病毒变体,SARS,近,30,余年,部分新发,传染病,8,美联社报道,二、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1.,传染过程,2.,流行过程,1.,传染过程,(,1,)概念:,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传染过程的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2,)传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入侵病原体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没有,(,或仅有很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上无症状、体征,生化检验改变不明显。 病原体可被清除并留下特异性的,(,主动,),免疫能力,仅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该病特有的表现。即患传染病。,。,4,病原体携带状态:,病原体在侵入人体之后,在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表现称之为病原体携带状态。,(特点:不出现临床症状而又能排出病原体而具有传染性),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内,人体和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时,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这个相持阶段可称为潜在性感染。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乘机繁殖,引起发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特点:潜伏期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3,)传染过程病原体的作用,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侵袭力,(,invasiveness),入侵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包括毒素(内毒素、外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外毒素:,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产生,,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而起作用。,蛋白质成分,对热较不稳定;,有亲组织性,选择作用某些组织器官,引起特定病变;,反应较专一,不同的外毒素产生,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毒性强,但可被同系属抗体中和,。,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激活细胞因子而起作用,细菌外层细胞壁的组分;,极大部分在细菌死亡时释出;,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对热相对较稳定,毒性相对较弱;,不同来源的内毒素病理生理反应相近似,.,数量,(quantity),感染或发病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病原体。,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数量越大,感染可能性越大,潜伏期较短,病情较重。,变异性,(variability),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17,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是机体对进入体内的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屏障作用:外部屏障(皮肤、粘膜、分泌物),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作用:吞噬细胞,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干扰素,TNF,、,IL,等,18,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属于获得性免疫,指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免疫作用有针对性,通常指针对一种传染病;,感染后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且属于主动免疫。,包括: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2,、流行过程,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和终止的过程。,流行过程过程三环节:,传染病要发生、要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A,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B,隐性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C,受染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A,粪,口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染的疾病) 经饮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食具、手、苍蝇在传播中也起重要作用。,B,空气飞沫传播,C,接触传播 如狂犬病、皮肤炭疽、性病,属直接接触传播。钩虫、血吸虫病、钩体病等属间接接触传播,D,经媒介昆虫传播,E:,体液传播,F:,母婴传播,G:,土壤传播,(,3,)易感人群: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儿童、偏远地区的人常无免疫力 病原体变异可使非易感染者成为易感者(如流感); 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变成易感者,影响流行过程的环境因素,1.,自然因素,(指地理和气候因素),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生活水平、卫生条件、人口密度),三: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临床特征,(,一)基本特征:,1,病原体:,不同的病有不同的病原体。,2,传染性:,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并致群体传播。,3,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在人群中连续传播,表现为,流行、大流行、暴发、散发,;季节性和地方性。,(1),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呈散在发生。,(2),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3),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时,(,如,3-10,倍,),。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如流感、霍乱的世界大流行。,4,免疫性:,发病后可产生特异免疫,不再患该病。但各病的特性不一,免疫力持续时间长短各异。,(二)临床特征,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 发病期 恢复期,30,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病原体侵入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功能改变,直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过程。,不同传染病潜伏期不同;同一传染病在不同个体潜伏期不尽相同。,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从临床起病至症状明显表现的时期。,多为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的病者可有较明显前驱期,起病急骤者常无明显前驱期,32,发病期(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该种传染病的,特征性的临床综合病征,(,包括症状、体征与各种功能异常表现,),都充分地表达的时期。,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临床表现逐步消退,体内病理生理过程终止,最终回复正常,复发,再燃,2.,相对特定的临床表现,(,1,),发热与热型,发热的规律即热型,主要有:,稽留热,体温,40,左右,日差,1,以内;如伤寒极期。 驰张热,日温差大于,2,,最低体温不正常 消耗热,日温差大于,4-5,,低温在正常以下,如败血症。 间歇热,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如疟疾。 回归热,高热骤起,持续数日后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重复高热,再退,,如此反复。 波浪热,渐升达高温后渐退,正常,低热数日后又重渐升,。如布氏菌病。 双峰热,一日间热上升、下降、上升、再降,每次升降差,1,;见于,G,-,败血症、血吸虫病、黑热病等。,34,发疹,(rash, eruption),许多传染病发病过程出现皮疹,(,发疹性传染病,),表现形式:皮疹,(,外疹,),;粘膜疹,(,内疹,),形 态:斑丘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玫瑰疹;出血疹;焦痂等;, 注意出疹时间、,分布部位、先后次序及,形态改变。,皮疹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有些疾病的皮疹对诊断甚至有决定性价值。,35,瘀斑(流脑),抓痕样出血点,(,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形性皮疹,(,登革热,),麻疹,36,炭疽杆菌,肺炭疽,皮肤炭疽,(,3,)病原体引发的独有表现,毒血症,:,指病原体毒素或代谢产物入血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 菌血症:,指病原体直接入血(不在血中繁殖),引起的全身症状。, 败血症:,指病原体入血,并在血中繁殖,引起急性感染,出现严重临床表现,脓毒血症:,指病原体在各组织和器官中引起转移灶、多发性囊肿。,感染中毒性休克:,病原体与毒素引起人体微循环障碍和细胞损伤而表现为休克的危重急诊。,第二节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资料,传染病的诊断,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流行病学资料,职业、季节、地区等,一般检查,三大常规、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直接检出,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免疫标记技术,其他,内镜检查、影像检查、活检,传染病的治疗,一般治疗,特异性病原治疗,抗生素、化学制剂、抗毒素,对症治疗,康复治疗,中医中药疗法,第三节,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管理传染源,患者,“五早”,发现后立即隔离治疗,接触者,检疫、医学观察、预防接种,/,药物预防,病原携带者,管理、治疗、随访观察、调整岗位,动物传染源,治疗、消灭,传染病的隔离相关要求,传染病科设置要求,门诊设置,与普通门诊分开,不同传染病不同诊室,病房设置,清洁区,未被污染,半污染区,可能被污染,污染区,经常被污染,隔离原则与方法,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制定相应隔离与预防措施。,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患者或可疑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止病原体扩散和传播。,隔离期限应根据该种传染病的传染期来确定。一般在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经,2-3,次病原学检查,(,每次间隔,3,天,),为阴性时,即可停止隔离。,隔离种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严密隔离,虫媒隔离,接触隔离,血液和,(,或,),体液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消灭苍蝇等,呼吸道传播,空气消毒、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等,虫媒传播,防虫、驱虫、杀虫,血源传播,加强血源和血制品管理,消毒工作是关键!,保护易感人群,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善营养、加强锻炼、规律生活,增强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特异性抗体,七、,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及手足口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流,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向公众健康的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1,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九、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介绍,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网络向乡(镇)和城市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责任报告单位,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医护人员,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首诊医生负责制,网络直报人员负责录入报告卡信息,报告地所在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传染病报告流程,医院:医生诊断传染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卡,至医院预防保健科(设置在中西社区),社区,人员,收卡并核对卡,录入国家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病种,44,种传染病需要报告,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重点监测传染病,2,种,2,小时内报告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 4,小时内报告的传染病,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注意:从乙、丙类传染病病例更改诊断为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删除原报告卡,重新报告。,需要分型报告的病种,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病例分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按诊断类型分为五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