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97300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61 大小:6.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血液循环1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第四章血液循环1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第四章血液循环1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二、心脏生理,一、概 述,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三、血管生理,掌握,心动周期中心脏内的压力、容积变化,瓣膜启闭规律及与血流方向的关系。,熟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方法,,掌握,泵血功能的调节。,掌握,不同类型心肌细胞膜电位形成的机制,电位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了解心电图各波的意义。,掌握,动静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熟悉,微循环的组成、生理特点及调节。,掌握,组织液生成、回流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学习目的和要求,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向循环往复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一、概 述,:,血液循环,心脏的位置和形态,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夹在两肺之间,,包被于心包膜中,。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重约,400g,。,人的心脏分为,四个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膈,隔断。左右心房间有,房间膈,隔开。,两个心室具有厚的肌肉壁。两个心房的壁较薄。左心室的壁最厚,约为右心室的两倍。其重量约为右心室的三倍。,室间膈,解剖学结构:,高等哺乳动物的心脏分化为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两个泵,肺循环,(小循环),体循环,(大循环),淋巴回流,血液循环,肺静脉,体循环,(大循环),经肺氧合后的动脉血(含氧),肺循环,(小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中小动脉,组织器官毛细血管,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各级静脉系统,右心室,回右心房的静脉血,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心房连通静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血液循环的功能:,完成体内物质运输,(代谢原料、产物),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组织液),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心动周期和心脏射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率(,Heart rate,),心脏泵血压力容积变化,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心音(,Heart sound,),血液循环,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心房收缩,0.1s,心房舒张,0.7s,心室收缩,0.3s,心室舒张,0.5s,血液循环,心率(,heart rate,),为心搏频率的简称,以每分钟心搏次数(次,min,),为单位。,心率可因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代谢越旺盛,心率越快;代谢越低,心率越慢。,经过充分训练的动物心率较慢。,正常人的心率:,60-100,次,/min,,,初生儿可达,130,次,/min,。,心动周期的特点,1,.,房室不同时收缩,心室收缩紧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2,.,有一个全心舒张期(,0.4s,);,3,.,无论心房还是心室,舒张,收缩。,意义:,有利于心脏长期有效工作,7560 24 365 100=40,亿,有利于心脏充盈,有利于心脏供血,心脏的泵血原理,心脏像一台往复泵,心肌的舒缩使心室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血液由此得到流动的动力。瓣膜与往复泵的止回阀相当,瓣膜的启闭控制了血流的方向。,心房收缩时,血液就经由房室瓣向左右心室充盈。心室接着收缩,心室的压力上升。直到压力超过动脉压,动脉瓣打开,射血开始。心室肌舒张,房室瓣打开,血液从心房向心室充盈。,和往复泵一样心脏泵血也是间歇式的,这是脉搏的成因。,血液循环,1,、,心房收缩,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2,、,心室收缩,3,、,心室舒张,为血液外流贮备了能量。,心脏因收缩引起室内压升高,使心脏泵血功能得以完成,射血期心室容积由,最大变为最小,;射血速度由快变慢。,压 力 瓣 膜 血 心室,房压 室压,A,压 房室 半月 流 容积,1.,心房收缩期,Pa,Pv,PA,开 关 入室,2.,等容收缩期,Pa ,Pv,PA,关 关 无 不变,3.,快速射血期,Pa ,PA,关 开 快入动脉,4.,慢速射血期,Pa,Pv PA,关 开 慢入动脉,5.,等容舒张期,Pa ,Pv Pv ,Pv ,PA,开 关 慢入心室,心脏的射血过程及心内压力和容积的变化,小 结,1,.,心室射血,:,心室与动脉压力差,2.,心室充盈:房室压力差,(,1,)心室肌舒张,室内压下降(,70%,),(,2,)心房肌收缩,房内压升高(,30%,),3.,室内压变化最快的时期: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4.,血液的单向流动有赖于瓣膜完整,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收缩是交替的;,两侧心房和心室的活动几乎同步的;,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大。,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血液循环,心音(,heart sound,),心脏在泵血过程中由于瓣膜、动脉管壁、心肌等发生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听诊器(胸壁区域),“,通,塔,”,这两个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持续时间长、音调低,主要反映心肌的收缩能力及房室瓣的功能状况。,第一心音:,发生在心舒期,持续时间短、音调高,主要反映动脉血压的高低及半月瓣的功能状况。,第二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发生时间,心脏收缩早期,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心脏舒张早期,标志心脏开始舒张,间隔,,短,相当于心室收缩期,0.1s,,长,相当于心室舒张期,0.7s,音调,低,高,持续时间,长,短,产生原因,心室肌收缩,房室瓣关闭及射血引起的心壁,瓣膜及主动脉壁振动,主动脉瓣关闭,血液回流撞击瓣膜引起的振动,听诊部位,二尖瓣,左侧第五肋间的左腋前线下,三尖瓣,右侧第五肋间与胸骨交接处,肺,A,瓣,左侧第三肋间近胸骨左缘,主,A,瓣,右侧第三肋间近胸骨右缘,听诊意义,反映心室收缩力量,反映动脉压力的高低,杂音的,病变,房室瓣闭锁不全,动脉口狭窄(收缩期杂音),动脉瓣闭锁不全,,房室口狭窄(舒张期杂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区别,血液循环,*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在每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一般一次搏出量,70mL,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平时所指的心输出量,都是指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基本指标,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心指数:,在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与动物体表面积成正比,因此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的心输出量叫心指数。,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值:,50%,意义:,比较不同个体的心脏功能,在劳动、运动和妊娠时增加,应在静息心指数进行比较,心力储备的大小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血液循环,*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心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由心室舒张末期血液充盈量决定,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当于前负荷,(,常用舒张末期压力来反映,),由心室收缩前的初长度决定。,静脉回流量取决于心室充盈的时间和速度,是心脏射血的前负荷,,受心肌自身调节作用影响,对诸如由体位等原因引起的回心血量微小变化作出反应。心肌自身调节又称,Starling,机制。,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Starling,机制,(1)Starling,发现,心脏能自动调节并平衡心博出量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2)Starling,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回心血量越多,心脏舒张末期容积越大,心肌的初长度增加,则心室收缩力量也越强,搏出到主动脉的血量也越多,这一现象也称为“心的定律”,心肌纤维初长度增加,可导致心肌收缩强度增加的这种特性,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调节的意义,:,在于当回心血量发生微小变化时,可立即通过异长调节的机制,对搏出量进行调节,,使输出量和回心血量重新达到平衡。前负荷的大小主要受,静脉回心血量和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的影响,因此与心肌收缩力量有关。,后负荷:,心肌在收缩时承受的负荷。就心室而言,就是心室射血时遇到的阻力,即大动脉血压。,后负荷,(,动脉血压,),室内压,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每搏量,心室收缩力,等长自身调节,与前后负荷无关的心肌本身的内在收缩特性,心室收缩力,-,每博量,心肌纤维初长度增加,可导致心肌收缩强度增加的这种特性,SV,的 调 节,引起调节的因素 效应 生理意义,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初长度,收缩的速度 、强度,精细调节,搏出量,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本身的,收缩性能,机能状态,收缩的速度 、强度,对持续、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节作用,后负荷,的影响,BP,的变化,BP,射血速度,射血期,SV,持续高血压,心肌肥厚,泵功能,(病理意义),1.,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2.,心率,超过,180,次,/,分,,心室充盈时间过短使充盈量减少,导致搏出量减少,从而心输出量下降。,3.,心率,低于,40,次,/,分,,心输出量也减少,这是因为心舒期虽然延长,但心室充盈已接近最大限度,不能再进一步增加搏出量。,4.,影响因素,神经:交感,(+),、副交感,(-),心 率,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电图,血液循环,二、心脏生理,:,心脏壁,心内膜,心 肌,心外膜,普通心肌细胞,特殊心肌细胞,工作细胞,自律细胞,血液循环,含,P,细胞和浦肯野氏细胞,缺乏收缩能力,具有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属于自律细胞。,指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富含肌原纤维,主要功能是收缩作功,又称为收缩细胞或工作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无自动节律性,属于非自律细胞。,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及形成原理,基本上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相似,也是由细胞内钾离子向细胞膜外流动所产生的,钾离子的跨膜平衡电位,。,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90mV,。,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血液循环,(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不同:,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300-400ms,),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特点,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五个,时相,血液循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心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0,期去极化的形成:,历时:,12ms,原因:,Na,+,内流使心肌细胞膜在短时间内去极化和反极化。,复极化,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形成锋电位,历时,10ms,原因:,Na,+,通道失活后,,K+,快速外流,使膜电位下降。,血液循环,心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复极化,2,期:,平台期,历时:,100150ms,原因:,Ca,2+,缓慢内流与,K,+,外流达到平衡,使膜电位长时间维持在,0 mV,左右。,复极化,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历时:,100ms150ms,原因:,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形成。,血液循环,心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复极化,4,期:,恢复期,原因:,3,期后,,K,+,外流停止,膜上,K,+,Na,+,ATP,泵活动,将,Na,+,、,Ca,2+,泵出,泵入,K,+,,,使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及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血液循环,给予强心苷类药物抑制,Na,+,-K,+,泵的活性,对心肌收缩有何影响?,小 结,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0,期,1,期,2,期,3,期,4,期,Na,+,内流,K,+,外流,K,+,外流和,Ca,2+,内流处于平衡,K,+,外流,离子恢复(,Na,+,- K,+,泵和,Na,+,-Ca,2+,交换),血液循环,浦肯野氏纤维的动作电位:,3.,窦房结,P,细胞电位特点:,动作电位只有,0,、,3,、,4,三个时期;,0,期是由于,Ca,2+,通道被激活,,Ca,2+,内流而启动;,血液循环,Ca,2+,Ca,2+,4,期自动去极化,1.,衰减的,K,+,外流,2.,增强的内向,Na,+,流,3.,Na,+,-Ca,2+,交换,4.,少量,Ca,2+,内流引起,心肌细胞的分类,非自律细胞 心室肌 房室交界,自律细胞 浦氏细胞 窦房结,快慢看,0,期,自律与非自律看,4,期,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兴奋性,(,Excitability,),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Contractility,),血液循环,*(二)心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Excitability,),心肌的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静息电位水平:,RP,绝对值 ,距阈电位的差值 ,引起 兴奋所需的阈刺激 ,心肌的兴奋性 。,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上移,和,RP,的差距 ,阈刺激 ,心肌的兴奋性 。,Na,+,通道的状态,静息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S2,阈电位,m,m,m,h,m,m,m,h,m,m,m,h,失活,复极,到静息电位,备用状态,失活,状态,激活,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等,正常心搏节律即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故称窦性节律。并称窦房结为心搏起源或心搏起步点(,pacemaker,)。,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窦性节律(窦性心律,sinus rhythm,),异位节律(异位心律,ectopic,rhythm,),抢先占领(,capture,),和,超速驱动抑制(,overdrive suppression,),血液循环,影响自律性的因素,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和阈电位水平,由于窦房结自律性高,在潜在起搏细胞,4,期自动去极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由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已先期到达,并受其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因此自身的节律性不再表现出来,由于潜在起搏点长期在窦房结抢先占领机制控制下,其被动兴奋的频率超过自身自动兴奋的频率。这种长时间被超速驱动的结果使潜在起搏点自身的自律活动被压抑,这种现象称为超速驱动压抑,心肌细胞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传播的特性,传导性。,血液循环,3.,传导性(,Conductivity,),窦房结,0.05m/s,心房肌,(优势传导通路),0.4m/s,房室交界,0.02m/s,房室束,2.0m/s,左右束支,2.0m/s,浦氏纤维网,4.0m/s,心室肌,1.0m/s,最慢,:,最快:,浦肯野氏纤维,房室交界,意义:房室不同时收缩,意义:保证左右心室几乎同时收缩,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而,不致于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的特点和传导速度的不一致性,对于,保证心脏各部分有次序地、协调地进行收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室延搁:,*生理意义:,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较缓慢,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才向心室传播。,血液循环,(,4,)心肌细胞间直接电传递,(,1,)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有序传播兴奋,(,2,)心脏内兴奋传导速度不均一,(,3,)特殊传导系统对快速兴奋有过滤保护作用,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结构因素,生理因素,心肌细胞直径:直径越大,传导速度就越快。,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数量和功能:细胞间缝隙连接数量多,功能正常者传导速度快。,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越快,局部电流形成就越快,兴奋传导速度就越快。,邻近细胞的兴奋性:邻近细胞的兴奋性高,阈刺激就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速度就快。,(,4,),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在受刺激时,先在膜上产生电兴奋,然后通过兴奋收缩耦联使心肌纤维缩短。,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有以下,特点,:,(,1,),对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依赖性,(,2,),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3,),不发生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血液循环,4.,收缩性(,Contractility,),*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或额外收缩:,血液循环,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次节律兴奋传来之前,给予心肌一次额外的刺激,则可引发心肌一次提前的收缩。,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心房,AP,心室,AP,AP,记录的是,单细胞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心电图记录的整个心脏的生物电变化,是心肌细胞膜外电位在体表的综合反映。,(三)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血液循环,是心电活动由体表描记所得的电位变化曲线,反映心脏兴奋起源以及兴奋扩布于心房、心室的过程,与心脏的机械活动无直接的关系。,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有时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较小的,U,波。,心电图,血液循环,代表了,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的电位变化,,即反映的是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正常,P,波历时,0.08-0.11,秒。,P,波:,血液循环,它所反映的是,左右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QRS,波群:,QRS,复合波所占的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的时间。,Q,波,室间隔去极,,R,波,左右心室壁去极,,S,波,心室全部去极完毕。,血液循环,是继,QRS,波群之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波,它反映,心室兴奋后的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较去极化过程缓慢,故占用时间长。,T,波:,是指,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间隔时间,,即兴奋通过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的时间。,P-Q,间期,:,若,P-Q,间期显著延长,表明房室结或房室束传导阻滞,这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液循环,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开始去极兴奋到全部心室完成复极化所需的时间,。其长短与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此间期越短。,S-T,段,是指,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时间,,代表,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去极化状态,,无电位差,因此,它应位于等电位线上。,血液循环,一般来说,可以粗略认为心房肌去极化,0,期和复极化,1,期相当于心电图上的,P,波,心室肌去极化,0,期和复极化,1,期与心电图上的,QRS,波群的形成有关,,2,期与,S-T,波形成有关,,3,期与,T,波的形成有关。,判断:,1,心室肌细胞,AP,的平,台,期乃,Na,+,内流缓慢所致。,2,每分钟由左右两个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3,因为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所以心率越快,心输出量也越大。,4,心电图中,P,波即心房收缩波。,5,心电图中,QRS,波群代表心室各部先后兴奋的过程。,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最厚。,7,心房肌的收缩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主要力量。,8,血液中,K+,浓度升高,可使心脏收缩力减弱,过高使心脏停止于舒张状态。,选择:,1,心室肌细胞,AP,的哪一期主要因,Ca,2+,活动而引起。,A 0,期,B 1,期,C 2,期,D 3,期,E 4,期,2,心室肌细胞并无下列哪个特性?,A,兴奋性,B,自律性,C,传导性,D,收缩性,3,心肌不应期长主要由于,AP,哪一期较长所致?,A 0,期,B 1,期,C 2,期,D 3,期,E,4,期,4,窦房结由于哪个原因而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A,兴奋性最强,B,自律性最高,C,传导速度最快,D 4,期电位,不稳定,5,心脏自律性细胞的共同特点是,A RP,小,B AP,小,C 4,期,能,自动去极化,6,期前收缩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从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A,有效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7,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 ),A,同时,B,无顺序,C,按先后顺序,8,心脏收缩和舒张而产生血管规律性的波动称为( ),A,血压,B,脉搏,C,心音,D,心率,9,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指标是( ),A,心音,B,心输出量,C,心率,D,左心房内压,10,房室结传导兴奋的速度较慢,其生理意义在于,( ),A,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B,降低心率,C,使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D,增强心肌收缩力,填空:,1,心电图中,P,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2,心输出量,=,( ),( ),3,心室收缩时,房室瓣( ),半月瓣( );心室舒张时,房室瓣( ),半月瓣( )。,思考题:,1,叙述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2,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何临床意义?,*,3,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其作用。,*,4,简述心肌兴奋性和收缩性的各自特点。,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最长的时期是,(2009),A.0,期,B.1,期,C.2,期,D.3,期,2.,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2010,),A .,心房收缩期缩短,B.,等容收缩期缩短,C.,心室收缩期缩短,D.,心室充盈期缩短,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离子流是(,2010,),A.Na+,内流,B.Ga2+,内流,C.K+,外流,D.Cl-,内流,17.,心脏正常起搏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2009),正常起搏点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1),抢先占领:在潜在起搏点尚未兴奋之前,正常起搏点的兴奋已到达潜在起搏点,使其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4,分,),(2),超速驱动压抑:潜在起搏点的自律细胞因受到高于其固有频率的刺激而发生节律性兴奋,其固有的自律活动受压抑而暂时不能表现。,(4,分,),2010,19.,设计实验证明蟾蜍的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预测并分析结果。,(,1,)试验方法与步骤:,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暴露心脏,连接心脏收缩描记装置,并找到阈刺激。(,3,分),描记一段心脏的正常收缩曲线作为对照。在心室收缩期施加不同频率的连续阈上刺激,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在心室舒张的早中晚期都施加与上述相同的连续阈上刺激并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3,分),(,2,)结果预测及分析: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施加刺激后,由于刺激落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内,因此心脏收缩曲线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而在心室舒张的中晚期施加刺激后,收缩曲线发生变化,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表明心室每次收缩后都有舒张,因此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4,分),10.,哺乳动物第一心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2012),A,。房室瓣关闭,B,。房室瓣开放,C,。主动脉瓣关闭,D,。主动脉瓣开放,19.,设计实验证明蛙类心脏不同自律组织的自律性存在差异。简要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三、血管生理,血液循环,1,、,血管的结构,2,、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3,、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4,、静脉血压与静脉脉搏,5,、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1,、血管的结构:,血液循环,1,、血管的结构:,a.,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与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大量分支。,特点,:管口粗,管壁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扩张性与弹性。,特点,:膜的平滑肌较多,管壁弹性强,其收缩和舒张可以调节分配到全身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b.,分配血管,中动脉,血液循环,1,、血管的结构:,特点,:管径细,弹性纤维少,对血流的阻力大,管壁含有丰富的平滑肌且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是外周阻力的主要来源。对动脉血压的维持起重要作用。,c.,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与微动脉,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围绕真毛细血管的平滑肌,特点,:可做舒缩活动控制真毛细血管的开放和关闭,1,、血管的结构:,特点,:指微静脉,管径小,对血流有一定阻力。影响毛细血管和体液在血管和组织间的分配。,e.,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特点,: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仅有一层基膜,通透性很高,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f.,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血液循环,1,、血管的结构:,特点,:,静脉血管数量多,口径粗,管壁薄,易扩张,容量大,起血液的贮存作用。,g.,容量血管,静脉系统,特点,:,主要分布在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中,主要参与机体的体温调节。,h.,短路血管,小动脉与小静脉的吻合支,不同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血管 结 构 功能特点 功能,主动脉、 富含弹性纤维 弹性大 弹性贮器,大、中动脉,小,动脉 富含平滑肌 舒缩性大 产生外周阻力的,微动脉 主要部位,R,1/r,4,毛细血管 单层内皮细胞 通透性大 物质交换,小,静脉、 壁薄、 扩张性大 容量贮存,大静脉 管腔大 容量大,(,60%,70,血液,贮存在 静脉系统,),2,、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容积速度,单位,: ml/min,或,L/min,来表示,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液中的某一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该类血管的总横断面积呈反比。,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遇到的各种阻力之和。产生主要来源于血液内部和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力。,R,8L/r4,,,L,为血管长度,,为血液粘滞性,,r,为血管半径。,容积速度,线速度,血液循环,血 压:,是指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一些常规检查部位的动脉血压。血压的高低以它高于或低于大气压的数值表示(,KPa,)。,血压成因,血液充盈血管,前提,心脏射血,必要条件,外周阻力,充分条件,动脉弹性缓冲,维持,2,、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血液循环,3,、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一般所谓的血压系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高低决定了其它部位血管的血压。,英国生理学家,Stephen Hales,(,16771761,),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人。,血液循环,动脉血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是呈周期性变化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反映心缩力,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反映外周阻力,脉搏压(,pulse pressure,),反映动脉弹性,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搏压,血液循环,*动脉血压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变化不大,脉搏压,心 率,舒张压,收缩压变化不大,脉搏压,外周阻力,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脉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平均充盈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血液循环,随着心脏周期性地收缩与舒张,主动脉壁相应地发生扩张与回缩的弹性搏动,且这种搏动可以以弹性压力波的形式沿着动脉管壁传播,直至动脉末稍。动脉管壁的这种搏动,称为,动脉脉搏,。通常所谓的,脉搏,,即指动脉脉搏。,动脉脉搏不但,能够直接反映心率和心动周期的节律,,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脉搏的速度、幅度、硬度、频率等特性反映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检查动脉脉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液循环,4,、静脉血压与静脉脉搏:,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静脉血回流的速度,。,临床补液控速指标。,血液循环,*静脉系统的重要作用是输送血液流回右心房。影响静脉回心血量(,venous return,),的因素有:,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回,心血量,右心,衰,右,心房压,回,(,右,),心血量,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血(肝大),下肢水肿,左心,衰,左心房压,肺静脉压,急性肺水肿,(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脏的收缩能力,回,(,左,),心血量,(,肌肉泵),胸内,大静脉、右心房扩张,回右心血量,(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运动,吸气时胸内负压,站立时足部静脉压,90mmHg,步行时,25mmHg,(呼吸泵),(,3,)体位,血液循环,心动周期中动脉脉搏的波动传至毛细血管时已完全消失,故外周静脉无搏动。但右心房缩舒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变化,可逆向传递到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出现静脉搏动,称,静脉脉搏。,判断:,1.,毛细血管口径小,数量多,是构成外周阻力的主要血管。,2.,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这是因为其口径最细,阻力最大所致。,3.,动脉血压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均呈正相关。,4.,一般情况下,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5.,中心静脉压是指左心房或大静脉内的血压。,6.,阻力血管主要是指大动脉,容量血管是指毛细血管。,7.,当血液流经血管系统时,血压降落最显著的部位是微动脉。,填空:,1.,心输出量变化时主要影响( )压,外周阻力变化时主要影响,( )压。,2.,脉搏压的高低反映着动脉的( )大小。,3.,心肌收缩力增强时,收缩压( );外周阻力增大时,舒张压( )。,4.,当心室收缩时,动脉内血压所能达到的最高值称为( );当心室舒张时,动脉内血压所能达到的最低值称为( )。二者之差称为( )。,5.,脉搏的频率和心率是( )的,并随心率的变化而变化。,6.,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足够的( ),基本因素为( )和( ),缓冲动脉血压的因素是( )。,思考题:,*,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5,、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血液循环,(,1,)微循环的组成与机能,(,2,)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3,)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血液循环,是进行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场所。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宜,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器官的生理功能。,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七个部分,三条途径,(,1,)微循环的组成与机能,血液循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血液循环,直捷通路,迂回通路,动,-,静脉短路,只有少量物质交换,使一部分血流通过微循环快速返回心脏,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骨骼肌中较多。,特 点:,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血液循环,直捷通路,迂回通路,动,-,静脉短路,真毛细血管交织成网,血流缓慢,加之管壁较薄,通透性好。这条通路是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为,营养通路,。,特 点:,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血液循环,直捷通路,迂回通路,动,-,静脉短路,血管壁较厚。多分布在皮肤、手掌、足底和耳廓,其口径变化与体温有关。此途径完全无物质交换功能,因此又称,非营养通路,。,特 点:,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直捷通路,特点,作用,经常开放,途,径短,血流快,,流经范围小,血液回流的,主要通路,迂回通路,轮流交替开放,路径长,血流慢,流经范围大,物质交换场所,动,-,静脉短路,经常处于关闭,状态,路径最,短,血流最快。,加速血液回,流,调节体温,通路,微循环不同通路特点及作用,血液循环,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之中,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交换的媒介,其中,1%,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其余为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流至身体的低垂部位。,组织液中的,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组织液中也存在有,各种血浆蛋白,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2,)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血液循环,组织液是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通过毛细血管管壁滤出,而形成的。,因此,血浆在动脉端由血管壁滤出而形成组织液,在静脉端,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在,一出一进之中完成了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血液循环,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压,),正值:,血浆滤出,组织液,负值:,组织液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完成物质交换(回收率,90%,)。,血液循环,4,、,淋巴回流,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它是维持血浆与组织液含量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异常情况:脱水或水肿),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毛细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血液循环,一部分组织液(,10%,)进入淋巴管即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毛细淋巴管,集合淋巴管和淋巴结,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前腔静脉,右颈静脉,左颈静脉,血液循环,(,3,)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血液循环,1,、,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2,、,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4,、,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5,、,淋巴结的防御屏障作用,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3,、,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如细菌,红细胞等),判断:,1.,血浆总渗透压是对抗液体渗出毛细血管外的力量。,2.,血浆总渗透压是促进组织液返回毛细血管内的力量。,3.,组织液绝大部分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只有极少部分呈液态,可以自由流动。,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活动主要受局部组织中的化学因素如代谢产物的浓度所调控,。,填空:,1.,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 ),-,( ),2.,微循环是指( )和( )之间的血液循环。,3.,微循环血流通路有( )、( )和( )。,选择:,1,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液,组织液淋巴,C,血液组织液,淋巴,B,血液组织液淋巴,D,血液,组织液,淋,巴,2.,沟通细胞与血液间物质交换的媒介是( ),A,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思考题:,*,1.,简述微循环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简述组织液的生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简述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血液循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机体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水平不同,对血流量的需要也就不同。机体可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调节心脏和部分血管的活动,从而满足各器官、组织在不同情况下对血流量的需要,协调各器官之间的血量分配。,动脉血压调节,血液循环,躯体运动神经与植物性神经,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内脏的神经,植物性神经,或称,自主神经,受大脑意识的支配;其细胞体存在于脑和脊髓中,神经冲动由大脑到效应器只需,一个,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识的控制;胞体部分存在于脑和脊髓,部分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植物神经节中,神经冲动由脑到效应器需要更换神经元。其中神经节前的称为,节前神经元,,节后的称为,节后神经元,。,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末梢释放:,ACh,节后纤维,-,副:末梢释放,ACh,;交:多数释放,NE,,少数为,ACh,血液循环,心脏的神经支配,:,双重支配,交感神经系统的心交感神经,(,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心迷走神经,作用相拮抗,强度不等。,(,Cardiac,vagus,nerve,),节前纤维,节后纤维(,NE-,1,受体),节后纤维(,Ach-M,受体),正性变时,心率加快,正性变传导,传导加快,正性变力,收缩加强,效应:心跳加快、加强,效应:心跳减慢、减弱,心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NE,4,期,If 4,期自动去极速度 自律性,受体,P,Ca,2+,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速度 、幅度,传导性,Ca,2+,内流 收缩性,复极相,K,+,外流 复极 不应期 配合协调,HR,ACh,(,M-R,),Pk,+,K,+,外流,RP,兴奋性,窦房结最大复极电位,(,主,),4,期,K,+,外流衰减 自动去极速度,自律性,HR,复极,K,+,外流 复极加快 有效不应期,AP,时程,Ca,2+,内流 收缩力,抑制,Ca,2+,通道,Ca,2+,内流,房室交界慢反应细胞,APA,传导性,心迷走神经兴奋的影响,血液循环,血管的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纤维,(,vasoconstrictor fiber,),舒血管神经纤维,(,cardiac,vagus,nerve,),(,Ach-N,),(,NE-,),(,NE-,),收缩,舒张,交感舒血管神经,(,Ach-M,),副交感舒血管神经,(,Ach-M,),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皮肤血管,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汗腺,血液循环,心血管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cardiovascular center,),延髓心血管中枢,心交感神经中枢、心迷走神经中枢与支配血管平滑肌的交感缩血管中枢均位于延髓中。,缩血管区、舒血管区、传入神经接替站、心抑制区,高位心血管中枢,小脑,刺激小脑某些部位,如顶核,下丘脑,内脏功能整合,(体温、摄食、水平衡、情绪),大脑边缘系统,情绪激动,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4,、,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血液循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感受由于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常称为,压力感受器,。,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或在延髓的特定区域,存在着对血液中,CO,2,分压、,pH,和,O,2,分压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血液循环,血压升高,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延髓心血管中枢,窦神经,主动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血压下降,心迷走神经,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兔,减压神经,血液循环,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起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称为减压反射。,减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动脉的感受器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性。,由于持续高血压将使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血液循环,升压反射,当血压下降时,减压反射的传入冲动减少,心抑制中枢的活动减弱,心兴奋中枢的活动增强,由交感神经纤维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引起血压上升的反射叫,升压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压反射的调节特点:,1.,调节范围动脉血压,60180mmHg,2.,对血压的迅速变化敏感,3.,双相调节,4.,颈动脉窦敏感性大于主动脉弓,减压反射的意义,(,1,)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例:平卧位到站立位时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2,)临床意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呼吸中枢(,+,),心迷走中枢(,+,),缩血管中枢(,+,),呼吸,心率,血管收缩,(心、脑除外),血压,心率,血,PO2,血,H+,颈,A,体,主,A,体,窦,N,主,AN,血,PCO2,呼吸 、心率 、血压 、,心脏血流量 、内脏血流量,结果:,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血液循环,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的总效应是使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加,故,血压显著升高,。,化学感受器主要影响呼吸系统。正常情况下对心血管活动作用不明显,只有在严重缺氧、窒息、动脉血压过低,危及生命时才发生作用,重新分配血量(增加心脏和脑部血流量),,移缓济急!,血液循环,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许多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适宜刺激,机械牵张,低压力感受器,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交感紧张降低、心迷走紧张加强,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血压下降。,反射效应,意 义,既可直接调节血压,又可通过对血量,体液量及成分的调节,简接调节、影响血压。,血液循环,指存在于躯体及内脏的感受器对机体活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躯体运动加强时,,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参与运动的肌肉中血管舒张,内脏血管收缩;,动物进食时,,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骨骼肌血管收缩,胃肠道血管舒张;,高温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内脏血管收缩;,低温时,皮肤血管则收缩,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血液循环,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活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这些体液因素中,有些是通过血液运输而广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有些则在组织中形成,主要作用于局部的血管,对局部组织的血流起调节作用。,血液循环,全身性体液调节,:,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3,、,升压素(,vasopressin,),血液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肾素(,renin,),是肾小球近球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血管紧张素是一组多肽类物质,,由肝脏产生的称为,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十肽,),血管紧张素,III,(,七肽,),氨基肽酶,血管紧张素,II,(,八肽,),转换酶,血液循环,血管紧张素的主要作用,升高血压,。,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要重吸收,,k,+,排出增加,称为,保,Na,+,排,K,+,作用,,同时,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引起强烈的缩血管反应,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刺激醛固酮的分泌,使血容量增加。,缩血管作用,肾 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肽酶,血管紧张素,氨基肽酶,血管紧张素,血压上升,该系统升压作用显著,并与机体内的一些降压物质相互作用,对机体内动脉血压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血液循环,交感神经末梢,缩血管作用,醛固酮,心血管中枢,肾小管重吸收,血流量上升,肾血流量减少,刺激,肾脏(近球小体),血钠下降,血液循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E,pinephine,,,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E,和,NE,对心血管的作用决定于靶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及其受体的亲和力。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有两种:,和,两类,肾上腺素与这两类受体结合的能力均较强,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受体。,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直接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在结构上这两类激素都含有儿茶酚胺结构,因而又称为,儿茶酚胺类物质,。,血液循环,肾上腺素(强心药),心肌细胞,1,受体,心跳加快,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加强,皮肤、肾等,受体,缩血管作用,(器官血流量减少),骨骼肌血管等,2,受体,舒血管作用,(器官血流量增加),增加心输出量,血液循环,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药,),受体,外周阻力升高,血压上升,使皮肤、肾脏器官血管收缩,1,受体,心跳加快,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肾上腺素,(强心药),去甲肾上腺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